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22 07:53: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计算机学生实习工作

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式;实习课程开发

文章编号:1007-1423(2013)04-0045-03

1 实习课程改革的背景

笔者在统计我校计算机专业方向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近年来毕业学生当中从事计算机销售、维护学生比以往的学生要多。笔者专门走访了本市最大、最早的西苑电脑城进行实地调研,2011届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的一位女学生,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担任某电脑销售分店店长,同班的另外一名男学生在该店担任技术总监职位。另外还有二十多名学生在不同的电脑销售店,负责电脑销售兼技术支持的工作。因此,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对计算机维护销售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学科架构课程培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能让毕业的学生走向岗位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能够快速地与市场接轨,课程改革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势在必行。课程的改革应依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是培养计算机维修工程师,但是从学生以往就业岗位来看,中专毕业生不仅要扮演技术工程师,还需要同时扮演电脑的销售工作。

2 实习课程项目开发的思路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材特点,针对“计算机维修工程师”的岗位,并结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重新制定了实习计划,修改实习内容,并且运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学科架构的教材的章节知识点,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前后衔接过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理解难度比较大,也很难把知识点连贯起来,而重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却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思想,以组装一台可以使用并熟悉其维护方法的电脑的工程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将组装一台可以使用并熟悉其维护方法的电脑这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分解成多个项目任务逐步完成。最终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融合分解到这个大的项目中(如图1所示),随着项目的逐一完成,将实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

3 实习课程项目内容的具体实施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等形式。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充分观察和了解组内成员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与各种人合作的能力。分组教学中,将班级划分为几组。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开展活动,教师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和管理各个小组的活动。

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当中,首先向学生分析组装一台能正常使用,并熟悉基本的软件硬件维护方法的电脑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然后按照项目的内容来进行操作完成项目要求,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工作是通过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电脑配置,主要内容是熟悉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发展历史及品牌;第二步工作是将选择的电脑配件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装成一台电脑。这里特别要强调防静电的保护以及组装电先后顺序;第三步工作是安装操作系统,包括CMOS使用、分区、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及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第四步是常用软件的安装,包括加强系统安全的杀毒软件及防火墙装;第五步工作是系统的优化,对安装好的系统进行备份,主要是熟悉优化软件,例如优化大师、注册表的使用等。为了能够寻找到丢失的文件,需要掌握软件恢复的方法;第六步工作是掌握电脑常见的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的排除;第七步工作是对组装好的计算机进行系统性能测试以组装一台可以使用并熟悉其维护方法的电脑的工程项目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式课程体系。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学科架构的课程体系具体(表1所示)。

经过以上的课程开发过程,就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式课程开发。

4 实习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

4.1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计算机组装课程》本身是一门操行性非常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因此本实习考核属于技能型考核,所以采用操作性考核方式,考试项目涵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主要方面。确定了以下几个实训项目来建立操作考试的项目:拆装一台办公电脑,BIOS的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常用方法、安装操作系统、系统备份和还原常用方法和技巧、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课程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结果,按项目比例进行逐一评分,完成所有项目的考核给学生判定本次实习的考核成绩(如表2所示)。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使学生动手技能快速提高。从考核效果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普遍认为这远比笔试要好。

4.2注重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实习评价方式是根据学生实习报告+平时的实习表现(根据实习指导老师的主观性评价)=得出实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实习的知识内容不能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实,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学生的技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因此将课程的评价方式改为:实习过程评价+教师评价+综合项目考试。评价方式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实习过程包括实践技能操作等;而教师评价包括实习报告的完成、实习表现、考勤等;综合项目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这样的实习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仅凭一次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发展的情况。新的课程评价方式就避免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问题。

第2篇

关键词: 审计学 计算机审计 模拟学习 现状建议

一、引言

审计学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仿真实习辅助教学。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手工审计模拟实习课程,通过设计一套包含各种错漏和会计舞弊的财务资料,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概念性很强的审计理论。

