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教师考核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8 23:57: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教师考核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教师考核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趋于雷同,普遍存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现象。未能充分考虑各学科教师工作方式之间存在的群体性差异,而采取区别对待原则,致使绩效考核中关键绩效指标设置脱离实际,有失公平、公正,背离绩效考核的初衷,未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热情。本研究通过抽样分析苏州市部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执行方案,以期从中探寻共性规律,结合工作实际,提炼关键指标,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操作标准,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中职体育教师工作需求。也是体育教师进行“工作体检”的一次全面报告,即对比分析,找亮点,补短板,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1]。因此,构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1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面临的实然困境

1.1涉及工作量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待完善

通过对苏州部分中职体育教师的问卷与访谈得知,各校对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尚停留在体育课堂管理、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效果等三个传统考核指标方面,涉及课外、课余工作量的相关体育活动组织、训练、执裁等指标明显不足。其中对科研和社会服务相关指标虽有所涉及,但细分不够,不能全面反映中职体育教师的工作付出。这从侧面反映出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固定僵化、覆盖面较小,有待进一步扩容细化,动态调整,臻于完善。

1.2关键绩效指标的体育学科属性亟需加强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校都在整体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构建体现教师劳动成果、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尽管在趋势的推动下中职体育教师绩效改革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关键绩效指标仍过于笼统,不够精确,不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特性。仅仅具备其他学科教师考核的普适性,落到体育工作中实际操作难以具体适用,面临诸多诟病。如一些涉及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观指标,缺乏科学可量化的核定标准,仅限于泛泛的指标赋值,其科学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造成实际考核中工作量有增无减,偏离了原有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并未达到绩效考核的预期效果和最终目的。

1.3绩效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含混模糊

通过问卷与访谈得知,各校在对体育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均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进行奖惩,考核结果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激励引导作用;反之,背离绩效考核初衷,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向而行,产生对立情绪。失去绩效考核的价值和意义,就会遭受质疑与挑战。因此,在对体育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关键绩效指标的导向性问题,如果指标导向模糊不清,无法准确把握分寸,尽量避免惩罚。在实际考核中做“加法”,不做“减法”,将“原地踏步就是倒退”的考核导向意识贯穿于绩效考核全过程,教师主动照镜子,找差距,促进专业成长。只有思想上达成一致,考核才能达到理想状态,而不是流于形式。尤其是涉及科研、教学能力评比、公开课、课余训练等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一定要加大外部导向的激励作用[2]。

2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构方法探索

2.1构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流程

在构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前,首先收集相关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中职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等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接着进行理论梳理和可行性分析,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第一轮专家访谈;其次开展问卷调查,征询学校领导、人事部门、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初稿;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提请专家审查甄别,取其精要;最后再次对修正的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最终的体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3]。

2.2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提取方法

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主要通过界值法来实现,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变异系数以及满分比依据其所在位置的重要性计算得出。其中,我们使用公式“界值=均数-标准差”来计算均数和满分比的界值。经过计算,每项指标的得分高于界值的就能入选;而变异系数界值的计算方法则与均数和满分比相反即“界值=均数+标准差”,得分较低的界值指标才能入选[4]。所生成结果,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中如有一两个指标不符要求,就要经专家讨论、斟酌之后才能进行取舍,如果三者都不符要求才能被完全剔除。之后所进行的第二轮、第三轮绩效考核指标选取结果均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计算与取舍。例如本研究模拟使用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提取方法:三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且各项指标均分布在动态平衡范围之内,专家对此无修改意见,保持意见统一。如表1所示:

2.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赋值

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直接反映出指标的重要程度,权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与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信效度和实际应用反馈息息相关。因此,如何给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赋值成为关键所在。通过查阅相关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研究的已有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发现,前人研究常用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有:德尔菲法、模糊数学法、自拟权重法等三种[5]。本研究尝试使用秩和运算法对(表1)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赋值,并进行权重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略)。

2.4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模拟)的实证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所建构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拟选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的体育教师作为检验对象,按其职称分为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对来源于人事处和体育教研室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并运用本研究所建构的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以下结果如(表3),可使体育教师们对自己的绩效考核指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以上绩效指标考核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和被试,一致认为绩效指标科学合理,贴近实际,便于“照镜子,找差距,补短板”,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6]。

