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1:55: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探讨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引言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学习、探讨和合作基础上,对教师和同学们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探究和探讨。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究性的教学注重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如何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品质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2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必要性
2.1贯彻本学科的教学规范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地理教学的本质界定为:“地理学”是指对地理、对人和自然的相互影响进行探究的学科。地理学对解决资源、人口、发展和环境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把地理学的内容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
2.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探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和启发之外,还要考虑探究结果。
3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难点
3.1观念落后
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但由于教学观念落后,过分依靠课本,习惯性控制教室,害怕学生探究方向、目的和结果与教学需要不一致。
3.2单一的方式
从当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来看,发现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记住地理知识,但单一的提问方式及较窄的探讨话题容易削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
3.3评价的延迟
教师评价是探究型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为下一次有效的探究提供指导。没有按照高中的探究结果进行教评性评价,导致了教法应用系统的不完善,从而影响了探究教学的整体发展。
4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措施
4.1探究型教育观念的转换
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来保证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其次,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探究性的教育计划,使教法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第三,强化地理学教科书的延伸,把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入到地理学的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在「宇宙中的大地」讲授时,利用已有的地理资料,把「地球」放在「世界」的范围内,于黑板上绘出「地球」的方位,带领同学探讨其所绘成果,并提出其中的缺点,并子加以补益,以实例解释地球方位与天象体系。赋子探讨的主题是开放的,并激发同学们的大胆的表现力,以引导出天体的类型、天体体系的层次以及地球是一种特别的星球等,并藉由知识的转移与认知构建来获得。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对开放问题进行探究,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考,又有助于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有效地促进高中地理的学习。
4.2探究型教育的改革
首先,教学方法的革新必须符合学情,有助于学员的持续发展;其次,要坚持实践,注意形式多于内容,不能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新颖,也不能忽视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探究型教学的改革需要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填补原有的教学方法的不足。
(1)在实施表面造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团队式的探究式的方法。在组中探讨「崇明岛的将来」主题,鼓励同学们灵活地利用地形地貌、山岳形成、地表形态形成等地理学的证据,并通过绘图、建立模型、辩论等方式论证,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地理学技能。为了创造一个融洽的团队协作式学习环境,教师要保证各个班级的学情平衡,让同学们能够相互帮助、激发灵感,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
(2)在实施都市化的课堂中,可以采取情景式的问卷调查。以“双子星”城市发展、人地矛盾和新农村建设为大背景,以“城市规划者”的身份为本区的城市发展献计献策。与常规的探究性课堂教学相比较,把实践情景和探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同学的实践和探究的热情,把自己代入到思考问题、理解任务、运用知识,从而使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在开展“交通规划与效果”的数学探究中,可以采用个案探究性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结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实际案例,结合图例、视点、文字说明等,以数据包的方式传递到学生,建立翻转课堂,为学生自主解读案例通过对比、归纳、总结探究交通运输结构与区域建设发展关系提供有利条件。
4.3巧妙地布置层次问题,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
高中的地理知识很难,而且需要很强的探索性,如果仅仅“平铺直叙”的话,很容易让人对地理的认识局限于表面,从而在考试中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辅导和教材的教学目的,灵活地设计一套由旧到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式问题,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一般地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徐霞客的旅游路线图、《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所节录的地形图和所描绘的地形图,并在课文中向学生提问:“这位作家描绘的是什么地形?”学生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是喀斯特,再由教师提问:「喀斯特地形是指在合适的环境中溶解岩石的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再沉积,在地面和地面上产生不同的地形,喀斯特的成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们通过仿真喀斯特地形的试验,并根据地图指明了中国地区的地理位置,展示了地面喀斯特地形的演化过程,提高了问题的级别:“喀斯特地形包括地面和地下两个区域,它们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地形未来还会怎样发展?对当地的社会人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人类该如何适应环境,做出合理的反应?”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媒介的资源,对喀斯特地形的成因机理进行全面深刻的探讨并且做出合理适度的人地和谐共生关系的相应举措。
5结语
总之,将探究性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既要贯彻课程标准,又要贯彻“立德树人”,又要有效控制学情。因此,在明确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困难的基础上,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进而落实高中地理新时代教改目标。
作者:周丹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篇2
长期以来,我们的地理教学活动大多围绕教材文本展开,而对现实生活和实地考察缺乏深入的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以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以模拟实验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地理学习,进而做到知行合一。
一、重视开展课堂实验
地理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应重视开展地理的课堂实验,通过实验化抽象为具体,以直观、生动的实验操作和演示,增强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能让学生对地理抽象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客观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因为地理实验教学器材、器具的不足;另一方面因为教师不重视,认为地理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工作,在课堂上也非常占用时间,影响到教学进度,得不偿失,因此,在传统课堂上较少能看见地理实验的身影。传统的地理课堂以知识讲解、重点分析、难点突破和问题解决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若长期处于教师“一言堂”的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难以提升。事实上,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除了能增强教学印象,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侧面培养学生的求真品质,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投入地理学习中。例如,在教学“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文字说明,能归纳出水土流失这一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可是,理论说明和教师分析,始终未能让学生“一睹为快”。因此,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如光滑木板、毛巾、锯木面、喷雾器等,在课堂上演示“水土流失小实验”,或者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置分组实验得出水土流失的一些解决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水土流失的发生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感受更为具体,这个体验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相关知识点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二、对生活进行拓展延伸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树立大课堂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传授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技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所闻所见融入地理教学中,与此同时,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对学生生活有帮助的学科,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毋庸置疑,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众多的知识主题,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善于将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从观察角度切入。