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10:47: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矿山开发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部分单位在开发过程中还会出现过度开发现象,这样就会导致矿产资源受到较大程度的浪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遭受到相应的破坏。为此,相关单位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灾害治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对相关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效果,对于自然环境来说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1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因素
1.1地下水位产生的变化引发地质灾害
在通常的情况下,矿山的部分区域地下水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波动,这样就会导致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矿坑涌水问题,这种问题会对后期矿山开采工作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为此,相关开采单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矿山开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矿坑涌水量进行科学的预估[1]。不过矿坑涌水量会受到较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如果涌水量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也会导致矿坑内部出现溃沙涌泥问题,这种问题也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除此之外,矿山开采过程中还会出现蓄水溶洞问题,在通常的情况下溶洞会含有大量的水,而且其内部还会存在较多的石屑和泥沙,大量的物质涌入到矿坑当中就会导致矿坑发生堵塞,这种问题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程度的威胁。
1.2岩石体变性引发矿山地质灾害
就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岩石体如果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导致变形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也是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在这之后还会出现矿山坍塌现象。部分矿山开采单位在矿山采空区无法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对矿柱数量进行合理的留设,这样就会导致这些矿柱无法达到预期的支撑性能要求,不仅会出现地面塌陷问题,而且还会导致矿体埋藏在比较浅的区域,塌陷问题发生的概率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一些埋藏比较深的区域而言,如果开采单位没有将回填工作及时地落实到崩落采空区域,这样就会导致大面积塌落问题发生,在对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遭受到较大程度的威胁[2]。与此同时,矿山坑周围岩石还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地壳应力所带来的影响,这样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收缩问题,开采单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如果矿坑周围岩石有着较大的空间,这时候岩石就会处于应力释放状态,后期就会出现岩体飞溅和破裂问题,工作人员因此会受到较大的伤害。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滑坡、岩崩、边坡失稳等问题时,在露天环境下开展开采工作就会引发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1.3由于地质环境产生的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除了采矿、开挖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还会受到地质环境本身不平衡、复杂性等方面的影响,在我国有着不同地质环境,不同的地质环境所形成的地质灾害种类也会不同。我国有着较为复杂且多样的地质自然环境,地质灾害的种类也比较多,人类活动和生态修复过程中要对自然地质运动所产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充分考虑[3]。矿山开采单位要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分析和了解,进而对环境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环境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落实到实处能够进一步降低地质环境运动变化所带来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生态生活环境也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在稳定状态。
2不同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2.1采空区塌陷的防治措施
采空区塌陷问题是矿山地质灾害当中比较常见的,开采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充填复垦法、崩落法、支撑法、封闭法等,这些方法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另外,在治理矿山采空区塌陷问题最为常见的措施就是充填复垦法,然而崩落法往往会通过一些措施来将采空区围岩进行崩落,这样才可以对采空区进行有效的填充。开采单位应用支撑法可以对矿柱、支架等部件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可以对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支撑,后期出现危险变形问题的概率也会得到进一步降低。封闭法往往不适用于主矿体开采和主矿道的小采空区域,其他区域比较适用这种方法。
2.2岩爆的防治措施
为了能够对这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开采单位会在实际的矿山开采之前对预测预报方法进行充分的应用,其中会涉及到发球物理法、水分法、统计法等,将这些方法合理的应用在防治工作当中不仅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对整体的开采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开采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洞轴线与洞室断面形状进行合理的选择,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来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方案整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开展施工时也要对超前应力解除法、喷水或钻孔注水等措施进行充分应用,在这个过程要对围岩支护加固措施进行合理的选择,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超前支护措施来进行处理。
2.3崩塌的防治措施
开采单位要对风化破碎面积比较大且软质结构面区域进行综合考虑,进而采用减小开挖边坡台阶高度或减缓边坡的方法来对岩石重量进行减小。工作人员还要在比较容易发生滚石现象的地段增加安全警戒标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坡脚放置相应的拦截构筑物,这样才能够对滚石和渣土进行有效的拦截,工作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也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开采单位在对矿山开展爆破作业的时候还要对边坡预裂爆破、逐孔降震控制爆破技术等进行充分应用,这样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爆破要求,而且还可以降低不合理爆破所带来的影响。
3矿山地质灾害管理策略
3.1构建多部门联合监测体系
