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有色金属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3 05:08: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有色金属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有色金属论文

第1篇

众所周知,商品期货交易的根基是商品本身。如果脱离了商品本身的供求关系,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就会大大降低,很容易沦落为类似赌博的工具。但要使期货价格能够反映现货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以及大家对未来供求关系的正确判断,期货交易所有必要建立良好的指定仓库体系,使尽可能多的可交割商品被纳入到交易所的仓库中,从而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伦敦金属交易所还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都有义务和能力在这方面做足功课。目前,中国占全球铜消费的40%以上,同时,中国也是电解铜的最大生产国和进口国,所以造成了铜精矿和电解铜的贸易流都是以中国为最终目的地。由于上海伦敦两地铜价的差异——往往是上海价格低于伦敦,贸易流的很大一部分,特别是电解铜,要停留在保税仓库,以等待更好的比价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自2008年开始,保税区的电解铜库存占全球库存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但遗憾的是,无论是上海期货交易所还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仓库体系,都无法反映这一事实。保税仓库的库存量成为市场猜测的一部分,让广大市场的参与者备感困惑。从2011年3月起,尽管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始公布其指定的保税仓库库存,但由于这两个保税仓库占保税库存的比例太低,根本无法呈现保税库存的全貌。而伦敦金属交易所在中国设立交割仓库的努力,也尚未开花结果。今年6月爆发的“青岛港事件”导致中外资银行对保税仓库信用的普遍担忧,而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历史上,还没有发现假仓单的现象。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把保税仓库全部纳入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不仅有助于市场参与者了解全球金属库存的全貌,提高市场透明度,而且会提升中外资银行对保税仓单的信心,有助于有色金属的现货贸易。

二、调整有色品种的出口关税,提升国内冶炼

企业的盈利能力上海期货交易所目前上市的四个有色品种是“铜、铝、铅、锌”,与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波动的相关性非常高,但简单的相关性分析只是考虑两个市场价格变动方向的一致性,而忽略了价格涨跌的幅度。今年以来,国际锌铝市场的表现非常稳健,价格不断攀升,但国内价格的表现却远远落后于伦敦,使国内相关冶炼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目前对铝铅锌的出口征收惩罚性关税。比如,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出口暂定税率表可略见一斑。以铝锭为例。中国是铝冶炼的大国,由于铝锭以铝锭为例。中国是铝冶炼的大国,由于铝锭的出口要被征收15%的关税,导致中国铝锭基本无法出口。这一政策可谓“一举两失”:既让国内铝冶炼厂享受不到国外高昂的现货贸易升水,又让国内企业再度消耗能源把铝锭加工成铝材,而且还面临种种西方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由于国内的铝冶炼企业无法享受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冶炼企业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以中铝为例,其每年的巨额亏损和极低的毛利率与美国的美铝形成强烈的反差。国内铅锌冶炼行业的情况也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国内限制出口所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制造业的产能仍然严重过剩。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一大举措就是把剩余产能输出到国外,而目前国家对有色行业的限制性出口政策恰恰把这些过剩产能留在了国内,所造成的局面是国外的价格居高不下,而国内的价格持续低迷。因此,政府部门应考虑取消对铅锌铝的出口限制政策,使国内过剩的商品能顺利地流入国际市场。这样,既能改善国内冶炼企业长期经营困难的局面,又能使上海和伦敦两地的有色金属价格更好地联动。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第一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铜、钨和稀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3篇

英文名称:Hunan Nonferrous Metals

主管单位:湖南有色金属管理局

主办单位: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5540

国内刊号:43-1045/T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英文名称:Nonferrous Metals Desig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2660

国内刊号:53-1060/TG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5篇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这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指明了出路。本文将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实际情况,尝试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构建出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促进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建立了具有一定基础和相当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拥有“右江”、“金海”、“飞碟”、“芭焦”、“南方”、“漓佳”、“甡”牌等一批名牌产品,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广西有色金属产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广西大多数小矿山开采、选冶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采选综合回收率在50%左右;大部分矿床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尾矿综合利用和二次回收利用率低。以丹池成矿带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为例,特大型矿山铜坑矿开采回采率为90.69%,锡、锌选矿回收率分别为71.18%、73.42%;中型矿山高峰锡多金属矿,开采回采率为95.6%,锡、锌、铅、锑选矿回收率分别为73.96%、85.62%、90.39%、88.78%;而小型矿山五一矿大福楼矿区,锡开采回采率为89%,选矿回收率则只有6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广西有色金属工业采、选、冶、加工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矿产品的深加工水平不高,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精深加工产品少,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产能比例严重失调,锡深加工产品种类少、产量低,部分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及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差。

抗风险能力较差: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协同能力不高,竞争能力不强,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广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虽有增加,但排名却在下降,尤其是2012年龙江河污染事件发生后,在全国排名降至第13位,表明抗风险能力差。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矿产开发导致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众多小企业冶炼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三废”达标排放率低;部分城市中的有色金属冶炼厂等,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厂区和社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中厂“退城入园”迫在眉睫;有色金属工业园区构建水平较低,对园区企业的引导、监督不到位,未能真正做到循环经济。

