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4 00:59: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移动手机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移动手机调查报告

第1篇

Google Play全球下载量比iOS超出近60%。

全球 iOS 与 Google Play 收入对比如下图所示:

日本、韩国和美国所产生的收入比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加起来还要多,表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保持了良好的下载量 增长势头。中国在金砖四国中的收入增长排名第一,2014 年年底在 iOS 收入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紧随美国和日本之后。

消息类应用拓展覆盖范围,作为通往新受众的关口。

旅游和交通类应用引领分享经济潮流。分享经济变革了消费者的生活、工作以及与社区的交互方式。从2013年到 2014 年,旅游和交通类应用十强的下载量增长30% 以上。 交通类的Uber 和 Lyft, 住房类的Airbnb、Homeaway 和Couchsurfing 都获得了用户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手机视频应用流行度上升。尤其在中国,高速数据传输服务的普及、更优惠的流量套餐以及大屏手机的火爆,都刺激了用户在手机上观看视频的行为。

银幕偶像有巨大的移动影响力。流行文化偶像利用手机游戏进行重新包装后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改编类游戏在首映期间就迎来下载高峰,但在某些情况下IP的生命周期更长。

社交、摄影及录像应用拥有更多女性用户,而手机游戏玩家中男性更多一点。Pinterest这类的视觉发现类应用是女性用户的大本营。

第2篇

AT&T的执行长兰德尔斯蒂芬森几个月前宣布放弃收购T - Mobile USA,并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和司法部阻止这项交易的移动并不会改变美国无线电信产业频率争夺的事实。”

“这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产业之一,其频率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AT&T和T - Mobile USA的并购提供了频率短缺一个临时的解决办法。一旦少了这个步骤,客户势必受到伤害,也会遏止投资挹注。”

从那时起,AT&T公司与高通公司达成了协议,以19亿3000万美元购买其频率,根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统计,AT&T的总频率控股增加到约81.1兆赫。正当AT&T公司推出新的LTE宽带无线网络时,这项交易有助于暂时舒缓AT&T公司频率短缺的急迫问题。但业界人士指出,如果美国移动通信业要继续研发开创相关通信技术,就需要更多的频率。

美国移动通信产业贸易组织的美国移动通讯暨网络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 Internet Association, CTIA)说:“频率是无线产业的骨干,少了它,所有无线产业体系包括应用、速度、装置和研发都会陷入危机”。

无线通讯营运商本身所做的调查报告可以印证上述论述。举例来说,最早与广受欢迎的iPhone手机合作的AT&T电信公司,2007年至2010年的网络数据流量已增加超过8000%。

业界主管指出,智能手机所消耗的带宽约为一般移动手机的26倍,随着智能手机的需求量增加,上述的数据将会继续成长,此外,诸如平板电脑等无线数据设备对于数据的需求量更是大增。

“我们估计在2015年的第5至7个星期,如同客户继续‘动员’一切一样,我们携带的移动数据流量将和2010年一整年的流量一样”AT&T公司说。

虽然有些人认为那些关于频率危机的可怕警告被过度夸大,无线通信产业的主要监理机关FCC却坚决反对这项说法。一名FCC官员说:“频率危机是极为可能的”。

FCC主席朱利叶斯格纳考斯基(Julius Genachowski)在他极有野心的国家宽带计划中,将500兆赫频率的释出需求视为其政策中心之一。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FCC正在寻求国会核准向来极具争议性的提议-利用所谓的“诱因型拍卖制度”,把将近120兆赫未使用的电视频率收益分享给现有运营商。

移动通信营运商正积极想办法争取更多的频率。当AT&T在今年早秋思考T - Mobile USA的未来时,竞争对手威瑞森无线( Verizon Wireless)宣布了一项交易案,其以36亿美元向美国电视有线公司联盟SpectrumCo购买未使用的电波,联盟的成员也包含Comcast与TimeWarnerCable,经过了几星期在考克斯决定放弃自家的无线手机生产后,Verizon Wireless宣布以3亿1500万买下考克斯通讯额外的频率。

其中,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克雷格莫菲特形容:“这是我20年来看过最重大的电信交易案,”这些有线公司也将转售Verizon Wireless的服务。

莫菲特形容Verizon这种须由FCC批准的有线频率采购方式是“Verizon的一个战略主线,因为它向无线业的双巨头垄断迈进了一大步,但却远远不及AT&T欲收购 T - Mobile USA(已失败)所遇到监管上的阻力。”

一旦被核准,Verizon因其掌握700兆赫的频带,将占据电信业中最佳的频率位置,也因为它掌握了密集都会区的最佳频率带,也被视为移动通信业界的龙头。

最近美国第三大移动通讯营运商Sprint Nextel通过承购者延续其与Clearwire的批发协议,已经承认它需要更多的频率作为部署4G网络的基础,而其与LightSquared的合作关系也已日渐明朗化。

然而,T-Mobile USA却面临棘手的问题。虽然美国第四大通信营运商AT&T因为和德国通信的并购案失败,可以获得一些新的频率作为“分手费”,但为了和其他三家通信营运商竞争,AT&T仍必须争取更多频率部署LTE网络。LTE是下一代无线通信频带技术标准,也是全世界最多主要的电信营运商支持的一项通信技术。

第3篇

广播移动电视已有多个标准,它们都看重亚洲这个大市场,尤其是DVB-H和Media FLO。它们竞相向亚太地区渗透,为自己争夺一块大蛋糕。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亚太国家,DVB-H已经成为部署广播移动电视试验和商业应用的最盛行的方式之一。这两个区域的大多数国家已接受DVB-T作为他们的地面数字标准。

DVB-H是DVB Project的标准之一,它以地面数字电视开放标准DVB-T为基础。主要不同的是,DVB-H使用IP环境,也是为电池提供动力的手持消费装置专门开发的。

据DVB Project讲,亚太地区的国家处在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的试验和商业运营的不同阶段。在某些国家(地区),不少的角逐者或运营商正在进行业务试验或者已经推出商用移动电视服务。在某些国家(地区)也进行了基于Medla FLO的移动电视试验。完全的商用移动电视服务已经在越南、印度和菲律宾推出。在技术比较先进的市场,诸如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等处在不同的业务试验阶段,服务提供商也在实验不同的业务模式。

基于DVB-H的商用移动电视的推出

迄今,亚太地区已有3个国家推出并运营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服务。经过试验之后,越南电视台与Nokia公司合作与2006年底推出商用移动电视服务,这是继意大利2006年6月开播世界首个DVB-H移动电视之后在亚太地区推出的首个商用DVB-H移动电视服务,这一服务通过Nokia N92移动手机接收。现在,越南多媒体公司在河内、胡志明市和海防提供移动电视服务,采用付费电视业务模式,包括按次付费服务。用户每月支付5美元订购费可接收9个电视频道和4个无线电视广播频道。

印度国家广播机构Doordarshan公司采用Nokia的前端解决方案于2006年11月在新德里开始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试验。这家广播机构在2006年初新设备招标。2007年5月,Doordarshan公司在新德里开始提供移动电视服务,目前提供8个免费广播频道。这一服务使用Nokia Siemens公司的前端设备和Nokia及Samsung公司的手机。

在菲律宾,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服务于2007年6月推出,这一服务由菲律宾顶级移动电话运营商SmartCommunications(Smart)公司的附属公司运营,Smart是占优势的电信公司――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PLDT)的子公司。这一服务的品牌是myTV,它使移动用户能在任何日寸候任何地点收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现在,myTV服务在Media Manlla由Smart公司提供,在其他重要的城市由Media Ques公司的子公司Media Scape公司提供。Media Ques公司由PLDT Beneficlal Trust Funds完全拥有,它也在投资其他媒体的公司。

Smart公司的用户使用具有移动电视功能的手机每月支付488菲律宾比索(0.30美元)可以收看经有线传送的大多数频道,包括:CNN、CNBC、MTV、Cartoon Network、国家地理频道、Solar Sports、历史频道、JacketTV、Basketball TV,以及当地电影频道myTV Prime和PBA Games。手机由Nokia公司提供,使用Harris和Rhode&Schwarz公司的前端设备。

