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08:46: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年来,本人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无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本人爱国敬业,公平执教,热爱工作,尽职尽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工作从不敷衍塞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在工作中碰到问题都能主动向同事请教,主动沟通思想,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自我鉴定范文二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报告精神,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思想端正,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课标、教参与课本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1、在班主任工作中,以博爱理念贯穿自己的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对班上有些特殊学生,能长期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帮助、鼓励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进步。注重从细小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上课、上操、做作业的习惯培养能严而有格。重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体验、接受教育。如争创特色中队——“大雁”中队,开展小制作比赛,献爱心活动等。经常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接待家长态度热情、诚恳。
2、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积极地参与《课内外结合》的教科研活动,努力掌握并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各类的听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练兵课,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日常教学工作中,乐于与同行交流、向前辈讨教。撰写的论文《##教学初探》发表在《##教育研究》20##年第#期上。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认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本班学生成绩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采用不同程度的价值尺度对自身的存在方式进行评判,该价值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从本质而言都是由人类自身的价值需求所引出的,而人类自身的这种价值需求,就是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主要动力。换而言之,人类实践活动本身与人类自身价值的实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是阶级社会不同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当然,人类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前提是其对国家和社会所具有的价值。可以这么说,价值的形成在客观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各理论要素进行研究,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确立及实现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中各基本要素研究
我们知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最核心的即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如何从“隐性”的状态发展成“显性”的状态。这个过程需要一定要素的参与,没有基本的要素,过程就显得毫无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对于其价值的实现是极其关键的。
(一) 人的要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人的要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教育者及被教育者,其中教育者及被教育者的素质极为关键。
1.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阶段,教育者起到了主导作用,教育者必须拥有以下素质条件。第一,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第二,教育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2.受教育者。为了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的实现,必须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其他要素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编制。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手段。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的载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各大要素均体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产生了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合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建立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建立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起着中枢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建立能够明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方向标。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的达成而展开。所以说,目标的确立对于整个过程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目标必须满足一定阶级的利益
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创造的主要工具,其价值目标的确立必须是以满足本阶级利益为前提的。
(二)目标必须具有全民特性及个体特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既能够反映全民特性也能够反映出个体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
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较为复杂。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活动方案的制订、教育内容的编制、教育手段的确立、教育载体的运用等方式,以期对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目的。
(一)实现阶段的步骤
首先,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必须对整个活动方案进行制订,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主导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的全过程。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案的制订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及选择方案。在方案制订后,为保证其价值目标更好的实现,我们采取的第二步是编制恰当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采用恰当的教育载体,这一步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教育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实现价值目标阶段的主要内容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实现的阶段,我们可以获知在这一阶段中,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由“隐性”价值转变为“显性”价值,而这一转变是基于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及主体价值(国家价值)的实现。
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过程主要是教育者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传递给受教育者思想观念、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从而让受教育者的认知观念逐渐由内化转为外化。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对所传递的内容具有选择认知的权利,受教育者通过自身思维对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判断吸收的过程,称为内化的过程。在对相关知识进行选择性吸收后自觉地对思想政治观点进行相关实践,称为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外化是内化的结果,外化反过来推进内化的实现。
关键词:记忆共性;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理解;熟读;联想;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81-01
政治科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认为政治考试只要坚持考前一段时间突击背诵记忆一下就足够了,想在政治科的高分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政治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无法实现预期效果与既定目标。教师普遍认为政治易教难考;学生普遍认为政治易学难考。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参考其他学科的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运用记忆共性(理解、熟读、联想、仿写等)来增强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的信心,提升思想政治的教学效率,实现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
一、记忆共性之一――理解。
思想政治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思想政治的基本常识与观点,帮助他们提升各自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同时,要求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观点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学生就要记忆、掌握并利用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记忆是智慧之母,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把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就要了解前人的经验,要记住对前人的经验。也就是要理解教材涉猎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等,要全面懂得客观事物的意义,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努力占有知识,运用知识。应该说,理解是掌握、记忆、运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教学《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就要让学生理解班集体的概念、形成、优势等,这样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创建,从而记忆和掌握知识。
