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物理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8 09:10: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物理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物理教案

第1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发表个人的观点。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实践等环节,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承、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二、电磁案例教学课前设计

(一)课前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程中,“磁现象和磁场”是学习磁场知识的第一节课,也是磁场章节的预备阶段,可以说是对以后学习磁场章节起着一个铺垫作用,只有对磁现象有个正确、清晰的认识,才能学好本章知识。应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磁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磁现象发生的现象与原因,并通过对讲述电流效应现象以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来帮助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本次的案例教学,一是要让学生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磁现象的应用,从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与磁、电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电磁效应的现象,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南北磁极以及涨潮退潮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本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比较简单,首先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课堂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等工具收集有关的磁现象及其应用;其次是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方法,采用了实验加说明的方式,强调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最后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总结,并采用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来认识物理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而本次的案例教学,则希望通过对学生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的过程,使学生明白一个科学的发现需要坚持,需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并通过对磁场知识的学习,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应用而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电磁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一)电磁案例教学设计思想

本次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主要是遵循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因本节内容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课,目的是要学生对磁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采取了以提问方式作为思维的切入点,以实验为手段,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二是因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电流磁效应,所以在整个设计当中是以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为思想,并通过奥斯特对磁场的研究过程为导线,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是结合现实中的磁场现象,如天体磁场,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影视等资料传递给学生,同时增加对我国古代磁的利用的了解,提高本节内容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效果。

(二)电磁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即:你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磁现象和磁应用了解多少?并要求学生通过诸如网络等方式进行了解。

2、课堂导入

本节课时的课堂导入采用实验的方式,在课前分别实施“磁铁吸铁”实验和演示“磁悬浮”小实验(图1),并提出问题:以上两个小实验的现象是符合发生的,其奥秘在那里。从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3、探究实验

通过小实验顺利将学生引入课程,此时开始课程。

主要分三步走: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并要求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磁现象,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之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图片进行补充说明,如我国司南的照片(图2)、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影片(图3)以及飞鸽靠地磁来识别路线的资料,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磁铁入手,引出磁的概念,即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的物质,之后在引出铁的概念之后,说明磁铁吸引铁质物质是因为具有磁性。

然后再从磁性入手,利用多媒体视频和图片,引出磁性最强的区域是N和S极,并说明磁铁吸引铁质物质是因为磁铁将铁质物质磁化了(图4);二是让学生从磁铁磁化铁质物质联系到电能也可将铁质物质磁化,从而说明电流与磁的关系,继而引出奥斯特的电流磁场效应,然后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的过程;三是本节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一个研习的案例,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吸收知识、交流知识、理解知识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中生物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此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部分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前是“一张白纸”,等着教师去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思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性,常常让学生消极的对待生物学习的问题。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已经学过旧的生物知识、有旧的生活经验、有惯用的学习技能,只要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迁移知识,就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稳态》这节课为例,如果教师给学生直接灌输新的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主体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迁移旧知识,吸收新知识。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思考酸雨有哪些巨大的危害?高中学生曾经在化学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又曾通过社会宣传了解相关的知识。于是学生能了解到酸雨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学生已经了解的旧知识。生物学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要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酸雨带来的危害性,学生可结合旧知识与生物学规律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动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天降酸雨会改变生物环境的酸碱性,令生物难以自然生长;环境的酸碱度与生物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环境酸碱度被破坏可令植物生长畸型、令动物难以正常的繁殖。当学生能通过整合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时,学生能感受到探索新知识的乐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教学法,教师可通过精选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旧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用灌输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教授的知识是统一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是静态的,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如果生物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则能让学生动态的掌握生物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可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取长补短。

以一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人在长跑的时候,身体消耗掉的血糖能很快得到弥补,当人体的血糖升高后又不会持续升高,这一案例中包含着哪些原理?这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一案例,有一个学习小组刚开始提出一套人体血糖控制的系统为:体内血糖水平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加速细胞提取、利用、储存血糖体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体内血糖水平高。小组成员总结到人体有一套精密的自我调节系统,能将人体的机能调解到最高的状态。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在这套系统中负责调节的器官与负责评估的器官又是哪些呢?这名学生的发问令小组成员共同陷入思考中,为了能够了解这一个问题,小组成员再度进行学习和讨论。

