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04:43: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生入学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部分属于9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社会对他们有着非主流的说法,个性张扬而且鲜明突出,对家庭或是亲戚朋友有着很大的依赖性。物质条件丰富,互联网发达,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长远规划,易感情用事,几乎没有受过困难和挫折,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做事大部分会表现出偏激,容易气馁的情况。如果有正确的引导,相信能迸发出很大的活力。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其将社会黑暗化,从而使高等教育失去应用的作用。
大一的新生表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模式不适应
不少学生对大学课程仍沿用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模式,结果造成学习上疲于应付,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习内容上,中学时一堂课通常只讲几页,而大学则要讲几十页。不少学生适应不了这种快节奏的学习形式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学习方法上,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老师不厌其烦地辅导,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而大学阶段强调以自学为主,课余时间较多。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实和完善自己,表现出空虚、无聊的情绪,产生莫名的烦恼。而有些“过来人”,还会一个劲的说平时读书无用,考试前拿考试重点才是正道的观念,导致学生进一步的迷惑和被动。同时,过多的课外活动,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本末倒置,把学习放在最后。
(二)人生目标迷失
太乐观也是迷茫的另一种表现,很可能是找不到目标了。度过繁忙的高中生活,新生们大有如释重负,浴火重生之感,有人忙于谈恋爱,有人过于沉迷活动,浪费光阴,耽误学习。许多新生在入学后发现自己以往的学习优势已不存在,同时又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很多同学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自己强,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新生对大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充满好奇,不分主次,什么都想参加;有的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感兴趣,以致出现厌学情绪。有些还会美其名曰的进行社会实践比读书好的情绪。
(三)缺乏安全感
经历宿舍被偷后,学校频繁出现的被偷被抢现象,对学校安全存在怀疑。还有的就是校医室的收费和值班的问题,觉得会远离人群,出于危险的环境中。对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存在不信任,觉得大学的友谊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四)心理差距
大学新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与自己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高校新生在中学时是老师、家长的骄傲,但是进入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原有的优势不复存在,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极容易产生自卑感。这时大学新生最需要的是情感和关爱,需要比较融洽的生活环境。
(五)依赖性强
而学校的客观环境和新生的主观愿望促使大学新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想自己去解决一切的问题,但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和经济上的不独立,又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因为学校的医疗设施问题,学生习惯一生病就找老师带,家长也会责令辅导员要带去看病,所有的问题都会诉诸于辅导员解决,包括网上搜索资料。辅导员是适当的要给予关怀,也是需要什么都知道,但是问题就在于,学校本来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就算是辅导员去问,也不会有人知道,更不用说跟学生说,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一味的帮忙解决,只会导致学生依赖辅导员,这样和依赖父母没有任何的区别,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不是一味说要独立,而是让他们发生事情后去找相应的部门的人咨询相关的事情。
(六)娇气、不会感恩
做事容易气馁。有创新的想法,但是意志不坚定,容易受人影响。创造性不强,怕面对困难。思家心切。家长的娇宠下,学生会用不同的理由请假,而家长就会尽力帮助学生请假。家长、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部分学生不会心存感激,这应该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以往的教育有关。
(七)比较乖、.积极、活跃
暂时来说,可塑性会比较强,会比较听话,一般的任务都会按时完成。也由于女生居多,总体来说比较好带。男生虽然少,但是都比较懂事,会积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帮助女生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表现出比较强的组织能力。但是会出现一些小团体的现象。
(八)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也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虽然在入学教育已经介绍过,但是经过军训和前期的活动,遗忘的部分比较多。开始有点受前几个年级的同化,锐气慢慢被磨灭。
二、入学教育的途径
(一)做好迎新工作
迎新活动可以传递我们的热情和关爱,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强文化,对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接新生当天的热情和宣传,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适当的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讲座,都会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对投入到对前景清晰的构图之中,从而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二)举办新老生交流会
开学初的时候可以举办交流会已达到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进一步了解,军训期间每个班级举行交流活动可以使学生起到一个鼓励和认清自己蜕变的一个作用,正式开学两周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可以帮助新生更顺利的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过渡到大学的学习模式。
(三)加强对贫困生的摸底和帮助
在开学后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普查和摸底,对贫困学生适当的照顾,尽量为他们争取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正真的使自己,家人的心血和努力获得回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进行安全教育
在销售欺诈多发的今天,在被盗被抢事件频发的今天,应向学生列举一些过往的事例提高学生的警惕性,以防上当。而安全教育不但是包括了单纯校园环境内部,校园外部的人身安全,要强调自我保护意识。
(五)建设务实的班级
一个合格的班委可以很好的使学校布置的工作上情下达,在老师和学生中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个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是很重要的,班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影响到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纪律严明的班委才能带好一支队伍。
(六)管理文明宿舍
创建文明宿舍,从自我管理开始走上新的大学生活的不可缺少的课题。宿舍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学们在这里休息、学习、娱乐、交流,自由自在,朝夕相处,很多思想问题在这里暴露,有的宿舍学习气氛很浓,有的宿舍却集体上课迟到,行为涣散。辅导员如能经常到宿舍与同学交谈会有助于与每一个新生交朋友,想新生之所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为宿舍的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七)加强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能够结合新生入学时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包括: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荣校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这些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新生认识了大学生活。但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
