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3-01-19 15:50: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篇1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兴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教学过程中要以问题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问促学,以问促教,倒逼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问题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环节:预判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复盘过程。本文文将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探究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呈现出线性递增的趋势,教师如何通过长期的一线课堂教学把课本内化于心,把语文的学习状态外化于行,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活跃,教师精神状态的饱满,对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有无意愿提出问题至关重要。提问是课堂互动的部分,也是作业质量的一个检查。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有无意愿提问,有无有价值的提问,教师有没有从学生提问的动力上进行分析,教师能从学生的提问上分析出哪些问题,这涉及两个主体、多个领域的问题。回归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的青年教师存在侥幸心理,学生虽然学习的是新课文,但对教师而言已经是轻车熟路。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不再呈现出一种对未知的课程有“新奇”“有趣”的心理,在各个环节都有漫不经心的现象。学习新课程也是简单地对上节课或者上单元内容进行复盘回顾,在语言承接上只是为了导入新课而进行叙述,在语言承接关系上非常突兀,甚至没有联系。在师生互动上,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高频次地在课堂上吼喊,不会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辅助用具使用中,不是过度依赖幻灯片就是过度依赖板书,一手漂亮的板书字体对学生学习语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频繁的黑板板书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凸显出来,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所承担的角色,久而久之,教学过程逐渐向“填鸭教学”方向发展,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笔者在一线教学多年发现,九年义务教育从实施以来,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已经随着时代变化而进行了多次调整,教师也在努力尝试,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但每次变化总有大批的学生成为改革过程中失败内容的试水者。从问题教学法的角度反思,是教师不会、不能、不敢鼓励学生、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发展演变到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不至于出现学到中途,却忘记了为什么学的局面。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便会主动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以课堂前的预习为例,查阅资料不再简单地限制在从某教材辅助资料中获取,学生更愿意体会到查询别人没有说到的,比如古诗中作者的谥号、后世的评价、生平的重大事迹等等。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课文后的习题,常常出现词义辨析和句式使用的对比,学生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自主去查字典、词典,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上升到文中品读,更进一步,学生便能举一反三,通过词语运用、句式掌握来描绘生活中的场景,回顾这个过程,学生能主动对难消化的知识点进行攻坚,最后教师来进行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难题攻克后的成就感和知识点掌握后的喜悦感。除此之外,让学生具备问题意识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是学生的“拐棍”,“拐棍”用不离手,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不相信离开教师辅助自己的学习会进步,教师也不相信离开自我的监督学生会自觉学习,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万事开头难,难不在外在条件的不具备,而是教师心里对学生能力的不放心,学生好,教师好,教学过程才能更好。让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让问题走在学生的前面,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培养措施

1.构建亲密沟通关系,破解提问心理障碍

一直以来,家长和教师的关系都是协同配合,共同“管教”学生。管教一词恰恰说明两者在面对学生管理上,一直将其视为管理对象,听话和学习成绩优秀是管理有效的产物,这样认识上的误区不仅物化了学生的角色,也僵化了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果,一个可爱的老师和一个可怕的老师,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更受学生欢迎。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人物设定,以生动的口头禅、活泼的肢体动作,或者掌握基本的幽默段子技巧,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对老师产生认可,再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有所期待。尤其在课下加强和学生的联系,跟学生聊星座、聊追星、聊动漫、聊游戏、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于某一件事情,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看法和见解,总之聊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聊天来真正让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被学生接纳和认可,在彼此的心理空间建立精神联系纽带,学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问题,至少在语文老师这里能够得到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提问的想法和动机。须知亲密的沟通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久而久之不断努力的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多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并尝试重复学生的感受,让教师成为学生亲密的大朋友。教师还要注意沟通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内在心态的外化表现,充满和蔼与慈爱的眼神能带给学生更多倾诉的勇气,教师应当在平日中多加练习。

2.设问难度逐层递进,课堂学习主线明确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查询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教师不做具体要求。学生可以是查询作者叶圣陶的生平、人物简介、历史地位、后世评价、突出贡献,也可以查询金华的双龙洞的地理位置、传说典故、有哪些名人曾来访于此,又写出了什么样的传世作品与高水平评价,有无一些绝美惊艳的摄影照片供大家欣赏……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在学习课文前先抽出1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随后,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前,先把课后的问题进行浏览,尤其是注意让学生关注全篇课文着墨最多的部分在哪里,是如何体现孔隙的狭小特征的。在具体段落的学习过程中,以“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为例,结合开篇“4月14日”,让学生从时间点上说说这是哪个季节。学生答,春季。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粉红色、淡绿色这样色差的变化,给我们读者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答,心情很好,对双龙洞的游览充满期待。教师问哪些词汇和句子可以体现作者的心情也很好呢?学生答,明艳、溪水变换着调子。教师问,作者比喻溪水运用了何种修辞?……以此类推,教师在之后还可以问学生,哪些词能表现水流变换?作者在全文的写作过程中没有用一处华丽的辞藻,但仍然给读者展现出双龙洞秀丽与雄奇并存的特征,作者这样的写法能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回答。

