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研究3篇

时间:2023-01-10 10:04: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研究3篇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篇1

国际酒店行业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力。我国一些学者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但就其实际实施而言,笔者认为还有待优化。笔者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力构成入手,探讨酒店高职人才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实践力内涵

实践力由能发现、能发明、能创造的能力构成,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为实践性精神层面,包括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它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良好的行为规范、精神风貌、职业习惯。第二层面为实践性知识层面,包括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它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有效应用酒店行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客服务。第三层面为实践性人格层面,包括良好的个性、身心健康、优秀的合作意识、科学的工作态度、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等等。它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稳定的人格结构及热情、快乐的工作态度,能对工作对象产生正确认知,以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实践性精神层面是实践力得以实现的基础,实践性知识层面是实践力得以实现的关键,实践性人格层面是实践力得以实现的保障。在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人才的实践力时,应该以培养人才良好的实践性精神为导向,以培养人才扎实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人格为着力点。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实践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错位

由于无经验可借鉴,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简单参照本科的教学计划,将课程体系构建成本科的“压缩饼干”形式,对学生的教育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不强调技能、技术训练。另一方面,将“工学交替”简单理解为见习、实习,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行“放羊式”管理,没有进行有效指导,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横向联系,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力培养效率大打折扣。

2.人才培养层次下移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成,习惯性地沿用中专教学计划,只强调技能性,而忽视技术性的培养,以至于教学忽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过分强调实训,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片面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思维和逻辑得不到充分训练,知识面宽度不够,对所学各科知识结构缺乏必要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的,处理问题无法形成足够的新意和突破,无形中影响了创新思维训练效果。

3.实训条件不完善

实训条件的好坏对学生实践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实习实训场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又常常面临障碍。学生虽有动手的热情,却没有足够的技能训练平台,加之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来就弱,他们何以能有效运用实践力,从而将创新灵感转化为创新成果呢?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实践力培养路径

1.围绕酒店行业需求,依据高职人才定位,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人才时,必须以培养学生管理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定位,围绕市场需求,培养能够担负起即时服务职责的、具有较强实践力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以满足酒店人才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实践力为导向,着眼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服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强化经营管理能力、酒店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能力、酒店服务技能、酒店行业政策法规的领悟和理解能力、酒店的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的培养。

2.以“知行合一”“手脑并用”为统领,强化人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酒店高职人才实践力的培养要以“知行合一”“手脑并用”为统领,以培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实践素质为目标。也可以说,要坚持理论实践相统一原则。因此,在酒店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讲练结合”的做法,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还要培养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原理、目标的正确理解能力,具备对工作中的技术性问题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其次,要坚持“个性发展”和“共性成长”兼顾的原则,一方面围绕“酒店”两字做文章,突出酒店职业与岗位群的个性要求,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酒店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与共性特征,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最后,要坚持课内与课外并重的理念,一方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素质拓展训练。

3.以“工学交替”为平台,不断改善实训条件

通过工学交替,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掌握技术,形成技能,提升实践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较深刻地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协作,培养良好的实践性精神、实践性人格。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主动与酒店企业沟通,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争取酒店企业支持,解决学生实习和教学实训的难题。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应尽量打破区域局限,建成网络化的实习基地,使每个学生都有上岗实习的机会。除此以外,为保证实习效果,还应选择社会声誉良好的知名酒店企业,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规范管理,制订详细的实习实训计划,成立校企联合实习指导小组等。其次,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可以与酒店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对人才的实践性精神、实践性人格、实践性知识进行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训练。第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在校内建设一批能够模拟专业教学、实战训练的仿真酒店或饭店,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建设一批有真实环境和真实设备、从事酒店真实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基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实训内容突破教学计划的内容,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实训项目,以开发学生的实践力。

4.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特性,使其有效助推人才实践力培养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身上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它会对人才实践性精神、实践性人格、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发挥极大的助推作用。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时,可以根据酒店行业的服务特性,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人文素质培养方案。首先,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严格按照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要求加以实施。其次,建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辅修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在设置这类课程时要坚持丰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教学。第三,可以根据核心课程的内容,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建立素质拓展项目,以此来延伸素质教育,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素质拓展项目是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和理论教学为主的核心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第四,以渗透的方式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酒店专业课程教学内,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错误观点,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

