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10:27: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而玉米对外在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比较适合甘肃省气候类型,已经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出口种类之一。玉米营养价值高,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工业制造,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只有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才能提升玉米储存量和消费量。因此,要加大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将多样化的防治措施相结合,从而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1.1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
要想提升玉米的产量,笔者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选择优质品种,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种植种类。比如五谷318、五谷305、先玉335、华玉518、强盛193、豫单185、德单5号、秋丰526等。尤其是先玉335,在甘肃省的种植数量最多,也是最常见的种植类型,以耐密性为主要特点,可以提升单位产量的种植密度,再加之,甘肃地区的降水稀少,多数条件下对流天气少,玉米又属于根系植物,在土壤层中的扎根深度较高,因此先玉335抗倒伏能力较强,可以有效抑制“斑病”,逐渐成为甘肃种植区域的“第一主栽”玉米品种。
1.2科学选择种衣剂
在选择合适的高产玉米品种之后,种植户还应该科学选择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1]。包衣剂可以通过溶解、稀释和复配将化学农药包裹在玉米种子表面,在种子外部形成保护膜,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提升种子发芽率,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增加根系数量,增加根系长度,使玉米抗倒伏能力变强,加粗茎秆,改善作物长势,有效防治病虫害。因此笔者建议,应该选择对土壤和水体、大气破坏力度小的绿色种衣剂,比如吡虫啉、克百威种衣剂,可以降低玉米螟、蚜虫的发生率,提高种子抗害能力,也可以利用福美双、20%福•克FSC种衣剂有限防治玉米黑穗病和顶腐病,提升苗叶绿素,增加根系活力。
1.3合理实施水肥技术
1.3.1灌溉技术。在玉米灌溉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农田灌溉,一种是技术喷灌。利用设施,调节水泵出水量(不小于30m3),设置机井电源功率(不小于25KW),并合理安排田间布局配置,安装施肥灌溉设备(进排气阀、离心式过滤装置、逆止阀、流量计、压力表等),将PVC管材(直径110mm)埋入输水主管道,地表安装快速拆装式接头,连接双向喷、滴灌带。之后根据玉米生长特点和不同时期的水源需要,合理安排灌水量,在夏季的灌水量不能超过70m3,最低不能小于60m3,在播种期的灌水量不能低于拔节期,如果在拔节期灌水量在15m3左右,那么播种期不能低于20m3,在抽雄时期灌水量维持在10m3左右即可。在灌溉之前,种植户可以通过深翻的形式提高土壤保墒能力。甘肃省的自然降水量少,因此多数情况下是农户自行进行水源灌溉,为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一般采用多种节水灌溉技术,比如管道灌溉技术、滴灌灌溉技术、地膜覆盖等。其中管道灌溉技术就是指利用管道输送水源,减低水资源蒸发和渗入,尤其适合缺水地区、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滴灌灌溉技术就是指利用滴灌设备进行植被水资源补给,这种方式无输水损失和地面径流损失,促进水肥的吸收,通过科学配备,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长势。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还可以实施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方式,只对玉米根部的土壤进行针对性的灌溉,通过这种方式代替传统地膜覆盖法,降低对土壤的污染。
1.3.2施肥技术。玉米的灌溉技术要与施肥技术相配合,播前精细整地,在播种时,要适当施加基肥,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施加量为10kg/667m2,其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5%、20%、15%,来保证其生长养分。也可以施加腐熟农家肥,施加量为1000kg/667m2,主要成分为过磷酸钙15kg,最低不能小于10kg。在玉米幼苗期,当种植户发现展叶数量达到7片左右时,可适当施加碳铵,施加量为60kg/667m2左右,施肥后及时盖土。在拔节期可以追加尿素,施加量为3kg/667m2,同时可以配合2kg/667m2可溶性肥料共同施加。在大喇叭期,为了保护玉米植株的整体所需营养,应该加大肥力补充,施加20kg/667m2可溶性肥料,或者施加尿素35kg/667m2,在抽雄期适当减少施加量,控制在10kg/667m2即可。由此可见,通过合理实施水肥技术,能够让玉米在生长期间,提高水肥吸收率,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含量不等的水分和肥力,可以提升玉米生长质量,增强其抗病害、抗虫害的能力。
2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
玉米的常见的病害有黑穗病、根茎软腐病、粗缩病、纹枯病、锈病、斑病等,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蚜虫、黏虫等。本文以玉米斑病和玉米螟为例,探究病虫害的具体防治策略。
2.1玉米病害
