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品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9 15:45: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品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品实训总结

第1篇

一、端正态度,热爱本职工作态度决定一切,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尽到自己本份,尽力完成应该做的事情。 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本着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

二、培养团队意识,端正合作态度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互相协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更顺利的进行。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得,我们所处的环境就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把工作圆满完成。

三、工作内容

1、负责研发执业药师、事业单位招聘(E类)讲义、配套习题、编辑公众号所需软文等

2、承担授课任务,包括执业药师、事业单位(药学)笔试课程、医疗结构化面试课程、公开课、体验课等。累计授课超过600小时。

3、依据全省事业单位往年出公告的时间,进行运营,预热市场,设定预计招生目标,对课程内容、价格优惠进行调整,解决地市客服端的产品问题。

4、了解地市需求,给予地市宣传物料补给,收集地市线上线下渠道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将运营中的结果回传至总部,传达总部产品决策。

5、配合地市完成公告期间的活动调整,在面对电销转化率逐渐下降的现状,进行未转化原因分析,优化话术,缩小名单范围,开拓新的合作单位。

6、收集竞品,完成竞对分析,组织区域市场调研。

四、存在不足

工作有成绩,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克服自身的缺点,今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把工作干好。

1、强化自制力。工作中无论你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加强自我克制和容忍,加强团队意识,理智的处理问题,不给大家和谈对造成麻烦,培养大局意识。

2、加强沟通。同事之间坦诚、宽容、沟通和信任。我能做到坦诚、宽容和信任,就欠缺沟通,有效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有些问题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沟通引起的,以后工作中要与领导与同事加强沟通。

第2篇

关键词:导游业务;课堂教学;小品表演;创造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突出其“职业”特色,同样要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结合中职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职业归属感和专业实践能力。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导游业务》是一门以导游服务规范、业务操作、专业技能、突发问题处理、旅行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具有职业特色明显和实践教学内容比重大的特点,以现场实操教学无疑是理想的教学手段。然而,过度依赖现场实训教学,存在成本高,离校外出频繁,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实操课以外的教学任务。但是,中职学生讨厌课堂教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师课堂填鸭式教学等诸多难题,一直以来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也不例外。

如何让课堂教学成为《导游业务》实操课的得力助手呢?笔者在旅游企业从事导游带团多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9年多专业教学经验,总结一套适用于《导游业务》课程的小品表演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了《导游业务》课堂教学难题,让学生爱上《导游业务课》实训场以外的课堂教学阵地。

一、小品表演教学法的概念

小品表演法符合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四段法教学规律。赫尔巴特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统觉论和兴趣说,认为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包括“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小品表演法,就是依据统觉过程,在遵循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组织、参与,以小品表演的形式,系统形象地再现学习内容,模拟知识运用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二、小品表演教学对《导游业务》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小品表演属于文艺表演形式,形象直观、生动鲜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能较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极性。将《导游业务内》课程内容专业知识融入到剧本当中,让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点的基础上,自己去思索、组织、表演,有利于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模拟导游工作环境,有效对接职业要求

小品表演,是对环境的再现。通过以《导游业务》内容为主要的小品表演,能再现导游职业工作的时空环境、人际关系环境,让学生在职业环境模拟的状态下去学习、思索,有效对接导游职业要求。

(三)有利整合旅游专业课程,拓展学生专业知识

小品表演艺术形式,能较大广度、深度的再现人物、场景、环境,是一个综合再现的过程。以导游工作环境为主要背景,以导游和游客为主要人物,以导游常遇到的问题为矛盾点的小品表演,能整合同专业甚至是跨专业的知识内容。如《模拟导游》、《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法规》、《英语》、才艺表演等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知识面的延展和运用,大有裨益。

三、如何在《导游业务》课堂中运用小品表演开展教学

笔者将以中国出版集团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联合出版的《导游业务》第四章导游员的带团技能第一节的课堂教学为例。

(一)分设“剧组”――分组竞争

通过分组,将载有不同专业知识点的表演任务进行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引导学生以更大的专注力投入到小品的组织、表演中去。以30至40人班级为例,将学生分为3个组,即10至13人为一个组。若班级人数较少,分组后表演人手不足时,可以由剧组向其他剧组“借”人,但要给出借的剧组适当加分以作“片酬”。

老师可以将本节内容中分解为“将强化服务意识”、“导游树立权威”、“树立良好形容”、“合理安排活动节奏”、“协调各方”、“引导游审美”6个知识点,每两个知识点为一组,由学生抽签决定表演任务。

(二)创作“剧本”――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分组,三个小组根据自己抽到有知识点的表演任务后,将知识点整合进行小品创编,要求各组创作的内容在5-7分钟内表演完毕。

