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丑小鸭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3 11:40: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丑小鸭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丑小鸭教案

第1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这篇童话作品的自传特色。

(2)分析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3)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层次,通过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它所做的努力。

【教学难点】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ppt、主持人一名。

【教学过程】

一、引导示标

师:大家好!欢迎同学们做客《麦咭有约》,麦咭①,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哪位嘉宾呢?请大家看PPT(安徒生的简介),他就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麦咭,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安徒生这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秘密。大家来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默看10秒钟。

二、自学反馈

师:同学们,这只丑小鸭有怎样的经历呢?请一、二组的同学们来汇报丑小鸭流浪线路图;三、四、五小组按照这个流浪图共同来完成“故事接龙”,要求在复述时有创造性的发挥;第六小组汇报最后一题,安徒生和《丑小鸭》的联系。

由各个小组来竞争展示,他们之间进行竞争性的汇报,教师适时给小组加分。因为是学生自主学习,在填充答案时会有不同的意见,也许会出现争执或是辩论。“故事接龙”的要求是用第一人称说出丑小鸭的心理感受,有的同学可能会对故事的复述缺少创造性发挥。至于安徒生和《丑小鸭》的联系,这道题难度很低,因为在导入中我们看到了安徒生的故事,同学们会想到安徒生就是丑小鸭的原型。此外,为了节省时间,在课上教师就随机叫号(组内编号)展示在黑板上。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随机叫号让同学们来汇报,从而来检测自主学习。

三、问题释疑

师:面对这些悲惨的遭遇,丑小鸭抱以怎样的态度?

丑小鸭的哪一次遭遇或表现触动了你的内心,原因是什么?

丑小鸭一次次选择离开,哪一次的离开最让你钦佩?为什么?

这个环节由小组合作完成。一、二小组探讨第一个问题,三、四小组探讨第二个问题,五、六小组探讨第三个问题。两个组内开展竞争,单号组汇报,双号组进行补充和质疑。对于“丑小鸭会抱以什么态度”这一题,学生可能把“态度”和“表现”混为一谈,大家只是谈丑小鸭的表现,而不一定能概括出“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等词语。“哪一次的离开让你钦佩”这一题也有很大的空间,有的同学会说离开鸭妈妈让自己钦佩,有的会说在沼泽地里遇到猎狗的袭击后的逃生让自己钦佩,也许会在这有争执、有辩论,这时教师搭起竞争的平台,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让各个小组竞争,教师适时加分。

四、探究强化

师:能够在困境中坚守,我都佩服丑小鸭了,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呢?用“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因为 ”的句式来表达。

五、达标测试

师:同学们对丑小鸭的精神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对文中出现的其他的童话人物,你也一定有话要说,请你完成下面的句子。回答的同学给小组加5分。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题,你对下列人物说一句话(用以下的方式说话,任选一个)

我想对丑小鸭说

我想对母鸡说

我想对种田人说

我想对小孩子说

这道题是让学生认识成功路上的各色人物,对他们要有正确、积极的认识。这道题采用抢答的方式,说得精彩的小组,老师给予5分的奖励。

六、总结预置

师:同学们,你们从丑小鸭的身上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让我们用给文章写副标题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收获。让教师用课件打出范例:

丑小鸭成功记

――梦想成就自我

学生用写副标题的形式来为本文作总结。这个环节让同学们到黑板上去写并讲解。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老师这里也有个丑小鸭,大家看看他是如何成名的吧!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播放《丑小鸭成名记》,以孟非的事例为原型的微课程,鼓励同学们为理想奋斗!

师:同学们,也让我们步入追梦的行列吧!也许前方有沼泽、荆棘,别怕!采撷一缕朝阳为我们照路,激励阵阵东风为我们助威,乘着隐形的翅膀,努力前行!让我们用歌声为自己壮行!

