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3篇

时间:2023-01-04 09:25: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大学英语教学范文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英语教学范文3篇

大学英语教学篇1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淡化

外语教学对中国思想史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近代思想,如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钱钟书等人的学术和思想成就以及他们的人文精神境界等几乎都得益于其外语学习。在外语教育中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华,能让外语学习者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深入。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从老师到学生对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的认识和实践都出现了偏差。自有英语等级考试以来,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是衡量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杠杆,同时也对许多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着较大影响。各个大学在努力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率的同时,忽略了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国际礼仪、文学鉴赏与文学修养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这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张中载认为,“没有人文教育的学校只不过是技能或职业培训学校,它不是高等教育。”[1]455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和交际的工具,它还构成了人们的意识、思维、情感、人格和价值观。英语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英语学科的人文关怀,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又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健全的人格的优秀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在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地理以及风俗等人文知识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在能力、知识、情感、意志以及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

语境在语言学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一术语早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语言与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的使用和理解都离不开语境。从20世纪50年代Firth提出语境除了指“语言环境”外,还指“情景语境”开始,关于语境的研究发展迅速,语境这一概念也得到不断的扩展。胡壮麟[2]97-98把语境归为3大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ontextof culture)。语言语境,指语篇的内部环境,即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情景语境是生成语篇的主要因素,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及周围的情况,即时间、地点、方式等;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既离不开情景语境,也离不开文化语境。在外语环境下学习英语,对大多数学习者而言课堂是其接受语言输入的主要场所。所以,语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不该只是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结构等语言知识的传输,而应该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的不同使用功能及其使用环境,在帮助学生学会在特定的环境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用意和准确地理解他人用意的同时,能在情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关于语境的功能,学者们也进行了很多讨论,其基本功能包括解释、制约、协调、转化、创造、补充等。就其解释功能而言,语境能帮助人们对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和言语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这就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比如有些句子省略了某些成分,有些句子存在着歧义,有些句子蕴含着更多的信息等,读者或听者往往可以借助语境的分析获得正确的解释[3]90。语境的解释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将抽象意义解释为具体的意义;能解释字面意义中的暗含之义;能消除话语中的歧义;能对不合乎逻辑的话语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等等[4]61-62。语言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并不能使交际双方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单词和语法孤立的教授,而应该将它们放在句子、段落等具体的语境中去寻求作者或说话者的话语意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消除歧义,区分句子意思和说话者意思,并理解句法结构。语境的另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制约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语言使用者的制约与对语言接收者的制约。一方面,语言使用者在生成话语时,必须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和交际对象,建立与自己的话语相符,并且能让受话人理解的语境;另一方面,受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也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有效地理解话语含义。这就涉及到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背景、价值观念等文化语境,同一概念的词,在不同文化传统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如果学生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的文化内涵,就无法真正理解、解释和运用所学语言。语境的制约功能与文化差异紧密关联,因此,语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

三、在外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英语教育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在全民学英语的号召下,由于受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出现越来越多的英语培训学校,甚至高等院校也越来越注重英语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知识面窄,文化底蕴缺乏;学习的功利心较强;价值观扭曲;情感缺失;心理素质差等等。而英语作为大学生基础必修课之一,有学生人数多、涉及面广、学习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语言中所蕴含的思维功能、情感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特点使得它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强化训练、文本的解读和赏析的过程中启发思维、激活创新能力、陶冶性情以及感悟人生。正如王亦兵[5]85-87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语言教学可以透过语言符号的表象,发掘其深厚的人文意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西方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人文思想的对比,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补充,而且对教师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此外,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本身也有一定的优势,如学制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方法和模式先进,教学设备好,文化和学术环境好等优势。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有意义的。

