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探析

时间:2023-03-09 11:37: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探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探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传承并弘扬我国的民歌文化,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以音乐课堂为载体,将民歌融入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群体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匹配的民歌素材。依托互联网平台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民歌的内在精神。通过分析民歌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途径,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民歌传承价值

1.1民歌是地方方言传承的重要载体

民歌是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重要载体,二者相互依存,孕育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及民族品质孕育出不同的音乐形式。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无论是演唱方法还是歌曲旋律,都能充分展示民族精神的特征。由于民歌是在特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民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并弘扬民歌、挖掘民歌内在价值,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而且需要各大中小学校将民歌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以唱带读、以民歌为载体,反推语言传承,将民歌作为语言传承的重要途径,在帮助学生提升音乐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1.2民歌是地方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的重要参考

民歌是地方民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能够记录各个历史时期地方民众的生活。长期以来,唱歌是民族沟通及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择偶婚配,都可通过唱歌跳舞的方式展示地方民族文化的特色。在民间歌谣中,当地民众会结合社会背景、自身信仰及民族艺术,通过演唱的方式表达整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造就出民歌独特韵味和特殊的美。

2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理念

2.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为课堂教学活动核心。音乐审美是指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体验与感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在不同音乐文化语境下深刻感悟音乐文化的内在魅力,并通过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感悟新知,培养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与我国素质教育目标中美育方针相呼应,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认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自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伊始,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日积月累的生活实践中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生产耕作。结合社会背景及工作内容,迸发出无数的音乐灵感,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留下了一首首抚慰人心的传统民歌。音乐教师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需要充分重视传统民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依托民歌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民歌,加深对民歌的整体感受,以此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强调音乐实践

小学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述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过程,只有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歌唱、演奏及聆听等学习环节,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传统民歌,而且需要引导学生敢于开口尝试,结合自身思维认知,通过演唱的方式描绘出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

2.3关注学科综合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在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关于我国传统民歌的纪录片和音频,为学生提供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传统民歌的理解。音乐本质上是一门听觉艺术,学生需要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感知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歌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学生不能仅凭单一角度学习民歌的本质,应从多个维度了解民歌的精神内涵。我国民歌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是因为学习者在此期间用心感受、细细领悟。因此,在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体现民歌的内涵。

2.4弘扬民族音乐

民歌作为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不断向我们诉说着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人文风貌。通过民歌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民族文化,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品位,培养其民族文化归属感。从宏观角度来看,近年来,多元文化冲击对我国小学生群体意识形态造成很大影响。为避免学生受到部分糟粕文化的侵害,教师需要加强民歌教学力度,巩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教授民歌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不同民族文化,让学生从音乐视角中感受民族音乐特色。

2.5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

从小学生群体认知思维发展规律角度来看,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认知正处于发展阶段。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但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此外,小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认知各不相同。要想确保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既要保证教学内容匹配学生实际学情,也要根据每位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规律,落实多元化、层次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民歌文化,拓展学生音乐发展空间,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度。

3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策略

3.1体会传统民歌特点

3.1.1课堂导入

小学生群体喜爱新鲜事物。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教师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开展课堂导入环节,新颖有趣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后续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课堂导入环节开始时,教师需要将音乐舞蹈作为传统民歌的介入载体。以我国彝族传统民歌《阿里西里》为例,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我国彝族舞蹈动作,并利用多媒体设备配以彝族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边唱歌词,边邀请学生模仿自己的动作,加入舞蹈当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了凸显民歌音乐教学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做出不同难度的动作,如学段较低的学生可简单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或者跺脚;中学段的学生需要将奥尔夫声势与音乐结合进行简单的轮唱或者合唱,以此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及音乐感知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彝族民族乐器,通过演奏乐器的方式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音乐中感悟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乐器演奏。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理解,通过弹奏等方式,让手中的乐器活起来。由于小学生群体好奇心较强,通过乐器表演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1.2依托互联网提供影音资料

民歌是各民族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在教授民歌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学生展示各个民族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风俗文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通俗化,确保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不会因为某些特定概念而产生困惑。以甘肃陇东传统民歌《军民大生产》为例,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陇东民歌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歌词和曲调旋律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困难。此时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陕甘革命时期的教学视频或者资料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解放区的劳动场面感受军民大生产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协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陇东民歌的旋律。

3.2唱出传统民歌韵味

3.2.1细细听辨感受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小学生认知理解能力较差,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主要依靠听觉。而我国传统民歌行腔各有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在民歌教学中为学生开辟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挑选与教材有关的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民歌之美。为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避免学生对于不熟悉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困惑。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聆听熟悉的传统民歌,如陕北民歌等。

3.2.2抓住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音乐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诞生出独特的演奏方式。例如,我国不同民族的民歌旋律各不相同:陕北民歌具有嗓音厚重的特点,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黄土高坡的韵味;江浙地区民歌具有曲调婉转和清脆嗓音的特点,能够展示出烟火气息;西南地区民歌能够为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和朴实感。总体来讲,小学音乐教材中各类传统民歌充分代表了当地民间歌谣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不同民间歌谣的旋律特点进行欣赏,感受我国不同民族地区民歌的特色韵味。

3.2.3唱出方言特色

民歌的腔调风格与地域差异、语言差异有较大联系,我国民间音乐颇具地方色彩。正因如此,我国传统音乐发展才能够多姿多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不同地区民歌在音乐风格上的差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军民大生产》的歌词——“大生产呀么嗬嗨”,将其改编成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顺口溜,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陇东特色方言问候学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陇东方言的认知,使学生能在后续表演过程中自然地唱出陇东民歌的衬词。

3.3传统民歌表演编创

传统民歌表演编创是小学音乐实践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具备一定音乐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创编表演。由于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民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打击乐器,如沙锤、三角铁、铃鼓等。要求学生根据民歌的主旋律及曲调风格进行自主创编。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每位组员利用一种打击乐器,通过合作的方式即兴伴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民歌表演编创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观察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结合民歌的曲调风格和民族特色进行演奏。教师不应过于关注教学结果,而应充分鼓励学生在保留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演奏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民歌的兴趣。

3.4传统民歌唱遍校园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小学音乐民歌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与学校管理者沟通协作,定期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以大型传统民歌传唱比赛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演绎传统民歌曲目。学校还需要定期邀请本地传统民歌传承人来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了解民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拉近学生与传统民歌之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我国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确保小学音乐教育能够紧密协同我国传统民歌,展示出传统民歌的巨大潜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原有教学形式,确保小学音乐教学朝着民族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玉峰.弘扬民族文化,感受民歌魅力: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家长,2022(12):135-137.

[2]张博,傅家怡.玉林本土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2(6):186-187.

作者:夏潇 单位: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什社小学

优秀范文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