矿山开采企业要对开采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对多部门联合监测体系进行合理的构建,这样才能够确保各个方面的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地区政府还要与国土、环保等其他部门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进而根据情况来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机构进行合理的建立,在赋予其独立执法权的同时,还要确保该机构可以对每一个开采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相关管理人员要将矿山地质环境及开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不仅能够将监督管理水平进行提高,而且还能够防止地质灾害问题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相关管理机构还要对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整体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矿山企业地质环境相关指标。工作人员如果在土壤、地下水等内容当中发现污染物超标问题,那么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专业的监督管理机构还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矿山地质灾害整体的治理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2科学应用矿山开采技术
在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矿山开采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种技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对于矿山环境的稳定来说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矿山开采企业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可以对填充开采方式进行充分应用,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对开采部位进行注浆填充,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平衡矿山内部压力和结构应力,在开采后期也不会出现地表沉陷情况。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对局部开采方式进行充分应用,在一次工程当中对一部分矿藏进行开采,在这之后要等到充填完成或结构稳定的时候才能够开展后续的开采工作。填充复岩离层带方法也可以在开采过程中发挥出较大的优势,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表沉陷、岩层位置移动等方面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后续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尽管这些开采技术有着一定的优势,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局限性,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矿山、地质岩层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进而来选择相应的开采技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矿藏整体的开采效率,而且还能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降低。
3.3加强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保护工作
矿山开采企业要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开采,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乱采乱伐问题的发生,在对每一个矿山开采环节进行优化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生态环境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企业在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之前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充分考虑,进而来对露天开采监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才可以将整体的监测水平进行提高[5]。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优化,对矿山地质实际的开采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要求来开展开采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将矿山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进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在矿山开采期间对违法开采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在规范工作人员自身工作行为的同时,矿山开采准入门槛也要适当提高。
3.4扩大土地复垦规模
就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植被再稳固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区域,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植被开展复垦种植,进而可以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有效降低。开采单位要在矿山开采的时候对土地复垦的重要性予以足够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复垦工作进行组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来将复垦规模进行适当的扩大。一般情况下矿山开采会在露天环境下开展作业,开采单位可以开展边坡复垦和植被种植,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同时,对于水土流失来说也可以起到防范作用。相关单位在开展土地复垦的时候要确保复垦植被与矿山原本植被环境保持一致,植被能够在种植环境当中得到更好的生长,不仅复垦成本得到降低,而且边坡治理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然而部分矿坑边坡在人为开采过程中会变得更加贫瘠,土壤当中有机物比较少,所以复垦团队要选择耐贫瘠、抗旱等当地植被,从而复垦植被成活的可能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4.1边坡处理与场地整理
在通常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有着较多的特点,其中包括自支撑、自修复和自组织等,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要对这些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在这之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边坡整体的抗冲刷性、抗滑动性等方面的性能,矿山具有较强的生态恢复能力可以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会受到地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在修复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破坏类型,再加上修复过程中受到不科学开采和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就会出现塌陷、挖损等地形。矿山开采企业要对开采过程中已经破坏的地形进行科学的回填和整理,这样能够为修复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整体的修复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2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开采企业在配置矿山植物的时候要将规律性种植原则落实到实处,对开采区域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在这之后才可以对多种植物进行科学的搭配,进而种植过程中的协调性和规律性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根据环境因素来对多种不同的植物搭配形式进行科学的选择,为了满足生态建设的基础可以选择一些耐寒性、耐旱性比较高的植物。