四、在语境化教学中强化人文教育

大学英语课堂为强化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英语教师应该以课堂为阵地,从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着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最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英语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也为人文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境的重要功能决定了语境对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语言、情景与文化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人文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首先,在词汇、句子教学中,一个单一的词汇或句子是难以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而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其意义就会变得具体化、明确化,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并且掌握。如果在这个语境中再加入一定的人文知识,让学生在丰富的人文知识的语境中去理解、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子,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增强其人文素质。比如short一词有“短的、矮的”之义,也可指“缺乏、短缺”等。在《创新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里有一个词组“be shortof”,在教授这一词组时,教师可把其放在语境中进行,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can maintain people’s lives?”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Water and food.”老师接着问:“What is decreasing quickly and gradually becomesinsufficient?”学生再次思考并回答:“Water.”老师接着说:“Yes,the world is short of water.And do you know how tosave water?”学生再进行思考、讨论并且回答。在这一语境中,学生能够自然地理解“be short of”表示缺乏的含义,并且学会其用法。这样一环扣一环,在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下,逐渐引出目标词汇,也让学生对水资源缺乏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讨论,不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目标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也可以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语篇教学更是离不开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其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语境,并通过话题讨论、文化比较等各种手段让学生真正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态度。如《创新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讲到婚姻这一话题,作者通过跳舞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婚姻生活的经验总结出在婚姻中只有夫妻双方全心地承诺以及全心全意地付出才能获得幸福。针对这一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婚姻的理解以及对父母、亲戚的婚姻的观察来进行思考和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短剧表演,几个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丈夫、妻子、老人或小孩,可以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角色,表演出家庭中的常见矛盾,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向观众表现出矛盾的根源、经过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比如有同学表演的是怎样解决婆媳矛盾,这在我国婚姻家庭关系中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最后同学们的总结是我们大家都应该要尊重老人,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衡量和考虑问题,只有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好这样的矛盾。还有同学表演的是跨国婚姻中对于小孩教育的矛盾,在这一表演中充分展现出夫妻双方的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冲突,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婚姻观和家庭观,学习不同的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和表演,让学生就婚姻这一话题不断地深入,使其对未来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准备。不仅如此,通过这些活动,从处理婚姻生活到尊敬并关爱老人,再到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使本课话题得到延伸和扩展。再次,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里面的人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有的放矢地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来引导学生,从而给他们树立做学问、做人的正确信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人文思想价值,强化文章人格力量。例如《创新大学英语》第二册综合教程中,有这样一个话题Grati-tude。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感恩节就快到了。我就先让学生下去搜集关于感恩节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谈论和学习有关感恩节的来源、习俗等,然后问学生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有没有直接对父母说过“谢谢”之类的话,说明我们要懂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不只是对自己的父母,对所有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知道感谢,最后引导学生去挖掘感恩的真正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去了解、思考和探讨,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人文语境,体现了人文教育。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所谓“师范”,即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人格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自身便可构成学生的人文语境。

五、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表现,在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教育部以及各个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大学英语范围广、学生人数多、教学内容涵盖中西文化等特点,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外语技能的同时,不断帮助学生吸取人文知识,并感悟蕴涵于人文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境教学正好为人文知识的传输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和感悟人文知识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吸收和内化教师所要传达的思想和知识,才能使其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赵瑶 单位: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篇2

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及传递思想和信息时依靠的是其工具性,而语言还具备着承载文化的使命,人类文明的传承是靠文字的,这一点在任何一个文明之中都是毋庸置疑的。当其表现人文属性时,人类社会所凝聚下来的文化才得以不断传承下去。语言的这一特点其实也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特点,既要注重其工具性也要注重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教育者应当明确其教学使命的全部意义,要在教学工作中合理平衡人文知识的传授与工具性特点的展现。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NoamChomsky)所提出的,“语言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的东西,对于语言的学习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由内而外的发生变化”[1]。人文生态理念强调人与其所在的人文环境要和谐相处,即表示英语教学中的教育者及学习者都要具备一种正确认识自身人文生存方式的能力,根据生态学观点,人只有了解人在环境之中的地位及生存的特点才能实现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英语教学本就强调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传授,任何一名教育者都要深刻理解文化传授在英语教学之中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生态理念的概念及内涵

