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3篇

时间:2023-01-09 10:56: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3篇

小学语文阅读篇1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适时地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的教学观念和技术方法,促进阅读教学高效、智慧地开展,使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引导他们读出个性,思想和情感得到启发。

一、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1.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的理念是在智慧教育之下衍生的,早期智慧教育的概念,正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使得智慧课堂在教学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智慧课堂”。它把学科与信息科技的高度结合,使教学方法和方法发生变化,并把它提升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具备高质量的科技和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人才。

2.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特征

首先,对学习资料进行精确的动力学研究。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科技与教学的深入结合,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动态的学习资料进行了研究,从而使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发生了改变。在教学前,利用网络与开放的教学资源,使老师能够从多种途径获取优秀的教材和学习技能,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使备课的效果和学习的品质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学情的剖析,可以通过智慧课堂的信息和学生的学业记录来综合地进行综合的研究,依据统计数据,精确设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制定有目标的教学计划;同时,利用网络学习系统和网络沟通工具,将预习作业表进行实时的实时解答,引导学员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教学,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而在课后,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以加强对所学的内化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其阅读水平。其次,师生间的紧密沟通与互动。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相比较,“智慧课堂”是一种深度、多向和深度的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设备终端等互动,都为互动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借助即时通讯工具、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室、智能平板、智能AI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密切而便捷的交流,通过网络和智能设备终端的帮助,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的学习,加强与人之间的交流,老师们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探索的机会。三是实现“云、网、端”的有效应用。建设“云、网、端”的智慧阅读教室是实现“云、网、端”的有效应用,从而改善阅读的教学效果。在“云、网、端”相互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动态学习状况进行研究,为其提供丰富的、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源,比如微课、音频、视频、网页、VR、AR等,还可以实现智慧推送,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二、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

1.丰富拓展资源,深化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中,如果课文比较难,或者要求扩展,利用“云平台”、“资源库”、“电子书包”、“慕课平台”等来扩展教学资源,寻找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的“延伸”素材,以加深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总体而言,需要扩展的资源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课堂上将任务清单和辅助性材料推向课堂,第二部分是通过课堂上的团队协作,以达到既定的目的,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复习。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第一,在课堂之前,将任务清单和辅材,以智慧平台的方式或班内的小组为同学们提供。老师要根据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习的焦点来安排问题,例如:“圆明园的布置在第2个自然段落中,有哪些特色,您如何认识?”“想想这篇文章题目是《圆明园被毁》,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时间来描述圆明园曾经的荣光?”第二,老师在课堂上要安排同学们进行重点和困难的研究,在任务单的基础上,运用学生终端的平板电脑进行团队探索。在课堂上,通过学习预习所提供的辅助性材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自己的阅读经验。例如,看了圆明园的布局,可以清楚地看到圆明园的结构特征是众星拱月,而且从面积上来看,圆明园的规模之大,可想而知。而这样宏伟壮丽的圆明园,在文章里重点描述了其往昔的荣光,对比了“圆明园被毁”的主题,强调了其破坏对于中国的文明和世界的历史都是一种无法衡量的巨大的损害,让同学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份沉重的感情。

2.抓住生成契机,构建知识体系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上,最容易产生个人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可以进一步衍生意义,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善于运用,适时地改变教育观念,抓住文本中的创造机会,把生成的内容当作优质的教育资源,激发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体验,产生意义,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少年闰土》一节的实例,老师可以通过对“闰土”的描述来理解和理解作品中的角色。然后,再进一步让同学明白,为什么“我”可以和闰土成为真正的朋友。在指导学生逐步深入、生成知识意义建构的同时,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反馈进行适时的指导。例如:展示了“闰土”图片之后,在对角色性格特征进行剖析时,可以利用图形等手段来记录重点,以便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了减少解析的困难,可以通过设置选项来指导同学们对答案的解析,从而使角色的个性更加清晰。在这一时期,积极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深度的探索和协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库。许多小学生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知识链,因此,老师应“抓住契机”,借助智慧课堂的辅具,指导学生进行探索,逐步建立起一个知识库,从而实现深入的阅读。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从阅读教学的结构和阅读活动的安排上,老师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整书阅读、群文阅读等,课堂内外的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买合木旦•木合塔尔

