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23:15: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维护;分析
社会中各行各业在利用计算机工作时,工作目标的实现均需要依赖相应的软件,而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因此,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等均与其密切相关,实施管理及维护工作时,还应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内容、特点等展开,以提升管理及维护效果。
1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
1.1明确管理内容
第一,技术人员的管理,在进行软件开发工作时,其基础作用的为技术人员,只有软件开发相关的技术人员全部具备时,开发工作方可有效开展,管理技术人员时,应对每名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出明确,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协作效果;第二,团队管理,在团队力量面前,个人力量微不足道,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时,团队管理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管理人员应采取恰当的方法聚拢技术人员,引导其将聪明才智、精力等用于软件开发,发挥团队效应,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化、与时俱进的培训,持续的提升技术人员的软件开发能力[1];第三,用户管理,企业之所以进行软件开发,主要的目的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关键,管理人员应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了解用户的需求,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1.2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制定管理措施时,可行性是必须要保证的,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体系。构建管理体系时,应广泛的收集各个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各技术人员自觉的遵守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2]。首先,构建科学的人才体系,面向社会招聘专业的、高素质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促使软件开发团队的不断壮大,同时,明确的划分各个岗位的职责,合理分工,发挥合作的作用。其次,构建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等,以制度约束工作人员,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最后,构建培训体系,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定期参与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术外,还应包含知识、责任等多个方面,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在计算机管理软件时,还可以依托相应的基础建立计算机软件管理平台,该平台在管理计算机软件过程中,以数据统计及实际数据分析为基础,经过汇总之后,形成完整信息,并依据信息开展管理工作。同时,所建设的管理平台还能够对软件开发工作进行管理。
2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
2.1工具模块化、设计语言合理化
在计算机软件使用过程中,维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在开发期间,即应保证软件具备可维护性,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同时,尽量的将软件开发成本降低。模块化所具备的特点比较多,比如一个模块在进行变化时,只需更改此模块即可,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相关模块。计算机软件工程工具实现模块化之后,可降低程序测量及测试的难度,而且可较为容易的发现序列错误,并及时的做出改正,提升软件运行的安全性。设计语言是软件开发时所需使用的,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可将维护工作的可行性提升,通常来说,程序语言包含三种,一种为低级语言,比如机器语言,理解难度比较大,一种为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相比,理解及维护的难度降低,第三种为第四代语言,此种语言中,编译程序及解释程序提供后,即可实现算法。
2.2构建科学的维护对策
维护对策的制定是维护工作顺利开展,提升维护质量的保证,维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电脑使用过程中,软件、更新补丁等会不断的下载到电脑中,与此同时,病毒也可能被下载到计算机中,从而影响计算机的安全性,使用计算机时,应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工作,同时,杀毒软件也需定期更新;第二,计算机系统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增加系统中的冗余文件,再加上软件删除时的残留文件等,导致系统空间被大量占据,此时,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会变慢,也影响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通常,间隔3个月时即可进行一次系统重装,安装时,可快速格式化,并自动创建系统文件,即formatc:/q/u/s。慢格每6个月进行1次,以将磁盘上的文件信息彻底清除。Fdisk重新分区每年进行一次,将磁盘上的错误彻底修复;第三,用户应用计算机过程中,产生新的需求时即需要下载相应的软件,安装软件过程中,c盘为禁止安装位置,因为一旦安装进c盘后,即使软件卸载,但残余文件仍然会留在c盘中,占据c盘储存空间,增加计算机的运行负荷,通常,安装软件时,应选择c盘意外的磁盘。
2.3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
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维护计划的制定也十分重要,通过维护计划的制定,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维护工作,提升维护效果。在制定维护计划时,预测、规避风险的对策,维护、检查软件功能的措施等均为计划中所包含的内容。测试计算机软件时,采用现代化的方法,提前预测问题,积极预防,最大限度的减少问题的发生可能,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
3结语
鉴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及维护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及维护人员应依据具体的软件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的管理及维护措施,保证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进而促进计算机运用领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动态模拟;仿真;培训;实践
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就是运用仿真原理在生产装置工艺改造时对工艺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新建生产装置的工艺过程、控制系统、联锁系统和各类工艺设计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并且提供一套动态现场模拟环境来培训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使之深入理解工艺机理、熟悉操作、预见事故和增长经验[1]。
在石油化工行业,上海石化运用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得到同行和企业科技人员的认同。参照上海石化创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愿景,汲取我国石油化工仿真技术20年成就与发展[2],结合企业6期工程建设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的需求,本文从员工培训的维度,探讨不断提高仿真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以满足上海石化科学发展的根本需要。
1.系统现状及分析
上海石化目前共有47套系统,大致可以分成3个类型。
1.1 机理型
该系统基于严格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机理模型,依托Aspen Plus软件,确立模拟各装置动态流程模拟系统的热力学方法和模型,并按照生产装置实际工艺流程搭接,由企业统一开发和管理的8套机理型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构成。其中包括由状态方程求解化学平衡及相平衡,根据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工热力学和自动控制等基本原理编写并具有完整的基本模型库。其特点是这类系统具有较强针对性,能够与生产装置基本吻合,适合装置操作人员日常技术演练需求。
1.2 通用型
该系统并不具有严格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机理模型,也没有依托Aspen Plus软件的仿真系统,由企业下属事业部或生产装置自行开发和管理的23套通用型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构成。虽然这类仿真系统与生产装置匹配程度不高,但作为简单仿真模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1.3 竞赛考试型
主要由15套竞赛培训软件,以及1套网络化在线考试系统构成。
1.4 应用分析
