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21:03: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媒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自Ipad、触屏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它们日益成为了普通家庭的必需品,这些触屏电子设备画面清晰、易操作,且光怪陆离声色并茂的影像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因而容易引发儿童的兴趣。近年来,Ipad、触屏手机甚至成为了一种新型玩具被一些孩子所追捧,成为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工具。此外,在巨大的商业利润诱惑下,针对儿童开发的应用软件急剧增长,以至于不少家长将IPad、IPhone等充当为孩子的“保姆”或早教工具。电子媒介的泛滥不仅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也易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电视、电脑、IPad、IPhone对于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由于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弱化了儿童对于现实环境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意识,淡化了与社会和他人的交往,因为长期接触电子媒介,他们拒绝与人交流,也不喜欢户外活动,极易导致孤僻、冷漠的性格的滋生。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以“00后”为主体的城市少儿被称为“IPad一代”,他们中不少孩子习惯用电子产品进行“拇指交流”,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在缩短,交往的技巧被严重弱化。电子媒介淡化了儿童与同伴及成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削弱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对电子媒介的过度依赖是造成儿童孤独症的原因之一。更为严峻的是,缺乏自控力的儿童极易沉浸于网络虚拟的世界或手机触屏的里,有的一旦离开虚拟世界便产生严重的抵触和焦虑情绪。
儿童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对他人和自我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学习如何处理人际交往的关系。美国作家李奥尼的经典图画书《小蓝和小黄》运用蓝和黄两个色块的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朋友伙伴之间相互接纳和彼此包容的意义;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我有友情要出租》通过大猩猩寻求友情的过程来暗示孩子应该如何获得真正的友爱;张秋生的童话《给狗熊奶奶读信》借助于狗熊奶奶请河马和夜莺为她读孙子的来信的故事,告诉了孩子们和善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是打开心门的钥匙的道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培养和激发儿童最为纯真的情感,作品中人物的善良品格和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模式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儿童文学是一座沟通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精神桥梁,是两代人进行精神对话和文化传递的良好形式,儿童文学阅读能为儿童创设温馨美好的人际环境,增进他们人际互动的热情和信心。在儿童文学作为儿童与成人的沟通桥梁的论述方面,巴西作家爱娜•玛丽亚•马查多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她认为儿童文学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即借助于儿童文学这种简单质朴的方式,融合了情感和文化要素,在两代人之间构建起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正是由于儿童文学具有这一独特优势,成年人可以借助于儿童文学这一桥梁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儿童并实现与他们的真正平等的精神对话。而亲子阅读便是实现儿童与成人之间温馨的人际互动的有效方式,亲子阅读是近年来国内外所提倡的阅读方式,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不仅能受到美的熏陶、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亲子感情能够进一步得到升华。日本图画文学理论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提及过这样一个实例,年轻的德国母亲准备打开电视让女儿玛丽听故事,玛丽关掉电视与妈妈进行了如下的对话:“妈咪,讲故事给我听。”“电视里的叔叔讲的故事,不是比妈咪讲的故事还好听吗?而且还有美丽的画面。”“可是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我。”儿童文学为亲子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所建立的是一种人与人的机制,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温馨的情感交流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来自成人世界的温暖和安全,而电子媒介所建立的是一种人与机的机制,它缺乏感情的温度,难以满足儿童的情感和成长需求。
三、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现代社会的人们读屏多于读书、读图胜于读文,想象相对贫乏,思维往往流于浅表化。不可否认,视觉符号是现代文化的一种直观形象的形式,它丰富了儿童的认知环境,但过多地接收图像可能会抑制儿童的想象力。首先,电子媒介以其高密度的强大视听形象冲击人的感官,使受众主体性逐渐弱化,导致人们社会反应的直接简单,思维极易处于停滞状态,儿童常常在电子媒介世界里耽于耳目之娱而疏于潜心思考,这对他们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开发无疑是一种桎梏。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里斯在《媒介心理学》中所言,“快节奏的儿童节目使儿童没有时间来思考和发挥想象力。”其次,电子媒介呈现信息的方式主要以图像为主,图是直观形象的符号,给儿童留下的想象空间极其有限。相较而言,阅读是一个以语言为中介的思维和想象的过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认为,阅读在人的成长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人的心智成长、想象和情感培养,都离不开以语言为中介的阅读活动,这是网络和电视等其它电子媒介所难以取代的。的确,阅读能力和方法并非短时间内能掌握,它需要多年的积累和练习,包括许多不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的次序是根据语言、语法和风格的难易程度递增的。在阅读时,儿童可以自由地控制阅读的进度、时间和地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想象,儿童文学构造的是一个宁静的文字世界,文字的抽象性给儿童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儿童在接触书籍时,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和全身心的投入,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得到良好发展。文学形象因其多义性和朦胧性的特点,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影视图画形象通常是直观的、与感性的世界相联系,对于想象力发挥有较大的限制,这正是文学无法为视听文化所取代的魅力所在。儿童正处于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儿童文学可以满足儿童泛灵性的或自我中心的思维逻辑和游戏精神,儿童可以忘我地沉浸于充满想象色彩的文学世界里,在文学的世界里张扬奔放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儿童阅读接受儿童文学的过程是一个再造想象的过程,从抽象的文本语言文字出发,儿童需调动起记忆储存的表象对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进行联想和想象,重新加工和改造,将文字转换为抽象的道理或形象的画面,这是一个双向的、主动的过程。而电子媒介对儿童而言无需历经如此复杂的转换过程,其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图像输出,儿童不需要具备阅读、思考能力便可被动全盘地接受。此外,优秀的儿童作品中蕴含着大量天马行空的奇异想象,不仅迎合了儿童的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也把儿童的想象引向了更为广阔奇异的天地。例如卡达耶的《七色花》中的七色花充满了魔力可变幻出如愿的事物;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知恩图报的小金鱼一次次满足了渔翁的要求,并惩戒了贪得无厌的老太婆;凯瑟琳•罗琳的《哈利•波特》在现实与魔幻世界双线交织的时空环境里展开善与恶的矛盾对立的故事,给儿童亦真亦幻的审美享受。