菲律宾另一家早就计划提供移动电视服务的提供商是菲律宾PhilippineMultimedia Syoterm lnc(PMSI)公司。这几公司于2006年12月开始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服务,他与免费广播电视网Associated Broadcasting Company(ABC ChanneIs)准备对2006年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推出商用服务。

据Smart和Media Quest公司调查,这项服务能在任何地方收看,视/音频清晰。消费者对这一服务有强烈的接受愿望。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愿意预订myTV服务,以便随时收看突发性新闻,及时收看到体育赛事和最新的家庭连续剧。

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的试验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第一个采用DVB-H标准开始移动电视试验的国家。自2006年以来进行了多次试验,大多数试验是在悉尼进行的,2006年3月也在墨尔本开始试验。

完全由Broadcast Australia拥有的服务提供商Brldge Network公司在2004年10月得到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局(ABA)的批准,在悉尼进行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试验。与Nokia公司合作于2005年7月开始试验,选择了500名用户参加此次试验。参加试验的用户使用Nokia 7710型智能手机。此款手机也能直接入互联网,以便接收关于电视节目的背景信息或体育比赛结果。Nokia公司除提供具有移动电视功能的手机之外,还提供端对端解决方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移动电话和服务器平台。据Nokia公司称,该解决方案的中心点是服务系统它管理向消费者手机提供各个不同内容的提供商的广播节目内容。这次试验称作“移动媒体”,参加试验的还包括:电信公司Felstra和重要的内容提供商,诸如Foxtel、ABB、SBS、Nine、N etwo rk Aust ralia、Turner和Sky Channel等公司。

除Nokia公司之外BroadcastAustralia也与Radio FrequeneySystems、Harris TechnOlOgies、Thomson、Samsung、Irdeto等公司合作。也于Telstrn和Foxtel公司合作进行最终用户试验。

2007年开始在悉尼进行的另一个试验到2009年初才结束。2006年3月在墨尔本的实验是悉尼试验的联播试验,当时正值Commonwealth Games之际。

Ai Group’s Australia DigitalSuppliers Industry Forum(ADSIF)也进行了移动电视试验,以向澳大利亚

政府显示服务的优越性,期望政府确定为移动广播电视服务分配所计划的丽个7MHz数据广播频道之一的日期。为此,试验使用Nokia和LG手机,Nokia Siemens Networks公司也以DVB-H编码和前端解决方案支持此次试验。参加试验的用户能接收的节目内容来自第7网络、澳大利亚广播公司、SpecialBroadcast ServIce、Premier MediaGroup、澳大利亚新闻频道、TurnerBroadcastlng、MTV Networks Australia和Fox Interactwe Media等公司。

据调查,消费者对移动电视服务有很浓厚的兴趣。参加试验的大多数用户表示对购买这样的商业感兴趣。80%的参加试验者喜欢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观看电视节目,特别是在等候、旅行、在家或乘车的路上。试验表明,周一至周五观看电视的总时间数增加了,尤其是在早晨和午餐时间,与传统电视不同,收看移动电视的峰值时间是早晨、午餐和晚上时间,星期日下午也是峰值时间。平均每天收看1~2次每次平均观看25分钟。观看次数更多或观看时间更长的用户是非付费电视用户和乘车上下班的人。午餐后休息的人最欢迎体育频道,体育频道在星期六晚上也是最受欢迎的。

在马来西亚,试验处在对DVB-H鲁棒性的测试过程之中。U Mobile公司正在中央区进行试验,特别是在Klangvallev,试验覆盖吉隆坡及郊区,同时移动运营商Maxis Communication公司和付费电视运营商Astro公司也在马来西亚首都进行单独的测试。据u Mobile公司称,目前其Live TV服务在实验中可免费收看。

2005年8月,在马来西亚Me rdekaDav独立日庆祝活动之际,Astro和Maxls Communication与Nokia公司合作进行了DVB―H移动电视实况演示。参加庆祝活动的人通过Nokia 7710型宽屏智能手机收看了此次庆祝活动的实况广播。在这次演示中,Astro提供4个实况频道――TV1、TV2、Astro Ria和 AEC;Maxls Communicatlon提供通信和网络服务;Nokla提供演示使用的网络设备和移动服务;Rohde&Schwarz公司提供发射机。

这次实况试验是Ast ro计划的组成部分,该公司计划不久将推出商用移动电视服务。该公司商务主任Azran Osman-Ranl说:“移动广播电视是我们提供广播服务的有特色的扩展,它使我们能将我们的电视服务范围扩大到起居室以外的观众,使他们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收看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节目。”

在新加坡,两家公司实验了移动电视传送。PKG Media和B roadcastAustralia两家公司的合资公司Singapore Digltal在2008年12月结束了为期18个月试验。目前正等待政府开始商业性运营。

另一家公司――该国的主要广播机构Medla Corp公司也与该国的3家移动电话服务提供商M1、Star Hub和SingleTel合作进行试验。NDS公司为此次实验提供条件接收解决方案,Alcatel Lucent和Gemalto公司提供前端设备,Samung公司提供接收/终端设备。

2005年6月,Nokia公司与MediaCucent和M1两公司合作进行了技术演示。参加2005年亚太广播贸易展览会和Nokia年度Nokia Communication活动的参观者能在有DVB-H功能的Nokia 7710手机上观看Media Corp公司的News Asla频道和Media Crop的移动电视传送的实况联播节目。

在印度尼西亚,Nokla公司于印度尼西亚EMTK Group的子公司PT MECA和SCTV公司合作在2006年下半年进行了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试验。PT MECA公司是视听内容方面的主要集成商,广播平台运营商SCTV是广播内容提供商,Nokia公司为试验提供有DVB-H功能的N92手机。实验进行了6个月。

此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价移动电视服务在印度洋尼西亚的可行性试验性广播包括接收质量和探究支持不同服务计划的选择方案(广告、基于订购的和交互式服务),以及评估消费者未来对移动电视服务的态度。

在中国台湾,当局为几家角逐者发放了移动电视试验许可证他们组成不同的财团,以便解决位试验建设DVB-H是基础设施需要的费用。

公司电视服务基金会(PTs)与中华电信(cHT)、Far EastCommunicabon( ET)、Taiwan Mobile(TWM)、BenQ、Moto rala和Cyberlink等公司组成了一个财团,在2007年开始移动电视试验。

2008年,Chin ese TelevisionSystem公司为了其移动电视试验与Nokia公司结成伙伴关系,同年ChangHwa Wideband Best Netwo rk公司也于其合作伙伴一道在高雄进行移动电视试验。

试验结果令人感到满意各个财团和市场角逐者正在热切地期待着当局发放部署商用移动电视服务的许可证。预计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服务的部署不久将在台湾全面展开。

在新西兰,Nokia公司于Kordia公司合作于2007年4月开始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演示。

在香港,商务&电子发展局在2008年12月宣布,在2009年如期为移动电视服务拍卖频谱。总计可提供26个手机电视频道。拍卖的两组频谱是:UHF超高频频带一条频带数码频谱,可提供20个频道;频带111内两条频宽数码频谱,可提供6个频道。在香港的移动电视服务预计在2010年前推出。领先的IPTV实体PCCW公司领导以DVB-H和Media FLO格式为基础的移动电视试验。

基于Medla RO的移动电视的试验

虽然DVB―H先于Media FLO在亚洲推出商用移动电视服务,但它也面临着Media FLO的技术优势的挑战。据Medla FLO技术开发者Qualcomm公司的官员说:“这一平台的优势是:它不必与地面广播系统后向兼容,因而能较好地适合于移动传输;能在2秒以下改变频道,这比其它技术快1倍以上;电池寿命长,是其它手机电池寿命的近2倍。试验显示:Media FLO每台发射机能覆盖DVB-H的2倍的地理范围,或者能传送DVB-H的2倍之多的频道数量。

QuaIcomm公司负责全球开发、战咯、营销及运营的副总裁Dmar Javai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Media FLO技术在亚洲的渗透情况。他说:“我们相

信移动电视对无线产业来说是下一个大机遇。我们把亚洲地区视为Qualcomm公司和Media FLO技术的非常重要的战略地区。在日本,我们与KDDI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称作Media FLOJapan Planing Inc公司,同时软银公司也成立了Mobile Media Planmg Corp公司,旨在日本部署Media FLO服务。在香港,我们与PCCW公司签定了Medla FLO技术试验协议已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进行到2007年11月中旬。实验表明,这一技术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未来提供移动广播和交互电视恰当混合业务的业务模式和内容构成。在中国台湾,我们与Taiwan Televlsion Enter Prise公司合作进行了技术性试验。”