在教育理念上,高校统一规划,从宏观上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空泛而且不具体;在教育内容上,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爱国主义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大学学习、人际沟通、生活技巧、就业形势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育内容与新生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未能真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解决新生面临的问题。
·教育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取灌输式教育,简单地告诉新生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不能做什么;在形式上主要以会议、讲座、报告或集体参观等形式进行,较为深入个别沟通比较少,缺乏双向沟通,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
·教育师资单薄,缺乏系统性
入学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作,在教育师资上,应该由学工部、团委、学院等多部门协调统一进行。但现实中入学教育常常被看作单纯的学生工作,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辅导员,很多学校的领导、专业教师和其他部门的管理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只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造成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员性,与新生需要适应的形势极不相称,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差。
·教育时间短暂,缺乏连续性
在教育时间上,许多学校将入学教育安排在入学后较为集中的一段时间,或者穿插到军训过程中,军训结束后学校进入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入学教育也就走向尾声,没有后续衔接教育。这样的时间安排不符合“90后”大学新生实际需求的多样性与新颖性及基本素质培养过程的渐进性特征,这样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创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途径
针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入学教育模式,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转变入学教育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模式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从新生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入学教育工作。包括:
(1)拓展入学教育的内涵。面对“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思想特点,及时更新传统教育内容。要将一些传统教育没有涉及但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恋爱观教育等。
(2)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改变传统入学教育偏重统一规划的旧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对于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而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贴心的疏导和沟通,解决学生内心的压力或困惑,从每一位同学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3)切实为新生提供事务服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而经常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对90后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特点,为新生提供事务服务就是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和帮助服务,为大学新生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从而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从宏观普遍教育的层次推进到学生微观个体的心理层次。
·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实行“交互式”入学教育模式
入学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交互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在实施入学教育活动中,采取教育者和学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使入学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包括:
(1)以新生为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采用活动、游戏及情境创设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转变以教育者为主的单一灌输教育模式,注重受教育者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与新生平等地互动交流。
(2)以校园文化为抓手,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在新生入校之初,积极开展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让新生在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识大学、融入集体、锻炼自我,学会独立判断、主动思考,自觉调整和实践自己的行为,才能符合“90后”大学新生的观念接受方式的自主性的特征。
(3)以网络教育为辅翼,加强新生的互动交流。“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使网络教育成为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要充分利用网上交流平台,如博客、QQ、飞信、BBS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开展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相互沟通交流互动中成长进步;同时建设优秀的网络教育阵地,用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模式
【关键词】入学教育;大学新生;不适应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堂课,他们怀着各种复杂的情感开始了大学的生活。如何组织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尽快的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的方向,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对自我身份、所学专业和所在学校的认同,更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真正取得实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了解新生特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新生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准确地说,他们还只是个准大学生,犹如高考以后放了个暑假的高中生,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才改变了他们是中学生的身份。当他们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不适应”现象在新生中普遍存在。通过分析,大学新生在入学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环境不适应
离开生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一切事物都需要自行处理和解决。在中学阶段,教师、学生、家长把大学描绘成一幅美好的画卷和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当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和理想中的大学有差距,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学校所在地的气候,饮食习惯,产生想家情绪;有些在新的集体中,找不到感觉,感觉不到快乐,产生失落感;有些远离父母,离开老友,没有交到新朋友,产生恋家、恋旧情绪。这是因为大学的学习没有高中时紧张,空闲时间较多,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大量时间被浪费,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打游戏,以至于荒废学业。