二、记忆共性之二――熟读。
熟读是文科类科目学习的基本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说明了熟读的重要性。熟读能扫除思维方面的障碍,促进大脑思维细胞的活跃和记忆细胞的兴奋;熟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读内容的印象,掌握其内容结构。当然,读的形式多样,可有朗读和默读、诵读等。
朗读可以是个别读或集体读。从学生个别朗读时的状况我们能够检验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个别读,以便掌握学情。集体读则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促进记忆,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当然,朗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基本要领和原理等。默读则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边读边体会含义,帮助学生领悟内容,加深理解,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诵读是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检验对课文内容结构掌握的程度如何,也是熟读的最高阶段。通过检查学生的背诵,促进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让他们体味成功,感悟收获,增强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记忆共性之三――联想。
詹姆斯说“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他事物,犹如一个个的钓钩,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上来”。这就是说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思想政治涉及很多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就必须掌握和记住它们。而这些知识点和概念大都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即便掌握其中一点,也要通过联想把前面和后面的知识点一个个钩钓起来,从而拓宽知识面,加深记忆并掌握这些知识。
比如,教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然后联想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而决定了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的归属,人们平均分配生活生产资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而且形成了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们生活困苦,处于野蛮状态。奴隶社会尽管存在剥削和压迫,其生产关系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这样以来, “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原理学生自然掌握。然后,联想因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产生不同的社会,我们再引导学生联想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不同的,把前后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特点相对应,自然理解“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应的”这一原理。再进一步联想就能掌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因此,联想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点和概念,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记忆共性之四――仿写。
作文教学常有仿写的要求,帮助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仿写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过程,同时,能够促进记忆。思想政治教材的练习常有辨析、分析说明、论述等题型,这其实也是一个仿写的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论述题与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技巧,我们可以精选一些类似的题型训练学生,要求他们仿照这些题型进行必要的仿答、仿写,从而,养成答题规范化、具有逻辑性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其答题的技巧与得分率。比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报社记者要求一企业经理简要谈谈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经理:发展经济必定引发环境污染。记者: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经理:发展自然产生污染,污染必然需要治理,治理又会发展经济。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经理的观点。
其实,解决这一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必须在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是经济的基础,也是制约经济的因素。如果片面发展经济,忽视环境的承受能力,势必造成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又会影响将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保障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经济必须发展,环境更需保护。但是,要保证二者的协调发展,要让它们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统一。
总之,我们要善于运用记忆的共性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一、理论灌输法
理论灌输是我们传统教学中运用的最常见的一种叫教学方法,它不仅仅对于知识目标的有重要意义,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有重大的作用。例如《做理智的消费者》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习题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消费对话》
妈妈:今天我花500元买了一个“山寨”手机,还真是划算呢。可惜就是没有发票。
爷爷:“山寨”手机虽然外观设计逼真,价格低廉,可是质量是没有保障的,而且会严重影响品牌手机的生产和销售。
请问:(1)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对消费心理的学习,明白了我们应该树立求实的消费心理之后,对各种消费心理有了一定的辨别,那么通过本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而不是单单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生动的情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里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即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情景中体验知识。我们的中学政治课改中,弱化了对知识层面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能力,许多教学能容来源于我们的日常活动中,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我们为了时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知识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三观,运用情景教学法进入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理智的消费者》一课中,可以运用一下情景展开教学:
陈晓2010年9月份消费清单中的一部分:
9月1日:学习文具,教辅书共18元
9月2日:买名牌衣服358元
9月14日:和同学逛街花费80元
9月20日:到一家新开的肯德基吃饭68元
9月28日:给同学的生日礼物135元
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晒一下你们六月份的消费清单呢?
通过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的反思,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一些不良消费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三、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指通过示范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师可以把我们的教学案例采集与学生的实践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在《做理智的消费者》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实现三维目标:
使同学们置身于情景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同学们的清明旅程
准备工作:
小王、小李和小张他们每人准备了500元,计划来重庆进行2天的旅行以北碚为落脚点,分两个站点依次进行。
第一站:住宾馆。
小王:我们大家难得出来,要住400元一夜的高级宾馆,难得好好享受一下;我可不想住一般的宾馆。
假如你是小李或者小张,你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
让同学通过旅行开支的分配来认识到,作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我们看到别人不正常的消费行为的时,我们不要盲从,我们要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随大流的消费行为。
四、榜样教学法
榜样教学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可以简称与典型教育法,就是通过典型的事例使学生向榜样看起,在这一方法的使用中,我们要找的案例一定要与学生具有可学习性,不要让学生认为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在《做理智的消费者》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老一辈在生活中践行的勤俭节约的消费行为为例,并与我们同学现在在旅行中存在的不良的消费行为形成对比,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老师在此过程中课适当的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因此,作为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应该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这一知识点中,我们还要引导同学们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没有过时。
五、总结教学法