DVB-H亚太联盟和FLO论坛分别成立

2006年下半年由B ridge Netwo rk公司、印度尼西亚的MECA公司、马来西亚的MITV公司、Nokia公司和Inte r公司组成了DVB-H亚太联盟(DAPA),这是一个专门关注移动电视的集团。在Ha rris B roadcast公司和Radio F requency System公司的倡议下,DAPA联盟由亚太地区可能的DVB―H的重要角逐者组成。其目的是建立一个DVB-H地区性论坛,促进共享最佳实践和支持成员公司对移动电视领域中新业务的技术开发的评估。

该联盟也支持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以便促进DVB-H被亚太地区接受为移动电视的标准。DAPA也欢迎与现有其他类似的联盟和论坛合作,包括美国的MDTV联盟和BMCD组织。该联盟的成立对DVB―H在亚太地区的渗透已经并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Media FLO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由75家公司共同建立了FLO论坛,参加论坛的公司中1/3在亚洲,包括日本的KDDl公司和Softbank公司,以及韩国的3家无线运营商;某些重要的手机制造商也是F LO论坛的成员,例如LG、Samsung、Kyoce ra、MotoroIa和Sha rp等公司。

有媒体评论说,DVB―H、MediaFLO和亚洲当地的其它一些技术在亚洲地区的竞争结局仍然不很明朗,目前还很难说那种技术将取得最后的优势地位,也有可能十多个标准并存的局面。

移动电视仍处在发展的初期

不过标准接受程度如何,移动电视服务必将逐步渗入大众市场。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最近的调查报告称,到2012年全球移动电视用户预计达到4.77亿,渗透率达8.6%。但目前,移动电视仍处在发展的初期。

在亚太地区,包括已推出商用服务的运营商在内,面临着几个难题。一些角逐者说,费用是个问题,这与手机的价格有关;另一些角逐者说,确定合适的业务模式是个大挑战,是统价订购模式还是按次付费,或者视频点播模式?

进行的许多试验证明,移动电视技术是鲁棒的,可靠的同时许多角逐者仍在寻求移动电视的“杀手应用”。即使在一些技术更为先进的欧洲国家,也只有少数移动电视运营商在商用方面取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是以政府同意额外付费的体育和成人娱乐成套节目为基础的。

在守旧的亚洲,是不允许青年人通过移动电话上网赌博或观看的,因为许多管理机构担心对那样的内容放任不管会败坏道德和社会风气。因此,找到合适的业务模式是移动电视中的大问题。在亚洲,这意味着找到不与社会道德相抵触的有吸引力的节目内容。

Gartner公司的调查报告称,在日本,移动电视采用免费广播模式;在韩国,移动电视服务采用付费和免费的混合业务模式。“免费服务将继续是最受欢迎的,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必须转向作为收入源的广告。但这种情况只有达到至关重要的受众群才会出现,因为广告商对不显眼的市场不感兴趣。

Gartner公司为可能的移动电视运营商建议如下获益方法:

1、对于那些有良好的数字视频广播地面(DVB-T)覆盖的市场来说,应当提供免费移动广播电视服务,以补充他们提供的3G电视服务;

2、应当考虑提供免费的基本频道,同时提供基于订购的额外付费的节目内容,以便鼓励消费者购买;

第4篇

Windows Phone 8成为拉诺基亚爬出谷底的绳索,但是,在谷歌Android、苹果iOS之下,微软的日子并不好过,加之用户对操作系统的忠实度并不高,诺基亚的自救与光荣回归似乎更需要双重保险。

 

目前,全球排名前两位的手机生产商三星和苹果,共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50%,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然而在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前夕,诺基亚一直都是手机领域的主导者。据调查公司StrategyAnalytics称,去年第三季度,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仅为4%,排名第10,位于LG和中兴(ZTE)等手机生产商之后。

 

这一切仿佛在去年10月有了转机。就在诺基亚深陷财政亏损与裁员泥潭之时,微软推出了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8,随后,诺基亚迅速把这款操作系统应用在其系列产品中最高端的Lumia 920和820手机上。初步业绩报告显示,诺基亚第四季度手机总销量为8630万台,其中功能型手机销量为7960万台,包括930万台Asha触屏手机。这对诺基亚来说显然意义非凡,说明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埃洛普(Stephen Elop)一再坚持的WP策略效果正逐步显现。

 

押宝Windows Phone 8

说Windows Phone 8救了日益落寞的诺基亚还为时过早,但它的确给诺基亚带来重生的希望。

去年年末,诺基亚在港召开搭载Windows Phone 8的旗舰新款智能手机Lumia 920/820会。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Lumia 920销售十分火爆,目前该系列产品已经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地脱销。

 

诺基亚押宝Windows Phone 8的最强力支持者是其首席执行官埃洛普。自2011年2月诺基亚决定同微软合作后,埃洛普一直都在尝试证明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埃洛普称,诺基亚的过渡期为两年。就在诺基亚联手微软之前,还有媒体报道,“诺基亚或推出安卓手机”的消息,但诺基亚方面立刻出面澄清“是媒体的误读”。

 

其实,如果不与谷歌合作,诺基亚不但会面临Android平台的竞争激烈,以及被卷入价格战的危险,还会受到谷歌在互联网服务上的限制。反而选择与微软合作,不仅可以快速切入高端智能市场,还能获得一定的“议价权”,有更多的自由发产品的附加价值。

 

但是,选择微软并不代表高枕无忧。最新消息,LG、华硕、华为等主流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已于近日表示将要推出新款搭载Windows Phone 8的智能手机,虽然诺基亚有先发优势,但却不能忽略来自老牌手机制造企业的竞争。

 

同时,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全球风靡,一直以来分析人士均认为用户不愿意更换平台是因为偏爱某款操作系统,但调查却大出所料。据Accenture最新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并未特别偏爱哪款操作系统。Accenture的调查报告给出了用户更换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因:用户更换不同平台的设备,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好奇,想尝试一下其他的操作系统,用其他操作系统的手机获得更好的地用户体验,体验更多的高新服务和应用软件。数据表明,24%的用户表示会尝试购买市场上其他系统的设备,23%的用户会因为追求更好的使用体验而更换设备,另外还有23%的用户会由于不同系统间的服务和应用而更换设备。Accenture的运营总监Kumu Puri表示:“总体来说,我们的调查显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的用户对于系统的忠诚度并不高。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且不会只使用单一平台的设备。”

 

近日,有投资者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下的诺基亚现状发表看法,如果销售量到2013年初还无法增长,那么埃洛普将需放弃或改变策略。此次高端Lumia智能手机成功与否对诺基亚的存亡至关重要,因此,诺基亚要想成功翻身,必须拥有双重保险,也就是正视自己在营销方面的缺失,并抓紧改进。

 

营销保卫战

从去年10月,Lumia 920和820手机面世以来,诺基亚就投入巨额资金在英国及欧洲其他地区对这两款手机进行广告宣传。11月份,Lumia920的全球预订量在20天内就突破了250万部,超过Lumia全线系列在上一个财季的290万部。

 

位于伦敦的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分析师尼尔·莫斯顿(Neil Mawston)称,诺基亚不愿透露宣传花费的具体数额,但是在假日期间,到处都有该公司的电视广告。“如此大力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帮公司找回了一些昔日的辉煌,而在移动手机战略上和诺基亚紧密合作的微软也对此次宣传提供了帮助。”

 

智威汤逊(JWT)上海董事总经理李巍认为:“诺基亚其实在营销方面一直做得不错,每次新品推广都是有效果的,只是在几个月之后,就没有声音了。”这就引发了另一个话题,即“大营销”的理念。现在的营销不仅限于做广告,而是要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推广、销售,整个链条都要体现品牌的可持续性,否则品牌就会贬值。

 