诸如此类的儿童文学文本蕴含了丰富奇异的想象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和想象的空间。四、提升儿童的母语意识和读写能力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信息借由各种电子媒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民族语言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语言文字曾经所扮演的文化启蒙角色受到了威胁,视觉文化可能将取代语言文字成为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电子媒介降低了对儿童读写能力的要求,长期采取视听图像的接收方式,会造成儿童在成长的起点便缺乏读写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网络过早进入儿童的生活,使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言也烙上了网络特有的一些印记,如网络语言“偶”“囧”、“酱紫”等的使用,而这些词汇的运用较为不规范,容易引起歧义,降低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质量;另一方面,当儿童习惯于以图像直观的方式去认知世界,极易产生对文字的陌生感和书写惰性,读写文化的危机势必产生。因此,培养儿童的母语意识、提升儿童读写能力、弘扬本民族文化迫在眉睫。儿童文学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培养儿童的母语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闻评论 电子媒介 思维导图 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08
1 课程与教法
新闻评论课程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必修课。全书采用大章节结构,共分六章和一个余论。第一、二章概述新闻评论题材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从体裁过渡到媒介,通过对电子媒介传播、接受机制的分析研究,说明电子媒介新闻评论个性化发展的必然性;第四、五、六章,分别讲述广播、电视、互联网新闻评论的规律和方法。
所谓思维导图,就是把人们的思维轨迹用图文形象直观的显示出来。思维导图是适用于记忆、思考等思维的“地图”,可以有利于大脑扩散性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是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最佳思考工具,无论设定目标、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创新思考、创意联想、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还是人生规划,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完整又清晰地表达出来。任何时候,即使是错综复杂毫无头绪的问题,思维导图都会快速理清思路,化繁为简。
思维导图用于教学,就是层次分明地表达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把每章节的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实行衔接,便于理解,更易于记忆。
2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具体教学
实际教学中,在所教课程开始前让学生人手一份本学科知识点学习导图,将几十万字的一本书利用少数几个关键字便清晰地勾勒出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或是随着课程地不断深入,逐步画出思维导图,对涉及到的各知识点逐个解密。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2.1 学生绘制本学科思维导图,把握主要内容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开讲之初,要求学生对本学科有大体了解,让他们浏览本学科内容,把握主旨大意,绘制思维导图。具体要求他们完成以下工作:
①浏览本学科教材目录,初步感知教材内容。
②浏览抽象或感兴趣章节内容,丰富对本学科印象。
③根据本学科将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初步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
2.2 对照思维导图,讲授学科内容
在学生对教材有了大概印象后,师生开始进行深层次探讨。步骤如下:
第一,借助导图,不拘泥课程本身内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第二,教师讲授,学生把握重点难点。第三,学生归纳理解教学内容。
2.3 学生理解、完善本学科知识
通过以上过程,学生已经对本学科内容有了深刻全面的理解,他们可以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标记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并与同学分享。
2.4 对照思维导图,记忆巩固所学内容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本学科所学内容,把认知变记忆。
3 教学思路的几大优点
3.1 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教师讲的什么,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进行到哪一个知识点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师生都很清楚。
3.2 学习内容概括性强
有了这样的思维导图,师生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教师就不会兴之所至便离题万里;学生们也心中有数。
3.3 学习内容具有逻辑性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而新闻评论又具体到广播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通过思维导图明确地表示了他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3.4 学习内容直观而不抽象
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一种客观的认识,甚至不知一段时间内所学何物,思维导图的呈现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产生了直观的感觉。
3.5 学习内容层次分明
主题下的子主题清楚地说明了各部分学习内容的主次关系,使学生能够上下关联,对所学内容理清思路。
3.6 学习内容系统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不会破坏其整体性,教学过程都会系统而统一。
3.7 学习内容具体
有了这样的教学思维导图,一些感觉神乎其神的东西都被具体化,从而易于把握理解。
总之,《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的教学引入思维导图,使教育教学事半功倍,更使学生们从此拥有了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思考方法,并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但让学生们能够轻松完成大学课程,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技巧、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甚至,将来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职场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促进其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木子.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