3.小组合作探究提问,提出深度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是鼓励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记录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迁移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探究的本质是,把共性的问题放到台面上来,让学生在讨论中逐个解决。以《芙蓉楼送辛渐》为例,教师让学生分组后提出问题,这个题目你们感觉作者是在什么场景写的?类似的场景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后,相继表示,这是送别的场景,类似这样的场合我们还学过《别董大》《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诗中有哪些词汇能表现意境,也能表现作者的心境?学生继续探讨,然后回答,雨夜之寒也是作者心境之寒,送客之后并不是“楚山”更加孤独,而是作者更加孤独,作者其实是假借外在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内心世界的变化。课文学习到末尾,学生在合作中发现了“冰心玉壶”一词正是来源于诗的第四句,现在常常以此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在为官从政时不同流合污的态度。有能力的学生往往在学习完毕后会提问,赋比兴是中国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小学学习的诗是否也体现着这样的规律?由此促进老师的讲课能力不断提升。

4.回顾总结课文学习,重温问题解决过程

重温问题是课堂学习完毕后总结回顾的必要内容,是具体学习内容呈现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我们是如何带着问题进入课前导学环节,同学准备了哪些材料,涉及作者的内容有哪些,讲述了文章写作的背景和文章中的主体内容有哪些。文章大体类型从体裁上说,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或者说小说、散文。在写景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人物方面,文字风格又有哪些,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最后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感觉印象深刻。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自主、自发踊跃参与,关键教师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抽丝剥茧,提炼出对自己教学有用的部分作为课后总结、教学反思。

三、结语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原因,问题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见证。让问题意识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任重道远,需要全力以赴。

作者:王亚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呢?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做了几点做法。

一、范式规定,助问题意识生根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被动意识强烈,缺乏问题意识,只想听老师讲解,并且“只是听听而已”。有部分学生往往也有问题意识,但又缺少提问的技巧,或不知如何提问,或表达时词不达意。我结合学校“乐享课堂”的打造,努力创设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分享的课堂,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我努力进行尝试,制定了听说读记方面的规范要求。在提问质疑方面,规定学生学会使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我想知道……”“请问××老师……”“请问××同学……”“对于××的观点,我有不同看法……”等句式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个学期下来,班上提问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语言表达日益规范,问题也逐渐深入。对学生的提问行为作出了范式规定,学生问题意识逐渐语言化,形成了提问技能。

二、情境创设,让问题意识发芽

作为小学生而言,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比较强的,教师应用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问题“水到渠成”,让问题意识发芽。

(一)利用旧知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旧知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有水平能够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当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认识时,兴趣往往是非常浓厚的。此时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会形成新的问题,产生不竭的动力并促使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学三年级《我们奇妙的世界》“大地的珍藏”这一部分时,当学生在领会了天空的奇妙之处后,让学生说说还想了解什么时,学生的问题就来了:“我想知道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了大地的珍藏。”“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天空的珍藏,我想知道写大地的珍藏是不是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从范式规定、情境创设、方法引领、答案探寻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利用旧知、生活、多媒体资源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根据关键处、矛盾处、留白处等进行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意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学生从敢问、能问,到会问、善问、常问,逐渐在向提高语文素养的康庄大道上迈进。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虞冬梅的。”“我还想知道,课文是通过哪些写法让我感受到大地的奇妙的。”“作者在描写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利用旧知,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学生无论是在课文内容还是在课文写法上都提出了适切的问题,而且学起来兴趣非常浓厚,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二)利用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往往能够感同身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同学们说说刚刚过去的春节是怎样度过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言地打开了话匣子,在大家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还沉浸在自己是如何过春节中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的风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起来有比较,有加深,在轻松愉快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走向了思维的深度。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现在的语文教学几乎每堂课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的问题在情境中产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藏戏》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藏戏片段,学生在赞叹之余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藏戏有什么特点?”“我看到演员们都戴着面具,而且各不相同,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有什么特殊含义?”“我想知道藏戏的起源。”“我想知道藏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我还想知道哪些戏曲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广,一篇自读课文竟然成了藏戏讨论课,成了戏曲交流课,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方法引领,使问题意识开花

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提问技能?这不仅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拨,还需要教给孩子提问的方法,形成提问技能,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开花,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处提问