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便是不再为学生设置学习的边界,学生可根据学习的情况弹性的控制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可用交流的方式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过于重视教授理论知识,而很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学生的培养不平衡,易造成眼高手低的问题。如果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就可引导学生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为目标,通过吸收新知识找到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案。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的稳定》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给学生看一个案例:过去澳大利亚的生物不多,草木、植物没有被有效的利用,当地政府引进了牛、羊等食草植物,食草植物过多令耗费太多绿色植物,牲畜的粪便令蚊虫丛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新知识思考人们引进食草植物,目的是为了什么?食草动物过多带来的生物平衡危机是什么?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应用哪种方法尝试让自然恢复平衡?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什么?人们开展社会活动时要注意哪些要点?

高中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一个案例的解决为方向自主的吸收新的生物学知识,这种定向引导学生吸收知识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该案例自主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率。高中生物教师可为学生精选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应用学习案例的方法自主的学习生物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朱晓林.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基本划分[J]. 生物学教学,2010(12).

第3篇

一、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与学案教学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学改革的意识渐入人心的今天,个别教师对高中物理学案教学任心存质疑,担心“画虎不成类成犬”,影响学生高考,这是对学案教学的实质和指导原则还不深入理解之故。高中物理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中要求“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再看学案教学的指导原则和作用:学案与教案的不同表现在,它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发展的要求,目标定位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它是教师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为适应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案设计时遵循了如下基本原则:①主导性原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非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②主体性原则。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案设计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充分信任学生,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③活动性原则。学案设计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或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同学视野,撞击创新火花,提高学生能力。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讨论、辩论、评论、演讲、摸拟角色、新闻、学生讲课等,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选择。④创新性原则。学案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⑤问题性原则。学案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⑥层次性原则。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可见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与学案教学理念和原则完全一致,我们应积极更新观念,大胆细致创新地推行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才是更好地达到了新课标要求。

二、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下学案编写及教学实施中的几点认识

(1)为使学案教学更好地达到新课标各方面要求,关键是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

①学案设计应重在学法指导:学案不等于题案,其作为教师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编制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②学案应有利于学生的质疑、探究、创新: 学案在问题设置、素材提供时,不能满足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应关注引起了学生多少新问题,并以此来检验学案的成败。

第4篇

一、导学案的实施方案

1.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前预习阶段是导学案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的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更广泛的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并将这些问题和猜想记录下来,同时可以让部分小组把这些问题和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共同来归类、梳理,找出大家要共同探究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教师适当设计几个检测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从而将讨论进行到底。

3.课后巩固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审阅。

二、物理导学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通过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更具有针对性。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导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导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维,在思维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

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看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要注意因材施教,进行有序的、有差别的辅导,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物理导学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1.导学案的应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2.导学案的应用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作为一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空间,必须在导学案的设计、使用、完善以及备课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下苦功夫。通过导学案,让学生以学习方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物理教材、相关工具书,通过物理实验、相互讨论,分析完成解决物理问题,在尝试中提高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

3.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知识点的罗列,导学案教学其核心价值和意义在于: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一“我要学”一“我学会”一“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案例教学法 《超重和失重》