2.1.1发病特点。玉米斑病也被称为叶斑病、煤纹病和条纹病,主要危害的是玉米叶片部位,在发病前期从玉米根部的叶片稍部开始出现症状,并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向上扩展,斑点起初呈现青灰色,水渍状,之后逐渐向叶鞘和苞叶扩散,面积慢慢增大,颜色逐渐变深,成为淡褐色或者黄褐色,叶片水分降低,直至枯萎。在日常的分级标准中,可以将斑病分为5个等级[2]。将叶斑面积占总面积的10%、25%、50%、下部大量病斑、全部枯死这几种现象分别定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病害。2.1.2防治措施。要想有效预防玉米斑病,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选择优质的品种,提升玉米种子和幼苗时期的抗病能力。其次当种植户发现玉米病株时,应该及时将被感染的叶片摘除,并进行焚烧处理,防止对整片种植区域造成影响,降低病害的扩散率。此外,在耕作时,要采用轮作、套作的形式,及时更换、更新种植种类,秋收后必须进行土壤深翻,降低田间初侵染病源,在轮倒茬制度中可以选择马铃薯、玉米、花生之间的轮作,增强玉米抗病性,注意排灌。当玉米出现明显病害,或者病害情况加重时,种植户应该及时采取药剂治疗法,利用高脂膜增产剂300倍液,结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组合防治,也可以选择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60mL/667m2,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采用喷施法,每隔15d施加一次,连续喷施3次,可以提升防治效果。还可以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融合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进行喷施,每隔7d施加一次,连续喷施3次,控制玉米斑病的蔓延和传播。
2.2玉米虫害
2.2.1发病特点。玉米螟属于螟蛾科,有被叫做玉米钻心虫[3]。危害的农作物类型较多,比如高粱、玉米、谷子、棉花、甜菜、豆类等作物。该种害虫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飞翔和扩散能力强,成虫具有趋光性特征,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其幼虫就可以对玉米植株造成损害,影响植株养分运输,破坏玉米茎秆组织,逐渐让玉米的躯干部位失去抵抗能力和防风能力,主要残害玉米的心叶,并通过苞叶呈现排粪口,影响抽雄和展叶,成虫还会对玉米的颗粒造成损害,最终降低玉米的籽粒量,影响整体产量。在春玉米的种植中,有将近30%的玉米会遭到玉米螟虫害,在夏玉米的种植中,有将近90%的玉米会遭到玉米螟侵害,在秋收时,可能造成玉米减产30%作用。
2.2.2防治措施。笔者认为,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应该从幼虫和成虫这两个阶段来进行。对于越冬幼虫,种植户应该及时处理越冬寄主秸杆,降低幼虫存活数量,还可以在玉米螟产卵始期,利用生物防治法,投放黑卵蜂、瓢虫、步行虫、赤眼蜂等玉米螟天敌,有效杀死玉米螟,抑制虫害发生率,降低越冬幼虫复苏化蛹。还可以利用化学防治法,将白僵菌粉喷施在玉米秸秆堆,之后进行封垛,施加量为100g/m3,从而降低成虫数量。也可以在生长末期,利用50%硫磷乳油,50%巴丹100倍液对玉米心叶进行喷施,有效抑制玉米螟的繁衍。还可以利用药物治疗法,采用250g的2.5%杀螟灵1号颗粒剂,与4kg细砂相混合,撒入心叶部位,1g/株,或者将1%率硫磷颗粒剂拌2kg细砂,撒向发病部位,利用此类方法抑制成虫数量,有效降低玉米螟发生率。
3结束语
甘肃省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具有“天干而地不干”的环境优势。要想提升玉米高产,就应该立足自然特色,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和包衣剂,将节水灌溉技术与施肥技术相结合,提供玉米植株的整体所需营养,提高总产量,还应该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采用轮作、套作的形式,降低田间初侵染病源,有效控制斑病和玉米螟等常见的病虫害,从而促进玉米创收。
作者:殷建华 殷建梅 单位: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镇人民政府 甘肃省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篇2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玉米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必须对玉米做好栽培前的准备工作,即科学选择、选地耕地,掌握优良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主要涉及合理选择播种技术、强化田间管理、严格控制玉米生长期间的湿度与温度、及时清除杂草和正确施肥等,还要高度重视主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以保证玉米高产优质,从而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1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1.1科学选种
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栽培至关重要。一般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同时保证所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能力。明确品种后进行机械选粒,剔除其中的病菌侵袭粒、虫蚀粒等不良种子,以保证种子颗粒饱满、大小一致。将选好的玉米种子摊在地面上晾晒,注意摊铺均匀、保证阳光充分照射和定期翻动[1]。再基于本地玉米病虫害的情况,合理选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提高玉米种子抗虫、抗病能力,从而保障玉米健康生长。
1.2选地耕地
为切实保障玉米优质高产,在科学选种的同时,还要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选择良好的玉米栽培环境,确保玉米在生长中获得充足的发育空间。一般在选地时,要遵循地势平坦、土地耕层深厚、肥力高、具有良好灌溉条件等标准。确定好地块之后进行整地工作,可以通过采取机械作业的方式提高整地效率与质量。在整地中需要确保垄高与垄宽的合理性,一般标准垄种植的垄高为15cm、垄宽为60cm,大垄密植栽培高度为15cm、宽度为110cm。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选择合理的技术播种
