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3篇

时间:2023-02-27 11:32: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3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3篇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篇1

一、新课标背景下要求的新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

一直以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从而在课堂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与学生间的亲切互动,致使学生不敢与教师多交流,这使得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久而久之,导致师生之间越来越生疏。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学习新理念,教师的角色和其教学的重点,不再单纯局限在课堂教学或是提升学生成绩上,而是要积极、主动融入学生生活中、学习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与学习需求,与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其需要的教学服务,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

我们看到传统的语文教学将知识局限在课堂上,忽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而长期的理论与思维脱节,不利于学生完整地认知语文学科,逐渐将思想与思维框定在课本上,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要求语文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系统的认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3.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

学生是教育活动服务的对象,但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个服务对象的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进步状态,这就需要语文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模式,要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耐心,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的制定,都需要从整体学生着手,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并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与不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语文学习水平以及综合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理念改革

教师与学生作为参与活动的两大主体,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并不能一人统治课堂,其需要以学生为导向,了解学生的需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素质发展融合在一起;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行为主体,其直观地展现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其作用与价值,配合教师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地探究知识,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学习,解决自己认知层面的困难。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优美、丰富的语言描述了春的景象,将学生带入到美好的春的画卷中,与学生共同开启关于《春》的学习;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与学习小组共同探究问题,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教学模式改革

以前的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敢打断教师的讲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掌握知识。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其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提出科学的引导。教学模式改革意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实践机会、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发展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例如,在《观沧海》的教学中,由于古诗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在课堂教学前,笔者通过微课的方式,将关于曹操生平以及所处历史阶段的信息进行了介绍,视频为动画形式,人物圆润、可爱,长达8分钟的视频很多学生反复观看,视频的末尾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对曹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其家庭、成就等,带着这些信息去读诗,并试着翻译。第二天正式上课前,发现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分享关于读诗的感悟,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如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最终汇总答案,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开放性大大提升,有些喜欢历史的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网络上找到了更多史实资料,通过资料的分析,深刻体会古诗的情感与内涵;同时,学生掌握着自主学习的权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再受教师的控制,以此学生转变了对学习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语文学习兴趣,而这就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与契机,其可以让学生产生持续性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3.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以切实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手段,营造灵活、多变、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愉悦与满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主动沟通,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学生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教师也不应严厉地指责学生,应鼓励学生自我改正与自我批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不再拘泥于身份的界限,这样可以更充分地展现学生个性,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潜能开发策略,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发展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理念、教学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与传统教学情况相比有了本质上的突破,破除了其中诸多落后、陈旧的方法体系,使语文教学的科学性、综合性显著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初中语文教学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实不断调整,完整与系统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作者:吴春林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三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篇2

打造高效、自主、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新课标倡导自主、高效的课堂,其实质就是要在有限课堂时间内,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有效地达成三维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三年,通过近300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以实地调查等多种研究方式,对课程标准进行修改优化,教育部于2022年以通知形式对外颁布。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在实践中获得了许多经验,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优化,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方法更为多样。新课标的修订,为语文教学指明方向,同时也带来挑战。一方面,需要教师侧重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侧重非智力因素培养,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放在重要位置。

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文性色彩不够突出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特色所在,许多课文都体现人文性色彩。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色彩。诸如,统编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黄山奇石》《日月潭》等景观描写类课文是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寓言,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课文在包含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体现人文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人文性色彩,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

2.学生课堂自主性弱

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学,都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仅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学生自己领悟体会,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增强课堂自主性。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课堂自主性培养。一是仍然占据课堂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与学生课堂互动比较少,导致学生不敢质疑、不敢发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自主性弱,思维发展受到束缚。

3.学生课堂实践较少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部分教师未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课堂实践较少,难以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4.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仍然比较普遍。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通常是采用先让学生默读,再领读和分析文本的教学方法。这种常规性的教学方式虽然能满足阅读教学的需求,但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难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喜欢制作PPT,不愿意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气氛沉闷。

二、语文新课标的重要突破点

1.立足“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

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内涵作出进一步阐释,明确“核心素养”的特征以及价值。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侧重于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新课标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应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