第2篇

一、开放生命的课堂

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完整的言说,没有开放就没有俯望聆听;而没有言说与聆听,心灵对话也就不再有前进的动力。如《狐狸和乌鸦》教学中,一生问:“狐狸为什么要抬起头来?”老师没有让心心交流的时机流失,反问学生:“对呀,这是为什么呢?”生1:“狐狸已养成习惯,常抬头看看。”生2:“乌鸦在树上又是蹦又是跳,很高兴,引起狐狸的好奇。”生3:“是乌鸦的肉太香了,被狐狸闻到的。”生4:“狐狸早上起来,伸个懒腰,抬起头来。”……教师没有放过一处微小的但有着教学价值的细节,并立即把它作为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地转化为一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教师的善于倾听、耐心倾听、互相沟通,不仅唤起了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是生命体之间的心灵相约。

二、理解生命的涌动

心灵对话必须呈现理解之境。如果对话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而与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无缘,这实际上是变异了的“独白”。真正的对话不是单纯意义的传递,它是对话者之间心灵开放、相互唤醒与启迪的过程。对话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对话中被突破、改组与重建,形成了此境下的视界融合——理解产生了。这不是被动地服从、机械地复制,而是一个个生命体的自主生成与创造。在这样的情境下,并由此表现出的活力、热情,“师生关怀问辩,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浸润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朗、博大的氛围之中”。这样的理解之境不也是美之境吗?

三、反思生命的语言

反思是心灵对话的灵魂。在开放的对话中,对话者与自我、与文本、与他人的有效互动必然依赖于反思。不仅文本、他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自我也成为反思的对象。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反思,对话必定流于空泛和肤浅,理解之境也必难成就。所以,只有当对话成为反思性对话时,对话才能直抵人心,对话才能真正具有改善心灵的深刻意义。

四、生成生命的灵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了教案上,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避免节外生枝,常常去赶环节,以至于任学生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生自灭。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所以真正的课堂教学应当是灵动的、鲜活的。

如我在教学《丑小鸭》一课中“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这一段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孤单、害怕。生1感慨万千地说:“丑小鸭,你太可怜了!如果我是你,丑小鸭,我一定会和你一样,要坚强。”生2:“对呀,每个人都有缺点,别人因为我丑而这样对我,但是我还是要自信一些。”生3:“虽然小鸟等都笑我、追我、打我,但总有一天,我也会找到我自己的朋友的。”……谁说孩子们还小,这些小精灵们的语言竟然如此独特、鲜活!

生命本是一条流动的河。我们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就应该是与生命之河相激荡、相澎湃的同步发展,将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心灵需要。它化作载歌载舞的水,它将那颗生命之珠臻于完美。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关注课堂交流 切莫等闲视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谈》)

2.李冲锋 许 芳《对话: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中小学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29-01

经过长期的听课观摩,笔者发现,由于受长期传统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缺乏层次性,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和部分学生的发展目标,不分核心目标和次要目标。②目标设定前无学情调研,学后无实践活动,目标难达成、难落实,目标成为一纸空文。③目标设定中重课本知识,而轻情感和人文精神意识的启迪。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越,教学难以闪现智慧的火花。往往是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呆板的听,课下学生做卷子,上课老师对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开发,逐渐形成粉笔加黑板的灌输式课堂,老师累,学生更累,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启迪教化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进而阻碍了义务教育实效的提高。

一、智慧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核心力量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育的始终,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充满智慧的课堂有着流变、灵动的特性。这样的课堂有着教师与学生灵感的激发,对灵感的及时捕捉和“即兴创作”。“将教学看作是一个事件链,需要教师拥有一种临场的教育智慧,即教学机智。”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智慧和机智可以看作是教育学的本质和优秀性。

智慧型课堂的形成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引,它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与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够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描述目。教师有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环节。其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二、改进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指知识目标,还包括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课例研究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七年级课文《丑小鸭》,采取的是一人多轮来进行授课的方式。以下三次教学目标设计为我校语文执教教师教案中的原始资料。

