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18:54: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工作意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范会计风险。
会计工作是信用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业务、反映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加信用社经营决策的重要职责。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信用社的信誉和地位,关系到信用社的生存发展。为此要加大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从严治社,化险增效。
(一)要坚持不懈抓好会计规范化管理。从整体上改变会计基础工作状况,对未实现会计达标的信用社要重点检查辅导,严格标准验收,促其达标;对已达标的信用社要定期坚持检查保证质量。力争200×年信用社会计工作达标100%,+个信用社达标升二级,升级面达30%以上。
(二)整章建制,完善内控制度。针对辖区信用社会计的情况,进一步修改《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电子联行和微机业务操作规程》等,制定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便于信用社会计操作执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规范财会人员的行为,将各种会计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达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的目的。
(三)确立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一是设立会计风险抵押金。每个会计员交500元作为保证金,实行错帐自赔;二是加大对会计工作质量考核力度,对检查发现不合规会计凭证,每张扣工资0.1元,记帐不合规的每笔扣0.2元,计息差错的按差错金额退赔补收入帐;三是开展会计工作评比,奖优罚劣,对会计工作成绩显着,安全无事故的会计颁发荣誉证书,给予表扬,对会计工作质量差的会计员通报批评,并进行经济处罚。
二、重管理、抓落实、巧理财、创效益。
200×年利润计划目标,确定社社盈余,盈余面达%,盈利额万元。综合费用额压缩到%。财务管理的主题应是加强核算,增收节支,支持业务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将以加快财会管理创新为动力,找准财会工作改革和突破口,实行积极有效财务措施。
(一)强化成本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对信用社实行综合费用率、费用限额“双轨制”管理办法。以收定支“总额控制、单项包干、节约留用、超支自负”。一是以收入为基数,测算确定各社的应控费用额;并对存款、收息任务完成好的信用社奖励费用。二是实行重大费用请示报告制度,信用社凡开支1000元以上的,无论什么性质,事先写出请示报告,审批后方可入帐。三是坚持财务开支公开制,每月向职工张榜公布财务开支明细帐,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把住财务支出的关键性闸门,节支增效。
(二)大力盘活信贷资金,积极收回到逾期贷款,努力提高贷款收息率。实行工效工资,切实落实“以包贷、包收、包管理、包效益”内部信贷岗位责任制,增加信贷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积极清收贷款应收利息,防止人情收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创造一个新颖生动的效益工作局面,贷款收息额力争达到万元,贷款收息率力争超7%。
(三)立足增加存款总量,着力调整负债结构。加大对低息存款的考核力度,积极组织低成本存款,降低存款付息率,资金成本要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
(四)准确调度资金,提高资金运用率。一是充分发挥联社结算融资中心作用,帮助信用社算好资金头寸,控制现金库存和非营业性资金占压。清收应收款项,尽量减少无效资金占用。二是合理运用资金的时间差、地方差、空间差,进行银行业资金调剂和其它债卷投资,增加资金盈利。
三、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提高会计电子化水平。
目前我联社营业机构微机覆盖面达++%。200×年实现覆盖面100%,要积极开发贷款记帐软件程序,充分体现真实准确、快捷的原则,向网络化发展,实现办公自动化。积极拓展结算渠道,强化结算功能,积极做好全国电子汇兑业务工作,加快资金汇划速度。切实解决信用社结算难问题,促进业务发展,提高农信社的社会知名度,增加社会竞争力。
四、加强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素质。
目前信用社的老会计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对财会工作的理性认识,年轻会计人员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缺乏实际业务能力,特别是微机操作业务不熟,经常因操作慢、乱、错造成人为的机器故障而影响营业。为此,今年会计培训的重点是计算机操作员。举办3期~,将会计、出纳、计算机操作员全部轮训一次,培训达300人次。培训的形式:集中学习,以会代训,岗位练兵相结合。培训内容:政治思想教育,电脑知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逐步提高财务会计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坚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老带新,学技术、练业务技能,为争在上级举办的业务技术比武中争名次出精品。
五、抓好会计检查监督,为安全经营保驾护航。
检查的形式,常规检查、专项抽查、重点检查三结合的办法,检查面达到100%。重点对英押、证、机,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杜绝一切差错事故发生,化解会计风险,坚持季末会计、账、证、表集中会审四次以上,定期考评,通报奖优罚劣。今年报表强调实事求是,挤干水分,突出“实”字。促进业务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六、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
1、要继续坚持每月财务分析,每季财务工作总结,对信用社的财务状况正确分析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正确决策。
2、做好会计研究,深入基层社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寻找力点,写出调查报告,找差距、查原因、想措施、促落实,围绕业务经营目标搞好核算。
1、行政经费管理
学校经费支出由校长“一支笔”审批,校长必须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学校行政办公费本着勤俭办学、厉行节约的原则进行安排使用。差旅费不得高于财政拨付公用经费的6%,业务招待费不得高于财政拨付公用经费的9%(大型活动单项申报),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报销要附详细清单,差旅费要附出差事由明细,办公费支出附购物清单。自制凭证使用,要求一事一单,金额控制在100元以内。
统发工资以外的个人福利,考勤支出等,由学校视财力情况申请,报镇分管领导审批后执行,不得擅自发放。不得占用公用经费。