从播种层面来讲,玉米高产的基础是适时早播、合理密植[2]。在合理密植期间,基于深开沟、重镇压与浅覆土等原则,应先保证土壤耕层地温可以稳定在10℃。针对大穗稀植型的玉米,在播种时应采取单粒播种技术,避免间苗,种植42000株/hm2,而耐密型的玉米可以种植约58000株/hm2。为提高出芽率,保证播种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次性施加氮肥、磷肥、锌肥与钾肥,施加底肥的深度控制在12cm左右。如有条件,应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以保证施肥的有效性。在使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方式时,务必确保播种的深浅一致,并且及时进行镇压和均匀覆土,厚度需要控制在4cm左右。如果不使用机械化播种的地块进行作业时,可以借助多功能玉米播种器等辅助播种,并在播种完成后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层。
2.2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为了可以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在完成播种作业之后应切实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玉米3叶期进行疏苗时,应遵循留壮苗、大苗的原则进行。针对缺苗断条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做好补苗工作,在此补苗时可以借助移苗器进行备用苗的补栽。在4叶期定苗时,需要依据齐苗原则进行。而在7叶期时,应进行一次机械中耕,并及时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2.3严格控制湿度与温度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如果湿度与温度控制不好,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一般在玉米种子的萌发、开花等阶段,需要控制好温度,具体可以使用通风耕地、适当浇灌等方式,保证温度的适宜性[3]。而湿度的控制其实就是合理进行灌溉,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但也不能过多,否则大量积水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甚至会引起病虫害。
2.4及时清除杂草
玉米周边的杂草不仅会与其争夺养分、水分,还会成为病虫害传播的重要介质,扩大玉米病虫害的影响,从而降低玉米产量与品质。从播种到最终收获玉米期间,种植人员都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除草工作,对于某一区域中生长较为旺盛的杂草,可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清除。一般情况下,播种后7d内可以使用90%乙草胺乳油、38%莠去津悬浮剂,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兑水后喷洒,以此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在玉米苗的3叶期至5叶期,可以使用38%莠去津悬浮剂、4%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兑水喷洒。
2.5正确施肥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不同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种植人员应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施肥。为避免玉米后期倒伏,可以在拔节期及时培土、追施拔节肥[4]。另外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肥料量,并保证合理搭配不同肥料,以达到较好的施肥效果。
2.6收获
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在成熟后7~14d适时晚收并催熟降水。收获时可以采取机械作业的方式,之后将秸秆通过机械粉碎或打捆处理。
3主要病虫害防治
3.1常见的防治措施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病虫害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没有种植人员加强管理,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防治,将无法保障玉米的优质高产。目前,在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几种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首先,农业防治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主要是通过严控玉米播种时机、强化玉米田间管理等措施,为玉米的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避免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被病虫害影响,降低其产量与品质。其次,化学防治是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这也是目前防治玉米病虫害中使用的主要措施。具体来讲,一般使用化学防治主要在玉米播种前与生长期。在播种前利用化学农药浸泡选好的种子,或将化学农药直接喷洒在种子表面上,这样再进行播种的话,就可以避免玉米种子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进而有效提升种子的出芽率。而在生长期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病虫害情况,选择相应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总体而言,对于不同的病虫害需要科学使用相应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5]。