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师师德师风思考3篇

时间:2022-12-29 09:42: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教师师德师风思考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师德师风思考3篇

教师师德师风篇1

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规范教师德行修养。根据相关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已经超过60%,青年教师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师有着不同于老一辈教师的特点,他们与学生的距离近,比较容易实现师生互动,最能知道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就成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与基础。

1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德是教师这一工作的灵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直接决定教师育人效果。但是近年来爆出的一些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失范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和亟需改进的地方。

1.1职业道德弱化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立德树人与教学水平的成效。在如今商业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立德树人意识不强,没有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把教书育人当作个人谋生的一种手段,未能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一大事业;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对教学敷衍了事,课前备课不够用心,只是机械地复制PPT,多数时候一套教案会重复使用多次;教学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对教学创新方法探索的热忱之心,仅仅满足于课堂之上的“照本宣科”,不主动营造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致于课堂教学气氛压抑且枯燥。

1.2育人意识淡化

现如今高校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主动的交流与沟通,缺乏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也缺乏传统意义上为人师表的观念,只是把自己当作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工具人”。部分青年教师在言语、衣着等方面不够自重,甚至行为散漫,没有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1.3科研水平退化

科研是不断促使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必要,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目前高校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把科研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没有深刻认识到科研的真正价值,只是单纯地利用所谓的科研研究来提升自己的职称。进一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没有经过科学严谨而又专业的科研训练。多数时候,所谓的科研成果只是草草的“论证结果”,更有甚者是复制别人的科研成果,造成了当下让人忧心的高校科研风气。

1.4功利思想严重

在如今高校少数的青年教师当中存在着重利轻义,甚至唯利是图的情况。据相关统计,有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对本职工作不愿上心,却热衷开辟自己的兼职副业,将自己过多的精力都投入了进去。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坚持以对己有利与否为做事的原则,不愿为教学付出应有的努力,也不愿承担必要的责任。总的来说,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影响,也有青年教师自身主观层面的因素。如若想破解这一困境,就必须一方面改善高校当下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激励青年教师主动作为。

2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有效路径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工程,高校要针对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紧紧抓住师德教育、培训、宣传、奖惩等关键环节,做好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贯彻落实工作。

2.1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高校要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经常性开展师德教育培训,确保全体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一是结合政治学习开展师德教育。在机关、各系部的学习例会活动中,强化政治学习,增强教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结合教师培训开展师德教育。针对青年教师群体,精心组织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专题培训,将师德师风建设列为培训研修的必修专题,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三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依托“七一”“教师节”“五四”等重大节庆日,组织教师先进典型表彰,充分发挥身边榜样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教师争一流、作表率。

2.2提高师德修养,增强自律意识

高校青年教师的自律意识在师德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落实言传身教的关键一环。一要时刻铭记自己作为国家教师而存在的身份,要对得起国家与人民的嘱托。二要时刻明确自身的根本任务,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担,承担起授业解惑的使命,引导好学生成为健全人格的大学生。三要时刻守住教师的底线,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科研上,也无论是在与学生交往之中还是在参与学校事务中,始终洁身自好,一言一行展现教师风范,真正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3围绕师德建设,做好协调配合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要想落地落实落细,离不开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教务处作为日常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始终将教师的师德师风放在第一位。建立教学督导制度,选聘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团队,对青年教师授课过程进行督查指导,并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活动进行“传帮带”,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学生处负责辅导员工作,要在辅导员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中,以德、能、勤、绩为标准,在考核过程中着重考察辅导员的“德”,即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组织人事处作为教师管理部门,应该全面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掌握师德建设动态,通过组织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月等活动,对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保障

为了确保青年师德建设工作顺利推行,高校要切实构建与完善相关的机制与保障,力求让教师师德建设路径能够有效落实下去。目前高校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力构建完善的机制保障:

3.1健全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高校要成立师德建设工作委员会,总管全校师德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制度建设、组织落实和检查通报工作。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系部成立相应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细化分解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改进工作办法,自上而下层层推进,不断提升师德工作水平。

3.2健全师德教育宣传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要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为中心,构建一套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学习宣传教育机制,强化政治学习,提升青年教师道德修养,充分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定期组织《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相关重要文件的学习活动,充分运用诸如微信、QQ等新媒体形式和新兴在线教育平台,努力为高校青年教师营造渲染良好的崇尚师德的学习氛围。