除此之外,诺基亚现在面临的另一更重要的问题是找不到提高品牌价值的重点。“诺基亚以前是一个非时尚品牌,做的是功能性产品,讲求的是实用、耐用,激活的是人脑中偏理性的部分。而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则是成功地将手机变为一种很酷的产品,改变了游戏规则,用产品激活的是人脑中偏视觉、社交的部分。诺基亚的手机分机型,但不怎么强调用户的辨识度,而乔布斯使手机成为‘可炫耀的身份标识’。”上海麦肯光明广告策划总监王正说。

 

可以看到,苹果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自己的品牌定位,相反,诺基亚最新推出的Lumia,抛弃了其以往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实用、耐用形象;而改走像苹果一样的高端、酷炫定位。结果是Lumia920能够让消费者觉得高端的也只有5000元的价格而已,它所定位的无线充电功能,被业界质疑为鸡肋;而它标榜的超级触摸屏,倒是可以不脱手套也能接打电话了,然而让这一点成为“可炫耀的身份标识”又太过牵强。

 

“而诺基亚品牌一直贬值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没有在鼎盛时期革自己的命,换言之,就是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指点传媒执行董事林超表示。而这一点做得相对成功的是微软,在2001年,微软就布局了游戏娱乐市场,推出XBOX,并于2010年推出Kinect,体感就相当于人机肢体互动,具备反超“触摸屏”技术的潜力。

 

无论如何,媒体所讲的诺基亚Lumia920的热销对公司来说不啻于一针强心剂。但在近日的采访中,埃洛普也不得不承认“艰难的时光还没有过去。”莫斯顿也警告称,“诺基亚仍然缺乏真正强大、能和iPhone 5或者三星Galaxy S III对抗的手机。”

第5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农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4-00-02

0 引 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这不仅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同时也扩大了电子商务的服务类型与应用范围, 促使各种商业活动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1]。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将产生大量的创新性应用与机会,农村传统经营理念、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也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并非单纯将终端从PC端迁移到移动终端,而主要有其自身的3大特点:

(1)每个移动终端都有一个唯一的SIM卡和确定的运营商,便于电子商务过程中个人身份的认证;

(2)移动终端随身携带,不像PC机终端那样时而在线时而离线;

(3)移动终端可以通过GPS或基站实现定位,为需要确定位置的电子商务提供方便[2]。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上网资费的不断下降,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快,农村居民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相对于电脑, 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农村网民的增长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农村跨越式发展,振兴“三农”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借助移动互联网东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乘势而上,其发展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3]。

1.1 传统电子商务将向移动互联网渗透

拥有市场上成熟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家已经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威力,如淘宝、当当、Ebay等借助移动互联网大力拓展用户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 O2O模式的兴起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网上的虚拟经济能够与网下的实体经济实现全面融合。O2O模式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上完成生活中的任何商业行为,这为电子商务扩展其业务范围提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1.3 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提高

移动支付手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基础,如果移动支付安全性出现问题,就不可能存在移动电子商务,随着移动手机支付软件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用户越来越多。

2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但城乡差别依旧很大,这是由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的。在城市,电脑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但在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却很低。另外,广大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地广人稀,物流的营运效益普遍低下,这些问题给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确实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面对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问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

2.1 农村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营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但最大的障碍是农村物流问题。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来说,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和协调营运,物流公司的营运经济效益就会十分低下,将严重打击物流公司设点的积极性。虽然国家有政策性支持资金扶持,但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物流企业无序竞争,加之物流企业经营粗放、基础设施落后、装备科技含量低、市场管理能力差等因素,缺乏全局一盘棋的统一规划与协调营运的协同作用机制,导致农村物流公司整体经济效益低下,服务水平较差,从而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2 农村缺乏专用的信息平台

虽然互联网给城镇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具有信息储量大、全面、查询方便、更新及时等独特的优势,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但是针对我国农村特征的信息资源还很匮乏,要真正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信息的需求,还需进一步丰富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信息。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时间短,投入还不够,没有适合农村特征的专用信息平台,包括与这种专用信息平台配套的相关应用软件。该专用信息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搭建供需通道,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在平台上实现联合采购,购置农业机具、化肥、生活用品、其他工业产品等,降低各环节成本,为农民带来生产、生活的真正实惠;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在平台上实现农产品的销售,方便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信息,并建立将其生产的农产品推向市场的多元化销售渠道[4]。

3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在技术上充分运用云计算平台,形成移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车联网和物流协同工作的构想,实现全局一盘棋的统一规划、协调营运的协同作用机制。云计算技术破解了企业独立建设高效可行信息化平台的高昂成本问题,大大降低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门槛,这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信息化平台实现模式,同时也给电子商务行业营运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5]。

图1所示为基于云计算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示意图。其由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车联网、物流公司、各电商企业、镇级收发站、村级收发站,手机用户(村民)等组成。

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通过云计算平台整合所有参与者的资源,并为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完成电商企业的核心I务,而这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核心部分。信息导航云平台包含服务层、应用层和基础层。基础层对应于云计算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它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服务层对应于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能够提供企业进行定制化研发的中间件平台,同时涵盖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等;应用层对应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它是电子商务的核心, 电商企业根据电商自身需求平台进行开发,利用云端平台提供的服务, 分析整理相关数据,以适应市场需求。

车联网最初是由车友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其功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汽车信息的收集与共享,实现车与路、车与车主、车主与车主、车主与第三方服务商的沟通。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车联网技术来解决物流成本高的运营困难问题[6]。相对城镇来说,农村地广人稀,为减少汽车运输空车回程的现象,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物流公司可运用车联网技术整合运输信息,降低汽车运输费用,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运行效益。

物流公司、镇级收发站、村级收发站是电商和村民之间实物传递的桥梁,由于农村居民不集中,农村的物流公司更需要与移动互联网信息导航云平台及车联网协同配合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架构中N家电商主要由两方面企业构成,一方面是生产日用品、服装、家电等品种的工业企业,为村民提供物质资源,另一方面是生产农产品的涉农企业或收集村民农产品的农产品销售公司。

4 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

4.1 移动互联网给农村电子商务带来发展的契机

智能手机技术使得手机接入互联网更为廉价和简便,移动互联网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目前已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信息通道。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电脑价格高、操作难度大,相对城市居民来说,电脑价格超出了普通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且就使用而言,电脑没有手机使用方便;

(2)网络宽带基础设施尚不能实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导致很多地方宽带入户难度加大,且一般农村家庭支付上网费用意愿也相对较低。根据2014年5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可知,据统计分析,农村网民与城镇网民相比,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出5%,达到84.6%,到2013年年底,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77亿人。

4.2 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旺盛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不断提高,家住农村的居民对工业品、生活用品需求越来越旺盛,网上销售的低价位产品的诱惑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加入移动互联网,由于农村大型商店的匮乏,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将更为持久与强力。由阿里研究院的《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2014)》的统计数据可知,在农村网民中电子商务类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2013年与2012年相比,旅行预订的使用率增长了11.3%,团购使用率增长了7.9%。根据该报告预测,到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有望突破4 600亿元,报告统计表明,就网购模式接受率而言,农村的年轻网民比城镇网民网购比例还高,农村居民的网购模式接受率高达84.41%,预测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在500~2 000元之间 [7]。

与网购模式接受率相对应的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农产品的销售,有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可形成农户、物流与商户三位一体的沟通交流模式,将三者同时纳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使产品信息在市场上得到及时传播[8],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物流损耗大导致的农产品售价高的问题,这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

5 结 语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云计算技术,设计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架构,在深入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瓶颈的基础上,将现有移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车联网和物流公司有机形成一个能协同工作的综合平台,从移动互联网给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发展契机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旺盛的现象可意识到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峰.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行业的影响与改变[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551-553.

[2]张建锋.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创新应用[J].信息通信技术,2013(4):8-10.

[3]邹捷.移动互联网引领电子商务未来[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194.

[4]黄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5]刘邦凡,詹国辉.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4(2):107-113.

[6]王爱晶,祁明.应用车联网技术解决物流高成本运营困境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5):262-265.