1.人文生态理念的概念

人文生态一词最早提出是用于描述思想的继承性,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活动而获得的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体现着人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求。人文一词最早是指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西方,人文一词是相对于神性而言的,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在我国,人文是相对于天文的概念而提出的,指的是人类的自我存在,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应当体现互爱、互助等精神。人文生态理念融合了人文和生态两种概念的核心,即强调人应当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和谐相处,在其所在的文化环境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超越,实现生命的终极关怀[2]。

2.人文生态理念的内涵

人文生态理念的内涵指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强调人要具备超越性,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价值的突破从而获得更大程度上的精神解放和满足感。人文生态理念是将人生活的文化环境当成一个生态系统来看待,讲求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和谐共生,人在不同文化之间可以自由行动。不同文化之间既存在着交流,同时也存在着竞争,就像人生活在自然界一样,人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自然,而自然也会影响人类,只有和谐的共生才能保证人类不会被自然灭亡,自然不会被人类破坏殆尽。文化之间同样如此,只有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文化之间才能更为彻底的交流,人们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之中才能不断找到满足于自我价值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文化的交流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二、人文生态理念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1.促进大学生内在精神的振奋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的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并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和愉悦感。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十分必要,人的成长虽然很多时候决定于外部环境,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内在所具有的精神。当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内在精神的缺失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英语的工具性而并不在乎其人文性,这与当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学生内在精神的缺失,学生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没有认同,也就难以获得自我价值的定位,也就难以找到超越现有自我价值所能够获得幸福感和愉悦感。人文生态理念的灌输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这种自我价值的找寻结果,让学生能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能更好地看清自己的成长目标和未来的模样,从而能让学生通过英语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看到自己的成长,并在这种成长体验之中逐步找寻自我价值提升的幸福感和愉悦感[3]。

2.促进大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提高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的是人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语言的学习本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是因为当前的考试制度使学生和教师更多关注英语的工具性。但随着人文生态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成长于汉语文化环境的学生与英语文化环境之间的相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基于文化基础而进行的英语教学更具有灵魂,学生的英语习得也更加高效,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也更深刻,在应用层面,有文化注入的英语习得明显高于只注重工具性特点的英语习得。人文生态理念显然能让学生将目光更多投向英语文化,而不仅仅是英语工具,基于此,学生会慢慢尝试去感受英语背后的文化,感受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互通性,随着英语的学习而慢慢地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之中完成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最终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这样的方式显然对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提升有着莫大帮助,有了这样的帮助,学生的英语能力必然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3.有助于大学英语课程的自我定位

其实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的处境是有些尴尬的,明明是极为重要的世界性语言,也是国家非常认可和重视的第一外语,但在大学所有的课程中,英语课程的地位似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甚至英语课程好似独立于其他以汉语为主的课程之外。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之间的独立,英语文化并没有被大学校园所接受,而仅仅将其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看待,自然能用到这门工具的专业会相对重视,而用不太到,或者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影响不大的专业自然也就轻而视之[4]。基于人文生态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会找到一个更好的自我定位,即从文化的角度来形成一种与汉语课程的和谐共生,这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门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领域的交流也是愈加频繁。而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似乎对异国文化的态度仍停留在“敬而远之”的状态,并没有达到一种和谐交融、深度交流的状态。

三、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

1.课时数量有限,语言环境缺失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英语专业之外,基本上都是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进行的,众所周知,语言的教学最好是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发生,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的承载。语言环境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更多地将英语当成是一种工具,学习效率也会因此而大受影响。虽然近年来有许多教育者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开展英语化的教学,呼声很高但是却影响甚小。不仅语言环境方面有所缺失,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的课时数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反映出来的是课时压缩现象严重的问题,在人文生态缺乏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英语仅作为基础课而存在,而现阶段我国大学不同类型课程之间课时争抢现象十分严重,表面虽然安然有序,但是基础课、通识课、专业课之间早已经是彼此牵制和相互影响的状态[5]。

