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探究3篇

时间:2023-02-24 11:30: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探究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探究3篇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篇1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一则文化故事,由汉字组成的汉字系统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文化宝库。因此,在汉字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汉字应该怎样读、怎样写,还应该适当地挖掘和揭示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汉字文化教育。

一、汉字与传统文化

先民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不同程度保留在汉字里。俗言信若丹青,谓其相生之理有必然也,援此以说生丹之意。”五行理论认为:青为东方色,赤为南方色,白为西方色,黑为北方色,黄为中央色。东方属木,木生火,火色如丹。所以有生丹是青的说法。可见青的字形与五行理论密切联系。古人认为“心”是主思维和情感的器官,所以表示思想、情感内容的字大都从心。如:情、忧、悟、恭、慕、怡、忆、怀、怅、快、怯、愫、憟、怖、怏、怡、恨等。讲授汉字的时候,可以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讲给学生。根据我的经验,这样教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反而觉得很有意思,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汉字与美学

汉字与汉民族审美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中国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面最大、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始终没有走向拼音文字,因而它和书法,开始便相结合。中国文字的早期形态,包括近年发现的种种陶器刻画符号,无不带有艺术的意味。可以说,中国文字的特质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产生,而书法艺术的要求,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定了文字发展的方向。离开艺术的观点去看中国文字,总未免有所不足”。尽管汉字教学不同于书法教学,但是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书写汉字的时候尽量按照书法美学的规律来书写还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从两方面来谈谈汉字之美。

1.用笔

书法中用笔的种类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急徐等,都是以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象。古人写真书讲究“八法”。隋代智永和尚对“八法”作了理论总结:侧法第一(如鸟翻然侧下);勒法第二(如勒马之用缰绳);帑法第三(用力也);趯法第四(跳貌与跃同);策法第五(如策马之用鞭);掠法第六(如篦之掠发);啄法第七(如鸟之啄食);磔法第八(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有横、竖、撇、点、折、提、捺、钩八种,这是在书法用笔的影响下形成的。尽管古时书写用毛笔,现在书写多用硬笔。但用笔基本规律是相通的,教学生写汉字的时候,完全可以借鉴古人的“永字八法”。

2.结体

书法结体也称间架、结字、布白。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对每个汉字的结构作出疏密、欹正、聚散、虚实等处理,使观赏的人从中获取丰富的审美享受。以唐代书法为例,唐代真书特别发达,书法家对真书的字体结构也特别讲究。相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结体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等三十六条。这和现代汉字表现出的严整、对称、均衡等形式特征非常吻合。汉字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会汉字构形之美,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书写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写得美观与否,这是有失偏颇的。

三、汉字与思维

从汉字的字形上看,汉字基本上是平面团块形,结构紧凑,整体性和格式塔(Gestalt)特征突出。这与拼音文字由字母排列组成而具有“序列性”有很大的区别。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对拼音文字的识别,特征分析是初始的和必经的阶段,换句话说,对拼音文字的识别过程是先局部后整体,而对汉字的识别却存在整体优先性。汉字具有表意性,这和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直觉性、意象性是相一致的。古人把汉字分为文和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字的文就是指“六书”里的象形和指事字,这两种字都是直觉性、意象性思维的直接产物。象形字如古文字中的“莫”,是“暮”的初文,字形象太阳在丛林或草莽之中,古人是通过对于日在丛林或草莽中这样的傍晚景象的直观来把握“暮”这一时间的。指事字如“上”、“下”,是用具体的图形来指示出比较抽象的方位意义。

朱志贤先生说:“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汉字所体现出的整体性、直觉性和意象性特征正好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吻合。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汉字的表意性,让学生明白汉字构形的理据,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对汉字的书写和识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寇璐璐 单位:榆林市逸夫小学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篇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贯彻汉字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经历了幼儿园时期的学习,学习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才能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价值和韵味。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汉字识字的认知度,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推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一、注重汉字文化教学价值,扩展语文课堂内容

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古老的汉字形体千变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小学生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汉字可能无法理解。在给孩子们分析汉字的组成和结构时,教师要体现出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让学生把“学”与“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分析这些字形,促进学生对语文艺术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带动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汉字的奥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了提高汉文化语言的教学价值,扩展语文课堂内容,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导学生把基础阶段的汉字分类型、分情况来学习,以便体会汉字的深刻含义。比如与“人”有关的汉字结构,可以演变为“单人旁”。“人”字的字形很简单,但它包含了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从古代的甲骨文来看,“人”字特别像站立着的一个人,上端是头,中间是身子,“一撇一捺”则是身子以下的腿。“大”的笔画比“人”多了一横;而“夫”则是“大”和“人”的集合体,表示能担当责任的“大丈夫”。这种象形文字的记忆法既简单又高效,是每个教师需要重点掌握的汉字教学法。

