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11:39: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探索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1.1品种选择
在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种植中,要选择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水稻品种。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根据种植地区生产条件和水稻种植前的作物,选择种子发芽率高、生长期适中、稻穗中等、植株高度合适、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和落粒性适中的高产优质杂交品种。水稻的倒伏除了影响作物产量,还会使机收困难;在使用机械收割时,易落粒的品种在机械作业时,会增加机收损失率,导致水稻丰产不丰收;难落粒的品种,在使用机械进行收获时,谷粒难以脱落,导致谷粒与水稻秸秆混杂在一起被带出,导致产量受损;使用机械插秧的丛数要比手工插秧要少,为了保证产量,必须选用分蘖能力强的品种;机械化插秧与手工插秧相比秧龄较短,如果使用和手工插秧相同的品种,会影响水稻的完全齐穗和后期作物的播种,使用机插方式要选择比手工插秧早熟的水稻品种。总之,选用适合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
1.2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在水稻栽培中,使用机械化育秧作业的要求更高,机械化育秧要保证秧苗茎秆粗直立,高度适中,盘根适度,分秧时根系不会纠缠在一起,秧苗种植密度适中,分布均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也称为规格化育秧技术,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和双膜育秧,与传统育秧技术相比,机械化育秧技术具有秧龄短、种植密度大、播种匀称、出苗整齐、茎秆粗健的特点。
1.2.1育秧前期准备
首先要作好床土准备。选择靠近水源的菜园土或水稻田表层土壤或熟化的旱田土作为床土,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床土时,要确保床土没有化学药物的残留,在前1年冬天进行过机械翻耕,在低温作用下,经过冻融风化,在春天使用机械旋耙对床土进行碎土处理,使用五目筛眼筛子过筛,筛除床土中的杂物,在育秧前的半个月左右,对床土进行拌肥处理,使用无机肥如秧田复合肥或育秧专用壮秧进行培土,根据土壤肥力按需施用肥料,并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形成酸碱度适中的营养土,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稻田需要准备1500kg的营养土。其次是对种子进行处理,要根据水稻种植面积准备充足的种子,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晒种杀死种子表面的霉菌,提高酶的活性,使氧气充满种子内部,提高种子发芽率;使用水稻脱芒机对水稻种子进行脱芒处理,去除水稻种子的芒刺;使用药剂进行浸种处理,使种子快速吸水,同时起到消毒杀菌作用,能够有效防治通过种子传染的病虫害,根据使用药剂说明,判断浸种后是否需要清洗;然后使用催芽机或其他方式对种子进行催芽。最后秧床准备,选择排灌分离、交通便利、便于管理的田地作为秧床,在冬前春后对秧田进行翻耕,在种子播种前的1周将其耙平,开沟作板,达到秧床标准规格,然后进行排水晾板,确保秧床表面平整、沉实不陷脚。
1.2.2育秧播种
首先要精铺载体,秧苗的载体可以选择软盘、硬盘、有孔地膜,使用不同的载体,育秧方式有所区别,使用塑料软(硬)盘将秧盘整齐排列在秧床上,秧盘之间要相互紧贴,不留多余空隙,以防滋生杂草,利用好每一寸秧板。使用有孔地膜为载体的,在秧床表面覆盖有孔地膜,并用木条将四周固定好。其次载体铺土,在育苗载体上铺放无杂草、无杂质、无小石子的底土,提前将底土洒水搅拌,使用筛网连土代泥过滤后,铺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载体上。最后,等泥土壮秧分批播种,确保播种均匀,一次性完成播种、覆土、浇水、排水等机械化育苗播种工序。
2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2.1科学整地
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要求稻田田面平整,便于机械化设备作业,使用机械化旋耕技术对大田进行碎土,比犁地和耙地作业效率更高,旋耕后的耕层透气性和渗水性更好,在插秧前20d左右,用水灌溉稻田,然后使用机械化旋耕技术进行稻田机翻、机耙,稻田平整,田块上细下粗,细而不糊,确保稻田泥烂无杂物,田面整洁,在机耙后需要沉淀一点时间,一般1~2d为宜,待泥浆沉实后即可进行插秧。
2.2插秧作业
将秧苗从秧床上小心卷起,交叠放置在运秧车上,叠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运至田头后,平放于无石头或其他杂物的田头位置,起盘、运秧、插秧,整个过程要连续,不可停放太长时间,导致太阳晒伤秧苗。选择行距适当的插秧机机型,在插秧前,要对插秧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机器各部件运转灵活无故障,保证插秧机能够顺利完成插秧作业。将插秧机的苗箱放在运动导轨的一段,然后将秧苗装入空秧苗箱,将秧块贴紧秧苗箱,秧块之间要对齐,确保中间无缝隙,必要时可以注入水进行润滑,使秧块能够顺畅下滑。提前计算好株距和株数,保证稻田的基本苗数充足。调整插秧机的深度,保证栽深一致,规划好插秧机的行走路线,保证插秧机直线行驶,插秧行距一致。要严格控制机械插秧的漏插率不得高于5%,对秧苗的损伤率、勾秧率、翻倒率都不得高于4%,保证栽种密度和合格率。
3水稻机械化绿色植保技术
在水稻整个生长周期,病虫害的问题难以避免,常见的水稻病害有稻瘟病、基腐病、稻曲病等,常见的水稻虫害有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水稻病虫的频发,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过去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通常使用人工背负手动喷雾器的方式进行施药,不仅费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人工操作无法准确的控制施药量,导致水稻施药不均匀,存在重复施药和漏施的问题,防治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还会导致药物浪费,影响水稻生态环境。水稻机械化绿色植保技术,是使用先进的喷药设备,如植保无人小飞机,通过提前预设喷药路线和喷药用量,能够准确的控制用药量,减少用药成本,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机械化施药技术也将成为未来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主要应用手段,是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发展关键环节。
4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
4.1机械化收割
当水稻表现为九五成黄时,即可进入收割环节,在晴朗的天气,田块较干较硬的稻田可使用轮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如果田地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使用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如果后茬种植的作物为小麦,在使用机械进行收割时,需要在田间浅留稻桩,可以使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如果后茬为油菜或休田期,在收割时可使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将麦穗和秸秆全部粉碎后排放在田间。
4.2机械化烘干
在水稻收割后,使用专用的稻谷循环式谷物干燥机进行烘干处理,采用低温循环干燥烘干工艺,即预热、干燥、缓苏、冷却的操作方式,提高稻米质量。科学存储稻米,注意通风干燥,防止霉变、发芽。