(1)依据机理模型开发的系统应用效果好,普遍受到生产装置和操作人员的欢迎。目前这类系统主要用于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部分仿真系统还用于技能鉴定、安全取证考试,以及新建和改扩建装置开、停车前后的培训和在岗人员的操作技能训练、技能竞赛等。
(2)由于技术进步的需要,生产装置及其工艺技术往往大都经过多次改造,现有的仿真培训系统无法很好地契合技术改选后生产装置的特征,匹配度不高;再者软件一次性采购回来之后,缺少专职软件开发队伍,与之配套的仿真培训系统无法更新和完善,无法发挥仿真培训系统应有的作用,也不能满足企业目前职业培训和岗位练兵的需要,培训的针对性降低,系统的使用率偏低。
2.系统构建的实践
基于前述的应用分析,上海石化成立由人力资源部、信息部、培训中心、相关单位技术专家组成的项目组,在充分调研、梳理现有模拟仿真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装置生产实际,以取优去劣的方式,整合系统资源。既对现有仿真培训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又重新构建新的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
2.1 重构系统分类
重新构建的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的基本思路,即装置生产操作和仿真模拟实际,确定能够通过升级得以完善的系统,以及需要新建和替代的系统等2种不同的分类(见表1)。
2.2 重构系统目标
(1)加大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建设力度。一是本着重构原则计划3-4年内完成公司主要生产装置系统重构,包括:根据装置规模、重要性、工艺特点等方面考虑选定建设装置;新建装置要优先建设;装置近期有技改计划放在技改完成后建设;装置近期有大修计划放在大修后建设;主要考虑技能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兼顾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研究。
二是计划每年定制开发8-10套生产装置动态流程模拟仿真系统;完善1-2套现有在用系统;挑选1-2套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生产装置,建立三维场景模拟;挑选1-2套关键设备,建立三维拆装仿真、设备内部机械原理模拟和设备内部的物料流动模拟。
(2)加大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系统应用力度。充分发挥系统功能,让技术人员在装置工艺改造时应用系统对工艺方案进行分析研究,让操作工熟悉装置工艺流程,实现对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的考核,促进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骨干。
在装置开工后,应当督促培训中心系统管理员、装置技术人员留意、记录、保留装置运行一年内的实际数据,监控仿真公司按实际数据对软件模型进一步修改、完善,以达到最“真”的模拟效果。装置操作人员可以定期进行仿真培训,不断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和事故处理能力,真正体现软件的实用性和延续性。
(3)建立动态模拟仿真培训集成管理系统[4]。即把各单位在用模拟系统全部联接到公司服务器上,建立动态模拟仿真培训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仿真系统的集中管理和分散培训。各装置都可以建立一套或多套完整的仿真系统,按照培训计划自行组织培训和考试,所有的培训状况与结果信息都将通过网络自动记录到数据服务器上,培训管理部门以及培训中心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来查询、统计和评估各个装置的仿真培训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可以将培训计划下发给二级单位或装置。
(4)建立动态模拟仿真培训管理制度。建立仿真培训管理制度,有利于仿真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对各培训站仿真培训设备统一管理,周期性对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新,确保培训工作随时能顺利开展。
同时培训中心应当建立仿真培训系统管理员与软件开发队伍。利用培训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资源,把仿真培训系统管理员与软件开发队伍建设纳入到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中。培训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员、安排培训内容、组织考核检验培训效果;软件开发人员负责协同专业公司和相关装置进行仿真软件系统的开发,并负责现有培训系统的二次开发(一旦生产装置进行改造,及时对系统模型进行相应修改、升级和完善,保证系统模型与装置工况保持一致,确保系统的使用效果,延长其生命周期)。培训中心、二级单位、装置用2-3年的时间,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逐步优化三级专兼职教师机制。
3.系统重新构建的作用
3.1 有利于工艺和操作优化
(1)对新装置和新工艺的工艺过程和操作程序,以及工艺过程参数的正确性进行检验,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减少开车成本。可以设计选择不同的开、停工等操作方案,在模拟仿真系统上进行试验,以寻求最佳的开、停工方案,使得整个开工或停工过程节省时间、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实现在最短的时间、最低得能耗和原料消耗下顺利完成装置的开、停工,通过(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73页)节省产生经济效益[5]。
(2)在系统上有目的地改变生产因素或设定不同的外界干扰,通过调整操作条件进行各种可能的试验,进行工艺过程分析,使生产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充分全面地了解装置适应能力和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地应对方法,在受到不同的外界干扰时,能够采取合理、可行地调整方案,同时为装置下一步改造提供可行的方案依据。
(3)针对装置的改造方案,可预先在系统上进行研究测试,对不同的操作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其可行性和效果,为装置的改造提供充分的试验环境和条件,为装置改造提供科学的定性和定量依据及可行的方法[5]。
3.2 有利于系统与联锁优化
对装置控制系统,联锁逻辑系统进行确认和检查,检查控制逻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调试,对特殊的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后的确认和验证。
在系统上对局部控制系统重新设计或修改原设计方案,进行试验,寻求更好的控制方案,或为装置的先进控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对装置已有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试和整定,使装置的正常生产更加平稳和更具抗干扰能力。
3.3 有利于操作人员技能培训
动态流程模拟仿真系统可逼真地模拟工厂的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过程的现象和操作。因此和其它的培训方法相比,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培训费用,缩短培训时间,是一种高效的培训手段。由于操作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可以在系统对新装置的开停工进行预培训和研究,将为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奠定基础。在仿真系统对操作工进行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简称DCS)培训,可使操作人员预先熟悉DCS操作,缩短操作习惯的适应期,保证生产装置的正常开车。
各个生产车间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操作工人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一人多岗的系统操作员)。但由于装置平稳生产的要求以及责任分工等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培养一人多岗的操作技能。应用系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人多岗的操作技能,培养技术骨干。应用系统对企业转岗人员或新入厂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比下厂实习获得更好的效果,实现转岗人员与新员工的技能培训。同时系统可作为操作工技能考核的重要手段,实现对操作人员的工艺模拟操作技能的考核。
3.4 有利于装置HSE管理
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一是长周期运行(检修周期通常2-3年),二是生产过程也很少出现大的事故。这种“长”周期和“少”事故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也蕴藏着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的安全、环境事故,往往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生产人员的伤亡。所以需要定期地对操作人员进行实战化安全、环境、健康(Security、Environment、Health,简称HSE)操作培训。即利用系统重构提供的实战操作模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应急预案演练,模拟实际操作中可能碰到的事故的组合;进而操作人员针对这些事故案例进行处理,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故障安全分析能力,提高操作人员的故障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晓中,祝子强.石化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J].石化技术,2005(3):49-52.