二、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G-PEST分析

1.地理环境因素分析

广西地处珠三角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沿海、沿江、沿边,且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连接国内和东盟两个市场,利于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带的建设,形成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多重优势。

此外,西江水系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连粤港澳,境内贯穿梧州、柳州、来宾、南宁、桂林、百色,已建成5个内河港口和4个内河口岸,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一条黄金水道。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整治,有利于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沟通依托香港,走向北美、欧盟以及全世界。

2.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颁布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等的制定,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

2008年后,国家和广西分别制定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2020年)》等,为指导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广西出台了《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调结构、转方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全球范围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层出不穷,竞争日益激烈,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有色金属行业危机四伏。

但党的十中,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注入了复苏的希望。

4.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民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和提高了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这要求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5.科技环境因素分析

随着世界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深化,当前企业规模化、经营国际化、技术高端化、产品特色化、原料多样化等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低能耗、短流程、高效、无废少污、高附加值”的科技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国际有色金属工业采用的主流模式。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能耗总量快速增长、节能技术亟待突破;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清洁生产任重道远;初级产品能力过剩,高端产品严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为广西有色金属工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要求。

三、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及应用

1.模式的构建

李赋屏(2008)[1]认为,工业循环经济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区域性综合协调发展大循环三种模式;王贵明(2008)[2]提出构建以自组织为内在动力、政府规划为协调机制的自组织-规划共生的网络型产业共生组织,认为经济因素、政府管制和中间组织是产业共生组织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吕俊杰(2007)[3]以共生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系统地探讨了产业集群共生机制的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产业集群共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李自豪(2010)[4]探讨了产业集群演化的自组织特征和自组织机制,认为建立和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培育集群品牌、扩大集群开放度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和动力。

本文在前人提出的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面临的G-PEST环境,认为要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以生态文明战略为导向,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支撑,单体企业循环——园区循环——园区间循环的网络化多层次发展模式。

2.模式的诠释

(1)模式的理念

模式的构建必须以生态文明战略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环境普遍污染、矿产资源日益匮乏、企业社会意识依然淡薄、人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多重因素制约下,真正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模式的核心

由单体企业循环、园区循环、园区间循环构成的三个网络化发展层次是模式的核心。首先,产业内的企业主体深刻理解生态文明战略的内涵,把企业建成循环经济型企业,是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打造区别于传统工业园区的以产业集群理念为指导的,由循环经济型企业、科研院校、政府、中介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自组织-规划共生的新型生态工业园是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有利于园区内企业在自组织共生交换基础上,通过政府规划指导、政策规制和公众参与,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技术资金支持,实现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创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散风险,形成各企业间高度的一致性或和谐性。

再次,打造以西江黄金水道为基础的水路、公路、铁路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纽带,以市场、技术、人才、产业链等有机联系的各新型生态工业园协同发展的园区间循环是实现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模式的保障

有色金属产业是广西支柱型产业,是广西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广西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紧密。因此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方面和全过程,勾勒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模式的保障。

3.模式的应用

(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

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应该按照国家及产业发展的紧迫要求,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承担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ISO环境管理体系,积极采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形成无废、少废的生产工艺,使企业内部生产上游产品所产生的“废物”成为生产下游产品的原料,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把单体企业建设成循环经济型企业。

(2)融合产业集群理念,打造新型生态工业园

广西新规划或需完善的有色金属工业园应融合产业集群理念,构建自组织-规划共生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在百色,宜发挥铝资源丰富、平果铝、银海铝、华银铝、信发铝等大企业聚集、铝工业基础好等优势,打造铝工业全产业链型生态工业园。在河池,宜发挥有色金属之乡的优势,突破当前环境破坏严重、乱采现象不绝、冶炼厂林立等困局,构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在梧州,宜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临近粤港澳等优势,打造以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为龙头、以30万吨再生铜等项目为基础的再生有色金属生态工业园。在南宁,宜发挥省会所在地,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等优势,构建有色金属新材料生态工业园。在柳州,宜发挥工业基础雄厚、有色金属产业人才丰富等优势,结合当地汽车、机械等的发展需求,打造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园。吸引各类人才、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在产业园区的集聚,完善集群创新网络、培育集群品牌、扩大集群开放度,最终将各工业园区建成宜居宜业的生态工业园区,充分挖掘人、自然、产业和谐发展的强大潜力。

(3)倡导协同发展精神,构建园区之间大循环

为进一步发挥有色金属产业作为广西传统支柱产业的作用,促使各地区间有色金属产业协同发展。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应发挥区位优势,把握产业发展的机遇,打造以政府规划指导、政策规制为支撑,努力促使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以西江黄金水道为基础的水路、公路、铁路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纽带,以市场、技术、人才、产业链等相联系,将百色、河池、柳州、南宁、梧州等地的新型有色金属生态工业园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各园区之间有机衔接、分工协作、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建出各生态工业园之间大循环,最终将广西有色金属产业打造成符合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结构合理、竞争力强、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发展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应采用以生态文明战略为导向,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支撑,单体企业循环——园区循环——园区间循环的网络化多层次发展模式,并就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但为了使模式具有更好适应性,还需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对影响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因素、模式运行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项目来源: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广西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合同编号:桂科软13180037)。