3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的应然出路

3.1完善凸显体育学科特点的绩效考核指标

学校体育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师生双方的流动性,身体机能的活跃性,内外环境的交替性,这些体育学科特有的复杂环境决定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的特殊性。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特点和岗位要求,制定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方案,要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绩效考核工作量的核算机制,使工作量计算更加贴近教师工作实际,趋于科学合理,符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考核初衷。如学生社团训练、运动竞赛组织、单项比赛执裁等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明确绩效考核指标,将体育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效对接,增强考核针对性,从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3.2构建以激励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实施教师队伍绩效考核是为了激发教师工作活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摆脱“大锅饭”的平均分配造成的职业倦怠困境,有效刺激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为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人才制度保障。针对目前以奖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流弊,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参与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制定以激励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充分挖掘绩效考核指标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在具体考核时注重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把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业务培训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考核进一步拉开教师间的工作差距,加大绩效奖励力度,倒逼教师对标找差,求生存,谋发展,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3.3建立分类分级绩效考核评价标准

体育作为一门以人体运动改造为基础的应用型学科,其身体的参与性与空间的互动性特点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复杂性,在实施绩效考核时理应区别对待,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分级考核,常见分类分级绩效考核形式分为三种种:一是总结性评价,以结果为导向,依据业绩清单实施奖惩。二是过程性评价,以过程为导向,依据过程管控促进能力提升。三是混合性评价,基于过程与结果优势的基础上,采用“混合>结果+过程”的综合评价。开展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可按职称、教龄、运动项目进行分级分类考核,如:同一职称归为一类,参照同一标准,进行分级考核,细化指标设置,规定指标权重赋值范围和参照系数。以此类推,重合部分进行系数加权,确保每个指标都能与工作要求对应,溯源体育教师工作量产出,从而增强指标的激励效应,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具实操性。

4结语

中职学校推进教师队伍绩效考核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人事制度管理。因此,针对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过程出现的偏向问题,应结合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技术及时扭转偏向,将代表体育教师工作实际的绩效考核指标引入考核范围,通过专家评估法、秩和运算法确定指标权重分配,并对体育教师的工作产出进行客观评价和有效激励,从而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群群.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6,02.

[2]于小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6,52.

[3]刘昕,王许阳.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绩效管理实践及其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7,(3):90-93.

[4]下福兴.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理据与框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5.

[5]冯兴刚,李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综述[J].体育科技,2014,(1):35.

第2篇

其次,我要求学生,要敢于说。大多数同学总是认为自己说得不好,而不肯开口,不肯开口又会导致水平无法提高,水平无法提高就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的能力则又会导致更不敢开口,同学一旦陷入到这样的怪圈就会无法自拔,从而彻底否定自己而导致听说水平无法提高。所以,我尽量安排一个月至少4个学时进行口语练习,口头表演有一个人的演说或两人三人一组的对话,也要求在下面听的同学对在讲台上说的同学提问,这样一问一答的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收益颇多。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趋势日趋明显,这必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上来。我始终是教育教学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总是用这样的想法来鞭策自己学习和不断提高。正是一直有这样的业务上的饥饿感,培育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习惯。并常以自己的读书行动体会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地理的习惯。我阅读了大理专业书籍,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为教育教学本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这一年以来,本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

这一年来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负责二个班的英语课程。按照学校的规定,我按时按量地完成了学校安排给我的教学任务。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坚持写教后感和教学杂记,不断积累经验,不懂时立即向前辈请教。尽职尽责做好学校交给我的每一份工作,热心帮助同事,能团结同事,协调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关心集体,以身作则,做好为人师表,礼貌待人。

第3篇

对于一般教学中(除体育教学以外的其它科目的教学)教师的智力、知识水平、人格特征、教学态度等方面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国外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教学所必需的,不单是教师的能力、智力、知识,更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而去强烈的影响。所谓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行动和活动。教师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举止、言传身教等等表现,既包括语言行为,又包括非语言行为。