二、强化汉字文化教育目标,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但缺乏实践学习技巧。在每节“识字课堂”的教育中,教师要强化汉字文化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本堂课所要学习的方向,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细节的能力。比如与“手”有关的识字教学课,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再和汉字产生一系列的对接关系,给学生适当地渗透古汉字的文学知识。有的汉字可以将其“音、形、义”结合起来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又”的本义即为右手,而“友”字的本义就是朋友,朋友之间往往手拉手,一起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由于有的小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文学环境不够强烈,对文字和生活的联系性掌握得不够到位,不会自主、自觉地去感受和记忆汉字。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快速融入识字教学的氛围中,并能自主建立学习目标,从识字中寻找学习的生活题材,利用识字来扩展自身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根据这种有趣的识字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小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赏析技巧。教师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课堂的教学内容,让识字教学更有事实依据,达到提高小学生文化涵养的目的。

三、引入汉字文化实例,保证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

众所周知,汉字的显著特点就是“形象”,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把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作为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汉字文化实例,保证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每个小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只有把文字的字理教授给学生,才能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识记,提高汉字书写正确率。有的汉字书写起来比较麻烦,如“寒”字的教学,有的小学生学习思维不够严谨,书写“寒”字的错误率非常高。语文这门科目和生活息息相关,为帮助学生降低书写错误,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细微的细节,给学生讲“寒”字的“宀”(宝盖头)是个象形字,让他们感受其中的文字艺术。这种结合了象形文字的教学课堂,能让学生体会到“寒”字的深层次含义,把图像和识字两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力度。诸如此类的汉字还有很多,比如“然”字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每个部分像什么,给学生构造“教字理,明字意”的识字课堂,让每一个识字教学部分都能涵盖汉字的精华和灵魂。

总而言之,汉字识字教学是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如何利用汉字提升学生的语文涵养”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汉字文化的教学价值,扩展语文课堂内容。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的事物容易感到好奇,希望学习到各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只有从课堂的教学元素入手,不断强化汉字文化教育目标,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全面保证学生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周艳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篇3

教师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因此,作者认为建立完善可行的汉字教学方案就要从汉字文化蕴涵的角度出发,遵循汉字文化规律和小学生认知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汉字文化教育内涵及其必要性

汉字文化是祖先长期实践基础上用于交流或保存信息而创造出汉字,其体现了中华古老文化的精髓,渗透着汉字表达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汉字文化教育是教师在教授汉字时,把汉字中寓意的文化含义有意识的教授给学生,进而领略汉字魅力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主要是给学生提供轻松学习汉字的氛围,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学习汉字文化教育非常重要,首先根据文化角度对汉字构造讲解能够帮助纠正错别字,真正的理解汉字含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汉字是由远古时代直观的象形文字演变,通过汉字文化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对汉字文化的教学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需要。最后,汉字文化教学使汉字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掌握学习汉字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

每个汉字中蕴藏着美丽的文化故事,汉字系统是丰富的文化宝库。因此,汉字文化教学不仅是如何教授汉字的书写,而且应该传授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新课标的汉字文化教育要求。语文新课标关于“识字与写字”提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的目标。一般教师教学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而作者在本文强调的汉字文化教育正是围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达到新课标的标准,满足新课标的汉字文化教育要求。“识字与写字”目标是全面性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熟悉常用汉字3000个,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及主动写字习惯,培养对祖国文字文化热爱的情感,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侧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2.遵循汉字文化教学的规律汉字文化教学应遵循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要从语言学的汉字认知规律,而且要从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记忆特征等方面提高汉字教学效率。

(1)汉字认知规律。汉字构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可对于汉字在小篆基础上的总结出古文字的构词规律,根据汉字形体分为标识符号,类化符号和区别符号三大类。标识符号是指通过形体构造就可确定客观事物如特定对象符号。汉民族创造汉字是为了表达客观事物,取形于物,因此汉字就有了标识作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汉字时,该标识作用对激发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十分有利。类化符号是汉字构造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认知事物和事物本身的相互联系,体现了汉字形体构成的系统化,从而创件了汉字部首。高年级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汉字需要总结一些规律并归纳出汉字之间的一些联系。区别符号是随着产生方式的改变,汉字中形体符号的含义有些变化,这就区别出汉字的不同。如《永生的眼睛》中生字“栩”这个汉字的“木”是偏旁失去了类化作用,只有区别作用,而与“翅”“翔”等字因为有“木”才加以区分,因此“木”字旁就是一个区别符号。这三种符号作用体现了汉字构造规律,也体现民族的思维方式,折射了民族文化,为汉字教学提供一定依据。

(2)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汉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最先接触的抽象符号,小学生如何对这些抽象符号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规律成为教师研究的课题,为汉字文化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小学生的注意特征。一般小学生持续保持高注意力比较困难,而且注意力的分配度不够,因此需要教师适当安排识字节奏,并巧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注意生字—图片直观法。如教授《语言的魅力》时,讲解“良辰美景”时教师可以出示图片,展示春天的万紫千红,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良辰美景。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又可简单清楚地讲解汉字,该方法一举两得。又如在教授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为了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首诗,教师可以介绍作者杜甫写这首诗的资料,如下: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望着这一美景,诗人才思泉涌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总之,把文化浸透到汉字教学中,教师审视汉字教学用文化的角度可以轻易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了解中华汉字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艾津.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周韡英.道不尽浓浓诗情绘不尽悠悠画意—解读北师大版《瑞雪图》[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

作者:苏向明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