参考文献:

[1]李赋屏,朱国才,周明芳.《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40-44

[2]王贵明.产业共生组织的运行机制与驱动因素.《改革》,2008(6):61-65

[3]吕俊杰.产业集群的生态共生机制研究.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4] 李自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演化机理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1)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炼 废水处理 研究现状 展望

当前,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所排出的废水是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已被列入高污染的领域中。其中,废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是最为常见的,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1]。国家也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特殊性,制定并颁布了法规来治理废水的污染。所以,针对有色金属及其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水质特点,研究切实可行、成本低、便捷的废水处理方式,彻底解决当前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废水对环境和人们的影响,确保有色金属行业能良好的发展下去以及解决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是非常关键的[2]。本文从有色金属在其冶炼过程中排放废水及废水的特点出发,对当前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污水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发展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冶炼过程中的废水

1.废水来源和性质

有色金属在其冶炼的过程中,冲洗液、冲渣水、烟气的净化水以及车间用水等都是废水的主要来源[3]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冲洗液。包括各程序中多种酸的洗液、产生的废酸,颗粒清除的洗涤用水,硫酸环节的废液,点解过程的废液等都对车间排除水的污染有非常大的相关性。该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水在其理化性质上具有pH值低,重金属含量大的等特点火法冶炼过程中的冲渣水。在有色金属的火法冶炼过程中,需要对熔融态的残渣进行淬冷处理,这个过程通常是用水进行,相应的产生的废水也具有残渣颗粒多、重金属含量高以及水温度高的特点

冲洗过程带来的废水中也将烟气中的各种杂质都带到了废水中冶炼过程中车间冲洗产生的废水。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需要用水对各种设备、车间地板、物料等进行冲洗处理。这个过程中设备表面所残留的各种原料和产物以及点解车间电解液的滴漏等情况都使得清洗用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酸性物质有色冶炼过程中设备冷却过程中的用水。这里主要是指冶炼过程中对炉窑等进行冷却的环节中所产生的废水。该废水由于仅作为循环用的冷却水,不会接触到设备的表面和原料,因此其除了温度较高外,基本上没有重金属、酸性等的污染。

2.废水的危害性[4]

首先,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所排出的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可以说是重金属。其在废水中具有含量高的特点,而且其对周围的环境、动植物等有非常大的危害。例如当前报道的湖南的镉超标的毒大米等,从物种的角度会最终影响到整个环境及人类。

其次,有色金属在其冶炼过程中所产生和排除的废水,不经处理其中的重金属和强酸性都会对物种造成危害,包括植物的死亡以及动物的灭绝等,最终对人类造成危害。

再次,有色金属在其冶炼中所排除的废水中,还有着各用酸环节中带出的强酸性的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否则最终会导致饮用水的pH的降低,对动植物的生存也造成极大的危害。此外,污水中的强酸性物质及其挥发造成的酸雨等会对各中建筑中的金属及墙体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有色金属行业排放废水有效处理的研究状况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技术的提升,当前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从企业到学校再到可以机构都会废水的处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有关有色冶炼过程排放废水的文章进行了查阅。共发现有300多篇相关的研究。从的时间上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05年之前,研究相对较少,每年仅几篇相关的研究。但进入2010年后,研究论文呈几何倍数递增。这主要是人们对环境治理要求的增加以及当前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

在当前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就“中和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5]。“中和法”的技术在其原理上主要是用石灰对废水进行中和处理,相关研究也从初期的一级、多级处理改进为当前的HDS改良方法。并以HDS技术为基础研究发开出了大量的综合性处理方法。从2005 年开始,在有色金属废水的处理中,人们引入了膜法以及吸附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这两种方法也被大量的研究,并有着代替传统中和法的趋势。但是其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其缺点主要是其使用过程中,吸附剂使用后需要进行再生,而再生环节非常频繁,这对吸附法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废水的处理的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和相关技术的提升,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所排除的废水在其处理过程的相关研究在当前有了新的趋势[6]。

1.高技术含量的处理方法及联合处理方法代替传统的处理方法

当前,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对于排放废水的处理通常以传统的一级或者多级的“中和法”进行。该废水处理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小等的优点,但在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沉淀难处理、工艺处理结果变化大等问题。基于上述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和法”进行改进,并研究开发出了很多效果好的处理方法。

案例:某锌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高浓度泥浆法(HDS)对排放污水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处理。

