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11:27: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由一些传统的网络金融机构及其他传统互联网金融公司综合起来运用传统互联网信息技术来直接提供网络融资、流通、支付、投资、信息等中介金融服务的一种全新网络金融业务管理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间远比欧美等先进经济体短。截至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大概划分成三个时期。前期主要指的是19世纪90年代—2005年我国传统金融产品服务行业进入了网络化时期。中期是在2005年至2011年前后活跃和增长的第三方支付。后期是2011年以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开展实质性金融服务的产生和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它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发展模式。首先,众筹。包括群众的资金筹措,指个人或团队将项目企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后台层层审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展现自己的项目详情,以此向公众来筹集资金。其次,P2P网络借贷,即个体或者是其他群体之间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借贷。资金出借人获取借款利息收入,并承担相应的借款风险;资金借入者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网络贷款企业平台收取中介服务费。第三方支付是指实力雄厚的特定金融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如我们熟悉的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互联网和金融多方面的融合,在金融产品、业务、服务等方面都有着更深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迅速,客户线上化消费行为增长,互联网金融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交易量稳步上升,促使互联网与金融的逐步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提高金融服务品质,加快金融创新发展,完善构建金融体系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后起之秀,互联网金融已渗入千家万户,它所推出的产品和服务被众多客户所喜爱。然而,金融业务的相似性,与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竞争的关系,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减少。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分流银行大量存款
负债融资业务是指推动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形成的包括商业贷款等其他资金来源性的金融业务,它们是推动商业银行自身进行其他资产性金融业务综合发展的重要基本前提和条件。因此,存款是商业银行开展贷款和投资业务的基础。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竞争关系。互联网金融拥有交易成本低、支付快捷、范围广等优点,日益成为当代年轻人所喜爱的金融投资工具。在活期存款方面,与银行相比,互联网理财的突出优点是流动性高,利息更高,如余额宝、零钱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改变了客户的投资方式。客户把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移到互联网的投资理财平台,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收益,同时还能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消费、转账和提现的要求。而且互联网平台所推出的存款理财产品,存款利率大部分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例如,2020年7—9月互联网平台(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理财)存款产品平均利率部分已突破定价自律机制上限,如表1所示。由表1可看出,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利率都高于存款基准利率,即使银行在此基础上也有所浮动提高,但大部分都会低于互联网平台所推出的产品利率,所以大部分客户会更加倾向于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平台。因此,大部分资金从商业银行的负债账户流向了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平台,大大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在存贷比的限制下,商业银行被迫减少对外贷款的金额,利息收入减少,盈利利润下降。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本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所募集到的资本,进行发放贷款或者融资服务的业务。贷款经营形成的利差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益来源。商业银行吸引来的存款除去预留一定部分的准备金之外,大部分都被用作借贷和进行融资。随着移动互联网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开设的互联网借贷服务依托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延伸。银行的线上放贷业务依靠“在线操作+数据分析+模型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突破,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办理银行网贷业务。这类业务利用银行自己的线上渠道进行自主引流,服务客户,依靠银行内部数据,积极导入外部行情,构建风控管理系统,通过内部系统的风险预防、管理、评级系统调查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来源等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尽职进行风险评估。但是,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扩大贷款人群。从经营管理模式来看,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都是流程化、固定性的,银行从节省成本、提高利润和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等观点出发,倾向于向大型机构提供服务,因为大型机构的信用高、资金雄厚、盈利能力强,回笼贷款资金更加安全有保障。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在于资本薄弱,信用度低,收益力弱,容易出现不良债权和损失。而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出现,通过一系列的贷款技术手段的更新,缓解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放宽了抵押担保贷款的限制,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所以互联网金融信贷企业迅速占据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互联网金融从事金融服务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小额信贷。阿里小额信贷在公司业务分析与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并凭借成熟的网络会员平台,通过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的信贷模式(简称“阿里信用贷款”),在中小型公司的信贷领域独占一席之地。从表2中可发现,在贷款余额指标上,银行系统仍然有着绝对优势,但从小微企业客户数来看,互联网系的阿里小贷更胜一筹,人数远超于银行系。而从风险管理方面来看,互联网系仍然维持了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在中小型公司信贷领域将对商业银行系构成更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第一,债权人的金融业务,即狭义上的金融中间业务,包括对借贷人的承诺、担保、金融机构派生融资工具等。第二,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中介服务业务等。第三,支付结算类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20世纪以来,在国内金融市场经济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中,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优点大量地投入经营金融中间业务,以此来获得较为丰富的非商业利息收入。随着银行中间业务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商业投资银行非活期利息收入也迅速实现扩张。第三方支付近几年来迅速发展,持续抢占支付结算市场。截至2017年底,人民银行共颁布了270张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牌照。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金额规模提升到74.0万亿元,同比增长39.1%。不难看出,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使得其成交量在急剧增加,服务小额化、消费化等特点突出,使得其成为支付体系的主要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传统结算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相比,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使用方式更加便捷、高效,手续费极低甚至无任何手续费,因而对用户的吸引力大,给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提供差异化的中间业务