总结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总结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递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在《做理智的消费者》中,教师可以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和求实心理。如何让大家选择的话,你们更愿意在生活中形成哪一种消费心理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学习了应该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应该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绝不盲从理性消费,更是要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六、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一般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运用同学们的各种感官,汲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引起共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本质;研究;发展
DOI:10.15938/ki.iper.2017.01.012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1-0061-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高低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反思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体论阐释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本质的理解以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的现状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含义界定。就现有研究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内涵理解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定义的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适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比较稳定的品质。[1]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定义又基本沿袭传统教育学意义上关于教育者素质的定义,将其视为教育者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的经由后天社会实践锻炼,所型塑的品格和能力。显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一般规定性,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含义该如何界定,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的核心命题。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的理解,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定位、价值确证。就其实质而言,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在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社会公共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生成性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内容构成。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同质性亦很明显。现有研究基本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德、识、才、学、体”等方面展开,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信仰坚定的者、学养丰厚的专家、言行一致的楷模、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2]有学者指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内容构成中,“教育科研能力是基本层面,创新精神是重要内容,人格魅力是必要方面,道德风范是核心内容”[3]。还有学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结构视为“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由基本素质、共有素质、主体素质和核心素质等四个层面组成”。一般性体现为:身心素质、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基本教学科研能力及基本价值观念。特殊性表现为:精通理科学知识的主体素质、坚定信仰的核心素质。二者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4]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社会思潮,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多元,思想价值观念复杂多样。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出新要求、新内容,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龚萱2015)、正确的历史意识(朱哲,薛焱2015)、“底线思维”(吴艳东2014)、理论转化能力(梁妙荣2014)、媒体素养(倪娜2016)等。总的来说,学者们根据教师的素质、能力结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内容及其结构,基本涵括了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教学科研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但现有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内容的类别划分、内在联系、整体结构的分析还较粗混,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职业境遇和师生之间价值观交往的视域观照。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发展现状。有学者认为在经济社会转型、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下降趋势、创新动力和能力欠缺、社会实践活动素质不高、师德素质受现代社会生活冲击”[5]。也有学者从教师素质开发角度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观念滞后、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师职称结构有待改善、学历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缺乏规划和制度保证”[6]。此外,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受社会环境、教学科研压力和个体素质能力差异等影响,这一群体在政治定位和职业定位之间的角色期望、角色地位、角色行为冲突问题凸显[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应该说,上述分析一定程度上触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发展现状,对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是有意义的。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策略。现有研究依循教师素质的具体内容构成,来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师德、文化、科研、能力、身心等方面素质的具体策略。近年来伴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培养取向”,[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的题中之义。有学者认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实行教师准入制度,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声望”[9]。其目的在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从单一型到复合型,从职业型到专业型,从主导型到引导型,从知识传授型到信息分享型,从灌输型到渗透型的现代转型”[10]。值得指出的是,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培养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具有自足性的社会空间”“现代性政治的实践形态”和“高度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育理念上,从‘观念意识’的理解、传授,转换为‘社会空间’的建构”“将思想政治理论化作穿透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现实地参与社会公共实践活动”。[11]这种理解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现实性、思想价值观念的能动性和师生交往的社会性,为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本质说明与意义理解奠定了基础。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既要注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还应落实于师生的交往实践、教师现实的生活世界及其职业幸福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的主要困境
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体论探究不足。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内涵的界定是一种教育学意义的移植,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理念立场和社会空间,未能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质。结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独特内涵、内容结构、功能作用、意义价值、培养问题的分析仍然混沌不清、机械空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活动的“主体条件、内在根据和潜在能力”[12]的素质如何内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如何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结构等关键问题依然不明。原因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所是”的本体论探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师生在思想领域展开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生成平台的独特精神性政治交往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问题只有回归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体论澄明基础上,才能开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完整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气质。惟其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本体与本质、结构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联互动才能在教师的职业实践、生活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变革情势中得到深入理解与把握。