该公司对于冶炼过程中制酸环节所排出的废水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环保处理。当前,该冶炼工段的废水中强酸性物的生产为80 m3/h,其中硫酸的含量为2%,浓度约为20 g/L;而且重金属含量也严重超标,Zn离子的含量高达1600 mg/L,Cd离子的含量高达400 mg/L,Pb离子的含量高达500 mg/L,As离子的含量高达1500 mg/L。从这个检查结果看,该冶炼过程排出的废水属于严重的重金属超标和强酸性污染水。利用改进型的处理工艺:高浓度的泥浆法(HDS)+铁盐,对废水进行处理。该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总的投资成本为1200万元人民币,每天可处理污水2000 吨,此过程中每立方污染废水的处理成本仅3.96 元。该强酸高重金属的废水经改工艺处理后,水质完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标准。

2.从过去传统的污染废水的处理向当前重金属的回收和水的重复利用转化

在当前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对于强酸及重金属超标的污染废水,企业在处理过程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一级或者多级的石灰中和法进行处理,进而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后进行排放处理。在企业的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每吨的成本也较高,重金属离子经处理后会以沉淀的形式随着废水排除,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废水中的重金属无法得到回收利用,相当一部分的重金属都这样被浪费掉,进而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重金属回收的价值,开始对废水中的重金属回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成为了为了研究的方向之一。

当前的新技术-膜分离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将重金属离子回收,对废水处理后能完全达到国家对于污水排放的要求。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能有效的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截留,当前的研究的截留效果高于百分之八十五,相比与传统的常规处理方式,截留效果能提升五个百分点。同时,膜分离技术的处理工艺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这样就使得对于处理工艺的维护等非常的便捷。此外,膜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占用的场地是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杨晓松等在其研究过程中对于韶关冶炼厂的膜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该厂当前使用的废水处理方式为具有超滤和纳滤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结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废水处理效果。采用该复合膜分离技术后,这个水处理的过程的脱盐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水经过处理后满足了工业上循环用水的标准。该标准为Ca2+离子浓度小于100 mg/L,F-离子浓度小于10 mg/L,SO42-离子浓度小于100 mg/L,溶液的电导率小于250 μs/cm,Pb2+离子浓度小于0.05 mg/L,Zn2+离子浓度小于0.05 mg/L,Cd2+离子浓度小于0.005 mg/L。 废水经过双层膜分离技术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也完全满足了国家污水排放的要求。其中超滤膜分离过程水的产出率高于百分之九十,纳滤膜分离过程水的产出率大于百分之七十五,污水处理过程的总水的产出回收率大于百分之六十五。该水处理工艺的成本价格为4元每吨。

常皓等人在其研究研究中采用复合吸附法进行近身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在金属离子的富集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生物制剂A 配位+二段水解+深度脱钙”的工艺。该工艺能实现重金属离子例如Zn2+离子浓度、Cu2+离子浓度等到达国家用水标准。Pb2+离子浓度可控制在0.05 mg/L,Cd2+离子浓度控制在0.05 mg/L ,也非常接近国家水质的标准。王勇等在其研究中对于铜冶炼中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可以让废水中的砷离子转化为亚砷酸铜,进一步的就可以利用二氧化硫对其进行还原,最终可以得到三氧化二砷。该工艺技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含有砷的废水进行处理的目的。此外,对回收的残渣进行氧化反应就可以将硫酸铜进行回收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硫酸铜可以在改技术工艺过程中进行循环使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的有效处理的研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从研究的重点来看,除了传统的“中和法”工艺技术的改进,也出现了新的膜法和其他技术。这些研究开发的综合性技术在当前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相关研究的重点上也能够看出,未来有色冶炼废水研究的趋势是将传统的“中和法”进行改进以及开发综合型处理工艺。此外,当前很多研究也集中在从过去废水的处理向重金属的回收以及水的重复利用的方向转化的趋势。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有色金属冶炼领域所产生的废水,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进一步的提升行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勇. 含砷废水制备三氧化二砷及处理[C]//2009 年全国硫酸工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

[2] 王绍文,邹元龙,杨晓莉. 冶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常皓. 生物制剂深度净化高浓度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 杨晓松, 刘峰彪. 高密度泥浆法处理铅锌冶炼综合废水[J]. 有色金属,2009,61(4):166-169.

第7篇

摘 要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公司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优秀代表。作为一个向其他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部门,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本文对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发展现状以及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以探讨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 有色金属上市公司 股价稳定性 投资风险

一、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由于有色金属行业担负着向其他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以及中间产品的任务,所以这就决定了该产业在我们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到目前为止,在深沪股市中被归为有色板块的公司共有49家,其中有4家同时属于ST板块,1家属于S*ST板块,并且有4家暂停上市,其中沪市有28家:包钢稀土,西部资源,南山铝业,鑫科材料,ST有色,ST珠峰,江西铜业,吉恩镍业,宝钛股份,贵研铂业,中金黄金,驰宏锌锗,豫光金铅,山东黄金,大西洋,中孚实业,东洋光铝,宁波富邦,新疆众和,株冶集团,西部矿业,中国铝业,紫金矿业,金钼股份,S 山东铝,S兰铝,包头铝业,S*ST精密,深市有21家:中金岭南,焦作万方,铜陵有色,ST 中钨,ST锌业 ,矿业,云铝股份,关铝股份,云南铜业,锡业股份,东方钽业,ST张铜 ,栋梁新材,罗平锌电,西部材料,辰州矿业,常铝股份,东方锆业,精诚铜业,云海金属,海亮股份,恒邦股份。从上市公司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有色金属上市公司集中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的地区。从省份分布来看,上述的上市公司中,云南省所占的数量最多,共有6家,分别是:云南铝业,锡业股份,云南铜业,贵研镍业,驰宏锌锗,罗平锌电。而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有16家有色金属上司公司,占了所有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33%,基本上成为了该板块的主要力量。