除此之外,开采企业在早期植被种植过程中要选择一些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外来植物,确保这些植物能够覆盖矿山表面,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植物生长的环境进行不断的改造,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工作人员还要对本土植物进行适当的种植,这样能够将本土植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长期发展植物群落来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矿山植被生长的稳定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此外,开采企业还要将场地分区和功能合理的原则落实到实处,在修复过程中会存在两种最为常见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分别是矿山修复和植被修复,工作人员要对矿山各个分区的场地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来对植被修复形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抗逆性比较强的植物予以足够的重视,对科学的植物种植方式进行合理利用,这样才能够达到功能合理的基本要求。在植物种植过程中还要对乔、灌、花等层次等多层次植被种植方式进行选择,在形成植物群落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如果在种植过程中部分植物受到病虫害侵袭而死亡,那么能够抵抗这些病害的品种可以及时地进行填补,进而矿山植被整体修复效果的长期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3改良土壤机制
通常可以使用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方式来对土壤机制进行改良。其中物理改良法主要有表土回填、客土法等,通过剥离快速表土,降低对土壤种子库、结构以及营养元素等破坏,完成开采后在回填表土到路面上,以实现植物的有效恢复。生物改良法则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动物以及植物改良等方式来进行。化学改良法则主要包括了添加化学品、营养素等方式来恢复土壤肥力。具体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改良方式。
5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而导致开采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地质灾害出现的原因进行充分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治理,这样才可以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开采企业还要将生态修复工作落实到实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这样不仅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而且还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作者:史江平 吴辉军 单位: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篇2
矿产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分布形态不尽相同,所以很多矿产资源无法直接利用,需要由矿产企业通过采掘、提炼等方式进行加工,从而发挥矿产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如果在加工环节存在开发不合理、应用不科学等行为,那么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众所周知,人类发展和生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一旦生态破坏突破底线,则会产生各种类型地质灾害,人类将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对此,需要矿产企业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之间的协调工作,采用各种地质灾害处理措施和生态环境修复手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奠定良好基础。
1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其开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需要依赖大量矿产资源开展生产活动,如此才能够保证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在以往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相关企业往往更加关注安全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并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导致我国很多矿山区域存在严重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问题,甚至一些区域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治理,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体从以下方面分析:
1.1矿产资源开发与耕地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广,但人口基数较大,所以需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种植粮食,才能够满足人们正常生活需求[1]。然而,新形势下,由于我国各地区矿山开采规模不断壮大,导致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越来越显著。众所周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矸石、尾矿等废弃物,需要较大面积的场地进行堆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堆置场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新形势下,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采矿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随之增加,这也意味着有更多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很多矿区由于过度开采,已经出现严重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土地资源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大,使得矿产资源开发与耕地之间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尖锐。
1.2废弃物处理手段不够先进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历史较短,技术水平也较为滞后,尤其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无法从根源上减少环境 污染问题。另外,国家针对矿产资源开采及废弃物排放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但在实施方面依然存在纰漏,导致矿区环境管理水平不高。据分析来看,采矿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危害程度极高,其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等成分,会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等作用下进入土壤、水体中,从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一些矿产企业为了追求更高效益,节约生产成本,在废弃物处理没有达到标准的情况下肆意排放,导致生态污染愈加严重[2]。
2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造成的不良影响
2.1崩塌灾害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陡峭斜坡,在重力作用下,斜坡上的土地和岩体会脱离母体,并以滚动、跳动、坠落现象向下倾倒,这种现象即崩塌灾害。这是因为采矿过程会对地质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破坏,导致结构出现开裂等一系列问题,此时如果受暴雨等外力影响,会导致开裂部位的岩体沿结构面坠落,从而引发崩塌地质灾害,无法确保矿山开采工作安全进行。