2、学习不适应
中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明确而坚定,行动明确而又有方向,精神紧张但却充实。但对初来乍到的大学,对学校的环境、规则和运作都不熟悉,没有自己固定的教室和座位,甚至连自己该去上课的教学楼都找不到。来到大学后,随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逐渐与理想产生差别,学习兴趣缺失,主动性变差,便出现迟到早退,逃课等厌学现象。
3、生活不适应
新生报到时,大多由父母亲戚组成的亲友团送到学校,帮助办理入学手续,寝室等安排妥当。当学生真正一个人面临集体生活时,有些学生出现生活能力差,个人主义,不会理财,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大学新生大多是来自不同的中学、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甚至不同的地方语言,风俗习惯,在大学这一新的环境里,不少同学感到有心里话需要倾诉、需要交流,但同时又发现打不开倾诉的群体,特别是相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来说,更是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
4、心理不适应
新生进入大学,未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角色转变不及时,心理问题随之产生。那些来自各个中学的佼佼者们,在大学的这个新集体中,突然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种在中学阶段出人头地、众星捧月的感觉没有了,便会产生一种自卑和惶惑的情绪,继而产生一种恋旧的情感,特别留恋起中学阶段的那种美好的时光和体验;那些不能走出高考失利阴影的学生,便产生不平衡或退学的念头;新生角色转变需要时间过程;新生中的单亲现象、攀比现象也会使学生心理失衡。
二、入学教育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阶段虽然时间不长,教育的内容也很有限,但对学生来说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仅就专业思想教育方面,就可以开设出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和就业前景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和学习要求,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业。
1、目标教育
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立志,要有理想,向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未来。按鲁迅先生的说法,任何一个人只要认准目标,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专家的。如果学生只是一门心思地学,学到最后什么也都没有。要学生明白,要围绕目标去读书,围绕着目标去思考,围绕目标去交友,围绕目标去旅游,围绕目标去实践。
2、学习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教育要包括: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大学学习是为自己未来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准备的;第二: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大学生本人。大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参与各种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力争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习特点;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统筹时间;第五: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资料,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更新。
3、纪律教育
新生入学伊始,就要进行法律与校规校纪教育,从全方面严格要求,辅导员要提醒学生,道德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法律、规章制度是警示你不能做什么,辅导员要结合以往的事例,反复讲,讲透彻,如《学生手册》中“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确哪些是他们不可以做的,并在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法纪校纪的自觉性。
1.专题报告会与师生座谈会相结合原则
一般来说,留学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年龄、语言种类、所属二级学院、系所等,都会举办相应的迎新会和校情、校史、校规等专题报告会。在举行此类专题报告会同时,为加深留学新生对教育内容的巩固,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应辅以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小型座谈会。广泛深入了解掌握留学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现场答疑解惑,形成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校规校纪与学生行为的一致。让留学新生既感知学校的可亲、可敬、可爱,又懂得什么能做,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奠定留学学习的良好基础。
2.现场咨询与个别心理疏导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在安排心理、教学、行为规范等各类现场咨询活动时,针对留学新生的年龄、地域、习俗等个性差异,及时结合开展针对性的个别疏导,可以将矛盾、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以达到稳定其思想的目的,从而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3.现场实地参观与留学新生参与体验相结合原则
组织留学新生实地参观学校荣誉室、陈列室、教育教学生活等设施,可使入学教育更加形象、直观、鲜明。在此基础上,结合留学生参与体验,则教育更加深刻。如进行安全教育时,配合开展疏散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及现场使用防卫器械等。这就既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其动手能力。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原则
留学新生来到中国,学校在对其开展入学教育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配合。究其原因主要是认为留学生家长在境外,不可能来学校参观、参加家长会等,进而放弃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实际上正因留学生远涉重洋,家长对其子女在外学习、生活情况更加关心。学校可通过网络分地域、分语种建立学生家长QQ群,将学校教育情况、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发给其家长,家长也一定会更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通过沟通,学校也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思所需,有利今后的教育。
5.文字资料介绍与专题片、宣传画册并用相结合原则
对留学新生入学教育,根据具体教育内容不同,应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针对一些学习、生活规章等,学校可以文字资料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请其自觉遵守。对于学校光荣历史、办学成就、科研成果等,仅用文字介绍显单调,可将其拍摄成专题片、宣传画册,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育活动,这样会更形象生动、记忆深刻,教育效果显著。
6.汉语说明与英语等多种语种相结合原则
我们工作对象是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在语种的选择上,要多种语种并重。如针对华裔的留学新生,在汉语基础上结合粤语给予说明;对英联邦地域的留学新生,结合英语进行强调。
7.留学新生之间帮扶与以老带新相结合原则
在留学生中倡导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可以采取帮扶结对方式。在对象的选择上,可以留学新生之间互相结对帮扶,也可以师生之间结对帮扶。为增强教育针对性,也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对帮扶,让老留学生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引导帮助新留学生尽快适应、融入新的学习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语
关键词:大学新生 思想特点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大学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使新生完成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过渡的重要方法。因此,切实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无论是对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当前大学新生的特点。