二、有色金属上司公司的股价稳定性研究

该部分将使用平均价差率来衡量上市公司股价的稳定性,平均价差率一种度量单个证券风险的系数,其特点在于简单明了,并不复杂。该部分所采用的数据为2009年1月1日至今的各个公司每日收盘股价,以月为单位,据算出每个有色金属上市公司2009年近6个月的价差率,进而推算出每个有色金属上市公司09年上半年来平均价差率,衡量股价的稳定性以及风险度。

从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在2009年上半年的6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着较为稳定的表现。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平均价差率在2,3这两个月份里普遍偏大,在1,4,5,6这四个月偏小。较大平均价差率意味着该月份公司股价变动较为剧烈,稳定性较差,较小的平均价差率则意味公司股价没有大的波动,趋于稳定。有色金属行业平均价差率的波动主要来自于季度因素以及投资力量的拉动,从总的情况出发,由于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国家控股的缘故,使得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股价平均价差率并不高,相对稳定,风险较小。

三、相关建议

1.投资者应按照自身情况投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

按照风险的偏好性,我们可以把市场上的投资者分为两类:风险偏好投资者和风险厌恶投资者。由于股权集中和国家国有资产部门的控股,使得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一直以来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在没有外资大量涌入和撤离的情况下,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基本上不会出现股价大幅度波动的情况。较小的变异系数表明该股票稳定性较好,风险较低,适合风险厌恶型消费者长期持有,特别是国有控股的有色金属上司公司,由于这些公司所制定的长期目标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有关,使得公司未来的发展有所保障。表2的测算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在2,3月份的时候价差率都会有所增长,风险偏好型投资者也可以选择这段时间对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进行短线投资,通过多时间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法赚取差价,获取高额利润,而在其他月份,在不适合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进行短线操作。

2.优化股权结构,促进融资

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司公司外,大部分有色金属上司公司都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大部分上司公司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大部分或者全部都属于流通受限股份,虽然可以避免对股市和股价造成冲击但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融资。造成股权过度集中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国家为加强对有色金属这种战略经济资源的控制,在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大量持股,以便于控制公司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企业要扩大规模和进行技术升级,就离不开融资,特别是处于融资渠道较为欠缺的中西部公司,国家可以通过减少所持股分的办法,在不丢失控制权的前提下,为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张玉明.证券投资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第一版).

[2]王涛.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商学院.2008.

第8篇

32岁,他破格晋升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并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34岁,他舍弃在德国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到母校从事科研工作;

35岁,他放弃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越条件,俯身广西教育事业;

如今,46岁的他,瞄准世界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实现广西从有色金属资源大省向有色金属资源强省转变,积极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

他,就是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亮。

从中国到德国,只为占领材料研究高端

1970年,湖北宜昌三峡大学校园,方亮呱呱落地,从童年起,研究哲学的父亲和研究生物的母亲就让方亮无拘无束成长,运动成了他的至爱。1988年,复读一年的方亮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被以材料学科见长的全国重点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录取,成为当时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实验班仅有的九名学生之一,成为武工大校长、我国著名材料学专家袁润章教授的弟子。

“正是高考的挫折,让我明白,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方亮说,在运动和科研上,他找到平衡点:“运动强健体魄,培养竞争意识和面对挫折的能力,拼搏带给我不懈努力的干劲。”

大学四年,方亮成绩优异,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之后免试直升研究生,1998年获得武汉工业大学(2000年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在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2003年5月,方亮破格晋升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并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也被武汉市组织部作为江汉大学副校长人选进行考察。为了家庭团聚,当年12月,方亮去到久负盛名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及尤里西研究中心电子材料所当访问学者,利用国外先进设备加快自己的研究进程,先后在国际专业刊物发表15篇电子材料方面的论文,成为2004年武汉理工大学发表SCI论文排名第一的教师。

方亮长期从事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探索工作,在复合氧化物电、磁功能材料系统中设计与合成了类钙钛矿结构与六方磁铅石结构新有色金属复合氧化物600余个,均被ICDD授予了PDF卡,成为鉴定它们的国际标准数据,开展了新型微波介电陶瓷、无铅铁电与压电材料、铁电―铁磁材料等探索工作。作为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及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与地区联合资助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留学回国基金项目与“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美国国际衍射数据中心资助项目、国防军工重点项目等3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件,作为主要作者300余篇,SCI已收录260余篇,SCI引用超2000次,其中7篇论文被ISI评为2000年来本领域引用率最高的1%以内高引频论文。