其二,现有研究侧重于依附性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及其主体性不彰。由于无视或遮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立场、视域、思维习性与社会生活实践,现有研究执著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功能定位。虽然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强调十分必要,但却是一种外在为它的依附性说明和功能性论证。素质问题之于教师的人性表征、社会本性的说明、人的劳动本质的确证缺乏经验说明、意义理解与实践批判。马克思曾言:“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13]而现有解读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外在的、“超尘脱俗”的,是被注解的。它漠视了作为素质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生存感受性、职业信念和思想观念领域的价值交往。缺乏对教师素质培养的主客体、内外因素、主客观条件、环境资源以及教师安身立命的时代、社会与生活情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体验与意义理解。甚至值得追问的是,作为研究者的我们能否、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问题的代言人。尤其,置身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以“一种自觉的职业姿态”,从“教育理念、手段方法、载体等方面回应从独白到复调的社会条件转换”,达致“课堂即社会”的理论教学生活化与“社会即课堂”的实践教学社会化的统一与平衡[14]。它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置身于鲜活的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知识、思想、价值观念交汇交融与选择博弈中实现个体素质的知情意信行的相互转化与一体生成,从而确证自我的主体地位和主w性品格。
其三,现有研究呈现出主客二分的静态化模式,欠缺社会、历史与实践的统一视域。有学者道出教育研究中的素质问题现状:“一是论者习惯于给出实践指令,既无逻辑推理,也无实证调查,也非自身经验的凝练概括。二是此种实践指令的句式常常是只管呼吁不管干,只是一种无主语的祈使句:‘要如何如何。’”[15]应该说,类似问题同样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现有研究的碎片化的条块分割和独断性的话语论断,未能生动有效地再现教师的社会实践与生活情境以及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独特面貌,也未能抽象出教师素质的一般规律。一是研究视野较狭隘,欠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主体由以生成发展的实践场域、社会历史环境、共同体生活等社会条件的考察与分析。现有研究常先预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地位与功能、素质现状的好坏优劣,然后各取所需地裁剪教师素质的不同片段、方面和环节。不难预见,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人、改造社会的能动作用与公共性品格遭到遮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整体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实践性等维度归于凝固。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认识基本裹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宏大论域中,欠缺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视域,未能深入触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形成发展、作用实施的动力机制。由于隔绝于师生交往的生活世界与社会发展实践,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现状素描仍然是一种外在化研究,教师素质的丰富内涵未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联中得到诠释。三是认识的直观性、主客二分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与社会历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者被割裂,或者被线性地加以关联,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混同,素质含义、内容与素质培养之间的简单对照,结果很可能导致“素质灵性的丧失、素质本质的迷失、素质整体性的撕裂”[16]。
其四,研究的学理性不强、研究方法单一,欠缺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观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内核不仅在于教师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在于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提供专业的知识涵养、自足的理论阐释和能动的社会建构作用。因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生发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域。它理应关照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离开人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与方法论的借鉴,我们很可能既难以窥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全貌,也难以在实践中生成、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更难言培养“完整的人”。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趋向
其一,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体论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具有教师素质的共性,还应有区别于其他教育者的独特个性。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既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点,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针对性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要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体与本质的深入理解与把握中,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价值观互动生成场域中的意识形态掌控力、理论阐释力和实践建构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深化、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本质内涵、内容结构、价值作用、路径培养等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把握。
其二,强化研究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现有研究多以政策文件和政治实践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缺乏深入的实证分析与理论论证,经验性明显而理论性不足、之于人的规训意味浓郁而实践解放气质不够,结果造成研究的同质性、扁平化。未来,我们不仅要继续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独特内涵、内容构成,还要深入阐释素质的内在结构及其与社会结构的关联、素质发展的动因、素质功能作用发挥与效果测评、素质培养优化的社会条件与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我们发挥理论学科的理论支撑作用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解题功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问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人与社会紧密结合的课题。它既要回应时代社会历史变迁,更应厚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镶嵌于教师现实的生活场景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生活世界,在师生思想价值观念交往互动的生活世界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与实践。同时,还要加强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观察、实验、问卷、访谈、比较等方法,增强研究的科学性、直接性和可感性。
其三,树立整体观念,生成、绽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丰富内涵。现有研究欠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整体性、社会实践性的宏观把握,而宏观把握的缺失,反过来又影响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具体内容及其动态生成发展的深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它关涉教师素质系统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教师素质系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之间的实践互动,以及教师素质培养主体、培养体系、评估测评体系等。因此,构建整体视域,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整体性存在、整体性优化和整体性发展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它需要我们从理论、实践和社会现实的多维层面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客观性与实践性等关系结构及其张力研究,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把握。
参考文献
[1] 练庆伟,董玉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发展的定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0.
[2] 王雪凌.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18.
[3] 张雷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构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22.
[4][5] 吴坚强,舍娜莉.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5):59.
[6] 蔡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开发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72.
[7] 周海燕,赵星星.思政理论课教师双重角色定位的冲突与化解[J].高校教育管理,2012(3):73.
[8] 邓纯余.基于专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论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72.
[9] 佘双好.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9(3):54.
[10] 彭小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代转型[J].教育评论,2011(6):63.
[11] 章维慧.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智慧及其生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54-55.
[12] 袁F仁.论人的素质[J].社会科学辑刊,1993(5):21-30.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8.