从2012年入校的学生身上来看,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起来。随着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丰富以及大众传媒的崛起,他们受环境影响较大,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同时又缺乏长远规划,易于感情用事。再加上一直以来他们都在父母的悉心照顾和亲戚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下成长,几乎没有经受过困难和挫折,因而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总而言之,目前的“90后”大学新生思想上呈现如下特点:
一、心理矛盾错综复杂
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在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新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与自己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表现出失落、彷徨等情绪。
2、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高中时代,学生在家依赖父母,在校依赖老师。而进入大学以后,这种依赖性已经不能让他们继续安逸地生活下去,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他们必须独立自主,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产生了一对矛盾。
3、优越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新生在中学时代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考入大学更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优越感,觉得今后的人生将一帆风顺。但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自己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大学不再像中学时代只注重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当遇到更优秀的同学时,他们极容易产生自卑感。
二、学习不适应和自学能力较差
大学是与中学完全不同的学习,无论在学习内容上还是学习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大学的综合课程的学习相对较少,取而代之的是专业课的学习;大学不再是老师灌输式的教育,老师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原理,学习还是得靠学生自己去钻研。除上课时间以外,更多的课余时间交给了学生自己,因此,大学新生必须在进校初就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自学的能力。
三、人生目标缺失
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目标缺失,考上大学的成功让他们有了优越感,觉得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达到,失去了奋斗的精神。但实际上,这时的新生迫切而要为自己寻找一个与新环境相符合的人生目标。过去的荣誉已经成为历史,面对新的挑战和竞争,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不懈地追求下去。在大学的生活、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就需要用人生目标来激励自己,从而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为此,在大学生活开始前,可以让大学新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制定阶段性,长期性的学习、生活计划,这样他们的人生才能够继续向好的方向迈进。
针对学生在思想上呈现的特点,我们在开展入学教育工作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校史、校风校纪教育
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旨在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对学校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自豪感,形成“进校时,我以学校为荣”的情感,使新生一进校,便有了在这所学校求学的坚定意愿。
对他们进行校风、校纪教育,则是为了使他们一进校便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学生手册》,让新生详细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而从行为上约束他们,以便形成良好的校风。
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
高考的成功与否已成为过去,面对着新的人生起点,大学新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朝着更高、更强的人生高度迈进。大学新生从一开始一旦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那么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是没有目标和动力的。为此,可以借助本校学生成功、成才的例子来教育我们的新生。
3.专业学习教育
新生进校以后,应该进行一次专业学习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包括所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的考研就业情况、学院师资情况以及学院的学风教风等。
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习。为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展专业学习教育。如通过专业教师专题报告、高年级优秀学生、考研学生和经验交流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自身定位,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使大学生变高中阶段的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教育。此外,还要帮助新生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以适应大学学习特点,如引导新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心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教育新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不断改善学习方法,端正学风学纪。
4.集体观念和感恩诚信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结识了新的朋友,开始逐步编织起自己的人际交往网络。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每个学生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来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应该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来营造新生温暖的“家”,积极帮助某些适应能力较差和依赖性较强的新生迅速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真正形成学生班集体的凝聚力。其次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育他们个人服从集体、小集体服从大集体,既要维护班级荣誉、又要维护学校荣誉,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帮助同学、乐于助人的宝贵品德,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富有爱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另外,对新生进行感恩诚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让他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人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诚信教育涉及方面就更宽了,例如学习科研诚信,包括考风考纪、论文撰写、汇报成绩,不恶意拖欠、逃交学费,不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人际交往诚信,对不说谎话,不恶意欺骗他人,不失信于他人,不诽谤他人,遵守诺言;网络诚信,文明使用网络语言,不剽窃、不煽动、不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等。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特征差异显著,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受到重点关注。