论文题目:论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的研究课题是《论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了能更好的将自己的课题分析和研究的更加透彻,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查询大量的书籍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腾讯游戏频道》《游戏风云》两档火爆电视节目和各大游戏直播平台,斗鱼,虎牙,全民TV,熊猫TV深度的了解到了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的概念定义。起源,发展,和现状。充分了解电竞直播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发现当下电竞产业和游戏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和一些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并对本人的论文撰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前言】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游戏产业也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的时期,成为了一种新型文化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网络直播成为社会热点,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对它的研究极具时代意义、社会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电子竞技游戏网络直播行业是游戏产业的一种延伸,当下游戏产业是一个大热的新兴文化产业,游戏网络直播行业更是最前沿、最受追捧的行业,2019年电子竞技申奥成功更是达到了一时巅峰。但是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类节目仍然需要人们辩证客观地对待与认识。【主题】本文通过研究游戏网络直播兴起与发展的过程,阐述了对游戏网络直播的认识和了解,认为中国游戏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是基于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政策的调控以及行业的创新才得以发展的,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三个时期且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点,最后才完成了游戏网络直播的平台化与泛娱乐化。但是尽管现在的电竞直播广泛的发展,还是存在着问题。本文将游戏网络直播和电子竞技类节目这一传播活动置于传播学视角下,对其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进行了简单有效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和归纳了游戏网络直播发展的泛娱乐化等特点。强调游戏网络直播是主播运用游戏网络直播平台为媒介向用户传递以游戏进程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主播与用户两者之间的交流是游戏网络直播产生深层次影响的基础,也是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最后,以“斗鱼TV”“虎牙TV”为例针对游戏网络直播现存的非良性竞争,内容低俗化,直播视频版权,商业模式错位,代打,欠薪,版权,管理盈利问题进行了探究,对游戏网络直播产业的产业链机制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对其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相应的对策,认为游戏网络直播必须建立合理、完善的行业规范,通过法律约束游戏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才能不断地取得良性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我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要对近年来电子竞技的兴起和游戏直播的电视节目加以简析、举例,从各大直播平台节目的成功之处着手,浅析电子竞技类节目和游戏直播类节目的发展与成长,并从中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通过研究游戏网络直播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和原因,表达我对游戏网络直播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游戏网络直播这一传播活动,对其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进行了简单有效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和分析了游戏网络直播发展的特点。最后,以“斗鱼TV”“虎牙TV”为例针对游戏网络直播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竞技游戏直播节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论文主要内容会有五部分来论证课题:第一部分: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的概念,特性;第二部分: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类节目的发展历史与电竞的兴起;(萌芽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第三部分:电竞游戏网络直播兴起与不断发展的原因;第四部分:影响中国整个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第五部分:游戏网络直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斗鱼TV”“虎牙TV”为例
三、设计(研究)方案
1.资料查询法:查询游戏直播类节目和电子竞技的发展史;2.图书馆查阅有关电子竞技类大量书籍;3.收视各大直播平台斗鱼,虎牙,全民TV,熊猫TY等进行实际分析;4.在各大平台咨询了解,如:微信,微博,论坛及百度贴吧;5.通过网络调查了解,节目主播,各类型游戏的评论以及网友评价;6.与专家或业内人士沟通,更好的了解电子竞技类节目和游戏直播节目7.主动尝试:注册斗鱼直播平台主播亲身体验;
四、工作进度安排
准备阶段6月16日至7月16日撰写阶段11月1日至3月1日3月6日至3月10日4月10日至4月20日论文评阅阶段5月8日至5月20日答辩阶段6月份论文答辩论文评阅论文撰写中期检查论文定稿初拟题目10月24日至10月26日论文开题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张志鹏.电子竞技直播的平台化研究[J].暨南大学,2019.
2.王再兴《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游戏网络直播研究》兰州大学20193.张曦元.网络视频直播间资源优势与创新机制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2019
4.穆亚荣《电子竞技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9
5.张致远张宽胜《浅析中国电子竞技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游戏风云2019
6.IT之家《首届电竞奥运会落户巴西LOL成为比赛项目之一》腾讯网2019
7.罗蕴军《浅谈全媒体联合直播电子竞技比赛的实践》新余市广播电视台2019
8.袁博《三大焦点带你解读电子竞技游戏网络直播第一案》法治周末2019(10)
9.游戏动力《影响中国整个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电竞观察2019(12)
10.百度风云《游戏直播平台竞品分析——斗鱼TV、虎牙直播》比特网2019(10)
作者选取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和儿童文学研究这个课题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童年为何要再现?儿童文学如何面临重构?这与电子媒介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二十世纪中后期,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兴起并开始深刻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享受电子媒介为我们创造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一些困扰也萦绕在了我们的身边。在经济利益的驱逐下,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率、上座率纷纷追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全民皆娱乐,社会整体浮躁。人们越来越习惯电子媒介带来的快捷便利,立体刺激的声光电胜过黑白交织的平面文字。提笔忘字的人多了,静下心来思考的人少了。美国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向世人警示:“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泛娱乐化”倾向对国民心理、社会风气、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日益显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也不无例外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说:“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其中。于是,媒介文化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我国有不少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已就媒介和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展开研究。欧阳友权指出:在数字化媒介的强势覆盖下,“读图”胜于读文,“读屏”多于读书,直观遮蔽沉思,冲击美感,文化符号趋于图像叙事。图像文化的视觉冲击不断挤压着文字阅读的市场空间,萎缩了文学消费的读者阵营。