以“将强化服务意识”、“导游树立权威”任务点为例,先让学生在课本中预习该节知识,既可以引导学生塑造一个骄横、缺乏服务意识,导致游客不听导游指挥发生旅游事故并被游客投诉的导游形象;也可引导学生塑造一个服务意识强,有能力,在游览过程中冷静解决突发问题的好导游形象。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融入时尚、热点新闻、户外生存技巧、音乐等多种元素,丰满人物形象,加剧人物矛盾冲突。

(三)后台“排戏”――课下排练

表演内容抽签是在上一堂课结束前完成,让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时间进行创作和编排。期间,老师要在课后给予指导,对学生表演内容的展示角度和方式进行指导,保证表演质量,防止跑题。

(四)好戏“上演”――学生展示

第一节课,老师先利用5分钟对上次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简要回顾,再由各组“导演”对出场顺序抽签,各组表演时间为5―7分钟,“编剧”解说知识时间为3至5分钟。学生表演过程中,老师要对各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应包括表演效果、知识展示、学生解说、小组合作四个部分,教师评分成绩建议占总绩的70%。

(五)观众“品戏”――学习新知

第二节课,先由各剧组派代表点评其他剧组表演情况并打分,占总成绩的30%,再由老师对各组进行点评,由学生助手将各组成绩由学生登记入册,该环节耗时控制在15-20分钟。最后结合学生表演讲授新课内容,该环节耗时控制在25――30分钟。

(六)新“通告”――布置新任务

最后,布置作业,并由各组“导演”抽取下一场演出任务内容。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避免课堂失控,核心在于学习

老师要严格把控时间,初期要关注、参与学生创作并及时给出意见,防止表演内容跑题,避免将学习课堂变质为单纯综艺舞台。

(二)把握小品表演频率,及时指导,保证质量,避免泛滥乏味

不建议每堂课都采取这种方式,可以隔周开展,对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指导,保证表演有一定的品质,树立学生开展活动的信心,避免活动频率过高或质量差导致学生乏味。

参考文献

[1] 何晓玲.《导游业务》情景模拟教学解读[J]. 教育,2015.

[2] 韩卢,敏陆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创新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第3篇

关键词: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市场营销;应用举例

1 引言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就业为先导,培养职业岗位要求的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商贸专业课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学情现状,科学准确地设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专业课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情境教学法”赋予学生某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学习;“实训教学法”给学生一项学习任务,让其带着任务去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运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可以有效融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势,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实践,在赋予学生情境和角色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开始探索尝试应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均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2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学情基础和含义

2.1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产生的学情背景

一是中职商贸类学生普遍基础较弱,学习意志力差,但思维灵活,并且有部分学生曾利用假期参与过企业销售活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商贸专业的主干学科《市场营销》来说,如果一味地以“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教学,不但不能真正地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逆反情绪,丧失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学要从实际生活入手,采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赋予实训任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目标有兴趣地开展学习活动。

二是中职商贸学生普遍缺乏职业效能感,学习目的不明确。笔者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只有32%的学生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有68%的同学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并不明确。另外,有52%的学生对于自己是职校生具有挫败感,不知道课上学习的这些专业知识具体怎么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对未来职业没有信心。鉴于上述调查,专业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商贸专业、热爱商贸专业,树立坚定的职业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生动的、符合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通过富有成效的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效能感,这是采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学情基础。

2.2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和实训任务,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动脑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生动的情境设置,将实际演练引进课堂,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并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开展实训任务,实现对知识的轻松理解、识记与应用,明显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3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创新点

3.1 教学理念新颖。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创设出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情境,变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为活泼生动的工作场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主动完成实训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新颖。使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取材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主动的完成教学任务。

3.3 教学形式新颖。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用一些实物、图片、游戏和音像等,在形式上可通过借助实物、编制小品、搜集相关案例、假设工作情境等多种形式,这既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要突出其专业实践特色,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索求知的愿望,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4.1 利用多媒体情境模拟。教师借助多媒体以案例、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向学生模拟展示一个相应的工作场景,目的是更加直观的给定学生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环境。因此,情境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工作实际,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可以有兴趣参与其中。

4.2 在情境中赋予社会角色。情境设定是为工作岗位进行铺垫的,因此情境服务于角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感知被赋予的工作岗位有哪些特点和职责,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建立角色服务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岗位的能力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这种角色的转变所带给学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为整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4.3 在角色中给定工作任务。把课堂学习任务转换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任务融入到了情境之中,便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任务驱动力,知道自己为完成这个工作任务该重点学习什么。这种生动的情境任务牵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的明确,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整合。

