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11:39: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淄江中学学校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社会稳定其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
二、工作原则
按照“见之于未萌、防止于未发”的要求,以“建制度、学制度、用制度”活动为抓手,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调整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校支委会成员组成,成员由处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意识形态风险监测、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处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有道”等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含有“淄江中学”及淄江中学业务工作的相关信息,结合教体局预警提示,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上报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较大以上网络舆情要上报区教体局。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上级领导部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舆情发生后及时根据通稿,通过适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领导小组,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 ,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处室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处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处室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对外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处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处室对舆情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一、重点工作情况
1.圆满完成2021年春季开学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为确保学生返校各项工作安全、顺利有序地开展,保卫处根据学校有关学生返校相关要求,制定学生返校安保工作方案,联合派出所、辖区交警大队,共同为学生返校工作保驾护航,圆满完成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2.组织召开2021年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保卫处牵头组织学校2021年安全稳定会议,作2020年安全稳定工作汇报、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会上对2020年度“平安单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3.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根据学校机关党委有关工作要求,组织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岗位责任与使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4.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卫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排查工作。
5.持续加强校园门岗管控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按照校园安全防范要求,切实强化校园门岗管理,召开门岗管理专题工作布置会,发挥“云管控”智慧力量,实现人员进出“留痕管理”。
二、常规工作情况
1.组织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春季开学前后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平安办组织12个组,36人次对全校进行了安全检查,共发现隐患37起,并及时落实整改。
2.开展校内交通整治
对校内交通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替换老旧设备;整理筛查数据库,及时做好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完成人行闸机安装;对车辆停放区域进行划线,联合属地交警对辅道栏杆进行集中整治.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校院二级工作管理的职责和要求;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坚持每日巡查和重点部位巡查相结合。
5.完成重大活动执勤任务
开学以来,治安办牵头做好重大活动执勤任务10起,拟定活动方案8份,派出安保人员300余人次,维护了活动现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下阶段工作部署
1.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落实省市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校园管控,管好大门,看好小门。所有人员出入校园须凭通行码,按非必要不进入校园的要求,严控校外人员进出校园。
2.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正面宣传,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让师生体验式参与演练。
3.强化警校联动协作
与公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研究苗头性问题,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关键词:国际网络安全合作;困境;出路
国际网络安全合作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困境,不能确保相关的合作效果,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经验,在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期间寻找到出路,以此有效的提升合作效果。
一、国际网络安全合作困境
(一)缺乏正确的合作观念意识社会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属于具备权威性、系统性的观念,其在社会各界和各个群体之内,主要是政治思想还有宗教信仰的认同体系。但是,近年来在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期间,缺乏正确的合作观念意识,导致相关的基础缺乏牢固性,难以将合作的优势凸显出来。且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不仅未能将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消除,还会导致在网络信息空间之内,出现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这样很容易使得各个国际主体相互的网络安全问题在理解方面和认知方面有分歧,难以确保相互之间的有效合作。
(二)利益争夺方面的矛盾问题网络信息平台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其属于陆海空之外的空间,属于国际化竞争还有博弈期间的焦点还有场所,甚至一些人会认为,只要掌控具体信息、控制相关网络系统,就能够拥有世界。而目前可以发现,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行网络权利的争夺,编制出了网络安全战略,并且利用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等,开始争夺国际中的网络空间主导权,确保自身的网络安全,这就导致在利益争夺的过程中,国际网络安全的合作积极性难以提升,也无法确保相互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交流,对相关合作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三)缺乏完善的合作机制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各个国家之间的网络空间竞争加剧,相互的博弈也开始增强。通常情况下,国际合作主要是在平等、互利的情况下建立,然而,不同国际的发展能力不同,导致相互之间的能力不对称,难以提升相互的平等性,再加上未能编制出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这样很容易导致出现合作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甚至会诱发其他的问题[1]。
二、国际网络安全合作的对策分析