所罗门等人1964年研究发现:教师行为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显著相关。弗兰德斯(美国教育学家)对班级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类,结果发现有两种模式:整合模式与优势模式,而且每种模式都包含四种行为。

整合模式包含的教师教学行为:(1)对学生的想法和感情加以肯定、明确和支持(2)表扬和鼓励(3)向学生提出问题,刺激他作出决定(4)向学生提出适当的目标,使他下决心努力学习。

优势模式包括的教师教学行为:(1)表明并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知识;(2)发出指示和命令;(3)对学生作业批评和谴责,使之改变行为;(4)使自己的地位与权威合理化。

弗兰德斯进一步调查教师的各种不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命令、要求、不赞成的行为,会引起学生的敌意、冷漠、退缩、甚至情绪分裂。另一方面,教师的支持、认可、针对问题作出评价的行为,可引起学生重视问题、团结、减轻焦虑以至有时重新调节情绪等行为。汤姆和库什曼通过对十所院校的402名教师和1279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在二十八种没有联系的教师具体行为与学生对自己在七个总的教学目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感受之间,获得了统计学上有重要意义的各种相关。

此外,对于教师哪些行为特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肯尼斯・埃布尔在1976年通过调查,作了如下概括: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共同的因素上,包括慷慨地奉献知识和时间;充满热情和活力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多样化的授课、教学进度和教材;良好的说和听的能力;用切题的实例和例证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理智上的和人格上的诚实与正直。

由此可见,对于一般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这一课题,学者们已作过不少研究,而且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哪些常见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些常见的有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之间的关系程度如何呢?下文将就此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体育教师行为对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体育教学效果有着关键因素。它对于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着重要作用。在当今新形势下,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在品格特征、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作风等方面都给学生学习成绩以直接影响。

1 教师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关系密切,建议体育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思维禁锢,提出“创新”教学。

2 体育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行为作用,成为鼓舞学生从事体育训练的动力。教师在安排体育教材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见解和兴趣,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机、期望和行为。

3 体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紧张、严密、活泼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始终给学生开创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学生应该参与体育课,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运动项目,不仅现在使学生受益,而且对其将来也有益处,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观。

4 体育教师应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做到人性化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指导和鼓励,采取措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实施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经常采用直观的视听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对照检查和共同学习的兴趣。

5 体育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组织一些竞赛和非竞赛娱乐活动,使他们能将课中学习的技能在实践中充分表现。

6 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运动项目充实到教学中去,如将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新兴体育等项目融合到体育教学中去,将我国的体育教育发扬光大。

第4篇

关键词 学校体育;积分式;考核

目前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书这一手硬,育人、育心这一手软的倾向。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在他们的身上也反映出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一是“独”,即人际交往少,性格易于孤僻。二是“爱”,即来自家庭的过分的爱,使他们反而不懂得爱,不珍惜爱。三是“包”,即由于缺乏锻炼,生活问题自理不好而影响了情绪和学习。四是“娇”,即娇养娇惯,没受过磨练,怕苦怕累,处不好同学关系,意志品质较薄弱等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体育教师对这门课在培养健康人格殊重要意义的认识,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体育教学特点的各种有效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办法一直在延续,只能对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做出评价,没有更有效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他的方面进行正确评价并能在养成学生的健康人格积极作用。这就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将“课积分”纳入到体育教学考核中,对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目的所在。

一、积分式评价考核的作用

课积分是把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出席情况、思想品德等情况进行的量化。在体育教学中考核的一种量化的手段。是对整个班级表现的总体评价,其与考试分数捆绑在一起各占50%,是每个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

课积分在每次课中都会发生变化,学生的迟到、旷课等违反体育课堂要求都会课积分的减少。一次体育课教学没有发生学生违反体育课堂要求的,课积分会相应增加。课积分的增加或减少都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利益。

学校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整体协作性较强。一个人的行为会对整个班级体育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即使本次课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质量相对降低。如果一个班级没有出现任何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本次课相对质量会较高的。

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有23%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相当重视,其次占69%,无所谓占8%。对成绩相当重视的同学班级干部比重较大,还有些同学对助学金、讲学金的影响。课积分过低直接影响这两种学生的。反映出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欠缺,获奖学金的几率降低。