小学语文阅读篇2

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自身语言和文字中的基础,还能提高自身的口才能力和作文技巧,帮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使文字交流能力更加坚实和完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不可少,这对教课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互动教学的积极作用,采取适当的手段提升互动教学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互动教学简述

互动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互动这一概念进行延伸,使学生通过交流、互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因为互动教学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了,所以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将互动教学利用起来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是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起来,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重视起来。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特征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展现自己,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一来,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

1.选取高效的互动模式,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提升学生对汉字的阅读和认知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对新生事物的了解是语文课堂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基于此,教师可以选取高效的互动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进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读课文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正式上课时应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诵读,标清楚自然段,分离各情节,使段落分明,加深对段落的理解。其次,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清晰表达自身观点,将自己对“奇怪的大石头”独特的认知和见解分析出来,增强学生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学习效果。在小组中,教师要选取组长作为监督者,教师参与,待交流完毕后组长记录下来提交教师,提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另外,教师在学生交流活动结束后收取交流资料,供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便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借助这样的互动模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2.形成平和愉快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就目前数据显示,小学各科目课堂中语文课堂中教学与学生的问答数量最少,原因是学生仅仅具有极低的交流想法。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对这一现象进行更改,提出具体且有力的措施,形成平和愉快的师生联系,由此促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成长和发扬,为互动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定的问题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的同时尝试回答问题,如“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从而主动地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回答,积极地参与课堂,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初步构建愉悦的师生关系。另外,学生对多人语言交流互动很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扮演《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不同角色,从而使课文更具有童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就课堂所讲布置有关课堂作业,并叮嘱学生上交。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在课堂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同时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迅猛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3.优化师生互动形式,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

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较少,所以对新的知识点有着强烈的好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厌恶语文知识的学习,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优化师生互动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确保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正确性,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文章时,首先,可以运用视频播放器播放与雷锋同志相关的短视频或短片动画,这一行为会大大提升学生对此篇文章的兴趣。待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跟读视频中的课文,了解雷锋叔叔作为一名军人,乐于奉献,甘愿受苦,不求回报的美好品质。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地认识雷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扮演雷锋,自述经历,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进行提问并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最后,再让全班学生共同阅读文章,加深对文章的认知。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起和谐亲近的关系,有效地优化了师生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4.巧妙设置问题,使师生进行互动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前提,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有限途径。所以,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巧妙的设置,要为师生进行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比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为什么这里要用抽字?为什么不能是生字或者是长字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获得一定的想法后,学生会自主地进行交流、讨论。进行互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事情,将讨论的趣味性增强。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独立思考,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巧妙地进行课堂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经过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创建新型的课堂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保持学生对学习和阅读的主动和热爱。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选取高效的互动模式,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形成平和愉快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优化师生互动形式,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师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作者:王亚琴

小学语文阅读篇3

引言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与阅读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提问是教师、学生与阅读文本进行对话的“纽带”。课堂提问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效果。有效提问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根据教学需要,有技巧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驱动学生表述,并就此进行处理,促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建构良好认知,发展相关能力的教学手段[1]。对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以问题设计、问题提出和问题处理为入手点,应用多样策略进行有效提问,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是有效提问的起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是教师设计问题的依据[2]。所以,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为依据,有效设计问题,夯实有效提问的基础。

(一)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教学内容是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提问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重难点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重难点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借此增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内容,增强阅读有效性。以《桂花雨》为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但总括了全篇内容,还承载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这句话,设计问题:“为什么妈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回顾整篇文章内容,和作者一起经历美好的童年生活,由此深刻理解“桂花雨”的含义,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乡之情”,实现从“怀念桂花雨”到“了解作者意图”的知识迁移,扎实掌握重难点内容,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二)依据学生学情设计问题