3.3完善师德考核评估机制

要定期对高校各系部师德建设工作开展检查评估,形成科学的考评方法,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核心指标,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真正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实到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师德考核评估内容,除了基本教学工作考核外,还应包括来自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必然关乎着教师师德的好坏,善加利用不仅会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更利于建设优良的师德师风。但当下高校在师生互评机制与体制方面,存在不够公开透明公正的问题。比如,学生对教师作了评价,但当教师进行考核评估的时候,学生的评价往往不被学校重视或者直接予以忽略。类似这样的师德考核评估就会失去一定程度的客观性、科学性。因而,针对这样的问题,高校领导班子务必要重视起来,作好顶层设计,努力构建一整套囊括学校、学生、家庭等在内的全方位监督评价体系,让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处于多方面动态监督之中,努力形成一套快速有效的师德问题反映、处理机制。

4结语

综合上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事关新时代高校教书育人成效。在探索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机制与保障,另一方面要切实落实有关师德教育、培训、宣传、奖惩等关键环节措施,既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理论学习,也要注重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实践效果。同时,高校还要调动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提升的自觉性,变被动要求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内外兼治,知行合一,才能收到良好师德教育效果。

作者:陶琪 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师德师风篇2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党和国家对教育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1]。目前高校的教师师德整体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正确认识高校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优化师德建设路径,提高高校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2]。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立德”必先立师德,“树人”必先树人师,其离不开有德行的教师。高校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先要培养良好师德,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教育理念正确、道德行为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确保任务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不跑偏。

(二)高校“三全育人”体制的需要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决定了高校的育人主体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包括党政领导、共青团干部、专业课教师、后勤管理服务等人员。新时代,随着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化,“三全育人”体制也愈发完善,高校教学、教辅、科研、后勤等所有部门、所有职工,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受到高校教职工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内涵式发展不同于以往扩张规模、增长总量的方式,意味着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不断挖掘潜力,通过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升华。而提升教育质量需要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来实施和推动。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障[4]。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高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师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一些严重的师德问题仍时有发生。主要有政治意识不强,少数教师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大局意识和规矩意识,甚至在课堂上散播不正确的思想,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极坏影响;学术不端,有的教师在科研工作或职称评审中采取造假、抄袭等方式撰写论文,有的教师利用职务或学术权威侵吞他人科研成果,有些教师违规使用或套取科研经费;教风不严,不遵守教学纪律,无故迟到、缺课,擅自调整课程安排,敷衍完成教学任务;行为不正,有些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在学生招生就业、评优评先评奖、入党、考试等方面索取学生好处费等。以下几点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一是没有认识到“立德树人”对师德建设标准提出的新高度。很多高校教师片面地认为“立德树人”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养成等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导致教师不注重课堂内外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个人师德的标准。有些高校也存在重学术轻师德的现象,只专注于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二是没有认识到“三全育人”对师德建设主体提出的新限定。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认为育人是一线课堂教师的使命,自己的职责主要是把学校的行政工作完成,不需要承担学生教育的任务与责任,更不会意识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师德建设只需要针对一线课堂教师开展,行政人员的行为不需要教师师德来规范。

(二)对新形势下国内外影响的定力不牢固

一是国外不良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随着国内外日益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了更多渗透渠道,斗争和较量尖锐复杂。不良意识形态对广大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爱国情怀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给我国传统师德观念带来冲击。二是国内环境多样化的影响。目前的高校教师大都经历了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教师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价值观受到多元文化的感染,出现功利主义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教师把实现经济价值作为工作目标,弱化了教书育人的信念。同时,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呈现出境外学习经历更加丰富、更多知识储备等特征,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独特的价值模式,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更多挑战。

(三)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体制不完善

一是师德培训欠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短期培训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工作以后主要参加业务、科研方面的培训。因此,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专门的师德培养,这不利于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5]。二是师德管理机构不健全,建设力度不够。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教师管理机构,对教师师德的日常管理不够严格。师德建设工作方法陈旧,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没有融入工作实践,时效性不强。三是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专门制定教师考核细则[5],但主要集中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师德管理考核制度,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没有严格落实,师德考核形同虚设。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以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师德建设制度为实践指南

我国十八大以来颁布了一系列师德建设相关的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阐述了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方式方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举措;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师〔2018〕17号),划定了高校师德底线,建立违规行为的受理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要求“高校要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这些文件内容涵盖宣传教育、考核激励、监督惩治、保障执行等师德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新时代高校推进师德建设的实践依据。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一)以文化塑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塑形是外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形成教师提高师德的外在动力。一是弘扬尊师重教文化。中华民族历来把尊师重教作为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上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有助于高校教师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从而坚定信念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清正廉洁、心无旁骛地投身教育事业。二是弘扬传统师德文化。中国三千年的教育史,形成了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传统师德。要继续发扬中国传统师德的精华,用“诲人不倦”“无私无隐”的敬岗爱生情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为人师表作风、“博学而笃志”的好学进取精神作为教师的道德约束。