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软件,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计算机审计相比传统的手工审计具有很多优点,如取数方便,数据转换快;有利于迅速确立审计重点;用计算机即可完成编制底稿等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查询方便,便于审计筛选、归纳、分析。因此,在当前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需要增加计算机审计课程,结合审计理论与计算机审计模拟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计算机模拟实习与手工模拟实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辅助审计,IT审计的技术、技巧。比如在软件中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写,以往手工审计模拟实习时学生工作量大,利用电脑编制可以省去很多时间,软件中的工作底稿形式可以是Word和Excel等形式,按时间类型、关键词排列,方便学生查找检验。其次,计算机审计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电子数据审计的方法、技术。目前计算机会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审计电算化模拟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对电子数据实施审计的方法与技巧,将会计数据导入审计软件系统,利用软件进行重要性分析、抽样审计等,熟练掌握这些审计方法与技术。

二、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偏重软件介绍。现在不少高校的会计与审计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审计的实践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偏重于软件的介绍,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审计软件,并没用很好地将审计理论涵盖在实践教学当中,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的需要。

2.实践教学软件与资料缺乏。审计电算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现在有很多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软件,从凭证到报表的电算会计资料非常齐全,仿真程度较高,学生实习效果很好。审计软件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成熟,更缺少针对高校学生的专门软件。由于实验资料的局限,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限制,计算机审计模拟缺少存在各种错弊问题的会计资料。

3.师资匮乏。计算机审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审计原理与方法、软件使用介绍、计算机审计实务几个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功底,而且要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同时,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丰富理论与实务经验的教师从教多年,但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较弱;年轻教师毕业即走上讲台,和学生一样缺乏实务操作经验,讲课难免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难免将计算机审计实习课程变成软件使用的介绍。

4.学生对审计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这需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模拟实习当中,学生往往觉得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工作枯燥,体会不到计算机审计的好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当前计算机审计软件教学内容较多,系统性不强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引用案例教学,针对审计的理论知识点设计案例,使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对案例进行审计的时候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2.创建适合教学的审计模拟资料。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会计资料是很重要的一环,除了软件开发商提供的会计资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算化会计实习资料创建审计实习资料。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在课程安排上一般都在审计模拟实习之前。在介绍软件的使用时可以让学生使用之前在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上自己做的会计资料,在丰富实习资料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审计自己做的账目。另外,还可以选取一套学生完成较差的存在较多问题的会计模拟实习形成的会计资料,对其中的某些项目进行更改形成错误的会计处理,让学生用这套资料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这样,教师只是对一整套会计资料进行小的修改,工作量大大减少。对学生来说,这套会计资料涉及到各种业务,但是通常只有1个月的内容,总业务量较小,学生审计的工作量也不大。

3.师资的选用与培养工。计算机审计的教学需要既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最好是设置专职教师,以有更多的精力丰富、完善实验资料。对担任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课程的教师,应该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与社会紧密联系,如派遣教师在会计师事务所交流与培训。学校也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

4.扩大计算机审计模拟实习内容。按照审计的行为主体,可以将审计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随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内部审计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范围也越广。在课程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引入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有关知识点,扩大教学体系的内容涉及,针对企业会计资料,从而在完善课程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卜华.计算机审计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第3篇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到了理论知识以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才能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传播的工具,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地应用,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顶岗实习行业的信息与技术。由于学生在学校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信任,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杂事,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工作信心。学校在挑选顶岗实习企业时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岗位很少,导致学生在实习时不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学校在挑选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与企业进行很好的沟通,造成学校以及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企业很难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来做。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不但什么都没有学到,反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淡忘了,这样的顶岗实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改善顶岗实习的现状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是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使顶岗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学生以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二、改善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了解。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老师传授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计算机实操课占很小的比例,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很少。在考试时理论成绩占很重要的部分,实操题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所以学生觉得通过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重要,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就行,学生错误的思想使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了解有一定的偏见。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顶岗实习,使学生重视计算机的理论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

(二)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向其他同事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不要总是被动接受要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要学会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技巧以便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不断扩展知识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就是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但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行业内的其它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可以胜任实习的岗位,成为企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四)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而不光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教师自身一定要具备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讲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对顶岗实习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对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这样才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计算机专业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五)企业应该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由于学生在学校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到了实习单位以后,单位对学生不信任,不愿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去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企业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改变对实习生的看法,为实习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使实习生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六)建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企业以及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应该建立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效率按照一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对考核通过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对考核没通过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是否尽职尽责,加强对他们的顶岗实习意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度,使他们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把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的依据之一,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技能。