学校正常维修和固定资产添置必须向镇政府报告,经镇政府研究审批后方可实施。经费来源原则上在市核定的公用经费中安排使用。结报时要有政府审批手续和税务部门开具的发票。要附合同、详细的项目预算、决算资料。
规范学生代办费的使用,完善代办费结退手续。
2、工会经费管理
学校工会经费纳入学校行政经费帐套统一核算,在学校经费帐套中增设“暂存款---工会专项经费”科目,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工会经费的使用,一般用于职工工会活动经费。
3、“红十字会”经费管理
学校“红十字会”经费纳入学校行政经费帐套统一核算。在学校行政经费帐套中增设“暂存款----红十字会专项经费”科目,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红十字”会的收入管理,由学校按“红十字”会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班主任提供缴费花名册作为附件,由财务管理员汇总后统一开缴款通知书,到银行开票入帐。
4、食堂经费管理
(1)学校食堂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学校食堂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学校食堂实行学校法定代表人总负责制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需设立由5-8人组成的伙食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审核、监督食堂经费收支等有关事项。学校食堂的财务收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要定期向学校伙食管理小组和家长通报学生伙食有关情况。
(2)学校食堂必须单独建账,食堂总帐会计必须由取得会计证人员担任,一般情况下由学校财务管理员兼职,现金由其他人员兼职担任。
(3)学校食堂帐必须规范建帐,设总帐、现金日记帐、往来明细帐、收支明细帐和材料明细帐。
(4)学校食堂帐按会计年度记帐,按月核算收支结余,净利润控制在5%以内,并定期上交财政专户,主要用于食堂维修、添置食堂设备等,严禁在食堂账上直接支付招待费、发放教职工奖金、补贴等各项福利。
5、小卖部经费管理
学校小卖部实行承包经营的,必须将小卖部承包合同交镇财政备案,并按承包合同及时上交财政专户。实行集体经营的小卖部,参照食堂建帐要求建帐管理。
二、票据管理
1、行政经费收入票据的管理。学校住宿费、赞助费、有关部门手续费返还收入、校办厂上交款、小额学生赔款、下属单位上缴收入、小卖部经营收入、集体资产残值收入、房屋租金(指学校闲置资产出租收入)、代办校服费、体检费、代办作业本和课本费等都要开缴款通知书,送相关银行开票入财政专户。
2、学校食堂收入票据的管理。学校食堂收入,严格按通教财(05)20号、通财行(05)4号文件《市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组织收入,超出范围的收入一律不得入学校食堂帐。食堂收取的伙食费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监制的结算凭证,学校伙食费的收取,参照学生代办费开票办法,即填写缴款通知书,交银行开票,票据必须开具到每个学生。
三、资产管理
1、各单位要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成立资产日常管理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对学校所有资产按存放地点,填制盘点表,一学期盘点一次,对大额资产的处置,实行单位申报,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交财务部门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2、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一本帐两套表管理模式,即建好一本固定资产明细帐,建帐时间统一为年12月,摘要栏统一填“固定资产清查转入”。按本次固定资产清查明细一一登记入帐。固定资产分类表,按本次资产核查要求分类,逐级汇总。固定资产盘点表,落实保管责任人,按存放地点、使用人、责任人分别填制。按学期装订成册。
3、购入的固定资产,凭发票和固定资产登记表,记入固定资产帐户;对上级有关部门捐赠的设备等资产,凭捐赠有关手续和固定资产登记表,记入固定资产帐户。
为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镇财市管的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机关财务管理,完善预算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机关财务管理体系,减少政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能,促使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增强财政对财政性资金的监控能力,确保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现就机关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预算内以及非税收入的管理
⒈收入的管理范围。预算内以及非税收入实行“镇财市管、政府调控、集中核算、财政监督”的管理体系。各种行政性收费、专项收费、事业性收费、罚款、捐款、返还款,以及镇政府征收的各项资金、押金、保证金,一律纳入镇财政管理的范围。
⒉机关事业单位有关职能部门,所收取的相关款项,必须按照上级核定的标准项目进行收取,不得随意提高或者降低标准,严格执行收费许可制度,依法收取相关款项。
⒊凡有收费项目的单位或部门,必须使用合法有效的票据,所有收费统一使用微机开票,票款同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严禁截留、挪用、坐支、转移现金、有价证券,严禁私设小金库。
二、费用的管理办法
镇财政所必须按照政府年度收支预算和有关部门的年度收支计划,严格进行预算管理,在预算资金许可的情况下,按照镇财市管的工作要求,“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及时办理支出申报,确保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㈠办公用品管理
机关各部门及政府所用办公用品包括:空调、冰箱、微机、彩电、桌椅、计生药品、药械、稿件纸、文件纸、笔记本及会议用的各种纸张等,在政府采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办公室牵头,财政所和采购办采购(采购办公用品时,必须有2人以上),购买办公用品,必须先由部门提出申请,办公室汇总,出具办公用品申请购买报告单,经镇主管财贸的镇长审核同意后,方可购买。所购办公用品,由办公室负责保管、领用登记,任何部门不得私自购买报支以上办公用品。
㈡招待费的管理
⒈招待费的范围。上级党政机关、部门和友邻镇领导来镇检查指导工作,召开的各种会议、双引工作的来宾等招待的费用。
⒉招待费管理办法
⑴上级领导(副处级以上)来镇检查指导工作、双引工作来客来宾,招待费标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确定。其余招待标准(不含酒、饮料)正局级240元/桌;副局级、股级180元/桌;一般工作人员150元/桌。酒类:每瓶40元以下。严禁食堂外的招待(特殊情况由主要领导确定),严禁超标准招待,严禁不是招待的吃喝报销。
⑵上级领导、来客、来宾招待,必须经镇主要领导同意后,由部门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到办公室登记,办公室按照主要领导意见出具来客招待通知单,陪客招待后,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必须在招待清单上签字,财政所要认真审核,按制度规定报支招待费用。