新课改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在不断研究学习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有效探索自然,提高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同时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教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地讲解内容,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不高,参与意识很差。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各种思考题、讨论题,不能使学生在题海中不断挣扎,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不断研究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高考进行的,教学评价完全依赖于高考成绩,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现代教学理念缺失。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很努力地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研究高考热点问题,对于高考的常见题型烂熟于心,他们的脑海中积累了大量的经典高考试题。教师信手拈来,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说,这些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在学生眼中,他们是天才教授,是教学名师。但是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听讲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就会发现,在课堂上,这些教师好像是权威,是所有学生仰视的对象,学生对他们言听计从,认真地跟着教师走,听高考题,做高考题,课下,学生又埋入题海,不停做题,不停参加形式各异的模拟考试,学得很累,但在高考中却有很多学生名落孙山,不能考入理想的院校。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有缺失,只是一味地进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做练习,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很差,不能认真研究物理规律,在盲目听讲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工具。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创造能力被埋没,兴趣、爱好和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的精神被剥夺。在高考形式内容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种创新题型在高考试题不断出现,学生就很难有效应对高考,学生的成绩和努力并不成正比关系,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技能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讲解各种知识点,使学生有效思考,对学生进行积极启发,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并能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应用。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教学技能是相对单一的,尤其是对于刚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很少考虑到教学技能的有效应用问题,在教学中一味地应用讲解法解决问题,教学技能单一,甚至出现所用教学技能与所讲授知识点不匹配的情况,教学效果就受到极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展示技能、变化技能、论说技能、反馈技能等,教师合理选用教学技能,才能获得教学的有效发展。

二、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把自然事件中的部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发展物理素养。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而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在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验技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有效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具有发言权和动手实验的权利,培养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树立科学探究态度,形成积极心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这对于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三、以《超重和失重》为例探究案例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各种技能、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认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践行。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于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如下探究:

1.引入试验案例,教师做实验演示,学生做分组实验。

教师可以先通过引入两组实验案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案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子处于静止在状态时,放开手指,谁就从小孔流出来。当手放开时,让瓶子从高出自由落下,当瓶子在下落的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中流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慢慢拉起细线,细线能够承受住重锤的重量,但如果在此时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就断了。

教师演示实验内容后,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内容如下:

弹簧秤上挂上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钩码所承受的重力;当突然向上拉弹簧秤时,使钩码向上做加速运动,弹簧秤读数大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使钩码向下做加速运用时,弹簧秤读数小于钩码所受重力;当放开手时,弹簧秤和钩码做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为零。

2.针对实验案例,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在教师试验和学生实验后,学生好奇心都能得到有效调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刚刚师生做的三个实验做探究分析,学生讨论后,推出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研究问题。当思维受阻时,他们会积极地通过学习课本内容的方式寻求答案,学习讨论之后,需要形成共性答案,共同撰写实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

3.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

在小组代表对本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陈述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全班之间对各小组的陈述情况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角色,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考核体系,对于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表现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以此方式调动全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班级讨论中,教师要防止个别善言的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即使遇到物理天才,也要使之注意发言的时间,尽量通过问题引导大多数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使学生之间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有效讨论,全班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就本节教学而言,通过充分讨论要能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重视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有效积累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使物理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能力;高中物理;平抛运动

日常教学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反思和有效解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理论解释。案例研究和日常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从日常教学中获得鲜活的案例,又通过案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1. 物理教学案例的撰写

教学案例是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典型事件展开的真实情景描述。一节形式新颖的课、一次记忆深刻的活动、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一段触动心灵的师生谈话和一个妙趣横生的探究实验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撰写方式主要有对话式、叙事式和概要式。

(1)对话式。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为主线,辅以教学活动的情境性背景进行撰写,它很像一个话剧的剧本。

教师:这里有一个小球,现在使它运动起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球的运动。(教师演示:用手推一下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直至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飞出。)(学生:潜心观察,注意力十分集中。)

教师: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小球飞出桌面后所做的运动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小结,实现概念的自我构建。

学生: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曲线。

教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像小球这样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教师:平抛运动是比直线运动要复杂的曲线运动,我们怎么研究这个运动呢?