三、总结

第4篇

2、计算机教室主要用于:(1)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及教学研究。(2)计算机课外小组活动。(3)培训教师。(4)在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面向社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不准将计算机教室挪作它用。

3、计算机教室使用管理:(1)每学期初按教学计划,安排学校《上机实习课表》,并分年级列出贴在墙上。(2)使用计算机教室者要提前三天登记,使用完毕要认真填写使用情况记录单。(3)以上文字资料按年度装订成册存档。

4、计算机教室设备要统一编号并配有运行情况记录薄,磁盘软件和文字资料要分类编号妥善保存。室内设备均属专用设备,一律不外借和挪做它用。

5、进入计算机教室要穿拖鞋。所有软件未经管理教师许可和杀毒处理不得擅自使用。

6、计算机教室要装配调温、调湿设备,保持良好的室内温度(计算机运行时一般保持在20至25℃;非运行时保持14至30℃)和湿度(运行时:相对湿度40—70%非冷凝)。

7、计算机教室内不许饮食和吸烟,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性物品、强腐蚀性物品、强氧化性物品、强磁场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带入计算机室。

8、计算机教室要有防火、防盗、防触(漏)电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操作人员及室内设备的安全。

9、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调入调出时,要及时做好设备清点和有关帐目等交接手续。

中小学计算机管理教师岗位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教育计划,制定学期上机实习计划。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知识,定期对有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

3、刻苦钻研业务,熟悉教材及其要求的全部实习内容,对学生实习中提出的问题应给予正确解答。

4、上机实习时要积极协助任课教师,保证实习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记录册。

5、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实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生上机实习守则》。

6、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7、认真做好计算机室设备的清点和帐目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消除和重要文件备份工作。

8、积极开展实习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实习方法,努力提高实习效果。积极向学校提出计算机室建设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意见。

9、做好计算机室卫生、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熟悉防火等有关器材的使用,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10、调入或调出计算机室工作,应及时办好交接手续,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中小学学生上机实习守则

1、上机实习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珍惜每一节上机实习课。

2、上机实习前要认真作好预习,明确实习目的、内容、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

3、进入计算机教室要保持良好秩序,按指定位置就座,实习时要遵守纪律,不准喧哗、打闹。

4、上机操作前须认真听取教师讲解有关实习项目及要求。

5、操作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进行,不准随意拉动键盘、扭动显示器方向和用手触摸显示屏。未经教师许可,严禁对硬盘(软盘)自设密码和初始化,严禁对系统文件更改名称、内容和地址等。

6、上机过程中要积极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思考,同学之间密切配合,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提高实习效率,实事求是作好实习记录。

7、要爱护室内一切设施和用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要保持计算机室内清洁,不准乱扔污物。

8、上机实习要特别注意安全,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以免发生事故。

9、实习结束时要按顺序关好主机、显示器和辅助设备电源。将椅凳放回指定位置。认真填写好计算机使用记录册,经教师检查允许后,方可离开计算机室。

中小学网管教师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掌握有关技术,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本校校园网整体结构,熟悉网络设备的规格、型号、构造、性能及网络系统软件、辅助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维护常识,做好校园网线路、网络硬件及软件的检测、维护、保养及日常运行情况记录。

3、不断学习和更新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校园网管理能力,随时了解常用网络硬件和网络辅助应用软件的发展动态,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更新、增添网络设备、辅助应用软件等有关建议。

4、认真做好各类资料及软件的记录、整理和分类保存工作,定期对各类软件进行杀毒和备份工作。

5、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为学校现代化管理和辅助教学服务。

6、做好校园网络设备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掌握用电、防火、防盗等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经常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7、网管教师在调入调出网管中心工作时,要及时办理设备、帐目、档案等交接手续,并对实物进行清点,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以保证网管中心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中小学网管中心管理制度

1、网管中心是校园网运行、控制、管理的中心,是保障校园网正常运行、集中放置校园网核心设备之重地,非网管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版权所有

2、要保持良好的网络设备运行环境,不准在网管中心吸烟、饮食、喧哗。严禁在网管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强磁场物品、放射性物品。

3、要定期做好软件备份和计算机病毒检查处理,任何外来软件必须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4、网管中心要装置调温、调湿、稳压、防火、防盗等设备,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

