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新消费的影响探究

时间:2023-05-09 15:34: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新消费的影响探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新消费的影响探究

普惠金融指的是基于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依托,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个阶层、群体提供恰当金融服务的一种服务。一般小型微型企业、低收入农村人群、残疾人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国家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可以说普惠金融服务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统一,助力社会各个阶层平衡发展。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金融行业衍生出了“数字金融”概念,与之相对的,数字普惠金融理念逐渐成型。利用数字技术,普惠金融能够快速实现对信息的处理、大数据的分析,从而塑造高效率的金融科技布局,也更方便被服务对象改变自身经济状况。数字金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将这一新的科技产物应用到农村环境中,或可有效刺激农村消费,激发农村区域的消费活力,但要充分激活数字普惠金融刺激消费的特殊效用,应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新消费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路径进行分析,从而拓展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的理论视角,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前景。

1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其对农村消费水平影响的理论依据

1.1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由联合国提出,指的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型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及其他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造福群众,也为了迎合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数字普惠金融概念正式产生。数字普惠金融依托数字金融服务技术对普惠金融活动加以扶持。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及数据通信技术都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有力帮手。数字普惠金融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大数据风控格局,设计高效率、高质量的金融科技布局,有效实现普惠金融惠及普通阶层,让每一位农民都有机会通过金融服务提升收入水平、改变家庭财富状况。

1.2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消费水平的理论依据

1.2.1长尾理论

数字普惠金融之所以被应用于影响农村消费,长尾理论是其比较重要的理论依据。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强调当生产一件商品的成本极速下降时,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生产,导致商品的销售成本随之下降。这时,即便是平时消费需求极低的商品,只要上架,都会有消费者迅速响应。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挤占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故而,长尾理论下的长尾市场也被称作“利基市场”,即更有利于底层利益,但前提是这些商品的存储渠道和流通渠道的规模必须足够大,才能与主流市场匹敌。归根结底,长尾理论的产生是因为看似消费需求较低的商品,有可能是因为消费者对这类商品没有概念,故而未能产生消费需求。当商品的生产者持续推广产品,一些消费者接触到商品便极有可能意识到自身存在强烈的消费需求,那么这些所谓消费需求不旺的商品便会很快售空。数字惠普金融的发展也是如此,借助数字技术,金融产品可以更好地推广到农村,让更多农民群众意识到自身潜在的金融消费需求,继而刺激农村金融消费的持续发展。

1.2.2滴灌效应

数字惠普金融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了金融服务一贯“嫌贫爱富”的属性,直接深入欠发展地区开展服务。数字惠普金融很大程度上是依照我国精准扶贫中的“滴灌效应”发展。所谓滴灌效应,是基于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方略,并突破西方主流减贫理论“涓滴效应”的一个新概念。滴灌效应直接指向每一位贫困户,向每一位需要提升收入水平的贫困群众提供服务。并且,滴灌效应强调“造血”,也就是强化农村的自主发展能力,呼吁每一种技术都要成为农村自主发展的工具,重视农村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因此,数字惠普金融作为一种可以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自然可以得到滴灌效应的协助。换言之,数字惠普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协作,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难、经济视野扩展难的顽固性问题。

2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新消费的影响机制与影响路径

2.1数字支付改变了农村主流消费形式

数字普惠金融无疑改变了普惠金融的传播形式,从农民的角度来讲,数字普惠金融最大的改变就是变革了支付方式,采用了数字支付技术手段。数字化支付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智能设备完成的数字化支付方式,是对传统支付体系的有益补充。数字化支付将货币转化为电子形式,可以储存在虚拟空间内,供交易主体广泛使用,且形式多样,有“小微闪电贷”“生意抵押贷”“高新贷”“小企业年审贷”“政采贷”多个贷款服务供选,可以尽可能打开农民的贷款需求。数字惠普金融提供的产品,例如商贷App,会将资金以电子货币的形式呈现,农民在使用电子货币完成交易时,便会体验到数字支付的便利性。对于农民而言,数字支付的出现,使得原本需要使用现金购买的商品可以在手机、电脑上完成交易,比现金支付更安全、便利,且电子货币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农民拥有多少资产、完成了哪些交易操作都能在智能设备中随时随地查看。另外,国家维护数字支付安全,对诈骗行为可以快速定位和追责,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消费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现下,已经有许多农民更加依赖数字支付,农村线上消费格局已然打开。