作者:刘桂英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社会事业局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篇2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耕地面积1000万亩左右。水稻是滁州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70%以上。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提升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探索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一、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现状
在2002年以前,滁州市水稻种植基本以人工栽插为主和少部分撒播,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下,“栽秧靠弯腰”成为普遍现象,成为制约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大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2003年初,滁州市农机局组织各县(市区)赴江苏学习、引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从双膜育秧到软盘育秧再到硬盘和工厂化育秧。经过17年来全市农机人的不懈努力,克难攻坚,插秧机从无到有,插秧机年增量、总量和机插面积稳居全省第一。2014年被安徽省农机局列为全省唯一水稻机插秧先行市,天长市和定远县被列为先行县。截至目前,全市各类插秧机保有量达16930台,标准化育秧工厂275个,年机插面积始终保持在300万亩以上。同时,机械化直播面积逐年上升,逐步取代了人工撒播。预计到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率将超70%,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路径的探索
滁州市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不是一帆风顺,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环节中的一项成熟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受到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比如:农民对机插秧的育秧环节有畏难情绪,局部区域的田块、水利等自然条件,现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主动接受新技术水平等内因外因均制约着机插秧技术推广。针对这一现状,滁州市农机部门立足职能、创新工作思路,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探索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1.坚持行政推动不动摇
为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滁州市人民政府从2010年起,连续5年发文部署推进,把水稻机插秧工作推广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2016年滁州市出台了《关于印发滁州市“十三五”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十三五”期间,根据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任务,逐年度细化分解,力争到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70.2%,插秧机保有量超16000台。同时,明确了各地重点任务,推进举措等。全市农机部门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充分认识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大推动力度,坚持行政推动不动摇。
2.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多年来,滁州市始终坚持加大对水稻种植机械补贴力度,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预留足够资金满足农民需求,做到应补尽补,提高水稻种植机械装备能力。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专项,全椒、天长等地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好标准化育秧工厂项目资金,夯实机插秧技术推广基础条件。
3.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示范带动
滁州市确定每年3月份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宣传培训月,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已经成立的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完善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机械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路线及技术规程。要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共同开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培训,共同指导机械化育秧、机插秧和秧田管理。每年4~5月,在全市农机系统开展“我育一次秧”推广田间活动,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帮扶新建的育秧工厂,解决他们技术上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教会农民干”。同时,引导经销商做好新机手培训和机具维修保养服务,确保机具和零配件供应充足,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积极开展新机具技术试验示范,探索技术路线集成。在多年示范推广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基础上,2017年,开始将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纳入示范推广;2018年引进示范推广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同年,第七届“丰乐杯”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采用钵体毯状苗进行比赛,并连续两年举办了“稻虾共作”模式下钵体毯状苗机插秧观摩培训会;2019年,在此基础上又试验示范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旨在通过培训班、大赛、观摩会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以上新机具新技术。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和试验验证,基本探索出水稻机械化种植“滁州模式”。
4.打造平台,营造氛围
自2011年开始,成功举办了八届滁州市“丰乐杯”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今年的第八届“丰乐杯”农民机插秧大赛与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同期在来安县举办。同时,各地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大赛,如:天长的“千秋杯”、来安的“永阳杯”、凤阳的“农机杯”、定远的“曲阳杯”等,通过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农民机手机插秧技术水准,又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农事活动办成农民喜闻乐见的赛事,办成津津乐道的农事文化,更是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劲,帮助农民解决“育秧难”的畏难情绪,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学习、宣传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良好氛围,普及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补短板,促全程,加快“机器换人”,尽快解决水稻栽植环节中“栽秧靠弯腰”繁重体力劳动的难题。