5、网管中心要建立完整、规范的校园网设备运行情况档案及网络设备帐目,认真做好各项资料(软件)的记录、分类和妥善保存工作。

6、网管中心内设备均属专用设备,一律不许外借和挪做它用。对违反规定者要追究责任。

第5篇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应用专业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中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应用技能是专业学校的根本特色,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是中职学校的核心任务。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学科,中职计算机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立足学生实际,结合社会发展和计算机进步,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创新,把学生的应用技能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中职计算机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立足职业教育特色,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以造就实用性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发展,深入企业研究,做好市场调研,积极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理论,真正培养他们的硬件安装、维修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根据职业教育特色,针对学生未来工作和发展需要,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发展后劲,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数学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有更为全面深入的把握。课程设置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中职计算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好优化。首先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操作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体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组织和操作技能,在反复训练中提高他们的熟练程度,在不断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安排好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让学生能够在校内有足够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奠定较好的应用基础;给学生有充分的校外实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和企业环境中得到更为有效的锻炼,真正掌握最新的技能,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的专业技能制约着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影响着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的实训教学素养和实习指导能力决定着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比重,确保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更能够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能够对学生校内实训教学,又能够对学生进行实习跟踪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就业和工作发展所学的综合素养。中职学校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激励更多的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习指导能力;以考核促进更多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指导经验。派遣更多的教师深入企业,一方面能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与企业用人要求一致,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获取更多的企业经验,熟悉企业用人环境,制定更适合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又能对学生进行实习跟踪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得到教师更为有效的指导,真正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专业应用技能。同时,引进更多的实践性教师,聘请一些企业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直接的指导,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3完善教学应用设施,建设现代化实训室

学生应用技能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在功能全面先进的现代化实训室强化。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需要完善的教师设施和设备。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将更多的资金向教学倾斜,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购买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配置信息化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服务现代化教学需要,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奠定物质基础。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根据企业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添置先进的实训设备,购买最新教学模拟软件,让学生能够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应用计算机,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实现资源供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能够缓解中职学校资金不足问题,引进最新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拉近和用人单位的距离,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应用技能。

4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最佳实习平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中职计算机教学深入开展校校企合作,搭建最佳的实习平台。中职计算机教学和企业展开合作,由企业结合市场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用人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立人才培养标准。企业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围绕用人单位工作环境和岗位性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训练,确保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合乎岗位特点。派遣优质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授,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职业规划指导。与企业合作,依托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为学生提供最优的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真实能力,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用掌握最新技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早日熟悉工作环境,缩短与社会的距离,练就过硬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中职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中职计算机教学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 顶岗实习;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31-03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中占据了40%。

笔者通过调查所在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比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得到了强化,“教”方面很薄弱;有些学生在小公司实习,人员流动比较大,自己没有师傅带,还没有等上半年,自己居然成为了“元老”级的员工,更谈不上被引导,职业技能上升空间变得很小。所以顶岗实习阶段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成为学生实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的思想独特,有自己的见解,刚到岗位上容易出现浮躁情绪,受社会经济影响,生存竞争压力很大,在高压状态下容易出现频繁换岗现象。虽然学生在校内接受培训的技能是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到企业以后,面对具体的岗位,内容虽相似但也会有所不同,实际工作要更加复杂,时效性要求更强,工作量要比校内实训大,复杂的人事关系等都将是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90后的年轻人,突然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娃”变身为“职业人”,较大的反差使得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导致离岗。另外一些学生则因为对岗位期望值比较高,一千多元的实习工资,离自己“挣大钱”的梦想太遥远而离岗。还有一部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被发掘,想去找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因此一直在寻找好单位、好公司,临近毕业也只是一个“短工”。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一门必修的课程,需要被考核,最终导致顶岗实习失去其意义。

2.企业方面

企业是学生在大三一年中主要的学习基地,企业不仅是生产单位,同时也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顶岗实习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校企合作企业,他们平时与学校保持着联系,承担着部分实训教学任务。如果只让学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企业不能提供有些职业技能,或者学生人数过多,超出了企业的承担范围,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类是纯生产企业,他们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们的产品需要有保障,只能接受少数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实习学生的需求不多;即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也有可能被当成真正的员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几乎被忽略;有些企业把实习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只安排些跑腿、打杂的工作,更谈不上对学生实习进行教学管理。