(二)以思想铸魂:加强思想理论引领,形成立德树人自觉

“铸魂”是内在,是激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开展形势政策讲座、党支部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使高校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师德的内涵,不断提升师德理论修养,形成崇高师德,增强育人的主动性。使教师在工作细微处见师德,在生活日常中守师德,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受到正确的道德教育。二是要加强师德高尚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掘师德方面的优秀典型,树立“师德楷模”等模范人物,开展事迹宣讲等活动。通过身边的人和事诠释师德内涵,发挥优秀教师的教育示范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普遍多数,使教师队伍以榜样为引领,不断追求更高的师德境界。

(三)以制度夯基:细化师德建设制度,健全师德建设体系

第一,完善师德培训制度。把高校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后勤管理服务等人员纳入师德培训的范畴,实现全员师德培训[2];把师德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职称评审、晋级聘用全过程,将法治教育、纪律教育和德育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实现全过程师德培训。第二,完善师德评价制度。首先建立长期、全面、综合、动态的师德评价体系,把师德放在教师考核评价的首位。在教师招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人才推荐、职称评审等方面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客观真实地评价教师师德。其次充分运用师德考核评价的结果,对于有师德问题的教师,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有效应对师德领域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师德考核评价对教师师德行为的约束和警戒作用。第三,完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成立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专门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时,调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作用,形成联动协作的师德建设管理体制。

(四)以监督护航:聚焦师德失范问题,推进体制机制落实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师德建设保驾护航[2]。第一,围绕师德建设重点内容,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日常监督。畅通师德投诉举报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职工和学生的监督作用。针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问题,督促当事教师端正认识、及时改正,力争抓早抓小,预防出现严重的师德失范行为。对于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给予处理,以达到惩戒一人、警示一片的作用,引导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第二,加强对师德建设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强化高校各学院、各部门的主体责任,督促各二级单位加强对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和管理,对师德建设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考核。对于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教育,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推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作者:李艳霞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教师师德师风篇3

教育是国之大计。在现代法治社会,学校治理与教育管理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运行,因此应将教育纳入法律调整和限制的范畴,[1]即实现教育法治化。高校是教育法治化的重要阵地,高校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承担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目前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行,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更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优秀的师德师风,还要熟悉教育法制,知法、懂法、守法,[3]在教育法治化的大框架下合规施教、依法执教,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高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师德师风法治化十分必要。

一、教育法治化与师德师风法治化

教育法治化以教育法制为基石,而教育法制以教育法律法规为核心。高等教育事关人才培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纲领性文件,就是为了切实规范高校管理,保障师生权利,明确师生义务,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高质量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各领域内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依法治教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4]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并“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6]可见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点,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目前部分教师中存在的师风师德问题影响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师风师德建设,及时纠察师德师风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师德师风主要依赖社会道德制约管理,其约束力有限,在解决师风师德问题上难以起到伐毛洗髓的作用。而法律法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普遍约束性。有法可依方能依法治教,因此,要将师德师风法治化作为教育法治化的具体路径,使之成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石。

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教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涌现出了许多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赞誉的好老师。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还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师生关系、教学工作和教研科研等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方面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广泛迅速,国际交流愈加频繁,多元化思想相互碰撞,前卫思潮对传统主流文化产生冲击,处于这种复杂的大环境中,人们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教师因其职业特性,更爱学习新知,因此对外部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较高,尤其是自我学习能力强且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被新潮的观点所吸引。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强度、高压力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容易出现人心浮躁,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在纷杂思潮中逐渐滋生。[8]身处其中、受其浸淫,有的人难以沉下心来对新信息、新观点、新思想等仔细甄别并辨证思考,往往随波逐流、盲目应和。少数高职院校片面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对师生政治思想重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做到位,致使教师中偶有出现政治思想淡漠、理想信念缺乏、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等问题[7]。个别教师甚至罔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课堂上出现偏激言论、贬低传统文化、散布错误思想等错误行为。

2.师生关系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助于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又能促进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十分重要。[7]但有的高职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未能把握交往尺度而导致师德失范。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但部分高职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那些起点较低、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4]而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声斥学生、歧视学生,有的甚至将学生作为泄愤的工具,致使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敏感性,师生交往应保持恰当的交往距离。而有的高职教师与学生关系过分亲昵、暧昧,个别人甚至以教谋私,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而另一种极端现象则是师生关系疏远淡漠,一些教师上课才来,下课就走;课堂上学生不坐前排,教师不下讲台;课下更是师生“对面不相识,何人忽此逢”。