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来说,心理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亟待引导。一是关于个人在过去以及今后几年内的生活、学习、目标、家庭等方面存在的心理或思维的成长和演变,一是对于他人、集体、组织等方面的观点或行为的认识和完善。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特征,但也正是因为普遍,所以,作为辅导员,辅助学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一般来说宜“输”和“疏”。“输”指“输入”,意思是采取讲授模式。可利用开学期间学院统一安排的学前教育时间集中对新生进行主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利用每周周末的班级集中时间进行适当的讲解以保持教育的持续性。与此同时,“疏”指“疏导”,是穿插在心理健康教育始终的重要环节。我们可采用倾听、建议等轻松灵活的方式将这一环节落实在平时的谈心、查寝等工作中。此举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实际效果来看,此种方式也更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比较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进一步深入。
6.安全教育
鉴于学校周围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盗窃、推销、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对大学新生开展安全教育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校和社会上发生的典型案例来帮助新生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新生切实提升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总之,如何搞好新生入学教育,指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永恒的话题。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探索大学新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够正确有效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大学新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大而化之,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后劲,将决定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大学;纪律;安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04-02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步入校园后的第一堂课,是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由一名中学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入学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入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更有赖于入学教育的内容。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在进校后能够从中受益,明确学校相关规定,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每个老师和领导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此,我个人对新生入学教育有一些新的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一、崭新的大学生活
大学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大学生活是学生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成长经历,不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以前的高中生活只有一个单一的目标:“考大学”,所有的生活学习都为了这一个目标转,学生处在一种家长、老师的高压下学习,很难有自己的掌控权。而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学习生活更为自由,进入完全自主的状态,可以朝着自己喜欢的目标奋斗。进入大学后,同学们都会感到,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视野,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生活方式都跟高中生活完全不一样。
二、纪律教育
虽然说大学生活比高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但是学校同样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制定相应的条款来规范、约束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校纪校规是警示你什么不能做。一直以来,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思想教育来进行的,但仅仅依靠思想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正面说理,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主管认识,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进而达到学生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行政管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化,条文化、制度化,从而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因此校纪校规成为强制执行了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学生因违反相应的学生管理条例而被处罚的有很多。在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学好学校的管理条例是相当必要的。
三、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因忽略安全问题或对安全重视不到位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中经常出现。对新生进行人身、生活、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安全管理条例》,并剖析典型事例,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要求,严加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且是现在每个学校最为重视、也最为头疼的问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影响稳定,稳定影响秩序。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需要全校师生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在对新生教育时要要求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心理健康教育
1.新生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由于受到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视野,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改变,很多新生出现了各种对大学生活不同的反应。正所谓“天才不是第一天生下来就是天才的”,换言之,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大学生不是一进校门就是的。他本身有一个逐渐的适应过程。很多同学在才进校门时就不同程度的出现“大学适应不良症”。生活的变化。不论是从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方式上来说,都跟以前的高中时期大相径庭。以前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生活上的问题,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花钱”、“某天安排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可现在全部要由自己处理,很多同学感到了焦虑,没有归属感。学习状况的变化。从紧张的中学阶段过渡到自由度较高的大学,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某些地方上考试大学的学生来说,也许过去你的成绩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可进入大学后发现,比自己成绩好的人比比皆是。这样就会造成这类学生的失落感。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中学时期的人际交往显得较为单纯、单一,都是自己的父母,亲戚,同学、老师;可到了大学,天南海北的同学有着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秉性脾气大为不同,大家素昧平生。刚开始也许大家会觉得新鲜,可时间久了,各自间操着自己的方言,难以适应,难免会有孤独感。管理方式的变化。大学是讲求个性的地方,学校不会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在管理上就比高中时期自由了很多。“在大学,完全靠的就是自觉。”最典型的是: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才会见到教授某种课程的老师一次,也许隔段时间才能见到自己的辅导员。大学实行的就是自主管理,学生全权安排自己的时间、金钱,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大学生有他特殊身份多规定的内涵。想要当好“自己的主人”就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负责。忽视对自己的“管理”,时间长了,就使自己成为了“没有责任心”的人。