2.2滑坡事灾害
矿区斜坡上的岩(土)体在特殊地质条件或自然条件下,受重力影响,会导致一个或多个软弱带中剪切力遭到破坏,甚至出现岩体、土地整体下滑现象,这种现象也是滑坡灾害。引发滑坡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为、自然等多种因素[3]。对于矿区开采而言,由于相关作业需要通过大量人工活动完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滑坡事故发生率。
2.3泥石流灾害
矿山斜坡或沟谷位置,受冰雪融化或降雨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很多松散固体中的水分、土壤以及空气形成混合流、由于这种混合流存在于滑坡与挟沙水流之间,所以会对地质结构造成一定危害,从而引发泥石流灾害。一般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两种:第一,地形条件,矿区存在一定坡度或流通区域。第二,物源条件,矿区存在各种类型的松散固体。所以在矿区生产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废弃物、松散固体等物质,杜绝堆放在斜坡或股沟位置,如此能够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率[4]。如图1,为我国四川某矿区发生的泥石流灾害。
2.4采空区塌陷灾害
矿产资源开采大多在地下进行,而地下的隧道及采空区会对地上岩体和土体结构造成一定损害,导致岩体或土体下落,从而产生塌陷事故。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总结来看,大部分采空区塌陷都是由地下开采引发,由于地下开采需要设置大规模巷道,矿产资源采掘完毕后这些巷道会形成采空区,如果没有及时回填,将会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塌陷事故。如图2,为我国某矿区坍塌施救现场。
2.5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
矿山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那么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预估,不仅会阻碍矿山正常生产,还会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为矿山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这无论对工业生产还是社会发展而言,都是一种毁灭性打击。所以,在矿区生产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矿区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做好安全排查和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尽可能将环境污染因素和地质灾害隐患杜绝在根源处。
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策略
3.1联合多个部门构建矿区监测体系
矿产资源开发参与部门较多,涉及到多方利益,并且利益链相对复杂。所以在矿区开采过程中,为了维护各部门切身利益,需要发挥其联动作用,共同构建矿山环境监测体系。其中政府机构作为带头人,需要来联合林业、国土以及应急等部门构建专业、规范的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机构,在此基础上明确该机构责、义务以及权力,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维护地质环境安全性和稳定性奠定基础[5]。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机构的建设在协调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需要机构从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合理技术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稳定发展进行维护。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对矿区土壤、地下水等指标进行不定期抽查,分析是否满足标准需求,如果存在污染问题,要找到根源并采取措施处理,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
3.2做好矿区测绘工作
矿区环境较为复杂,做好测绘工作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工作人员需要采用CORE系统补充矿区地形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表观测站,对矿区损害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合理分析。同时对矿区地质条件和地表坍塌情况进行勘察。新形势下,科技不断进步,各种功能丰富、操作便捷的测绘技术和设备应运而生,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引进并利用,通过偶见完善的地标检测系统,全面掌握矿区各种指标数据,从而根据岩层运动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另外,政府部门还要鼓励当地院校设置与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专业,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面向人才灌输现代化技术和理念,确保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最大程度减少矿区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发生率,从而降低人员、财产等不必要损失[6]。
3.3加强矿产资源开采过程及采后治理重视程度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危害程度不容小觑,并且不同灾害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充分考矿区地质环境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同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范。确保合理规划各开采流程,尽可能协调好矿区开采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具体来说,在矿区开采前应做好准备工作。由专业人员对矿区进行实地勘察,全面了解地质条件、水文情况、气候特征等要素,并结合调查数据制定开采方案和采购治理方案。在矿山开采完毕后,相关部门需要围绕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考虑生态修复问题,并采用科学措施开展开工作。常见措施包括回填矿坑、稳定边坡、固体废料回收利用等,这些生态环境修复手段均能够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7]。另外,工作人员在处理危险性较大的工作过程中,例如处理碎石、落实等,需要时刻遵循安全性基本原则,将自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如果矿区存在二次坍塌可能性,需要及时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而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避免意外事故二次发生。与此同时,各管理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矿区进行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在确保矿产起源开发流程规范、合理的基础上,及时纠正违规操作等不良行为。对于矿区剥离的土皮等,需要防治在指定位置,避免堆放在斜坡区域。除此之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坑道支撑水平,降低坍塌事故发生率。如果矿区存在积水,需要采取合理的排水方式将积水排出,保证采矿作业安全进行。
3.4改良矿区土壤性质