互联网技术进步督促商业银行重视第三方结算支付。在过去历程中,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其目的单一,掌握数据有限,并且传统支付只是完成了交易双方间的货币债权转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第三方支付通过网络支付的过程可以掌握到该笔交易所包含的大部分客户信息,使各种信息数据被大量储备,支付的价值不再仅仅局限于网络支付本身。它能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重要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客户的信息、偏好等,为其他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保障。现在许多商业银行都要积极搭建电子商务的平台。如果商业银行“触电”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其增强自己和客户的市场黏性,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不能使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一蹴而就。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支付和服务等各种网络功能,重视资源的利用,才是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真正价值所在。随着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进步,银行的能力和条件也得到了完善,考虑到了很多以往无法想象的客户的支付服务需求,市场细化、顾客需求细化、服务精准性是突破的条件。因此,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要根据自己的战略定位,为消费者提供较多的差别性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另外,实现这种差别化的服务方式也有利于建立一个普惠金融体系。当然,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银行经营人员的管理理念,实现由于网络的应用而引起的观念转变。在第三方银行支付服务发展的差别化过程中,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两者之间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银行需主动加强与其合作。对于当前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要不断做出积极有效的改变。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实现金融服务便利
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的优点,满足客户在线开户、贷款等需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移动银行、网上银行等其他电子渠道服务的建设,简化审批手续,建立互联网信用系统,利用互联网信用系统进行审查、贷款等业务,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效率。扩大金融服务的涵盖范围,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和山区,贫困地区已经成为金融服务覆盖率较高的“最后一公里”,金融业的供应和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正是这个地区水平的体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改善差异化的信贷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信贷资源,优化内部的授权和业务绩效考核,适当缩短贷款的期限,综合设置相应的融资限额,更好地满足偏远地区和群众合理的融资要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筹措到的资金,帮助贫困区域脱贫致富。商业银行设立适当的服务网点,在此基础上以扩大规模为发展目标,扩大营业网点的服务范围。打破网点的束缚,实现远程金融服务的便利。商业银行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用户画像、分群,提供差异化定价的消费金融产品,做到精准营销及精细化服务,不断激活沉默用户价值,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智能化的体验,加强商业银行在线上经营领域的技术支撑,缩短客户办理业务时间,让科技提高客户的使用满意度将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竞争的关键。
(三)发展数字货币相关业务
数字货币是电子记录在储值卡或其他设备上的货币余额。目前我国正在推行数字货币,截至2021年10月22日,在中国已经累计开通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此外,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可以看出中国推行数字人民币的坚定决心,从点到面逐步推行,数字人民币的普及速度正全面加快,未来数字人民币将面向全国普遍推行。商业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交易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因其法币定位,未来银行需要升级系统以适应数字货币的交易需求。由数字货币的二元体制设计,中央银行只负责数字货币的顶级设计。商业银行在顶级设计下,需要建立符合运行条件的数字货币账户和钱包系统,用于日常数字货币流通交易。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一经发行,将与现金长期共存,随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普及,对各银行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专业要求将持续提高。商业银行需要做好金融科技的技术和人才交流,同时也需要组建自身的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数字化和金融科技的实力。同时,中国的数字人民币采用双重设计。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先向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发行DC/EP,由这些相关机构向国民发放。这还要求商业银行相应地提高其数字化能力并提高数据的获取、监测和操作能力,建立安全支付系统,保障个人用户隐私、信息安全。
四、结论
时代在不断进步,跟不上潮流就意味着被淘汰。虽然商业银行长存于金融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如果一味地按部就班,不主动学习创新,那么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它的地位将逐步被削弱。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优势,正是传统银行所缺乏的,所以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相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商业银行可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性,从理财、贷款、支付三方面入手,扩大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简便性,让客户感受到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品质。从以盈利为主的经营目标,转变为更加倾向为大众服务的经营理念,这样才能让客户体会到商业银行做出的改变,从而更加信任依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才会越走越远。
作者:钟文英 刘克芳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篇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进步,我国金融业也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了满足市场上不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互联网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等多种支付平台和产品开始在市场出现。各类科技巨头也相继推出各自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蚂蚁金服推出的支付宝和余额宝、腾讯的财付通、苏宁支付平台、京东支付平台等新型金融平台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即使是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也被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抢占。总的来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依赖利息收入为生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窄。而且,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造成一大批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从商业银行手中流失,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一定冲击。商业银行在这种背景之下为提升中间业务的经营绩效就必须求变,完成其自身中间业务的转型升级。因此,本文对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初,很多国外学者从理论和技术层面对其内涵给出了阐释,基本上是从金融和互联网科技的结合角度来说明的,即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将IT/Web科技和金融结合而成的新型金融模式。同时,我国很多学者也相继对其内涵做出阐释。我国的谢平教授在国内首次给出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他认为以前的学者只是把融资模式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而互联网金融是独立于前两种模式的新模式。此外,他还说明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即低成本性、相对对称的市场信息、快速便捷的支付形式和非中介特性。