㈢电费、电话费的管理
⒈电费的管理。机关部门使用的电灯、电器注意节约用电,注意用电安全,做到人走灯熄,关掉用电电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⒉电话费的管理。党政负责人手机、住宅电话按上级规定执行。办公室电话费每月400元;传真机每月150元;农经审计每月120元;计生办每月150元;其余各科室每部电话每月50元。机关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拨打非工作性电话,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使用机关电话。
㈣报纸、刊物的管理
各部门、科室的报纸、刊物,由政府年初统一征订,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征订报支此类费用。
㈤小轿车费用的管理
政府使用的小轿车,加油按照市政府办规定,到指定的加油站加油,车辆维修、保养必须报经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后,由采购办安排一人与驾驶员一同到车辆维修站维修、保养车辆,维修、保养车辆费用,必须有采购办参与人员签字,费用方可报支(特殊情况除外)。
㈥各类工程合同的管理
政府凡用财政性资金所建设的各类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各类合同协议的签订,必须由政府法定代表人签字,合同、协议一经签定,必须各送一份财政所、政府办公室,便于项目工程资金的管理、使用核算和合同协议的保管。
㈦招商引资出差经费的管理
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招商必须由个人申请,报经镇主要领导批准。出差费用的报销按《2014年招商引资任务及实施考核奖励的意见》执行。
㈧交通费的管理
机关公务员外出开会、办公事,其差旅费按实报支。
机关事业人员交通费仍随工资发放(工资改革后另行规定),不报支差旅费和伙食补助。
机关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办公事、开会,确需使用出租车时,须经镇主要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做好登记,严禁未经许可私自安排使用出租车。
机关工作人员经组织批准参加的各类学习、培训、进修,在此期间所发生的差旅费按实报销,学习结束后凭毕业证书一次性补助1000元,其余费用由个人自付。
㈨微机的管理
机关各科室、部门办公使用的微机,其维修或购置零部件,必须请示主要领导同意后,统一由办公室安排,严禁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严禁上网看电影、录相,严禁非本机关工作人员使用部门微机。
㈩暂付款的管理
⒈机关工作人员借用镇财政资金,原则上只能用于各项公用性支出项目。
⒉借款时借款单上的要素必须齐全,如借款日期、借款金额、借款事由、还款时间等都需填写清楚。
⒊严格实行各项借款“一事一借、一借一清、不清不借”的管理原则,对尚有欠款的借款,财务人员不予受理,特殊情况确需借款时,财务人员可根据前期欠款余额相应核减借款金额。
⒋借款人必须在借款后15日内办理报账核销借款手续,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结清借款手续,财政所将在个人工资收入中扣回,原则上在一年内扣完,特殊情况经批准后可适当延期扣回。
三、经费管理办法和报销程序
⒈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电话费、车辆加油费、维修费以及各项工程款等,一律凭合法有效的原始发票,并附有本制度规定的清单,由部门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财政所长审核把关签字,报镇长批准,由财政所送市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审核盖章后方可报销。
⒉当月发生的支出票据,必须在当月履行支出审批手续。
四、办公用品、办公用房的维修、添置费用的管理
办公用品、办公用房的维修、添置实行部门申请、逐级审批、量入为出、总量控制的管理办法。
⒈办公用品、办公用房的维修、添置,由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分管负责人审核,镇长审批,政府采购办采购。
随着“两费”的停收,原来围绕“两费”征收而建立起来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已较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理财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局财务管理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预算管理,是实现科学理财的前提条件
要通过预算管理大力规范经费供给和支出渠道,合理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各种消耗性支出的控制,有效监督经费收支活动,加强经费管理的计划性、安全性,提高工商系统的经费保障能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合理编制预算计划,努力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其中,既要考虑事业的长远发展,更要考虑工商职能的履行和发挥,确保满足人员经费和社会保障等事关队伍稳定的支出需要。
二、完善管理方式,是实现科学理财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完善“经费支出会签制”,加强内部资金使用的管理,增强各项经费支出的透明度和干部职工民主理财意识。除了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外,还要严格内部财务审计,局财务部门会同局监审室对系统财务进行内审,利用股室月联系所的机会并结合每月各单位的报账情况对各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核查,及时通报核查情况。可试行县局财务部门与各工商所建立财务联系点的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督察,及时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并全面推广。
三、强化机制建设,是实现科学理财的核心内容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综合制度
一是健全财务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和重大支出集体研究决策的审批制度,着重抓好审核和审批两个环节。二是健全预算控制制度,对各股室队所的经费核拨,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原则,预算一经形成,中途一律不得更改,并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对各单位的目标考核。三是健全内部牵制稽核制度,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对财务人员实行职责分离,相互牵制,完成对财务活动的基础控制,即“凭证控制、账簿控制、报表控制、核对控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单位货币资金进行检查,监督基层单位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近几年来,县级工商部门的固定资产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在构成、品类和使用等方面也不断发展,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为此,一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统一登记、管理,要从思想上克服“重进轻出、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二要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年终进行全面清查盘点;要注意检查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否按有关规定执行,有无财产损失现象。三要严格执行公共财产的购置、领用、调拨、转让、审批、申报等各项程序,将财产使用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实行管理使用责任制。