文章的关键处有很大作用,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对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关键处体现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技能。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一关键句中有三个关键词——“掏”“揉得皱皱的”“龟裂的手指”。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到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读这句话,思考: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和同学探讨吗?然后进行范读,读时分别强调关键词“揉得皱皱的”“龟裂的手指”“掏”,学生顺势提出了适切的问题并和同学进行探讨:“为什么是揉得皱皱的毛票?从中可以看出什么?”“‘龟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母亲的手是龟裂的?”“‘掏’是什么动作?可以看出什么?”这样,一位辛劳的、支持儿子的母亲就浮现在了学生眼前。文章的关键处可能在文题,可能在文中细节处,可能在文章中心处,教师要善于解读这些关键处,有效引导,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根据矛盾处提问

在课文中,经常有一些看上去矛盾而实际上并不矛盾的地方,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提问,能够让思考进一步深化,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来自谁?是对什么的评价?这时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为什么对于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的看法完全不同?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一首诗父母两人的看法不一致,并不是因为两人的审美观或文学素养不同,而是出发点不同。我再让孩子找巴迪当时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语句,长大后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提出疑问: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看法不一样呢?由此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对于巴迪,如果单有“精彩极了”的评价可能会怎样?“糟糕透了”的评价让巴迪得到了什么?学生明白了这两个断言都是源自爱,同时对生活中父母对自己表达爱的方法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学过程充满了思辨,学生兴趣浓厚,对文章以及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根据留白处进行提问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空白,或渲染出美的意境,或留下想象空间,给人带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留白处进行提问,适当“补白”,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桥》这篇小说,文中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可唯独缺少了心理描写。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特点并由文章的留白处进行质疑:“这篇文章中为什么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呢?我想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对老汉的心理活动补白,对小伙子的心理活动补白,对村民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对老太太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最终对老汉这一人物形象有了丰满、立体的认识。

四、答案探寻,促问题意识结果

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探讨自己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探讨自己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解决问题的时间、过程、结果等方面检验自己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具有指向性、针对性。通过碰撞、交流,不但能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提问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问题意识结果,使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动。在交流《父爱之舟》父亲为作者缝补棉被的细节时,学生回答:“我从‘弯腰低头’四个字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这样的回答,过于平面化,未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我重读句中“父亲”二字,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是父亲为我缝补棉被呢?”抓住“缝补棉被”引导学生有什么想要了解或思考的,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父亲为我们缝补棉被在生活中很少见,文中的父亲为儿子缝补棉被时的动作是熟练还是生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是生疏的,因为这不是父亲干的活。但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是熟练的,甚至还从文中找到依据,“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说明家里的活多是父亲在干,肯定也包括缝补,经常做自然熟练。学生的思维不断进行碰撞,父亲的形象开始变得立体。此时,让学生再读文本,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从“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为什么父亲偏偏要在船上缝补呢?”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大家通过对比、想象以及相关知识的拓展知道了父亲在船上为我缝补的原因。从“为什么是父亲缝补棉被”到“动作是熟练还是生疏”再到“为什么平时不缝补偏要到船上缝补”,老师引导点拨,学生思维碰撞交流,提出的问题逐层深入,课堂气氛热烈,对父亲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解决了孩子们课前提出的问题:“人们都说‘父爱如山’,为什么吴冠中却要说‘父爱之舟’呢?”答案探寻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提出了值得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对问题的质疑中又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问题意识得到强化,提问习惯得到培养,提问能力得到提升,学习走向了深入。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进行有效引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从敢问、能问,到会问、善问、常问,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虞冬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篇3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通过多种方式的创新让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通过互动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愉悦、舒适。意识形态和思想觉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授课质量,它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课堂收获,教师要在思想上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互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和完善,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大部分学校的课堂互动成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部分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的语文课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多仍采用之前的板书式教学。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写字速度,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一篇文章时,一些学生可能已经完成了笔记的整理,而另一部分学生距离完成笔记的整理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授课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课堂互动意识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

二、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授课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牵引学生努力学习的关键要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让学生对这门科目产生“学习的行动力”。学习的“冲动”能让学生付出相应的行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主动与教师展开互动。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媒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课堂状态,让学生体会小学语文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进而与学生展开充分的课堂互动。教师既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过于娱乐化,又不能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气氛过于紧张,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互动功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既能学到课本上的文化知识,又能收获内心的快乐,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展开高效的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相对轻松的歌曲,通过歌曲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变得更加浓厚,可以让学习状态不好的学生更加投入,让学生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中。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是教师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的“润滑剂”,也是提高教师授课成效的“催化剂”,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助推器”。