(一)将国家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全世界的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中,网络弱国开始享有十分公平的网络环境,属于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期间,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此过程中,应该将国家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发挥出来,在网络空间中能够尽量的发展自身网络信息技术,并合理的掌握其中的核心竞争元素,在获取到合作话语权的情况下,整合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并且增加资金的支持度,有效促使国际网络安全合作相关工作的合理实施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弱国而言,需要自主性的捍卫自身网络主权,强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开发力度。不仅需要拓宽自身的网络空间共同利益,还需和其他的国家相互之间沟通交流,使得相关的网络弱国,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国家网络安全的劣势情况,创建出较为良好的网络安全合作阵地,这样在合理合作的情况下,有效促使弱国在网络方面的安全进步。与此同时,还需结合实际的情况,将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制度等融入其中,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筛选最佳工作措施,提升网络安全合作的效果。另外,建议网络的强国,多承担相关的责任,这样有助于在合理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改善目前的现状[2]。
(二)完善相关的合作机制近年来在网络安全合作期间,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博弈开始增加,在此情况下,会导致国际网络安全合作受到影响。应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开展相关的网络安全合作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合作机制。首先,建议可以出台一些国际化的网络安全合作公约,明确各个国家之间的责任和责任,保证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在语言还有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应按照具体状况正确进行网络安全的管控,保证其平稳性。具体而言,在相关的公约中,应该给予主权国家一定的网络权利,明确具体的话语权还有控制权,这样在各个国家权利义务明确的情况下,制定完善的安全合作的决策方案,完善具体的法律制度。其次,应重视特殊性网络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与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等,开展各方面的管理活动,确保能够通过有效的合作措施解决问题。最后,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战略方案。
(三)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为有效提升相关的国际网络安全合作的效果,应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意识,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各个国家均需要结合相关的网络安全合作特点和规律,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创建出平等化的交流环境,通过这个平等的环境相互合作。与此同时,国家之间不应该只重视自身的利益,而是要形成较为良好的合作观念意识,在有效改善合作现状和措施的情况下,通过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合作活动中,有效的改善现状,以此在良好的国际网络安全合作中获取到网络安全管理的力量,为国家化的网络安全发展夯实基础。
三、结语
目前在国际网络的安全合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能确保相互之间的合作效果,严重影响整体的工作质量。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求树立正确观念意识,采用有效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在制定完善合作机制的情况下,强化相互之间的合作观念意识,以此有效解决问题,促使相互之间合作效果的有效增强,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宁,郎平.不同议题下的中美网络安全关系:合作、竞争与冲突[J].战略决策研究,2017,22(02):5-21+10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领导的指示批示,积极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和寒假期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及《2020 年广州商学院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部署文件要求,确保岁末年初全院师生的安全和稳定,经济学院召开院务大会专题研究安全工作并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
12月31日上午,经济学院召开院务大会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并部署接下来安全工作的重点步骤,经济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年级辅导员参加会议。学院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和寒假期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分析近三年涉及校园的安全事故以及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就相关问题给出处理措施。要求各年级辅导员要认真贯彻“一岗双责”、全力抓好整改,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制度落实是基础、工作落细是重点、信息畅通是关键,同时要举一反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陈院长强调,安全工作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校园安全事关全院师生的身心安全和生命安全,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年级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重大意义,清醒认识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关注消防、食品、冬季用电安全,校园内严防欺凌事故、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同时要加强对外出实习学生的管理,提高要求,必须在全院范围形成齐抓共管、内外一致的局面。
1月3日早上,由陈院长、党总支张书记分别带队,各年级辅导员、各班级班主任对教学区的办公室、教室、实训室、学生公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
此次安全隐患大排查,采取了不打招呼、不留死角,深入到了学院教学区、生活区的各重点区域,特别针对用电和防火安全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现场办公、及时协调,并督促相关责任人立行立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将召开相关专题会议研究,限期整改,做到防早防小、防患未然。
关键词 制度变迁;建筑节能制度;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53-02
建筑节能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建筑节能制度的研究,涉及许多理论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已成为不同学科理论关注的焦点,现主要探讨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建筑节能制度,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1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制度变迁理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率更低的制度的过程称为制度变迁,其含义包含制度创新和新旧制度转换。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交易费用,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诺斯将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1]。
制度变迁的主体只要能从变迁预期中获益或避免损失,就会去尝试变革制度。通过制度的再安排,实现在现有制度结构中无法实现的潜在的利润。制度变迁的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自下而上、受利益驱使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只是在现存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作出制度创新,它是现有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具有渐进性、自发性、自主性的特征。另一种是由法律和政府命令引入和实行,由国家强制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突发性、强制性、被动性,诺斯认为多数情况下,制度变迁应采取渐进的组织演进方式[2]。
国家理论、产权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在信息成本、现存技术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约束下,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成本最小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指出:取得潜在利润是国家给社会提供制度并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机,即获取一种在已有的制度结构安排中可以观察到,但只有通过制度再安排或制度创新才可以得到的好处。其结论在著作《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提出。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家中是独特的,诺思认为,意识形态的本质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制度安排。