同时,还要加强单位内部的财产管理部门和财产使用部门间在工作上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形成一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机制。
(三)坚持推行政府采购,实行“阳光采购”
要坚决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效益”的原则,对大宗办公用品、仪器设备、装修装潢等项目的采购集中转向政府采购方式,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阳光采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资金,杜绝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提高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努力加强罚没物资管理
要按照行政处罚案件涉案财物管理方面的制度要求,由纪检、财务、法制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加强对罚没物资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动用涉案物资。
一、进一步规范度假区财政财务管理
(一)严格预算,规范执行
度假区各预算单位日常经费的预算与追加,严格按管委会《国家旅游度假区预算编制办法》相关精神执行,对于会议(重大活动)经费、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活动经费等管理按照市区委办公室关于贯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结合度假区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1、会议(重大活动)经费的管理
(1)度假区各级召开的会议(重大活动)必须符合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
(2)以度假区名义召开的会议(重大活动),办会单位根据预计的参会人数、会期、费用明细编制预算,报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会议(重大活动)结束,办会单位提供详细参会人数、正式会期、开支的具体项目及单价等资料,由财政审计局与原预算核对后,按度假区规定的资金审批程序,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支付。
(3)各管理处、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村(社区)需举办会议(重大活动),先由举办单位按预计的参会人数、会期、费用等编制详细预算,说明经费支出渠道,报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后举行。会议(重大活动)结束后,根据实际参会人数、会期、开支的具体项目及单价等资料作附件,在原预算范围内原预算支出渠道予以支付,超出原预算总额的,需说明原因,重新报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后支付。
2、出国(境)经费的管理
(1)度假区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村(社区)干部因公出国(境),若跟随区级以上部门组团出国(境)的,由组团单位发出书面通知并附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出国(境)任务批件,经费由原渠道,按经批准的出国(境)天数、线路和经费预算按实支付。
(2)度假区、各管理处、直属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因公需自行组团出国(境)的,由组团单位,根据任务需要,提出拟出国(境)人员、天数、线路和经费预算等并注明经费开支渠道,报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出国(境)手续。任务完成后,根据班子会议讨论通过的出国(境)人员、天数、线路和经费预算,按批准的开支渠道,经核对后分别列支,超出原经费预算的,需说明原因,重新报班子会议讨论通过后按实列支。
3、公务接待活动经费的管理
(1)度假区各直属事业单位、村(社区)应按照必须、合理、厉行节约的原则,从简安排各项支出。
(2)各管理处、各部门工作经费的规模不得超出年初度假区核定的标准。
4、其他相关规定
(1)上述会议(重大活动)经费、出国(境)经费和公务接待活动经费中,凡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及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的费用不予列支。
(2)擅自扩大公务接待范围,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的费用不予列支。
(3)凡以会议、调研、考察、检查和培训等名义变相旅游的费用不予列支。
(4)度假区所属的项目公司、融资类平台公司按照上述规定执行;经营性事业单位及企业,根据业务的需要参照执行。
(二)严格审批程序,规范财政财务基础管理工作
1、度假区各类财政性资金以及其他行政事业法人登记单位账户资金的使用审批,严格按度假区《关于进一步规范度假区财政财务管理的办法》中的规定程序以及2012年3月7日度假区班子〔2012〕6号会议纪要中财务经费支出审批管理具体操作办法相关精神执行。
2、针对财政财务基础管理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1)票据内容严格按财务制度执行,对于不符开支范围或开票要求不符合规定的不予支付。
(2)各类工程项目资金,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合同协议及竣工结算报告等的规定和完成进度付款。工程建设类资金的支出须做到:
A、无合同或协议的不予支付;
B、超出合同或协议支付比例的不予支付;
C、项目结束未经审计的不予付清。
(3)其他重大事项,未经班子会议集体讨论通过的不予支付。
二、进一步加强度假区公有资产管理
度假区资产管理部门、各管理处、各社区、各直属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度假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度假区公有资产管理的办法》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公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办法执行。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商务发展形势
