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媒体时代研究探讨3篇

时间:2023-01-03 09:23: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新媒体时代研究探讨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媒体时代研究探讨3篇

媒体时代研究篇1

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带来了极大便利,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通过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获取新闻的需求不断增加[1]。在这一背景下,为更好地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就必须积极把握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征,大力应用信息技术等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革新,最大限度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1新媒体的内涵和优势

1.1新媒体的内涵

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本质上是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发展所形成的,主要基于网络、手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传播信息的全新媒体形态。网络和智能设备是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这使其具有非常鲜明的互动传播特征,满足了媒介融合形势下受众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的需求,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新媒体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业态和服务模式,以网络技术为核心,通过高效的媒体互动来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2]。从技术层面来讲,新媒体的发展侧重于移动通信、网络及数字化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从渠道层面来讲,新媒体信息传播主要包括卫星、无线通信网、局域网、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从终端层面来讲,新媒体的信息输出终端主要有手机、电脑、电视等;从服务层面来讲,新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数据服务,尤其是可以提供远程信息传输服务。

1.2新媒体的优势

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本身涉及的传播范围更广、新闻来源更多。传统媒体通常需要指派专门的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跟踪采访与报道,但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人人都是自媒体,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智能设备上传到互联网上,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及见解等。从这个角度来讲,新媒体在对信息等进行传播、更新、获取方面比传统媒体速度更快,相应的信息容量也更大,而且信息传递成本更低,这些都是报刊等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比如,应用新媒体可以将传统报刊中的新闻文本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转换为直观性和生动性等更加突出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满足他们自主阅读新闻内容的需求。

2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

2.1时效性显著增强

新媒体时代,新闻本身的时效性特征越发凸显。传统媒体主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手段来为受众提供新闻,其中报刊多以日报形式出现,其中的新闻内容多是前一天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人们看到新闻的时候相应的问题可能已经得以解决[3]。也就是说,受众获取的通过传统媒体传播的新闻本身存在滞后性,时效性不足。但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广大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众多新媒体实时获取最新的新闻,这使得他们获取的新闻内容紧跟新闻动态,甚至可以说新闻发布和受众获取新闻处于同步状态,新闻的时效性特征非常突出,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及时作出决策提供支撑。

2.2互动性显著增强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闻传播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显著增强。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都是由新闻记者向受众单向传输信息,即受众只能被动接收新闻,无法发表自己关于新闻的看法或见解等,更无法通过自己的想法对涉及新闻事件的相关政策制定等产生影响,这种单向的新闻传递方式必然会对民众行使权利带来不利影响。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闻传播本身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各个媒体平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投票检测或者自由评论等方式来了解受众关于新闻信息的看法、态度及见解等,这样可以使新媒体与受众或者受众彼此之间开展有效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对某条新闻形成一个契合事实的看法和意见等,从而实现在整个新媒体环境中传播正能量新闻或者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新闻传播的全媒体化

全媒体化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另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以往,新闻传播主要依赖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借助文字、声音或者图片等呈现方式来展示新闻内容。但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全媒体化发展。一方面,新闻传播形式呈现出全媒体化特征,如新闻传播从以往以文字或图片为主逐渐向全方位利用动画、影像等多元化形式转化,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强的感官刺激,提高新闻的吸引力与被关注度,确保新闻可以实现深度传播。另一方面,新闻在传播介质方面呈现出全媒体化特征。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能够进行新闻阅读的智能化终端设备层出不穷,它们不仅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的习惯,而且可以对新闻阅读方式进行拓展,即可以使广大受众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满足了他们随时随地阅读新闻的需求。

2.4传播主体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较传统媒体有了较大改变,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主要为新闻编辑或记者,但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每名受众都可以扮演新闻信息传播者的角色,所以新闻传播主体展现出多样化特征。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所有受众在他们平时生活中遇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事实之后,都可以借助手机或平板等具有上网功能的设备来及时记录这些新闻事件并上传到互联网上,这就使得传统新闻传播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相较于以往单一的新闻传播主体,新媒体时代的多样化新闻传播主体可以更加迅速地传播有价值的新闻,同时新闻记者也可以有更多路径获取那些有价值的新闻,并及时开展深度报道活动,在显著降低新闻传播成本的同时加强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同[4]。