4.4 为完成任务积累知识。通过情境模拟的导入,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达到的能力要求,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随着教师问题设置的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找出知识规律、解决措施、适用情况等,以便为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做好知识积累。在学习中,学生利用观察与思考、合作与探究、分析与体验,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把学习从单纯的规律性上升到应用性的实践高度。

4.5 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难题。把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应用领域才是学习的目的,以往的学习往往采用练习题的形式检测当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方式脱离生活,更没有趣味性可言。在情境模拟实训的课堂中,教师采用实训练兵的方式进行课堂授课,把知识落实到了实际生活、工作的情境之中,实现了学习目的,增添了学习的实践意义。

5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例如,笔者在讲授中职商贸专业课《市场营销》第五章第三节“新产品推广”这节课时,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商贸专业课的特色,运用了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分别在导入、新课教授和实战练兵等不同的教学环节模拟了教学情境,并结合情境开展了实训,具体如下:

导入环节 图片演示——耐克工厂及商场销售情境

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分别是青岛耐克体育用品分公司的市场营销员和见习营销员,接到公司的任务——进行公司新产品在青岛市场的推广工作。

教师:现在呢,我们共同接受了公司布置的一项工作任务,即根据本公司新产品特点、消费者使用新产品的反馈情况,来进行公司新产品在青岛市场的推广工作。

(情境导入后,教师展示本堂课的三个教学任务,使学生明确本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本堂课自始至终都会模拟青岛耐克体育用品公司这一情境,使全体同学身临其境,带着任务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讲授 产品亮相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入《2012年耐克新春季新品会》这一情境,多媒体展示公司新产品图片——耐克音乐鞋,激发学生好奇心,再由教师以会主持的口吻介绍公司新产品的独特性能,让学生对耐克音乐鞋感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公司的这款新产品比其他产品有哪些突出的优点?

2.我们这款新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谁?新产品优点能否适应目标消费者需求?

3.我们公司新产品突出优点是否能被消费者明确、直观的辨认、接受?

本情境是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耐克新产品场景入手,在课程的开头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顺利实现了新课的导入,并让学生自主总结出了本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新产品的特点。

新课讲授 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举例

播放一段事先拍摄好的情境小品,由学生扮演,讲述到商场买鞋的全过程,视频看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小品主人公的购鞋过程,从而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即认知—兴趣—评价—试用—采用五个阶段,完成了本堂课的第二个任务。

新课讲授 新产品的反映差异——课堂调查举例

通过多媒体设置街头情境,开展即兴课堂调查,每位同学下发一份调查问卷,根据教师的提示完成,引导学生进行现场答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1.如果您是一位普通消费者,您会在哪个时间购买耐克公司推出的新产品?

2.您认为自己的个性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3.何种新产品推广方式对您的影响最大?

4.您家庭的经济状况属于以下哪一种?

5.您最关注新产品的哪一种特征?

问卷答完后每位学生迅速计算自己得分,并自主查书找到自己属于何种类型的消费者。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这块知识点理论性强,通过设置情境,以问卷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积极做答,从而自然得出新产品采用者的五种类型,并以名片的形式自然导出,第三个知识点的讲解水到渠成。

巩固练习 实战练兵——模拟招聘

假设学生的实习期结束,需要接受耐克青岛区总经理的面试,进行一场模拟招聘。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图片形式展现出招聘现场画面,增强真实感。画面中的耐克经理给出三个问题,要求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做答:

1.由于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反应存在差异,你认为五类采用者中的哪些是本次新产品推广的重点?

2.既然确定了创新采用者和早期采用者作为此次新产品推广的目标市场,针对这两类消费者的特点,你认为哪种方式能使他们在认知阶段最快了解到新产品的信息及特点?

3.(提高题)除了广告推广策略外,我们公司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或妙点子来进行耐克音乐鞋的推广,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认识并购买呢?

此情境的设置综合了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耐克公司模拟招聘进行实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本节课教师主要运用了“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模拟了五个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轻松、有兴趣地开展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对问题的层层深入思考,并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开展实训任务,实现对知识的轻松理解、识记与应用,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学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作为建设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的观念和行为都起着无形的影响,是校园的灵魂魅力所在。结合农林学科特点,通过校园景观突出校园特色,通过生态原理的合理运用,彰显生态景观的独特作用,使其功能得到灵活地发挥,是当代农林大学的必然要求。

目前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相关理论文献较少,关于农林类高校景观营造的文献更为匾乏,所以以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研究论文,以期为我国当代农林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1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现状及特点