2011年,国内外环境仍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发达经济体仍处于低增长、高失业困境,新兴市场再陷高热钱、高通胀困局,国内宏观调控加快调整方向,商务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商务财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全力完成2011年各项商务工作任务。要密切跟踪国际形势变化,重点关注主要外需市场复苏状况,了解债务危机、量化宽松政策进展,及早研究应对策略。要及时掌握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重点抓好商务形势分析,加强政策专题研究,牵头做好“税率、汇率、利率”政策的研究协调工作。要加强对重点联系企业的监测,掌握企业运营状况,了解企业关注诉求,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二、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商务领域结构调整
2011年,各项促进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将从危机管理逐步转入常态管理。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结构调整作用,积极应对成本上升压力。用足用好进出口税收政策,推动优化外贸结构,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稳定,严控“两高一资”和重点战略性资源出口;优化进出口关税结构,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进一步完善进口贴息政策,着力促进贸易平衡。完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增值税、营业税“两税合一”进程,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公平税收环境;推动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商务财务部门要密切关注财税政策调整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关注内贸税收对商贸流通体系的影响,及时上报有关情况,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三、丰富金融支持政策,构建商务发展服务平台
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入稳健,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上升,对商务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商务财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会同人行、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0]354号),着力改善融资环境,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推动融资业务有序发展。增强优惠贷款和信用保险的政策,实行差异化优惠信贷和保险费率政策,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研究完善国内贸易保险政策,改善国内贸易信用环境。巩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使用成效,继续完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政策,提高担保的集中度和有效性,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逐步实现意愿结算,稳步实施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试点,大力发展海外人民币贷款业务。
四、强化内贸资金绩效,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坚持内贸资金使用的试点模式,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增强资金引导示范效用,提高流通效率,做好市场保供,缓解通胀压力。着力保障重点,重点支持市场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网络、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家庭服务业、内贸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完善政策,健全内贸资金管理制度体系,鼓励地方出台配套资金政策,推动建立内贸资金管理信息平台。着力改善环境,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倡导绿色循环消费,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市场监测调控,切实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五、优化外贸资金结构,推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外经贸资金要继续以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坚持行之有效的使用方向,适时调整资金使用的地区和行业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着力增创外贸发展新优势,在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企业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着力增强外贸发展的集聚效应,重点支持打造商务平台,建设一批国家级出口基地,推进沿边开放、内陆开放,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着力优化外贸发展结构,继续拓展新兴市场,提升加工贸易,扶持服务贸易,发展“走出去”带动贸易,重点加大对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研究出台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促进贸易平衡。
六、完善资金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商务财务部门要把资金管理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确保资金使用和中央政策导向相一致。继续完善商务促进资金管理模式,坚持资金切块下达办法,坚持资金与项目挂钩制度,合理确定项目支持标准,增加地方政策自,确保资金落到实处。继续加强资金归口管理,商务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项目的组织和评审,加快实现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管理的信息化。探索建立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体制强化资金管理,鼓励地方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七、提高资金保障水平,促进业务财务良性互动