2.5新闻传播全时性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闻传播还具有全时性这一特征。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通常是按照一定频率开展的,如半天一发布或者每隔一天进行一次发布等,这样无法满足受众随时随地阅读新闻的需求。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闻传播本身具有全时性这一特征,即可以互联网作为新闻共享和传播的路径,此时受众只需要拥有可以联网的设备,就能够随时随地阅读新闻,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第一时间知晓世界各地的新闻。因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借助手机等具备新闻阅读功能和联网功能的设备就能够随时获取新闻,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新闻发布具有较长时间间隔、新闻获取滞后的不足。这种传播特征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可以更好地服务受众,使他们不会错过有价值的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3新闻传播模式创新策略

3.1融合新闻传播媒介,丰富新闻获取途径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路径以报纸、杂志、广播与电视四种媒介为主,获取娱乐资讯或新闻的方式具有非常突出的单一化特征,并且不够便捷,无法满足受众随时随地获取新闻的需求。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自媒体的诞生、发展及应用能够使任何一名受众随时随地传播、共享乃至评论新闻,新闻传播也具有了更强的时效性,为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开展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巨大便利。但是,新媒体存在公信力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所以,在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将媒体融合,保证新闻受众可以更快速地获取真实的信息[5]。在地方性新闻传播工作中,报纸、电视台等在广大受众中都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是这些传统媒体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体现为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时效低等。而自媒体平台有着丰富多样的软件,传统媒体可以将一些自媒体传播路径和方式融入传统新闻传播实践,如利用微博、微信等软件,传播真实、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以此实现对新闻传播渠道与途径的拓展。例如,某报业集团开辟“掌上读报”公众号,将各类新闻按照特定方向属性进行归类推送,并设置动态化更新的最新消息模块,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了业务拓展,有效留住了以往的受众群体。另外,传统媒体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算法了解受众的新闻阅读喜好,进行特定新闻推送,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意愿,充分发挥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在提高新闻信息传递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彻底革新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3.2多元新闻传播主体,突出新闻互动功能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体中的记者、编辑转变为所有能够使用自媒体设备的个体。每一个处于新闻事件第一现场且具有自媒体设备的人都能够完成新闻的发布与传播,因此新闻传播主体的个体化特征更加突出,即新闻从制作到传播的整个过程都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虽然大多数新闻传播主体不具备较高的新闻加工处理技能,但是其将新闻现场真实地进行录制传播,就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而这个特点也是其他新闻受众最为关注的。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直接导致网络新闻呈现出井喷发展态势,这也使得他们很难在海量新闻当中快速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一些新闻[6]。因此,新闻传播平台在对新闻进行编辑和整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本身的阅读习惯,力求科学分类、归纳、整理相关新闻内容,尤其是要在同一新闻栏目的首页中放置话题相同的新闻,以使受众快速、集中阅读自己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受众阅读新闻的效率。此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受众不仅有获取新闻的需要,还有表达观点的需要。所以,新媒体新闻传播中的互动功能尤为重要。如在某平台公众号中,新闻结尾会有留言讨论区域,读者可以根据平台规则合理发表观点,而平台方也适当选择相关评论进行置顶操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但是,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各新媒体平台要担负相应的秩序维护责任,避免虚假、消极等不良互动内容出现,维护良好的新闻传播生态。

3.3更新新闻传播技术,创新新闻采编设备

在新闻传播领域,为提高新闻传播的实效性,除创新传播模式外,还要注意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快速更新的媒体传播设备和技术等。比如,进入新媒体时代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H5技术等都可以成为助力新闻工作者制作和发布新闻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有效利用这些全新的新闻传播技术可以将有关的新闻事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确保受众可以对相关新闻事实形成全面认识,但要求广大新闻记者和编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新闻传播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全新的新闻传播技术和手段。在前期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更新颖、更先进的设备,如对于“××马拉松事故”的报道中,由于事故发生地环境较为恶劣,故而记者利用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头进行目标区域的拍摄,给新闻读者带来了最真实的信息内容;而后期的新闻处理中,编辑人员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对这些获取的新闻信息进行了有效制作。又如,在2017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使用了叫作“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的设备。该设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裸眼直播应用到新闻报道当中,能够实现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集成化,即只要有一名记者在现场就能够快速地完成全景、视频及文字等内容的同步直播录制。但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引入全新技术及设备的同时,也要注意同步做好新闻传播领域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即要让他们对这些全新的技术和设备使用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形成深刻认知,并能够熟练地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的新闻传播工作岗位上,最终借助先进技术和设备全面提高新闻传播实效性。

