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机械化的后发优势研究分析

时间:2023-03-29 17:17: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农业机械化的后发优势研究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机械化的后发优势研究分析

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抓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这一关键历史机遇,积极针对当前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发展不均衡这一现状,立足丘陵地区农业实践的调研成果,及时发现相关问题症结,做出重要的政策调整,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解决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迟滞的问题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现阶段,我国丘陵地区要实现农业机械化,不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处于世界发达国家中的落后水平。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处于后发地位,因此,本文将采用“后发优势”理论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问题进行探讨。

1理论阐述和研究动态梳理

1.1理论阐述“后发优势”理论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具体实践中也不断地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赶超提供了具体指导。相较于其他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在大多数发展水平落后、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中具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腾飞阶段前的初始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的差异性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因此,如何利用好自身发展的特殊优势、历史机遇,使自身发展实现历史赶超,“后发优势”理论作为解释这一经济现象的现实理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较早阐述“后发优势”思想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尽管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后发优势”这一概念,但他们在《资本论》的相关研究中,就较早地提到了与“后发优势”相关的经济学思想。到了20世纪50年代,格申克龙正式提出“后起之益”说,认为不发达国家在其发展中具有特殊优势,且这一优势是与自身落后经济共存的,其在不发达国家的后续发展上将表现出较快的起始速度。例如,“东亚奇迹”、中国经济的腾飞等都较好地反映出了“后起之益”说提到的特殊优势。此后,美国经济学家列维从现代化理论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伯利兹提出“蛙跳模型”、阿伯拉莫维茨提出“追赶超理论”等,这些研究都从不同角度上,对“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而在国内研究中,也有林毅夫、姚洋和陈游芳等学者,将中国的发展与“后发优势”理论相结合并印证的定量研究。

1.2研究动态梳理

近年来,对丘陵农业机械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在“后发优势”理论视域下分析我国丘陵农业机械化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尚属于空白。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后发优势”理论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和丘陵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孙永朋等(2012)在研究农业技术引进与“后发优势”的问题时,较早地观察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并未形成理想化的农业技术“后发优势”,进而提出了在农业技术引进问题上要打造“后发优势”[1]。刘玉珂(2021)在运用“后发优势”理论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出路时指出,欠发达地区基于先天优势而形成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这些先天优势的资源禀赋转化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与关键[2]。我国近三分之一的重要农业耕地位于丘陵地区,丘陵地区农业机械技术效率的提升对丘陵农业获得更多产出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胡志超等(2011)与刘鹏伟等(2022)均在研究中指出农业机械化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应该对南方丘陵地区进行农业机械化改造,发掘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巨大潜力[3-4]。尽管学术界少有运用“后发优势”理论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但必须认识到实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对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保障并提升粮食安全、做好未来“三农”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2当前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境

一是涉及区域较广,耕地建改难度大。“三调”数据显示,在中国现有土地中,丘陵地区占据了40%以上的国土面积,且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省份的耕地中的60%属于丘陵山地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企图通过耕地改建提升区域耕地的机械化程度[5]。但丘陵地区客观存在的改建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为改善我国现有耕地的耕作条件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是财政缺口大,筹资渠道少。首先,按照最新国家农业机械化补助标准,对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机械化改造所需资金将达到十万亿元甚至更多,而现有的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补助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投入远远不够;其次,农业在各行业投资中受到的关注度较低,丘陵农业更是在相关农业项目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能够撬动的社会资金体量较小。依托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丘陵地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融资难度较大。三是农村群众的机械化生产意识不足。首先,我国广阔的丘陵农业区主要进行粮食、油料种植,少部分进行果蔬业种植,种植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产出率低,经营主体愿意对丘陵农业机械化改造的投入较少;其次,农村从业群体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改造上的投入意识不足,对机械化改造在提升地区农业质量方面的认识度不够,导致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丘陵农业机械化的整体重视度不高,较大地滞缓了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四是针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企业和科研高校在农业机械化的研发上主要集中于大中型机械的研发,并且在农业科技的进口问题上也主要服务于北方农业的大型农用机械。整体适宜丘陵农业发展的小型农用种、耕、翻、收类机械不论在投入研发的资源上,还是实际产品的扩散上均处于弱势地位[6]。总体而言,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缺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创资金投入、科研转化等方面的支持。

3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后发优势”的表现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中重要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后发优势”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大量梳理后[7-9],本研究认为,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发展的经验优势,使得丘陵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对推动建设农业强国具有特殊优势。“后发优势”是多维的,集中表现在经验借鉴、技术引进、利用外资、精神动力和人力资源优势上,但必须认识到的是“后发优势”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应该借助这一非物理势差实现优势赶超[10]。因此,本文在运用“后发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从资金、技术、制度和市场四个层面出发,来分析目前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展现出的“后发优势”。

3.1资金上的“后发优势”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和财政资金短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困境,与沿海平原地区已经相对成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比,我国丘陵地区仍要依靠财政支持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非财政资本支持方面,我国经济总量庞大、农业产业体系庞大,整体上能够撬动的市场资金较多。随着疫情管控的放松和国外资本的注入,我国的农业领域将获得更多的外资关注,这将在资金投入上发挥重要作用。与中国早期投资集中在房地产、制造业不同,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利好行业,而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将更有利于开发丘陵地区的农业资源。随着丘陵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丘陵农业资金、丘陵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丘陵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原来存在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并将进一步加速赶超北方地区的规模农业。可以借鉴日本等国家在丘陵农业发展上的资金利用模式,提升丘陵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的资金使用效率。