二、积分式评价考核的要求

1.要优化教学内容

积分式考核虽然效果好。但学生不是车间生产的零件,而是一个个可爱的生命个体。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淡化“学科体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体现情境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想象力、发展其创造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设计新颖、样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做到所选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考虑其操作的便利性,尊重学生建议,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2.要进行可行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很难体现主体意识,通常要使同质分组、兴趣小组、行政小组等组织形式协调统一,尽量体现分层教学的新思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要思路清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一定独创性,与教学和学生实际相符合,注重多方面联系,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情绪的体验。

3.变通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传统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简单的定性描述,二是偏重于定量分析,三是不同场合或不同课型执行统一的定性定量要求。这三种情况,都有碍体育教学评价的完善,达不到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相对的准确性,因此信度、效度都不令人满意,重结果轻过程是应试教育对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的实行,开拓了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启发学生思维,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体验。

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使每一节课都能有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多采用“目标设置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灵活有效的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目标追求的动机。

4.以能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设置积分项目标的

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在多方面受益。体育蕴含着多种价值和多种精神,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其终生受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视对过程目标的评价。教师要经常应用激励性评语及时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第5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 课程改革 体育俱乐部活动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68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我国国民体育教育的基础,大学的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我国国民的体育素质。自从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大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起到体育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其对体育教育的需求改革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并逐步改变大学体育公共课的教学模式,通过体育俱乐部活动制这种模式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意义上做到体育教育的终身化。

一、关于大学体育的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这一部分使用的科研方法是文献查阅引用和调查。课程改革是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从转变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扩大大学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创新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大学体育老师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高校的学生人群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一个大学体育老师要带数个班级的体育课。繁重的课程任务,不仅严重限制了大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接受国际先进体育教学理念和知识。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运动训练和竞赛能力的提高。

为大学的体育教育储备一大批教学能力突出、有一定的体育运动训练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在扩大大学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其一,以简洁高效的准则来设置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在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体育教学班级的人数。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大学体育教师的课程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体育教师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上课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体育项目沟通交流平台。对于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男生女生差别的体育课程可以考虑采用合班教学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节省出来的教学时间可以用以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接受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

其二,减少大一、大二体育必修课的教学量,增加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身心特点、锻炼价值和对体育项目的偏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可以适当的减少大一、大二的田径项目的教学量,只开设短跑、跳高等几个锻炼价值较高的项目。根据男女生的性别特点,对于男生增加篮球、太极、游泳等体育项目的教学时间,对于女同学,可以适当的增加健美操、太极剑等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

其三,加强大学的体育选修课建设,提高体育教学的广度。大学的体育必修课一般只在大一大二开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需要。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体育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尽可能丰富体育选修课的开设的内容。

二、关于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不断地暴露出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僵硬的学科课程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融合作为课程的体育过程和作为活动的体育过程成为实现我国高校和国民体育教育目标的出路之一。我国大学的体育教育虽然包括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三个要素,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成为了大学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的陪衬。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多重价值和功能的实现,甚至在某些方面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结合国外先进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经验,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教学模式对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僵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同于我国现行的体育公选课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体育教学模式,参与体育学习的基本单元不是行政班级而是对某个特定体育项目有着爱好或者专项特长的大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俱乐部的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俱乐部。

其二,体育俱乐部的人员结构设置比较合理,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只有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负责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教练员可以根据俱乐部学员的训练水平选出助理教练。助理教练在课余时间组织学员进行体育专项的训练和竞赛。俱乐部在不同的学院和科系设立体育俱乐部分会,各个分会由体育骨干负责帮助俱乐部学员提升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水平,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别比较大的体育训练需求。