第一次教学目标设计:①充分挖掘丑小鸭的形象内涵。②探究丑小鸭蜕变成天鹅的密码。

这次教学目标设计较为粗糙,不够明晰,很难把本次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没有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次教学目标设计:①从四个角度为丑小鸭制作合成名片,引导学生认识丑小鸭的形象以及形象的变化。②根据对名片的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丑小鸭成功的内在逻辑。③尝试比较不同命运中的天鹅,启发学生发现丑小鸭成长的重要意义。

从本次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对第一次教学目标的改进。本次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从为丑小鸭制作合成名片认识丑小鸭的形象以及形象变化对名片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丑小鸭成功的内在逻辑比较不同命运中的天鹅启发学生发现丑小鸭成长的重要意义。本次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具有层次性,有跨度和张力,每一步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目标的陈述简明清晰。通过实践观摩,在本堂课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产生了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例如:

师:那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丑小鸭是无条件地成为白天鹅吗?如果是在养鸭场里,丑小鸭不断长大,最后就能成为天鹅吗?

生: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确是可以无条件成为一只天鹅的。

师:我们很想听听什么叫某种程度。

生:因为他即使在某个环节放弃了,他的外表的确会变成天鹅,但是他所变成的天鹅只是虚有其表的天鹅,外表美丽,内心却是自卑的。但是他因为受过一系列磨难,并没有在任何环节放弃,而是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这才变成内心外表都名副其实的天鹅。

师:说得非常好!对,内心和外表都是名副其实的天鹅,这才是真正的结果。

第三次教学目标设计:①结合删节材料,从印象丑小鸭

到认识丑小鸭形象。②细察丑小鸭的“来去”变化,发现本质

变化的内在逻辑。③尝试比较不同命运中的天鹅,发现丑小鸭成长的价值。

第三次教学目标设计提出“细察丑小鸭的‘来一去’变化,发现本质变化的内在逻辑。”从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其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本次教学目标设计很好地挖掘到教学本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主线设计。

教师展示PPT :丑小鸭因何而去?(离开鸭场的外在原因、内在动力、向天鹅飞去的力量、去掉丑小鸭换花成天鹅)

这四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其精心而巧妙的设计充分展示出教师的聪明才智,对《丑小鸭》的教学设计也是一次改革创新。

三、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启示

1、智慧型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出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拓展生活内容和社会视阀空间,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活动内容。

第4篇

                   

                          ——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杨、丑小鸭等意象呈现的。因为是溪流、是璞玉、是小白杨、是丑小鸭,所以她们就有了属于她们自己的成长诗篇和流转旋律。

于是,从我的《只有一个地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像一条小溪,从我生命的心泉中汩汩地溢出。她无法知道去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明天是风雨还是响晴?是痛苦的降临,还是其乐也融融?但她的天性却是一径地向前流淌。砂石磨出了她的清澈,沟壑磨出了她的激越,堤坝磨出了她的汹涌,峡谷磨出了她的奔腾。既然“青山遮不住”,还有什么能够阻挡她的呢?不管是曲曲折折,还是平平庸庸,她终归摆脱不了流入大海的宿命。

于是,我的《只有一个地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

起——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创作《只有一个地球》动念于2003年3月30日。那时,我正在西安讲课,遇到了江苏海门实验小学的周益民老师。周老师是一位质朴真诚、才情四溢的青年教师,他在西安上了《只有一个地球》,可惜我无缘聆听。晚上,周老师拿了他整理好的课堂实录请我指点。我看完这一课的实录,不禁惊诧于他对文本独特而细腻的对话。在旁人眼中,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没有生命,没有感情。但是,在周老师的课上,地球已经不仅仅是地球,地球是母亲,是人类的母亲,是可爱、可亲、无私、美丽的母亲。正如周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文字后面是地球母亲的心跳,是地球母亲的呼吸。”于是,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母亲的对话,与地球的沟通成了与母亲的沟通。周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真恍如一片来自日边的孤帆。她给我带来的,是生命的灿烂之光,是人性的海阔天空,是浪漫而多情的海市蜃楼。

就在那一刻,我产生了创作《只有一个地球》的冲动。2003年4月4日,是我祖母的百年诞辰。回到老家做完祭祀,我就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创作。身边除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没有其它任何资料。但我的创作状态却出奇得好,冥冥之中如有神助。到子夜时分,在一片如潮的蛙声中,《只有一个地球》在我的笔下诞生了。也许,这是我献给祖母的最好的一柱心香吧!