4结语

新媒体时代到来后,新闻传播呈现出许多全新的特征,具体主要表现为时效性和互动性显著增强、传播的全媒体化、传播主体多样性、新闻传播全时性等。为促进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就必须注意在传统新闻传播中融入自媒体,充分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有效引入新技术与设备,最大限度提升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作者:孙一菲 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新媒体时代研究篇2

不可否认,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生态从根本上发生变革,新闻传播场域已悄然改变。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被赋予了鲜明的特征与内涵,且传播内容、形式、路径等均与新媒体出现以前有所不同。对此,新闻媒体更应与时俱进,积极寻求传播新路径。

一、新媒体概念解析

新媒体概念是基于传统媒体演变而来的,其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加持下,通过各类互联网终端,如手机、电脑等,服务于用户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新媒体可以有效消解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边界、社群边界、产业边界等;②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与跨时空性特点,能够与受众建立起更牢固的互动关系;③新媒体的产生为媒体行业提供了很多新思想、新理念以及新模式,同时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使得公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时效性强

新媒体之前,公众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取新闻,但通常都是由新闻媒体编辑后再被动式传递给受众,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新媒体实现了即时传播,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而变得无孔不入,受众依托媒体终端可随拍随传。而且,只要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在网上冲浪,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二)互动性强

在传统媒体下,信息由传播者单方向发出,受众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无法实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久而久之,受众难以对新闻产生共情,新闻媒体影响力不断下降。而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再存在壁垒,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生产者与传播者,尤其是两微一端的广泛使用,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中心,彼此之间互动加强。

(三)风险性大

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社会网络化表现出信息共享、资源公开等特征,公众通过网络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网络交流更加频繁。但与此同时亦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当前,我国信息覆盖面非常之广,资源共享程度较高,但是缺乏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实施犯罪的空隙,恶意传播网络谣言的事件不断发生,导致公众负面情绪加强。而且,新媒体时代下,各类信息海量增长,导致公众对信息处理能力下降,且长期暴露在社会事件的情感刺激之下,公众对于情感事件的耐受度提升,强烈的情绪逐渐被弱化,最终将可能演变为情感淡漠。

(四)传播主体多元化

过去,新闻传播中传统主流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依靠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采写、报道等手段进行新闻传播,观众只能被动接受。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生产、传播新闻,也就是说普罗大众已经转变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传播主体之间关系趋于平等化,新闻传播更具民主性。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路径创新

(一)创新传播理念,转变传播语态

在以往新闻传播中,更倾向于“官方”效果宣传,传播理念呈现出明显的“宣传主义”。党的十九大以来,新闻传播理念发生重大变革,且传播思路跳出了固式思维,同时围绕新媒体特征创新了传播渠道。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聚焦媒介资源和新闻传播主体特征的变化,积极调整定位,主动与场地现状融为一体[1]。如《舌尖上的中国》以亲民化的叙述方式,实现了中国文化与哲思的延伸,在传递饮食科学知识的同时,讲述了中国人的文化,传达了中国人的生活哲理,创造出了海内外文化跨文化交流局面。另一方面,新闻传播需要明确受众定位,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公众更易接受的模式,构建受众习惯的语态体系,深度挖掘内容需求,采取喜闻乐见的手段进行新闻传播,肩负起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任,转变公众对传统新闻媒体“高冷”的认知,创新传播语态,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二)创新传播方式,搭建传播矩阵

在新媒体时代下,催生了一大批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这些媒体平台依托大数据海量信息资源,为受众创建了一个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涉猎广泛、发布及时的平台,不仅可以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同时亦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和发布者,报道身边发生的事件,或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对事件进行追踪,或以文字形式深入剖析事件的真相。当然,受众还可以就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新闻传播方式,一方面让广大受众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另一方面亦能提升互动性,使得新闻传播力度增强。对此,新闻传播必须要创新方式,积极依托新媒体平台,搭建全新的传播矩阵[2]。如光明网,其围绕“新媒体传播,全媒体整合”的目标,对单一媒介讲述这一传统的传播形式进行了改革,积极对话新媒体,打造出了媒介融合的传播新矩阵,真正实现了“借他人之口,传己之声”。其中,光明网海外传播中心通过脸书对“锦绣中华—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进行了直播,此次直播覆盖约270万人次海外网友。又比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实施,人民网开辟了“一带一路”倡议专题,着力于与沿线各国合作协同搭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桥梁,“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和宏观战略构想,就“全球环境治理”这一问题,无私地提出了“中国方案”。人民网在推文中围绕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境与机遇进行了探讨,议题涉及恐惧袭击、社会治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事件等,同时在新闻传播中秉承客观理性的态度,并在传播形式上引入超链接平台,与广大受众进行互动,邀请受众建言献策,以“共情”触发情感共鸣[3]。这种沉浸式社交互动,冲破了新闻传播的线性结构,构建起了多层次的语境沉浸式叙事模式,新闻传播影响力呈现出几何裂变态势。