2.英语文化缺失,改革难以落地

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是非英语环境教学,这也导致了英语文化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学而学,甚至是为了考试而学。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的眼光应当更具国际化色彩,做好充分的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准备。但是从现阶段从我国英语教学的状态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其实并没有做好进行国际化交流的准备,更多还是停留在语言的沟通层面而不是教育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学习。另外,文化缺失的英语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失落感,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也不愿意主动改变学生的想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学生在离开大学之后,由于工作岗位可能不太会用到英语,因此,也就逐渐将英语抛之脑后,即便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错,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也难以表现出足以应对国际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可谓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当真正去观察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现状时,不难发现,这些改革成果好像并没有真正走入实际的大学英语课堂,这当然与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多的还是教育者安于现状,不求改变的关系。

3.缺乏人文理念,学生自我价值不明确

当代大学教学环境之中,人文理念欠缺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教育并不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塑造成个性化的人才,而是将学生进行标准化的人才创造。这往往会导致学生自我价值的模糊,而当他们在遇到与其未来的工作关系不大的学科时,其学习态度可想而知。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施行四六级考试制度,学生也知道在实际求职中用人单位会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英语四六级证书。但这种制度不仅没有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反而让学生更加轻而视之,很多学生都完全变成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模式化和程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变得仅仅关注英语的工具性,而不再重视人文性。这也是很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并不能完成国际化交流的原因。

四、从人文生态理念解决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策略

1.构建和谐课程架构,激活英语生态环境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不同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各类课程就像是不同的人文环境一般,学生和教师就是生存于各类人文环境之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现阶段,我国大学各类课程之间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这些课程之间本就互为基础,相互补足,并不存在孰轻孰重之分,作为教育者而言,首先应当秉承人文生态理念,消除学生内心之中的厚薄之分和轻重之念,对所有的课程等而视之[6]。另外,教师要设法激活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更好地去体会英语和感受英语,毕竟语言的学习如果脱离了相应的语境之后,就相当于鱼离开了水一般。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加浓郁的英语语言氛围,以人文生态理念为出发点,追求英语课程文化与其他课程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2.大胆尝试改革成果,推动英语文化供给

人文生态理念强调人的自我价值追求,这一点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同样也是意义极为深刻的。现阶段,很多教师并没有执行大学英语改革的成果,其实也是对于一名教育者自我价值认知的模糊,由于制度及学生的态度问题,使得很多教育者不再敢于去尝试教育改革的成果,再加上没有任何的鼓励措施,就更加导致教育者缺乏勇气和动力。大力推广人文生态理念可以使教师及学生更多地找到自身在英语课程之中的价值追求,从而更多地从自我激励的角度来促进整体英语教学现状的改变。另外,作为教师而言,基于人文生态理念的影响,各学科之间需要以文化环境的角色来和谐共生,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将英语文化注入到英语课程之中,而不仅仅是将英语工具带到课堂之上,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本就不应当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被大学生所学习,而是应当让大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去了解英语文化,并且具备以英语为媒介沟通和了解世界的能力。3.呼唤大学生自我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生态理念之下,教师要更多地去引导学生认知自我价值的重要意义,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眼界放得更加长远,同时也更具国际化色彩。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在积极参与世界性的交流,中国已经有许多行业开始跻身于世界领先者行列,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其实就等于是走向了世界,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学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世界性的交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性的语言,对于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势必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增光添彩。

五、结语

人文生态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由于其内涵的丰富和深刻的意义,势必决定了人文生态理念之于大学英语教育的非凡意义。作为教育者,应当秉承人文生态理念努力尝试大学英语的各项改革成果,推动和发挥大学英语的人文价值,为大学英语的人文生态培养目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作者:陈鹤丹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篇3