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分析
将制度变迁理论、科斯定理引入到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导向研究中。“科斯定理”认为:要使外部效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达到内部化,必须要把外部效应的影响作为一种产权明确下来,且交易费用为零。在保障资源的产权为前提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是明晰的,无论谁拥有产权,其自然趋势都是向社会最优点移动。诺思认为,在影响经济绩效、资源配置、人的行为决定等诸多因素中,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难以克服“外在性”等问题,必须把制度因素列入考察市场行为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
2.1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兴起。1987年9月25日,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印发“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同年,《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文件出台。1988年1月,对污水处理、城市热能供应、给水工程、热力、城市道路照明等领域规定节能政策,颁布了《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1992年,国家计委和国家税务局规定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北方节能住宅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零,并颁布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条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局于1993年3月印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节能项目等3个税目注释》的通知。
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住房建设部于2001年7月组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2住房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住房建设部于2005年陆续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组织建筑节能相关调研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2006年财政部了《可再生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务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7年国家住房建设部《住房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财政部《关于的通知》,住房和城乡住房建设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程验收办法》,国家发改委《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10年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国税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与此同时,各个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制度,北京、安徽、上海、天津、重庆、深圳、陕西、湖北、湖南、河北、青岛等地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出台了相关政府令和资源节约及墙体材料革新等相关法规的省(区、市)数目分别为22个和15个,各地方初步建立了与行政法规相配套的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经过2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3-4]。
2.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建筑节能制度
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对旧制度的改良、变革或创新的过程。技术和社会条件约束着制度变迁过程。行为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是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而由于制度变迁还涉及到成本问题,仅存在潜在利润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制度变迁,除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外,制度变迁主体实施制度变迁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制度均衡能否被打破。
建筑节能行为主体对建筑节能这一行动的成本收益之比的判断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行为主体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的前提是,其认为通过制度变迁可能获取的潜在利润大于为这种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促成或推迟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而建筑节能成本又取决于利益变迁主体能否形成有效的组织,这与建筑节能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即所谓制度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的产生与否,我国建筑业制度必须随着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就成为必然,我国《节能法》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能源和鼓励节能技术进步做了规定,它的实施为中国的节能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经典理论带给人们的启示在于,建筑节能制度再发展属于制度变迁的范畴,是节能制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外部环境变革所作出回应。制度变迁是一个缓慢、反复“试错”的过程,我国建筑业制度创新要经过长期“博弈”,才能确认最适合的制度,建筑业制度的“试错”和“博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和很大的风险,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把国家的强制性和当地建筑企业的能动性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为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而努力。
3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制定新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已经出现,但还需在范围和广度上有所加强。目前国家对新型建筑材料与新能源都出台了经济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但经济政策的覆盖面还比较窄,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国家和地方专项节能基金、建筑节能补贴、建筑节能税收优惠、建筑节能贷款优惠等多项经济政策的力度。可以对建筑产品达到一定节能标准的房地产开发商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对开展建筑节能服务的机构应给予贷款贴息,以鼓励和培育节能服务市场的形成[5-6]。
3.2 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基于建筑市场的节能新机制
建筑节能领域需要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在推动节能工作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政府应对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部分市场作用失效的情况进行适当干预和调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则和监督协调2个方面。建筑节能的主体是投资商和建筑业主,国家还应该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鼓励主体主动进行节能,增加全民节能意识,引进和采用国外节能新机制,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监督。同时,完善我国建筑市场激励机制,遵循有效性原则设计建筑市场激励机制,保证开发商按政策规章执行能获得较好的效益。政府通过以规范制度,激励建筑节能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孙萍,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8-12.