(三)坚持内容为王,抢占技术高地

对于每一个媒体工作者而言,当前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分析新形势,切实发挥新闻内容优势。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不能只站在自身角度,还需要从大众视域去发现、分析信息,打造精品新闻,坚持“内容为王”,吸引大众注意[4]。于新闻传播而言,在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是内容、形式以及手段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内容依旧是第一位,无论新闻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内容生产始终是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对此,新闻传播必须要秉承“内容为王”的原则,着力提升新闻内容,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如西藏日报社持续在评论内容上发力,开设“现场评论”专栏,鼓励评论员到现场去,走进农牧民中间,采访他们真实的生产生活,在此过程中摸索和领悟农牧民感兴趣的传播方式。同时,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保持技术敏感,加大对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新闻传播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基于此,西藏日报社持续探索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受等环节应用人工智能,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以达到优化传播生态的目的,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四)关注人才培养,打造全媒体队伍

新闻媒体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必须要着力打造全媒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对现有新闻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尽可能盘活人才存量,全面激发队伍活力,释放工作潜能。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合力造就与培养新闻人才。地方党委宣传部门、高等院校以及媒体从业人员,都应着力于人才队伍建设,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协同合作,相互借力,共同打造新闻人才核心竞争力。切实构建涵盖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学体系的教育体系,在教学全过程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与新闻人才培养各环节有机融合起来,培养政治坚定、思想素质高的新闻传播人才;全力打造人才培养生力军,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科研实践,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打造双师型导师队伍,充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发挥业界优势,与学界携手培养有情怀、立场正、敢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储备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媒体应根据自身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与高校合作,双方签订“订单合同”;高校根据媒体需求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与此同时,媒体应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在对现有人才用好、调配好的基础上,打破体制界限,择优用人;在管理上,应着力培育和引进具有新媒体意识、能够高效整合各类媒体资源且具有新闻传播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业务上,培养和引进既有全媒体理念,又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在技术上,要加强新闻人才对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在经营上,全面提升新闻人才创新思维,不仅能够对各类广告进行推介宣传,还能做好舆情分析。四、结语总而言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动,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具有互动性强、时效性强、风险性大、传播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在今后的传播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这些特征,积极推进新闻媒体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马根权

新媒体时代研究篇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发展越来越迅速,新媒体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产物,社会经济以及媒体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重大影响,使得新闻的传播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变,观众对于行为的接受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闻传播模式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从而更好地保障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更加有效,有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并积极地做好各种措施的创新,保障了新闻传播的高效性。本文将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理论概述

(一)新媒体概念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一个新的概念。主要以各种社交平台或网络平台为媒介,广泛传播新闻。在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让更多的人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新闻报道和信息阅读,通过零散的时间去理解国家事件、时事、政治和其他网络信息等。同时,网络信息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能力,人人都能成为新闻出版者和传播者。由于广泛应用社交平台,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平台上分享所知道的新闻。所以说,新媒体更是数字化传播的新形势,具有宣传和信息共享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的休息时间也更加零散,新媒体也就是在这种趋势下所产生的传播方式。其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当下的时政,还可以在传播的途中,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喜好传播观众喜欢的内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的速度会更加快速,新媒体是根据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传播与传统纸上的传播要更快,而且在信息方面也更加的全面。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也是因为新媒体传播的范围广,与观众有互动性,成本价值更低。

(二)新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可以实现面对面信息传播的工具,即即时性与跨时空性。新媒体可以容纳整个数字网络的全部信息,即海量性与分享性。新媒体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字符对信息的展示上,即超文本性也就是多媒体性等。

