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研究3篇

时间:2023-01-18 11:52: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研究3篇

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篇1

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小学生安全问题加以重视,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然后对学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各种体育教学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安全防范。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体育安全设施,并根据教学要求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

一、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现状

(一)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开展安全教育,就需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分析,根据教学需要教给学生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足,总是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运动,却忽视了安全问题。部分教师即使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以口头形式进行简单警告,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没有较深的认识,甚至造成一些意外损伤。

(二)体育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措施改革,将各种安全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在很多体育教学模式中,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在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使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或者参与体育锻炼。这影响了安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种安全隐患。[2]

二、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要实现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能力,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运动。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安全知识,参与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安全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能力。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纪俊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104)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学生体育表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能够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安全,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比如,有些学生比较调皮,在运动时喜欢相互推搡,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在关键时刻吓唬同学,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运动,从而造成各种意外损伤。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摔倒而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安全隐患,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起警惕,逐渐树立起安全意识。

(三)结合体育运动项目,渗透安全教育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而且自制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意外,对身体造成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及时认识各种安全隐患,让学生在运动时加以注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单双杠的技巧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身体平衡,然后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在运动时的身体状态,并要求学生周围时刻要有其他学生看护。又如,在指导学生跳绳运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跳绳的速度和力度,先慢慢跳,等熟练了之后再加快速度,以防止绊倒或碰伤。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安全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起重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形成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纪俊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篇2

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树立学生长期锻炼的意思,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学提出新要求:体育教学中,学校及教师要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在体育活动中,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

1、环境因素。有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器材配置不完善。体育器材数量严重不足,运动场地不达标,活动场地小,而造成学生间的碰撞机会就多,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管理意识及能力,有的班级人数较多,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2、社会因素。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很是关注,孩子只要在学校出一点小事故,家长就不依不饶,责怪学校及教师管理不到位。有时出现较大意外伤害事故,家长就干扰学校正常工作,制造社会舆论,给学校及教师工作带来麻烦。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学校及教师只得把体育活动中易发生伤害的教学内容自动过滤掉。

3、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很是兴奋快,因此,在一些体育项目或比赛中,学生的自制力下降,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行动,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小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有的对安全问题没有深刻认识。有关球类的集体运动活动,学生勇于抢夺,不可避免的进行身体接触,情绪极度兴奋,影响学生感知及和动作,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些发生意外后,才认识到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以为,对于一些活动剧烈的体育项目尽可能减少。

二、在体育活动中加入游戏元素,提升学生对安全的认识

1、安全交通。根据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游戏在体育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操、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与交通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交通知识,确保学生安全出行,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基本知识;会认基本道路交通标识;让学生懂得应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等。增强学生活动能力及自身素质。

2、地震知识教育。让小学生了解地震前一些异常情况及学会地震时的自救等技能。防疏散演习是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客让学生自学有关地震知识: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地震中如何自救、逃生等。教师创设地震时的情境,结合游戏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及避险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协调及反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师首先设计紧急疏散训练游戏。学校发生紧急情况,学生按指定路线有序撤离,要做到疏散过程不能混乱,不能出现拥挤、踩踏事件,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反应能力。地震发生后,伴随着暴风雨,学生为了逃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组装以交通工具,学生间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向安全地方转移。还有“救护伤员”游戏。偶发事件过程中,会有人受伤,学生间要学会互救,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3、消防安全知识。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把安全知识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消防安全靠大家”在生活中或人员密集的地方会发生火灾,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等,涉及到消防中应掌握的一些技能,火灾发生后的逃生及抢救被困人员需要速度、力量,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游戏应训练学生的运动速度及力量,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

三、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灵活性、自主性,除国家规定的教材,还有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安全教育涉及的范畴主要有:运动过程中关于师生的安全常识;还包括人的生命安全、逃生、自救等。小学体育课程中涉及到知识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体育教学应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具有生活气息及使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认知规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利用手势操深化学生交通知识的理解;创设地震情境,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训练学生进障碍跑、负重跑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把安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运动技能,并在生活中运用掌握的一些运动技能。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作为体育教师应排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自救能力,关注学生人生安全,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郁成文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汀流河镇姚家房子小学