袭明华认为金融业和高新互联网科技结合而成的行业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国外的一些专家对这一问题也有各自的观点。Fight(2002)分析了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要素,提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交易模式正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未来将重新定义商业模式。JohnChant(2008)研究了金融中介,他认为金融中介将贷款者的资金借给了借款者,不但能向贷款者发放债券,还拥有借款者的债权,从而成为了金融活动的当事人。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一般认为有三种,分别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和融资平台。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是很好的开端,这样才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之后再探究其业务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商业银行创新中间业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互联网科技的崛起带来的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浪潮,而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正是靠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市场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融资平台。这三种发展模式和该业务模式下发展较好的典型企业或平台如表1所示。(表1)
四、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内在缺陷: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该问题并不能得到完全解决;此外,官方对于互联金融的监管比较松、该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也不高,可能给没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造成损失,更不利于正常市场环境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隐私问题,因为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掌握大量客户私人信息,个人隐私安全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五、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在关系
(一)业务同源性。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科技结合而成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除了上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和融资平台这三种,还有大数据金融、P2P等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通过提供中介服务赚取手续费等非利息收入,本质是一种表外业务,不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可以影响银行未来现金流。透过互联网金融和中间业务各自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利用互联网科技进行的升级和改造,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又是传统业务的深化发展,二者业务之间具有同源性。
(二)客户资源重叠。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金融业务+互联网科技,金融业务的客户遍布青少年到中老年,但是互联网科技是近年来发展的新事物,众多中老年客户对互联网技术和操作方法比较陌生或是持拒绝使用的态度。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大多集中于青少年和20~40岁的工作者。而对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来说,银行网点服务仍是服务的主要模式,且其互联网程度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较低。银行网点服务对中老年人更友好,而且这部分客户也习惯和喜欢这种服务模式。可以说,二者客户资源存在重叠性,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三)收入性质相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收入根据其运营模式不同可以分为:买卖理财产品的收入、支付中介费用、融资息差、金融门户收入,其中以中介费用为主。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各项业务、充当支付中介、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所获得佣金、中介费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且佣金和中介费占主要部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收入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性质相同。
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模式的冲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这场变革中受到了不利冲击,其中间业务收入和市场份额都相应的被缩减。而且,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长期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即业务服务对象只局限于一部分客户且门槛较高。商业银行可能就会因为上述问题而失去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中小客户的青睐。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已经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客户依赖性日益提高。而商业银行固有的分业经营模式,导致其客户黏度提升空间有限。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模式的冲击。第三方支付有两条盈利渠道:一是资金沉淀,第三方机构通过其创立的资金账户,积聚了大量客户的支付资金,代客户满意并同意支付后将资金付给对应商户;二是赚取佣金和手续费,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服务实质上是一种中介服务,服务对象是买卖双方,目的就是来赚取一定的佣金和手续费。这种盈利模式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基本一致,双方为了更高的利润必定展开一系列的竞争。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正面效应。互联网金融建立在高效的互联网科技之上。互联网科技以其高效化、模式化、网络化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以前金融交易的高成本,同时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互联网高新科技也颠覆了原有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业务在这种背景之下得以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说是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二者并非相互代替关系。商业银行如果要发展其中间业务就应当利用互联网科技对中间业务进行转型升级,提升业务发展的深度和持续性。商业银行加快与互联网科技的融合可以迅速健全相关定价体系,提升中间业务的创新能力。中间业务的关键在于银行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主观能动,商业银行不但要提升产品质量和种类,还要积极去完善相关产品的市场定价体系;努力避免产品同质化问题;以自身的核心业务团队去要创立全新的金融产品;放弃“价格战”改走“质量战”,以高质量的服务增加客户黏度和满意程度。
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一)拓展中间业务的资源。商业银行要想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的资源就要不断优化操作系统,简化各项操作步骤,不断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客户黏度。商业银行还应大力提升中间业务产品的质量,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拓宽中间业务的产品资源。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进行开源,不断进行互联网化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客户、中小企业客户。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行业数据和资源。至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利用了最新的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交易习惯、交易方式偏好、行为数据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之后再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服务。商业银行为发展其中间业务,同样可以借鉴这项技术,即引入互联网技术,对其掌握的大量客户交易记录、资信状况、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总结,形成商业银行自己的行业资源数据库,据此为不同的客户群体制订相应的针对性方案,来提升中间业务的竞争力。这样也容易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和商业银行的优势互补,降低交易成本,共同造福于消费者。