其三,体育俱乐部的体育项目的设置自由,涉及面比较广。各个俱乐部可以根据学院的体育设施的情况和俱乐部学员的体育基础和爱好设置体育项目,体育项目的范围要尽可能包含大学生这一个特定人群的适应的所有热门体育项目。比如,要设立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等传统的三大球俱乐部,也要设立网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俱乐部,还要设立跆拳道俱乐部、散打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俱乐部。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丰富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其四,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果评价比较科学。体育课程的考试成绩很难真实的反映出大学体育教学取得的成果,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的高低体现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上。体育俱乐部学员的成绩由其在俱乐部教练员指导下的努力训练的程度和其在体育俱乐部组织的活动的出勤次数构成。体育俱乐部教练员参考助理教练和各个俱乐部分会的体育骨干的意见,给俱乐部学习优秀、良好、合格、重修四个槛级的分数。教务处和体育部在学期末邀请体育俱乐部的学员对各个俱乐部的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进行评价,作为对俱乐部教练员教学考核的重要参考。

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能够缓解高校面临的高水平体育教师短缺的压力。但是,要真正实现大学体育的多种社会功能和价值,需要逐步用体育俱乐部活动制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和国民体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体育教师要结合自身和所在学院的实际有选择的改进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屈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肖威.大学体育健康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进才.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2).

[4]刘应和.浅谈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2).

[5]何劲鹏.等.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材建设现状与改革对策的究[J].体育学刊.2000(01).

第6篇

摘 要 技工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受到学生的轻视,到课率低,学习积极性差,课堂训练的参与度低,课后进行自我锻炼的运动技能欠缺。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紧紧围绕“促教学”这一目标,从出勤、课堂表现、动作技能掌握程度测试、体育技能及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这四个方面制定考核内容,让学生把所学转化为锻炼身体技能,从而完成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的体育课教学目标。

关键词 促教学 体育课 考核模式

技工学校体育课为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国家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的一项基础工程,其是重要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其目标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习得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1]。

但技工学校的体育课却是不被学生所重视的,学生到课率低,学习积极性差,课堂中出现广泛的人到心不到的现象――不参与到课堂计划安排中,课堂中玩手机、聊天的情况严重。为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堂到课率,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训练中,笔者以学生的关注点考试成绩为切入点,把考核嵌入体育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希望达到“促教学”的目标。由于考核检验着目标的达成,如果考核脱离了目标,那么考核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2],同时它关系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导向问题,为此,在制作考核指标体系时一定要紧紧围绕“促教学”这一目标进行。

一、考核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公平公正首先体现在制定各项考核指标时应客观、公正,不设置有失公允与特殊的指标;同时要求教师在进行考核时,应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不得掺入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不把自己对学生的喜好厌恶情绪体现在考核的评分上。公开则表现为考核指标方案公开,上第一堂课时就应向学生宣读,学生向教师咨询时应耐心解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清楚考核指标方案;也表现为考核过程公开,每次考核均在课堂中进行,让接受考核的学生清楚自己现行的考核情况,其它学生则作为监督,确保考核的公开、公正;最后是考核成公开,每位学生的考核记录和成绩向本人公开,学生可在学期内向老师提出查阅本人考核记录与考核成绩的请求,教师应提供便利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并做好相关疑问的解答工作。特别注意的是,考试成绩是学生的个人隐私,出于尊重学生个人隐私及成绩不理想同学自尊心的考虑,考核记录内容及考核成绩的公开仅针对本人,不向其他学生公开。

二、考核指标的制定原则:学生通过努力可取得较好成绩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指标方案,要达到学生通过努力可取得较好成绩的效果,才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逐步完成指定的考核目标,如目标定得太高,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完成或仍很难完成的,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考核的预期目标。如目标定得过低,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易取得好的成绩,考核成绩没有梯度性,就会失去考核定优秀、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初衷,发挥不了带头引领作用。

三、考核指标内容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终

由于考核的目标是“促教学”,达到提高到课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术去科学的进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终身受益。这就要求考核指标内容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终,力求涉及体育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表1所示。

(一)考查出勤率,有利于提高到课率

把出勤列入考核指标中,是公共体育课考核的一贯作法,其通过课堂的一次简单点名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缺勤率。每位学生都有30分的出勤分值,为原始获得,只有出现缺勤的情况才会被扣除相应的分值。具体做法为老师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在课前集合或课后集合时根据学生名单进行考勤,办理请假手续且没能参与见习的同学扣2分,没有办理请假手续又没有到课者一次扣10分,即旷课三次则出勤成绩为零。