对矿区土壤性质进行改良是生态环境修复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前常见方式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类型。具体来说:采用物力技术改良土壤性质,就是在不同矿山场地建设之间,采用表土回填、客土法等方式剥离表土,有效减少土壤结构、营养元素等破坏情况。在各项工作完毕后,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分层回填的方式将表土回填到修复场地路面中,这种方法不仅简单便捷,而且成本较低,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种子库的作用和功能,使矿区环境尽快恢复生态功能。如果矿山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回填不及时,那么需要保存表土[8]。另外,在采用物理技术改良土壤时,还可以采用隔离方法,也就是通过石盘、水泥等防渗材料保护土壤,减少污染物扩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隔离法在应用一段时间后会被分解,所以应用范围较为有限。除了物力技术,化学技术也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具体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适量化学品或营养素,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调整提让酸碱值,但在化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受地下水、强降雨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残留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动植物健康发展,所以在采用化学技术时要控制好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因素有很多,需要相关部门深入分析,并在了解矿山实际情况的同时总结影响因素,同时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和处理问题,尽可能将问题杜绝在根源处。在地质灾害防范以及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基本理念,积极应用现代化设施、设备和技术,并不断更新矿区环境管理理念,全面协调好矿区开采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提高矿区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奠定良好基础,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作者:冯海君 单位: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篇3
矿山地质灾害包括与矿山地质作用有关的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山体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矿山地质工程灾害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性,是一种招投标行为,在风险管理上举足轻重,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及理论界的重点研究项目,但是,在整个研究及实践中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基于此,本文结合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有效解决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做贡献。
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健全的招投标信用法体系
从法律层面,当前缺少构建信用权及有针对性的专门信用权立法。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签订是一种信用行为,通过信用权立法,风险当事人的权益在法律上得到保护,然而我国在该方面的立法建设是缺失的,缺少信用法体系的构建,在很多时候,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招投标时,会出现很多的漏洞,导致纠纷的产生,以及串通行为的发生。另外,工程一般情况下工期较长,因此,风险履行的周期较长,所列款项也较多,没有一定的法律上的参照,很容易出现风险“盲点”,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风险。
1.2政府缺少对招投标行为的引导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属于市场投标行为,具有盲目性、滞后性和不稳定性,信息不对称性及博弈性,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政府对信用体系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范项目招投标行为纠正工程项目风险的签订及实施。从而降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风险,然而,我国当前在该方面缺少相应的引导,政府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用评估方法,使其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风险方面缺少必要的宏观作用,加大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及风险。
1.3缺少完善的内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理体系
科学、客观的数据资料是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基础,但是,在我国的工程项目单位当中,受到博弈理论的影响,通常采取信息不对称的手段加大与其他工程项目单位的博弈筹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工程项目单位对客户工程项目单位缺少真实、客观的信息认证载体,使工程项目单位不得通过主观及经验授予相对工程项目单位的信用额度,导致工程项目单位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较为严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工程项目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内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使工程项目单位在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时,缺少系统的、完备的、科学的运作载体,缺少各部门的联动效应,有时只是有关领导的主观定夺,不仅容易产生腐败现象,从而且也给工程项目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而且,信用风险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从信用销售开始一直存在,因此,工程项目单位要对客户经营情况进行持续的关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工程项目单位债权损失。另外,很多工程项目单位将信用风险管理置于内部管理体制之外,没有将信用风险管理作为战略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没有相关的监督及考核机制,导致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工程项目单位风险管理的水平的提高。
1.4缺乏环保意识
在当前的矿山地质灾害领域,施工单位在负责工程项目期间所呈现的环保意识相对来讲比较薄弱。未能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促进工程实现长远发展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未能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领导层在这一理念上缺乏重视,在工程具体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导致所呈现的工程处理环境并不规范,而诱发多种风险隐患。同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足够的思想重视,导致环保工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1.5环保设备配备不到位
通过实践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矿山地质灾害领域,关于环保设备的引进与完善所做的工作并不到位,这与国家所提出的绿色、环保战略发展理念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偏差。首先,关于环保设备的资金配置不够规范,并未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而投入相关的环保设备,是导致工程在具体施工建设期间诱发严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在环保设施建设上,未能做好报价科学设置,所考虑的成本要素不够全面,对预算评估相对比较保守,导致相关采购和引进工作在具体执行期间存在明显阻碍。
1.6洞室废水处理问题严重