回顾自己14年的科研经历,方亮说:“材料科学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我的导师一直告诫我们,要对新材料保持兴趣与探索,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总有更好性能的材料出现,总有更好方法去改进现在的人类进程。”

从武汉到桂林,只为打造材料学界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材料学科博士点

2005年,34岁的方亮决定离开德国优越的科研生活环境,回国后与同为材料领域专家的妻子进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同时在母校继续执教。方亮说:“在国外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习、工作管理制度。但是那些收获都是个人的,而做出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却归国外所有,与其贡献自己的才智给外国人‘打工’,不如回国传授先进的技术,起领头的作用,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然而,半年后,方亮再次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放弃武汉理工大学的优越条件,不是去上海,而是从武汉到桂林,应邀作为桂林理工大学有色金属与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座教授,面对各方疑问,方亮答道:“广西青山绿水自然环境好,民风淳朴好客,是一个有色资源大省,但是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都有所欠缺,广西的加速发展更需要材料科学的推动与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我的努力,充分利用桂林理工大学提供的良好的科研与教育平台,可以实现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理想,做出比在发达地区更大的贡献。”

到校一年后,方亮协同吴伯麟教授完成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验收,2007年在时任桂林理工大学书记黎志和校长赵艳林的邀请下,正式加入了桂林理工大学,并担任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该实验室成为广西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3年桂林理工大学获得广西目前唯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博士点。

在桂林理工大学的教学岗位,方亮除了给本科生授课、指导毕业论文,还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方亮认为,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导向来对他们进行分类培养,对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部分学生,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对另一部分立志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同学,则应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

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方亮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邀请行业内国内外专家到校指导,先后有多位国内外材料学知名专家来重点实验室开展讲座,有效提升研究生学科素养,每名研究生都能在SCI二区及以上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其中2013级研究生李洁作为第一作者在发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顶级期刊J. Am. Ceram Soc.、J. Eur. Ceram Soc发表3篇SCI论文,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在担任桂理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期间,方亮倾力打造一个能够走在学术前端的团队,他建立一套“教授、青年博士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四位一体的联动模式,充分实现各个层次人才之间的“学、帮、带”。青年教师初来乍到,没有经费,方亮无偿提供自己的设备、原料等急需物资;参加国际会议能够更好地与同行交流,方亮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2009年,四年一届的国际铁电会议在西安举行,这是该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方亮的资助下,桂林理工大学两名青年教师、一名博士生和两名硕士生到会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实验室每两周一次的学术报告,方亮认真听取学生报告,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予以指导,使大家更加明确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亮牵头与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广西“电子材料与器件人才小高地”,2013年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共同认定,为广西大力培养“材料人才”,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发明创造方面均有不俗的成绩。日前,从“广西电子材料与器件人才小高地”传来喜讯,2016年方亮研究组共有7名考生被录取为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中山大学等校博士研究生。

从象牙塔到生产车间,只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转变成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产生更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方亮一直坚持的理念。

桂林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平研发一种绿色生态建材制备新技术,方亮积极支持陈平教授推广这项技术,提出学校与广西重点企业柳州鱼峰水泥集团全面合作的构想,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12月,桂林理工大学与鱼峰集团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已经发挥多重作用:依托桂林理工大学的技术,鱼峰集团全面改造四条生产线,生产工艺节能20%,产品性能提高20%,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以该项目为主的成果获得了2010年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得了目前广西唯一的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0年5月,方亮带领团队成员周焕福、刘来君等赴北海,与广西新未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与技术交流,并达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广西新未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广西敏感元器件工程与研究中心”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并从2010年6月起,参与新未来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广西“千亿元产业”电子元器件研发中心的共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双方不断加强合作,把研发的重点之一确定为“新未来”公司主导产品氧化锌压敏电阻的低温烧结制备技术,获得了“千亿元产业”重大项目资助,申请10项发明专利,解决了高能型氧化锌压敏电阻器在低温化制备、与电极的共烧匹配等关键工艺技术难题,实现了两条低温共烧生产线的改造,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累计生产高能型氧化锌压敏电阻3.5亿只,累计节约生产成本约1749万元,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利税3155万元。

微波介质陶瓷是方亮的主要研究领域,它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关键基础材料,主要在微波频段(主要是UHF、SHF频段)电路中作为介质谐振器与滤波器,在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方亮发现了综合性能优异的系列B位缺位类钙钛矿微波介质材料,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7年度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简称中国建材奖,科技部批准立项,具有推荐国家奖资格)一等奖。

近5年来,方亮利用广西的优势有色金属资源,开展可低温共烧的有色金属复合氧化物微波介电材料的研究,在新型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同,在国际硅酸盐或陶瓷领域排名前三位的学术刊物J. Eur. Ceram Soc.、J. Am. Ceram Soc、Inter. Ceram40余篇,2013年度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在国内外率先报道了高Q值的尖晶石结构化合物、Li基盐岩结构、六方钙钛矿与复合钙钛矿、V基石榴石化合物等新型微波介质陶瓷以及与Ag电极的低温共烧研究结果,其中2010年与印度Sebastain研究组同时以快报形式报道了尖晶石结构化合物Li2MTi3O8具有高的品质因子、低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而且烧结温度也低于1075 ℃,被J. Am. Ceram Soc认为是继日本村田公司发现(Zr,Sn)TiO4后的中介电常数微波介质材料的一个突破,目前已在上市公司进行中试生产与成果转化。

