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10:45: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近些年,我国大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许多大学生为了能够实现就业,不得不选择不喜欢的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在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创新创业环境日趋恶化,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力度,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等院校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既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又能提升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优化社会就业结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各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创业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来提高其创业就业成功率。创新与创业之间联系密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提升创业成效,而创业实践反过来可以优化大学生的创新思维[1]。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有助于大学生掌握更多就业相关知识,使其具备较高的就业素质,提升就业质量。
(三)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制造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我国尚未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高端制造与高新技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我国需要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而这离不开先进技术及复合型人才的支持[2]。创新创业是我国科技兴国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现状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的深刻意蕴,也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成效。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大学生由于家庭及就业压力进行自主创业,但由于这种选择不是出于主观意愿,而是被外界环境所迫,导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足,容易导致创业失败。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出于好奇而选择创新创业,但他们并不具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及能力,增加了创新创业难度,在早期创新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部分大学生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的目的是赚钱,缺乏宏观思维和长远发展眼光,可能在创新创业初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很容易因眼前利益丢掉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培养体系,但相较于专业课,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及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片面。近几年,虽然高等院校已经加强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部分学校也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但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片面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缓解就业压力或是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3]。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质量一般、内容缺乏针对性。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没有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难以有效解决创新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没有显著提升。第二,课程管理较为松懈。一方面,高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不够完善,课时安排明显不足,部分课程对大学生来说可有可无,难以有效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部分课程没有纳入大学生的成绩考核范围内,降低了大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迟到、早退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在课程安排方面,安排教学任务相对较少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能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创新创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包括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都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具体专业及年龄等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具体来说,要转变当代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并不是只有进入企事业单位、有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才算是就业。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相比常规意义上的工作更加灵活自由,创业者可以对工作方向及工作内容自主把控,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创业的过程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同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创业者除了具备创业精神外,还应具备创新思维,更加巧妙地化解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促进创业成功。学校还应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及社会资源,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行业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计划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高等院校应深入解读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创新创业相关信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使大学生积极加入创新创业队伍中。高校可以邀请当地的一些著名企业家及在创新创业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通过学术交流或座谈会的形式,向高校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经验,让大学生近距离感知创新创业的魅力,加深对各个行业创新创业的理解;还可以每年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积累创新创业知识,为今后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奠定基础[4]。为了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活力,高等院校还可以独立举办或联合其他高校一起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优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及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校园环境优势及专业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升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第一,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了提升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便利性,高等院校除了开设正常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外,还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大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及创新创业成功者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更为具体地了解创新创业过程、难点及必备素质。同时,高等院校还应积极组织创新创业群体相互交流,既有助于大学生相互之间分享经验,拓展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助于大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创新创业伙伴,在未来的创新创业道路上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就。第二,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创新创业知识和素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及不同学生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每次创新创业活动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针对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创新创业方向,分析各具体领域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方面,有助于让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使大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第三,给大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应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教训[5]。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创新创业的艰辛及收获的喜悦,这些实践经验将成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财富,甚至部分学生在这些实践机会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渐走上成功的道路。