(三)构建金融创新和营销团队。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商业银行需要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一般来说,需要组成业务创新团队和专业的营销团队。业务创新团队应借鉴当今互联网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柜台服务、利用云计算代替点钞机或者人工点钞、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电子钱包服务等。营销团队可以根据市场的动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相应的政策针对各阶层的客户制定可行的销售方案,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量。
(四)建立高效的金融电商生态。商业银行往往是每家银行自成一套,银行间还存在一定的竞争,一个综合全面的大平台急需被建立起来。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间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建立一个涵盖资金流转、办理业务、商品流转体系化的金融电商生态。在新的金融电商生态←中,传统中间业务模式也发生变化,采用“银行企业”的供应模式,网点运营和工作人员报酬等运营成本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大大缩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得以多元化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转型升级可采用的具体做法如表2所示。(表2)最后,商业银行应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完成中间业务的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不但对双方都有利,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作者:赵小磊 单位: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篇3
商业银行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主要、影响力最广、数量和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同时,间接融资仍然是我国市场主要的融资途径,相比之下,直接融资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因此,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大多数的经营市场。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更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情况,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势,解放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走出一条符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创新之路,以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商业银行一直都在支付中介领域牢牢占据着霸主地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逐步发展,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逐渐削弱了人们对于商业银行网点的黏度,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极大地强化了物质财务的创造能力,而且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所形成的交易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现金已经很难支撑人们基本的交易需求。因此,在大量的存款存入商业银行的同时,贷款业务也逐渐兴起,而且依靠着信用的方式使此项业务的功能更加丰富,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逐渐衍生出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系统,逐渐挤压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尤其是目前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支付宝和微信等支付平台,以及涌现的大量互联网金融机构,使得人们与商业银行的柜台支付功能依赖性降低,所以说,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
1.2互联网金融相对削弱了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存款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了一些影响,尤其是在诸多金融机构开始发展壮大的今天,很多金融机构所涉及到的存款业务领域是商业银行无法涉及的,市场中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无论是短期的存款收益还是长期的存款利息,都是商业银行不能相比的,互联网金融借此挤压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存款业务空间,使得部分市场资金流入到金融产品当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2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2.1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需求
第一,金融创新能够促使商业银行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传统商业银行也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观念,拓宽业务渠道,并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内容。第二,金融创新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的金融创新能够促使商业银行由线下逐渐过渡到线上,而且能够促使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推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发展进程。第三,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资金交易和理财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需要大量的相关金融产品支持。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分析客户的行为,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领域。
2.2整个金融生态的发展需求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而且也符合整个金融生态圈发展的需求。其中,促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是最为明显的。金融创新本质上还是隶属于金融体系,而金融机构也要充分结合实体经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有效地缓解了新旧经济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以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从而实现最终普惠金融的目标。
3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的特征
3.1电子化特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受影响最大的方面主要集中在跨市、跨行收费模式等。与其相比,很多金融机构都是免费跨行支付,而且目前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是移动支付和便捷支付最主要的载体形式,很多商业银行也开始将发展重点放在手机银行方面,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多元化、人性化和电子化。
3.2抵押创新特征
金融创新促使投融资业务的增信措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优化。过去的商业银行过分强调担保,如今的增信措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比如,经营权、厂房设备及林权等,而且很多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增信,降低资金风险,不断地创新更多的交易结构和抵押形式。3.3标准化特征商业银行利用券商包装标准化产品,以妥善地解决监管对于非标投资比例的限制措施,比如,资产证券、私募债等,大大解放了商业银行金融的灵活性。同时,很多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是不需要任何抵押质押的,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机会成本。
4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
4.1金融创新制度问题