1.1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现状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农林高校实地调研,对福建农林大学等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资料的查阅,对农林高校校园景观现状总结如下:(1)农林高校景观较早年有很大改善,校园环境大多优美、有序,植物景观资源丰富;(2)老校区人文景观优越、地域文化特色显著,但自然景观一般不成体系,缺少规划,存在空间分布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生态效益差、道路系统不连贯、景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3)新校区景观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等较完善,但文化性略显不足,景观识别性较差;(4)普遍存在院系之间没有景观识别性的现象。

1.2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特点

农林大学校园景观在具备教学科研、服务师生、提升环境品质等高校景观共性的同时,有其个性化特点:(1)农林高校师生的景观认知度高于它类高校,师生和景观的互动性强;(2)由于农林高校的学科特性,需要有一定范围科研基地,种类及数量繁多的植物,在选址时尽可能选择植被丰富、有山有水的地段;(3)农林高校内部往往设置植物园等实训基地,将实习基地景观化,寓教于景;(4)农林高校的标志物、环境小品等校园标识系统多以展示农林业为主题,教育学生爱农、亲农,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前面神农塑像,体现了个性鲜明的农学特色;(5)除在农林高校设置专门实训场所,农林高校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实训基地,植物挂有标牌,随时随地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寓教于休闲[1]。

2农林高校校园景观构成与功能划分

2.1景观构成

这里所提到的景观指高校的绿地景观环境,不包括高校建筑,可分为人文景观要素与自然景观要素两大方面。

2.1.1人文景观要素

农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古典园林、历史古迹、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校园风情、学科特色等方面。

2.1.2自然景观要素

农林高校校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包括:校门、广场与道路、地形、水景、植物、景观小品等。

校门是高校入口空间的重要标示,应体现农林高校的主旨,其风格的选择和周围其余景观元素的搭配,都或多或少体现了这所高校的性格。

高校广场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形式,校园广场在外部空间中发挥着“起居厅”的作用,特别是校园中心广场,无论形式还是雕塑等景观小品的搭配,都应具有农林高校的标识性,对它的景观营造可以从广场的位置、尺度、绿化设施及边缘辅助空间等方面进行考虑[2]。高校道路系统一般分为人行、车行、人车混行等形式,校园里的人流聚散有一定的时间性,但仍可以依据双向步行交通的通行密度来确定其宽度,地面铺装材质和样式应体现农林高校特色。

植物有空间构成、丰富空间层次、强化边缘、充当背景等作用。高校校园,尤其农林高校校园绿化应充分考虑适地适树,保证植物健壮生长。树种选择应乡土化,避免种植分泌有害物质和飞花飞絮的植物。一味追求高档植物材料,忽视环境因子作用,只能导致景观延续性差、绿化失败[1]。农林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植物景观功能与教学科研功能兼备,其植物种类更丰富,配置水平较高。

水是农林业的命脉,水景观的设置在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营造过程中尤为重要,如,青岛农业大学混合式的水景布置,串联了校园核心区域,使整个校园充满了灵气。水的趣味性与可塑性可以打破空间单调感,农林高校水景观与产学研的结合,方便教学科研。

景观小品包括雕塑、路灯、座椅、指示标志以及垃圾桶等,是大学校园标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大学精神的营造发挥重要作用,对空间的功能表达、完善至关重要[3]。农林类高校景观小品可以融入当地农耕文化,运用当地废旧农业用具等造景,充分运用足下文化。

2.2功能划分

农林高校校园景观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休闲景区、植物园和苗圃区等区域。校前空间是以大学校园主入口为界的内外周边区域,由校前区和入口区两部分构成,分别属于大学和城市[4]。教学区的环境景观形态应该具备有利于安静学习、科研的特点,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可发展性并充分体现各二级院系的景观识别性。生活区包括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生活区两部分。体育活动场所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景观形态应以绿化为主,起到阻隔噪音和沙尘的作用,使其余区域免受干扰。农林高校校园设有供学生实习和教学科研用的苗圃、植物园,以及花房温室等。这些场所是学生、老师、游人获得知识,欣赏自然景色的地方。休闲景区旨在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良的教学和休闲空间。

3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形式及原则

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包括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形式;要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可持续性、可识别性等原则。

结语

针对农林类高校特点,建设一个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活泼、舒适、静逸、幽雅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同时,对充分体现农林作为人类“绿色工程”建设的支柱作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行业特色,都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刘雪.基于乡土化的高校景观特色营造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

[2]韩春妮,王万忠,段渊古.高校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169-172.

[3]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4]白菡,大学校园景观探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5]杨祖山.西北林学院校园绿地规划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22(2):89.