2.2数字理财提高了农民财产投入的概率

数字惠普金融服务中,数字理财也是重要的产品。以招商银行为例,目前招商银行开设了多个理财业务,例如“朝朝宝”“招睿青葵”“招睿金鼎”,在基金、保险及定投等领域都有涉及,充分为农村用户打开了理财服务的视野。对于一些仍然对理财有一定犹豫的潜在用户,招商银行强化了支付结算的产品,通过“收付易”“银银通”向用户提供更加高质、安全的财务管理产品,使得农民在理财过程中更加无忧。优秀的理财产品,除了能够提高用户的投资收益外,还能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不定期开展的优惠活动持续吸引更多农村用户的参与。基于传统行业模式效率低,且无法获得信贷额度需求小的用户信任的这一前提,许多数字惠普金融服务开通了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核心下的金融服务定向推广,基于“滴灌理论”和“长尾理论”,直接将金融服务推广到更有需要的用户视野中,有效开发了农村用户,更刺激农村用户逐渐熟悉、依赖新消费形式。

2.3数字服务缓解了农村信贷约束问题

信贷约束是在考虑潜在借贷者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偿还能力后,对其贷款资格设置的一系列限制。传统的金融服务通常会考虑收益问题,对于消费能力不高,且资金流动速率较低的农民群众,银行基本会设置一定的信贷约束,以避免出现坏账、烂账等问题。出于金融服务者的视角,信贷约束可以降低借贷风险,但对于继续发展的农民群众来说,信贷约束意味着农民的消费预算始终无法提高。如若保持信贷约束,农村就无法实现新消费格局的发展。数字惠普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针对农民群众的信贷约束问题。一方面,数字惠普金融直接面向农村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服务,缓解了农民群众流动性的约束问题,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通过贷款改变自身的消费格局。另一方面,数字惠普金融服务设立了信誉考察机制,进一步为信誉良好的农民争取了更多信贷可能,充分释放了农民群众的消费潜力。农民会对自身的消费发展产生乐观期待,也更愿意投身到以消费促发展的进程中,更敢于接触新的消费形式。

2.4数字金融拉动了农村区域的消费结构

数字惠普金融服务的投入使用,不但拓展了农民的消费格局,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当农民的消费能力持续提高,农民拥有了更多的创业资源时,可以带动地方产业创新价值的优化升级,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也能让一些农村独有的产业重新焕发活力,促进农村自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农民还可以利用数字贷款吸引更多的合作者重视农村市场,积极投入农村市场中参与农村产业的建设,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合作协同发展。一方面,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能够加速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当农民手握更多的发展资源时,就可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不受既有实际消费条件的限制,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简言之,数字惠普金融产品能够尽可能缩短城乡消费结构的差距,让农民可在更加安全、放心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商业潜能,充分利用农村的发展资源,拉动家庭经济、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3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继续促进农村新消费的策略

3.1积极完善服务体系与产品质量,满足需求扩大影响

结合上文可知,数字惠普金融之所以能够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得益于其服务体系的安全性和长远发展的可能性,简言之,就是获得了农民的信任才得以推行。针对此,建议继续结合农村发展、农民发展的实际需要,并结合数字金融发展的未来趋势,完善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考虑到数字支付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银行应在产品营销、理财产品方面加紧研究,深入农村产业发展格局中,为农民设计出更适应农村发展的产品,提供更便利、安全,收益更稳定的服务,以进一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影响力,持续扩展受众范围。

3.2持续带动多项产业发展,提高收入奠定新消费格局

数字惠普金融的推广受到技术水平的直接影响,而其推广的广度和生命力则受到农村整体发展格局及未来发展潜能的影响。基于此,数字惠普金融若要持续促进农村消费,就必须建设基础设施,并带动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农村配套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覆盖率,以维系用户数量。金融机构可与当地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对农村区域网络服务提速处理。金融机构可以寻求政府帮助,呼吁政府牵头设立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产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专门面向农民群体的产业合作金融服务项目。一方面,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变数;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资金协助,实现有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有发展机会,也有能力消费。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还要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的教育,让农民懂得商业活动和金融相关的知识,进一步鼓励农民正视金融产品,更积极主动乐观地配合数字惠普金融的工作。

4结语

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无疑为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突破口,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形式更适应农村群众的金融消费倾向。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仍有一些农村群众对金融产业有一定的排斥,服务人员应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可视化等新服务特征,改善农民对金融排斥的潜在意识;更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让更多农民体验到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特性,在享受技术成果的同时,激活自身的金融消费意愿。宏观层面上,政府应牵头,在设定政策的基础上,以数字普惠金融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先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做好底层消费实力的建设,再塑造新的农村消费格局。

参考文献

[1]马其林.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河北金融,2022(9):14-18.

[2]张继军.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现存问题与对策[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76-79.

[3]薛凯芸,王越,胡振.共同富裕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来自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证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5):747-760.

[4]斯丽娟,汤晓晓.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22(5):100-116..

[5]覃朝晖,潘昱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23-33.

[6]杜家廷,何勇,顾谦农.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9):63-74.

作者:俞滨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与新消费研究院

优秀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