[2]吴重光,夏迎春,纳永良等.我国石油化工仿真技术20年成就与发展[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6689-6696.
[3]宋为群.实时数据库及其在上海石化化工事业部的应用[C].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届MES(制造执行系统)开发与应用专题研讨会,2004.
[4]岑科立,张贝克,夏迎春,等.乙苯装置工艺仿真培训系统开发[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11):1577-1580.
In some sense, cities’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 software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nurturing convey not only their vision and spirit, but also their wisdom and determination in repositioning themselves in the global industrial labor division.
和南京一样,成都、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也都将软件产业作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在为这些城市开放的格局、敏锐的嗅觉和前瞻的眼光叫好的同时,也不得不去思考:面对共同的目标,它们如何吸引以跨国软件巨头为代表的目标企业入驻自己的城市。
优惠的政策和支持措施是一个公认的比较可行的办法。
于是,这些城市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各自在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
而人才是支撑软件产业发展的最核心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致力于做大做强软件产业的城市在软件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彰显的不仅仅是它们的眼光和魄力,更是它们各自在全球化产业分工中重新定位自身的智慧和决心。
基于此,我们摘选南京和上述四个城市在软件人才引进和培训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期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示南京发展软件产业的魄力。
南京
1.软件产业领军人才创业资助计划。鼓励国内外高层次软件研发、经营管理人才在我市创业,对领军型创业项目择优给予重点资助。每人资助100万元,资助人数每年不超过2人。
2.软件产业青年企业家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35岁以下的软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研发、管理复合型高级人才,对其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成果转化和培训进修项目予以资助。每人资助50万元,每年资助不超过4人。
3.每两年度对为我市软件产业发展做出特别贡献的“南京市软件产业领军人物”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人奖励不低于5万元。
4.积极支持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软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对年培训规模1000人以上和办学质量达到一定要求的,经考核认定授予“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称号,每年对培训成效显著的前5家培训基地给予每家10万元的奖励。
5.鼓励软件企业和“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开展就业培训和岗前培训,对高校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高校大专以上毕业生通过此类合作培训3个月以上后被我市软件企业录用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用人企业和被录用人员一定的培训费用补贴。
6.对经认定的软件企业中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由同级财政对其在本市第一次购买商品房或汽车给予奖励,额度为其上年度已缴纳个人所得税本市财政实际留成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在南京设立软件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中国软件100强企业在南京设立总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符合同等条件的,连续3年享受奖励。
资料来源:《南京市软件人才引进与培训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成都
1.个人所得税奖励。对企业从事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给予个人所得税奖励,期限五年。奖励标准如下:连续工作期满一年,年工资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全额给予奖励;年工资性收入50―100万元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60%给予奖励;年工资性收入30万元―50万元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40%给予奖励;年工资性收入10万元―30万元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20%给予奖励。
2.人才培训补贴。对软件和软件实训企业开展实用型人才培训,可根据培训规模和技术标准,给予适当的培训补贴。
3.创业与创新。对在海外从事5年以上的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归国人员在高新区创业设立企业,一年内公司固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给予20万元的资助。
深圳
对软件技术或管理人员出国,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出国有效”的方法。软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业务需要经常往返港澳,可申请办理多次往返港澳证件;因业务需要派员赴境外培训,不受本市因公出国培训计划的限制。
软件企业人员出国(境),经有关部门审核,市外事部门批准,可持因公护照(证件)出国(境)。
从事软件工作的软件系统分析员和系统工程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或有重大发明创造的软件开发人员,准予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深圳落户(不分随迁或工作调动),免交城市增容费。
鼓励高校扩大软件专业招收规模;支持和鼓励软件大中型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化工作站环境,吸引国内外软件类青年博士来深工作。
资料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上海
1.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设计人员的奖励,经市信息办报市政府批准,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业以实物形式给予软件人员的奖励部分,准予计入企业工资总额。
2.软件企业人员出国,可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办法;需要经常派员往返香港的软件企业,可申请办理多次往返香港的手续;无行政主管部门的软件企业人员出国(境),经市信息办确认,可以通过因公渠道办理出国(境)手续。
3.高等院校要加强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建设,允许在校学生转向软件专业,允许在校学生到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对成绩突出者,可给予学分。高等院校在与软件专业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
4.鼓励境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机构、著名软件企业合作办学或建立软件职业培训机构,培养软件人员。软件人员的培训,纳入本市智力引进计划。在智力引进项目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软件人员参加培训。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
大连
1.鼓励软件企业聘请外籍人员来连工作,加大对软件企业聘请国际化高层人才的补贴力度。对在大连工作的外籍人士,居留时间1年以上的,发放外国人居住工作证,在大连通关、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2.鼓励教育机构培养企业需求的适用人才,特别要强化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实用型、国际型人才。要参照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和学校开展“订单式”模式教育。
3.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要加强计算机与软件等专业的建设,允许非计算机专业但有计算机专长并符合条件的在校生转向软件专业和从事软件开发。鼓励软件学院培养双学位的复合型软件人才。
今年上半年以来,从外资企业中高级人才总体需求来看,在以下3 种行业呈现明显的人才稀缺现象。
矿业开发等人才短缺
过去的冷门专业,矿业需求职位呈现严重短缺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矿业开发项目的增多,国家能源开发力度加大以及随着加入WTO,国家对外国公司在能源开放上的政策影响,使得矿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时期已经到来。但与此同时,矿业作为中国的冷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一些原来从事矿物能源的人才由于以前市场疲软已经转行,新生人才不能及时跟进,因此出现了人才的严重空档现象。因此,矿业开发、销售等人才已经成为外企中高级人才市场的短缺人才。相比之下,对于近年来热门专业的工程、石化、建筑类专业而言,随着奥运建设项目的增多,仍然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地铁、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成为需求热点。