第5篇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情景岗位教学法;课程运用一、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情景岗位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或模拟的岗位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情景岗位教学法在《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以会计理论为教学依据,以会计实践活动为背景,学生通过岗位角色扮演,增加对企业经济业务岗位化处理的实际感受,积累一定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业务的操作的能力。

《会计综合实训》是财会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实训课程,通过建立模拟公司,进行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会计岗位,所有工作由他们完成的,让学生在特定背景下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作为中职学生,在学习《会计综合实训》这类课程时,对业务流程理解和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与未来会计岗位工作是否实现零距离。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讲解每一类核算业务时,应尽量采用简单明了、形象的方式。如:利用多媒体、自制模拟凭证、各种形象道具及情景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核算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学生亲自传递凭证、操作模拟企业会计岗位核算的某阶段或全过程,来加强学生对动态业务的理解,并能在头脑中形象的、清晰的呈现出业务操作的全过程。

二、情景岗位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料到付款业务为例

笔者以《会计综合实训》中的“料到付款业务”这一内容为例子,谈情景模拟岗位教学法在《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教具创设业务发生所需的情景。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情景。而制作教具(如:销售单位、采购单位及其所属的采购部门、材料仓库和财务部的挂牌,仿真模拟业务涉及所需的支票、收料单和购料发票等原始凭证)则能帮助我很好地创设业务发生所需的情景。如:以“料到付款业务”为例。我们可以设计采购和销售两个单位,企业采购单位挂牌颜色(教学上习惯称为“本企业”)设计为红色,而对方企业即销售单位的挂牌设计为蓝色,给学生能明显区分两个企业,避免学习上由于角色定错位造成知识理解混乱。同时为了更细致的讲清楚企业的业务具体流程,采购单位又再细设为采购部门、材料仓库、财务部等,达到教学设计的需要。

(二)选择岗位角色扮演者。

教师要根据企业业务发生所需,确定角色扮演适合的人选,并给角色扮演的学生安排好扮演的任务。例如,料料到付款业务中,需要确定采购方的采购员、仓库管理员、出纳、会计主管、总经理和销货方的会计人员等重要角色的扮演者。同时要提前在课前安排好这些扮演者的扮演的任务,让他们首先熟悉业务处理流程及所用到的凭证、单据。

(三)剧情演绎。

教学内容通过小品剧情的演绎,能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料到付款流程的演绎中,要求参与演绎的学生要学会合作,注重扮演角色的特征显示、口头表达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整个扮演过程中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即:如何理解料到付款的业务流程和各岗位职责与权限。演出过程中,在事先设计的停顿处或突发的停顿处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提醒学生对重要情节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的提出及讨论。

演绎结束,教师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剧情的演绎解决教学的内容。例如,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对于采购材料业务处理流程,应该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业务发生涉及的凭证单据的填制和分析又是难点。剧情的演绎最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呢?最好的方法是由易到难。

(五)小结并考核评价。

在整个演出结束后,角色扮演者和观众都可以对本次演出过程进行小结,并由教师对在角色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解决了的问题进行总的结论,所有参与者共同来分享这些结论。同时制定学生实训反馈表,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三、情景岗位教学法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启示

情景岗位教学法能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感知认识。但是,通过笔者多年来从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了提高该教学法的有效性,应注意教师角色定位、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和营造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

(一)注重教师角色定位。

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不再停留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员,只要教材熟悉,教案确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述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承担着组织准备、课堂引导、总结提炼、评估反思的责任,扮演着指导者、导演、催化剂、备用信息库的角色,教师既是反应者、支持者,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推动者,其组织引导作用要贯穿于情景模拟教学的各个环节(华洪珍,2004)。

(二)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情景岗位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景岗位教学法的生命力在于逼真,因此选题总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接近于实际,所用的情景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二是教师施教前的准备要充分,同时,作为情景模拟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分考虑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员可能提出的问题、自己应当采取的应变措施;三是业务内容的安排要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定好合适的业务内容。四是确定的业务内容要适合采用情景模拟岗位教学法,如果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教学法,就很快体现出教学的效果。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

情景模拟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小品”,它要求在一个不长的时间段内尽可能充分地展现现实生活的冲突内容。为此,时间的安排和控制非常重要。尽管教师事先已课前培训演练过全部过程,但进度仍不易控制。可能由于学生多属表演锻炼的机会不够,难免紧张,时快时慢,甚至有时在预演时,教师已经提醒应予强调或更正的部分,到时仍然有让人大跌眼镜的演出。作为“导演”的教师必须在事先作出详细的规划,计划好每一段落的用时,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调剂和控制,一切以现场气氛和效果为转移来安排和控制时间,使情景模拟的整个过程紧凑而充分。