5.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实践力的培养质量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熟悉酒店行业发展情况,掌握较强的服务技术,并且乐于教书育人,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实践力培养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两支队伍。一支队伍为“学校—酒店—学校”型专职教师队伍,要鼓励教师深入酒店企业调研、实践,充实教学内容,及时向学生传授最新、最有价值的专业知识,这是保证师资走在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另一支队伍为“酒店—学校—酒店”型兼职教师队伍,可以多渠道从酒店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是一支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企业员工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及时将行业职业知识、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内化,并与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结合,转化为一种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将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转化到学生身上。6.发挥创业教育的孵化器作用,训练高职酒店人才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开展创业教育能对培养人才的实践力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创建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创业园,开办自己的企业,使学生真正深入市场,得到磨练。其次,邀请有影响力的创业者到学校交流座谈,请一些成功创办小企业的企业主授课,对学生的实践性精神、实践性人格、实践性知识进行塑造等。

作者:曹军 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篇2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学校特色专业,其获得了湖北省实训基地、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国家级名师等多项国家级殊荣,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并且已经与近百家酒店(集团)有过合作,为了拓宽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战略思路、正确选择合作企业、提高专业教师行业认知水平、提高酒店专业人才就业质量、减少酒店人才流失,本文通过回顾酒店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三个主要阶段,以期为探索酒店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一、起步阶段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战略思路———规模、国际化竞争

改革开发以来,饭店业迅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2007年饭店开张数量是13583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69家占2.7%,客房数为157万间,其中五星级饭店13万间占8%,营业收入占到24%,客房出租率高于平均客房出租率3.86%,由此可见高星级酒店发展了几十年,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客房出租率高、营业收入高,无疑受到投资者的热捧[1]。同时在北上广深五星级酒店成为当时的名片。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其中大部分本科专业是从历史、地理专业转换而来,从办学上比较滞后,本科学生就业一般在与旅游相关行业工作较多;中职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面向酒店输送部分劳务人才,要求就业学生形象好、气质佳和外语流利,学生就业率不高;高职酒店管理刚刚起步,实习和就业与中职学生没有很大区别。从当时发展来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战略是做名气、做规模,加强外语培养走国际化道路,通过高星级酒店就业、国际酒店劳务输出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规模起来了才会有酒店重视学校项目,国际化当时也是老百姓关注的。尤其是迪拜酒店、日本JTB旅游集团、美国迪士尼项目都对学校的招生就业有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提升了学校知名度、提高了教师英语水平为日后继续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发展阶段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战略思路———国际酒店集团管培生战略