3.2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尽管前期在农业科技上的研发关注度不足,造成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应认识到未来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需求,及时地对相关科技研发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可以在短期内利用我国现有的工业制造体系和科技研发能力,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所急需的机械进行快速研发。同时,我国的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市场较为广阔,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科技研发企业来投资适应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可以预见,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的落后现状,将在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的共同努力下改变,有借鉴地引入、创新其他国家、地区在丘陵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已有成果,缩短研发成本和时间,实现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较快发展。

3.3制度上的“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理论中提到的“制度后发优势”是基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效率差距。它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改善的巨大潜力;二是对先进制度的借鉴和模仿;三是制度趋同[6]。我国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成就,论证了这一制度在办大事、办好大事上的优越性。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来改善我国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大力发掘这一制度在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社会治理上的独特优势。依托先进地区的政策经验,制定符合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政府规划和帮扶性政策,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较快集中资源办好大事的独特能力,从人力、物力上推动解决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问题。形成中央政府主导、区域间联动、体制变革、管理效能提升的深化改革着力点,为突破我国原有体制僵化局面、实现快速赶超发挥重要作用。

3.4市场上的“后发优势”

所谓市场上的“后发优势”是指现有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形成的空白市场相对于平原地区的机械化市场而言更加庞大,可开发区域更广。在农业发展初期,资源倾斜在平原或其他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使得其在农业机械化上能够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实现区域机械化甚至现代化。而滞后于其他优势区域的丘陵农业地区,在资金、技术、政策关怀上自然要弱于其他区域,但市场的可开发程度仍然较高。随着对市场的细化和开发,政策倾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企业战略等都将关注到丘陵农业机械化的空白市场。各市场主体依托其他市场的开发经验,集中优势资源对丘陵农业机械化进行大规模投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市场落后的劣势将很快转化为丘陵农业机械化赶超的“后发优势”。

4“后发优势”理论下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破路径

4.1强化政策引导,发挥政策优势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然而新形势下,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符合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推进需要的具体政策规划还没有出台。应充分认识到实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制定各项自上而下的政策对于推动丘陵地区机械化发展的关键作用。因此,必须由中央政府牵头,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共同设计、制定、发布、落实有关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项目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发挥“后发优势”,以强化政策引导的形式,利用好政策工具,解决当前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中的政策滞后问题。

4.2推进科技创新,发挥技术优势

农业科技研发是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之一,不同于高新制造业等能够较快获得科研投资和较高的科技转化利润。农业科技创新有在科技创新上的短板,必须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农业科技研发。有条件地发挥财政政策工具、税收优惠手段、科技转化体系等,较快地为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募集科研基金并实现相关成果转化。针对丘陵地区农业在播种、翻土、深耕、收获等生产环节上存在的缺乏对应机械这一现实难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在具体生产环节中参与农业机械的科技研发工作。认识到前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工作推进的滞后性,及时地把握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空白,大力依托企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使中国的丘陵农业机械化程度能够尽快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4.3扩宽投资渠道,发挥资金优势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回报低、风险大的特点,致使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不同于更容易募集科研资金的高精尖企业。保障科研资金的规模化投入和持续性投入,对于大部分国内的农业机械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较大难度。中国作为目前全世界最活跃的投资地之一,拥有良好的市场投资吸引力和较快的资本流动效率。因此,农业机械科研企业必须依托社会化融资渠道,建立“以市场募资为主导、政府财政工具为辅助”的融资模式;积极发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私募基金等的作用,拓宽农业机械企业的科研融资渠道;依靠投资者对农业机械化的信心支持,利用好市场流动资本。发挥中国投资界市场资金体量大、流动速度快等“后发优势”,及时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加速赶超。

4.4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市场优势

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滞后性问题。长期以来,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滞后就是市场调节失灵的表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既要促使各经营主体认识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这一巨大的市场蓝海,又不能在市场开发过程中造成开发的无序性。必须明确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主体各自的作用,加大法律维权力度,保护监管,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技术专利者的权益。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企业参与,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牵头,地方重点企业要依法投资,使整体项目建设的运行体系科学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实现丘陵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完善市场体系的相关建设经验,构建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丘陵农业机械化市场开发体系,科学发挥市场力量,塑造市场“后发优势”。

参考文献:

[1]孙永朋,朱富云,吴卫成.基于后发优势视角的农业技术引进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6):1146-1149.

[2]刘玉珂.后发理论视域下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出路[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4):107-114.

[3]胡志超,张会娟,钟挺,等.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考[J].中国农机化,2011(5):16-18.

[4]刘鹏伟,杨敏丽,张小军,等.基于高质高效的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模式评价[J].农业机械学报,2022,53(S1):140-149.

[5]张宗毅.“十四五”期间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若干重大问题与举措[J].中国农村经济,2020(11):13-28.

[6]陈建.我国丘陵山区应对农机化两大困境的新对策:基于宜机化土地整治[J].农机化研究,2019,41(4):1-4+63.

[7]孙来斌,李敏.后发优势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134-138.

[8]郭熙保.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新解:自后发优势视角[J].学术月刊,2009,41(2):63-71.

[9]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J].江汉论坛,2002(9):25-30.

[10]李云智.“后发优势”: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1(2):17-22.

作者:张静 余池 单位: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省长宁县长宁镇人民政府

优秀范文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