谭旭东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子媒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并从个人的童年经验出发,认为电子媒介对当今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儿童面对的是印刷文化和电子文化相交织的文化环境,在这一环境里,儿童从上辈那里线性地接受文化熏染已不可能。其次,电子媒介改变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电子信息形成了儿童新的认知图式和认知心理,从而使其童年体验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体系已不可避免地遭到电子媒介的解构。在印刷文化时代,儿童的社会化更多的是依赖读书和学校教育,而电子媒介的兴起构成了教育的挑战力量,电子媒介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参与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作者对儿童所处的境况深感焦虑,通过阅读西方学者论著发现,虽然他们在探讨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和对文学的影响方面有着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但媒介与儿童特别是和儿童文学内在或外在之联系的研究还存在空白地带。国内当代文学批评界和文化研究专家对电子媒介对于儿童和儿童文学的影响也缺乏研究。作者深刻洞察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空白,勇敢而自觉地担纲此课题,并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学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这部论著的思路很清晰,其基本观点是:童年是在儿童观、儿童教育和读写文化等多种合力的作用下被历史地建构起来并得以确认的,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儿童教育文化和印刷文化都遭到了电子媒介文化的解构,童年生态遭到破坏。面对童年的这种危机,必须重塑儿童文化,以新的教育文化和阅读文化来抵制电子媒介文化的负面影响,达到呵护童年和捍卫童心的目的。儿童文学作为儿童文化的一部分,在电子媒介所导引的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必须重建儿童文学,才能使儿童文学成为呵护童心、捍卫童年的儿童文化。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关于网络使用行为包括对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会使用的网络工具,是否会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等网络行为进行描述。【关键词】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会使用的网络工具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二)关于网络使用行为包括对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会使用的网络工具,是否会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等网络行为进行描述。1.上网地点:最常上网的地点是家里(57.2%)及学校(35.1%)。2.每星期上网的次数:每个学生平均每星期使用网络2.52次。3.每星期上网的时间:每个学生平均每星期使用网络的时间为116 分钟。4.如果在使用计算机或是网络上有问题,最常去找谁帮忙是父母(29.3 %)、兄弟姊妹(24.9%)、同学朋友(22.8%)与学校老师(18.8%)。5.上网主要从事的活动(复选题):主要是查数据,其次是玩网络联机游戏。6.会使用的网络工具:大部分的儿童都会使用WWW及搜寻引擎,另外也有不少儿童会使用e-mail,使用QQ 及BBS 的儿童则较少。7.会不会因为使用网络而耽误作其它事的时间:认为会常常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情时间的仅占4.5%,偶尔的占28.6,而几乎不会的占64.5%。
(三)关于网络媒体素养将问卷结果计算之后可以得到五项平均分数,分别是网络使用能力(21.08)、信息评价能力( 2 5.14) 、网络安全能力(25.43)、网络法律能力(12.85)、网络礼仪能力(16.00 ) , 而媒体素养总分(20.10)则是由这五项能力加总之后平均所得。研究结果发现在每题平均得分上以“信息评价能力”(4.19)最高,而网络法律能力(2.57)最低,显见目前儿童在对于网络法律的概念仍有加强倡导的必要。通过这次调查,基本掌握宁波地区儿童网络媒介素养的大致情况。根据以上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得出以下几项结论:
( 一) 证明儿童会上网的比例相当高。本研究发现儿童会上网的比例高达96.4%,这里“会上网”的概念被定义为“有使用网络的经验”。目前宁波市儿童家中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相当普及,父母会上网的比例高,即使家中没有网络,他们也可以在学校或其它地方上网,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中儿童会上网的比例高,可能与家庭环境及学校信息教育普及有密切的关系。
(二)研究显示,儿童上网的频率及时间都还算合理,唯一要注意的是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不论是本研究或其它研究均发现,大部分的儿童上网是以玩网络游戏居多。而家中可以上网的儿童比较容易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这就证明媒介系统依赖论的观点,即受众对于媒介的娱乐依赖是很有道理的。
(三)在网络媒体素养各项能力的表现方面,儿童“网络使用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的表现要较“网络安全能力”、“网络法律能力”及“网络礼仪能力”佳。学校的信息教育多着重于前两者,而较不重视后三者的能力,后三者的能力较偏向于道德与常识判断的概念,因而可能与家庭教育、个人特质较有关系。
【文章来源】/list.asp?classid=29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电子媒介 儿童 童年进程
电子媒介充斥在现代人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以至于人类已经无法想象在没有电的世界里该怎样生存。电脑、手机让成人着迷的同时,也让儿童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看看周围,在餐厅的某个角落,成人吃饭聊天,儿童就沉浸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世界里。在家中,孩子哭闹无计可施时,家长会掏出手机,播放有趣的视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个人无法阻止历史的进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个人很难避免儿童不接触任何电子媒介。电子媒介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它们“随风潜入夜”,逐渐渗透到儿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儿童的成长造成利弊交加的影响。
一、对儿童认知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认识上的适应,也像生物学上的对应物一样,是由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所组成。”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掌握外界信息,从而适应环境,学会生存。
电子媒介出现之前,人类通过纸质媒介来获取信息。儿童通过学习才能寻觅到打开成人世界大门的钥匙,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伴随着儿童的成长。电子媒介的出现,大量信息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使得现在儿童可以获得从前儿童难以接触的秘密。这一方面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知道人的身体组成是什么,世界的另一端有什么,科技的前沿创造出了什么……另一方面却可能意外地让儿童了解到暴力、性等从前对儿童封锁的信息。是否因为电子媒介会造成恶的后果就阻止其进入儿童世界?当然不可能,同样对儿童也不公平。如今,儿童如果从未看过某个动画片,玩过电子游戏,那么在同伴中间他会被排斥,因为他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从幼儿园小朋友集体被平板电脑诱拐的实验,可以看到科技产品对小朋友有着无可抵挡的魅力。儿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看见成人时不时看看手机或电脑,他们会好奇其中的奥秘,他们会探索如何使用成人的“玩具”。黑格尔认为文明的进程会使曾在历史上显得神秘的知识都成为儿童的玩具,“在知识领域里,我们就看见许多在从前曾为精神成熟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知识现在已经降低为儿童的知识,儿童的练习,甚至儿童的游戏。”曾经的计算机只有国家实验室才拥有,如今儿童都会使用计算机听音乐、看视频。长时间沉迷在电子媒介营造的世界里会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媒介绝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途径。儿童处于大自然中,可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去触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他们感受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生动灵活的。儿童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他们充满好奇地观察这个世界,世界呈现给他们的每一天也是充满变化的。昨天天晴,今天下雨;昨夜漫天星星,今夜月朗星稀;昨天有雁飞过,今天小蝌蚪在找妈妈……儿童在大自然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充满生命力的。何必浪费大自然的恩赐?在大自然的庇护下,每一个儿童都能快快乐乐地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现在电子媒介无处不在。成人对电子媒介的态度是否应该如临大敌,还是应该听之任之?或者应该淡然处之,既不放任也不完全拒绝,就像周作人在其《儿童的文学》中所阐述的,成人可以“放胆供给”儿童所需要的、能够满足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的一切精神食粮。成人“不必愁他有什么坏的影响,但因此我们又更须细心斟酌,不要使他停滞,脱了正当的轨道……”电子媒介寓教于乐,合理的使用可以对于儿童的认知起到积极的作用。电子媒介的魔力让很多成人都不可自拔的沉溺其中,但是成为父母后,成人必须承担控制儿童使用电子媒介的时间与质量的责任,就像守护一朵带着露水的玫瑰一样,成人该有怎样的小心翼翼,才能保护世间最纯真最脆弱同时也是代表未来和希望的花朵。