一、人文素养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其根本在于个体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态度。人文素养教育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个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外在的教育会随着个体的发展逐渐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养的高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任何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的关怀,否则将失去方向甚至走入歧途。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倡导各国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进行合作,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促进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建。“一带一路”涉及到能源、贸易、旅游、医学、科技、基础建设等众多领域,要求我们培养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国际化人文素养。未来国家的建设人才应该对文化多样性能够采取平等、包容的态度,对文化差异有深刻的理解,对文化冲突有妥善解决的能力。人文素养的提升始终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国内外,高等教育始终把人文素养教育放在第一位。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是否有文化,这里的文化即人文素养。大学是培养社会中坚力量和社会精英的场所,提升人文素养、发扬人文精神是大学的使命,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人文素养教育分外重要。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大学英语教学在人文素养培育中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学英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外语工具型人才,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阅读英语文献,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强调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下语言课呈现是僵硬古板的试题形式,学生被培养成善于考试却毫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机器。90年代后,改革开放力度加大,跨国经济贸易活动显著增多,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具有交际能力的实用型外语人才。相应地,大学英语转型成以听说为导向的实用英语交际模式,课程设置上也增加了口语课和听力课。如今大学英语顺应时代发展,为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再一次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方向,把外语教育放在人文素质基础之上,努力为文明社会发展培养既有外语交际能力又具高度人文素养的跨文化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在培养塑造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它独具语言性和通识性的双重特性。首先它是一门语言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彩世界,无处不体现文化的特色,比如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世界观、价值观。通过一门语言去了解一种文化是最为生动、直观的方法。其次它是一门通识课程,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众多领域。世界上越是知名的大学越是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绝大多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识化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方向。中国梦的实现,“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要求我国与世界各国增进理解,加深沟通,消除误解,创造合作共赢的局面。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授语言同时也进行通识教育,承担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

三、人文素养培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要兼具交际性和人文性。交际性是指培养学生实现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人文性则是培育学生平等包容,兼容并蓄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设置上仍然以模块的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或案例,学生课前对主题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加工,课上进行讨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文化差异及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能够做到尊重外来文化,也能保持和发扬本民族文化,获得妥善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分析研究各种主题之后,学生自己会发现各种问题表象的深处具有一些相同的法则和规律,各学科之间本质的东西归于大同,这正是通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广博的国际化人文素养。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也应该配合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规划设计好以人文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增强其系统性和科学性。教材选取内容更集中地体现国际社会与人文精神,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正向思辨,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新增的criticalthinking就是很好的环节。由于英语课堂时间有限,基础知识部分根据需要让渡给了主题讨论。但是基础知识是课堂研讨的前提,没有基础知识便无法进行高级的文献阅读以及课堂讨论,那么教材的设置上应该弥补课上的不足,利用计算机网络增设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线上辅导和有效的评估环节。只有这样才不顾此失彼,既打好地基又建好大厦。

四、大学英语改革创新的原则

大学英语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既承担着认识世界、学习外国文化的重任,也负有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二者的平衡,是我们需要把握的问题。英语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人文素养,英语文化必然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可动摇,否则就偏离了主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度引入中国文化,善于在两种文化中作对比和解读,使学生不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懂得欣赏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深刻了解本国文化有利于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鉴别和鉴赏外国文化的能力。系统引入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既是成功地培养个体人文素养的需要,也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互补与融合的时代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培养有文化积淀的接班人来实现中国梦。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共课,更多是通过英语来放眼望世界,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人文素养又不能与语言学习割裂开,失去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生动的形式,人文素养教育会变得枯燥单调、缺乏生机。语言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社会服务、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文基础上的外语教学才刚刚开始,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实践、研究、验证,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学英语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大学英语要做到不仅教授一门语言,更要成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系统课程,真正做到培养人文素质,发扬人文精神,满足国家社会乃至全世界人类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邹心胜.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人文主义视角[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

[2]陈坚林,顾世民.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1(1):3.

[3]王哲,等.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会议纪要[J].外语电化教学,2010(3):80.

作者:李锐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