第一,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制度的主要问题就是诸多机构和管理制度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大都采用行政级别制度,生搬硬套国家行政级别,而且激励制度大都是建立在“官本位”思想之上,而并非实际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机制。第二,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制度并未充分体现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创新层次较低,不具备创新动力和战略目的。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对前期的准备工作采取选择性“跳读”,并未建立高效的信息和情报采集部门,而且在很多关系到客户的部门当中不具备与情报相关的制度。第三,人力资源制度过于老套,工作效率较低。一些商业银行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缺乏专业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传统的人力资源制度埋没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人才。第四,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部分商业银行在奖励制度当中并未体现实际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式,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2金融创新技术不足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商业银行开始关注金融创新方面的工作。但是在金融创新技术的应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创新的技术差距较大。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基础,其中还包括了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多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但是对于目前的很多商业银行来说,现有的技术和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市场数据的算法和采集仍然不够全面。由于市场的不同,所形成的数据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在数据采集和计算方面仍存在很多盲区。第三,缺乏足够的数据管理能力。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对数据的管理仍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
4.3风控问题
第一,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个人信息与共享存在一定的冲突,很多商业银行为了享受金融创新的红利而共享客户个人信息,导致客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事件屡见不鲜。第二,金融创新的新理念、新技术自身存在的风险。金融创新所采用的很多新理念、新技术都是颠覆了传统的理念和技术,其中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且互联网上也对此存在很多的偏见和议论,导致金融创新需要面对很大的风控问题。
4.4人力资源水平低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需要大量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商业银行受制于来自各方面的因素,自身并未储备足够多的人力资源,导致人力资源水平较低。而且部分商业银行都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和开发条件,大多数人力资源都集中在柜台和服务用户等方面,导致很多优秀人才难以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第二,专业不对口。很多商业银行在人才招聘时,并未要求人才具备专业的金融技术知识,也并未考察其互联网理念,导致新招聘的人员难以胜任金融创新工作。
5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举措
5.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机制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机制是金融创新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且高效的制度,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建立健全金融创新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机构的创新。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鼓励金融创新,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扶。第二,制度当中必须要明确金融创新部门的责任和目标任务。商业银行要强化采集和推广金融创新产品的组织管理能力,将责任细化到具体负责人。而且要在制度当中明确划分各个分支行的创新权责,以充分激发各级组织机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第三,金融创新制度必须要包括金融创新的奖励和约束内容,并体现具体的奖励形式。要对金融创新措施被银行采纳并为银行带来实际效益的创新人员和业务人员给予充分的奖励,以促进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而且还能够提升金融创新的技术和服务质量,强化自身的金融创新核心技术,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5.2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技术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离不开金融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金融创新,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第一,要切实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技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设备设施是金融创新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好地结合银行的特点提升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要对商业银行的数据管理能力进行完善和优化,要构建兼具统一性和安全性的数据模型,并建立数据管理的规范化章程,为金融创新奠定基础。第三,商业银行要重点关注科技的发展,并着力研发金融创新的核心技术。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对于新技术、新理念的敏感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关于金融创新的核心技术。
5.3优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控系统
第一,商业银行要对自身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要制定新的评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避免信用评估过程中出现欺诈行为。比如,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可以以用户交易状态、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评价用户的信用等级,还可以监测用户的小微商户以评定信用等级。第二,对外部环境的风控进行优化和完善。商业银行可以积极联系政府相关部门成立相关的金融创新服务平台,不仅能够优化风控的外部环境,而且还能实现金融创新信息共享目的。第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金融创新不仅能为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效益,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5.4培养复合型金融创新人才
商业银行要着力培养复合型金融创新人才,不仅要确保人才能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金融专业知识,提升人才的互联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着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具有实战力的专业的金融创新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对现有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并积极主动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以培养更多的金融创新复合型人才,不断地壮大金融创新人才团队,促进人才的全方面发展,从而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做出一定的贡献。
6结语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方面。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进行金融创新,这也是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金融创新的特征,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为后续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旭力.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变革[J].现代营销,2020(8):125-126.
[2]胡文涛,张理,李宵宵,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承受能力与盈利能力[J].金融论坛,2019(3):31-47.
作者:刘晶晶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不仅要准确掌握市场运营的变化情况,使企业在滚动市场机制下稳...
金融监管论文: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中的金融监管问题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非金融支付中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
人民币作为我国流通的货币,一旦面临升值的问题,则会在瞬间引发所有人的关注,而商业银行首当其冲。随着...
1矿井互联网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 1.1互联网平台的便携性与直观性 便携性:移动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随时使...
金融机构论文: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 【关键词】分析,对策,选择,现状,风险,金融机构,...
金融投资论文:探讨国内风险投资金融环境 一、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各要素的现状 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