二、对儿童道德的影响
电子媒介虽然会向儿童宣传道德规范,但同时暴力、争斗、尔虞我诈也会出现在电子媒介上,造成儿童道德认知的迷茫。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不无忧虑地指出:“很显然,媒介已经削弱了家庭在塑造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情感发展上的作用。”电子媒介给儿童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儿童会认同虚拟世界的规则。例如家长说打其他小朋友会痛,欺负别人的小朋友将没有人和他玩。但是儿童看见猫和老鼠成天打架,看见喜羊羊和灰太狼总在争斗。儿童会发现这个过程充满乐趣,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时也会产生同样的逻辑。怎样知道欺负别的小朋友是不对的呢?当儿童看到别的小朋友受伤哭泣,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感到痛苦时,儿童这才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理解问题,才会对别人产生同情心。休谟认为“广泛的同情是我们的道德感所依靠的根据。”在虚拟空间中,儿童身体的存在被抽离,于是应该形成的常识和同情心也被抽离。正常儿童会了解人被火烤的后果,并同情被烤者的痛苦。而连云港9岁男童竟然模仿灰太狼用火烤羊的情节,将两名同伴绑在树上点火,造成了严重的烧伤。这样极端的事例说明该男童沉溺虚拟世界中,在动画片中,小羊并不会受到真正实质性的伤害;现实中,他认为他的行为只是游戏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儿童的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电子媒介的矛盾让儿童困惑。一方面,儿童会得益于电子媒介宣传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儿童会受困于电子媒介透露的假丑恶。家长所要做的是控制和解释电子媒介所传播的信息,让儿童在与人交往中形成被社会认可的道德观。
三、对儿童审美的影响
审美是儿童的天性。经验告诉人们,儿童喜欢漂亮的伙伴、漂亮的衣服、玩具,喜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环境。毕加索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不受功力目的支配,他们凭着纯粹的心表达稚嫩的情感。美是秩序的感性表达,儿童天生有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要,儿童通过审美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观感和对于规律的把握。正如庄子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老子指出圣人的精神状态 “复归于婴孩”。圣人通达天地之美,儿童也在通过自己天真无邪的双眼观察世界,试图寻找世界的规律。自然是美的,处于大自然中的儿童是快乐的,他们有着无穷的问题需要探索,他们也有着无数的艺术作品亟待完成。电子媒介同样也会试图向儿童传播美,通过电子媒介,儿童可以看见平时很难看到的海底世界、非洲大草原、热带雨林……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儿童通过电子媒介认识的世界是不全面的,洁净的城市生活会让儿童诧异“脏”为什么存在。有的儿童看见自己的排泄物会恶心,当污泥溅到皮肤上时甚至会呕吐;任何人想到污泥由动物排泄物构成,都有点不舒服。而乡村的儿童或许此时正开心地玩泥巴,单调的生活和传媒让人无法想象另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美是一种和谐,自然中不仅有高大雄伟、光鲜亮丽,自然也包括各种奇形怪状,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儿童,会明白可爱的猫咪是美,同样老鼠的存在也是和谐的;会明白蝴蝶是美的,明白虽然毛毛虫不起眼,可正是它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自然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而且美好的。如果儿童接受相似的传媒,那么他们长大后会怎样?是否会依照相似的审美过着与他人无差异的生活?他们未来的生活是否会丰富多彩,充满创造力?
四、对童年进程的影响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电子媒介不应该让童年走向逐渐消逝的道路。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皆因为童年的好奇心而激发了他们成年后的探索。电子媒介是人类科技的成果,使用得当可以增光添彩。现在,每天,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和各个领域的信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传播,儿童可以快捷地从中获得所求。这些信息可以是有益的、寓教于乐的,有的儿童探索了科技的力量,学习的捷径,努力的结果使得他们成为神童或者少年大学生,在这之后,他们依然会对童年的玩具念念不舍,在学识方面,他们超出了正常的儿童,在生活和心理需求方面,他们仍是孩子。电子媒介也会为儿童打开一扇窗,让儿童窥见成人世界的秘密。有的儿童过早了解了性知识,甚至早早有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妈妈是一位五岁女孩,这个儿童或许会在哺育方面多一些知识,可是并不会一下子拥有成人的思想和经验。电子媒介是否会加速童年的进程?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神童在某一方面可以卓尔不群,可是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可能平常甚至失常。英国来德尔克斯大学36年间跟踪调查210名神童,结果3%的人最终功成名就。极端的个案可见塞达斯的事例,哈佛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在自己儿子塞达斯身上进行“培养试验”,塞达斯6个月时能读出26个英文字母,2岁看懂中学课本,4岁发表4篇文章,6岁完成解剖学论文,12岁被哈佛大学录取,14岁住进精神病院。精神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生理组织。儿童心理发展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过渡的最佳速率是由大脑等神经生理系统发育中相应阶段过渡的速率决定的。只有符合自然的正常速率才能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长时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自己的大纲,尊重儿童的成长速率,满足儿童对电子媒介的好奇,有选择地让儿童接受电子媒介传播的信息,让电子媒介成为生动有趣、知识渊博的朋友,让童年更加美好。
结语
信息化时代,如何让儿童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在中国的年轻父母很多都曾经是独生子女,可能他们儿时就与电视为伴,长大后又沉浸在网络世界里。80后母亲在家沉迷网络,让8岁孩子洗衣做饭的新闻,说明80后父母曾经的生活重心就是电子世界,如果他们无法控制自己,那他们如何教育孩子?儿童是这个世界最美的花朵,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的时光,看看儿童天真无邪的笑脸,怎么忍心儿童迷失在电子世界里?儿童也是成人之父,当年轻父母无法控制自己时,请看看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的责任。如果年轻的父母童年的玩伴是冰冷的电视机,问问自己快乐吗?问问自己是否想让自己的孩子重复那样的道路?电子媒介让现在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人无法阻止儿童接触电子媒介,成人所需做的是控制儿童接受电子媒介影响的内容和时间。尽量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融入真实而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瑞士] 皮亚杰,左任侠等译编.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0.