专业软件开发与日语技术人才急需
随着北京市外包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力度加大以及相应政策的调整,IT 外包已经成为北京的朝阳发展产业,一些外资公司纷纷在京建立IT 的外包基地或发展外包产业,测试工程师、日语软件工程师、程序员等职位出现较大的人才需求潜力,这也是中国IT 良好发展的征兆。其中,比较突出的人才短缺出现在专业软件开发和日语技术人员方面,继印度之后,中国正逐渐成为新的IT外包基地,在中国市场上,既掌握软件开发,又熟练使用一门外
语,如日语的软件工程师突显稀有。省略 的招聘平台随时期待这些人才的登陆。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目前,国内金融证券业的高端人才从数量上已经不能满足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发展的要求,外资银行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寻求海外高端金融、证券类人才,新加坡等地的专业人才受到青睐。
中低端助理人才需求量大增
相对一票难求的中高端人才来说,中低端职位需求仍然是目前活跃在整个外企人才招聘市场的主力职位,并以3 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中低端助理性职位为职位需求主体,专业性需求基本也停留在5 年以下工作经验。对于初级职位来说,初级秘书、助理、会计、HR 等大众行业人才需求仍然很旺,占整体市场需求的62%;而市场、销售类人才需求虽然排在总需求量的第二位,却只占到11%;其次是日语专业需求占7.4%;IT/ 通讯类占7%;工业类占5.4%。
关键词 软件开发;软件过程;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20-01
一、软件过程管理的概述
(一)软件过程的概念
软件过程是指软件生命周期中一系列相关活动按照确定的次序演绎变化的过程。依据GB8566的相关规定,软件过程一般包括获取、供应、管理、开发、运作、维护、支持和裁剪八个部分。由于具体的软件系统是依据实际需要来配置相关过程的,因此它不一定会包含八个过程及其活动。软件过程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科学、合理与高效的软件过程能够提升软件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软件的可重复使用性与可维护性,增强团队的软件过程技术与管理技能。
(二)软件过程管理的概念
软件过程管理基于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采取可定义与可度量的工程实践手段对软件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是对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实行的标准化、规范化与透明化的全过程管理。它关注的是软件组织进行软件开发时对需求、计划、合同、资源配置、项目跟踪与质量等采取的有效管理方式,不断提升软件生产的效率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三)软件过程管理的内容
软件过程管理依据PDCA方法包括过程的定义、执行、度量与控制、改进四个流程。其中,软件过程的定义是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指依据软件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规定过程的输入、输出、限制条件和通过准则等内容;软件过程的执行是过程管理的重要方面,指依据相关模型和规划开展的一些列目标明确的活动;软件过程的度量与控制是过程管理的重点环节,指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度量数据分析过程性能,检测实际性能与可接受性能间的误差,分析并采取措施消除引起过程异常的关键因素,保障各项过程性能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软件过程的改进是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指通过分析现有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论证并实施改变过程的手段以使其更好地满足软件组织的发展需要与战略目标。
(四)软件过程管理的模型
1.软件生产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生产能力成熟度模型,简称CMM,是SEI提出的适用于软件的组织成熟度测评,它关注如何管理软件的开发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和合理评估软件工程性能,可具体的划分为初始级、已管理级、已定义级、量化管理级和优化管理级五个级别。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发的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之一是ISO9001质量体系,该体系从二十个方面具体规定了质量体系的构成要素,是有效保障软件设计、开发、生产、安装与维护质量的参考文件。
3.ISO/IEC12207标准
ISO/IEC12207中“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全面的描述了MIS生存周期的过程,具体可划分为主要过程、支持过程和组织过程三类,其中主要过程是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原动力。
4.个体软件过程
个体软件过程简称为PSP,是一种包含软件开发表格、指南和规程来进行控制、管理和改善个人工作方式的自我改进过程,它注重对企业相关软件过程的微观优化。
5.群体软件过程
群体软件过程简称为TSP,它通过有机结合CMM实施的管理与PSP开发人员的技巧进行成本的控制和保证软件的高质量。TSP阐述了如何培养综合素养高和管理能力强的工程小组、如何有效指导工程小组成员以及如何创造良好的工程环境等。
6.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模型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模型,简称CMMI,是一套综合多学科的、可扩充的、适用于多种组织成熟度测评的产品集合,它是当前普遍采用的软件过程管理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渐进式的软件过程改进手段,为软件开发单位提供了更为成熟和更加规范化的过程框架。
二、新形势下有效实施软件过程管理的对策
当前普遍采用CMMI模型的软件过程管理方法是以过程域(PA)为主体,它不仅阐述了PA要实现的目标及实现该目标进行的实践过程,还分析了实践的效果。然而,企业不能照抄照搬CMMI模型,而应将其转换成与企业目标相匹配的体系。
(一)明确组织的发展目标,构建实施CMMI的组织机构
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有机融合市场和技术实现以市场强化技术和以技术占领市场的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可量化的业务目标并分阶段进行具体的操作,进而具体规划实施CMMI以有效管理组织内部软件开发过程。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软件开发质量保证机构以强化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要明确软件开发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与交流方式以提高软件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二)明确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和软件过程管理体系
一般地,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包括以下部分:首先,软件开发中心的项目经理依据软件需求计划起草软件开发计划书以明确开发团队的人员及其职责与培训计划、风险的识别与规避方法等内容;其次,邀请人资部、过程改进组与培训组进行项目开发仪式的启动并确定正式版的计划书;再次,项目的质量监察员依据开发软件计划书对项目的进度与质量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责令项目经理进行整改;最后,项目经理在项目最终完成时要对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分析和经验分享。此外,企业要依据改进的CMMI软件过程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体系以进一步规范各项目组执行的开发方法与流程。
(三)进行项目试点以保障体系的适用性,持续推进过程改进工作
企业通过选取覆盖一部分公司主营业务的项目作为试点项目,将制定好的过程文档和模板在试点项目中进行试运行,对试运行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进一步改进,对改进后的规范性过程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推广。
三、结语
软件过程管理是有效提升软件生产率与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愿景与组织目标,制定科学、适宜、有效地软件过程管理体系,实现软件开发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赛华.软件需求分析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188-02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New Breakthrough
ZHAO Xin-peng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system, to cultivate a lot of tal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odern society to talented person’s new requiremen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eaching is also so.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new breakthrough of.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ftware development; new breakthrough