这个版本的《只有一个地球》,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读悟写地球资源的两段话和写人类别无去处的两段话,然后借助课文的最后

一段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回归课文整体

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跟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时代周刊》评选地球为新闻人物

等联系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像情境

(课件呈现“地球”图片。)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是她,无私地养育着我们;是她,

精心地保护着我们。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

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

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声。这哭声,是从课文的

什么地方传来的呢?

二、品读重点语段

1、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地球上的一天》,引导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2、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生物圈2号》,引导学生品读第8自然段。

三、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满文军的《懂你》)

 

 

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你的孩子:              

四、点题结课

第5篇

一、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就说过:“在课堂里,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后面”,这充分说明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不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应该是亲密的伙伴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因而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关注状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师生间平等而富有趣味的对话、友好交往,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充分表现,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热情的赞扬,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里泛起无限涟漪,滋润学生的心田,助推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兴趣与良好发展。

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就应该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这是首当其冲的工作。虽然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任何变化,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鼓励与赞扬学生的每个进步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这里得到表扬,找到自信。

二、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集中力集中时间不长,对新鲜的、刺激的、感官性强的事物兴趣性强,学起来记起来都比较快。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是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喜甚至震惊,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觉得时间有限,很惯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力求适应学生特点,设计得精巧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样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效率。

如针对《丑小鸭》一课,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充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文的意趣性,这样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的积极性,抓住丑小鸭是怎样从丑到变美天鹅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让学生思考“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这样学生一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其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注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有的教师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

而真正关心学生感受,注意学生兴趣的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体验,学生体验出的感情符合作者的原意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如一位优秀的语文都是在讲解“飘飘欲仙”这个词时,就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向学生提问:“你们哪位同学能做出飘飘欲仙的样子啊?”于是,班上许多学生纷纷张开双臂,如仙人一般轻盈飘逸,展翅欲飞,这样词语的解释教师讲解起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五、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

第6篇

一、目标意识

活动目标作为课程实施的纲领,具有决定课程价值走向和基本内容的重要作用。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决定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努力克服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两张皮的现象。

(一)在紧密联系所阅读文本的特点中落实教学目标

以想象类绘本为例,在早期阅读绘本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如何使目标与阅读文本的特点紧密相连呢?笔者在第一次执教大班绘本《小真的长头发》时,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看书,尝试大胆想象、大胆表述。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试教后才发现,这个目标太笼统、太泛化,致使笔者在施教过程中脚踏西瓜皮,上到哪儿算哪儿——教学效果差极了。第二次重新设计教案,我将以上“大胆想象”这一点,细化为以下三个目标:

①能运用已有经验,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并介绍给他人听,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

②想象出来的内容所选用的语言要恰当、合适。

③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先让幼儿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

以下是笔者在课堂上对于“细化目标”的落实过程

猜猜故事内容:出示绘本封面。问学生: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认读题目,猜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一件什么事情?

猜猜谁是小真?头发有多长?

长头发可以用来干什么?

长头发该怎么洗、怎么梳?

这么长的头发不麻烦吗?