二、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时效性不断增强

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无论是传统新闻传播还是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速度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传统的新闻传播电视和报纸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人们通过报纸和电视能够进一步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但是人们看到的时候已经是正在处理或者是昨天发生的新闻,并不具备一定的时效性。而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了解各种新闻,该事件可能是正在发生,可能事情发生后一秒,人们就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人们如果对这个新闻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实时地关注它的进展,并获得最新的消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互动性不断增强

互动主要是指新闻的受众和新闻发布者之间的交流,在传统的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往往是单向的,报纸和电视刊登什么样的新闻,观众就要接受什么样的新闻,观众无法对新闻作出评判和意见,同时所发表的新闻看法是无法公开发布出来的,而且很多时候观众所看到的新闻都是经过处理化的,并不是事件的全方面展示。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闻发布是在一个平台上,观众能够通过该平台发表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和意见,以及提出一些利于新闻发布的建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地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其次,观众对于新闻的反馈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和效果,比如国家在颁布某项政策的时候,观众的意见就可以很好地反馈给有关部门,这也是人们当家作主的一种良好体现。对于企业新闻来说,观众的意见也可能影响到企业高层的决定,如果企业能够听取民众的建议,那么企业的发展会更加长远,赢得更多的民心。

(三)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

新闻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可能只能通过电视报纸等固定的传播渠道,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的出现,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受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途径渐渐地拓展到电脑、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极大寺丰富了新闻获取的形式。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以图片文字为主,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获得新闻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增加了影音和动画,这样能够让人们全方面立体地了解新闻,阅读的形式更加丰富。

(四)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

在传统新闻传播中,新闻传播的主体主要是记者编辑。记者通过获取相应的新闻,并将新闻不断地优化,从而在报纸或电视上呈现出新闻,而新媒体的背景下,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新闻记者,扩展到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当看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录制有关的新闻视频,并发布到相应的新闻平台上,这极大地降低了新闻传播的成本,而且也能够极大地保障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人们能够更全方面地了解到新闻的内容,减少了以偏概全情况的出现,保障了新闻的时效性。

三、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优化传播手段

依靠短视频、互联网新闻报道等新的传播手段进行新闻传播。短视频新闻传播所需要开展的不仅是一些新闻视频拍摄的工作,而且还需要降低新闻的拍摄成本,并且拍摄的质量是符合手机视频新闻传播媒体消费应用场景的具体要求。用户或者是其他新闻媒体均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把已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通过拍摄视频记录下来,然后在自己的手机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网络中心通过上传视频来分享,同时向受众展示拍摄者想要表达自己在这些事情上的真实生活心态以及观念想法。其次,拍摄新闻视频的拍摄人不同,他们对事件的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文化水平不同,对于相似的新闻事件拍摄表现出来的感觉视角也会不同。优秀的视频拍摄者更容易能够吸引广大的新闻受众对于该新闻事件的关注,激发受众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共鸣,从而能够由此产生鲜明的新闻话题和互动效应,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很多网络新闻媒体在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两会期间就使用“快手”“秒拍”等简单的短视频,抓拍了两会各类重要新闻热点事件以及重要信息发布的精彩瞬间,与广大视频用户之间及时进行了视频互动、分享和信息交流,对两会新闻资讯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二)实现市场化的服务场景信息传递

利用市场化的服务场景进行信息传递。例如:今年腾讯体育新闻与央视春晚共同合作研发推出的央视微信“抢红包”这一互动宣传活动。微信抢新年红包这一互动宣传活动,不仅能够作为一种大家过年时的互动交流,还可以促进增加人们情感上的交流联系,利用这个互动红包充分地调动了大家之间的沟通主动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因此,新闻媒体应该能够及时搜集更多的其他用户所认为喜欢或者更多人喜爱的国际新闻媒体信息和国际资讯,紧扣其他用户最为迫切关心的国际新闻信息内容,为其他的用户及时提供自己所认为需要的或者更多国际新闻资料,使他们最终能够在国际社会上的信息分享中从而达到新闻信息及时传递和新闻网络化的重要目标[2]。

(三)推动多维度合作

未来新闻媒体必将会呈现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在高度精准的网络营销、商务传播和社会舆情监控等领域,这一发展趋势更为明显,但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中普遍缺少这些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今后,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实施自己的理论革命性创新,实现自己的跨学科发展,运用自己所有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推动新闻媒介的快速发展[3]。