2.强化“以文化人”内在价值,构建结构化课程内容

新课标提及的“以文化人”是语文学科的特色所在,凸显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文化人”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文化认同、情感体验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强化“以文化人”内在价值,构建结构化课程内容,使得语文教学更有文化色彩。

3.凸显“过程性评价”重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明确评价机制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部分,这是对原来“唯考试论”理念的一种突破。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教学方式的及时改进,可以关注到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水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全面性。

4.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所谓“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部分教师一贯采用的“题海战术”显然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以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三、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做好角色转变,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多依赖教材,所选择的课堂教学素材也都来自教材,几乎就是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全部内容,但不利于提高课堂的丰富性、趣味性,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相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出发,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一是要跳出教材框架挖掘新的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二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

2.教学重点的转变

随着国家发展,人才需求发生重要变化。语文教学应适应国家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不仅要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还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3.教学方法的转变

要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要作出相应调整。一方面要融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融入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活动,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

四、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凸显人文色彩

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都拘泥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如背诵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及用法、分析阅读等,基本都是考试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为凸显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色彩,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下足功夫,多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知识层面,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生字词,应学习的写作知识和阅读技巧,应背诵的精彩段落。二是从人文层面,明确学生应领略的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微观层面包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宏观层面包括爱国主义情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多层次剖析课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能凸显人文色彩,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例如,课文《祖父的园子》描述的是作者童年和祖父在园子里的生活,叙事性色彩比较明显,文笔流畅,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怀念。教师要综合考量整篇课文所传递的信息与情感基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1)学会读写课文生字词,如“蚂蚱”“嗡嗡叫”“蚌壳”“倭瓜”等,并能熟练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2)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归纳课文中心思想。(3)探究文章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分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凸显人文色彩,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透过作者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怀念。为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亲人之间的离别之情,理解亲情的宝贵,教师可引入教材中的“阅读链接”,以加深学生的体会。教师也可引入一些现当代作家描写童年经历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正确引导需要贯穿语文学习始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学时间和空间。为此,教师可在备课时选择比较简单的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学习生字词、略读课文、了解段落大意等。教师要一改往常灌输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启迪和发散学生思维。对于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而不要急于解答,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进行学习,交流讨论“诸葛亮是如何借到十万支箭的”。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教学环节,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此举能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使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仍然不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习惯。有学生提出:“诸葛亮已经和周瑜联手对抗曹操了,周瑜为什么还要刁难诸葛亮呢?”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深刻,教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周瑜的性格特点。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将课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以及对重点语句的剖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性。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坚持以读促写,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读写活动密不可分,并非从属关系。教师如果将读写完全割裂开来,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就是要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要打造高效的读写结合的课堂,切实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阅读任务,拓宽学生阅读面,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一些课堂小练笔,让学生边积累边运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珍珠鸟》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珍珠鸟的可爱,这些描写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这些语句,加深学生的体会。“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这一语句,可以让学生学习描写动物外观的方法。“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这一语句,可以让学生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通过品读,学生能学习描写动物外观的方法,能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凸显事物的特征。在阅读之后,教师可布置当堂练笔任务:选择你身边熟悉的一个小动物,用三四句话进行描写,看看谁描写得生动形象、语句优美。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将读写训练有机结合,先是通过《珍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描写动物外观的写作方法。在学生掌握描写动物外观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及时开展写作训练,让学生将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写有机结合一直是教师所重视的,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做好读写衔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新课标提及的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就要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以贴合学生年龄特征,迎合学生兴趣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要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课堂组织水平。如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当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二是引入新媒体教学方式。在学习一些景观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可引入新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看到这些景观,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活动。一是故事续写。故事结尾是牛郎和织女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学生可续写牛郎和织女会面后会说哪些话。二是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牛郎、织女、王母娘娘,表演故事内容。以上两个活动的开展要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排练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的教学活动,一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则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五、结语

新课标的重要突破点是立足“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强化“以文化人”内在价值,构建结构化课程内容;凸显“过程性评价”重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为语文教学指明方向。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凸显人文色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坚持以读促写,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陈海燕 单位:福建省仙游县赖店中心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篇3

为了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扎实推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让小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语文素养。

