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1:46: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大学语文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的路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语文课程聚焦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集人文性、审美性和工具性于一体,是一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散大学生思维、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综合素养、思维与思想道德境界与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高校要深刻认清大学语文教学在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
1高校大学语文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代,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1.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有力保障。在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拘泥于分析并讲解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较少科学拓展并合理延伸教学素材,限制了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将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会利用真实的职场案例、职业素养教育等更多的教学素材引导大学生,进而成为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素材。例如,文学作品中展现了众多以天下为己任、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坚守道德的仁人志士形象,这些伟大人物的高尚精神将指引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中不图一己私利、不计个人得失,甘为国家奉献青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从而培养大学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1]。由此可见,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1.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大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依托各门专业课,而部分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重视综合培养并评估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反而制约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大学语文的人文特点突出,重视培养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其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能够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使他们逐渐掌握适合自我认知习惯的阅读方法,从而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精神养分,促使他们养成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优良品质,面对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坎坷与困难能够迎难而上[2]。大学语文教学依托这一优势强化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逐步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使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赢得就业岗位。
1.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将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3]。具体而言,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会更加重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鼓励大学生在课上、课下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兴媒介就自己感兴趣的语文学习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展开热烈的互动交流,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与他人沟通、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2新时代高校大学语文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应该遵循体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凸显大学语文教学的独特属性、着眼于学生思维与职业发展需求、更加重视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基本原则。
2.1体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引导大学生学习、研讨字、词、句、篇,培养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说,这门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工具性特点,这是其他课程不同于大学语文课程最根本的特点。这里的工具性是指大学生在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广泛积累文学文化知识,逐步增强阅读鉴赏能力,加深对文学、文章和语言的理解;审美性主要体现在引导大学生耐心品味文学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逐步升华大学生对文学美的感悟,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4];人文性则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在鉴赏中西方众多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在对比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并在接受人文精神熏陶的同时提升文化修养。
2.2凸显大学语文教学的独特属性
大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持续不断地学习语文。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高等教育基础课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或者总结中小学语文。具体而言,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更突出强调这门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则对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要求更高,涉及的交叉性知识范围更加广泛。一方面,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更突出人文性、工具性与审美性,更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更重视引导大学生从更高的视角整合与总结所有语文知识[5]。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更应该突出大学语文课程的这种独特属性。
2.3着眼于大学生思维与职业发展需求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应该着眼于大学生思维与职业发展需求。首先,要聚焦于未来岗位职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较强的写作与口才交际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各类职业的基本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依托写作训练、口才训练和文学鉴赏等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其次,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学艺术思维,促进大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不少经典文学作品都以独特角度审视世界和解剖人性,很多著名的作家都具有独立精神与惊人的创作能力[6]。大学语文教学要结合经典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独立精神,引导他们感悟真善美、关怀人性。
2.4更加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要更加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国古典文学内蕴的哲思智慧凝结着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文传统。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呈现载体之一,一方面,其教学能够促使大学生反思自我局限、开阔心胸、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其教学能够始终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持续成长,使他们在文学的潜移默化与语言的点滴浸润中成长为具有人文情怀、追求真理和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7]。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挖掘经典文本内蕴的思想价值和伦理价值,可以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升华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
在新时代,高校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应着眼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匹配语文课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基于未来职场应用,拓展大学语文课程资源。
3.1着眼于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前提。高校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应该着眼于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为此,高校教师在实施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大学语文独特的课程属性,立足于人才培养需求,在培养大学生文学艺术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和增强职业能力的目标引导下开展教学活动;要通过文学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更加透彻地体验人生、感受命运,在启迪大学生心智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大学生自我人格不断完善,可以自信自立地走上未来工作岗位[8]。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整体上统筹好高校育人目标和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精准制定长远规划,并做好目标分解任务。制定长远规划,就是要将优化大学语文教学活动落实到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将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大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做好目标分解,就是要在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将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对应分解到每一堂课,并根据不同语文知识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之间的联系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其次,确定教学目标还要坚持动态化原则,有效监督目标完成情况,并根据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实际进行合理调整,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切实指引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确定大学语文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平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并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有关口才技巧、谈判流程、公文写作等紧密联系实际工作的知识。