(二)考查课堂表现,是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的有效举措

考查课堂表现则是为了确保来上课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能有效促进教学进程、活跃教学气氛,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奠定基础。对于在课堂中配合老师课堂安排、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都可以拿到15分,只有学生出现不参与课堂教学的作为才会被扣除相应的分值,如自由练习时坐在一边玩手机、聚众聊天、吃零食等,发现一次扣5分,即发现三次不配合课堂表现者课堂表现成绩为零。

(三)动作技能掌握程度测试,是差别性教学与针对性教学的新尝试,是促教学的关键

动作技能掌握程度测试的分值是15分,是期末总分中的一部分,其需要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测试内容才能拿到相应的分值,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拿到的,是该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是促教学的关键,是营造课堂中比学赶帮超良好学习氛围的催化剂。

动作技能掌握程度测试的方案如下:教师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程度制定1~10分测试规则或制定课堂教学比赛加分项目[3],前者如定点投篮测试,每人10次机会,正确使用单手肩上投篮球动作投中一个加1分;后者如参加教学比赛项目,获胜的团队成员每人获得4分,其它参与比赛团队成员则每人获得2分。通过完成简单的测试即可拿到相应分值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因为考核具有灵活性,考核时间与对象不固定,可以由老师根据课堂安排提起,学生自主报名;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对动作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自行提起,为此能在班级中营造练习动作技能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测试、比赛的过程老师做裁判,结束后做教练,对测试学生而言能即时指出其不足、纠正动作、传授比赛战略的部署;对班级的其它同学而言,这种通过观看自己同学亲身示范及老师一对一教学的实例教学方式,让体育动作技能的掌握更加可视化,更加贴近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到了差异性与针对性教学,弥补了传统统一性体育课程教学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动作技能。

(四)w育技能实战,是学生把所学转化为锻炼身体技能的有效途径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体育技能去锻炼身体,而进行体育技能实战,能让学生在积极应对考核的过程中,达到把所学转化为锻炼身体的技能。为此,体育技能实战考核内容的设定应以鼓励学生参与运动为主,且在评分上不应过于严格,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比赛中即可拿到这一指标中32分的标准分值。

体育技能实战考核主要采取团队比赛的形式,老师根据学生比赛时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考察点包括单项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基本战术的运用情况两大部分,如表2所示。

四、其他

(一)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考核指标顺利执行的保障

从以上考核指标内容,发现教师不仅是主要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其是唯一的评分者。为此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并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以值得信赖的,其给出的分值是权威的。

(二)注重体验与参与的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

通过考核来促教学只是一种途径,且仅是一种辅助的手段,必须与其它教学方式同步进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技工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身心完善和社会实践,重视交际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相反对学生的参与更为重视,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重视学生引导作用的发挥[4]。考核指标中的动作技能掌握程度测试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其是体现在提高体育运动项目专业动作技能上的,也可在课堂中嵌入更多注重体验与参与的运动项目,如集体跳大绳:每队限10人,其中至少3名女性,不包含摇绳人;混合接力:人数为8人,其中至少有3名女性。还可以加入一些团体素质拓展游戏项目,如30米赛龙舟:十五人前后站,一手搭在前者肩上,一手持后者踝关节,成龙舟状,听口令从起点集体向前移动,全程距离为三十米。通过这些运动项目,充实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堂当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到既锻炼身体,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结语

体育课考核是判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一种手段,关系到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努力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接轨[5]。笔者针对技工学校学生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贯穿体育课堂始终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行之有效的,达到了促进教学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接轨。

参考文献:

[1] 巴朝平,张莹,秦涛,等.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方法改革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92-94.

[2] 高斌,徐明欣,李瑞年,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3(6):77-80.

[3] 余健.高级技工学校体育课考核改革研究――以广州城建技工学校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6(7):85-86.