[2] 伍进,章林伟.我国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探讨[J].建设科技,2005(13):62-63.
[3] 陈甲斌.我国现行节能政策述评[J].中国能源,2003(3):28-30.
[4] 郁聪,康艳兵.国内外节能政策的回顾及强化我国节能政策的建议[J].中国能源,2003,25(10):4-14.
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实施“三养”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一是实施理论素养提升计划。制定加强宣传干部学习研究工作方案,深入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通过平台展练、理论研讨、下基层宣讲等方式,推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带头学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引导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多研读经典著作,多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成为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二是实施政治素养提升计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系统开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摆问题,抓好专项整改,推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紧密结合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严肃宣传纪律,采取规范重大宣传报道程序、定期通报通气、强化纪律教育等方式,引导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工作取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斗争、敢于亮剑。
三是实施业务素养提升计划。制定宣传文化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员培训。每年省委宣传部举办面向基层的各类培训班30多个班次,各地党委宣传部组织培训班近200个班次,年均培训1.2万多人次,极大提高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履职能力。注重实践锻炼,采取双向挂职、横向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拓展视野、提升素质。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活动,培养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累计组织88个文化馆在220多所偏远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省级文艺家协会对90个基层单位开展对口文化帮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以健全管理体制为关键,让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有保障
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干部原则,把干部管理体制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着力增强各级党委抓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责任担当,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成长成才。
一是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街道)宣传委员、专职宣传干事以及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结合全省绩效考核,每年对市县宣传部门班子建设、乡镇宣传委员和专职宣传干事等配备情况开展专项考核,形成各级党委重视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刚性约束。建立全省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专项资金,近年戆才2000多万元,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队伍建设。
二是理顺干部管理权限。2013年,省委出台文件明确,宣传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2015年,进一步调整理顺县级党委宣传部管理本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体制。目前,一些市、县(区)以正式文件明确了党委宣传部管理干部的岗位、职级、程序等,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健全基层工作机构。积极推动社科联、党委讲师团等宣传文化机构向基层延伸。社科联机构实现县级全覆盖,每个县级社科联核定参公事业编制2-3名。全省现有县级业余讲师团61个、具有正式编制的县级党委讲师团8个,覆盖率达82%。在社区、行政村设立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城乡基层公共文体服务岗位,确保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以整合社会力量为途径,让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有拓展
坚持用好专职队伍和调动社会力量并举,积极探索“1+3”模式,鼓励文艺工作者、志愿者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着力缓解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是“专职人员+村级文化协管员”。把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作为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工程,在全省14386个行政村配备近1.5万名文化协管员,实行“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体制,抓好选聘、培训、使用、管理等重点环节,使文化协管员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省、市、县财政均给予专项补贴,有条件的地方给予的补贴每人每月达3000多元。常年举办培训班、技能大赛等活动,推动广大文化协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
二是“专职人员+文化志愿者”。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注重从文化单位、文艺团体、大中专院校招募文化志愿者,组建艺术扶贫、“网络求真”、“乡村故事会”、“农民讲师团”等志愿团体,使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目前,全省共有文化志愿者5.7万多人。积极推广“结对子、种文化”、向商业网站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做法,努力提高基层专兼职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水平。
三是“专职人员+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专项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艺术院团、地方剧团、文化企业等参与“低票价演出”、“送文化下基层”等惠民活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目前,省级财政对省属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给予每场2000元的补助,市县级也实行相应政策。 以强化综合激励为抓手,让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有标杆
着眼于树立良好导向,从干部使用、典型选树和给予礼遇等入手,创新激励措施和机制,使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一是加大基层干部选拔力度。发挥干部工作“指挥棒”作用,结合基层理论宣讲、示范乡镇创建、文化乡风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重要工作、重点项目,着力在一线锻炼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在2016年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中,全省县级宣传部长和乡镇宣传委员约1/3得到提拔,约1/3转任其他重要岗位。同时,建立健全“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全程监督、奖惩到位”的工作机制,对“四个意识”不强、政策执行不力、能力跟不上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