(2)叙事式。用具体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在教学中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很像将课堂教学用故事总结。

上课了,同学们安静下来。教师拿出一个小球说,要使这个小球运动起来。同学们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开始了他的演示,他把小球放到桌子上,用手推一下小球,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直至以一定的初速度向水平方向飞出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小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经过短暂讨论,同学们认为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由于只受重力作用,所以运动轨迹是曲线。教师热情地赞扬了同学们所做的总结。接着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怎么研究这种比直线运动更复杂的曲线运动?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

(3)概要式。注重事件的特征和教学过程的程序结构,只在某些重要阶段描述教学活动的细节,它很像一种教学方案。

2.物理教学案例的分析

对物理教学案例的分析是案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一个教学案例,教师该如何对它进行分析,从而使这个案例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呢?对案例的分析可以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两种方来进行。

(1)教学案例的过程分析。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教学活动构成的,按照课程内容和目标把这些教学活动转化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连续的教学阶段,一个阶段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然后又开始新的教学阶段。运用这一方法研究教学案例,要清楚地描述某个阶段在教学中发生了什么,或者预测某项预期的教学活动会不会在那个时间点发生,或者研究这些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还可以分析每一个教学阶段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媒体形式、信息传播方式和实验仪器等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影响;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梯度,中间目标的达成情况,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方式是否合理;分析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是否科学,从而把更多时间运用到需重点学习的部分。对于“平抛运动”的教学案例,先按照时间顺序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设置教学情景,引入什么是平抛运动;利用教学实验来分析运动特点;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特点得出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归纳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第一阶段的过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考虑情景是否新颖有趣,是否与主题密切相关;分析占用的教学时间是几分钟,这个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比较运用的教学组织方法、技术手段等是否恰当;考虑这样设计是否能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

(2)教学案例的因素分析。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例如教师水平、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班级规模、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时间等,这些因素是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变量”。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的因果关系,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本要素。教学案例的因素分析就是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分析各教学变量对教学所产生影响的程度来推断教学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讨论这些教学变量完整地发挥作用时对教学过程的决定性意义。

第7篇

一、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具体的课题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多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而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去做的实验是很有限的,新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正好为学生自主学习限定了范围。这些案例实验,是专门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的,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适度性,如果没有实验范围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题,也就更不可能去做课外实验了。另外这些实验又要难度适中,简单没有挑战性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去做;难度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而没有自信去做。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求实精神

虽然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所设置的实验多为简单的实验,器材也可用日常生活用品所代替,但学生要真正做成功一个实验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实验要经过精心的准备,细心的测量实验数据,认真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白看不如一做”。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中第14页的实验参考案例2,只有学生做过这个实验才知道用玻璃瓶和塑料瓶的区别及哪个效果更好,怎样做才能保证水流的速度是恒定的,怎样才能比较准确的描绘水的平抛轨迹。

三、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每个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应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及原理,这就需要学生先理解与本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在处理数据时也要运用物理知识。

四、教材中的“参考案例”没有被教师所重用

教材中虽然设置了一定的参考案例实验,但是真正动手去做的学生却寥寥无几,使其成了教材中多余的摆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笔者曾经调查过几个班的学生,他们在没有老师强调的情况下,很少关注过这些参考案例实验,更不用说去做了。老师在教学中应适度引导学生动手去做这些课外实验,以此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自学钻研能力。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曾经,我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对于物理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种肯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方式的相应调整。长期以来,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时都会进行题海战术,所有学生都会围绕着教师这一“权威”,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收效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将具体的案例运用到教学当中,由学生去根据案例的内容进行探讨,并在讨论学习过后撰写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教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来说,案例教学法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物理知识的难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生活体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原则。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能通过对案例的运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做到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散自身思维,最终强化自身的思考,养成爱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思维发散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不能过分挤压学生的自由空间,而是适当给予学生自由,自主地去探寻发现相关案例,辨别出案例同物理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为此教师在提出教学案例时,可以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寻找问题,并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问题的物理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品格,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寻求知识的态度,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解决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简而言之,高中教育中的物理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使教师在讨论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及时改进,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环节中教学相长的特点。从教学方法的效用价值上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值得不断去完善和推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1教育理念的差异