第6篇

一、网络出版的温室气体污染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网络出版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发达国家,此结论的基本依据在于该产业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推动这一技术的跨国企业是污染的直接获利者,而拥有这一实力的网络出版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与欧洲的跨国IT企业。数据显示谷歌、苹果、亚马逊、脸谱和微软等最大的20家西方跨国网络媒体/IT公司,其温室气体污染几乎占据全球整个行业的一半。像脸谱、谷歌这样的跨国巨头,在全球各地都分布着其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只要有不同的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数据库系统。数据显示,一些国际跨国企业的大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相当于18万个家庭的用电量总和。这些数据中心规模之大从外太空都能看到,而且有越来越扩张之势。数据显示全球网络数码资讯投资2013年为5000亿美元,到2020年数码资讯总量将会达到现在的50倍,数据库是其主要投资对象之一。西方网络媒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数据库的扩张。首先是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特别是向经济发展较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扩张。以中国的香港地区为例,2010至2011年的数据库容量增加了18%,其中谷歌正在香港修建一个3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这个投资3亿美元的巨大工程直到2013年才将真正完工。再次是在西方国家内部扩张。其次是在母公司所在国扩张,如美国网络媒体云集,中西部区域2012年预计数据库扩张达到13%,因为位置与能源价格低廉等原因,中部芝加哥、西部加州等区域云集了大量数据库中心,如微软公司正在芝加哥兴建的70万平方英尺的庞大网络数据库中心,这些都是美国本土的跨国公司。最后是在其他发达国家扩张。在北欧各国,这一区域的网络数据库一直增长迅速,2012年数据中心用电量需求将增加35%。以瑞典为例,该国有3万个服务器机架,占地10万平方米,该国数据库每年投资额在2.5亿至3亿欧元之间,而排名靠前的却是脸谱、谷歌等美国网络媒体。相对来说,由于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等诸多原因,几乎看不到发展中国家网络媒体的扩展痕迹。

二、网络出版的固体污染及其主要去向

1.网络电子器材污染物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首先,带有污染的电子制造产业被安排在发展中国家,把环境污染毫无补偿地留给发展中国家。以2011年在中国移动手机市场销量排名第三的苹果公司为例,这个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IT制造商,在美国居然没有一家生产厂房。其在美国的核心业务为软件开发与产品设计,却把产品硬件生产全部外包给代工厂,多为美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成品在世界各地销售,苹果公司通过资本回收完成再生产,把苹果商品产生过程的生态成本毫无代价地留给生产地。以苹果iPhone手机为例,其毛利率为行业平均利润的2倍以上。在中国,苹果所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60%~70%,而外包公司富士康毛利率仅为2.8%。然而,在华的巨额利润并未使苹果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苹果公司在华的第二方合作企业有近百家之多,却在短时间内发现健鼎(无锡)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常熟金像电子有限公司、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等27家供应商有环境污染问题,制造了武汉南太子湖污染、东莞生益电子万吨固体污染等。[4]移动网络装置也主要在中国生产并占有环境成本。2011年中国手机销售量为2.8亿部,核心动力在于智能手机的更新,即添加了上网功能。其中,中国手机市场受关注程度前三名分别为诺基亚33.4%、三星为17.6%、苹果为11.2%,[5]这三家境外跨国公司稳定地占据着中国大陆60%以上的手机市场关注度。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些产品都不是本地品牌,主要的利润都被外来企业占有,而生产厂家却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以诺基亚为例,这个远在北欧的知名品牌在中国建有六个研发机构和四个生产基地,员工超过6000人,不仅生产的手机满足中国大陆市场,还供应全球其他区域,其流程与苹果公司如出一辙。其次,发达国家的电子产品使用过后主要运回发展中国家销毁,从而再一次无偿占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成本。一份国际非政府组织十年前对中国南方电子垃圾的调查报告发现,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在1998年,美国有2000万台计算机作废,电子垃圾有700万吨,有50%~80%的电子垃圾被出口到发展中国家销毁。欧洲学者研究发现电子垃圾每年增加3%~5%,是城市固体垃圾增长的3倍,多数都运往发展中国家销毁,因为这些国家的法律滞后。[6]美联社的调查发现,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与马萨诸塞州,已经明确禁止焚烧与掩埋电脑显示屏等垃圾。当地规定了回收补偿,即一台废旧电脑需要向回收处缴纳30美元的回收补偿,且需本人送到回收站。这些被收集来的废旧电脑以循环利用之名,一半以上的废品运送到发展中国家销毁,[7]从而无偿占有当地生态修复成本。另一种方式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直接制造电子垃圾。像微软、谷歌等跨国公司有成千上万的员工工作在发展中国家,每人使用多台电脑。微软全球至少有5万名员工,每人平均同时使用2台电脑,每台电脑不到3年就要报废一次,垃圾也多是直接在发展中国家销毁。电子固体垃圾给发达国家积累了财富,为发展中国家积累着贫困。目前使用与废品电脑中,很少有成分可以被再利用。美国2007年市场的一份调查表明,2.06亿件废旧电脑部件中,仅有630万件可以勉强被利用,在重量上仅占18%。移动电子产品的利用率更为低下,1.40亿个废旧部件,仅有1400万个可以被回收,重量上的再利用率仅为10%。2008年的美国共产生316万吨的电子垃圾,仅有43万吨可以被勉强再回收,回收率仅为13.6%,剩余的86.4%只能被焚烧或填埋,然后通过雨水、植物吸收等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8]之所以称之为勉强被回收,是因为回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对任何环境都产生长远的伤害。电子垃圾当中有1000多种物质,绝大多数对人体是有毒的,并会对空气、土壤、水源与人体造成长期影响。因此,发达国家以“回收”之名运到发展中国家销毁,因为可回收利用部分少,工人每天只有1.5美元的工资,却积累了长期的环境成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A)等的调查显示,中国有大量的土壤被重金属污染,跨国企业的庞大规模及其对资源的吞吐能力对此负有更大责任。日本的经验标明生态恢复需要巨大的成本,以该国熊本县为例,为了修复当地58万公顷淤泥重金属污染区,历时13年花费485亿日元去修复,[9]而且对于生态修复来说,这些仅仅是一个开始。

2.煤电垃圾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大量污染

如前文所论证,因为不合理的国际分工,造成当今世界IT产业的制造产业主要设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加大发电来维持其正常的工业生产。由于科技水平的总体落后,我国主要依靠的发电能源是煤炭,这一数值2007年为77.7%。这个比例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是美国、德国44%煤炭发电比例的将近1.75倍。比之其他重视环境问题的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大,如爱尔兰的火电比例占该国总电力的22%,瑞典为20%,荷兰为19.5%。这集中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清洁能源利用上的科技水平差距。相比之西方有些国家的可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来看,德国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比例为38%,美国的核能电力为40%,瑞典有高达59.9%为可再生能源,20.1%为核能。我国在此领域有相当差距,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而超过50%的煤炭消费用于火力发电。这相当部分在为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付出代价,而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IT产业尤为突出。因为在2007年全球IT产业的8.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中,中国为1.89亿吨,占全球总数的23%,比美国与加拿大同期总和的1.56亿吨还要高21%,是欧盟各国总和之1.15亿吨的1.6倍。煤炭发电过后的固体垃圾之粉煤灰,给我国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粉煤灰中含有锑、砷、钡、铍、硼、铬、镉和汞等20多种有毒重金属,数量巨大且影响广泛。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变,一遇到连续阴雨、干旱扬尘抑或监管不力,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从而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但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结果,中国独自承担了世界范围内相当比例的制造业生产,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相应的环境负担也会集中到中国。[10]中国是世界工厂,事实上是“世界污染了中国”,我们从网络出版体系的污染分析就可以清晰得出这一结论。

三、我国应对网络出版跨国污染的措施

与网络媒体相连的IT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其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大的提升。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2008年的调研数据来看,到2020年,全球该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将提升至1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比2007年的2%增加2倍。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措施,以对抗网络出版领域的环境殖民主义。