二是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开展“最美文化员”等评选,采用“表彰+媒体专访”、“表彰+巡回报告”等方式,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引导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向先进典型学习。坚持每三年评选表彰全省宣传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全系统形成比、学、赶、超、帮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略;构建
前言: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青年员工作为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企业的核心力量,受到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及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企青工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凝聚青工智慧,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加强高企青工进行思政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为此,加强对该项工作方略构建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强对高企青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强调“青年的素质及本领直接影响实现中国梦的进程”,由此可见,青工作为社会发展主要群体,在实现中国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重要地位。而高企是我国道路交通网络的关键,对高企青工进行思政教育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实现中国梦。众所周知,中国梦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实现梦想的关键在于青年,我国尚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社会情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高企青工是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宝贵财富,将实现中国梦渗透至高企青工信念中,能够充分激发青工积极性和热情,发挥其持久的创造力,有利于实现中国梦[1]。
第二,有利于促进青工健康成长。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日渐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等方面逐渐表现为多元化特点,直接影响高企青工思想观念,一些高企青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继而影响到自身行为,对高企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通过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引导高企青工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员工明辨是非能力,促进高企青工队伍健康成长,为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高企青工思想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高企青工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其重要责任不可忽视[2]。不仅如此,交通是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加强对高企青工思政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加强对高企青工的思政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高企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构建高企青工思政教育方略有效措施
(一)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工思想
高企青工思政教育是捍卫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在具体实践中,应积极巩固,使员工能够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并将思想与实践工作有机整合,指导员工实践工作[3]。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及民族精神的产物,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首先要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由于高速公路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劳动强度较大,极易动摇青工思想,为此,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弘扬积极、正面典范,能够使员工正确认识本职工作,增强高企青工责任心;其次,加强对员工诚信教育,诚信意识淡薄成为当下青工思想主要问题,如果不加以调整和教育,势必会影响高企未来发展,基于此,应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发挥诚信道德模范社会辐射效应,逐渐培养员工诚信意识;最后,培养员工合作精神。当今社会,单纯依靠主体力量难以完成工作,合作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应加强对员工进行合作教育,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各种活动,逐渐培养青工团队合作精神。
(二)加大思政工作研究力度,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随着高企生产任务日渐繁重,青工比重也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政工作难度,为了增强思政工作实效性及科学性,思政工作者应加大对思政工作研究力度,及时了解高企青工思想动态变化情况,定期开展调研工作,全面掌握高企青工客观情况、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调研成果,制定针对性工作方案,为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加强思政工作,注重人为关怀及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重视人文关怀,立足于高企青工实际需求,尊重员工想法,并运用语言艺术,对青工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帮助青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政工作应积极如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消除孤独、忧郁等消极心理情绪,达到思政教育目标。
(三)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创建良好工作氛围
第一,传播正能量。据调查发现,积极的正能量与形象的示范能够提高教育效果直观性、说服力。因此,政工干部应培养先进典型,积极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致力打造“学先、争先”的良好风气,杜绝对典型的过度包装,深度挖掘具有广泛社会认同感的人或事,并采取简单的宣讲方式,传播正能量。
第二,开展警示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借助各类媒体的宣传功能,将主流意识渗透至青工思想当中,利用中国交通报、公路网等媒体优势,对先进典型进行深度报道,使之能够对高企青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应展警示教育,坚持“治病救人”原则,帮助犯错误的青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第三,探索思政工作新模式。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思政工作需求,基于此,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依托互联网,通过微博、QQ群等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增强干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联动互动局面,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思政教育格局。
