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3篇

时间:2023-01-09 11:21: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3篇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篇1

高职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应该承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政教育的任务,但是受市场经济及功利主义制度的影响,体育思政教育严重缺失,并对体育课富含的思政价值认识不足,基于立德树人为本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当前体育课中思政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建设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问题

高职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价值与元素,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有爱国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永不放弃的精神等,体育课是唯一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运动、训练,体会道德价值,思政教育效果好。但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专家访谈及学生谈话等方式,了解到体育课中思政教学收效甚微,有些教师教学中忽略思政教育,或者不懂如何渗透思政内容,教学方法传统。研究主要总结以下体育课思政教学中问题[2]。

1.1体育教师思政意识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是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现实体育教学中教师多注重技术教学、动作评价,忽略了道德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评价等,未能把德育内容交给学生,教师要认识体育育人的正确目的,提高思想认识,并且体育教师要时刻接触学生,做到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3]。

1.2体育课程思政目标尚待明确

课程目标是教学课堂的指引,明确课程目标中思政目标,能很好地引导与落实教师思政教学。对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分析发现,课程目标中主要将重点放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对于情感目标,要更加明确体育德育目标,设定具体的体育思政内容。

1.3体育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欠缺

体育课教材内容中思政元素涵盖不足,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一般有理论篇(体育理论概念、高校体育教育、科学锻炼科学理论、健康营养、运动损伤)、技能实践(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概念及技术动作练习),对体育思政教育涉猎甚少,缺少历史体育爱国事件、排球精神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运动技术学习中缺乏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师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大多注重技能动作对不对,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技术练习上,忽略了技术动作的内涵与价值,并且技能学习中对思政教育的评价很模糊,不好衡量,这也是技能融入思政存在的困难点。体育理论学习中思政元素渗透不足。

1.4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采用传统讲解示范法、练习纠错等教学方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很难融入思政内容,难以达到方法育人的效果。

1.5体育课程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课程中注重技能的考核及运动成绩,评价方式注重结果,对学生努力过程、赛场上表现,很少用富含思政元素的评价方式。

2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路径

体育课程教学德育关乎育人成效。体育课程中思政元素,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把握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其主要体现在指引性德育目标理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与方法等方面,促成各种教学要素在这些方面的思政化。

2.1统筹体育课程教学德育目标

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充分理解,同时注重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育教育者、推广者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德育目标[4]。且德育目标不能仅指笼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团队精神、道德品质抽象概念,更应该明确具体,便于实际操作,如按时归还器材、遵守比赛规则、上课尊重同学与教师等。

2.2严格设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是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因素,科学教学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教学秩序,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良好的教学管理也是影响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产生影响[5],体育教师要严格及设计教学管理方式,既要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更要利用各种管理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课堂常规管理,明确的上课时间、严格的教学纪律、规范的管理流程、道德化的管理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变成习惯,让学生明白纪律规范的重要性,指引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2.3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科学的方法能够认识世界,好的教育内容需要良好的方法进行传递。体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传递,优化德育教学方法,确保体育丰富的思政内容得以传承,如体育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困难条件、设置障碍,以促使学生努力去克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困难与艰辛。目标引导法: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育德目标设置,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与任务,特别关注道德行为目标。学生有目标,就有方向,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完成目标,就有成就感,能提高学生的进取心与自信心。巧抓时机法:体育比赛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与竞赛中时常出现偶发事件,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如教学考核时,若出现学生自我评价中的舞弊、相互评价的互损、互吹等不客观评价时,教师要马上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明确谦虚、互爱、诚实、客观的道德品质,这样也可以增强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思政融入法,把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中,如把各项技术动作按照不同难度分布到长征路线图上,完成一个动作难度就可以到达“长征”路途中的一个标志地,从瑞金到延安,这不仅激励了学生挑战不同技术动作,更通过“长征”路线进行了长征精神教育。