2007年来,世界著名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相继进入中国,他们争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多个中心位置建造了高星级酒店品牌,借助于各自全球酒店预订系统CRS将国际客人引入旗下酒店居住,借助于GDS系统获取了全世界的客源,并不断向二线和三线城市迈进。通过特许经营、委托管理等方式在中国掘金。其中万豪、洲际、雅高、希尔顿、香格里拉、凯悦等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针对不同人群打造了奢华、高端、中端品牌。由于全球化战略的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快速扩张,但国际酒店集团无法外派基层管理人员到中国工作,国际酒店集团意识到需要在高校培养酒店人才来担任基层管理员工,但是需求不够强烈。作为高职学校酒店专业带头人此时也需要顺势而为,抓住国际高星级酒店管理人才本土化需要,由原来为高星级国际酒店输送优秀服务人才逐步向为国际酒店集团输送基层管理人才转型。通过及时的战略转型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收入、就业岗位,彻底划清和中职服务人才的界限,积极拓展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发展渠道。由于酒店集团数量的竞争、品牌竞争只是表象,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说单体酒店关心劳动力成本降低,那么作为酒店集团更加关心的是人才储备。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集团竞争的必然结果,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集团和学校更加关注人才培养,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酒店集团不断进入二三线城市,学生可以在离家更近的位置工作,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这也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酒店集团的介入,使得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中时间和空间都变得更加丰富,原来单体酒店时候由于用人数量很少、管理人员流动性低,学生在酒店能够被提升的时间很长,比如从餐厅服务员做到餐饮部主管可能需要3年时间、做到餐饮总监需要5~8年时间,工作地点在一线城市居多,高星级酒店多建造在闹市区,造成学生生活成本高,能够坚持的学生毕竟不多,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做到餐饮领班就离开了酒店行业;换作酒店集团合作后,高职学校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全新的发展模式,实习在一线城市,学习最新和最前沿的服务知识,就业可以选在在二线(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在本地就业),从而降低了学生生活和工作成本,最终降低了流失的比率;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酒店不同部门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发展岗位,在实习设计中从原来的单一岗位实习变为多个岗位的轮岗如:第一阶段在客房部实习半年;第二阶段在餐饮部实习半年;第三阶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部门工作半年提升;第四阶段是毕业后根据集团发布的用人需求,可以在不同城市中选择一家饭店工作,不仅可以选在正在筹建的酒店也选择离家近的城市,还可以选择旅游城市作为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地点。如果经过集团考核被提升为主管,工资收入和发展速度就远远高于一般学校毕业生。关于集团与学校可以联合开发学生奖学金政策,奖学金政策的制定在更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对于家庭环境差的学生有明显的的激励作用,对于学校招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原来的实习管理费在停止收取后,集团和下属酒店也非常愿意支付。在奖学金发放条件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表现、学校学习的表现,还需要考虑学生最终是否到集团工作。对于奖学金发放时间可以安排如下:在实习结束,对于实习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在毕业后,对于选择集团工作、忠诚度高的学生奖励;在工作一段时间,对于被提升到主管积极上进的学生奖励。对于奖学金发放的金额比例在三个阶段不要均衡分布,在实习阶段可以占到总额的20%,在就业阶段可以占到30%,对于被提拔阶段可以发放50%的奖学金,从而提高学生忠诚度,另外,减少了集团对于投入大、回报少的顾虑。

三、成熟阶段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战略思路———国内经济型酒店集团高级管理人员战略

在20世纪最近的十几年中,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大众旅游需求与日俱增,高铁动车时代缩短了旅途时间,增加了旅游、休闲、商务的频率,对于经济、简约、规模小不大、设施相对简单、但装饰布置考究的经济酒店需求不断增加,经济型酒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国际联号酒店旗下经济品牌如雅高旗下的IBIS、洲际旗下的HolidayInnExpress、温德姆旗下的Super8等酒店在旗下发展,这类酒店注重功能性,力求在提供的核心服务“住宿和早餐”上精益求精,由于辅助设施减少、占地面积不大、投资不高(筹建一家经济型酒店在400万左右)、回收期短(2~3年回收投资),经济型酒店在中国迅速发展,国内的如家、七天、汉庭等品牌在短期内迅速扩张。从迅速发展的国际高星级酒店和国内经济型酒店人才发展来看比较来看,国际酒店集团工作的学生提拔时间为3~5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业务主管工资),管理垂直化、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内容单一、决策工作少、服务程序繁琐、房间数量在300间左右;国内经济型酒店集团工作的学生提拔为2年时间,收入在5000元左右(高级值班经理),管理扁平化、工作环境一般、工作内容复杂、决策工作多、服务程序简单、房间数量在100间左右。经济型酒店集团从职业生涯规划来看3个月在客房担任服务员———3个月在前厅担任初级服务员———3个月成为中级前厅服务员———3个月成为高级前厅服务员———6个月成为值班经理———6个月成为高级值班经理———2年成为店长———4年成为多家店长或者区域经理(负责二十家酒店的营运)。在学生实习工作内容中第一阶段是客房实践,第二阶段是前厅实践,第三阶段需要负责前厅和客房两个部门的工作,第四个阶段是前厅、客房、人事、财务、营销工作。从学校学习知识来看减少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增加了基础销售课程,更加突出酒店基础营运课程如客房营运和管理、前厅营运和管理、酒店成本控制、财务报表分析、营销策略和酒店经营管理课程。从就业收入来看满足了老百姓对于教育投入的希望。从就业地点来看满足了本地就业的需求,因此在招生上拉动了专业吸引力。从经济型酒店校企课程融合来看,经济型酒店一般都成立了自己的大学用来培养和培训在职员工,同时也会让教师参与相关的内训,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实现了真正的双师型课程。同时由于门店分布区域广、数量多、管理人员多,也为企业到学校授课提供了保障。通过这样的合作,还可以让教师积极学习行业先进经验和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逐步提高教师行业认知水平。