(四)整合企业文化,打造多元化组织
企业文化与思政教育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的具体表现,将二者有机整合,能够给予思政教育工作更多机遇,以便深层落实思政教育目标。另外,良好的组织是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为此,高企管理者应结合本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多元化组织。如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并完善行之有效的考核、考勤及评学等学习制度保障体系,培养团队式学习方式及理念,并采取征文评选、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员工热情,促使高企青工团队不断发展,为高企发展助力;服务型组织,服务作为高企始终追求的目标,建立服务型组织势在必行,通过加强青工理论学习,增强其政治敏锐度,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奋斗,不断进取,为社会发展、政治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服务[4]。
结论:综上所述,高企青工思政教育作为当下高企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一项长久性工程,诚然,教育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但是,只要坚持思政教育工作,并切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及青工特点,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采取多元化手段,引导高企青工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推动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平.高速公路建设单位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现代企业文化,2011(21):44-45.
[2]辛学锋.国有企业青工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6):134.
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首先,新闻出版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即分为时政类、公益类和非时政类三类。其中,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涵盖中央级、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人民出版社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时,要严格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采编业务部分作为事业法人,经营业务部分转企改制为企业法人,同时,由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给时政类报刊较多的拨款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所需。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包括单纯依靠自身经营很难生存但又确需发展的,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拨款,如一些纯学术性杂志。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包括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可以实行采编经营合一,改制成相对标准的国有文化企业。此外,由于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
其次,转企改制取得了实效。当前,在传媒业改制实践方面,主要有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广东模式”,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浙江模式”,以辽宁出版传媒集团为代表的“辽宁模式”和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上海模式”等4种模式。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268家地方出版社和103家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组建完毕29家出版企业集团公司;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其中有6家已率先完成转企任务,另有18家已完成了清产核资、核销编制、职工参保、工商注册等转企所必需的工作,其他大多数出版社改制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共计核销事业编制1.8万多名??。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同时,报刊出版、影视制作、新闻网站等单位的分类改革也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截至2010年上半年,需转企改制的35家电影制片厂、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也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改制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一批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大型传媒集团公司,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有31家出版集团、47家报刊集团、29家发行集团和13家印刷集团。此外,新闻出版类的上市企业已经是上市的文化企业中数目最多的,2010年达到45家,年底总市值达到5740亿。??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是一次巨大进步
首先,目前,已经确定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时间表和对象,要求按照“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分批次进行”的原则,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此次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共涉及5000多家出版单位??。按照这种改制思路,将在更大范围内把更大规模的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更加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这种改制思路在保持了党报党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放开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既有利于国家整体舆论的稳定,又能够放开搞活非时政类媒体,是新闻出版单位改制的巨大进步。
其次,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原则从以前所有的报刊出版单位都必须实施“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即采编部门是事业法人,经营性部门是企业法人的原则转变为“采编经营合一”的原则,即分期分批按照规范的程序改制,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这种“采编合一”的改制思路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采编和经营的良性互动,真正按照企业的自身发展规律来发展,极大地释放体制的生产力。