由于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中物理教育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两地对待物理教育的方式也截然不同.综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内地传统儒家教育中没有科学教育的内容,直至二十世纪初才正式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物理课程,因此,内地物理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另外内地的科学教育方式受苏联影响颇深,一直注重基础、注重理论,结束后,物理教育逐步正规化,中、高考的压力使内地的物理教育始终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而台湾物理教育的环境受西方影响,氛围相对宽松,知识覆盖面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这就使台湾的物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体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内地对物理的系统教育开始于初中二年级,物理学科也是各省中考的必考科目,是名副其实的“主科”.初中是物理教育的入门阶段,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心理特点等因素,初中物理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的基本常识、基本规律,需要一些简单数学知识做基础,但不需要复杂的演算,只要学生用现有物理知识能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即可.到了高中,对于将来选择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物理是大部分学生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高中物理内容难度较高,课程容量也相对较大,学校只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技能,而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物理精神的培养.

台湾初中没有单独设物理科,与物理相关的课程为科学课.科学课也只是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并没有刻意训练学生做物理习题,重在渗透科学理念,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启发他们思考.台湾高中物理教育也延续这一理念,物理教科书中知识难度相对内地教科书较简单,但知识内容却十分全面,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认识社会.

台湾物理教学的实用性很强,他们倡导“人人玩科学”,利用身边的器材、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台湾地区的学校,经常会发起“街头物理”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学以致用.“街头物理”活动中使用的实验器材全部取自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生活用品,设计趣味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竞赛、游戏等方式,把物理实验室由学校搬至户外,带着科学主动深入社会生活.生活化的题材取自生活,结果又应用于生活,真正做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大陆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实验较少甚至不做实验,就更别提学生的课外探究了.课堂上,老师是能不做的实验就不做,实在要做了,也是教师做做演示实验,学生都是充当实验的旁观者,而不是实验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即使是分组实验,也是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实验,缺乏创新和质疑精神,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这种教学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不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物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行多元化的物理教学模式,促进我国内地学生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的均衡发展.

2课程结构的差异

根据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我国内地的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皆为选修模块.学生在高一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等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台湾地区的物理课程共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包括基础物理一、基础物理二A和基础物理二B,学生至少选一门.高一开设基础物理一,高二开设基础物理二A和基础物理二B,高三开设物理选修课程.其中,基础物理二A和基础物理二B都是以高一基础物理教材为基础,介绍力学方面的知识.基础物理二A包含于基础物理二B,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力学认识

物理学的基本精神及架构.基础物理二B是深入探索力学的部分,其目的让学生认识物理学的基本精神及架构,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奠定学生学习高三选修物理的基础.

我国内地的物理课程采用的是分模块课程,分模块课程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但学生可选择的自由度比较小,不论学生的兴趣或者能力如何,在高一都必须学习同样的物理课程,而高一的物理课程是力学部分,相对较难,如果都以理科学生的要求教学,会让一些学生对物理产生畏惧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分模块的选修模式注定使学生缺乏某一模块的物理知识.

台湾采用螺旋形课程而螺旋形课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通过设置螺旋形的课程,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带有连续性,知识从“初级”到“高级”都是沿着基本观念上升的,这样既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又与当代科学知识发展相联系.