(四)营造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

在《会计综合实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是分组讨论或同组学生之间,易有部分学生讨论声音过大造成喧闹。首先,教师通过发挥导演的作用,努力营造起良好的课堂心理气候,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因时因地制宜地从多个途径入手去激趣、激疑、激问、激思,使学员产生巨大的自信力,推动他们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中作出应有的表现。其次,教师通过发挥导演的作用,尽力创设起正常的演练秩序。教师通过发挥导演的作用,处理好个体与整体、表演者与观众的关系。

四、总结

综上所述,情景模拟岗位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创设、角色选定、剧情演绎、讨论及总结提炼、考核评价五个步骤实现了课堂与社会、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案例教学同启发式、讲授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秀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11).

第6篇

关键词 园林建筑设计 教学改革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建筑设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建筑基础课程

我国的园林专业主要由工科、农林、艺术三类院校承担办学,其人才培养因办学主体的优势不同而略有差异,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由于不是其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势学科,重视不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园林建筑设计所需要的前期的基础课程缺乏系统考虑,忽视建筑基础知识的整体构架。先开辅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后续园林建筑设计课严重脱节。如园林制图课对建筑制图相关知识训练较少,使学生在后期园林建筑设计课绘制图纸时总是“图不达意”。

1.2 教材和参考书陈旧,缺乏应用型教材支撑

在教材选用上,大多数院校仍以1984年杜汝俭先生等主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建筑设计》为主。还有一些辅助教材等等;教材内容和现在的市场需求不太相符,师生普遍反映应该编写与现行教学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材。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园林专业学生进行将来岗位分析,园林建筑不在单纯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亭、台、楼、榭、花架、园林建筑小品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园林建筑还包括了传统建筑,另外,随时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应运而生许多新型的园林建筑类型,如娱乐型建筑、文化宣传类以及一些膜结构的建筑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园林建筑是脱胎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而又有所超越,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新形式,所以在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深浅、课程体系的设置、采取何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编撰等,是该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实验课学时少,缺乏信息反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

农林类院校传统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学时安排少,实验课内容多和学生人数多,并且农林院校园林建筑基础课薄弱,加之专业基础课前后衔接不好,导致学生绘制出的图纸只停留在二维思维图纸的表达上,缺乏对方案空间理解、方案的讲解和训练。最终也不知道作品的优缺点、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整个实验课程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馈和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4 传统考试模式相对滞后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学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实训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取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抄绘,没有认真思考和创作。这样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1 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

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

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2 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2.3 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第7篇

该课程作为园林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设计交流与表达,方案草图设计与绘制,设计方案表达展示、推敲深化,整体方案设计把控能力,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是图纸,传递着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情感,设计的创新需要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及空间塑造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依据实际工作项目效果图绘制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1.分析―准备―草图-调整-成果。

(二)设计思路,选择典型项目,实施情境教学。

1. 培养学生造型塑造能力、空间组合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构图布局能力。

2. 教学主要内容,由园林设计要素表现、透视原理、效果图设计等构成。

3. 教学过程实施5大步骤,任务导入-资料准备-绘制图纸-效果调整-最终成果。

(三)教学单元设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1. 基础训练单元

线条、园林植物、山石、水景、园林建筑、小品及其配景技法训练。

2. 空间训练单元

空间表现重在透视的准确,“透视,其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1]空间透视是影响形体结构的关键点。透视空间训练篇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制作动态PPT课件,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对透视原理的掌握运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着色训练单元

色彩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选取稿子上色颜色,导入马克笔、彩铅技法知识,强调用笔技法和步骤。反复训练一稿多色调多风格训练,课堂耐心指导演示答疑。

4. 设计思维训练单元

“平面的表达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述三维空间的立体或某种角度的图形” [2]。园林空间是三维的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是教学难点和重点。常规绘图模式为通过平面图绘制立面图和效果图。根据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效果图绘制平面图和立面图,效果图透视类型和角度变化绘制等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发散的多向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想象塑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

1. 完整性、实用性、适时性,涵盖园林美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过程表达的基础技能和设计表现发展变化。筛选总结设计表现基本规律,由简而繁的内容编排,难易递进的情景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内容。

(二)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根据我校园林美术课程32学时,设计安排理论课时10学时,实训课时22课时。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教学情景1,教学内容(线条、工具使用、单体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6。教学情景2,教学内容(一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3,教学内容(两点透视及空间训练),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4,教学内容(着色渲染),理论课时2,实训课时4。

教学情景5,教学内容(设计思维训练),理论课时1,实训课时5.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手绘方案表达、彩铅和马克笔实用技能、空间效果图设计。教学难点,模拟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作图步骤、效果深化、表现风格。

解决方法,绘制素材资料,收集名人名家作品,形成充足的图集资料库,例如企业优秀案例分析,国内外设计大师作品,社会上优秀培训机构手绘培训视频教程。结合教师课堂手绘理论讲解和过程演示,课堂集中指导与课后个别指导。

(四) 教材的选用和补充材料

专业教材,多种参考教材,制作PPT课件,素材资料库,视频课件。

三、教学方法手段

(一)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如图1.)