1.完善我国环境法与简化公害诉讼程序

首先,完善我国现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规,让跨国企业在华环境污染数据回归公众舆论监督。信息透明是对企业实行环境污染监督的核心环节,但现行法律需要改进。从2003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到2008年实行环保部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较为详细地规定了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要求,给一些大污染企业造成舆论压力。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强制性企业信息定期披露制度,那些跨国企业及其供应商则凭借其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贡献而傲慢拒绝公众信息公开的要求,苹果外包公司在武汉的南太子湖等数十处的污染均表现出这些问题。另外,跨国企业常用“商业机密”为托辞,拒绝信息公开与公众监督。在发达国家,企业环境信息必须是强制公开的,美国有《毒性物质排放清单》、英国有《环境保护信息自由法》、德国与挪威都有《环境信息法》、欧盟有《环境信息公开指令》等。[11]其次,简化环境公害诉讼程序、增大环境公害赔偿力度。像武汉名幸电子这样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放心大胆往南太子湖排污,即使造成周边民众生活用水困难也没有顾忌,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公害赔偿程序复杂,且诉讼限制在受害者范围内举证。受害的草根阶层普遍举证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公害诉讼的流产。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各级法院接收公害诉讼1700多起,其中环境污染纠纷占1/3之多;这些诉讼在法院绝大多数不予立案,属于无效诉讼。因此需要我国法律上简化公害诉讼程序,扩大公害举证范围。印度法律允许绿色公益律师、非政府组织、环境受害人与媒体人员等组成的强大的民间力量所形成的公益诉讼,规定“任何公民或社会团体都可以向高等法院或最高法院提出申请,寻求对这一阶层的人遭受的法律错误或损害给予司法救济。”[12]另外,还要提高我国现有环境公害赔偿限额。紫金矿业污染的公害赔偿仅有900多万元,因为我国有赔偿上限,使得很多企业认为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渤海湾漏油事件传来积极信号,媒体公布公害赔偿达到16.83亿元的数额,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这是中国公害赔偿的里程碑,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强化非营利机构的监督机制

要想牵制企业的行为必须和其最核心的利益——利润联系起来,因此,需要通过构建一个公众舆论监督的平台来牵动其核心利益,从而使得其自私的污染行为有所收敛。

首先,强化非营利民间力量在监督环境污染中的作用,主要是允许环保非政府组织(ENGO)参与舆论监督。实践证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次仍有盲点,提供私人商品的企业与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会经常出现二元结构失灵的状况,如“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等现象,表明市场唯利是图的弊端与政府刚的有限性,这就出现了第三种结构——非政府组织。环保组织在我国经历梁从诫先生1993年成立的自然之友,再到马军先生2006年成立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通过两代人的努力已经开始了对污染企业环境监督的三元架构格局,一大批跨国污染企业曝光于公众视野之内。事实证明,环保组织不受市场利益和权力的支配,能够较好地纠正环境污染监督领域二元结构失灵的现状。2011年秋季席卷中国媒体的事件“苹果的另一面”,最早就是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1月份的调查报告所确立起的话题,起到IT产业污染监督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印度也是如此,在这个多语言的国家里,真正在环境议题领域对全国媒体起到议程设置功能的是该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科学与环境中心(CSE)。

第7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 政府信息 增值利用

中图分类号: G258.2 D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75-06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Public Sec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Oriented

Abstract Public sectors produce massiv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uring the process to perform their public duties. The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various areas of public life, such as law, politics, culture, education, population, society and so on, which are of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But for a long period, this information is outside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library. Fortunately, the appearance of triple play has provided a good opportunity for libraries to develop value-added reuse of this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Keywords triple play;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value-added use

1 研究背景

政府等公共部门在履行公共任务过程中产出了海量有价值信息。这些信息涉及法律、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社会等与公共生活密切的领域,是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宝贵资源。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资源游离于图书馆信息组织之外。其中主要原因是公共部门分属不同系统,资源难以有效组织。例如广播资源不能在互联网流动。公共图书馆很难按用户要求提供服务,目前只有少数图书馆开展文本信息服务。三网融合为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创造了条件。但是,开发利用这些丰富资源的关键是信息组织问题,即如何使这些丰富的资源与图书馆本地服务系统融合的问题。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分属不同系统,使信息缺乏标准化规范,不同部门和网络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造成政府信息资源难以融合。许多优质的资源不能在内容提供人、图书馆、公众之间实现跨平台服务。三网融合的推进,无疑为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创造了优良环境。如何利用三网融合的机遇实现公共部门信息的增值利用,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信息资源的表达、格式、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信息组织问题。因此,本文旨在从政府信息组织的视角,对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三网融合为信息资源的深度、多途径增值利用创造了条件。学术界对信息资源增值利用服务,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信网[1][2]、互联网[3]和图书馆等多个不同领域,并各自从自身利益发展的视角对信息增值服务发展模式进行研究[4]。王晓琳[5]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增值服务的外包模式,阐释了政府直接从事信息增值服务的困难和障碍,并对政府信息增值服务外包模式的可行性及其问题进行了分析。马桂艳等[6]在分析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垄断开发模式和信息增值服务外包模式,并建议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和采用多元化信息开发模式及供给体系等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新途径。在政府信息增值服务的机制上,周毅[7]认为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是政府信息增值服务运作机制的可能选择。周涛[8]则认为应该构建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信息资源、法律法规、社会、经济和技术保障机制,同时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目前三网融合环境下政府信息增值的成果数量不多,但均十分重视从政府信息组织的研究。

而在政府信息资源组织上,学界也有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通过介绍国外先进的政府信息组织方式,借鉴成功经验。罗昊[9]深入研究了GILS和DC-Government两种主要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曹树金等[10]对这两种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做出了多方面的比较,认为GILSD在元数据的专业元素设置和应用实施成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DC-Government由于采用DC核心集的扩展应用有利于政府信息元数据的扩展性、互操作性和资源发现功能的实现,因此DC-Government将占据未来政府信息资源描述领域的主流地位,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总结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等标准化的现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张承伟[11]提出,我国构建政府信息描述型元数据有12个元数据项,10 项与DC 相对应。[11]罗昊提到国内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研究与应用,应密切关注DC与DC Government 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引进这些成熟规范的编码体系并将其中的元素有机组合,从而形成适应中文资源特点与具体应用需求的应用规范, 提高互操作性。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单独研究三网融合或政府信息增值的成果数量较多,但尚未有结合三网融合背景的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研究成果。为此,针对眼下三网融合的必然趋势,研究在此环境下我国政府信息增值利用在融合环境下的需求特点和存在问题,从政府信息组织的角度,探究政府信息在融合环境下的实现增值利用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3 研究过程与方法

为了探索三网融合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组织策略,笔者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展开调查。一方面,通过访问各大主要学术数据库,检索政府信息组织的相关文章,了解政府信息组织的研究现状和障碍;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访问各大政府网站了解目前我国政府信息组织的现状,结合实际需求归纳出公共部门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对政府信息组织的要求,从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4 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现状

4.1 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的阐释是“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尽管从政策上鼓励政府信息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公开,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政府信息的方式仍较为单一,自从1999 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基本上是通过政府各级部门的门户网站来实现的。如《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明确指出:“网上公开是指将政府信息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深圳市政府的公开信息网络上给予。”这一规定基本把通过互联网上的非政府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政府信息的方式排除在外。类似的还有广州市和上海市都规定“用互联网上的政府网站”来公开政府信息。

虽然,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有保证信息公开的严肃性等诸多优势,但是这种单一的公开方式却不利于政府信息的传播。对于不太喜欢上政府网站或者没有电脑的人群而言,政府信息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政府门户网站方式将显现出较大的弊端,使政府信息被动的失去了因网络融合而快速增长的移动手机和数字电视用户,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利用政府信息的受众数量。为了缩小数字鸿沟,扩大政府信息的公众利用范围,不少国家率先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早在1999年英国的网络普及率仅为22%,为此英国政府考虑除了互联网之外,普及数码电视,并且把在英国广泛使用的电话呼叫中心、基础游戏机等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服务终端。在我国,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上海也在积极的探索新型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12]中指出,将尝试开展手机短信或彩信群发、电子邮件推送、数字电视政务公开频道、便民终端机等方式,主动各类政府信息,进一步方便群众知情知政。对于我国而言,为了充分利用三网融合带了的机遇,扩大信息受众面,政府信息急需打破单一的方式,采用立体式的政府信息公开模式。

4.2 元数据

为了使政府信息能够流畅的在融合环境下的各个平台公布和提供利用,必须利用统一标准对政府信息进行描述和著录,因此开展专门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描述研究也成了实现三网融合下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关键。