3.2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匹配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必须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匹配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第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契合各专业学科特点。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规划能力,既要深入挖掘教材内蕴的职业能力培养资源,也要积极探索并开发教材,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合理优化并调整教材内容。在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大学语文教育分成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两大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指的是所有专业大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专业模块指的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类型合理调整教学内容[9]。例如,在理工科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穿插介绍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同时,大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与各专业学科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充分挖掘各专业学科和大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共同点。第二,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选择教学内容还是应用教学方法,都要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渗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案,而要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并运用适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语文基础较好、语文素养较高的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大学语文教师要耐心指导他们阅读、鉴赏和研讨经典文学作品,深刻领悟作品内蕴,并指导大学生学会科学运用阅读技巧与方法;针对语文基础较差、语文素养不高的艺术类、理工科类专业大学生,教师则可以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或电影,并通过精讲重点知识引导大学生突破阅读难点。此外,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材中一些与大学生实际阅读能力不符的文学篇章,教师应该适当降低难度,以符合专业学科特点和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的作品代替教材所选作品。
3.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大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第一,大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广大学生中充分了解他们的语文基础与认知特点,大胆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吸引力。例如,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情境教学法,将与专业相关的未来职业场景在课堂上进行还原,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未来就业方向、工作内容[10]。这种以情境创设或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大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二,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串联到大学语文知识中,进而将所学内容运用于未来工作中,实现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例如,大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或专题讨论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在专题讨论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中外文学作品比较研读”“唐宋诗词赏析”和“先秦诸子散文思想探讨”等专题性研讨,以课堂讨论和撰写专题论文等形式开展深入研讨,培养大学生赏析评价能力与思维能力[11]。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自主授课等课上实践,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大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深化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3.4基于未来职场应用,拓展大学语文课程资源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应该基于未来职场应用,拓展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第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语文对标大学生未来职场应用,大学语文课程要构建与专业课之间的互通互融机制。在线上,搭建专业课和语文课信息共享平台,大学语文教师可在充分了解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探寻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契合之处;各专业课教师要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及时沟通需要大学语文课予以配合的要求,促进两种课程的互通互融。在线下,专业课教师和大学语文教师通过课程之间的互通互融机制开展常态化交流互动,让大学语文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并参与课程设置、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和培养目标制定等工作,进而使大学语文课在高等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第二,大学语文教学要结合未来职场应用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文学阅读、应用写作和演讲实训三大模块,进一步拓展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在文学阅读模块,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进一步拓展文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要引导大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展开评价性与创造性阅读,将大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融入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深化他们对文学之美的感悟。在应用写作模块,教师要在应用写作教学中重点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着重培养大学生撰写新闻、事务文书和机关公文等文种的能力,更加突出岗位实践需要,并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时事评论、撰写调研报告,在拓展大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同时,提升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在演讲实训模块,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设定演讲实训选题时渗透更多与职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例如,可以为大学生设定有关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演讲题目,在提升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高尚职业精神的追求与认同。也可以以小组分工形式组织大学生完成演讲实训任务,使大学生在共同研讨与合作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团结、合作、责任等职业道德素养的内涵。
综上所述,从职业能力角度审视大学语文课程,其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开展的阅读鉴赏、写作表达和演讲实训等教学内容,能够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所以,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文捷.关于大学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探析[J].高教论坛,2019(1):30-32.
[2]王靖宇.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功能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9):85-87.
[3]张福贵.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与课程属性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25-31.
[4]董小玉,王鹏辉.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21(19):13-15.
[5]邓朝晖.《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98-102.
[6]左志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民族学刊,2021(5):36-40.
[7]史凤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2-74.
[8]王海燕.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4):30-31.
[9]李军锋.后疫情时代提升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S1):117-119.
[10]石洁.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6):106-107.
[11]周翠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23-25.
[12]陈锋,金秋蓉.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20(17):36-40.
作者:薛彩霞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