2.4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化的评价标准,更是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引。在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方法与内容都应遵守道德规范,比如尊重他人是基本道德规范,具体落实在课堂评价中,评价的方式与内容也应该是尊重他人[6]。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身上的拼搏精神、团体荣誉感及时给予鼓励,评价的言语必须合乎道德规范要求,不得对学生谩骂,对学生不尊重。评价方式上一般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方式的道德化,评价时,既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更注重道德表现,如学生相互帮助,互相督促,要积极表扬,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2.5注重提升体育教师道德素养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更是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者,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并且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具有榜样作用[7],所以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道德素养,特别是师德素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训与提高。第一,自上而下地贯彻足球育人传播,明确足球育人目标,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自觉地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目标。第二,学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交流活动,包含德育、体育等各科教师,共同探讨思政教育的方法及教学心得,使教师掌握有效的德育方法和德育技巧。第三,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培训,学习师德内容与行为规范,明确教师示范是非常重要的隐性德育因素,并且要求做好“慎独”。

3结语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课程思政”将成为未来课程定向、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课程蕴含丰富、深厚、多元的思政元素,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应在拥有崇高道德素质的教师前提下,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与方法等方面,促成各种教学要素的道德化建设。

作者:王力伟 郑素晓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篇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相对比较复杂,除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掌握两门体育技能、学会科学保养身体、有效应对体育创伤之外,还需要针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性进行必要的培养,以便于让学生拥有和未来职业匹配的生理、心理优势。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必须要做到创新,能够因人而异,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前提下,形成多元教学活动。

一、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在现代思想政治课堂当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拥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另外,也有将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会、爱学校作为具体内容。无论哪一种划分,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拥有集体意识,能够为集体付出,并建立集体荣誉感。高职基础课程思政化和思想政治课程不同,既有丰富的体育技能、技巧、体能、体育项目的教学,又需要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差异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地参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称纲要)提出的意见,能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去挖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形成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学充分融合,最终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二、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教育部门对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教学要求,给出的高职体育课程标准,是该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体育学习问题给出的指导性文件。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将教学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落实、现代思想教育融合的关键,决定着高职能否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高级教育目标。这其中还需要认真领悟《纲要》提出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道德修养五部分来形成具体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供给。诚然,这需要体育教师在了解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思想政治化重要性基础上,能够很好掌握学生状态,并因此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融入途径,这是保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体育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关键。

(一)学情分析。学生的思想水平如何,他们是否喜欢体育课,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喜欢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些项目里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是体育教师需要明确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展开调查。这样可以获得学生思政水准,并明确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名单,利于教师统筹分析,围绕这些项目进行必要的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例如如何提高体弱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思政环节提高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改变过去比较保守的理念;如何让体质好但不懂得配合、谦让的学生认识到合作、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等。

(二)政治认同。这是高职体育思想政治的目标之一。如今高职学生受多元思想影响,对政治缺乏认识,故而政治操守并不完善。正因为如此,教育部的《纲要》才将高职基础课程思想政治化首要目标确定为政治认同。想要高职学生在体育课开展过程里形成政治认同,第一关就是保证大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关是寻找体育课和政治认同的关联,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最终作用于学生的政治思想。综合所有教学方法,“红色体育”既具有体育属性,又具有政治教育意义,故而有必要成为实现“政治认同”的最佳教学方法。红色体育指的是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抗日根据地以及解放区推行的体育活动。其中包含了革命前辈乐观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抗日以及解放战争当中。红色体育是我国独有的教育资源,应该将其和高职体育教学融合,是集合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的最佳途径。例如在5公里越野当中,可以革命前辈名字命名自己的队伍。这样让高职学生置身于红色氛围之内,能够在精神层次不断叩响“红色体育”,与其共鸣,最终认同党的方针、政策。

(三)家国情怀。体育当中富含强烈的家国情怀,奋斗于国际赛场的体育健儿往往会成为人们关注对象,让人们为他们的表现而欢呼,这一时刻体育和国家荣誉是连接十分紧密的。基于此,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结合体育项目,将体育健儿于国际赛场拼搏驰骋的画面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眼前,让他们被健儿们的表现感染,进而建立起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念。