(四)坚持内容为王

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下,受众作为接收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受众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对于广播新闻专栏来说,要使他们希望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广泛受众的青睐,就必须要始终保证内容优先性。新闻传播的受众范围相对较广,且新闻涵盖的内容必须丰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众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其对新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新闻在制作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质量,不能为了收视率、点击率而粗制滥造。新闻制作需要立足于观众的需求,从新闻的价值以及实际生活出发,媒体也要肩负其自身的责任,在新闻报道中展现人文关怀,对群众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及时跟进,完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传播正确的主流价值观,用正确的三观影响受众,增强受众对国家、对社会的认同感。

(五)实现差异化创新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栏在进行创新的时候需要通过综合考虑广大受众的文化审美需要,能够充分地结合市场形势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趋势,丰富了新闻专栏的文化内容,让其所传播的内容和其所传播的方式更加地符合广大受众的需求。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更加追求变化,受众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发展,这就令新闻采写也需要专注于从新角度对事件进行报道,避免陷入思维定式,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立体化的报道。新媒体新闻的受众不在乎新闻的形式,更重视其内容和观点,因此新媒体中新闻的编写需要尽量避免传统的冰冷感和疏离感,投入撰写人的主观意志和看法,在客观报道事件的前提下,同时加入新闻事件的某些后续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也需要在新闻撰写方式方面下功夫。进行新闻撰写时可以不维持传统的新闻撰写格式,将提炼出的中心内容放在标题中或新闻开头,而是通过转换视角、变更新闻切入点等方式进行差异化创新,吸引受众的关注。

(六)重视信息的多次运用

新闻资讯由低至高呈现多层次的状态,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栏不能仅仅局限于就事论事,只对新闻发生的事件本身作出报道,还要针对性地将新闻资讯信息多次应用,创新一种全面的新闻报道形式,深挖其中的新闻内涵与价值。当前,许多新闻专栏已经开始打破传统的平面化、程式化新闻报道形式,使用了组合式的新闻报道,让这些新闻栏目能够同时集合多种形式的体裁,使得新闻内容的覆盖广度与深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通过对新闻背景、事件发生情况等因素进行深挖,让受众从更多层面去掌握与之相关的新闻资料,保障受众在网络中能够及时地接收并获取到完整准确的新闻资料,这也是当下我国新闻工作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七)利用网络平台和App软件宣传造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推进,传统影视媒体逐步把注意力从传统影视媒体向创新驱动发展。那么,新媒体就应该做到资源共享、内容并存、宣传互相兼并、利益共融的新型传播媒体,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先进科学技术,为广告栏和电视专业人员提供优质宣传和发展的平台。自从网络宣传平台推广以来,新媒体背景下的各种电视专业栏目纷纷对其进行了充分利用,我们在微博和微信上,经常就能看到各大综艺专业栏目的官方微信账号或者是官方公众号,在专业栏目开始播放时,官方公众号就会对专业内容的动态更新,以此来创造受欢迎的热议话题,调动受众互动的积极性。电视专业综艺节目的话题往往是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牵线勾连的,通常情况下在一个主题的大框架下,会形成多次话题的讨论。这样的话题制定设置给该栏目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该栏目与广告牌栏目之间还会定期出现一些互动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互助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广告牌栏目的推广效果与受众的收视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媒介融合已经开始在广播新闻行业普及应用,广播新闻媒体采取融合发展就很有必要。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广播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所在,在实际工作当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推进广播新闻媒体融合发展,从而在未来提高广播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帮助广播新闻媒体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心悦,李艳琼.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及实现模式研究[J].电视指南,2018(08):125.

[2]梁燕,庄杰,卓不凡.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与变革[J].新闻采编,2019(04):60-62.

[3]朱岩.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90-92.

[4]张戈胜.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初探[J].科技传播,2018(3):71-72.

[5]陈蕾.试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科技传播,2018(23):51-52.

[6]杜金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模式探讨[J].科技传播,2017(21):33-34.

[7]郭振孟.探析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策略[J].传媒论坛,2020(11):18,20.

[8]李佳鑫.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策略[J].记者观察,2019(33):15.

[9]杨延岭.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15(19):63-64.

[10]端木传涛.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17):155-156.

[11]周志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4):216,218.

作者:邓葳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