[14] 金林南.从独白到复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论辩式教学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8-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17-02
教师的课程能力主要指教师本身所拥有的,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并且对课程教学的实施有着直接影响的能动力量。教师的课程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并通过课程活动来体现,直接影响着课程活动的实施和教学质量。因此,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课程能力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课程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能力的构成要素
1.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用教学方法、媒体及教学模式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的目的是实现教师的课程规划,完成教学任务。课程实施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学计划的拟定、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都能体现出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例如,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等都体现了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
2.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主要指教师通过研究课程价值进而判断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主要包括对学科知识的熟悉程度,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共通性,根据课程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评估学习方法、改进教学内容、教师自我评鉴等。教师的课程评鉴能力有利于教师进行课程比较、判断、选择及修正,使课程能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
1.缺乏课程能力意识。课程能力意识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提高课程能力的前提条件,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而现阶段,我国部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缺乏课程能力意识,教学观念陈旧,严重影响课程能力的提升。首先,部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中心,认为课程就是所学科目的知识综合,课程能力就是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缺乏对课程能力的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取知识灌输,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和价值。
2.缺乏对课程研制与开发的重视。当前,很多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统一课程与教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处于二元对立的势态。并且,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缺乏课程开发与课程管理的机会于权利,导致大多数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缺乏对课程研制与课程开发的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根据政府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既定教学知识,无法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和变革。缺乏对课程研制与课程开发的重视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我国部分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解决课程问题的能力。而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影视教育的影响,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执行学校的指令而开展课程计划,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E努力的培养。同时,一些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方式单一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途径
1.提升课程理念。课程理念使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课程能力的先导。因此,学校应积极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课程理念。首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对课程能力的理解,使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重视智力与人格、自然及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其次,应不断提高课程文化观。课程文化观强调文化融合,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对理性与文化的重视,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文化功能;再次,应积极提升课程生态观,以学习文化和学会生存为中心,是思想政治课程回归生活,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态体验;最后,应不断提升课程发展观。课程发展观要求教师和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者和设计者,实现课程的创造与创新。
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
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
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
第三,要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三就是教学中的“民主”与“平等”、“和谐”。师生教学的交往相当一部分处于“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的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来不得学生的应有活动;
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教师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教师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和聪明才智。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缺乏活力与生机。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做到师生交往的“多项性”。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不断探索出符合师生多顶交流的好方法、好举措,大胆创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和意志信心方向的相鼓励就能更好的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最后,变教学情感的“消极性”为“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之四,就是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冷漠”,缺乏应有的学习愉悦与激情,表现为情感的“消极性”。这种消极性导致了教师上起课来“没劲”,学生学起课来“乏力”,教学空气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低落,教学效果差。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的阐述,本身就较为枯躁,为此,如果不消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性”,实现朝“积极性”转化,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表现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偏重于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景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重教条式讲授,轻教学情感投入;在教学效果评估上,只是对认知水平的考核,缺乏对德育实效的综合评价。下面,笔者就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德育实效性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实施情感教育并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德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1.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应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一般规律
实施情感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教师的情感教学活动要体现在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的统一上。
(1)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健康、高尚的情操。要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敬业爱生、职业道德良好的称职教师,否则教师就无法以真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爱护学生。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情感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把书本知识同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结合起来,同中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变思想政治课堂为青少年成长的舞台。
2.实施情感教育,要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情感教育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用情感代替原则。而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行育情,心灵浇灌。在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高尚的社会理想。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需熟练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
1.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创新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还应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特别要注意运用暗示教学法。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情感极易受到暗示性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把握课程的暗示性,创造健康的教学环境,进行积极的情感渲染,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现实问题的理解。
2.善于调节情绪,采取积极的情感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1)课前做好情感备课。教师要注意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干扰,保持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认真钻研教材的思想情感色彩,并揣摩恰当的表达方式,考虑课堂教学的情感气氛,把握自己和学生的情绪准备状况,预料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感情波动起伏,能控制引导学生情感的正确发展方向。
(2)上课要演好“情感角色”。首先,精心设计“开场白”,抓住学生的情感需求。或抒情或激励,或时政分析,或情景设置,三言两语,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走进课堂要启动真情实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表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声情并茂,形象逼真,让学生始终陶冶在美的情感中。再次,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情感。
3.善于运用师生情感交流教学艺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端正学生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情感的稳定性,及时进行教育思想,挖掘教材德育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美,牢固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4.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
思想政治课堂评价要反映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这有助与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
(1)在评价方式上,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来量化评价学生的方式,实现鼓励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2)在评价内容上,涵盖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心理发展、活动表现、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