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国内诸多学校为应对这一现状,纷纷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在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中,也具备诸多新突破。该文将从软件开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作用,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新突破的必要条件,以及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新突破的策略三个层面加以论述。
1软件开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作用
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操作平台与技术保障。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之时,不能忽略软件开发技术,唯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软件开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教育资源库的扩充。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库,具备多种开发模型,这能够丰富资源的内容及采集模式,为开展计算机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与传统教育的资源库相比,规避了教育资源库与数据库相脱离的现象,能够实现数据的再利用,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节约人工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快捷、高效、安全运用。
1.2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开发技术也是如此,积极利用该项技术,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软件的开发,对转变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观念有积极的意义,使之更为主动地吸纳新知识。对教育管理软件进行开发,能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在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之余,还能够实现对已用信息的存储。将教育管理软件在学校及教师间普及,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1.3促进计算机教学的灵活性开展
计算机专业开展软件技术开发工作,可以开发出辅助教学软件,这能够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开展,使高职院校教育凸显时代特色,与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紧密结合,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时间,具备学习自觉性,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自学能力,更好地获取所学知识。
1.4使计算机教学更具针对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学科分类,而进行软件开发所获得的学科分类软件,能够实现对各学科知识的细化与拓展。在计算机专业开发该学科软件,能够使计算机教学更具针对性,实现课程资源的有力整合,整个专业的知识系统更具条理性,知识层级更为清晰,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性也更为突出。应用学科分类软件,能够在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起平台,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实现学生对完备知识系统的构建。在师生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的体现,凸显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性。
2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新突破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学校教育改革的实施,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同样道理,高职院校出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的新突破,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认为,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备的师资力量,这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学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实施合理调配。对于院校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实现对教师的定期培训,以达到教师队伍合理建设的目的。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加强其对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以满足专业教学与软件实训的需求。
2.2具备良好的软、硬件设施
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之时,会应用到诸多软、硬件设施。如在软件开发技术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授课阶段,可能使用到公共实验室,也可能应用到专业实训室,正因如此,要注重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具备独立性的、较为完备的科室,为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还需具备应有的实验设备与计算机软件。教育系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具备很多软、硬件设施,唯有切实保障这些设施,才能实现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2.3将校内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毕业前的一些实习工作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校内设立模拟公司,公司的相应领导由不同院校领导来担当。在学生经历一定阶段的学习之后,可以进入校内模拟实习公司来实习。除了具备校内实习公司之外,还应在学生学习的特定时间,安排他们去校外的实习基地去学习、实践。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使学生具备展现自身能力的地方,实现学生各项素养的提升。
3如何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的新突破
3.1开展软件实训活动
高职院校中,在培养人才的诸多方法中,可以采用软件实训的方法。与传统的软件教育相比,软件实训所做的,不是将以前的教育模式颠覆,而是对传统软件教育所做的必要的补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积累项目经验,提高动手能力,提升从业素质,追赶前沿技术。传统软件教育方式具备诸多优势,如学源充足,教材形成一定体系,师资力量强大,教育模式已然成熟。新的软件教育模式也具备自身优势,如技术具备前端性,优秀人才颇多,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能积累很多项目经验。采用软件实训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将传统软件教育与现实情况向结合,发挥最大的结合优势。
实行软件实训,可以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现这一实训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软件素养的提升,对编程于文档加以规范,以项目为软件实训工作的主线,软件的编写必须有有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整体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使学生具备团体协作精神。
3.2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首先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极为重视,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学生学到有效技能,应根据不同学科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实现对每学期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其次是对教学设计的注重,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课程设计有关。教师教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引--试--做--看--创新”的历程,而学生学习也是一个“不会--会--熟练--巩固--提高”的历程,要在不同学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最后是对学生成绩与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应结合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总体而言,有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企业实习考核三类。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综合论述可知,为实现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教学工作的长远开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现状,充分利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诸多有利条件,实现该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软件开发技术的与世界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朴京顺.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1(8).