(四)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培养和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紧密关联,三者完全可以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来。其中学旅结合便是非常好的形式。在具体操作当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参加较为原始的民俗体育活动,甚至于可以体验非遗体育活动,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建立学生文化自信。在旅游中打开视野、体验民情,在体育活动里感受生命活力。在旅途中教师展开必要的思想渗透,培养学生彼此尊重、合作意识,率领学生参与劳动,建立学生的劳动素养。可以说,学旅结合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达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高级教育目标。

(五)宪法法治。体育科目思政化,并且要将宪法法治教育融入,其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纵观各类创新方法,唯独校企联合具有这样的融合优势。这里所谓校企联合指的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经常性进行体育比赛,形成联谊关系。通过这样的联谊关系可达成以下目标:首先,校社联合为高职学生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未来就业企业氛围提供了机会。在比赛活动中和社会企业员工、行政机构办事人员建立良好的友谊,通过他们获得宝贵的职场经验。尤其是一些劳动纠纷的解决方法,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手段。最为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体育活动,提升了高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六)道德修养。体育课程思政和道德修养关系密切,这是源于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意识形态内容,二者以体育为载体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其中以赛促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一是以赛促学解决了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化的抗拒,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当中,解决了学生的“兴趣关”。二是以赛促学充分激发了学生拼搏精神,能够为集体荣誉而战。虽然高职学生大部分集体观念并不强烈,但也并不会严重影响“以赛促学”的开展。只要体育教师思想动员及时,语言真切,都会让他们认真对待赛事。三是在比赛过程里学生学会了深层次体育技能,锻炼了体魄,提升了合作意识,促进了彼此交流,形成了吃苦耐劳精神,更体会到了为集体付出带来的快乐。

三、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体育教师大部分都存在体育思政化是“体育+思政”的简单认识,这导致了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过程里出现了体育和思政割裂的问题,结果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而这其中也说明了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大部分高职体育教师对体育思政化较为排斥,不能主动了解体育课程思政化的意义,不去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故而生硬地将体育、思政捏合。另外他们也不擅长利用信息手段去影响学生思想,平时没有与学生交流互动,导致自身威望不够。

(二)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缺乏认识。高职学生只是较重视技术学习,认为技术学习可以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而相比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难以琢磨,看不到短期效益。在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之下,学生都形成了顽固的“体育无用论”,对体育尚且缺乏兴趣,对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体育课更有一种排斥心态。

(三)社会尚未对全面发展人才形成急迫需求。当市场存在需求供给方便会积极生产产品以满足需求。人才供给也是如此。目前社会企业存在明显的“能力论”,能够给企业创造利润的就是人才,对人才的思想境界等缺乏评价。这样的用人环境,不能给高职院校教学形成倒逼,学校仍然以技能学习为主,对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缺乏研究。

四、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化的策略

(一)积极提升高职体育教师创新意识。前文所述体育课程思政实施途径,都是建立在教师能够高度理解体育课程思政化这一基础上的,而事实上大部分体育教师并未拥有这样的深刻认识。为了让高职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课程思政化重要性,并且让他们提升教学的创新水平,需要高职院校推出严格的绩效考核,通过这种利益捆绑的方式来驱动他们于体育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本人也要全面看待新时代体育教学,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利用微信等工具和学生交流,以此来了解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为后续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前提。

(二)丰富教学方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化雨。生硬的说教自然无法唤醒学生内心反省,徒增他们的反抗。故而体育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通过以赛促学、学旅结合、红色体育等具体方法来渗透思想教育,通过这种反复的暗示和影响,最终唤醒学生的共鸣。高职院校的党支部也需要发挥功能,联合体育教师开展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通过集体学习来酿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带动所有学生去学习理论。

(三)需要提高高职社会教育功能。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育对象除了学生之外,还包括社会大众与社会企业等组织。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缺乏和社会互动,导致了教育上的闭门造车,这才出现了教育和社会割裂问题。故而高职院校必须要利用新媒体不断地向社会传递全面发展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要唤醒社会企业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如此高职院校、社会企业等才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教育和社会需求对接。