商务财务部门要把资金保障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切实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资金统筹能力,用足用好中央切块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根据年度资金规模和项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目资金,确保重点工作资金需求,保障业务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中央将及早拨付切块资金,地方要尽快落实项目方案,建立资金执行进度报告制度;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厉行节约与实际需求的矛盾、财务控制与业务需求的矛盾、制度规定与灵活掌握的矛盾,既要保证资金执行进度,又要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八、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按照“完善程序、明晰责任、监督到位”的要求,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不断完善资金决策程序,认真执行财经法律法规,严格履行项目评审和资金审核程序。加大资金分配力度和使用情况的公开力度,切实提高资金管理透明度。鼓励引入第三方中介组织参与项目审定,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常态监督,建立财务巡检和抽查制度,加大对重点环节、项目和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加大对切块资金项目专项审计力度,狠抓整改落实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九、完善协作机制,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商务财务部门要不断完善横向合作机制和纵向联动机制。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逐步理顺双方的职责分工,形成业务和资金管理各有侧重、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牵头完善与人行、外汇、税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推动政策落实。继续推进纵向联动机制,了解基层商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实现工作信息及时共享。继续加强系统内对口支援、扶贫和工作,推动方式方法创新。
总体说来,与原有制度相比,新制度调整变化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新增了会计核算内容。增加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内容;第二,规定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折旧额分期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以期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医疗成本;第三,完善了自制药品和材料成本核算,明确了科教收支会计处理;第四,为兼顾预算管理需要,规定通过专设预算会计科目或采用备查簿方式提供预算会计信息;第五,进一步完善了报表体系,将原来的“收入支出总表”改为“收入费用表”,增加了“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报表附注。在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方面,新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医院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组成。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以及有关附表。按编制时间不同,分为年度财务报表和中期财务报表。在成本控制方面,新制度打破原有定式,如“总说明”第十条特别规定,医院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医院的下列情况做出说明,包括:业务开展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资产利用、负债管理情况;成本核算及控制情况;绩效考评情况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新定义、新标准下的会计工作重点探讨与若干建议
(一)在理解掌握科目新定义和入账新标准的基础上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新制度对会计科目进行了全面梳理,补充并完善了会计科目定义,同时为了保证医院的日常核算更为准确,对入账计量标准也重新做出界定,如新制度调低应收款项坏账准备金率为2%-4%,而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价值提高到1000-1500元),充分体现了财政部对医院应收款项变现能力的重视。
(二)认真分析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新旧会计科目的对应与衔接在不违反新制度总体原则的前提下,对一些账目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妥善处理。由于新制度会计科目有较大变化(新制度设置了52项一级会计科目,其中调整12项,新增11项,删除1项),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此,新旧会计科目的衔接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为准确反映医院承担的科研教学任务等相关收支,新制度专设科教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结转(余)予以单独核算;为配合医药分离改革,新制度将药品收入归入医疗收支统一进行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内增设财政应返还资金科目;把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归到应收医疗款统一核算;库存物资和药品统一归入存货科目;专用基金中取消修购基金,新增医疗风险基金;新增应付职工薪酬项目;新增待冲基金等等。
(三)科学编制报表确保财务报告体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更加完整,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这些报表可以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展示出来。同时,公众可以通过成本报表判断医疗收费是否合理。因此,医院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的编制工作十分重要,会计人员必须根据新情况,科学妥善编制新增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以确保医院财务报告体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保证医院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此外,还要通过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加强对医院财务的准确分析,财务分析指标重点考评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体现管理部门对医院运营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四)完善内控制度和资金监管制度,强化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在医院内部控制和资金监管方面,其工作重点一是要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新制度要求由财务部门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包括对预算、收支、资产负债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从防范财务风险入手,加强对医院运营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二是加强医院资金监管。新制度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规定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不得从事风险项目投资,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三、总结