对于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标准,早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告工程之初以政策的形式予以规定。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中对核心元数据的定义是描述政府信息公开信息特征的基本属性的集合,适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目、建库、和查询;并根据此前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和检索查阅政府信息的需要,设定14个核心元数据,其中包括索引号、名称、生产日期、机构、信息分类、著录日期6个必选项,文号、关键词、语种3个条件必选项,内容描述、有效期、相关信息、在线链接地址、信息格式5个可选项。另外,2008年3月实施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系列国家标准GB/T 21063.4-2007中规定政务信息的6个必选核心元数据包括信息资源名称、信息资源摘要、信息资源提供方、信息资源分类、信息资源标识符、元数据标识符,6个可选核心元数据包括信息资源日期、关键词说明、在线资源链接地址、服务信息、元数据维护方、元数据更新日期。仅从国家的元数据标准政策来看,我国政府信息的元数据标准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统一和规范,这样使得地方政府信息的元数据格式更是多样化和自主化,不利于政府信息资源的统一描述,进而阻碍政府信息在三网融合环境下实现信息集成和跨平台互操作。

4.3 目录分类体系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对于政府信息的分类,《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中定义的政府信息分类是指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把政府信息划分为若干类别,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目前,适合政府信息目录的分类体系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依据政府信息内容属性的主题分类、依据政府信息负责单位的机构分类、依据政府信息外部属性的体裁分类和依据政府信息所针对的群体受众的服务对象分类。其中主题分类是我国政府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基本分类方法,尽管政府信息的分类标准有较早的政策规范,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却不尽人意。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中拟定政府信息一级类目22个,二级类目124个;而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系列国家标准GB/T 21063.4-2007中规定,信息资源主题分类包括21个一级类目和133个二级类目。纵观我国各级政府信息网站,其对于政府信息的主题分类原则多有自身的一套标准,不同政府部门和地区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同样为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的武汉和上海的政府办公厅网站,仅从其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所设的一级类目的数量、名称和内容来看,武汉市下设 23个一级类目,上海市下设30个一级类目,并且这些类目中只有9个类目忽略类目名称的差异,而类目内容两市是一致的。

5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对政府信息组织的要求

5.1 适应数字化信息开发

当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数字终端,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获取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资源。政府信息的组织方式也应该适应这一特点。调查显示,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府信息的美国公民人数在两年内增长率高达70%,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已经成为网络公民(E-citizen)。该调查同时发现,偏好通过网络获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人群日益增多,网民结构越来越趋近现实生活中的公民结构[13]。对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组织应适应公众数字化需求。

5.2 适应无缝信息获取

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组织应有利于图书馆将丰富的外部资源融于图书馆本地资源,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造成部分。政府信息的无缝集成是电子政府追求的理想目标和最终方向。早在2001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均将政府信息的无缝集成定义为电子政府发展的重要阶段与成熟的标志。同时,社会信息资源的无缝隙整合,组织的运行成本趋于零,服务个性化和即时反应也将成为衡量信息社会高级发展阶段中任何一个政府组织信息化成熟度的主要标志[14]。在融合的信息环境下,公众希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意的信息途径和方式获得想要的政府信息资源,使公众能够真正享受全天候不间断的政府信息资源获取与服务。信息组织应通过拓展服务平台,满足网络融合环境下无缝式的服务,使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电视、手机等任意终端享受到任意时点的实时服务。

5.3 适应多元化信息服务需求

三网融合后,政府信息的内容和载体形式将会得到大范围的扩充,能够实现整合文字、图像、音视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全部资源,同时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和计算机等任意用户终端,扩展为信息出版、信息搜索、信息交换等服务。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用户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艾瑞集团咨询集团2010年的网络视频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网络视频用户快速增长。

知识服务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专业优势,一方面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为政府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索引、网络导航等,对政府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另一方面,更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为用户获取知识服务,帮助用户搜集、筛选、整合政府信息资源。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图书馆行业组织都设有专门的政府信息分组,例如国际图联特别设立了政府信息服务和官方出版部门;中国图书馆学会也把政府信息增值工作纳入日程,并积极与国务院法制办、文化部等政府部门开展交流合作[15]。目前国内已有若干图书馆推出了专门的政府信息服务,并积极采用三网融合提供的新技术和新平台。例如国家图书馆的“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16],开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先河。

5.4 适应增值产品与服务的需要

通过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提供的海量信息内容和多元化平台,实现政府信息的增值开发和利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信息组织方案必须适应投资的需要,有利于形成信息增值业务。如在数据库增值服务方面,信息组织应有利于整合各职能部门政府信息制作政府信息数据库,既满足公众浏览和检索政府信息的需求,又可以实现政府信息跨部门的集成形成新型增值业务。目前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省林业厅等29个厅局完成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改造,建立了包括统计、测绘、地质、档案、气象五个部门基础数据库在内的各类政府信息数据库100多个,达到了TB级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其中79个政府信息数据库向授权用户开放;并且完成68个省直部门信息资源的调查和整合,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再如移动信息获取服务与政府资源的对接中也要求信息组织标准的协调,增值设备制造也要考虑信息组织方法的识别问题。

6 公共部门信息组织策略建议

6.1 元数据规范应适应图书馆对资源的发现

政府信息元数据常用来描述政府信息的存在性及所在位置,确定政府信息的可用性,同时描述获取政府信息的手段、政府信息的来源、完整性和安全性等信息。为了使政府信息能够流畅的在融合环境下的各个平台公布和提供利用,必须利用统一标准对政府信息进行描述和著录,因此专门的政府信息核心元数据是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关键。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对核心元数据进行了定义。设定了14个核心元素据,其中包括6个必选项3个条件必选项及5个可选项。但是我国另一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 21063.4-2007)则规定了政务信息的6个必选核心元数据项与6个可选核心元数据。仅从国家的元数据标准政策来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就存在两套元数据标准,不利于图书馆信息发现与组织集成。

很显然,传统的政府信息组织方式已经无法全面满足图书馆对资源的加工、组织与查询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3亿[17]。调查数据说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应该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满足广大网民利用宽带或手机等媒介获取数字化政府信息的需求。元数据规范满足移动用户需要是必然趋势。

6.2 信息组织方式应适应互操作要求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采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这些规定表明,目前的信息组织主要是为了适应法定的公开方式,因此信息组织存在多样性与非规范性。就现实情况而言,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基本上是通过政府各级部门的门户网站来实现的。这种方式为快速增长的移动手机和数字电视用户通过三网融合获取信息带来了机遇,但信息组织的非规范性为融合网络环境下的开发利用带来了障碍。

2002年,方志远博士通过研究发现,网络时代一个成功的政府信息平台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具备较好的互操作性[18]。尤其是对于三网融合中不同业务和信息的相互串联,政府信息的组织需要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方便公众跨平台获取政府信息。这样就需要统一的政府信息元数据对政府信息的描述进行规范,从而实现政府信息在不同操作平台、异构数据库间的信息交换、集成、共建共享和提供服务。

当前要让政府信息组织适应三网融合下互操作的要求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由于我国大量的政府信息仍然是未经增值加工的原始资源,既没有统一的信息存储格式,又没有进行统一的信息描述,给信息的查询和跨平台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实现政府信息的互操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元数据标准,利用统一的元数据对政府信息进行规范性描述,提供政府信息增值利用的效率。例如,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分布式政府信息定位服务(GILS)”[19]项目的建设。那么我国要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变革,实现政府信息组织的互操作,除了有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描述规范外,还应该广泛推进广大公众用户参与政府信息组织,综合运用用户自标引、信息资源门户、主题树、Wiki、Blog等新兴的基于用户参与的社会性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提高用户参与率,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在互操作基础上的本地融合。

6.3 信息组织模式应适应信息资源的跨媒体服务

根据联合国2010年度的全球数字政府调查报告显示,手机、宽带和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政府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去十年移动手机用户的使用量大幅增长,随之产生的移动信息业务也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政府并没有充分运用此类信息技术提供有效的政府公共信息传递服务[20]。因此,对于仍处于发展中的我国而言,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将是通过提供具有融合特点的个性化服务来扩大政府信息影响力和利用率的大好机遇。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实现的三网融合将形成全新的信息媒介平台和服务方式,各种网络视频点播、数字电视、手机移动应用等新型服务应运而生。政府应该考虑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和信息融合业务,拓展新的政府信息公开和增值利用渠道与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政府信息服务。除了传统的通过声讯政府热线电话、电子信息屏、政府电子信箱和门户网站等渠道提供政府信息服务之外,政府还可以利用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新业务和服务。例如,通过融合了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特点的互联网电视(IPTV)使公众能够按需观看时政新闻、政务分析等政府相关信息节目。通过基于宽带技术实现电脑与电脑、电脑与电话、电话与电话之间通话业务的宽带电话(VOIP),由于无须搭建专属网络,运营成本低,可以大大降低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通话资费成本。通过手机移动平台的政府信息,可以使范围更广的受众用手机上网或下载手机移动客户端就可以浏览各类政府信息及办理行政相关业务。那么,在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下,采取统一的标准,规范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格式、数据形态等具体的信息组织方式,保障政府信息实现互联网、电视网和广播网之间的跨媒体服务。