五、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始于体育课程标准,决定于教师教学水平,受到学生体育学习及思想政治学习兴趣影响,而最终成于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新时代之下的高职体育教师必须要全面看待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找到二者相融的“点”,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红色体育、学旅结合、校社联合等形式开展体育教学,积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达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学目的。

作者:赵瑞晔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篇3

一、高职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两种教育类型,由于二者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导致彼此之间缺乏联动,而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型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对其他课程教学的渗透来从另一个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视为教学首要目标的背景下,并且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同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迈向了新局面。高职体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高职体育理论的认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体素养,以及深刻体会高职体育对于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找工作时带来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也为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了解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更进一步,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不仅高职体育在学科内容上能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便利,思政教育的融入对于提高高职体育的教学实效性也有较大帮助,二者相辅相成,是对高职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达成。另外高等教育阶段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而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工作压力,对于高职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大有裨益。[1]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1.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缔造者,其秉持着怎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因此,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否恰当地融入思政教育,是决定课程思政理念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以高职体育教学为例,要想加强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贯彻力度,就要首先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仅要贯彻履行自己在专业课知识方面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思想层面上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发展为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身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清醒的认识,时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将爱国爱党的精神在教学中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时,首先要确立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以及为谁培养?”,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时代特征开展教学,将教学工作提升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层面上。并且,当前作为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在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上也可以结合诸如多媒体技术等新颖的教学手段,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时教师在教学规划中也要做好对教学手段的构思,结合多媒体技术或者情景模拟等形式,使得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学生通过智能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对课程进行学习,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同样伴随着问题,比如学生对游戏成瘾或者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带来的干扰。因此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对学生进行疏导,利用教研组的力量群策群力,使得教育的成效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校教师或学生更多将体育视为一项技能,而忽视了其在人文属性上的表现。[3]造成这些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高职方面在教学评价模式上的构建,除了教师和学生外,高职体育教学的考核标准也将学生在测试中的成绩视为决定性的指标,在考核体系中,课程思政所占的分量并不多,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表现并不会影响对他们的考核成绩,因此,这就导致学生和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理念都较为忽视。未来高职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不仅要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中,同时还要保证课程思政对于考核成绩也有一定的主导性,通过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打造合适的评价标准,以此激励教师和学生在高职体育的教学与学习中加强对课程思政的主动学习。

3.融合体育文化,切入高职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高职体育虽然作为一门公共类课程,但是其教学情况也对专业教学能够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且,由高职体育教学所延伸出的职业体育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提升也能提供巨大帮助,因此,高职体育的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划中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虽然对专业知识的教学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点部分,但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其学科内容和课程思政也有较强的契合性。例如高职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奥运文化、奥运精神以及优秀运动健儿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要研究体育教学与奥运文化融合后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在扩展知识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例如,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不乏丰富的体育文化,其中武术文化就是最为璀璨的一部分。[4]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融合传统文化的部分,引导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传承与学习,我国传统武术是体育与人文精神结合的优秀文化内容,武术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不断进步,老师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宣扬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并非只是简单的词语转换,两者在内涵上存在着客观差距,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其并不作为一项独立的科目开展教学,从本质上讲,课程思政更像是一种课程观,通过提高所有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全面落实的同时,也由此确保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做到了在思想层面上的统一,为我国高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也为立德树人理念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贯彻提供了便利。并且教师不仅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还是学生行为的表率,在发展心理学中曾指出,学生生涯往往是个体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而教师作为个体在学生生涯中的引路人,其在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表现也是学生最常模仿的对象,因此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建设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渗透路径。而师德师风并不仅仅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满怀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还包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例如不早退不迟到,谈吐和着装得体等等。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把学生看作教学对象,那么无疑是把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推远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教师应该抛开对师生地位上的刻板观念,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通过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疏导心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平稳解决心理问题,通过提升自身的修养将课程思政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课程,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加强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感,帮助学生辨别正确的价值观,以此坚定学生在思想政治理念上的立场。

【参考文献】

[1]冀淑辛.高职体育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海外体育,2012,(22):20-21.

[2]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3]王丹丹.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J].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4]陈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4):31-33.

作者:吴震震 尹锁春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