这一次的教学效果比前一次好多了。确实,如果把总的课时目标看成是下棋中的布局谋略,那这细化的教学目标就像是每一粒棋子,步步为营。

(二)在幼儿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中落实教学目标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绝对杜绝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发生,而是要坚持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着眼,从幼儿掌握的可能着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比如上述课例中,笔者在指导幼儿理解小真的长头发有什么用途后,就地取材,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在快乐的口语交际中,不知不觉地结合幼儿自身,如果你也有像小真的长头发,你想用长头发做哪些有趣的事情,使幼儿“跳一跳就摘到了果子”。在发挥大胆想象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进行故事想象的生发点。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充分交流,以满足幼儿天性的爱幻想心理,尊重独特体验,从而提升幼儿的精神境界,完善幼儿的语言系统,发展幼儿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素养。

(三)在文本最佳结合点的寻找中落实教学目标

一个绘本可能有多项课程目标,但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不可能通过一个绘本故事达到所有的课程目标。聪明的教师会在深入研究课标、研究幼儿、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与课程目标的最佳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例如,《丑小鸭》作为一个绘本童话,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安徒生的影子,读出读者自己的影子,对于这个童话故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解读:体会丑小鸭与不幸生活顽强抗争的意志,感受它变成白天鹅后内心丰富的情感;体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总是会改变的;永不放弃对命运的改变,阳光总在风雨后;遇到不幸遭遇,不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懂得善待他人……这些都并非一节课所能达到,也并非都要幼儿去体会,教师应选择其中最合适的进行落实。笔者在解读文本时,结合幼儿的现状(其实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个“丑小鸭”的影子),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悦纳异己”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落实:这只长相“特别”的小鸭子,它只是因为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小鸭子长得不一样,所以才有了一些“特别”的遭遇,让幼儿们学会在生活中“悦纳异己”。

确实,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为施教者,应该在“文本的最佳结合点”落实教学目标,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样,才能让绘本成为幼儿的精神“大餐”。

第7篇

【关键词】教学;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747(2012)01-0014-02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用东庐中学陈庚金的话说是“应该动态的”,“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美国教师教育专家克里克山克曾建议:“好的教育计划会避免无数在你班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他同时又借用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的名言警告说:“老鼠和人类的最好计划常常走入歧途。”这两条似乎相互矛盾却也恰好说明:教学活动的预设与动态生成这一对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预设与生成,是随着新课程出现的一对矛盾体。如若不能明白“课改,就是改课”的道理,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能以学定教,老师只是一味的霸占着课堂的话语权,那么我们也就无须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了。“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课程只有教师真正的参与进来,我们才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我们的课改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教育改革,需要我们真正的付诸如行动。

在讲蒲松龄的文章《狼》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②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③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及课文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①朗读;②品读;③讨论点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善于斗争;并同社会上的假、恶、丑等阴暗面作斗争。

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利于促进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在第二节课时,我的预设是先由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狼的本性的那个字,然后再慢慢地依次研究狼的其它特征。“黠”字体现狼的本性,文中有相关的语句;除了“黠”,其它的特点,还有“贪”、“凶”,也有体现的语句。而一个同学却打破了我的预设,为我带来了麻烦。她说狼很“聪明、团结”等;我追问依据,她证据凿凿的说:“'两狼之并驱如故'看出了狼的团结,并不为骨与肉而争抢相对;'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还有'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足见狼的聪明。”

遇到这样的意外,我始料不及,因为这课我讲了很多遍,也没有这么一问的。预设与生成出现了矛盾,我很清醒的知道是这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产生了误解。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实现学路、教路与文路的统一融合,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我笑了,没有完全的肯定这个学生的不足,而是先赞扬她的不同与他人的见解,也使学生们知道狼也真的是有这位同学所说的“团结、聪明”等特点的。然后一转,我说“那么这篇课文作者对自己笔下的狼,所寄予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

学生研讨得出,是讥讽嘲笑的,依据是结尾的作者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正确的解读教材,是必须通过仔细的研读,而没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即使仔细的研读也不会有自己的东西的。教师的读书的积极效应就在于此,而且,机智的驾驭课堂也是少不了。生成可以是我们课堂上的精彩的花絮,而一旦的处理不好,却也可以会是我们课堂上的败笔之所在。

下面几个例子恰恰能够说明这一点:

一位教师执教《塞翁失马》: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时,教师有些兴奋,马上放弃计划,抓住这一“可笑”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结果是一堂课就在争论“马的公母”中过去了,令人汗颜。还有一位教师执教《》:当学生提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时,教师对此观点大加赞赏,并即兴组织学生争论,文中的爱国情感被搅得荡然无存。