3.学校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把顶岗实习学生流放到企业,疏于管理,让学生自由工作,具体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是否与专业对口,或者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怎么样,学校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有的学生甚至到毕业也没有感受到学校的关心。而也有一些高职学校专门成立了指导小组,每周打电话访问,让学生填写实习报告,定期去看望学生,了解实习情况,但最终效果却不显著。究其原因发现,教师对企业、学生的深入了解程度不够,自身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无力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4.技能方面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虽然应聘的是网络管理工作,但是因为公司需求,他们到岗位上做起了网站美工,干一些处理图片和flas等工作;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生虽然应聘的是后期制作,但同时还需要熟悉代码,更新公司网站。同学们是按照自己的特长选择顶岗实习岗位,但实际岗位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这就导致职业技能与顶岗实习岗位需求产生了差距。

二、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信息平台建设

顶岗实习是校内实训教学的延伸,重点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一门以岗位实践为主题内容的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应该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来实施,在实践中给予量化,落实到每一个技能模块,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把大一、大二学习的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的任务、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学生的特长、特点出发,拟定有针对性、模块化的实习课程。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想要取得有效性,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深入沟通和合作,及时更新课程信息,建设方便、快捷、高效的电子实习课程资源。

1.顶岗实习课程内容

顶岗实习的课程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实习岗位上遇见的困难和问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应结合IT行业发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内容的制定上,请计算机行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或者近期毕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中。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清楚行业需要具备哪些职业技能的人才,而毕业生总结上一年顶岗实习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能给出最切合实际的知识需求。

课程内容应涵盖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领域:(1)高级办公自动化;(2)数据库应用与管理;(3)程序员;(4)图形图像处理类,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淘宝设计等;(5)网络管理;(6)电脑组装与维护;(7)计算机辅助设计;(8)游戏开发设计;(9)IT产品销售;(10)软件测试;(11)多媒体设计类,二维动画、三维建模、三维效果图、影视后期等。

2.编写电子实习教程

如何让企业和毕业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呢?除了传统的交流会、研讨会等,我们还可以引进网络的有利因素,把顶岗实习课程放在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信息平台上,进行远程教育。一些高职院校通过E-mail、qq、qq群、微博、微信等进行教学指导,学术交流等活动,但不能形成电子实习教材。而在顶岗实习平台上企业专家、毕业生、教师、实习生均可以上传资源,教学过程中大家在平台上解答问题的帖子、讨论区的记录也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电子版的实习教程建设者众多,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形成顶岗实习课程“大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电子实习教程里不仅仅包括学生大一、大二学习过的知识和以上所描述的计算机类专业就业领域的知识,还包含了最新的IT技术、其他专业相关人员所上传的人际沟通、心理学、职场励志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下班后在电脑上,或者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登录并观看教程,在这个顶岗实习平台的开放大学里进行远程学习。

3.远程教育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进入网络与移动学习的时代。远程教育的优点之一是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网络远程教育给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学习或者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实习的岗位有很多类,行政、设计、开发、销售、管理等,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顶岗实习平台上不仅仅包含了计算机行业的知识,学校其他专业的远程教育资源也在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顶岗实习中岗位的需求进行学习,如此丰富的远程教学资源,总有一个会适合学生的需求。

4.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管理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保证顶岗实习规范、科学、合理、有制度地进行。这套办法必须落实到具体地方、具体人员、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才能有效地为顶岗实习服务。(1)制度完善,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协议责任制度,实习安全管理等;(2)责任落实,专业教师、企业责任人的奖惩制度,课程资源建设量化管理等;(3)岗位监控,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习规范等。

学校应该有专项的实习经费用于顶岗实习平台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支付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酬劳,以及专业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所产生的费用等。

5.考核与评价

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考核和评价体系是实习指导规范管理和实习质量的保障。考核标准能衡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是否达到了目标技能,校企合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实际操作是否熟练,岗位技能提高程度,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方面。考核学生完成实习指导表、鉴定表、实习记录和实结等一系列材料的情况。在学校顶岗实习文件规定的评价基础上,对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指导态度、顶岗实习检查力度、学校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评价。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计算机行业有各个领域举行的大赛,学生在实习的过程是否参赛获奖,也是评价的重点之一。