2013年1月方亮担任了桂林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当年学校科研经费就突破了亿元大关,以后逐年稳定增长。这三年间桂林理工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量稳居广西区第三位,其中重点项目(2项)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总数名列广西第一。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位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前两位(2015年申请发明专利533件,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5件,累计授权率及有效专利拥有量名列广西企事业单位第二位),对桂林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以及桂林国家级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2011年,方亮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2014年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立项支持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桂林理工大学)试点建设。

“只问过程,不问结果”是方亮埋头苦干的真实写照,各方赞扬与各种荣誉却不曾忘记他:他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2006年度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获得15次美国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颁发的重要贡献证书;获得2008年度广西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荣誉称号,获得2009年度 “广西高校首届杰出科技人才”称号,2010年入选第三批广西高校“八桂学者”、2011年11月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聘请为首批特聘专家。

从全国寻访优才,只为打造一支优秀“材料团队”

从1995年起,方亮师从原武汉工业大学校长袁润章教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伯麟教授从事铌钽酸盐电光功能材料研究,那时,他就深深体会到学术研究团队对学术成长的重要性。

2005年9月,方亮来到桂林理工大学执教后,拓展了新型有色金属氧化物电光功能材料的研究方向。此时的方亮,已深切感受到人才对团队建设、对广西材料研究及应用领域的不可或缺。

求贤若渴的方亮开始在全国范围寻访优秀人才。2009年,分别从西北工业大学引进从事无铅压电与铁电材料、巨介电材料的核心成员刘来君博士、陈秀丽博士;从西安交通大学等引进从事微波介电陶瓷研究的核心成员周焕福博士。2010年,方亮带领的团队获得广西高校创新团队资助,目前合作发表了系列论文100余篇、申报专利40余项;2010年,方亮聘请了从事高温材料化学的北京科技大学“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邢献然教授为学校讲座教授;2012年,留学英国做博士后六年并已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的北大博士匡小军来桂林与方亮合作期间,毅然决定加入研究团队,经过学科交叉与凝练特色,研究团队明确了新型有色金属氧化物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方向,入选2015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

第9篇

关键词:区域协作 有色金属产业 关联产业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有色金属,是指除由铁、锰、铬等元素构成的黑色金属之外的所有金属),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内蒙古具有发展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比较优势。在2001-2011年间,内蒙古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较为迅速,从2001年的9.7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46.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2.34%上升至8.87%。就产业规模而言,2001年内蒙古居全国第11位,2006年上升至第5位。到2011年,内蒙古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河南、山东与湖南。同时,云南从2006年的第4位滑落至2011年的第10位,而江西则从第7位上升至第5位。

冶炼与压延加工是提升有色金属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因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有色金属产业的核心部分。各省市该产业的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数据表明,除外,其余各省市均在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一情况说明:第一,该产业的发展并不需要本身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第二,该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001年,内蒙古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7.48亿元,到2011年增加至1620亿元,占全国质量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1.6%提升到2011年的4.5%。忽略价格变动的影响,年均增加45.7%,同样是增长最快的省市。就工业总产值的国内排名而言,2001年内蒙古仅位居全国第23位,落后于大部分省市。此后,内蒙古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06年上升到第15位,而2011年成为全国排名第8 位的省市,仅次于山东、河南、江西、江苏、湖南、广东、浙江。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与山东、河南等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内蒙古与江西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第一,在各自所属的经济区域(京津冀晋蒙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两者有相似的地理位置与地位;第二,内蒙古与江西的经济规模基本相当;第三,内蒙古的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以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工业总产值均大于江西,但是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总产值上却低于江西。因此,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将内蒙古与江西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行对比(有色金属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且内蒙古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因此笔者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发,分析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情况),以探寻内蒙古该产业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一)产业绩效比较分析

根据《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的数据,可以采用六个指标(见表2)对比分析内蒙古与江西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绩效。