作者:韩鹏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篇3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西安世园会等重大国际性盛事在我国的举办,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及酒店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应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也促使高职酒店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不断地探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联合办学的“订单式培养”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园酒店”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模糊不清,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糊不清,过于注重招生而忽略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品质。办学理念的模糊,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陈腐、单调,有些甚至还延续着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另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及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教材的选用较为随意,教材中的知识理论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些院校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实操教学能力滞后。虽然大部分院校都会采取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酒店在接收到学生的时候会发现操作能力较差。

2、重理论轻实践,学时操作能力差

部分学校和酒店的深度合作意识不强,出现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脱节现象。现在大部分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采取的是校企结合的“2+1”模式,即前2年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1年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前后严重脱节。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学很容易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到位,学生在校期间实习课时过少;另外一方面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拥有酒店管理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大部分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

3、学生实习期间酒店的指导管理欠缺

在酒店方面,酒店由于本身人才流动较大,常常是把与学校合作当成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不足的一个补充。顶岗实习生到岗后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力度欠缺,学生常常是无法顺利完成这种学校与酒店的环境迅速转换的过程。而且在酒店方面,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都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过于片面和狭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明确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培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科学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酒店行业的最新人才需求,设置较为科学、前沿的专业课程。应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及时推出诸如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国际连锁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热门课程;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客房、餐饮、市场学、心理学、信息等也要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学校经常请国际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给学生传达最新的理念、信息,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2、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学校应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客房、前厅、酒水、茶艺等酒店相关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些酒店的基本内容,并与所学课程理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建设一个过硬的教师队伍。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比如瑞士的洛桑模式,定期派教师到高档次酒店进行学习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酒店行业的培训会议等,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同时,倡导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可采用体验式、小组活动式、情景法、多媒体扮演、配对等直观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作酒店,合理进行人才定位

目前高职院校与酒店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合作或者说是初级层次合作层面上,并没有达到双方的预期效果。在学校方面,要主动寻求与知名企业的合作,选择档次较高的酒店进行长期的合作,同时要尽量避免频繁的更换合作企业。在确定了较高档次的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学校要具体合作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合作开发教材等方面与酒店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首先要在实习前要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并制定实习计划,建立网络师生平台,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和标准。注意不要忽略学生实习期间的轮岗实习问题,努力使学生在实习的中能够学到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二是要灵活运用与酒店企业的合作资源。当遇到合作酒店有大型会议需要人员帮忙时,可让在校学生参加酒店会议帮忙,解决服务酒店临时用人问题的同时也弥补了院内的实训不足。学生到酒店后完全按酒店员工要求上岗工作,等学生返校后在机动时间内补上落下的课程。这样既服务了酒店的实际需求,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弥补院校在教学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问题。三是实习期间务必在酒店职业指导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毕业论文的书写和答辩;同时要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福利待遇问题,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相处问题,实习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等,同企业达成共识。除了做好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引导。最后由学校和酒店共同考察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给出实习成绩决定是否顺利毕业。这样,既帮助学生获得了一线的专业工作经验,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使毕业生能够实现快速的由学生向酒店员工的角色转换。通过这种运作模式,可基本确保毕业生都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真正实现学生就业和酒店用工的顺利对接。

【参考文献】

[1]易红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J].才智,2008,(7).

[2]胡雁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

[3]楼林菊.国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等职业教育,2010,(8).

[4]林洁.探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作[J].改革与开放,2010,(11).

[5]方敏,沈建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5(2).

作者:刘燕燕 赵永波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