有了考核和评价,顶岗实习信息反馈是关键。在平台上延续评教系统,开放顶岗实习信息反馈端口,学生随时可以登录平台反馈企业对其的指导和管理,反馈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他们实习过程的检查、关心和指导情况等。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学校、企业和教师就能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情况,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及时调整一些教学指导工作,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职业技能技术的升级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随时保持着“一桶水”。特别在高职院校,注重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提倡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让“产学研一体化”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

1.团队的组建

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的地方,不仅有校企合作企业还有自主寻找的企业。人员和实习地点相对分散,增加了管理和教学的难度,更需要有一只高效的顶岗实习指导团队。学校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指导机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及把学生正在实习的企业统筹规划,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合作力度和管理效率。

专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修顶岗实习课程,辅助完成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实习进度安排,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平台上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鼓励学生参与论坛讨论,多将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上传平台,并解答学生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定期到企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与学生实习中的直接负责人沟通。

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一起完成实习指导、实习鉴定、考勤考核、业务能力的提高等工作。而在学生自主寻找的企业中不能过多要求企业负责人做哪些工作,不做哪些工作,但企业也希望聘用一名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可以和他们多沟通,提出学校对实习生的要求,争取把他们发展成为校企合作的对象,向其源源不断地输送顶岗实习学生。辅导员通过E-mail、qq、qq群、微博、微信、电话等各种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感情和生活,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遵守工作制度和规范。

2.教师技能培养

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让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更新和加强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应用水平。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相关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鼓励教师获取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专业能力资格证书,不断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与企业专家、骨干教师沟通、交流,不断地反省和总结,提高科研能力。及时了解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动态,学习计算机类优秀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专业素养。

3.企业资源建设

现在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大多来源于培训机构,在未来,高职院校将是主要的供给方,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这项计划的重要途径。建立师资队伍的目的是在高效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承担起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良好的企业资源建设是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两者之间紧密联系,校企资源共建共享。计算机类相关专业需求的岗位较多,实习相对分散,不能像机械、旅游、电子行业能集中实习,需要企业合作形式多样化,需要更多的企业资源。

四、小结

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比较动态化,会根据学生实习岗位、企业文化、学生自身特点等发生变化,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进行适度调整,使顶岗实习变得更加高效,是高职教育一直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畅.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策略的探究[J].成人教育,2012,32(3):123-124.

第7篇

关键词:校外 培训 计算机专业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院校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供求脱节。相对于其他行业,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更快,招聘单位更注重人才的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而一般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变化较慢,更多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素养。为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使毕业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众多高校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实习实训为平台,采取校企联合,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校外实习实训方式进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工作实际,就目前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实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

1 当前校外实习实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计算机专业校外培训,按主导主体划分,主要有社会培训机构主导和软件企业主导两种模式。

1.1 社会实训机构主导的实训

①费用昂贵,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经费筹措困难。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些无产业背景的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扩大宣传。培训公司大部分以项目代替实训,与IT企业的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培训机构的师资为兼职教师或者在读研究生,本身就缺乏项目实战经验,所使用到的开发工具、开发技术等也未必是当前主流,因此部分学生经过培训,无法获得较为扎实的IT开发管理经验及实际岗位工作经验。而且培训机构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时,很少考虑就业质量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就业后的离职现象比较普遍。对于学生,高昂的学费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学生到外地的培训机构进行实训,实训费、交通费、住宿费对于多数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一般院校又无法靠有限的培养经费来解决。

②培训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培训地点分散,周期长短不齐,内容千差万别,不同的单位、实训公司对学生的管理不尽相同,学生的生活、工作环境迥然相异,大大增加了学校管理上的难度和工作量,学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③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难以统一实施,对学生的甄别、组织相对困难。处于毕业环节的大学生,选择面非常宽,可以选择出国、就业、考研、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多种发展方向,很大一批学生以“考研”的名义对校外实习实训进行逃避,学院无法用行政手段加以甄别和干预。另有一批准备就业的同学利用种种社会关系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不愿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实训。