通过表2可知,2011年内蒙古与江西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绩效方面互有优势:一是内蒙古该产业亏损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重大于江西,这说明内蒙古的企业更需要整合。二是在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上,内蒙古低于江西,即内蒙古在产品销售上相对较优。三是内蒙古该产业的负债权益比率大于江西,说明内蒙古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融资能力相对低于江西的相关企业。四是2011年内蒙古该产业实收资本为197.37亿元,低于江西的203.57亿元。五是在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的比例上,内蒙古高于江西,这可能是因为内蒙古在有色金属矿产、土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六是内蒙古该产业管理费用占总利润的比重约为0.199,较高于江西的0.198,即与江西相比,内蒙古相应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关联产业比较分析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任一产业既为其他产业提供中间投入(后向关联),也要使用其他产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前向关联)。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内蒙古与江西在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存在的差距,可以对两者该产业的关联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根据2007年内蒙古与江西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产业关联度(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并未区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因此,本文使用其中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行计算),获得除该产业本身之外关联度排名10的前向关联产业与后向关联产业(为节省篇幅,产业关联度的具体数据不再列出。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其次,在排名前10位的关联产业中,去除资源开采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最后,选择两者相同或者两者均能发展的关联产业,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整合,得到14个关联产业。2011年,内蒙古与江西这14个关联产业的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8个后向关联产业中,内蒙古仅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上有相对较大的产业规模,两者工业总产值的差距为27.49亿元;而在建筑业等7个产业上,2011年内蒙古的产值均低于江西。就绝对差距而言,内蒙古落后最少的是建筑业,两者相差42.6亿元;其次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差距为74.03亿元;差距最大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江西高出内蒙古985.75亿元。就相对差距而言,建筑业仍然是差距最小的产业,江西的总产值约为内蒙古的1.05倍;其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江西是内蒙古的1.7倍;差距最大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江西的总产值分别为内蒙古的64.27倍、10.89倍。

与此相反,在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的5个前向关联产业上,内蒙古相对优于江西。其中,内蒙古优势最大的产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产值是江西的2.53倍;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其增加值为江西的2.05倍;优势最小的是金融业,其增加值高出江西25.18%。

由于缺乏江西的数据的原因,我们无法直接比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产业规模。但是,从《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2》中,可以得到两省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内部支出数据。其中,内蒙古的支出为85.1685亿元,而江西为96.7529亿元。这一数据表明,内蒙古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上并不占优。

区域协作与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通过与江西在产业绩效与关联产业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产业绩效上仍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亏损企业较多、承担风险能力与融资能力较差、管理成本较高等。第二,在有色金属产业关联度最高的后向关联产业上,内蒙古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两个产业尤为落后。第三,尽管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等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上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特别地,内蒙古在R&D上的投入有待提高。

总之,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仍然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然而,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宏观形势下,单靠内蒙古自身努力来推动其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是很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在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背景下,探讨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前后向关联产业及旁侧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为区域协作下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区域内相关产业比较分析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及对其服务的使用,将有助于降低管理费用。因此,本文将这一生产业纳入分析范畴。现在,计算京津冀晋蒙相关产业2011年的区位商,以比较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产业。

由表4可知,在有色金属产业的两个子产业上,内蒙古的区位商分别为4.66、2.63,远高于其余四省市。这说明,在京津冀晋蒙地区,有色金属产业是内蒙古的绝对优势产业。

在其余15个相关产业中,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均有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产业,其中以北京和天津居多。具体地,北京的专业化优势产业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天津的专业化优势产业有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说明,北京与天津的主要优势产业分别在于生产业与制造业,而这也与京津两市的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相契合。

河北的优势产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这是因为河北包围着北京与天津,是京津两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以及内蒙古、山西的产品进入京津两地与销往国外的必经之地。山西的优势产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原因在于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此外,建筑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内蒙古进入经济快速增长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产生了对建筑业的巨大需求。

(二)区域协作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要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协同发展其关联产业。其中,后向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对有色金属产业产品的大量需求;而前向关联产业的升级发展,能给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中间投入品。

在有色金属产业大部分关联产业的发展上,内蒙古落后于区域内其他省市。同时,因为地理位置、环境、资源、宏观经济形势等的限制,内蒙古并不具有后发优势。因此,依靠自身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关联产业,并非内蒙古的最优选择。因此,开展与京津冀晋四省市在相关产业上的区域协作,推动其有色金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内蒙古的必然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促进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模式,如图1所示。

1.京蒙间生产业的区域协作。北京的生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可以为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优质中间投入。具体而言,北京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为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提供所需资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可以提供有色金属资源勘查、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则有助于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相应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津蒙间制造业的区域协作。在天津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起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毫无疑问,天津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将产生对内蒙古有色金属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3.冀蒙间交通运输业的区域协作。河北的优势在于环绕京津,是京津两市与国内其他区域之间经济交流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发展交通运输业(或物流业),河北具有绝对优势。河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撑:一方面,沟通内蒙古与北京之间生产业的区域协作;另一方面,将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产品输送至天津,以供应天津制造业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

4.晋蒙间能源生产与供应的区域协作。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等能源大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能源支撑。内蒙古虽然拥有仅次于山西的煤炭储量,但是,内蒙古在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时,仍然应当加强与山西在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方面的协作。

5.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整合与区位选择。除加强与京津冀晋之间基于关联产业的区域协作外,内蒙古也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促进其有色金属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一,推动产业整合,打造一批拥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亏损企业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比重相对较大,应通过并购扭亏为盈,适当提高该产业的集中度。第二,优化生产基地的区位选择。为有利于与河北、山西之间的产业协作,内蒙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建生产基地的选址应优先考虑三省区交界地。

参考文献

1.钢花.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物流科技,2012(10)

2.国家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国家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孙麟.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整合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