[2][德] 黑格尔,贺麟等译. 精神现象学上册,商务印书馆.
[3][美] 尼尔・波兹曼,吴燕莛译. 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10-211.
一、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社会环境对专业英语的缺乏重视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
社会环境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不光是学生认识不够,甚至老师、学校都认识不够,所以学校开设的专业外语课学生逃课现象十分严重,这固然有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和教学过程太过枯燥等方面的因素,但学生自身对公共英语课存在认识上的偏见是导致“大量逃课现象”的根本原因。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在走出校门后将会发现,继续深造的学生如果专业英语没有学好,他将无法查阅顶尖的学术论文,无法听英文讲座,看英文原版书,参加国际交流,甚至无法撰写英文论文,那自然也就不能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这甚至会影响他的硕士、博士毕业。而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因为看不懂外文产品说明书,外文技术手册,无法用英文进行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撰写工程合同等等。好的企业不能进,驻外工作培训的机会争取不到,从而限制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2.优秀的电子类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
目前,很多课程都有大家公认的经典教材。但是电子类专业英语却没有一套大家达成共识的高水平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是将英文书刊的文章简单地汇编起来,在内容的选择上有的专业针对性不强,例如通信专业,电子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却包含了太多的计算机方面的文章;有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有的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太过肤浅、陈旧。所有这些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专业英语教材中可使用的英语听说教学音像资料十分有限,与本科生教材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3.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为主
目前,绝大多数的专业英语教师其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仍然由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很少参与,缺乏小组讨论、演讲、模拟国际会议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很多教师把专业英语课当做一般的英语泛读课来上,把专业英语演绎成语言学习课程,教学变成静态的口头授予过程。唯一与过去不同的地方是教师将板书变成了PPT。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很幸苦,学生很乏味,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二、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第一教什么?即选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第二如何教?即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下面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1.教学内容
要弄清楚“教什么好?”,首先要弄清楚“为了什么教?”。这就需要知道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的根本区别在哪里?目前,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通用英语,即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它的目的为了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另一类是专门用途英语ESP(GE,GeneralEnglish),专门用途英语如果再一步细分,又可以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即用于学术交流的英语;和职业英语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即具体职业所使用的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所以专业英语的实质就是一门专门用途英语ESP。
教育部在2007年修订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包括三个级别的教学,最高的一个级别正是ESP课程教学。该级别要求能听懂用英语讲述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能够较为流利、准确得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或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比较顺利的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报告和论文;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这一要求自然也是百分百适合电子类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那么“教什么”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呢?我们来反思一下。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那么我们的教材首先要专业性强,对于电子类专业而言其教学内容要聚焦在电子技术、通信、或信息技术的专业领域,要针对性强。第二,所选的教材要内容符合目前技术的发展阶段。电子类专业有其自身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更新速度快。很多十年前的技术到现在就可能早已作古了,五年前的技术也可能要过时了,毫不夸张得讲电子类专业领域每一到两年就会冒出一些新技术、新概念和新名词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与时俱进。第三,教学内容既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深度”是指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在专业知识上不能太过表浅,否则内容接近通用英语,无法提高学生对专业语言的理解力。“广度”是指内容应当涉及到各个应用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内容既要涵盖学生进一步学术深造将会遇到的查阅专业文献,撰写专业报告和论文等方面的内容,还应该涵盖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在工作时候可能遇到的查阅技术说明书,进行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撰写工程合同等方面的内容。第四,要增加听说方面的内容。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ESP的课程教学要求是不仅包含了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要求还包含了听力和对话方面的要求。