为了加强对本科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中国计量学院请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开展教学各个环节的合作,把学位教育与市场竞争中急需的实战技术培养有机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培养计划,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四年制的本科教育中,前三年完成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学位主干课教学,第四年加强实训环节(根据不同的特色模块,校内开设培训班,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因材施教,进行特色培养。几年来,我们探索到了一种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四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具体做法
根据市场需要,2003年,我们选择杭州市对日软件外包做得比较早的企业――杭州东忠软件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开展对日软件开发人员培养的试点工作。第一批参加此试点的有25名学生,他们根据自愿原则,参加了前期培训。前期培训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考查机制,企业选派指导教师(包括日语教师、项目指导、外籍教师)参加培训的全过程。特色培训计划如表1(见下页)所示。
教学计划共安排60个学习日,每日7个学时。经过2个月的学习,80%的学生一次性通过了东忠软件公司组织的国际日本语三级考试,100%通过了计算机技能考试。通过这次培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接受了企业文化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同时,这个特色培训计划吸引了其他一些企业来我校选拔人才,如恒生电子、浙大网新、富士等企业向我们表达了用人意向及合作意向。最后有79人次获得了面试机会,并有19人次被正式录用。特色培养项目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使相关企业更关注我校学生。
校企合作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实际的效益,我们把这个思路引申推广到其他教学模块上,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改。学生在前三年完成本科主干教学课程后,在第4年进行模块化学习(几年来,我们开设了对日软件模块、嵌入式模块等四个模块),即所谓“3+1”模式。这是一种“厚基础、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我们与NEC、华为3COM等企业进行合作,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层次发展,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按市场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战技术,改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结构化矛盾,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更有利于企业获得为我所需的人才,使学生更接近社会。四年间,校企合作共培养了500余名学生,学校深化了教学改革,企业要到了想要的学生,学生找到了理想的单位,这是一个于社会、于企业、于学校、于学生都有利的“四赢”办学模式。
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效果
1.“3+1”模式增加了学生选课的弹性
“3+1”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大学学习,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在大学高年级进行特色培养,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表2(见下页)是近四年来计算机专业进入到对日软件开发模块的学生情况统计,由表中可见,学生的选择是随机的,自愿的。
2.企业承诺录用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⑴鲜明的特色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企业承诺录用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对日软件开发”模块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实战实训,基础扎实,职业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在就业时很抢手,不仅实训的学生100%就业,而且由于许多企业跟进招人,还为其他学生争取到更多的面试和就业机会。表3(见下页)是近四年进入该模块学生的就业情况及近四年计算机专业在对日软件行业学生一次就业情况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到2006年这个模块的受益人数已达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55%。
⑵开放性办学提升了学校声誉,提高了就业层次。鲜明的特色使越来越多的对日软件企业关注我校的毕业生,关注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表4是近四年对日软件模块学生的主要就业走向,从表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到上市公司甚至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层次,提升了学校的声誉。短短四年,我校毕业生工作在对日软件开发企业的人数就有300多人,许多企业如杭州东忠软件、浙大网新等,每年都来我校招聘,不少学生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如目前仅在杭州东忠软件有限公司就职的学生有60余人,其中有的已成为部门领导。
3.学风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学风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任务,进入模块的学生,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基本没有迟到、早退和无故缺课的现象。
由于学习任务重,学生们学得很辛苦(在调查表中基本每个人都写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仍然保持很高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促进教学内容改革,实战模块使教学更生动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师的任务,一直以来,我们的计算机专业课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由于缺少实战模块,学生很难理解书中的概念。引入实战模块,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进步很快。如何提炼实战模块,把实战引入到教学中来,是我们今后一直要研究的课题。
三、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经验
我们与企业联合,校内开设培训班,校外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能提前进入企业,进入到真实的生产及研究项目中去,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曾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此将我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
1.调整教学计划,把校内毕业设计与到企业实训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不愿无偿地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企业期望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和生产,以保证学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传统的教学计划中生产实习往往只有一至两周的时间,学生刚到企业接触到具体项目,就因短期的实习时间已到只好“打道回校”了,因此传统的短期生产实习得不到企业的支持。
学校是教学单位,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只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为企业打工。因此,如何使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学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技能,又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是我们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探讨的首要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计划,把校内毕业设计与到企业实训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保证有更长时间让学生在企业实训,学生到企业的实习也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去实际训练。实训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同时也给学生和企业足够多的相互了解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通过有效的实训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事实证明,实训效果好的学生,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由于在实训期间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获得了企业提供的一定补贴,使自身的劳动价值也得以体现。
2.实行双向选择,将企业需求与学生个体兴趣及培养团队精神结合起来