(二)因材施教,展开课堂互动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后作业的种类也通常都是“生字摘抄”“古诗文背诵”“课文默写”等内容。但是不同的学生语文素养不同,语文功底也不同,教师如果给所有的学生都布置完全相同的课后作业,那么势必会形成一种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够学”、语文较差的学生“学不透”的尴尬局面,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掌握的学习负担,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是单一的,这种教学方式的授课效率是低下的。教师要通过“课堂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功底,然后根据学生的语文功底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深度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入贯彻分层教学的授课理念,最大限度地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课堂互动”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助燃剂”,学校和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新小学语文的授课模式,充分认识到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分层次布置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通过课堂互动让每位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了解每个学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程度,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他们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因为这首古诗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它还要求学生对古诗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有大致的了解。每个学生的记忆能力都不同,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不同,每个学生的听课效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给所有学生留的作业完全相同,都只是让学生把古诗抄写相同的遍数,那么对于已经掌握了这首古诗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负担,这种留作业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与学生展开深度交流,让课堂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课后查询一下古诗作者的其他作品,让他们深入了解一下与送别相关的其他古诗词,加大这部分学生的作业难度,进一步提升这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让对这首古诗学得不够理想的学生课下继续巩固课本知识点,将基础训练融入他们的课后作业中。

(三)通过课堂互动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互动是调动课堂气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课堂气氛是否融洽是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高水平的重要标准,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浓厚的交流氛围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良好的互动可以让语文中的生活情境融入得更自然,可以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可以让学生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作文课的授课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如果缺少了课堂互动,那么极有可能会出现“开课十分钟,学生刚开始融入课堂”的问题,这会让学生的课堂兴奋度降低,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文讨论兴趣。课堂交流是教师高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互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因此,教师要增强语文课上和学生展开互动的意识。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针对“爱国”这一主题与学生展开深度的课堂交流。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布置一篇爱国题材的任务驱动性作文。这种类型的课堂互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强大,又可以让教师更加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驱动性作文,带动学生更加自然地进入文章的创作状态。互动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上开展课堂交流的重要性,在意识形态上重视语文作文课的课堂交流,增强互动内容的趣味性以及生活性,真正让课堂互动成为辅助教师教学以及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利器。

(四)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讨论活动

读书交流会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帮手”。读书交流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以让学生以更加激昂的状态融入课堂的讨论中,可以让学生对“文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和教师要深刻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读书交流会的教育意义,充分认识到读书交流会对加强小学语文授课深度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的文学素养都能通过读书讨论活动得到提升。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群文讨论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讨论这篇文章的人物特点,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这种交流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师生互动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它可以让教师真正走入学生的学习世界。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的课堂互动,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授课成效。

(五)通过短视频展开教学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非常值得每个学生去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教师可以将一些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以短视频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这些视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课堂的互动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寻找一些文学作品,然后将一堂课的重点内容融入视频教学中,通过微课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优质的视频可以让小学语文的课堂变得更有高度,可以让学生无形之中就进入一种交流之中。教师要将视频等信息技术真正带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短视频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推手。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女娲补天》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等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视频动画,通过视频中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认知程度。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视频的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状态,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兴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氛围。因此,教师要让多媒体真正走入小学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最大限度地通过这种形式给每位学生带去更好的课堂体验。

(六)举办语文演讲比赛

语文演讲比赛对学生的识字水平、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种相当大的考验,这是推动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针对每单元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拟定一个演讲标题,组织学生举办一些关于语文课文的演讲交流活动。这种比赛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课文,让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自己的演讲稿,进而深度研究每一篇课文。教师要深刻认识积极开展小学语文课文演讲比赛的重要性,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展示语文素养的平台和机会,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与同学展开有效的互动。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演讲比赛与教师展开深度的交流,提升小学语文的授课内涵。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学生只有提前对演讲的内容足够了解,对文章的掌握足够熟练,在演讲前与教师展开积极的互动,才能在演讲的时候真正展露自己的光芒。这种比赛类的课堂互动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它可以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课本文章的学习深度。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学校和教师要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维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爱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在注重课堂氛围调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状态的关注程度,最大限度地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解决学生的疑惑。教师要让小学语文的课堂互动变得更高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层次,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课堂交流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勇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的浅谈[N].学习周报,2021-05-31(011).

[2]邱兰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5):32.

[3]李英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3):9-10.

[4]张结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的创新优化[J].当代家庭教育,2021(6):101-102.

[5]董诗云.科学创设,提升师生互动品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探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83.

[6]何金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的探讨[N].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2019-11-29(083).

[7]王学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26):251-252.

作者:董强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汉家岔镇中心小学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