然而我们传统的教材是“一本书到底,几篇文章搞定”,如此单调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听说方面的要求。培养出无法开口的“哑巴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们传统所使用的教材由于其自身的单调性、局限性和教材编写周期和使用周期的问题,是完全无法满足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的。而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个利器,为我们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带来福音。这是因为网络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有机得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教材单一文字的形式,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多样化。而且网络媒体还具有信息量极为丰富、打破了语言地域的界限、容易检索、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四点要求。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IEEE、SCI和其它高水准的英语学术论文,可以找到国际会议的网站和视频资料,可以下载到电子类专业课程的各种国外经典教材,可以找到哈佛、耶鲁等许多世界顶级名校的公开课视频和顶级讲座视频等等。这些都是教材的延生,都可以多元化、多层次的配合教学。当然,在具体操作上如何进行取舍,各部分内容比例如何合理得安排,这是度的拿捏问题。
主办单位:《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传播》
面向国家社会音乐文化建设和音乐传播学科及学术发展的现实,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以“音心相印,乐至道存”为宗旨,以激发更多的音乐传播学术思想和追求,呼吁音乐传播研究的价值理性,倡导音乐传播的积极社会效应和人文精神价值,顺应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律、文化自强的时代潮流。
一、征文对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及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科研院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媒体等领域的音乐传播从业人士等。
二、参考选题:下列为本届征文的参考选题方向,投稿者也可以此为提示,围绕活动精神自拟论题方向。
音乐传播理论研究 理论建设与学科建设;学术史与学术群体;传统文化思想与音乐传播等。
社会音乐文化建设 大众(社区、社会群体等)音乐文化生活调查研究;音乐文化产品创作品格、品位的社会导向;音乐文化特色城市/乡镇/社区建设等。
传媒音乐教育 音乐传播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传媒与音乐研究 各类音乐传播媒介(报纸、广播、影视、网络、演出等)的运作特点和规律;各类媒介音乐产品(如影视剧音乐、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的生产、传播。
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 各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当代传媒音乐产品中的传统音乐元素等。
音乐文化产业研究 音乐文化产品创意;音乐文化产业链及各要素;音乐商品及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等。
中国(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高校音乐类社团建设;特色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校园歌手和音乐比赛;音乐演出进校园等文化活动与现象的调查与解读。
音乐期刊研究 音乐期刊编辑;音乐期刊的历史与现状、社会活动;期刊评估等。
流行音乐传播研究 流行音乐的生产、批评、接受(尤其是青少年)等方面的实证与文化研究等。
三、稿件要求:必须为首发原作,否则取消获奖资格。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0。来稿务必齐、清、定。
1.请使用Word文档标准格式(扩展名doc或docx,推荐存为doc格式),文件名须包含作者姓名和论文标题。
2.首页首行请写“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字样,论文标题写在第二行(黑体三号),第三行起写作者简介(宋体四号,包括姓名、性别、单位、专业、研究方向、电话、E-Mail、地址和邮编等,在职人员须写明职务或职称,在读人员须写明当前学习阶段和入学年份)。
3.论文摘要:100—300字,楷体五号;关键词:3—7个,楷体五号,用空格分开;正文:宋体五号;文内若有各级小标题,酌情使用其他字体和稍大字号以示区分。
4.文内注释:一律使用当页脚注,宋体小五号,每页另起编号(注释序号使用圆圈数字,如①②③等)。
5.参考文献著录:须包括主要责任者(作者、主编等)、文献题名及版本、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或刊期等(报纸文献须有版面号),外文文献和互联网文献著录可参考MLA规范。
6.按A4幅面排版,页面下方居中插入页码。论文若含照片、图表、谱例、附录,请分别按类编号以便指称。
四、投稿方式与截止时间:应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投稿,方为有效。打印稿请寄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70号信箱(邮编100024)。另请在信封正面写明“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字样。此稿恕不退还。电子稿请发往本活动专用邮箱。邮件的“主题”中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章标题。联系人:韦杰、魏晓凡;电话:(010)657837102.投稿截止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五、征文评奖与使用:1.本次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5—25名; 2.获奖者可获得主办单位等机构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等奖励;3.主办单位享有所有参加征文作品的出版权、使用权,可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或公开出版;4.经专家组评审后,组委会将于2013年12月公布获奖名单,并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通知获奖者。
首页|招聘企业|精英人才|企业服务|职场指南|人才战略|论文/应用文范文参考|企业库|淘宝导购优惠充值
网站首页>>范文参考>>文学范文>>新闻传播论文>>正文
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
当代世界最不引人注目却又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是什么?电视.电视观众恐怕是当代世界最广泛的文化研究对象.研究电视,是理解与大众传播中心问题有关的整个社会和文化进程的潜在的关键.因为,电视观众是今天人类日常生活中社会和文化的最主要的实体。
在当代世界,与电视有关的生产者的力量日益强大,而与之相应的消费者的力量也日益强大.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德国接受美学兴起时的一个重要契机就是其创始人敏锐地感受到了当时大众流行文化的兴起.后来,接受美学又突破了其早期读者中心论的藩篱,向COMMUNICATION转化.COMMUNICATION这个词既是交流,也是传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播及其传播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一刻或缺的生存手段.