企业总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用人单位,它需要的是能够为其创造效益的有价值的劳动者。而实训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只是来学习的,相对于企业的正式员工缺乏压力感和责任感,经常找各种理由为自己没有努力学习和工作解释。例如,2000年,我校在某企业实训的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旷工,在企业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实训进行到一半,企业要求把他退回学校。我们找他谈话,他说他根本就不想去企业实训,对实训的内容也不感兴趣。如何给学生以压力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责任感,这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训之前,先由企业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由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学校充分尊重企业与学生双方的意愿。实训开始后,由企业对实训生的考勤进行记录,学校将此记录作为评定实训成绩的重要参考。
3.分段培训,区别对待,学生、学校、企业共同分担实训成本
学校里进行的是素质教育,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到企业后往往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需要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岗前实训。岗前实训是需要成本的,而学生不同于签约员工,在实训结束后有选择工作单位的权力和自由,因此企业对学生的实训成本可能无法回收。如何降低这一成本,如何分担这一成本,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企业协商,把实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培训(如日语培训),在校内进行,费用主要由学生及学校承担;第二阶段是项目实训,在公司进行。公司承诺录用一部分学生,这部分被录用学生的实训费用,公司在项目实训结束后以补贴的形式全额返还。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speech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SDDM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cess model of Chinese speech evalu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foreign students, which has laid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to realize the parallel execution of all aspects of Chinese speech evaluation software process cycle, realize automatic Chinese speech evaluation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peech evaluations.
关键词:汉语语音评价体系结构;SDDM技术;软件开发过程
Key words : Chinese speech evaluation architecture;SDDM technology;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170-02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与各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趋于频繁,汉语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东南亚各国的青少年更热衷于学习汉语,对于他而言,掌握汉语等同于具有更加明显的就业优势,学习汉语者越来越多,汉语教学也形成不断发展的态势[1]。发音在留学生汉语学习及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音评价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而汉语发音数据则是语音评价的主体和前提,是语音库的重要来源。如何对留学生的发音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一直是语音评价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对汉语语音识别、语音评价系统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成果如下:袁毅、吴晨[2]提出了柔性可扩展体系结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的框架模型,验证了在该模型指导下所开发出的语音识别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施伟[3]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发音自动评价系统,通过分析输入语音数据,提取语音特征并与参考标准进行匹配比较,由评分机制根据相似程度大小给出相应的评价;陈展等[4]提出了Petri网原理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方法,并给出了汉语语音评价系统的形式化定义。
以上研究均采用了不同的软件技术和方法来实现汉语语音数据评价过程,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果。但始终未能实现语音评价的自动化和语音评价过程的高效执行。本文利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表示工具SDDM(System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5],提出了构建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方法,提高了评价过程内、外模块间,阶段间的并行性,降低了汉语语音数据评价成本,提高了评价过程的效率,使整个汉语语音评价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具有动态性、并行性和一致性,进一步助推汉语语音评价系统的自动化实现。
2 理论基础
2.1 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体系
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体系[4][6]是根据留学生发音特征和汉语发音偏误建立的一个衡量和评价汉语语音习得程度和发音质量高低的智能化系统,使留学生能利用该系统对发音进行测评,该系统可在第一时间反馈汉语发音评价结果、错误类型和改进建议,能有效地提高留学生汉语发音的正确率,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根据留学生汉语发音特点以及现有语音识别技术,汉语语音评价体系由语音识别层、语音评价层及偏误分析层三大功能模块构成,在每一个功能模块下又设有子模块,如图1所示。
2.2 汉语语音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过程是指软件生存周期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相关过程,过程是活动的集合,活动是任务的集合,任务是把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过程,如图1所示,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体系是动态的,它动态的产生,推进、执行并最终动态地消亡。
在建立了留学生汉语语音体系结构之后,就要对该评价体系做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在此,需要说明,留学生汉语语音开发过程亦是软件过程之一,通过对软件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不同的软件开发项目应根据体系结构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过程框架,选择过程定义所需的活动和任务。
按图1的体系结构,可将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软件开发过程归为组织过程类,此类过程是用来建立和实施一种动态的系统结构,并且不断改进该系统结构的过程(如改进语音评价层中习得等级评价测试过程),构建初期需要一些相关的程序和人员来组织和实施开发过程,具体有以下过程:
①全局过程。全局过程是协调和管理软件设计周期中各个环节按计划正常执行的过程,包括构建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软件的项目管理,计划管理、监控管理及相关任务管理等。
②实施过程。实施过程包括确定和确保在语音评价模块开发过程中所需的所有硬件、软件、标准,技术、工具支持开发过程顺利实施,以及用于开发、设计和维护的所有设施的建立和维护。
③反馈过程。反馈过程包括对整个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进行反馈、评价、度量和监控的过程,它由一些列的活动组成。
④培训过程。培训过程是为培训合格的语音评价系统“操作员”的过程,包括培训计划的编写、制定和实施,培训资料的传授与实施。
3 基于SDDM的留学生汉语语音软件过程模型
软件过程模型实际上是对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软件过程的形式化描述,具抽象化,它是软件过程执行的基础,是实现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系统生存周期中各功能模块协调一致、并行运行的关键。过程执行可以是全自动化的,也可以是半自动化的,因此过程模型可以形式化的,也可以半形式化的。本文中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系统亦是如此,但基于该系统未来的拓展性和延续性,选用形式化的方法作为研究工具较为适宜。形式化的过程模型最大的优势是:有利于软件过程的自动执行、有利于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软件开发实现自动化,有利于汉语语音评价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评估。
为了提高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系统的运行效率,必须让其中各个模块有效地进行周期并行,同时把其中每一个执行子过程看作一个软件过程,每一个软件过程就是一个对象,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一边执行软件过程,一边细化汉语语音评价过程模型,有利于完成对整个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过程的改进与优化,促进标准语音库和偏误语音库的形成和完善。让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系统支持不同抽象级的过程描述,支持有高层抽象向底层详细描述的不嗲缶,这也是使用SDDM技术的根本原因。