关键词: 加强;煤炭;队伍建设
1当前采掘一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1思想认识在基层仍然不够到位,存在畏难情绪。
对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从公司和二级矿井的领导层面讲是十分重视和到位的,但在班队基层职工中往往强调客观条件较多,认为工作面条件不具备,要提高工效难上加难,采掘队伍工作面条件一般状况下决定和制约着其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使其产量进尺达到或超过公司规定的标准,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面条件。因此,导致部份条件差的队伍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效率上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
1.2采掘一线职工队伍流动性仍然偏大。
由于煤炭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和采掘一线职工以“挣钱”为主要目的等诸多原因,尽管公司和矿井采取了选留、增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但采掘一线职工频繁流动的势头仍然难以遏制,包括矿与矿之间和矿井内部队与队之间的流动性仍然偏大,一些条件差的采掘队伍频繁更换工人,使这些队伍职工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编制不足、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从事采掘一线60%左右的职工年龄在37周岁至47周岁之间,还有部份职工年龄超过50周岁,采掘初级、中级工主要分布在骨干队伍当中。
1.3矿井老化、资源枯绝、采掘接替紧张。
这方面对采掘一线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效率影响巨大,矿井老化、资源枯绝、采掘接替紧张必然导致点多、面广、战线长,难以组织正规生产。目前我司已经有部份矿井步入老化行列,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局面已经形成,公司在各生产矿井中虽大力推行正规面和单体面生产,但有一部份仍为残采工作面,势必影响其工效提高。
1.4机电运输后勤保障“瓶颈”难以突破。
煤矿生产是多环节、多工序、多岗位的大协作,采掘一线队伍的产量进尺要达到或超过公司规定的标准,实现稳产高产,除了工作面要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外,还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如充足的车皮供应、设备的良好正常运转等。但目前我司各生产矿井由于开采时间长,均为多水平生产,机电运输后勤保障往往成为制约生产顺畅进行的“瓶颈”。
1.5地面生活设施不配套,难以满足矿井发展的需要。
主要是住房难、吃水用水难等一系列问题带来影响。一些矿井建矿时“建井不建矿”,或矿井经过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地面生活设施不配套,职工住房、生活用水等满足不了矿井发展的需要,一部份职工要外租当地百姓住房,个别矿井住外人数高达百人,十分不利队伍的管理和稳定。
2 如何切实做好职工思想建设,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困难,笔者对如何切实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2.1要正确认识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切实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是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的前提。
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推进公司发展、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用人多,必然导致效率低,公司要发展矿井只有走减人减面、集中生产、提高工效之路。二是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要先建设一批技术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采掘骨干队伍,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暂时的问题和困难所吓倒。三是要走“内涵型”骨干队伍建设之路;即要从采掘队伍的稳定性、战斗力以及职工的技能水平有否提高和增强来衡量骨干队伍建设成效。尤其是为了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要建设一些“专、精、尖”采掘队伍,比如特别善于开采极薄煤层、下山开拓等,应作为采掘骨干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2.2要结合矿井实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一线队伍。这是切实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格执行上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规定,把好人员招收“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劳力的基本素质;二是下决心做好一线队伍的“整合”,把那些战斗力弱、人员少、任务完成差的队伍整合到强队当中去,既能补充强队力量,又能减面减队,减轻管理难度,实现人力资源的重新有效配置;三是下决心把煤层赋存及地质条件较好的工作面配置给强队,为强队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让强队更好地发挥战斗力,达到提高单产单进的预期目的;四是突破机电运输后勤保障“瓶颈”,建立奖罚分明的工作责任制,增强机电设备故障处理及时性和运输线车皮调配的科学性,提高二线对一线的有效保障,确保一线工时的有效利用;五是提高井下作业的机械和科技含量,对采煤、掘进工艺进行改革,如掘进光面爆破和采煤中深孔爆破以及使用单体柱、装岩机、电瓶车等,推行“双台钻”打眼,实现多循环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六是以通过开展建设队级职工小家活动为载体,做好队务公开、工资民主分配、职工教育培训等工作,发挥民主之