学生学情是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重要参考。问题脱离学生学情,将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思考,致使课堂提问低效甚至无效。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逻辑思维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支撑。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情况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再依据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逻辑思维的作用下加深认知。

二、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课堂提问的重头戏。教师应用多样方式进行提问,可以增强问题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应用不同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一)直题曲问

直题曲问是指用“拐弯”的方式提出问题。传统教学实践表明,用直白的方式进行提问,虽然可以使学生直面问题,但因缺乏趣味性,很难使学生产生思考兴趣。同时,在直面问题时,不少学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建构良好认知。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直题曲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给予学生启发,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以《穷人》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的笔触塑造了善良的桑娜和渔夫形象,宣扬了“穷人不穷”这一理念。在课堂上,教师以桑娜和渔夫形象为入手点,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人文理念。在此之际,教师没有直接立足渔夫的所作所为,向学生发问“渔夫是一个善良的人吗?”而是利用直题曲问的方式,以桑娜的心理活动为立足点,向学生提出如此问题:“桑娜在将邻居家的孩子接回家中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其中,桑娜想到丈夫会因此打自己。从这里是否可以看出渔夫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此问题具有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走进故事,细读文本,找寻相关内容,如渔夫回到家后的种种行为,借此验证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由此可见,直题曲问可以使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建构深刻认知,同时开放思维,提升思维水平。

(二)曲题直问

曲题直问是在直接提问的基础上,稍微减轻难度,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空间的提问方式。曲题直问可以达到化复杂为简单的效果,使学生在迁移已有生活经验或认知经验的同时,“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增强对所学的认知,提升思维水平。以《草船借箭》为例,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此,教师没有直接就人物性格特点提问,而是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笑?是在笑谁?”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审视上下文,认真思考,给出不同的回答,如“诸葛亮在笑曹操不敢出来应战。”“诸葛亮是在笑自己,因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就此提出问题:“从此可以看出曹操、诸葛亮、鲁肃等是怎样的人?”此时,学生结合之前的问题,自觉总结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曹操多疑、诸葛亮自信、鲁肃忠厚等。由此可见,曲题直问可以在降低问题难度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借此深刻地认知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难题巧问

难题巧问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的提问方式。有效的难题巧问,不但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步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地理解所学内容。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依据重难点内容设计问题后,可以采用难题巧问的方式,提出相关的其他问题,促使学生逐步探究。

三、处理问题

处理问题是指理答。处理问题是课堂提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处理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问题解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促使其继续探究学习内容,由此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一)处理问题要具有激励性

处理问题具有激励性,是指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可以使学生在建构认知的同时,建立自信心,尤其增强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围绕第一自然段内容,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是文章的第一段,那么,在学习了最后一句后,你知道了什么呢?”在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学生答道:“我国的园林艺术之宝化为了灰烬。”对此,教师提出问题:“你希望老师将哪个词汇写在黑板上?”学生回答:“化为灰烬。”教师一边书写一边进行激励:“很好,学习语文就是要有这样的语言敏感性。”教师的激励能够使学生将“化为灰烬”牢记在心中,同时增强课堂学习兴趣。

(二)处理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是驱动学生深入探究的“法宝”。在处理问题时,教师要用追问、探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使其给出的答案更有深度,借此增强认知。仍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圆明园所呈现的可以凝聚成一个什么词?”此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自觉开放思维,联想到各种词汇,如结晶、智慧、创造等。在处理问题时,教师如此引导:“用加法将这些词加起来,可以凝聚成一个什么词?圆明园中有祖国的,乃至世界的什么?”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继续思考,想到艺术。于是,教师鼓励他们将词汇带入句子中,并继续联想其他词汇。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逐步地联想到文化史。由此可见,有效处理问题,可以使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结语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问题设计、问题提出和问题处理为入手点,应用多样策略,有效提问,使学生通过不断思考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发展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借此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范谊钦.立足课堂 有效提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思路分析[J].考试周刊,2021(A3):16-18.

[2]张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作者:黄红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