1.2 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

①增加企业成本,企业积极性不高。对于IT企业,既要承担培训学生的补助或实习工资、办公场地费用、硬件费用等显性成本外,还要考虑企业指导教师的时间成本、实习学生的管理成本等隐性成本,这对于中小型IT企业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在短期内,学生很难为企业创造高于成本支出的价值,这也是IT企业在主导此类培训模式时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②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尚存在一定分歧。为节约成本,企业往往选择优秀学生进企业实习或岗前培训,大批量的学生很难获得企业实习培训的机会,这样就导致参与学生少,受益面小。出于信息保密或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企业只安排实习学生在技术含量低或只需进行简单体力劳动的岗位上,在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上学生往往参与不多,对其能力的提升十分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训目的,导致学生对培训的容忍时间不超过二个月。一般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培训实习不少于六个月,并且希望学生能够从职前实习转入入职培训,最后到单位就业。而学生则希望通过一个单位的实习和培训来积累经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单位积累资本。学校从就业率的角度考虑,一般会支持企业的看法,于是三方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

2 对策及建议

2.1 坚持信誉良好、择优合作原则,细心甄别遴选合作对象。面对众多的IT培训机构,学校应本着为学生、学校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派遣专业教师、就业工作人员对其在当地的办学声誉、学生的入学要求、培训学生的毕业率、课程和授课老师的质量、上课时间、培训后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培训费用等进行实地考察,择优合作。

2.2 学校与企业、IT培训机构签订协议,构筑校外实习实训的安全防护网。双方通过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与义务,以保障实习培训工作的有序、安全完成。学院要考虑企业、培训机构的生产及培训条件、安全保障是否达到学生学习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在学生离校进行实习实训之前,学院要做好思想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把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围绕职业道德和诚信,团队合作精神主题,组织座谈,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身体和心理动态,排查各种隐患,制定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确保参加实习培训学生的安全和稳定。企业和培训单位方面,要考虑学生工作学习之余生活条件、上下班的安全保障、学生情绪波动导致的过激行为等。

2.3 提升层次,实现全方位合作,妥善解决学生参训积极性及经费问题。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本都处在学院、系部与企业或培训公司合作上,学校层面的合作还比较少。如果能够将实习培训由院企合作提升到校企合作层面,一方面对于合作过程中的课程置换、培养模式等问题就有望解决,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校外实习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培训单位可以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和合作的影响力,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

3 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校外实习实训模式符合高校改革的要求,符合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下基础,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铺平了道路。在校企合作推进学生实习实训,尤其是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的联合是相互取长补短,高校需要实习基地和实验设备,社会培训机构则需要生源。但目前体制下,社会培训机构若与高校进行联合,涉及到经费筹措、利益分配、学生管理等诸多的问题。因此,怎样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特点,将校外实习实训深入推进,做到学生受益,校企发展是值得教育界和社会有关方面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健,黄治国.计算机专业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8):100-102,106.

第8篇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及高职高专院校的总体办学思路,以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确定了如下人才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郑州及其他地区IT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崇高的职业素质、较宽的知识面,掌握网站建设与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组装维修、电子信息管理等技术的,具有网站建设、软件设计、网络管理及设备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将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解,优化了专业结构,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学生经过系统的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学习及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结合本地区实际,从计算机应用的层面来讲,本专业应主要面对以下6个主要IT职业岗位群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它们是:企业信息管理(办公软件的使用);网页编辑(图像处理能力、动画设计能力等);网络管理(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维护。在这些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中,笔者发现网站建设人员的职业技能涵盖了其他5个方面,故将其作为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并以此为纲,统摄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核心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取向,呈塔状产生各类可独立胜任某IT职业的技能人才,最终少数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培养成高素质网站建设人才。这种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相吻合。因此,本专业就业口径较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对职业需求的适应性很强。

二、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实习的看法

通过带毕业生实习和与学生们的沟通,发现有些学生对实习非常积极,而有些学生对实习有消极的表现和错误的认识。要想让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师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讲解,必要时可以和学生家长沟通,一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对实习有较客观的看法,了解实习的目的。一是实习是专科阶段教学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了实习,才算完整地结束了专科课程的学习,最终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二是实习期间有实习工资,挣点钱为以后找工作筹备点资金。三是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有了实习的经历,和同等层次的学生来比更有竞争力。实习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机遇,同样也会遇到风险。