随着研究生扩招,研究生在就业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然而,整体而言,对于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尚嫌不够,情况不容乐观,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如下:(1)理论研究不够。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新生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和和个性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教育者不断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用科学的理论意识观照和指导入学教育。但是,目前“没有专业队伍或专门机构对此进行深入研究”[4]。仅以中国知网(CNKI)搜索的结果为例,至2013年8月,在“高级检索”中,以“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为关键词,精确查找,在“主题”项下仅搜得相关文章4篇,讨论之匮乏,由此可见一斑。(2)意识缺乏。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长期以来,入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新生,研究生新生的入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5]。这种意识导致两种结果:要么不开展或未能充分开展实际意义上的入学教育;要么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中继续温习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未能体现研究生教育特点,无法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内涵。(3)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入学教育内容往往局限于校纪校规和专业介绍,缺少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事务的深度解析,现实关切度严重缺乏;(4)主体隐失,缺乏互动。入学教育组织者对研究生新生的诉求缺乏充分的认知,在教育中多数采取“填鸭式”教育,为“教育”而教育,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进行“我说你做,我讲你听”的一言堂式说教和单项灌输,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研究生体验式学习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5)教育主体单一,缺乏多元性。作为系统性工程,研究生入学教育从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日程安排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努力,以便在入学教育时将新生即将面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恰当的方式预呈给学生。事实上,当前的大多数入学教育缺乏组织协调性,教育主体工作绝大多数都由研究生学生工作队伍承担,“孤军作战”,导师、专家、学校相关部门参与力度不够,使教育内涵缺乏深度。(6)时间短促,缺乏连续性。以往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集中在新生报到日至正式上课前的2~3天内,时间安排过于仓促”[6],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效果欠缺。再之,入学教育和课程学习后的常规教育是“两张皮”,两者未能较好地衔接和融合,无法将“全程教育”的指导理念贯穿始终。
2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川外模式”
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自硕士招生以来,积极开展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笔者自2004年在川外从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川外模式”,并在2007级以来的历届研究生新生中实践,学生反映良好,教育效果明显。“川外模式”由保障体系和内容体系组成:
2.1保障体系(1)组织机构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成立了以主管校领导为组长,研究生院院长和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在每年开学前一个月就召开协调会议,多部门、多层面团结协作,谋划入学教育内容和形式,力求领导组织有力,筹备全面到位。(2)专业队伍保障。学校选拔学术功底深厚的导师、从业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专家、沟通能力强的政工干部和乐于奉献的学生组成新生服务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适应性培训,激励他们针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发挥各自专长,实现“全员教育”。
2.2内容体系“合理选择入学教育内容、采取形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内容、形势与效果统一”,是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主题。“川外模式”包括以下内容:(1)校园文化认同教育:通过报告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等;通过参观校史馆和红岩魂纪念馆,让学生感受“军大”传统的川外历史沉淀;通过知名校友或优秀毕业生的报告会或成果展,让学生体味作为“川外人”的自豪。这一系列活动让新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2)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研一新生“面对新的学业环境心理适应性、平衡性以及协调性不强”的特点,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①由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问题学生”,以便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②由经验丰富并且获得心理咨询二级证书的研究生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特别讲座,主要针对四类问题:环境适应焦虑、人际关系焦虑、婚恋焦虑、择业焦虑,借助往届生的案例,为新生在读研期间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解读并支招,防患于未然;③团体和个别辅导:根据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由辅导员和专业心理从业人员深入学生宿舍,展开面对面心理辅导。(3)朋辈辅导教育:通过考察,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学习成绩突出,自我管理能力强,善于沟通,乐于奉献的高年级研究生组成朋辈辅导团队,担任新生入学教育的特别助理。为提高朋辈辅导效果,研究生院党总支在入学教育前就谈话技巧、方式方法、答疑艺术等方面对特别助理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深入到学生宿舍和班级,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新生答疑解惑,以其“亲近性、认同性和安全感等优势”,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新生对未来研究生生涯的陌生化和焦虑感。(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研究表明:目前,在研究生群体中压力源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就业压力。因此,川外在研究生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展就业教育,凸显就业的导向作用。教育通过讲座和主题班会展开,向新生详细通报学校近几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包括区域选择和行业流向、专业就业差异、毕业生就业中的得失等等,旨在激发新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包括研究生生涯和职业生涯),要解决“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该干什么”的问题,帮助新生准确定位,在随后的研究生学习中,沿着自己的生涯规划方向,理性调整,奋进求存。(5)学术规范教育: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学习更多地体现在学术传承和知识创新上。川外通过宣传小册子(主要是警示案例)和名师讲座对新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写作技术规范”,等学术规范教育,促使他们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专业学习技巧,模范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的学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6)文化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最基础的教育,其本质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新生一入学始,学校就向每一位研究生发放成册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安排专家队伍对相关内容进行导读,然后在一周内举行开卷考试;同时,由主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书记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案例的形式将行为失范等违纪情况加以分析,促使学生自律、自觉行为的苏醒。