第二个例子就出现了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生成的契机而导致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这一课,我去年下半年教过,对教材,我很熟悉。学生提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这个问题,是对教材理解的不够,也不透,没有真正的明白“”中的“销”字,误以为是“烧烟”;本来出现这样的生成的问题,会极大的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而因为教师没有准确的把握好教材,盲目的引入学生的讨论,从而致使文本的德育教育功能丧失殆尽。如果老师在问题出现后,能够强调“销烟”的“销”字,使学生明确林则徐用的是化学的方法,而不是烧烟。再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相信林则徐真的要禁烟,以为林则徐要发大财了的误解 ;可看到林则徐整个销烟的过程,信服了,也为林则徐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所折服、赞叹。这样的机智处理,渲染了文本的爱国情感,突出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还能够适时的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明确林则徐销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发出大量热,为防止废气,避免鸦片污染土壤,就采用向水中加入鸦片和氧化钙的方法通过产生大量的热来分解鸦片,以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欲求。由此看来,同是生成,教师的处理的方法决定了生成效果的优劣好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叶澜教授也认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谙熟了这些教育的名言,我们就会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也能够机智的处理意外的生成。大课无痕,好课无案,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为了更好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要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以简驭繁。大道至简。而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与典范。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文章很长,要做到长文短教,我就采取了板块式教学,以主问题的形式来构建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清行文线索,出示一个主问题:丑小鸭先后流浪到了多少个地方,受到了怎样的遭遇?最后研究得出结论:出生地(被排挤)沼泽地(被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向往美)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被赞美);第二课时的主问题设计是:丑小鸭我说你就变成了白天鹅?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仔细的研读文本,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并相时的而做了如下的板书,形神并茂,给予学生以没干的同时,也暗示了从丑小鸭化蛹成蝶的要诀:

丑小鸭——善良——宽容——有理想——善追求——白天鹅

为什么要以简驭繁的来处理教材呢?一是为了教有所得。我们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即少则得,多则惑。二是能够摒弃杂芜,更好的瞄准教学的目标,减少不必要的节外生枝的不良的生成。三是预设力行简约,才能有包容性和自由度,做到预设而不死板;生成也才能机智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

第8篇

我县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初中语文教学案,好多教师面对成型的教学案无所适从,干脆就直接拿着现成的教学案上课,语文课从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变成了对答案,变成了机械式的问答,教师也失去了自我。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拥有了教学案,而失去了对教材的审读、深读、解读,失去了自我的教学风格,失去了对学情的应有的把握。

首先,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来钻研教材。其实,我们在从事任何教学活动之前,都要对教材进行“裸读”。即抛开所有的资料,阅读教材,走进教材,对教材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够根据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的切入点,在平淡无奇的文字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把我们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和教学案相结合,让教学案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就如同我们在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去写首诗,是匠心独运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如沐春风,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听海,似波涛汹涌迎面而来;看山,方悟深山听蛙鸣的道理。只有“入乎其中”的与文本的对话,理解作者在特定时代特定场景下的情感,才能体悟作者融入到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而后方能走出文本,在广阔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作品,愚钝的心才会开悟,模糊的视野才会更加清晰。

其次,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把薄教材读厚,能做到旁征博引。俗语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变成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抑或是潺潺泛着波光的河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再如王崧舟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教学观摩会讲《长相思》,引起了轰动,被专家誉为当代小语界的经典之作。王老师说,其实谁都不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上课之前,连教案也没有。而后,王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披露,自己曾经为这节课苦苦琢磨了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他一直试图在古诗文教学上有所突破,做了大量的阅读,仅读书笔记做了数万字,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我们想想王老师仅仅为了一节课就做了如此大量的准备工作,算不算厚积薄发,是不是旁征博引,这样的教学肯定由原来的必然王国逐渐走向自由王国。