三、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习单位选择的途径

据调查,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习单位的选择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二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由于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较多,学校不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基本上都是专业不对口的工厂,对于去工厂实习,很多学生在平常的寒、暑假做过短期工,只是为了挣钱和体验生活,学不到和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毕业生偏向自己找实习单位,毕业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有两个好处:一是学校不用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二是毕业生能真正接触社会,得到锻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又能使专业知识得到加强。同时,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还存在一定机遇和风险毕业实习作为一项工程,它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支持和协调,须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针对计算机专业制定出合理、完善的实习规章制度。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出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业要为产业服务。对于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采用与企业联合实训的方式比较合适,这样有利于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改善教师队伍,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设备的更新,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四、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第9篇

一、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修养,还应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作专业课教学的首要目标。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并且,许多中职学生对理论课学习觉得枯燥、不感兴趣,缺泛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良好习惯。但这些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同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的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技能训练很感兴趣,也适合毕业后从事动手操作方面的工作。因此,本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发挥其长处,回避其短处,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对熟练劳动者与各种实用人才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简单、高效,各个行业、各个应用领域都有许多成熟的商业性成品软件可供利用,再也不需要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者从事深奥的、繁杂的软件开发。因此在各行各业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者,只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术,能熟练地操作相关行业的应用软件和有较强的技能操作自学能力,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而不需要掌握深奥的计算机后台运行知识与计算机系统开发理论。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性教学(技能训练)环节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的主途径

1、依据社会实际,确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方式的社会化,大多数学生、在职职工、干部,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技术,社会对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已经趋向饱和,而行业性或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却相对短缺,如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应用型人才。

由于计算机对各行业快速的渗透和发展,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的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可以对多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一定了解,但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分散、多面的结构,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的需求,依专业化、计算机软件应用化的特征来确定中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再根据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开设专业性强、实用强的各行业流行、实用的应用软件训练课程。如办公自动方向就应增加办公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OA系统等课程的开设量与技能训练课量,以培养学生熟练的自动化办公操作技术与能力,适应文员工作岗位对应用型性人才的具体需求。

2、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需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训练活动过程中既完成理论知识的教授,又完成操作技术的讲授与训练,学生在边练边学的过程中学会操作技术、练就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基础差,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纪律管理难,教学效果极差。边讲边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非常适合具有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动作协调能力强,对从事动手方面的工作很感兴趣等特点的中职学生。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践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轴,动手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讲理论知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就形象、生动、具体,学习效果就能显著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也有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完全能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一体化”教师,没有“一体化”教师,即使把理论教师与实习(训)指导教师同时安排到课堂,共同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思维观念、教学方式与方法还是割裂的,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融合。“一体化”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过程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式主要有请进来和走出两种。请进来就是把有多年相关行业工作经历、技能操作水平高,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师、技师聘进来,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使之成为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基本技能的一体化教师。走出去就是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校内中青年教师派到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通过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使之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要建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断更新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制定鼓励自学、定期送培、定期到生产经营岗位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等培训制度与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3、围绕一体化教学,建设好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室是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教学化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技能训练水平的技术保证。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学生机的数量必须达到一人一台的标准,性能必须达到能安装运行相关专业流行、实用软件。以保证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时间,和练习到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必须配有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利用多媒体版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和投影设备教师才能作形象、生动的技能操作演示和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听课与训练才生动、直观、有趣;教师才能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方便地进行课堂组织与纪律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才能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教学的互动过程开展起来就方便、快捷。

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教室应配有专业的管理员,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专业的人士提供专业性的及时服务,教学过程也就能流畅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提高才有可能。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职学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建有许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学校自身的经济实力限制,许多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均由实习单位围绕生产与经营活动安排学生实习岗位与工作任务,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安排的实习岗位当然没有针对性,轮岗制度也难以实现。这样就把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制度,变成了企业的临时用工制度,纯粹为企业创造生产经营价值,而不是以训练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

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寻找到企事业生产经营的岗位用工需求与实现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目标需求之间的接合点,或加大资金投入,如向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管理费用的方法,在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上达到专业对口,实现岗位轮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从事与专业知识、技能相关的工作,学到学生想学、练到学生想练的工作技能。

技能训练水平与学生考绩考核和奖励、教学过程检查和督导、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奖惩等日常教学管理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与疏漏,都会严重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中职学校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还应在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下功夫,做细、做实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艳妮.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