(图1.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自绘)

(二) 演示教学:项目导入-学生跟临-专项训练-集中评图-集体整改-图纸验收。

(三)课程教学方法

1. 教学特色――按照实际操作程序分步骤演示手绘表现的工作过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解操作;默写案例。

2. 课程教法手段: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网络网站等多种手段。

3. 学情分析和教学手段的实施

(1)如何营造学习氛围?一是情境模拟教学法,创造环境氛围;二是引趣激趣教学法,通过介绍名人学习经历、作品和播放名家教学视频,激引学生。

(2)如何开展课堂集中与个别指导?共性问题课堂示范,个性问题总结反馈。

(3)实训课如何扩充专业知识?分析名师名家优秀设计作品案例,通过文字、图片临摹,了解设计作品。

(4)实训课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详细的示范作品步骤图例,教师自制动态课件或视频课件,建立网络课程,提供专业学习信息网址。

四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 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4]。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阶段能力测试,制定如下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根据学生考勤、平时学习态度进行考核。(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40%)。根据每一单元实训情况,分阶段综合考核。(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二)课程建设成效

优秀学生作品,师生教学心得体会。

第8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界定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教育的文化传承,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主要体现在育人活动中。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浸润、渗透、教化具有高职特质的专门人才。农业高等职院校在承担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重任的同时,还要塑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是精神、风格、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仅左右着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还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昌吉农业学校,创办于1959年,已有54年的建校历史,学院占地面积2800000平方米,各类在校生一万余人,下设13个分院,有以涉农为主的13个大类45个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从建筑风格、植物种植、地被草坪等景观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学院采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各教学环节,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通过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创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学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院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1.一产园区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产园区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我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推广单位、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体,目前有成员单位61家。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园区实行理事会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及成果的共建共享,为“文化育人”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2.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的建立为校企文化对接创新了机制和体制

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的融入主要体现在校企文化的对接,首先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将所服务的行业、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感受工业文化。为适应自治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学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昌吉回族自治州畜牧局、畜牧龙头企业共同创建了“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昌吉畜牧学院理事会办学模式。入会企业达56家,并按专业方向成立了动物防疫与检疫理事分会等9个理事会分会,涵盖了自治区养殖业的整个产业链,覆盖全疆14个地州。与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订单”培养,相继成立了“金牛班”“泰昆班”等30余个订单班,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了行业企业文化,把管理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教材和课堂,高起点接受行业企业文化。

3.引企入校、入企办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学各环节

学院引进喜多粒食品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投资兴建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学生全程参与中心的食品加工、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等生产环节,与麦趣尔集团共建了食品检测实训室等多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严格职业训练,培育优秀企业精神。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授课,通过企业人才请入,接受文化熏陶,入企业实践锻炼,直接接受企业文化,养成认真从业、勤恳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等优秀文化品质,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文化,提高了学院“职业化”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

4.“双师”队伍建设建立了校企文化的纽带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359人,专兼比1∶0.88。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10人,占30.6%。每个专业均有1名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1~3名来自企业的骨干教师,每年有30余人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实现了双重文化育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显著提升,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共有100余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2004年以来,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5.科技服务,通过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学院通过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科技带动农民致富,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扩大。与沙湾县乌兰乌苏镇签订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协议,每年选派技术在专家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给农民各类技术,农闲时,举办各种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每年安排400~500名学生参加防疫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牧民好评;组织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通过科技承包、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农民增收服务,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校园文化、农业文化的传播。

6.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育人搭建了平台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现拥有各类社团54个,其中精品社团17个,自治区优秀协会3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在校大学生超过2500人,开展了各类提高学生素质的专项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对校园文化整体设计不足,顶层设计和目标不够明确。在建设中重基本建设,轻精神营造;重行政管理,轻制度文化。

2.特色不够鲜明,没有突出农业特色和职业特色

学院建校54年,没有深挖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和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结合人文和历史不够,对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不足,缺乏职业特色。

3.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学院校园面貌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自治区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缺少教学主楼、实训场地、学生公寓、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硬件等基础设施。