就目前而言在矿山地质灾害领域之所以呈现出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洞室废水的处理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长久下去将会给矿山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众所周知,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部分区域进行隧道施工,作业环境一般在水位线下方。在具体进行开挖操作的过程中,则导致废水外排,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那么将会给周边的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1.7环保档案建设不规范
环保建档是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矿山地质灾害的环保工作具体实施质量。但是通过目前的保护工作现状分析,可以发现相关单位在环保档案设置方面并不规范,所开展的工作举措并不合理,导致因为数据信息记录不完整而无法给环保方案规划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同时,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对具体的管理要素进行明确,缺乏分类管理模块的设置,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先进技术体系的投入与完善,也是导致环保档案管理工作效能不够突出的主要原因。在确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之后,相关单位需要积极的转变工作理念,探索科学的保护举措,从而构建绿色生态的矿山地质灾害体系。
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问题解决策略
2.1政策与环境风险的改善
按照项目内容划分,可将项目工程单位的项目风险分为投资风险、管理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技术风险、政策与环境风险、进度风险及其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在进行实施项目过程中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和规划标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环境风险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如自然、法制、政治、经济等方面变化给项目所带来的风险。政策与环境风险包括:自然条件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及社会风险。政策与环境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不可控制性、大危害性、 发生可能性大等基本特征。客观存在性及发生可能性大是基于政策及自然条件的必然不确定性而言的,不可控性是指项目单位无法对该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政策风险是一种宏观范畴的风险,需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进行相应的构建与变更。环境风险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所以对政策与环境风险进行控制的基本方法要不断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更新,构建科学性的预测机制,以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尤其是要注重对环境风险的控制,构建自然风险救济体系结构。
2.2管理风险的管理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在管理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导致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层决策失误、工作制度、战略调整、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属于主管能动行为范畴,是一种人为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却存在着致命的危害,因此应从系统上对该风险管理进行规避。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使我国在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很多工程项目单位由于技术成本及人才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使其在引入和应用先进管理技术上出现困境。基于技术的落后,工程项目单位在信用状况的分析判断上只能通过主观猜测及经验预测进行决策,严重制约了其工程项目单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加大了工程项目单位的风险,不利于工程项目单位的安全平稳发展,因此对风险基线进行确定。例如:土壤以及地下水等内容,如果发现污染物超标问题,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通过优化专业的监督管理机构,不断提高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水平。在落后的管理技术下,造成工程项目单位信用决策的失误,不仅不能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而且还造成巨大的物力及人力的损失。另外,很多工程项目单位在经营理念上只注重经营的直观物质收益,忽视管理等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风险管理理念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工程项目单位在经营理念上重物质轻管理的意识形态,极大地制约了对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构。因此,应加强对技术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风险意识及相关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动态风险管理体系。
2.3提高思想重视,加强常态化环保督察
在环保目标的正确导向下,要从整体出发就具体的思想观念做出调整,要充分的认识到在具体建设矿山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加强环保工作有效落实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整个社会的生态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积极学习国家所提出的生态理念,了解相关的战略法规,全面、准确的认识到目前工程在具体建设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践行常态化的管理思想,加强环境督察的执行力度。通过有效监控与调研及时发现在工程建设中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就具体的诱因进行分析,如人工失误以及技术工艺不规范等,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施工现场环境更加规范,也能够保证在工程进度顺利实施的过程中有效规避所存在的环境污染,促进矿山地质灾害实现高品质发展。
2.4做好环境保护工程验收与统计
在进行工程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规范验收,做好相关的统计工作,从而保证所呈现的环保工作更加规范,也能够在全面统计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在环保方面所呈现的不规范之处,并进行有效控制,切实优化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效果。首先,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原则上进行有效规范,遵循事前控制以及全过程监控的原则,对具体的管理举措进行优化设置。同时,结合工程建设的动态变化情况,就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环保执行举措进行规范性调整也十分关键。保证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协同发展。为了减少因矿藏开采而导致的地表沉陷等情况,开采过程中,开采团队可考虑采用填充开采的方式,在开采的部位进行注浆填充,用填充注浆的方式来平衡矿山内部的压力、结构应力,减少因开采导致的矿山内部变化;也可以考虑采用局部开采的方式,即一次工程中只开采部分的矿藏,待填充或结构稳定后进行后续的开采;填充复岩离层带也是比较可行的开采方式,能够控制开采过程中导致的地表沉陷、岩层位置移动等情况,避免大面积沉陷带来的地质灾害。但这些开采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矿山、岩层地质情况、地表结构进行选择性使用,保证矿藏开采效率,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5积极引进先进环保设施