3.教学工作方面

如前所述,绝大部分高职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好评。但也有少数教师工作敷衍塞责,教学不用心,具体表现为:课前准备不足,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规划和设计,教案、PPT等教学资料准备较少考虑学生视角下的阅读性和可理解性;课堂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对诘屈聱牙的知识点缺乏引人入胜的导入和深入浅出的阐释,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课堂管理缺失,教师上课即来、下课即去,不走下讲台、不深入课堂,对那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视而不见,对学生课上聊天、玩手机等不予制止;课后基本无交流,教师为工作而教书、学生为任务而上课,教师讲过了事,学生听过即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和沟通反馈。这种教学态度疏离了师生关系,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4.教研科研方面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评价基本上是“唯职称论”“唯论文论”,高职院校也是职称与薪资待遇直接挂钩,论文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紧密相关。与研究型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因“应用型”校情,所聘教师多以技术能力见长,且学校对教科研平台的投入远不如在实践基地方面的建设投入。高职教师于内自身科研能力不足,于外则平台支持有限,导致搞科研、写论文受限,进而影响到职称评聘。在工作压力与利益驱使之下,有的高职教师就可能走上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的道路。[8]如有的教师为了早日“脱颖而出”、晋职晋级而违背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违背诚信原则,凭空捏造数据、私自篡改数据,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7]有的甚至不惜花重金找人代写、代发论文。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法治化的路径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学校的环境氛围,师德师风问题直接阻碍着学校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只有坚持师德师风法治化的道路,才能有效解决师德师风中的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规范是法律的细则。师德师风法治化作为教育法治化的具体实现方式,应建立“道德—规范—法律”的长效机制,将依法治教落到实处。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教育法制的统领下,以社会道德约束教师自律,以校规条例规范教师行为,以法律法规筑牢教师底线,切实将师德师风法治化建设落到实处。

1.道德自律,注重师德

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身示范、为人师表,是对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起码也是最本质的要求。教师职业本身就具有道德性的要求[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师者应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德行和人格魅力来教育和感染学生。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取向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任课教师的思想及言行举止的浸润和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师风师德培训,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加强自律,在传授理论知识、开展技能训练等教学过程中展现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做到言行雅正、自尊自律、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秉持操守、遵守公德、维护正义,进而引领正气昂扬的和谐社会风尚。

2.校规管理,合规施教

从道德层面约束师德师风行为的效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观态度,其没有阈值,可高可低,没有界限,可严可宽,难以进行客观评判。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制定明确的校规条例,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监督与管理体系,将其具体化、标准化,使之可定义、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要制定具体管理方案,落实师德第一标准[9],将“师德师风”作为教资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通过全面提升师德师风来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有规范、有引导,教师才能更好地明确自身责任义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关注自身言行举止,规范地开展教学活动。如此便能有效规避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问题发生的风险。

3.法律制约,依法执教

高职院校制定的规范性制度条例对防止师德师风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强制性仍然有限。教育法制中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是校园规章制度条例的统领,是教师在公民和教师双重身份下必须遵守而不可违反的行为准则,具有绝对的限制性和制约力。我国现有的《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已比较成熟,但“法无禁止即可为”,面对各类新发的师德师风等问题,还需对这些法律框架增订相应的具体细则。完善相关教育法制,加快教育法治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师德师风法治化。强有力的法律制约,能使教师“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更加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时刻谨记“立德修身、依法执教”。如果高职教师人人都能经常性的自省自警,严格遵守法制要求,加强师德修养,不做有损师德、自毁声誉的违规违法之事,那么就能全面提升校园整体师德师风,从根本上遏制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而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四、结语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教不仅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师德师风”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师优秀与否的首要标准,是高职院校依法治教、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法治化建设,引导教师自觉接受校规条例的管理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坚守职业底线、注重师德师风,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合规施教,依法执教,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中祥,郑全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1.

[2]刘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历史寻迹与时代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0-65.

[3]颜慧琼,陈秀琼,林强.略谈高等教育法规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和践行[J].山东化工,2018(21):150-15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21-08-05].

[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18-08-04)[2021-08-05].

[7]闫爽,高子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途径[J].科技风,2019(23):33-33.

[8]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3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EB/OL].(2019-12-06)[2021-08-05]

作者:匡伊婷 胡德新 徐雨薇 单位:武汉学院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