第7篇

摘 要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传播者、指导者,是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所以教师的质量是教学的关键。本文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人格特征以及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能力 人格特征

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根据某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去培养人才。教师职业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教书育人”。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按照体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教学,结合素质教育,以体育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乃至终身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体育意识;还要使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格特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成员。简单地说,教师就是通过自身的知识和人格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一、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由于体育教育的特征规定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他们肩负着塑造美的身体和培养美的心灵的双层任务。它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师生之间的接触,不仅面广,时间长,而且影响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人生道路选择和世界观形成往往使学生终身难忘。

体育教师的道德规范是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及一切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建设和体育事业对每一个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就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来说,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热爱体育教育事业;二是爱护学生,诲人不倦;三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四是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五是勤奋好学,精通业务;六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情操、行为举止、学识才能、开拓创新和心理机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发挥导向引路作用和榜样示范作用。

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

人格是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同时又是最有力的教育。巴甫洛夫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优良的个性品质。国内研究者王松认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优良个性品质有:

1.行为动机和目标上,热爱学习,热爱专业,热爱职业,热爱学生,即有热爱教育事业之心;2.兴趣方面,追求新知识,捕捉新信息,倾听不同意见,勇于发表意见,热衷于社交活动,习惯于自我表现,即在输入和输出都显示出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在情绪方面,豁达、容忍、幽默、坦直、随和、情绪平静不易波动;4.意志方面,深思、慎独、反省、自制、勇于承认失败并不屈不饶地寻找达到目的的新途径,即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5.道德方面,诚实、勤奋、公正、廉洁、坚持原则、追求平等,具有献身精神,在伦理道德上能够辨别善与恶和自觉地遵守纪律;6.能力方面,具有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开拓能力等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结合社会体育状况和学校体育教学的工作特点,体育教师还要强调自尊、自爱、自重、注重自身修养,真正地作到敬业爱岗,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思想品德、作风情操乃至举止作风等方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具体表现在:

(一)处事热情。体育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执着的追求和奉献精神,有了崇高的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就有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它激励体育教师对事业负责,对学生尽职,同时还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豪感,对体育的教学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体育教师去研究学生,研究大纲、教材和教法及教学模式,这种兴趣和热情将使体育教师饱满地进行工作,具有顽强的毅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艰巨的环境和条件下,克服困难,创造有利条件,完成好赋予体育教师的工作,同时这种意志品质也将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二)情绪稳定。体育教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具有乐观、积极的自我形象,要具备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体育教学是体能和智力的结合,教学中可能遇到许多问题,加上体育项目不同也将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情绪,调节学生心理,首先教师本身情绪就必须稳定,不为社会、家庭和学生的临堂表现或意外事项所影响,克服自身消极情绪,抑制无益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沉稳从容的品质

(三)待人亲切。这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上“爱生”与“尊师”的统一。爱生,要意识到自身的教书育人的责任,要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关心,多予鼓励,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爱少数。还要尊重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认识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要既为人师,又为人友,实事求是,不强压学生异议,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体现自我,发挥主动性的宽松学习环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自然融为一体。

三、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严密组织教学的能力。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制定一套教学工作计划,还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使用场地器材以及控制好学生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密度。这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严密组织教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要放得开而收得拢,要有严格的教学管理,要加强课堂常规(着装、考勤、纪律)和课堂目标(练习规格、质量、数量)管理。

体育教师还要具备应变能力,要控制学生的情绪。学生情绪低沉时,要设法调动,学生情绪兴奋过度时,要抑制。要能随变化状况而改变教学方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把课上好。

(二)灵活的教育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始终。体育教师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要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因势利导。如:通过教材本身的教育有球类项目中的关于团队和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中长跑的意志品质教育,队列训练的纪律教育。

在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严格要求而又耐心说服教育,发现优点和利用积极因素,还要注意自身言行的表率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着装要求时教师本身一定要服装规范,仪表端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以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三)正确完成示范动作的能力。能正确地完成教学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示范动作力求正确、规范、熟练、轻巧、优美,把动作要领充分显示出来,使学生在感知动作形象的过程中了解动作的结构和完成动作的顺序,从而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情趣。示范要形式多样化,示范的位置和方向要选择好,示范的过程要形神兼备,让学生既观其形而又领会其神。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不断储备和更新知识的能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科技进步,教师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结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全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加速知识更新,既要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信息,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教材教法,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做到旁证博引,举一反三,要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再总结。