3学习方式的差异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学习方式的差异对学习者学科的选择和定向、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结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内地物理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改变不大,还是以纯理论的学习为主,就是应试式的讲授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究.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传统教学观根深蒂固,不敢大胆放开手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物理知识讲解得井井有条、细致详尽,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只注重师生互动,忽视生生互动,甚至将生生互动看成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危害.学生由于缺少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机会,其学习自然处于被动听讲、机械记忆的境地,长期以往,就形成了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台湾高中物理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起点,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效率、“做中学”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互动、过程参与的核心素养,将交流、沟通技能的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课堂上,教师讲得少, 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巧妙引导, 学生积极思维, 进行热烈生动的讨论, 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物理思维和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笔者在台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级中学听了温良恭博士的一节高一物理课:测量重力加速度.老师首先简要讲解这节课的学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并示范利用ipad中的教学软件,利用自身已知的高度去测量某一同学的高度(让学生学会利用俯角和仰角测距和测高),随后学生四人一组,相互测量身高,然后到室外,先利用自身高度借助教学软件测量教学楼三层楼的高度,接着让一个学生从三楼释放金属小球,其余同学利用ipad中的秒表功能测量落体时间,最后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与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对比,进而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并讨论产生的原因,实验误差太大的或有错误的,课后自己再去探究,再去测量,下周上交实验报告.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并没有简单机械地讲授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而且,学生可以更快、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发动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大力度转变物理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对现代学习方式,很多内地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仅侧重于合作方式的采用,立足于师生教学行为的改变,而忽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能力的提升.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难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这样势必造成合作学习内在价值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上,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跟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对新课程的开展形成了比较大的障碍.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其实反映了社会的知识结构和学校的教学文化的变迁,是一个有机的变化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贯穿整个中学物理的学习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按照教学实效性和学习有效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单元内容和不同课型的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到促进学生个性与群体协调发展的目的.

4教学手段的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教育技术不再单纯成为师生互动的工具,回归教育技术的人文化,关注人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自然成为了我们目前应该去探讨的问题.

内地的学校现在也开始普及现代教育装备,但装备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还是投影仪加实物展示台,虽然较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配备电子白板等交互工具,但利用率也不是很高,更多时候还是播放PPT,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装备的有效利用.

台湾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高,从硬件上来说,各班级都配备常规的师生互动平台、单枪投影机及电子白板,每个学生都带手机或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享信息、下载资料,及时联网解决问题,老师也可以网上布置、批改作业,高度信息化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而高效.

在梁仁楷博士的课堂上,他通过HiTeach软件整合教室里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展台和IRS即时反馈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每个小组配备一台平板电脑,每个同学拥有一个IRS即时反馈器,所有同学的选择题都利用IRS即时反馈器答题,老师根据同学的答题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对于学生在纸上做的习题也可以快速推送到展台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较好的实现了生生互动.通过网络,学生在课堂上便能直接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面对面对话,畅谈观点看法,或者直接进入“云教学平台”,获取更多优质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科技是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的范畴,远非人的智力所能概括和解释得了,特别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对全社会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要力争让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5教学选材的差异

内地物理教科书的素材都是精挑细选,推理严谨,结论完美,对文字与图片精雕细琢,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设计的问题都是理想化模型的分析与处理,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我们的物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就无用武之地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台湾地区物理教科书则生动、活泼,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合为一体,全面联系实际生活,且与现代科学较为贴近,试图向学生渗透当今社会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有实验装置图全部为真实照片,直观、形象的体现了实验装置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除此之外,还穿插了大量生活照、油画等,让学生体会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所以,内地物理教材的选材,应在坚持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渗透“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更多地增加一些贴近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前沿,更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的物理现象,减少一些与生活相距甚远的素材,改进教科书的编写和选择制度,使教科书走向多元化的健康之路.

6巩固训练的差异

“巩固双基”是我国习题设计的重要特色,我国现行教材的许多习题是针对同一概念或规律的同一侧面展开,这其实就是变相的“题海战术”. 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大量课外习题的机械训练,进行理论计算,这样很容易就陷入“题海”之中,以至于,学生很少能从习题当中体会到“原来物理和我这么近”的感受.

台湾物理教材对于习题的设置可谓是匠心独运,在每一章中,各节末尾都安排了一些综合实践类的自我挑战题型,通过这些具有实验探究功能的习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这样既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又可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内地的物理作业侧重于理论计算,而轻视实验作业.因此, 可以适当地把一部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后探究、验证实验,应适当增加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完成的作业数量,并加强习题设计的实效性,贴近生活、走近学生.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可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通过对上述几点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内地物理教学的理念有待改进,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而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物理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应注意金字塔式的螺旋结构,不能搞简单的拼接工程,要加强内在的联系;适当增设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关注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增加学生对物理的认同感;逐步改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转变机械做题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促进课堂教学深入改革,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