家、安全之家、温暖之家等凝聚人心的功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工的稳定率,为打造采掘骨干队伍奠定坚实基础;七是建立必要的长效激励机制,鼓励采掘队伍组织好生产,增强做好骨干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可以考虑把骨干队伍建设与公司和矿里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五好支部”建设、班队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选树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增强骨干队伍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可以根据矿井成本的承受能力,对达标采掘骨干队伍在享受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适当提高其单价,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激励措施。
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各类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针对欠发达地区人才向相对发达地区流动加剧,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难,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欠发达地区创业和工作,使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总量逐年增加,素质逐步提高。
(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工作。在积极鼓励欠发达地区毕业生回原籍创业和工作的同时,鼓励全市相对发达地区、甚至温州以外地区的毕业生到我市欠发达地区创业和工作:一是放宽户籍政策。凡是相对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创业和工作的,户口可迁到其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二是在公开考录、评定职称、评优评先及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凡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工作满一年,工作期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在报考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参加事业单位招考的,考试总分可加10分。超期工作的应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为到欠发达地区创业和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包括免费实行人事在内的各种优质服务;四是对到欠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除享受我市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外,还应在工商、税收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二)实行形式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推进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柔性流动。要组织教师、医务人员、农技人员分期分批到欠发达地区支教、支医、支农,时间一般为3个月至1年。专业技术人员到欠发达地区服务的经历将作为“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选拔和职称评聘的优先条件之一。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各类人才,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对口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三)为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搭建平台。各类贸洽会、科技和人才交流会、人才招聘会要积极为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搭建服务平台。欠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类人才招聘会的,可适当减免有关参会费用。温州人才网为欠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免费招聘人才信息。
二、开展“扶工扶农”活动,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是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面貌的关键。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及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到欠发达地区进行科技智力扶贫,帮助欠发达地区人民加快奔小康步伐。
(一)开展“扶工扶农”活动。充分发挥省“151人才工程”和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优势,每年组织他们到欠发达地区开展“扶工扶农”活动。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由若干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轮流深入欠发达地区,进行科技咨询、现场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工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智力服务。
(二)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攻关。每年要组织省“151人才工程”和市“551人才工程”的培养人选深入欠发达地区调查研究,对事关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科研经费在2万元以下的直接由市“551人才工程”培养经费予以资助,在2万元以上的由市人事局专门向市科技局申请立项。
三、大力做好培训工作,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
帮助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本土的人才,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是加强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欠发达地区人才的培训力度。
(一)适当增加欠发达地区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的数量。在选拔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时,对欠发达地区在名额方面予以优惠照顾,尽可能多地选拔欠发达地区有培养潜力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