我们阅读任何文本,都会想象与之相同的文本,这样既可唤醒自己的教学,也会唤醒学生的回忆,能做到这一地步,好多文本学生无需我们的指导也能明白。例如我们读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然会联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阅读《斑羚飞渡》,自然就会想起《狼》、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篇。

第三,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发现教材中诱发学生想象的地方。我们教师只有对教材有自我的见解、独到的理解,并对教学设计烂熟于胸,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如庖丁解牛般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使自我的课堂散发出特有的魅力。例如刘亮程的句子:“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诗人眼里的开花,似清风徐来,似美妙童话,似言犹在耳。又如鲍尔吉·原野的句子:“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用通感,把人对空气的感受转嫁给蝴蝶,用蝴蝶来感受空气,把空气想象成浩浩荡荡的“海浪”,实在是平中出奇。还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整合教材,整合教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整合教材的目的是把教材的教育功能释放,甚至放大,更显语文教学的特殊之处。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在单篇课文的教学完成之后,还可进一步延长其价值里程,进行单元整合阅读,开展“个性与环境”的课题研究,思考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环境对个性的影响?思考作者几次见到方仲永的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鲁迅在三味书屋多年好奇心依然强烈,外界的条件会不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第9篇

根据我校“五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读、思、疑、究等连结在一起,形成“书声朗朗、静心思考、议论纷纷、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想象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流程分:课前预习——目标导读——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拓展延伸五个环节,达到师生主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生成,这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新天地。

一、课前预习

除了要求学生在学每篇课文之前,借助字、词典及课文中的阅读提示、课后问题等对文章进行预习,初步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记下不懂的问题外,更要查找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目标导读

在提出目标时,要结合年段特点、每一组课文和每一类课文的特点,制定有一定针对性的目标,要相对集中,不宜过多,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要更多地引导他们参照课文导读、课题、课后习题等,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这样既可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又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自主学习指向明晰、重点突出。

三、自读自悟

自读自悟就是让学生根据既定目标自己去读书,去发现疑难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学时,以读书为主要活动,留给足够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达到自悟,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在自学时,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采取个体学习或合作学习,也可以使用工具书或资料自学(老是随机提供插图、影像资料等辅助自学),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自读自悟一般可采用“四读法”进行,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一读,扫除障碍: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进一步理解、巩固生字词,知道作者写了什么。

二读,理清思路:了解作者怎样写。通过朗读明白作者怎样组织材料,围绕主要内容分几层意思表达,让学生尝试分段编写提纲等。

三读,精品全文:了解课文为什么写。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在重点词句上圈画批注,体会其表达效果,可采取设问形式:为什么用这些词句?好处在哪里?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使学生用心用情地读,做到品其味。

四读,自省自悟:自问悟什么、疑什么。通过研读全文,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对自学中悟到的东西做批注,给疑难做记号或批注。

四、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展示自读自悟环节中的学习成果。汇报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自我曝光,先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也就是自悟到的内容,然后提出疑问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汇报时,不仅要说“我知道什么或学懂了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还要说自己是如何知道的,如何学懂的。在汇报的同时,小组可以在听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自的不同看法,使学生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补充修正他人意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发展多向思维与求异思维,为全班交流打好基础。全班交流则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后,可以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中,教师主要起引导调控作用,老师要善于运用诱导语言,如“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这样回答全面吗?为什么?”“对他的理解你有什么看法?”等等,这样把学生推进讨论的“漩涡”里。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多种结论,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逐层深化,不说废话,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争辩中激活思维、激活语言、激活知识,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自悟自得,使理解更深入。

五、拓展延伸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课文内容上,而是应根据教材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读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读了《丑小鸭》,就可以让学生说丑小鸭在外流浪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今后的生活怎样的。学了《坐井观天》,让学生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底之后》,增强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因材施教,积极围绕“自读 思考 探究 想象 创新”的学习思路,逐步形成“书声朗朗、静心思考、议论纷纷、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想象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且在交互认识过程中,树立了创新意识。总之,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摸索、实践、总结,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