第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将能够提高报刊出版单位的质量,吸引更多的读者,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力。由于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和党管导向”的原则,因此,改革能够在保证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竞争,深刻把握读者阅读趋势和市场发展趋势,提升报刊出版单位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待解决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能有效地解决报刊出版单位数量过多、实力过弱、规模过小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善产业结构和强化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大发展大繁荣。当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进入攻坚期,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以待解决。
一是出资人问题。《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因此,出资人能否科学合理地行使其权利将决定着一个公司的成败。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来说,一方面,由于其所经营业务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多为国有独资,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出资人的职责需要多部门行使,其出资人职责更难履行也更为明确确定。当前,在改革中,对传媒业的出资人安排主要有以下4种方案:一是由当地政府担当出资人,授权给传媒集团的相关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是由广东省政府当出资人,并授权给南方报业集团管委会经营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并履行出资人职责,但是集团资产仍在省财政厅名下;二是由当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传媒单位的资产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三是由财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中央级报刊转企改制之后其资产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四是由宣传部履行出资人职责。上海市的传媒单位多采取这种方式,如新华传媒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显示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从上述出资人的几种方案来看,虽然方案林林总总,但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的出资人制度。
科学明确的出资人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媒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效,因此,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统一、明确的出资人制度,笔者建议可以成立独立的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直接由现有的国资委进行管理或者由财政部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范围问题。目前已经确定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要先行转制??。可以明确看出,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毫无疑问是属于时政类报刊,而其旗下所属的其他单位可以认定为非时政类报刊。但是为数不少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刊是属于时政类报刊还是属于非时政类报刊尚未明确,这也使得地市级报刊的转企改制缺少指导性原则,会导致其无所适从。
三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认定标准问题。目前已经确定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一方面,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有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其转企改制应该更加慎重,另一方面,如果能把这些报刊单位转企改制并全面推向市场,将能极大地促进中国报刊业的改革与发展。有关精神指出“经批准可进行转制”,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由谁进行批准?如果是由当地的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则不同的地方认定标准肯定会存在较大差异,也会对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的转企改制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科学地实现党管媒体的问题。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由于非时政类报刊也具备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无疑要实现党管媒体和党管干部,但是如何更科学地实现党管媒体呢?任何媒体和企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高管人才,因此,只要管好了干部就能有效地管好媒体,会对媒体的具体管理要充分体现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造成一定影响。
五是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中涉及的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须严格按照有关精神,制订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方案,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和保障本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转企改制中,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是核心问题,一方面牵涉到经济补偿问题,另一方面牵涉到接续社会保险关系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标准和资金来源。
六是主管主办资格问题。规定:实行严格的报刊出版市场准入机制,从主管主办资质、内容导向、资本来源、资产规模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报刊出版资质和违规出版以及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切实提高报刊出版业集中度;按照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和职责的要求,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资质。不具备资产重组条件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后原主管主办关系暂时不变。探索建立主管主办管理体制与出资人管理体制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实现报刊出版业的集中度,就必须大幅度减少主管主办单位,否则报刊出版单位的资源分散现状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必须要从各方面条件严格限制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其次,由于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这就要求主管主办单位要成为报刊出版单位的出资人,因此,这就要求主管主办单位必须具备出资人管理能力,建议报刊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由大型传媒集团担任,切实履行相关职责。
七是刊号资源是否进入企业问题。报刊出版单位的刊号资源作为市场准入的牌照资源,对于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极其重要,目前,相关规定尚未明确刊号资源能否进入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目前,一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进行整体转企改制,这些企业本身成为主管主办单位,其刊号资源也只能放入企业,而如果不允许刊号资源放入企业,那这些企业的刊号资源如何处理就成为一个难题。
八是税收问题。按照目前的改革方案,转制后的报刊企业其税收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重复缴纳反而显著提高,这也导致很多报刊企业迟迟不愿转企改制。
