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12 08:45: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一篇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及影响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及影响分析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同时致死率也较高[1-2]。乳腺癌治疗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手术将病灶部位切除,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是乳腺癌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具有病灶清除率高,癌细胞侵入性降低,复发率低的优势[3]。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4-5]则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术后腋窝、胸壁、手臂等部位出现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甚至可持续多年,疼痛程度为中度及以上,发病率可达70%。于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PMPS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开展,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临床对于PMP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认为是由于肋间臂神经损伤而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6]。PMPS的治疗手段目前尚不能统一,药物类包括局部麻醉药、抗抑郁药物等,非药物治疗法包括冰敷、按摩、针刺、热疗等物理手段,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手术引起的创伤、术后放疗及化疗造成的损伤以及患者心理状态均可能与PMPS的发生有关。因而寻找影响PMPS的危险因素,并做出早期预防及治疗在缓解PMPS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对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情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轻乳腺患者术后疼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参照标准[7],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彩超、病理检查结果,确定为乳腺癌患者;年龄不限;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患者;无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损伤及代谢功能障碍患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疼痛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PMPS分为观察组(发生PMPS)与对照组(未发生PMPS)。

1.2方法

查阅随访资料,记录术后PMPS发生率及发生PMPS患者疼痛部位和疼痛性质;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随访等方式,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及病情、治疗情况,其中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焦虑、抑郁情况、身体质量指数(BMI);病情、治疗情况包括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是否进行化疗或(和)放疗治疗手段。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进行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腋窝淋巴清扫、肿瘤部位、术后放疗与乳腺癌术后发生PMPS的关系;以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情况

乳腺癌术后发生PMPS的患者有38例,发生率为21.11%,以患侧腋窝疼痛(55.26%)最常见,其次是患侧胸壁疼痛(23.68%),且疼痛以麻木为主(42.11%),其次是灼烧感(23.68%)。

2.2两组临床相关资料比较

两组临床相关资料比较,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手术方式、术后化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焦虑抑郁发生率、肿瘤部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发生率、肿瘤位于上象限、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放疗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连续变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是=1;否=0)、肿瘤部位(下象限=1、上象限=2)、术后放疗(是=1;否=0)是影响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致癌因子导致乳腺细胞发生癌变,手术治疗可将病灶部位清除,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可能并发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术后治疗效果[8-9]。PMPS属于慢性疼痛,是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之一,主要疼痛部位为腋窝、胸壁、手臂,根据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幻乳型、肋间臂神经痛、继发于神经存在的疼痛、由其他神经损伤而引发的疼痛。最常见的疼痛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神经损伤导致,尤其是肋间神经。肋间臂神经分布于上臂、胸部上部及腋窝,手术过程中对对患者机体的解剖及牵拉均可导致神经损伤,研究显示术中神经损伤可引起PMPS,且发生率在逐年增高[10-11],目前对于乳腺癌术后PMPS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导致PMPS的危险因素分析,并根据可能的危险因素做出早期预防及治疗在缓解PMPS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PMPS患者为38例,发生率为21.11%,且疼痛部位以患侧腋窝最常见,占55.26%;疼痛性质以麻木为主,占42.11%,这与往期报道[12]结果接近,均提示乳腺癌术后存在较高的PMPS风险,因此对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十分必要。本研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BMI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年龄小于对照组。分析年龄之所以是乳腺癌患者术后PMPS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年轻患者较老年患者神经敏感性更高,对神经损伤的感知度更强有关[13],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了年龄是乳腺癌患者术后PMPS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有焦虑及抑郁症的比例显著更高,如柳源等[14]研究显示术前焦虑抑郁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PMPS的重要原因,并指出焦虑抑郁可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本研究Logistic回归显示焦虑抑郁与乳腺癌术后PMPS无显著关联,考虑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焦虑抑郁与乳腺癌术后PMPS的关系仍有待探究。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肿瘤部位、是否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肿瘤部位、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放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PMPS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肿瘤位于上象限患者较肿瘤位于下象限患者,肿瘤所在部位距离腋窝及上肢较近,术中病灶切除及腋窝淋巴的清扫后,进行加压包扎,引流管放置,限制了手臂的活动,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或受力后便可引起疼痛,增加术后PMPS风险[15]。腋窝淋巴清扫用于乳腺癌的精确分期,但腋窝淋巴清扫易导致肋间神经损伤,进而引发腋窝和手臂感觉异常及疼痛。这在范梅林等[16]的报道中也有提及,其指出肋间神经的保留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并发PMPS风险。另分析术后放疗之所以是乳腺癌术后PMPS的危险因素,分析可能与放疗本身会引起患者身体疼痛有关,另放疗时对放疗区域末梢神经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也能增加PMPS发生风险。因此,临床应当重视PMPS的高危因素,针对不可控高危因素要引起重视,积极应对,或能降低乳腺癌术后PMPS发生率及其可能引起的不良预后风险。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并发PMPS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患侧腋窝疼痛、麻木为主。患者年龄、心理状态、肿瘤位于上象限、术中进行腋窝淋巴清扫、术后进行放疗是术后并发PMPS的独立因素,临床应重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条件限制,样本量少,拟在后续研究中,增加样本量,优化方案,提高结果的可信度,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苏爱江,罗扬,毛爱琴.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3):377-379.

[2]SarhangiN,HajjariS,HeydariSF,etal.Breastcancerintheeraofprecisionmedicine〔J〕.MolBiolRep.2022,49(10):10023-10037.

[3]邓军,贾建光,高愿,等.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4):533-537.

[4]凡梦琦,郭灿,常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2):108-110.

[5]靳红绪,张同军,孙学飞,等.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9):671-675.

[6]骆艺菲,何开华.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1,46(2):237-242.

[7]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9):692-754.

[8]GongY,TanQ,QinQ,etal.Prevalenceofpostmastectomypainsyndromeandassociatedriskfactors:Alargesingle-in-stitutioncohort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20,99(20):e19834,1-7.

[9]院文倩,赵培,李丹,等.影响乳腺癌患者选择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因素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5):819-821,825.

[10]赵定亮,王然,马超,等.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1):1075-1079.

[11]姜来,朱晓燕,张钧,等.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1,37(8):1149-1152.

[12]苏小君,杨英,方燕梅,等.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30(12):1057-1060.

[13]胡海北,权广前,陈强,等.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9,17(4):445-448.

[14]柳源,张晓剑.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3):6220-6223.

[15]黄艳芳,雷银富,李世珍,等.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9,42(3):280-283.

[16]范梅林,谭庆丰.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24):57-59,76.

作者:景晓杰 姜文翰 刘志敏 周峰 魏路宽 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

优秀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