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广阔的地理学习视角,洞察地理问题。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司空见惯的事物,有利于学生走近地理。例如,在教学“固体废弃物及其危害”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从书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附近存在哪些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危害。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快就有学生说道:“我家附近有一个木料加工厂,每天天不亮就发出隆隆的噪声,工厂加工木料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直接堆放在附近土地上,一到夏天,废弃木料被雨水浸泡后腐败变质,发出恶心的臭味,我们住在附近的居民饱受恶臭的困扰。”该学生的话让其他同学受到启发,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生活中的固体废弃物。这个问题让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人人都有话说,人人能参与课堂,同时把地理知识延伸到了生活中。待学生讨论结束后,笔者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调查某小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类型、数量,以及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思考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处理固体废弃物。
三、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考察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户外考察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组织学生参与户外考察,身临其境,在拥抱大自然的过程中,增强地理学习体验,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实践探究。地理学习不应受教材、课堂的限制,而科学合理的户外考察,不仅能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更多的新鲜元素,还能提高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以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角度考量,青春期的高中生热情洋溢、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相对于课堂上的学习,学生更喜欢户外考察的学习模式。一般来说,户外考察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主题设计。确定具体要考察的主题,考察主题应结合本地、校园、学生三者的实际情况,并与教学主题关联起来。户外考察跨省市,或者距离太远,显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投入,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关联教学主题,应侧重于综合性考察项目,让学生的户外考察一叶知秋,且确保考察主题切实可行。其二,知识储备。户外考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有对考察的主题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拥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户外考察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在去户外之前,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考察地区进行资料的收集,对于当地情况有大体的了解。带队教师提前准备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考察。其三,路线规划。任何形式的户外考察,都需要规划好路线、时间,按部就班,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应急方案。路线规划一方面要尽可能规避风险隐患,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效率,省却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带队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先提前踩点,把要走的路线先熟悉一遍,同时对需要实地考察的地区有充分的了解。其四,小组合作,任务分配。户外考察更加考验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考察的人数,提前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进行任务分配。在活动过程中,每名学生都有事可做,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学生不仅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其五,物资准备。户外考察必须准备好相应的工具、设备及必备的物品等。如讲到太湖的重要水利工程“太湖溇港”时,可带领学生到太湖去实地考察。既可以邀请当地专家给学生讲解,也可以去当地城市博物馆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知道圩田、闸坝、塘浦、运河对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该水利工程运作的原理。通过这次户外考察,学生对“太湖溇港”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遗忘,甚至遇到相似的水利工程时,他们也能够举一反三,在课堂上主动讲解出运作的原理。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实验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融入生活元素,延伸课堂至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关注生活,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结合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考察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将地理教学融入生活,才能真正使地理学科成为对学生生活有益的学科。
作者:张雨梦 单位:张家港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篇3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于重视课本知识传授,所以,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圈画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记忆和背诵。这就导致有些高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偏离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初衷。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相融合,结合现实教学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就是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带给学生更大的心灵冲击以及震撼,加强学生对于人与自然的认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白荒漠化的严重威胁以及我国荒漠化的严重情况,笔者搜集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并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对于我国土地荒漠化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明白了土地荒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也达到了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
二、合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会利用地图或图表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各个国家人口数量的变化,让学生根据图表信息以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让人们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事物,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为了能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高效进行讨论和交流,每堂课上笔者都会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论题,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例如,在教学《人口》时,我会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人口的增加是坏事还是好事?经过辩论,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培养综合思维很有帮助。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推动高中地理教学顺利进行。
作者:马清吉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铝学校
教学网站论文:教学网站视觉设计方法探究 【摘要】教学网站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否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教学资源,...
浅谈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拓展农村中学生时事政治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能 摘 要:以本校高中学...
本文首先对德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简单阐述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现状,最后对学前教育过程中德育的渗透...
课程与教学论文:对初中历史教学经验与课程内容思考 一、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利用有助于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
职高语文教学论文:职高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篇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