(三)充分发挥高校社团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群体中最重要的学生组织,也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配置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师,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来拓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对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实践探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常规授课教育相比,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可以更加自由放松,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一方面,高校在创新创业社团组建过程中,应在校级创新创业社团下面基于不同的专业或行业开设不同的分社团,提升社团活动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社团,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创新创业社团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如此,为了促进创新创业社团的顺利发展,学校还应给予大力支持,为社团组建提供所需要的场地和资源,给予适当的经费,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完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均已建立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体系,但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时间较少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了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学校应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首先,提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每个学校都有自身局限性,为了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应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行业发展特点,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各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提供借鉴。同时,高等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合作企业关于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其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与专业课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鼓励大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对创新创业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本专业相关项目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创新创业与大学生所学专业造成脱节。
四、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及高校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深刻、重视程度不足,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些问题,高等院校应转变传统办学理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增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力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也有助于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佳卉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篇2
大学生“双创”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在双创过程中面临着大学生的思想不成熟、创业失败等风险,很多问题需要在根源上解决,学生要有良好的组织带领才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21世纪,在通信技术、测量、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发生革命。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变革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彻底改变了教育系统的现代化进程,完善了创新和创业教育,拓宽了创新和创业的道路,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是新时代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步骤,不可或缺[1]。创新创业培训学生的目标是满足其发展的要求,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的研究,中国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表现出兴趣的占比93.57%,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可能与他们专业领域的联系程度、可用性以及其他选择有关[2]。由于国家和大众媒体的支持,“大众创业、大众创新”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此外,大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为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提供了一批专业人才。在对支撑创新的关键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创业成果和个人技能被放在高等教育中心位置,所以,大学更加重视促进团队合作和个人技能。通过调查发现,只有约34%的学生,能自主创新确立或全面创新;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自主创新创造能力不足。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流程革新,重要的是怎样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创业存在短板的学生应该形成创新创业的基本认识,了解自己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做出正确判断。中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缺乏占比是61.7%,这是启动创新的问题之一。尽管中国已经为创新实行税收减免,大学还为学生创新设立了基金,但总体来说,创新创业资金相对较少,政府政策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不足。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设计不科学,管理无组织
大部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未能将与创新教育体系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相对成熟的学校模式,这些监管体系完全借鉴其他学校,并不适应创新创业教育[3]。
(二)信息化教育平台落后
创新教育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实践和理论严重脱节。事实上,大部分大学是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进行培训的,很多教师并没有实践经验,只是让学生明白了创业领域的理论知识。现代信息化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实践的支持较少,很多大学没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场地资源,比如实验室、大厅、培训中心和专门从事创新的活动中心。虽然部分大学也设立了实用场地,但是规模相对较小,容纳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有限,满足不了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
(三)缺少教师,教师能力差