三、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路线初步确立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无外乎两种模式:机插秧和机直播。滁州市通过近几年来的反复试验验证,基本清晰了机具发展方向,逐步固化了技术路线和规范,形成了“滁州模式”的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集成技术规范。
1.机插秧技术路线集成
滁州市示范推广的水稻机插秧技术主要有钵体苗机插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毯状苗机插秧等3种技术。
(1)育秧环节对比
毯状苗可以用人工或育秧流水线工厂化育秧,无法实现精量播种;钵体苗和钵体毯状苗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用种量少。钵体苗只能使用专用育秧流水线,价格高,秧盘贵;钵体毯状苗可以人工精量播种,也可以使用印刷精量播种技术,无须精量播种也可以用育秧流水线工厂化育秧,适应性广。
(2)性价对比
毯状苗是最先示范推广,机具价格便宜,保有量大,机插面积多,可以配套同步测深施肥装置,但不能深水机插秧,或机插后深水灌田;钵体苗的机具价格贵,保有量少,全市不足10台,机插面积小,不能配套同步测深施肥装置;钵体毯状苗机具价格相较毯状苗机具贵一些,但保有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可以配套同步测深施肥装置。特别是随着滁州市的“稻虾共作”面积不断扩大,机插面积成倍增加。究其因:钵体毯状苗可以深水机插,或配套同步测深施肥机插后可以立即深水灌田,减少除草剂农药使用量。
(3)效益对比
毯状苗育秧用种量大,每亩秧盘量少,相应人工成本减少,但其浅水勤灌的管理要求,草害大,除草剂用量多,不环保绿色;钵体苗用种量少,可以机插后深水灌田,但无法实现同步测深施肥,达不到化肥减量目的;而钵体毯状苗集以上两项技术之优点,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用种少,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是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方向,也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发展方向。综上,滁州市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方向是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育秧环节:小面积育秧可以采用人工精量;大面积(田)育秧技术模式一采用印刷精量播种技术+自走式秧盘育秧播种机或技术模式二采用专用育秧流水线。机插环节:技术模式一是深水机插,技术模式二是田块在浅(无)水状态下,配套使用同步侧深施肥,机插后立即深水灌田,减少草害发生。
2.机直播技术路线集成
现在大部分农户还是以撒播为主,水稻品种以常规稻为主杂交稻为辅。近年来,不少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探索应用水稻精量穴播技术,取得一些成效。技术模式一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催芽露白拌种。使用原有的乘坐式插秧机,挂接水稻直播机,播后进行大田化除封闭,除草次数相对较多,农药用量大。技术模式二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催芽露白后拌种。使用原有的乘坐式插秧机,挂接水稻直播机,配套同步侧深施肥机,加改药剂喷雾装置,同步进行化除封闭,化学除草次数明显减少,减药、减肥效果明显,是水稻机直播技术发展方向。
四、今后发展路线的思考
随着城镇化不断加快,农村青壮人口转移加速,农业生产用工难、用工贵日趋明显,也将倒逼农业生产者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以减少人力成本投入。结合滁州市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发展现状,以水稻绿色高效生产为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即“水稻机械化插秧、机直播共同发展”,在稳步发展机插秧的同时,加快推进机直播示范推广。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宜插则插,宜播则播”。
1.宜插区域,在稳定毯状苗的机插秧基础上,主推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重点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2.宜播区域,加快示范推广机直播技术,特别是重点推广机械化精量穴播技术+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同步化除技术。同时,农机推广部门积极开展水稻机直播课题研究,努力探索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技术集成路线和规范。
作者:胡月宝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篇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种植方式与市场经济间的矛盾日趋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上海市崇明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而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一种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的水稻移栽方式,是水稻种植方式的重大变革,该技术突出了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且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了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因此,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既是崇明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崇明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为全面提升崇明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最佳应用效果,笔者拟对崇明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推广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
1崇明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水稻种植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是机插秧种植技术)在崇明区进行重点推广应用。据统计,崇明区机插水稻种植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2006年机插稻种植面积为666.67hm2;2007年机插稻种植面积增加至3353.33hm2,分布于全区14个乡镇、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区属垦区,占全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2.5%,占全市机插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2009年机插稻种植面积超过8666.67hm2。此外,机插稻比直播稻增产稳定在7%左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崇明区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取得的成效
2.1确保了群体质量
研究表明,大面积人工移栽水稻种植密度严重不足,每667m2应栽1.8万~2万穴,但往往仅在1.5万~1.6万穴,甚至更低,这使得水稻高产群体起点难以保证。而应用机插秧技术,能实现宽行、窄株、定穴、定苗栽插,且机插秧技术操作规范有序,能使秧苗充分利用光能,稻苗插植深度适中,抗倒性好,能抵抗强风的正面袭击而不发生倒伏,从而确保了水稻群体质量。2.2增加了水稻产量据2015—2017年水稻机械化种植实践,机插稻每667m2产量稳定在550kg左右,高产方甚至每667m2产量可达600kg左右,比常规插秧每667m2增产50~80kg。同时,2016年崇明区堡镇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严重,机插稻每667m2产量也可达550kg,比常规插秧每667m2增产30kg。