再次,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物理防治不会破坏生态结构,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缺点在于物理防治的成本较高,需要较多地投入物力和人力。一般常见的物理防治手段有日光暴晒、过滤除菌、高温灭菌等方式,如果在玉米生长中出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不仅会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其品质,而物理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对玉米的侵扰,保证其可以健康生长。最后,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利用自然界物种间的食物链关系,对常见的玉米虫害进行防治。比如防治玉米黏虫、玉米螟等常见的虫害时,可以利用蚜茧蜂、草蛉等虫害天敌进行防治。不过,与上述所提到的几种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虽然效果不错,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破坏,但以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实施难度相对较大。
3.2主要病害防治
玉米生长中主要的病害有大斑病、细菌性茎腐病等。中大斑病的发生概率很高,主要症状是玉米的苞叶、叶片等位置呈现黄褐色斑点或灰色斑点。为预防这一病虫,可以通过选择抗病杂交种、改善种植密度等方式。此外常用的方法就是化学防治,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2%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喷洒。对于细菌性茎腐病,可以通过施加腐熟有机肥、选用抗病杂交种等方式进行预防。
3.3主要虫害防治
黏虫、玉米螟是常见的玉米虫害,在实际防治时,应根据这些虫害的具体特点,采取联合监测、分区治理的方式进行防治。针对越冬幼虫,可以在秋季翻地进行杀灭害虫。同时还可以根据成虫的趋光性,运用黑光灯诱杀。对于虫害的防治可应用化学防治手段,如在玉米心叶末期,可以自制呋喃丹颗粒或辛硫磷颗粒,然后将其放在心叶中,从而降低虫害的发生概率。
4结束语
对农业产业而言,如何有效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而这就依赖于合理使用优良的栽培技术与有效防控病虫害,并通过人工适当干预,为作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众所周知,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的产量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是否可以得到满足,还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除了要在玉米种植中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还要加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以此保证玉米的优质高产。
作者:刘军杰 单位:潍坊市潍城区农业农村局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篇3
玉米是怀安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对当地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安全、工业发展均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玉米种植中,需高度重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及农户收益以促进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选地及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墒性能良好的地块。播种前整地,落实灭茬、旋耕、深翻、耙地、起垄工作。确保地面平整无结块,注意保护耕作层,以保证后期覆膜质量。播种前10~15d,对田块翻耕晒土并灌入水分、深耕细作,整平地面后覆盖地膜。
2施足基肥
播种前施入充足底肥,若施入土肥,以150~300t/hm2较为适宜;若施入化肥,可施入750~1500kg/hm2尿素、1500~2250kg/hm2氮磷钾复合肥。
3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3.1品种选择
选择玉米品种时,需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以及种植条件等,优选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倒伏性能优异,生长周期不超过155d的品种[1]。当前,适宜在怀安线县种植的玉米品种为巡天969、郑单958等。
3.2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挑选种子后,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摊铺于地面,在阳光下晾晒3~5d,以促进种子发芽,提升种子发芽整齐度,保证种子快速出苗。
3.3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即将包衣剂包裹于种子表面,以提升种子抗病性能以及抗虫性能,促进种子生根发芽。可采用种子质量0.1%~0.2%的50%的辛硫磷乳油对种子拌种处理,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1%~0.2%,可有效防治各种地下害虫;采用70%甲基托布津乳油或者20%粉锈宁粉剂兑水拌种,可防治玉米瘤黑粉。
4播种
待地温达到并稳定于12℃时,即可播种。
4.1覆膜播种
常见覆膜方式包括以下3种:第一为先铺膜保墒,待适宜时期播种。这种覆膜方式适用于干旱少雨季节,其保墒性良好,可调控播期,便于调整株行距,可保障栽植密度[2]。第二为带肥下种,一次完成铺膜、播种以及覆土等各项工作。第三为一次完成播种以及铺膜作业,待出苗后破孔放苗,这种覆膜方式在大面积平整的种植地块内较为适宜,常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其铺膜质量较高,增温效果良好,出苗整齐度高,但是放苗中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在高温天气或者未及时放苗时,常引发烫苗。覆膜播种时,播种前需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暴晒,接着拌种处理,晾干后播种,以防治各种病虫害。与露地播种方式相比,地膜覆盖播种方式将播期提前7~15d,其播种深度通常为4cm,栽植密度大约为52500~75000株/hm2。