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篇3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安全教育并非理论灌输式教育,而是要教会小学生灵活应对危险的方法,由于小学生认知思维不健全,教师可以将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在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活动体验三个方面落实安全教育。这样小学生在了解安全知识以后遇到不同危险问题时,才能更灵活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让小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行自救。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访谈法进行安全教育,在与小学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小学生喜欢的安全教育形式,多数小学生更倾向于卡通形象的安全教育动画片,或者是采用亲身体验、情景模拟游戏活动的方式,几乎没有小学生认同传统理论说教的教育方式。此外,体育教学活动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传统理论说教方式不可行,因为体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在实践中通过承担运动负荷促使小学生的身体机能不断增强,从而使小学生能以更强健的体魄抵抗外来侵害,保护自身。而且个别体育项目的竞争性、对抗性较强,也潜藏着不可预见性的风险,教师通过安全教育指导方式,培养小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从一些体育动作技能中教授小学生预防和最大化减少外在伤害。在《小学体育教学和健康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要让小学生了解在运动中规避风险的方法,尤其是掌握在运动创伤和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提升小学生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危险的认识。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必然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小学生基础运动安全知识,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教学任务要求,向小学生讲述在面对各种危险场景时预防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培养小学生应对危险、处理安全问题的技能。

二、小学体育教学运动安全和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运动安全现状

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属于比较特殊的课程。体育是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的结合,但是多数体育课程以实操训练为主,需要在户外开展教学活动,并且需要依靠大量的运动器材、体育设施等辅助才能完成训练任务。如篮球课,需要篮球场、篮球架、篮球等基础设施。但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和学校教学侧重的差异,部分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陈旧和落后,必然对小学生体育运动隐藏着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如部分学校体育重大设施在招投标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个别无良企业在中标之后会选择以次充好,使基础设施存在质量问题,即使短时期内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但如果学校对体育设施不够重视,不进行及时检修和更换,在长期使用中会影响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运动损伤,如频繁发生的毒橡胶跑道事件。此外,影响小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健康方面的事故隐患还有很多,像体育运动损伤,也有课间活动时小学生因追逐打闹造成的损伤,还有因同学之间动作不规范、热身运动不重视等造成的扭伤等,这些问题都时刻威胁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应贯彻落实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造成身体损伤的可能,定期开展“小学生安全教学日”,设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运动安全意识。

(二)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现状

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首先,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技能不熟练,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化,缺少实效性。小学生安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尽管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也用心指导和开展安全教学活动,但是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教育没有深入本质,没有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在安全教育内容上相对单调,教师基本上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并存在重视成绩、忽视安全的现象。所以学校教师应端正应试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天平,防止亡羊补牢,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其次,课程规划具有局限性,没有专门设置体育安全教育课程。尽管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关于《中小学安全须知》《中小学安全常识》等书籍及挂图,并在全国中小学中进行普及和宣传,但是这些纸质书籍更多涉及的是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盗、防侵害等方面的知识,而体育运动安全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和操作方法所占比重较少,更多涉及的是游泳安全内容,但实际上在大部分小学体育课程中几乎不会安排游泳课程。因此,进行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仅仅通过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提醒是缺少计划性,过于随意的,对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强化的效果十分有限。最后,学校的住宿条件和教学设施滞后。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存在大量危房,校舍硬件条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如校舍中存在高低床板、床架等问题。同时学校的体育器材、消防设施、应急灯与安全出口的标识等不完善,学校中的灭火器和应急灯几乎只摆设,常常出现应急灯不亮、灭火器无专人保管等问题,或者出现产品过期的问题,造成开关失灵,泡沫无法喷出。一旦发生事故,对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会造成威胁。

三、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实施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安全运动意识,做好主客观条件的协调

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小学生安全意识,让小学生以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锻炼。很多小学生因行为不规范、性格比较顽皮,在上体育课过程中常常不遵守纪律,甚至在热身运动、跑步、站队等过程中相互推搡、打闹,认为这样比较好玩。但是小学生把握不好行为分寸,在推搡、打闹过程中掌握不好力度,个别小学生自身身体平衡能力差、身体素质薄弱,很容易因为相互碰撞而摔倒或者磕碰到物体造成身体伤害。为此,教师应让小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造成身体损伤的因素,并了解每个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讲解课堂纪律和运动规则,当小学生出现不合适甚至会对其他小学生造成身体威胁的行为时教师要第一时间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小学生明白行为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教师要随时提醒小学生在思想上对安全的重视,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远离可能造成危险的事。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季节变化做好安全防护,如果是夏季、在阴凉处进行热身运动,防止小学生中暑;在冬季,要防范冻伤,并且避免在结冰地方训练,防止小学生摔倒造成扭伤。此外,还要注意做好组织纪律规范,很多小学生容易忽视安全,在不重视安全的情况下就开展剧烈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损伤、肌腱扭伤、韧带拉伤等运动伤害,甚至有的小学生在身体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因安全认知不足而对身体器官功能造成伤害。因此,教师要提高小学生安全运动的认知、规范运动行为、强调运动纪律,将安全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全过程。