九是具体改革规程问题。近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正式公布,规程包括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转制工作方案,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与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八个部分。该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且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由于该规程针对的主要是中央各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而对于更大范围的地方性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制尚缺乏可操作的改革指导原则,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较为具体的改革指导意见。
注释:
?????????吴娜:柳斌杰谈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光明日报2011年8月10日。
????刘丽靓:中国股市新主角:双百亿传媒集团呼之欲出,证券日报,2011年5月25日。
??新华社记者: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新华网,2010年8月12日。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杜丁:全国5000多家非时政报刊年内将全面转企改制,新京报,2011年5月9日。
(2020年度)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我院积极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卫健委、省卫建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XX市2020年精准扶贫政策》及市健康扶贫各项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公立医院医改精神,制定了《XX市中医医院2020年健康扶贫工作方案》,医院成立了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院长XXX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医务科、医保科、护理部、财务科、经管科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质控办负责人XXX同志担任担任大病救治联络人,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明确了大病专项救治工作重点,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费用等主要控制指标的监测,严格实施考核问责,确保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切实减轻农村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
(二)加强了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
医院多次在院中层干部例会及党员意识形态学习例会上传达学习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并督促各科室组织学习,做到人人知晓,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坚决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式”结算、 “985” 报销政策以及“四位一体”的结算模式。
(三)加强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宣传。
我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印刷宣传资料、电视、网络媒体对健康扶贫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今年以来,发表在各级新闻媒体、电视台关于健康扶贫的稿件10余篇(次)。积极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
(四)、积极组织义诊活动,送医、送药下乡,服务百姓。
2020年,共组织各种形式的义诊下乡活动5 起,先后派遣内、外、妇、儿科专家共39人次到XX镇小木桥村、窑台村、西庙村及新华村进行义诊,免费给村民送医、送药,发放宣传传单2000多份,送药3000多元。
(五)、进一步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对口帮扶。
从2017年9月开始,在市健计委党组的支持下,我院与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1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作关系,组建天门市中医医疗联合体。2020年我院通过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基层医疗人才。2020年我院共接收基层卫生院医生、护理、彩超等专业进修人员8人,并下派医生、护士、彩超等中青年技术骨干10人乡镇卫生院工作,与这些卫生院建立了便捷转诊通道,方便转诊患者。
从2017年开始,我院托管XX医院,通过三年多的建设,XX卫生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该院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比托管前同期分别增长30%、28%以上,XX群众就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卫生院员工待遇得到了提升,人心稳定,蒋场的托管建设得到了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六)、加强医疗质量控制
1、建立救治台帐。
我院作为我市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为符合救治条件住院患者建立了台帐,实行了销号管理。
2、按照保证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的原则,确定大病救治科室为五官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血液透析科。
3、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确保对大病患者实施医疗救治。
4、制订了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按照“保基本、 兜底线”的原则,制订了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5、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6、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医院成立重大疾病临床诊疗专家组及大病集中救治质控体系,并制订完善医疗质量与控制相关指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业务培训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7、积极开展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各临床科室积极做好出院患者回访,询问患者居家情况,指导患者居家按时服药或及时复诊,巩固治疗,做好了回访登记。
(七)、加大保障力度,推进贫困户“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远程诊疗服务”等重点工作。
我院合理设置了医疗服务流程,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对贫困患者实行单病种收费,控制费用总额,同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作用,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继续推进“四位一体”保障机制,严格实行“一站式、一票制”结算等及时结算措施,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收到患者一致好评。
1、作为XX市大病救治定点医院之一,截止2020年11月,我院我院大病救治农村贫困人口404人次,其中:白内障28人次,肺癌9人次,肝癌10人次,结肠癌15人次,乳腺癌27人次,食管癌2人次,胃癌10人次,直肠癌3人次,膀胱癌5人次,终末期肾病249人次,急性心肌梗死1人次,风湿性心脏病2人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人次,脑卒中15人次,医疗总费用3069573元;截止2020年10月,全年共收治贫困人口住院救治1651人次,医疗总费用 12116458元。
2、截止2020年10月我院共收治接对帮扶对象XX镇西庙村、小木桥村、窑台村、万场村、新华村贫困患者55人次,减免贫困患者住院自付部分250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