按照传统的观念,消费的基本要素是其实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是说,购买一种产品,一定是于人有用的.而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人的需求奠定了其效用的基础.但是从现代观念来看,人的需求是养成的.现代人的消费也在不断发明着\制造着\涵养着他们自身的需求,特别是人们的精神的和文化的需求.消费本身是一个构筑意义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内化",是文化的生成\漫漶\固化的过程.我们无法想象,30年前中国社会会对当代流行音乐有如此巨大而狂热的需求.10年前有位朋友从西方归来,谈及西方电视观众对某一电视主持人的喜爱和依赖.一位年长的时事政论主持人因度假,节目改由他人主持,竟然有几十万观众写信打电话要求他回来,他们声称无法忍受没有他的日子.当时对此深感不解.几年后我国电视也重演了这一活剧.使我们深骇于电视的力量:电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广泛地运用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风,已经导致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文化生产方式工业化,实现了从文化手工业到现代文化大工业的深刻变革,直接导致文化工业革命。文化作坊让位于文化工厂,社会化文化大生产取代个人化文化小生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导致所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升级换代和现代更新,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艺术形式。
文化传播形式随着现代大众传媒从纸煤质到电媒质的创生变换,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媒体革命。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多媒本相继产生,不仅创造了崭新的文化工业--广播工业、电影工业、电视工业。音像文化乃至多媒体文化代替图书文化,成为新兴的主导文化形式,并且在图书的基础上创造了电子报刊,新闻产业、广告产业等等相继诞生,文化不断经历创新扩容。文化的领土前所未有地猛烈扩张。
相对而言,如果说中国二十世纪初叶经历的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新旧置换,是一场具有中国历史意义的文化本体革命;那么,以电子媒质为代表的现代大众传媒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使人类具有了崭新的现代文化,实现了文化本体的更新发展和创新扩容,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革命。
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学艺术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古代的游吟诗人就是通过不断的游走吟唱来传播艺术、故事和历史的。诗歌特别是史诗成了那个时代人类最主要的艺术方式。但是口耳相传的艺术是没有原本的艺术,是在传播中创作和加工的艺术。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的传播有了巨大的进步。阅读成了获得知识,展开想象力,享受艺术,开拓人类精神领域的最佳方式。正是纸媒质确立了文学在诸种艺术形式中的宗主地位。
从纸介质的传播媒体向广播电视等电子介质的传播媒体转化,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飞跃之一。电子传媒比印刷传媒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
今天科技对文化的渗透,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艺术的媒介化趋向。艺术的媒介化以越来越多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它表现为艺术的传播越来越受到媒介工业技术和体制的制约。借助媒介,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效率更高。而且,媒介介入了艺术的创作过程,成为艺术的一部分。传播媒介给艺术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艺术作品与艺术创作原初语境的分离,即所谓"取消语境"(decontextualization),在一个虚拟时间虚拟地点重构一个新语境,此所谓"重置语境"(recontextualization),艺术传播和媒介技术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创作反映生活的传统观念。是媒介手段创造了比现实更真实的"超现实"或"超真实"。
如果说过去的艺术作品只有一个作者的话,现代的电子媒介艺术的作者则是一大群。这只要看看每一部电视剧后面长长的名单就了然了。当代电视艺术作品除了作者(编剧)外,还有导演、制作人、工程师,以及广告公司或传媒公司决策人员的介入。甚至作品的发行人员都可以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时尚潮流更多地影响艺术创作。
传统的神话已经远去,今天的神话是以电子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而电视就是当代大众文化的神话与象征系统。电视作为技术,为其使用者创造了一个空间,这是一个操作的空间,又是一个能够创造意义的空间,一个有着可能性及不确定性而有待填补有待扩展的空间.虽然没有绝对的分界,电视(以及其他信息与传播技术)区别于非交流性的家用电器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双重连接作用.它本身具有意义,同时,它还是意义的传送者.
先前的媒体研究认为,这一研究的核心论题应当是媒体节目的共同性与观众要求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是媒体的强制性压抑、消弭了观众主体的能动性,使观众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但是,当前高科技传媒的发展告诉我们,今日的媒体是在一个日益复杂日益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里运转和发展的,先前某一两种媒体如电视或某一两家电视霸世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媒体种类与数量的急剧增加,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体的传播功能与创造意义的功能逐渐合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选择性越来越高,主动性越来越强,某一种媒体或某一家媒体凭借一种行政命令或长官意志完全地直接地影响大众的时代即将过去。如果我们说当今世界媒体的力量在左右着人类的话,那么,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产生着消解其霸权的力量。媒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以及内容的极其丰富性,赋予受众更大的选择的能动性与自由度。竞争使媒体与接受者的关系由原来的教育、指导甚至命令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收费上网、有线电视使接受者白得免费午餐的受赠意识、传统形成的受教育、听报告的意识大为减弱,而代之以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的个人购买与消费行为的意识。既然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我就有权要求得到更合乎我的个人意愿的服务;既然可以有多种选择,我当然选择最符合我的个性特征的节目。
但是这些众多的选择,仍然只能在一种任何人也无法逃脱的文化语境和公共空间中展开,在一定的文化与经济的场域中实施。因而民族的、地域的、性别的、阶层的特征就凸现出来,观众由文化所囿定的主观倾向性便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尽管这一显现仍然显得那么随意、漫漶、毫不经意。
[page_break]从媒体来看,其"服务"的多样性也是有条件和受制约的。尽管电视节目千变万化,它众多的表现类型叫人目眩神迷,但它本身实际上是一种"配方式媒介"。西方电视美学家赫拉斯.纽肯默指出,"成功的电视配方被广为模仿……能够存在下来的配方一定是广有观众的。""配方成了组织和界定世界的特殊方式。情景喜剧和电视所创造的其它形式的世界都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但是,我认为情景喜剧和电视却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现实感。每种类型都有它自己的价值系统……打破这种现实也就是创造一种新的配方。在某些情况下,这也就创造出一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
当然,媒体的伟大与可怕还在于它水滴石穿、有意无意地形塑观众的趣味、喜好之型,欣赏习惯、文化生活之模式乃至深层心理文化结构的功能。
对于观众的研究可以是相当抽象的,但世界上的任何观赏行为都是具体的,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展开的。至今为止的主体媒介电视主要是在家庭中观看的,它更多地带有一种小型的群体性质,观众之间有感应,有共鸣,有交流。正在迅速崛起的网络媒体其观看行为则更加个人化或私人化。由于动态的互动关系,先前观者之间的感应交流已被网上的互动交流所代替,先前极为重要的此时此地的具体时空场景,现在已相形见绌,不再那么绝对重要了。
媒体的文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意义产生的主要源泉。其后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观众的引导或与观众的互动都先在于生成而预存于文本之中。所以从某种角度讲,观众早被镌刻在文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