(二)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做好课前热身准备

作为体育教师应对容易发生危险的行为、引发运动损伤的动作具有预见性,并提前做好防范和安全教育,加强对小学生体育运动的指导。比如小学生在进行跳跃练习过程中,小学生的下肢肌肉群、膝、踝关节容易损伤;在投掷铅球练习中,小学生的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这些练习动作因为运动技能和动作规范性要求比较高,如果小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或者对相应运动技术和动作要领掌握不具体,很容易在投掷铅球过程中意外砸伤脚,或者意外脱手砸伤周围同学。这些都是以往教学中常常发生的问题,教师需要提前考虑到位,并采取针对性安全预防措施。首先,体育教师要让小学生正确认识热身运动的实际作用,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热身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活动筋骨,慢慢伸展肌肉,减少在实际运动中对身体器官的伤害,还能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一般热身运动占据整个课堂5-10分钟左右,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调动小学生运动热情的同时要渗透安全运动教育。其次,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带领,由体育委员带头,让小学生做好热身操,活动脚腕、手腕,再围绕操场进行慢跑,帮助学生进入最佳体育运动状态。在进行热身运动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小学生动作是否规范和标准,防止部分小学生敷衍对待热身运动。最后,教师应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活动氛围,在课前集合前,将危险性行为告知给小学生。如相互追逐、跑跳,如果不注意防范,在有人摔倒的情况下,会出现踩踏事件,并通过视频演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运动不当对自身及他人造成的危害。

(三)优化体育运动教学设计,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管理

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师都会采用“教学内容讲解+自由活动”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是安全风险性比较高,小学生在自由活动过程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尤其是小学生在做动作时难以把握力度和分寸,不仅对自身造成伤害,也容易影响周围的同学。体育教师应该顺应教育发展趋势,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在小学生自由活动之前,要着重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并规划好小学生自由活动范围,明确告知小学生哪些行为不能出现、哪些活动场地不能去,要以严明的课堂纪律约束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改变传统体育自由活动中的“放羊式”的管理模式。所以教师要对课堂内容合理设计,采用科学的教学组织管理方法。例如在小学生练习动作时站队不要太拥挤,要保持一米的距离,防止因为操作不当误伤自己和他人;在运用运动器材练习时,教师应反复强调安全使用体育器材,教授小学生使用器材的方法,通过示范讲解让小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训练,保障小学生安全练习的同时,确保教学进度有序进行。

(四)重视体育器材的检修与维护,把握运动安全教育的时机

体育运动器材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人身安全,学校应确保运动场地及器械的安全性,要定期检查和维修相关设施,发现存在器械隐患问题要及时处理。器械安全是最基本的运动安全预防因素,也是触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外部因素,既有可预见性,也有不可预见性,所以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应细致做好练习场地和体育器械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再组织教学。一旦发现有体育器材不能使用要立即处理,及时告知小学生不要靠近危险区域和触碰危险器材,并第一时间上报给学校,做好器械和场地安全的维修和整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械安全问题,抓住安全教育的时机,引导小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前进行安全检查,让小学生时刻保持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因为体育器材安全性能不足而发生意外。以“单双杠”为例,除了维修人员检修和教师检查完毕之后,在进行训练之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检查单双杠上的螺丝的紧合程度,让小学生在单双杠练习中能够对器材的安全状态有基本认识。此外,在举行“接力跑比赛”时,教师也要以安全作为教学第一原则,尤其要考虑天气因素,选择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时举行比赛,防止因为雨雪、炎热天气影响比赛和小学生的安全,因下雨天容易导致塑胶跑道湿滑,小学生在接力跑中容易摔倒,严重会造成骨折;炎热天气会引发小学生中暑。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小学生灌输安全保护意识,让其多注意自身的安全。

(五)加深对小学生情况的了解,掌握常见损伤的急救方法

体育安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熟悉和了解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情况,还要掌握小学生的既往病史和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于对存在特殊状况的学生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为对小学生身体状况和病症问题了解不清、教学安排不合理而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教师还应掌握一些医学常识,针对常见的运动损伤采取相应的急救方法。如因运动过量导致抽筋脱臼、中暑和急性损伤等常见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运动造成的损伤采取正确的急救和治疗方法,避免危险范围扩大。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小学生的思想,在发现小学生上体育课存在异常现象时要采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一些小学生因为情绪不稳定与同学乱发脾气,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对于这样的小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既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些小学生对生理认知不全面,缺少正确言语表达能力,在出现身体不适时,因为害怕而选择不告诉教师,如果教师不留心观察,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小学生的状况,发现有身体不适的表现,要尽快处理。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安全是体育教学的生命线,学校要重视安全教育,关注安全也是关爱生命,体育教师要从多方面做好把控,围绕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采用客观态度和积极处理方式进行应对,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认真严谨的态度留心观察小学生的身体状况等方式避免出现运动伤害,让小学生健康幸福的长大。

作者:杨锐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八角镇中心小学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