创新创业的教师应该具有创新创业技能和一定的公司管理能力。大学双创指导教师相对较少,甚至根本没有。很多大学在某些领域和学科缺少教师,无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文化素质的老师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层面太窄,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有的教师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感兴趣[3]。
(四)大学生缺乏学习的意愿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觉得自己的专业化程度有点低,没有发展创新的心理基础,只是为了学分评价,所以经常中途放弃创业创新。大部分大学生也得不到准确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大大降低了他们参与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行动热情。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完善设计,健全体系
大学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准则,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运营机制,刺激师生创新创业教育参与热情。一是创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创业教育创新顶层设计,落实责任。二是学校领导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业教育创新,创办双联激励合作体制,积极主动引导,将创业教育与创新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4]。
(二)重点创办创新课程的培训平台
深化教育领域的创新意味着教学机构务必响应学生的成长要求,应用本地优势加快数字学校的发展,改进创新教育系统,优化网络。要在合作创新实验项目教学上进行实践,开拓实践性和创新性项目,提高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教学活动务必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推动创新高等教育课程的创新,改善体制框架,并创办科学合理、完整系统的体系。
(三)完善信息资源开发
积极主动开发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能够应对资源匮乏和教育者缺少的问题。大学应创办一个在线培训场地,提高创业创新课程的质量,并通过共享资源扩大新课程的内容。务必持续关注培训场地,并努力开拓创新创业课程网络,使大学课程的质量优质化。
(四)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保障
越是教育信息化,就越要完善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大学要大幅度投入创新创业教育费。同时,创新创业经费应该科学使用。大学需要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甚至有创业经验。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的双重途径,培养高素质双创指导教师。可以派年轻教师接受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派实践指导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文化和创新经验。为指导教师和学生落实奖励机制,以大学生完善创业教育管理准则为依据,积极主动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另外,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也属于成果的一部分,部分师生共同创作的成果能够作为支撑材料用于学生考核和教师年度考核以及职称评定,鼓励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生活产品。
(五)激发学生对创新型企业的兴趣
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加强学生们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大学可以积极宣传促进创新的国家举措,并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促进学生创新,使政策与现实协调。大学还可以通过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在校园讲课,引用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一般来说,创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学生必须成为创新创业时代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学生在创新创业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能力不足、大学教育水平低、经验有限,所以在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上仍然有限。鉴于此情况,互联网+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多样化的机遇。在这方面,政府、公司和大学务必协调努力,为推动学生创业创造框架条件,推动学生的自主创业。大学作为创新创业能量的起点,应该突破传统的界限,推动创新人才的发展。
作者:季小燕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徐海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篇3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学校根据现有条件打造出专门的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主管部门也定期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们提供锻炼的平台。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融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短板。
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困境概述
创业并非一件易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其中,如何完成创业融资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资金是创业项目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在创业项目所需资金量不大时,创业者可以考虑在自己的朋友圈内进行融资,但当所需资金量较大时,创业者就需要在朋友圈外进行融资。通常,投资人只有在非常信任和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把资金投入到项目上。因为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之经验缺乏,大学生在创业项目上进行融资会更加困难。大学生只有充分了解融资困难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解决这个困境。
2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的主要因素分析
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的主要因素包括创业者心理资本、创业融资项目团队合作力、创业融资项目的价值、投资者信心和创业融资环境。
2.1创业者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它的五个维度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韧性。强大的心理资本保证了创业者在面对融资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和压力下能坚持到最后,它是创业者应对复杂变化的重要资本之一。风险投资家娜塔莉•弗拉托在一次演讲中提出,在评估创业者的潜力时,需要把创业者适应变化的能力列为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众所周知,当代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创业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对复杂而快速的变化能否恰当地做出适宜的判断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弗拉托在评估创业者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时,会提出“如果……,你会……?”的问题,这样的情景模拟对于创业者而言就是提前练习对于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而且,弗拉托在评估创业者适应变化的能力时,会观察创业者是否具有放下已经拥有的信息,回到原点,重新开始探索新方式的能力。
2.2创业融资项目团队合作力
融资过程不仅仅需要一个拥有强大心理资本的核心人物,而且还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团队成员是项目融资准备和实施的具体执行人,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且每个成员也都具有一定潜力,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相互激发、支持和合作,会更有利于融资的实现。然而,在企业当中,往往能力强的人在人际交往和合作方面更需要不断沟通和培养。但是,并不是说有了强有力的团队,总负责人就可以把责任全部分摊下去,总负责人不但需要组建团队,而且要领导团队。团队合作力不仅仅体现在团队内部成员间的相互配合,更主要的是总负责人和整个团队的合作。
2.3创业融资项目的价值
创业融资项目的价值不仅仅包括经济价值,而且包括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大部分投资人更看重经济价值,毕竟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使得项目蕴涵的潜在经济价值在资金的支持下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项目潜在的经济价值是融资的关键,应考虑到这个价值能否被当下的社会所需要,超前或滞后都会制约价值的转化。比如,创业者想要在自媒体领域打造一个新的IP,该IP的属性定位为“在柴米油盐的碰撞中,积极沟通的夫妻关系”,这就是离婚率不断上升的当下社会所需要的价值。社会价值是指项目是否能够满足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真正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环境价值是指项目是否有利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融合的。