(7)情报(入馆)教育:图书馆作为研究生学习的主战场,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作用举足轻重。知识传承和创新客观上要求研究生对本专业的情报信息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搜集能力。有鉴于此,川外图书馆专门开展研究生新生入馆教育活动,通过在线学习,馆藏资源讲座,宣传展板和说明手册等形式让新生了解馆藏资源,掌握图书馆内纸质和电子版等文献资源的搜集和检索技能。(8)自主管理教育:培养具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成才、自主发展的新型人才,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召开新生班会和党支部大会,每一位成员须得自我展示,民主产生班委会和支委成员;研究生会和各学生学术社团(如“川外学坛”、“翻译沙龙”、“语言学沙龙”、“文学立志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会”、“对外汉语教育协会”等)在新生中开展成员纳新和专业交流活动。老师往往隐身幕后,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让新生自我调适、主动选择,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现自主管理。传统上,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只是学业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集中教育。川外将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内涵加以深化,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筹备阶段,即在开学之前对录取考生进行电话或问卷调查,对新生进行分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做准备,以期教育实效、科学;第二阶段为真正传统意义的入学教育,通过参观、讲座、考试、竞选、座谈会、观影、主题班会等形式展开八个方面的教育,这八个方面互相联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第三阶段为升华或强化阶段,学习美国高校,推出“新生头年计划”将新生入学教育贯穿一个学期,适时开展相应教育。
3结语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指导新生尽快的融入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新生入学教育近年来呈现出一种时效性不高的情况,深入分析其影响和制约成分,研究如何增强大一新生养成教育实效性及其对策,有着非常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 现状 问题 策略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也是成功完成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成为大学主力军的90后有着更加鲜明的思想特征,这也要求我们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理念、内涵以及方式方法亦应做出相应改变。
一、高校新生面临的困境
1.适应环境问题。
在我国,高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最辛苦阶段,对我国学生而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学生进入高三后,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体育课等副科全部让位于主课,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每一位学生都紧绷了神经,来全力以赴高考。在高考结束后,一大部分学生进入到了自己心仪的学校,但是进入大学的新生并不是如鱼得水,因为要过集体生活,独立的经济生活、考验料理生活起居等事情,都考验着新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其中就有部分同学因为不能适应而出现焦虑、抑郁、学习下降等情况,煎熬着学生的内心,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此外,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了,原来只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同一地域学生之间的交往,现在不仅要和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同学打交道,还要与各类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成员交往,这与中学比较起来在交往的范围更加广阔,同时大学的人际关系相较中学更加复杂化,这对新生的人际交往提出了挑战。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他们的中心只是一个“学习”,而大学里的交往就不那么简单了,包括同学、异性、师生、社团等,新生们远离往日熟悉的人际关系圈,天天面对着自己无法选择的同班同学和室友,对于缺乏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的大一新生来讲,容易在交流过程中产生障碍。
3.学习问题。
大一新生们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习都比较好,都享受过太多赞美和褒奖,但进入大学,周围的同学们学习成绩相当,他们不再像中学那样名列前茅,个别可能没有当上班干部,于是突然觉得昔日风光不再,心理优势荡然无存,由于心理落差较大从而产生从未有过的困惑、迷茫。大学更考验着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但有不分同学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而变得迷茫,以致会沉溺网络而不能自拔。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要把立德树人意识放在第一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到入学教育中去,并以形式政策教育等为手段,巩固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新形式下,我们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能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出发,增加教学形式、拓宽教学渠道,分析讲解大学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看待从而走身心健康成长之路。通过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使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得到有效的指导。
2.专业教育与成才教育。
为了让新生尽快的适应高校学习及生活,首先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各院系老师介绍专业情况使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其次,向学生介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就业形势、应具备的素质,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增加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习纪律,组织学生参观本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等,拉近学生与所学专业的距离。
3.学习方法指导和生活指导。
要引导新生及时调整过去的学习方法,在入校后及时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教育,让其明白大学和中学学习中的差别,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新生明白大学学习中存在着课程门类多,学习周期短,专业性强等特点,完全靠自己主动自觉学习,在学习中以探索式、实践式学习成分增大,学习途径多元化。同时开展朋辈教育,让高年级优秀同学为新生介绍学习经验和成长过程,在与学工干部齐心协力下,共同帮助新生科学筹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信心。在生活指导方面,要让新生做好从已习惯的家庭生活向校园集体生活的转化,学会独立和共处。在入校后,就尽快帮助新生熟悉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吗,指导他们使用“一卡通”、校园网等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生活现状,关注新生中的弱势群体,尽快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及时给他们温暖与鼓励,宣传国家及学校对困难学生的有关资助政策,消除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三、我国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1.开展通识教育和专题教育的相结合。
在入校会,我们要进行集中教育,让新生能从总体上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等有一个宏观认识,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专题组织教育活动,引导新生领会、消化前一阶段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入学教育的成果。新生的入学教育应一直持续到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末,以便让他们在较长的时间里得到指导和帮助,实现顺利过渡。