4.景观环境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没有突出农业职院院校校园环境特色

学院经过国家示范院校评估和建设,配置了部分休闲设施、标识指引设施等,但相对学院的学生和教职工人数,设施单一,数量较少,如林荫道两边缺少休闲座椅,各环境空间缺少三级标识、电子显示屏幕,缺少具有农业特色和标志性的景观雕塑小品,不能满足师生对校园环境的需求。昌吉校区校园景观中只有2001年度引进以色列旱区农业技术,建造的设施农业特色的温室大棚,景观开放性不足,缺乏田园气息和农耕特色,未能创造出与基地特点相适应的环境空间。

三、建议

(1)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整体规划,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既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又要适合长远规划;既要保证局部效果,又要兼顾生态环境,整体布局,实现文化、艺术、科学的完美结合。重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应建立党、政、工、团、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为一体的管理机制,统筹考虑各个层次和各要素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建立廉政文化机制,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2)认真总结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积淀,提炼农业产业的文化特征和要素,融入农业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加强与行业合作,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做好行业企业文化宣传,开展具有行业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理解、消化、吸收行业企业文化;按真实场景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形成职业文化氛围,如在校园内的各种标语、园林小品、视觉传媒等环境布局和设置应与职业信息息息相关,形成有职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3)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9篇

1.1教学目标1.1.1知识目标 ①了解脑卒中的基本概况、临床分类。②熟悉各类型脑血管疾病的鉴别和诊断。③掌握脑卒中的西医急救及中医辨证论治。1.1.2能力目标 ①能对脑血管疾病的类型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迅速采取恰当的救治措施。②能对脑血管疾病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分析和处理。③能熟练实施内科诊疗操作。④能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关于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1.1.3情感目标 ①实现由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培养整体医学观,为病人提供整体。②培养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美德,建立良好医患关系。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处理好医医关系。1.2 教学方法 采用PPT演示、PBL教学、情景模拟、师生点评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室集中完成理论部分的讲授和学习,其余内容均在临床模拟病房中进行。病房具有全套临床操作设备,首先教师示教,然后在学生操作时进行指导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索,全程采用急救模拟仿真系统进行练习。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例,教师事先设计好4个临床场景(见表1),学生模拟临床医生接诊病人、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实施抢救、转至住院部后的查房、突况的现场急救以及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场景。学生扮演临床医师,在急救模拟人身上进行体格检查、病情判断和分析、内科操作等实训过程。1.3具体实施1.3.1分组及准备 该班共有60人,事先以20人一组,分为3个大组,每组选一名组长为负责人,每大组再以5人为单位分成4个小组,分别设一名小组长。分组后以大组为单位,完成模拟训练。教师提前1周把案例资料交给大组长,大组长再对4个小组长分工,每小组负责实施一个场景。具体安排:急诊接诊和初步处理由第1小组负责实施;把患者由急诊转送至病房及临床查房由第2小组负责实施;患者住院期间突发状况时的急救由第3小组负责实施;患者出院前的医嘱和健康教育第4小组负责实施。实训前特别向学生强调,千万不要把模拟实训当作小品来演练,不必过分地追求场景和角色是否逼真,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不是演技,而是置身于案例,根据自己的角色要求,运用自己所学的临床知识,果断地拿出治疗处理方案。1.3.2 模拟实训 实训演练共安排2学时,各小组按照事先安排,逐个完成本小组所负责项目的模拟训练。当其中一小组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其他组的成员在现场仔细观察,思考其优点或者不足,以便实训后的点评和讨论。教师重点观察学生在面对急救仿真人时,是否能将理论知识恰当运用到实践中。1.3.3 回顾与讨论 本环节共1学时。实训演练结束后,通过录像回访进行实训回顾,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先进行大组内点评讨论,首先各小组互评模拟实训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老师为其答疑。然后,教师对全班同学在整个实训流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实训过程进行反思和整理,课后自行安排时间反复操作和改进,并完善一份模拟实训的心得体会。1.4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在模拟实训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占总分的60%;第二部分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分,占总分的30%;第三部分是对课后的模拟实训心得体会进行评分,占总分的10%。

2结果

模拟实训后,经过录像回访、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主动在课后进行强化训练。经过反复的训练,第一次实训中同学们表现出搜集病例时的不知所措、医患沟通时的语无伦次、面对突发症状的木讷呆板、操作过程的顺序紊乱或遗漏等问题逐渐消失,对理论和技能的结合与运用能力明显提高。几乎所有学生的心得体会都反映“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身实践,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断、抢救治疗以及出院指导,比单纯的理论授课获得的知识更多,印象更深。

3讨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