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引进市场上具有显著环保性能的设施,并针对废水进行规范处理,达到净化的效果,从而实现循环利用。在引进环保设施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环境标准做好性能检测,保证环保处理达标。例如:复垦团队需要根据边坡等复垦地带的实际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当边坡角度<30°,可用矿区废渣、废土来进行土壤修复,可用客土法进行土壤改良,然后进行植被的种植;当边坡角度>30°但<45°时,可考虑用植生袋来进行复垦,保证植被扎根前的边坡稳定;当边坡角度在45°~60°之间时,削坡+水泥网格才能够保证植被的稳定;如果边坡角度超过60°则需要考虑使用喷播的方式或安装槽板等容器,让植被可以在边坡扎根。
2.6优化洞室废水处理
在面对洞室废水的处理问题上,需要就具体的处理工艺进行合理规范,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保证所呈现的施工处理效果更加规范,全面提高综合的工程管理效果。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现场环境的全面调研,针对具体的水质参数进行有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具体的环保处理方案,从而全面提高处理工作的执行性。为了优化矿山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做好相关的环保工作,需要在建档方面进行规范设置。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合理设置数据库,对重要的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拓展环保工作的覆盖面,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规范性开展提供重要的行动参考。同时,在进行建档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先进信息技术体系的引进,将GIS等技术有效应用其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智能分析,从而保证档案中所包含的环境信息更加全面、准确。
2.7促进协调发展
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企业在实际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过分的对短期利益进行追求,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有些企业丝毫没有顾忌,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所以也导致我国目前环境质量快速下降。在最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需要清楚的意识和了解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人们生存的条件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人们还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相关的评价指标,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在具体经济增长利益追求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生态环境出现的事态进行减少,这样才能够实现生态建设工作的长足发展,也能够保证生态建设和经济实现共赢的局面,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8完善管理机制
通过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的过程中,有理有据可依,有章有制度可循。同时也需要针对环保工作的责任制度,进行陆续的落实,保证把追究责任制融入到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之中,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对于污染者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明确环境治理和污染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切实地把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之中,明确各个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人都有工作。同时也需要制定出,国家对地方和地方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环环相扣、环环监督,以此实现环境保护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2.9提升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生产力,也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新时期还需要加大力度,促进和保证整个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改革,积极的对整个生态科技内容进行创新,并且及时地把现实工作融入到最新科技之中,把环保和生态节能放在研究工作开展的首要位置,充分地发挥现有的资源,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这样才能够提高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的效率。生态环境中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与生态环境实际上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要全民参与,这样才能够实现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环境污染在某些意义上能够看作是资源上的浪费,所以我们不应该继续走先污染环境后保护环境的路线,更应该实现环保工作跨越式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应对机制和体制对其进行创新,然后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环保事业和建设工作之中。在现代技术的进步过程中,也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作为提升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资源不足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缓解。
3结论
在矿山地质灾害领域,相关部门需要跟随国家所提出的持续性发展目标,全面分析目前在施工中所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环保事业发展需求,就具体的管理与保护举措进行有效规范,要形成端正的思想观,加强环保的督察与审核,同时针对具体的保护工作进行有效验收与统计,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设施,针对洞室的废水进行规范处理,同时针对具体的环保事业进行建档处理也十分的关键,能够切实保证所构建的矿山地质灾害建设环境符合国家所提出的环保要求,推动矿山地质灾害与环保事业实现融合发展。
作者:李胜 高伏芳 朱荣华 单位: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有限公司
地质构造论文:针对地质构造及矿床形成的研究 摘要 随着地球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矿业技术已逐步成熟,...
地质勘测论文:安全生产中煤矿地质勘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煤炭资源是当前中国的主体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
地质钻探论文:超前水平钻探技术在隧道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以某隧道工程地质勘探为例,介绍了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对矿产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地质论文:测试技术石油地质论文 1石油地质分析测试仪器 要进行石油地质分析测试离不开专业的分析测试设备...
地质灾害论文: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摘要分析了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建设原则、目标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