2.注重强化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结合。
在一段时间内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这种密集式的教育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心理得到调适、行为受到约束,这本身就是对教育的强化。在这种强化式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功能。强化教育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鼓舞,使教育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激发起行为实践的自觉性。也只有当外在的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入学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3.加强理论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结合。
理论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而现实中的典型事例则体现了教育的验证性、示范性、启发性。特别要充分利用本校的、身边的典型事例,必要时可以请当事人回校作报告,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往往能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与共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注重教育的普遍性和针对性的结合。
关键词:高校入学教育;辅导员工作;新生
1 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
作为大一新生,再踏入高校这一新的环境之后,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同时在这一阶段,新生的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初,对其进行学习与生活上的正确引领和指导,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生辅导员应充分考虑到大学新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新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基本含义,了解校园文化和历史底蕴,为新生在大学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奠定基础,加强思想,政治,能力,行为等方面的培养。(2)通过课堂教育,报告会,专题讲座以及系列辅导等理论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等实践教育法,切实开展入学教育。
2 高校入学教育的深刻内涵
2.1 入学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生的思想实际,使新生了解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强化成才目标和学习动力,教育新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引导学生在大学逐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做一名合格积极追求向上的大学生。
2.2 可以帮助新生了解校情,校史,校训,从而增强新生对学校,学院和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以校为荣,为校争光的思想意识。
2.3 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由于新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心里不适问题,及时解决生活学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其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迎接大学生活。
2.4 帮助学生端正思想,确定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初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地安排好各阶段学习任务。
3 高校入学教育内容
3.1 开展爱国爱校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意识,开展爱校教育活动,增强新生对延边大学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军训,把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知识,努力成为国家,社会栋梁之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3.2 开展新生安全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危害大学生生活财产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院切实加强对新生人身,财产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要求,严加管理,防微杜渐;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实例让学生引起足够重视,敲响警钟。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及时通报,及时教育,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安全和校园和谐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做好心理健康普查与辅导工作。由于新生远离家庭,面临大学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生活,新生易导致心理失衡。同时如今大学生因心理压力及室友矛盾等原因引起的死亡事故多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学院做好新生心理测评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开展“新生热点心理问题”等适应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及时疏导沟通,辅导员老师多与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使新生尽快实现心理转变和角色转换。
3.4 开展初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职业规划选修课和讲座,教育引导新生学会如何在专业学习,人际关系,情感交流以及社会工作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帮助新生了解未来的就业“市场”和“职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鼓励学生多关注就业形势和市场导向,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扩大自身知识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3.5 开展感恩师恩教育,培养学生尊师重教,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为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我院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引导学生感恩教师,理解尊重老师,用实际行动感谢师恩回报社会。
3.6 开展学生寝室检查工作,寝室生活是校园生活的核心,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寝工作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里品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通过查寝工作评选出优秀学生寝室,并将优秀寝室名单公布在外国语学院所在教学楼,以此激励新生积极营造干净舒适的寝室环境,进一步美化学生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
4.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科学规划内容。辅导员及学生工作者在制定入学教育方案时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专业需求合适,不断修正入学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
4.2 以为新生的大学教育奠基为目的,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入学教育要协调各方工作,主动协调一年级学生的课任老师,及教学相关人员,为学生开展学习和生活引导,为大学四年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积极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吸引力。组织高低年级同学之间交流学习,搭建平台,选拔优秀高年级同学对口帮扶大一新生,增强朋辈之间促进与交流。有效利用了网络新媒介,现学校已在微信开通延边大学教务系统及综合信息门户账号,最新教务信息,帮助学生快捷准确的了解学校活动及教务开展的最新信息,建立网络群促进新生交流,进行教育启发,使入学教育更受学生喜爱, 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皮方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3.
[2]李霞,徐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