4.2直播
直播时,需确保播深一致、覆土均匀。需结合玉米籽粒大小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每穴播入3~5粒种子,播种量为45~50kg/hm2,覆土3.5~5.0cm。通常定苗60000~75000株/hm2。
5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5.1.1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分为苗前除草和苗后除草。苗前除草即在玉米出苗前,每1hm2用4.5kg甲草已莠兑水1200kg水后喷施于田块内。苗后除草是于玉米7叶期—8叶期,每1hm2用3750~4500g20%的百草枯兑水750kg或者15~30kg10%的草甘膦兑水750kg后喷施于田块内。或在杂草3叶期—5叶期,每1hm2用750~1125g玉清兑水750kg后喷施,严禁将药液喷施于玉米心叶内。
5.1.2查膜放苗
覆盖地膜后注意避免践踏破坏。玉米出苗后及时放苗。采取先播种后覆膜的田块,待幼苗叶片顶膜时,立即破膜放苗。放苗结束用土封严膜孔,以避免跑墒降温,防止杂草滋生。5.1.3适时定苗玉米3叶期需及时间苗,及时去除小苗、弱苗以及病苗,每穴仅保留一株健壮苗。如果存在缺苗现象,可就近取苗移栽[3]。5叶期定苗及中耕,在松土保墒的同时,清除杂草以及杂苗。
5.1.4蹲苗管理
苗期结合苗情及时蹲苗,以促进根系发育,提升玉米植株抗倒伏以及抗旱能力。
5.2穗期管理
5.2.1大喇叭口期
玉米大喇叭口期,施225kg/hm2的尿素,注意肥料与根的距离需达到10~15cm,深度需达到10cm,采取穴施或者沟施方式。施肥7d后灌水1200m3/hm2,注意灌足灌透,以满足玉米拔节期对水分的需求。
5.2.2抽雄期
玉米抽雄期施75kg/hm2的尿素,肥料需施入远离根部10~15cm的位置,施肥深度通常为10cm。在玉米根部培土,以增加土层厚度,促进气生根生长,避免玉米倒伏。结合田间持水量进行灌水管理,若手握地表土不成团,需立即浇水。
5.2.3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施入75kg/hm2尿素,将肥料施入远离根部10~15cm的位置,一般采取根施或者穴施方式。花粒期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5%,确保表土疏松、下部湿润。整个花粒期灌水2~3次,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
6病虫害防治
6.1玉米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侵染引发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叶鞘、茎秆以及苞叶,导致叶片表面出现密集成行的圆形病斑。发病初期病斑颜色为黄色,逐渐转变为深褐色[4]。在茎秆节间,叶鞘出现较大、边缘模糊的紫褐色病斑,甚至整个叶鞘出现紫褐色腐烂。针对玉米褐斑病,可喷施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为提升防治效果,可将适量尿素以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添加于药液内。
6.2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茎基腐病又名玉米青枯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者腐霉菌单独或混合感染而引发的一种发病频率较高的玉米病害。该病会导致玉米青枯萎蔫,叶片干枯褪色,苞叶枯死,果穗下垂;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水渍状,接着转变为淡褐色。针对该病,通常于玉米苗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防治。
6.3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又被称为玉米黑穗病,是由玉米黑粉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玉米植株地上幼敏组织以及器官,导致叶片上出现病瘤,茎节上出现大痘,茎秆扭曲[5]。在该病防治中,发现病瘤需及时割除并进行深埋处理,同时强化田间管理。在玉米抽雄期,可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0%退菌灵800~1000倍液防治。
6.4玉米螟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导致茎秆组织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因养分运输受阻而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茎秆遇风折断。该虫害常见防治措施为:在玉米喇叭口内置入适量50%辛硫磷2000倍液以及适量细沙。
7适时采收
玉米苞叶发黄后10~15d,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层时即可收获。
参考文献
[1]裴文东.陕科9号玉米品种在陕北生产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9,39(8):45-46+53.
[2]党引弟,韩丹.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分析[J].种子科技,2018,36(11):51+55.
[3]徐军生.新技术在提高北方旱地玉米栽培产量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2):48.
[4]李永鑫.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21):39-40.
[5]于丽.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0):97-98.
作者:马瑞琴 单位:怀安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