2.3提高了农民收入
据2015—2017年水稻机械化种植实践,机插稻每667m2可节省生产成本25元,且每667m2增产50kg,按平均粮价1.5元/kg计,合计每667m2增收100元。若崇明区堡镇1060hm2稻田全部推广应用机插秧,则可增收159万元。
3崇明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崇明区机插稻种植面积虽不断增加,但在具体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户认同度低、生产成本高、配套服务缺乏等,导致机插稻较直播稻、人工插秧增产增效不明显,从而阻碍了机插稻种植技术的推广。
3.1农户认同度低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在崇明区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与应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户对机插稻种植方式的认同度并不高,不仅不能充分意识到机插稻所具有的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还无法理解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机插稻的实际应用效果差(机插稻分为前期育秧与后期插秧两个阶段,所需时间较长、工艺复杂,且大部分的插秧工作均需人工完成,再加上育秧环节包含一整套的播种、施肥、软硬盘等流程,技术复杂,无法被大多数农户所掌握,导致水稻机插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差),更是无法获得农户的认同,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1]。
3.2生产成本较高
在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现实下,崇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尤其是农忙时节,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育插秧阶段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因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土地流转增多,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增加,使得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降低。此外,稻谷价格的持续走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3配套服务缺乏
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需要有水稻收获机、高速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作支持,但这些机械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而每年可利用的作业时间又短,再加上水稻工厂化育秧投资大、效益低,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发展。同时,水稻种植机械设备技术性强,且作业环境特殊,受各项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设备故障,若缺乏系统的售后服务,根本无法达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目的。此外,水稻工厂化育秧还需要有优质的床土作支持,但农民取土难度大,需要采购大量的育秧基质与营养土,这又使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2]。
4崇明区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策略
4.1加强专项宣传
想要大范围地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首先要获取农民的认同,使其认可机械化技术,然后配合政府工作引入种植机械设备,搭配完整的后期机械维护管理工作,使机械设备一直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充分发挥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优势。因此,崇明区农机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稻种植点的农户进行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专项宣传。具体方法为:向农户发放机插稻技术操作流程和育秧技术要点等宣传册,引导农民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与当地媒体合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宣传;在农村指定位置安装宣传栏,定期更新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为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4.2加强机械设备推广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关键是机插秧,而机插秧的推广重点是插秧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因此,农机部门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水稻种植示范区内演示乘坐式插秧机的应用方法,通过手把手教学向农民传授机插秧技术要点,及时解决农民所提出的问题,使农民能更完整地了解机插秧种植的优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向农户推广技术含量更高且产品质量更好的新型插秧机,以求用更小的劳动强度来取得最高的作业效率。此外,农机管理部门还可与农机合作社、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通过提供政府补贴,引导其购买先进的水稻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促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4.3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在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农民能掌握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关键,并将其有效应用到水稻实际种植中,从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同时,农机部门要加大对种植机械设备应用的培训力度,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并采取现场授课和田间地头教学等多种授课方式,解决农民在机械设备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4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例如,加大惠农力度,提高土地流转费补贴,鼓励农民合法合规转让、转租土地,促使土地流转,尤其要促进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集中,从而实现较大规模的集中经营,使其具有承担水稻机械化种植的能力,促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詹金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7):81.
[2]杨涛.池州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6):130-131.
作者:陈峰 李晓丹 杨俊杰 单位: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