(五)体育教师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和积累知识,收集信息,要养成多学多记多研多练多写的习惯,要多参与学术活动,要敢于实践,勤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

综上所述,只有德、才、艺兼备的体育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让我们都朝这一方向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清黎.体育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第8篇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校教育束缚、扼杀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具备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及创新的基本能力;难以面对未来复杂社会中各种无法遇见的问题的挑战,这也是导致德育教育失效的因素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德育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中学学校德育教育要走出从德育到德育的圈子,走进生活,拓展德育空间,从生活中找德育,学生活中的德育,使学生感受到德育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力求人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他们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亲自思考,自然地形成认识,自觉地把客观要求和主观愿望与向往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

例如,在关于“自制”的主题班会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实行无人监考,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实行无人监考,说明老师信任我们,我们更应遵守考试纪律;有的说为了合格或取得更高分数只有趁机抄了。我对他们的想法给予理解和宽容。但我进一步分析:抄一时能瞒天过海,会使你在这一次考试中获得成功,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成绩,“抄”对我们未来发展是十分有害的;让学生们明白善于自制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这个问题情景与学生的“考试”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兴趣自然高涨,为学生创设了德育拓展空间。

(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德育视野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德育知识,有助于展现德育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德育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德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德育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中学学生中存在着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也有个别存在着自私自利、不思进取、不守纪律等不良的道德倾向。班主任要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德育教育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近年来有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打工这一现象,我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中学生暑假打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通过这些调查,一方面让学生能接触、感受社会风气,了解社会动态,亲身体验人际社交关系,从中受益。

又如在关于道德的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联系近年来的“毒奶粉事件”、“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让学生讨论这么做是道德的吗?你身边还有哪些不道德的行为?你该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便活跃起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联系实际,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问题迎刃而解。

(三)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要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住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以所认同的、客观的德育知识,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成熟的德育,学生从事德育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识传播时用这种方法更有效,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地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受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只有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应用德育,增强学好德育的信心,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例如,结合自己和身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事例谈感想和体会。召开主题班会,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以开阔孩子们的胸怀,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在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必须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并由此萌发出社会哺育了我,我也要为社会承担义务的“为集体、为他人”的意识。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极为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其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

在德育教育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围绕实际项目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枯燥德育说教模式的条条框框,在班会或实践活动中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该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道德价值需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有效的德育教学一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而人的素质一般是指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可见,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乃是学校体育的体质功能和首要目的。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及其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现代体育科研证明,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一、早操场、课间操与素质教育

早操、课间操都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做早操,不仅能驱除学生大脑皮质睡眠而且形成的抑制使其精神为之振奋,从而轻松愉快的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进而为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而且在清新的空气中经常坚持认真地做早操,对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增强和发展身体素质都有着显著的作用;课间操是课间休息时间进行的一种体育锻炼。通过认真完成课间操,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性休息,可以消除和缓解在上课进程中产生的疲劳,使身心得以充分放松。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当中。积极认真的完成早操和课间操,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具有特殊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具有全体性,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而高质量的早操及课间操正是这一要求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了保障。

二、体育课与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而体育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

(一)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公要教会学生技能、技巧和技术,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生活,培养良好的体育体育道德风尚。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观摩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在调动队伍时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礼貌互让的风格;在短跑教学别是在起跑练习中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诚实的品德;在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在跳跃、障碍和支撑跳跃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集体合作精神;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

通过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懂得学习、创造、求真的良好习惯。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之外,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及培养体育欣赏能力等,使学生学到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编排徒手操,并付之练习;引导学生布置教学场地、自制体育器材,并付之使用,以此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能力,发展其个性。

再次,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开发学生的智能。比如,通过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自控能与快速反应能力;通过篮球投篮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通过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通过体操动作教学,能培养学生运动本体感觉能力和时空感觉。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三)心理素质的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身体活动机能,促使学生脑体结合,培养综合运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心理控制在最佳姿态,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通过游戏、教学比赛、考试、运动会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良好的健康心态,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以及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可培养学生竞争、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精神。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素质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健体的具体体现。课外体育活动,对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