一、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备受关注,对语文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优化,以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被改变,更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语言运用,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更大的进步。其次,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教师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再次,小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经常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减少机械的追随与模仿,多参与课题建设,多进行教法改革,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避免瞻前顾后,避免左摇右摆,需要制订全面、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积极参加教师培训,认真书写教学笔记和工作总结,这样才能灵活地处理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资源,对小学生开展实质性的训练。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一)创设和谐环境,提高参与热情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由重视教师作用走向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让小学生经历学方法、用方法、会方法的历程。语文教学改革亮点很多,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亮点”不能变“盲点”,应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构建起语文教学完整的教和学的过程。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便利,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构建多元化、童趣化的语文课堂情境,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有些经典的语文课文,教师可以先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然后要求小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纷纷举手参与课本剧表演,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排练。小学生充满了激情,有的在背诵台词,有的在准备表演服装,还有的作为导演指挥现场,班级里非常热闹,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点。小学生阅读时存在着共性的问题,那就是顾前不顾后,读完之后找不到重点,无法从中领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动画版的课文朗读,一方面拉近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另一方面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然后再为小学生提供阅读的思维导图,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使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开展合作学习,锻炼语文能力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解决小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很多小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结果语文成绩不理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求语文课堂逐渐向合作学习转变,发挥集体的优势,让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才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分组的时候,应该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小学生可以进行交互式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师应通过分组合作来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展小学生的多元思维,脚踏实地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给小组设计丰富的探索活动,激发小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锻炼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很多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个人潜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发现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探究项目,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拓展探究活动中。为实现小组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再将各小组成员收集的资料或者个人感悟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进而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形成小组意见和看法,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任务,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竞争合作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使本小组在比拼中获胜,小学生在荣誉感的激发下充满斗志和自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三)改革备课方式,增强教学质量

要想语文教学取得实效,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树立良好的改革意识,积极转变角色,增强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重教法轻学法”的观念,对备课内容及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教师要变“教案”为“学案”,加强对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知识传授时体现出科学性和全面性,让小学生学得更轻松,用得更方便。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辅助备课,提高对小学生心理的把握,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多媒体课件中,不仅扩展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能使语文教学呈现出科技化和现代化特征。1.备课要备教材。对语文教材进行梳理,可以按照主题进行授课,也可以按照跨学段进行授课,使得小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系统。语文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小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2.备课要备教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作用,需要语文教师提前做好选择。由于小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应用故事法进行授课,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在初学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讲述作者的生平,把课文中发生的事情讲清楚,并且用小故事的形式创设课堂情境。3.备课要备“新课标”。语文教师必须将“新课标”熟记于心,并将“新课标”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增强备课效果,语文教研组可以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研究“新课标”,对教学中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讨论,这比传统教学更有效果。4.备课要备学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因材因人施教,既面向全体又分层次,使语文教学切合小学生的实际,形成教学特色。

(四)创新评价策略,培养综合素养

语文课堂评价需要与时俱进,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提高综合素养。课堂评价要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常用的评价方式是教师评价。语文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调控后续学习行为。语文教师要向小学生传递语文思想,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扎实,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加强对小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指出小学生存在的缺陷,并给出改进的方向,便于学生走出困境,获得进步。尤其是当小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小学生调整情绪,并获得情感共鸣,引导小学生走出困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除了教师评价以外,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语文课堂上也逐渐被重视。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指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困扰提出来。小学生自评需要从自己的课堂表现、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发展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切合实际进行自我分析。学生自评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有利于其他学生借鉴和分享。学生互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鼓励小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升级。在学生互评后教师要做出总评,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还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学生出现的偏激评价要及时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

综上所述,语文是教学改革呼声最强烈、改革力度最大的学科,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更加科学和全面,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多元化、网络化,补齐在创造性、互动性等方面的短板,更好地传道受业解惑。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兴趣、实用为引入点,真正将小学语文教育落到实处,助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紫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新方法[J].语文课内外,2019(5).

[2]赵英杰,郝爱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3]马天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7(8).

[4]李淑梅.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研究[J].学周刊,2015(17).

作者:雷建新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实验小学

优秀范文
相关期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