2.4投资者信心
沃顿商学院教授吉姆•斯坦塞把投资者信心分成不同的等级,从0到100,在这个区间内有一个临界点,如果投资者对某个项目的信心值达到这个临界点,意味着投资者会同意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投资人对不同种类的创业项目的临界点也是不同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优势是项目需要的资金数额并不是特别大,劣势为大学生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不足。如何能够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优势,规避劣势,提升投资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信心值,是创业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随着投资市场的繁荣,投资人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新奇特,新奇特的创新创意为投资人提供了广泛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因此,创业者的核心工作是把自己的项目做精做细。
3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创业者的心理资本、创业团队的合作力和创业项目的价值属于内部因素,投资者信心和融资环境属于外部因素。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重点是要提升创业者的心理资本、创业团队的合作力和创业项目的价值,同时将这些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投资者,增加投资者信心,而且也要充分分析融资的环境,找准融资时机。心理资本的积淀需要创业者明确创业的目的以及融资的目的,同时预估到可能的风险并且准备相应的应对措施;团队的合作力在创建团队的时候就要明确个体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包容彼此的劣势;创业项目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有何价值,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哪些困难,满足人们哪些需要;投资者在充分了解创业团队的项目后,会根据对项目整体的评价决定是否投资;环境分析也不容忽视。
3.1坚守创业初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创业的初衷至关重要,这个初衷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利益,而且需要惠及到更多的人。这样,创业融资时才可能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坚守初衷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品行和对创业项目的热情。同时,创业者必须诚信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创业者还需要学习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融资后企业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利润,或者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虽然这些风险无法提前预知,但企业需要提前做好风险应对方案。特别是对创业融资而言,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提升了融资的风险,而且普遍情况下收益越大风险越高。创业者需要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知道创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尽可能防止风险的发生。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不但有助于降低融资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融资项目的质量。
3.2目标统一、分工合作,实现共赢
创业者和团队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合作的前提是目标统一。只有目标统一,产生的合力才会达到预期的结果。创业团队成员应分工合作,既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又能高效协同,更好地完成整体目标。同时,必要的规章制度、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奖惩也是提升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方法。
3.3撰写清晰的创业计划书,提升融资项目的价值
创业计划书不但是创业团队创业思路的凝结,而且体现了创业者的创业态度。清晰的创业计划书体现在结构、内容描述和语言表述上。创业计划书应尽量从一个简洁的方式开始,这样会给投资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创业计划书的结构也非常重要,如果创业计划书结构松散,就会让投资人觉得创业团队在具体工作时缺乏细节掌控。结构紧凑、重点突出的创业计划书,能体现出创业团队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做事原则。在描述融资项目的时候,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内容精确、陈述简洁的创业计划书有助于投资人更好地理解融资项目。
3.4分解行动计划,做好愿景规划
融资成功并不是创业项目的结束,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融资后,首先应明确要做什么,实现的标准是什么,难度有多大,可能发生的情形有哪些。针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创业者做了哪些准备?有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在融资前,创业团队都要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并且要分解融资后的行动计划。通过分解行动计划,可衡量项目是否已经做好了融资准备。另外,创业团队做好融资后的愿景规划,也能够提升投资人的投资信心。明确的愿景规划弥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难的不足,而且也体现了创业者的眼光,让投资人对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增强投资人的信心。
3.5加强融资环境分析,制定详细的融资策略
融多少钱?融来的钱怎么用?需要去找谁?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在资金到位前可能会发生哪些费用?现在是不是融资的最好时机?凭什么会有人愿意投资?融资后的可能的风险是什么?融资环境怎么样?等等。这些都是创业者在制定融资策略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创业者制定融资策略时,首先,应在创业项目财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融资规模。其次,应思考如何筹集到创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融资方式和渠道、融资成本、融资时机等。创业者应通过充分的融资前、融资中和融资后的详细分析,实现融资目标。同时,创新创业能力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升。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应指导大学生为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撰写融资计划书,使其更深入地了解创业融资,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伟华.融资的力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241.
[2]张红兵.企业融资全流程实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6-19.
[3]肖翔.企业融资学(3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45-47.
[4][美]吉姆•斯坦塞著.企业融资[M].邹琪,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8-89.
[5]曾增.创业融资那些事儿[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36-45.
[6]吴伟.创业融资2.0:实战与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21.
[7]吕长青.一本书读懂创业融资[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128.
[8]张奇.创业融资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23.
[9]陈国海.管理心理学(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99.
作者:陈明秀 单位:长春人文学院
本文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机制,最...
大学生与新时代论文:浅谈新时代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面...
浅谈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我国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
本文就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作出研究和分析,切实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讨茶文化对...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 摘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德...
本文阐述了信息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创新意义,介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弊端分析,从而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