按以上规则,建立的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软件开发过程SDDM模型为:P=,其中:A={A1,A2,A23,A31,A32,A33,A4};A1=;A21=;A22=;A23=;B={B1,B21,B21,B23,B3};B1=T1T2;B2i=T3i,B=T4;T1=;T2=;T31=;T32=;T33=;T4=;M1=;M2=….M4={监管过程.进度管理.消息管理,“开发结束”}>;D={(A1,B1),(B1,A21),(B1,A22),(B1,A23),(A21,B21),(A22,B22),(A23,B23),(B21,A31),(B22,A32),(B23,A33),(A31,B3),(A32,B3),(A33,B3),(B3,A4)}I={A1};O={B4};M={A1}。
在建立了形式化的软件过程模型后,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系统就能够有序、高效地执行,以上模型执行结果是一个六元组序列,全局调用、子模块的运行和模块间的调用均可以实现自动控、自动评估,因此,提高了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系统的效率。
4 结语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留学生汉语语音评价系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活动组成的,对其开发过程进行形式化的设计是语言学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本研究仅对初期建模做了相关研究,还需进行大量的测试和技术研发,希望能给业内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蒋重母.老挝汉语教学现状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0(6):84-92.
关键词:软件技术;行业需求;培养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是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与经济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专业,在国家大力支持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下,大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但并没有改变当前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调研与分析,所开设的课程过于陈旧,造成人才供需没有完成有效的对接。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指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策略,为解决这一现状提供理论支持。
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较为缓慢,时间跨度较长,随着国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行业的投入,各高职院校顺应社会需求,广泛开设有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为解决社会人才需求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步入了平衡发展期。但随着软件行业相关新兴技术的出现,社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出现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领域的人数不多,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未能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人才供需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前各高职学校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培养思路,按行业标准开设相关课程,并引入新兴理论和技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形成,有助于推動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
2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整体水平偏低。高职院校教师在项目实践经历、行业领域标准等方向不够,年龄偏大的教师不愿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另外,每年新进教师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他们缺乏项目实践经历,不能了解软件开发全流程及开发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通过是把知识点讲授完即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
其次,实验实训室设备缺乏、管理较差。多数学校都建立有专门的软件实验实训室,安装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等,但在设备的更新换代、机房管理上还欠缺,现在的开发工具对硬件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设备响应慢、软件调试时间长,导致学生上机时间、项目开发时间不够。另外,机房的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软件冲突、设备无法使用等问题,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再次,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规格上存在差异。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对软件行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同时,企业在承接的项目上对编程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未与社会需求进行同步,导致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很难适应企业需求,无法达到企业项目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状。
3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一,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水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存在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可借助国家师资培训计划项目、引入项目教学、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项目等手段提高教师软件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对于参与这些培训或实践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关奖励政策,鼓励年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同时,引入具有工程能力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到校任教,开展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讲座,对学生软件知识掌握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第二,更新实验实训场所,加强管理。根据软件行业领域分别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如基础程序设计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软件测试实验室、网页设计实验室、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等,在建设时根据实验室性质和应达到的硬件配置要求进行设备采购,保证至少在三年之内不会被淘汰。同时,对实验室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包括系统与软件管理、设备管理、卫生管理等,营造干净、清爽的学生实验实训室。
第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修订人才培养规格。每年对人才培养规格与方案进行修订,对企业及软件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项目需要哪些技能才能完成,根据调研结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引入校外课堂让学生接触软件行业发展新趋势,提高专业学习兴趣。
第四,提高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利用课程小项目、毕业设计大项目的原则提高学生软件开发与实践能力,将每门课程的考核采用项目化形式进行考核,考察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项目过程中的能力,同时在大三毕业设计项目开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全流程考察指标体系,全面验证学生所学知识,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软件行业不断发展,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面临着机会,也面临着挑战,只有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规格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也要对师资、设备进行合理布局,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整体综合素质,尽快掌握新技术、新工具及新理论,紧跟行业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磊.浅淡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行业需求现状和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17.15(09):95-96.
[2] 贺芬.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22):251.
[3]申海伟.产学研结合促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J].科技资讯,2017,15(20):247+249.
[4]吕丽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83.
[5]陈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0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