6.4 信息组织目录体系适应资源融合需要

如今,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全媒体”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展战略中最热门的口号。“全媒体”策略既可以理解为“以融合业务系统和多功能融合终端为支撑,在大同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服务,打造权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体形态,实现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及推荐交换”;又可以解读为“是从传播介质化和产业流程再造的角度,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视屏、电子移动报等多种媒体形态的符合”[21]。

政府也应该适应这种融合需求,将政府信息资源融于本地、进行充分的信息整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化。一方面,通过政府信息内容的集成,将由于行政分割而分散在不同部门类型繁多、存储介质多样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政府信息的集中管理、高度共享和协同工作。例如,可以将分散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纸质及数字化的涉及企业的政府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信息集成库,便于通过“全媒体”环境下的多样化媒介进行传播、提供公众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和信息终端的集成,使政府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手机通信等多样化的途径为公众所获取,从而消除政府信息的条块分割而造成的“信息孤岛”,同时消除“数字鸿沟”,保障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郑.电信增值信息服务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11):182-185.

[2]王秀新.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增值服务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3]朱建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价值服务模式分析[J].现代情报.2008,(2):73-80.

[4]严青云.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增值服务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4):61-63/67.

[5]王晓琳.我国政府信息增值服务外包模式初探[J].浙江档案,2008,(4):23-25.

[6]马桂艳等.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比较与评价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

[7]周毅.论政府信息增值服务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8,52(1).

[8]周涛.政府信息增值利用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9,41(3).

[9]罗昊.两种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分析与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03,(2).

[10]曹树金等.论政府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标准[J] .情报学报,2004,(12).

[11]张承伟,赖洪波.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描述方法[J].情报科学,2007,( 6).

[12]上海市政府办公厅:2011年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EA/OL].[2011-04-01]..2011-04-01.

[13]Christy Oglesty CNN. Study: More Americans become e-citizens [EB/OL].[2011-04-01].省略/2002-04-03/tech/government.internet_1_web-sites

-online-population-users-visit?_s=PM:TECH.20.

[14]焦宝文.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M].北京: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

[15]博秀兰.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增值服务中的社会效用——以知识管理为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1,31(1):111-113.

[16]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EB/OL].[2011-12

-11]..

[18]Zhiyuan Fang. E-Government in Digital Era: Concept, Practice,and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puter,The Internet and Management,2002,(10):1-22.

[19]陈传夫,黄璇.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7):963-966.

[20]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 2010[EB/OL].[2011-04-22].http://www2.省略/egovkb/global_reports/10report.htm.

第8篇

【关键字】核心技术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3G

【Abstract】From1998China''''sformalentryintothemobilephoneproductionbegantodate,from2003wonhalfofthepeakby2004thecontinuousdecline,andnowentrenchedaround30percentmarketshare,Andjustafewyears,makingChinahasbecometheworld''''slargestmobilephoneusersStates.InwalkedthisroadintheprocessoftheChinesemobilephoneencountersetbacks,theyarealsoawareoftheopportunities.Thispapermainlythroughdomesticandinternationalbrandsinthemobilephonehandsetcompetition,theChinesemobilephonetofindtheadvantageatthesametimefoundthatthechallengesitfacesandtheopportunitieswillcome.

【Keyword】Coretechnologymarketlow-endmarketshare3G

1996年国产第一部GSM手机面世,起步比洋品牌晚了整整十年,而从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发展状况来看,1997年几乎而零,1998年开始正式起步,1999年13万部,占当年全国产量的5%;2000年440万部,占6.4%;2001年1048万部,占12.3%;2002年有了突破性激战,进1到10月产量就达到1497万部,销售1445万部,其中出口33万部,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9.8%,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3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2003年国产手机凭借本土化的渠道优势,创新营销模式,更是实现了销量在国内市场56%的占有率;但是好景不长,2004年由于上游零配件供货链出现问题导致国产手机质量大幅度下降,返修率平均高达6%(洋品牌为3%),市场占有率不足30%;从2006年开始,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等知名国际品牌加速进入了中低端市场,矛头直指国产手机的后院,公开掠夺国产手机的市场分额;而2007年随着3G市场的启动,国产手机有望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国产手机营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创新有待突破

由于中国手机起步比较晚,而在手机这个新兴的通信行业中,我国的通信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还远远落后与洋品牌手机,这也使得我国在通信方面的许多技术都要靠购买发达国家的来支持生产。国产手机自主研发能力太弱,而投入研发方面的成本比例也相对较小,这也无意使得国产手机的利润空间被大大的压缩。从2001年的年报可以看出,TCL的毛利润率高达33.4%,波导和科健分别是29%和13.9%。业内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厂商采取贴牌还是自己做一部分研发,对利润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科健与前两个品牌的利润率有明显的差距,固然跟市场销量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科健主要靠贴牌,而TCL和波导尽可能地增加了自主研发的比例,利润空间就大得许多。

在电子信息通信行业,其技术研发方面的成本一定得加大投入的力度,因为技术的研发占据着电子产品相当大的利润空间,是最主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在高科技这个领域,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而这一切都要靠技术来引导。诺基亚公司全球55000名员工中,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超过17000名,达到31%,其用于研发新产品的费用占到总营业额的9%,它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2个国家建立了44个研发中心。而国产手机对技术开发与研究方面的投入太少,大批厂商甚至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直接采取贴牌生产,靠购买别的厂家的技术来运营,是问在没有技术作障的条件下,这样的厂商还能存在多久?手机的研发分为3个部分,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核心模块的开发,专家估计其可以占到手机成本的80%甚至90%以上,国内厂商在购买模块上,自主的做一部分设计,而这部分投入占到成本的10%左右,也是几乎唯一可以增加利润的10%。可见,高新技术的开发对手机利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而技术不过关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必然是质量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国产品牌的平均返修率大约是洋品牌的2倍甚至更多。而在高返修率面前,国产手机又没有强大的售后服务做后盾,这样会对消费者的信心造成很大的冲击,失去应有的忠诚用户,从而大大缩小了市场占有率。

(二)低端市场失守

由于国产手机本土化营销渠道的优势,其一直占据着低端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低端市场技术要求低、利润空间小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靠营销渠道来盈利,这也恰好符合国产手机的状况。而从2006年开始,主要国际手机品牌整合自己的营销渠道,加大了对中低端手机的开发力度,大量推出千元甚至更低的机型,而这块一直被国产手机占据着的市场已经被打破。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显示,仅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大品牌,在500到700元手机市场的分额就已经占到了57%之多,在500元以下手机市场分额更是高达70%之多[①]。

低端市场的失守是导致国产手机当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就像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受到挑战甚至慢慢失去。洋品牌的强势进入,对曾经属于国产手机的产品区间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国产手机的生存空间再次被大幅度的压缩。从泡泡网,中关村网等国内许多网站上都以看出,国内手机销量排行第一的是诺基亚的1100、1110两种低端手机。低端手机虽然盈利小,但其市场面光,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有关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各个档次区间的手机销量上,低断手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分额。从手机的款式种类来看,国产手机决不落后于洋品牌,但是,同样是低端手机,许多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洋品牌,因为其有着过硬的质量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国产品牌的手机虽然有很高的性价比,但从品牌的认知度上来说,多数国产品牌和诺基亚等国际品牌相去甚远。

(三)不妥当的销售方式——电视直销

从国产手机的发展状况来看,2003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分额达到了顶峰,而2004年开始转衰,而这期间影响其的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产手机运用了不妥当的销售方式——电视直销。

国产手机在电视直销方面的市场分额与洋品牌相比,确实占领着大半壁江山,而这也与2003年国产手机通过渠道创新占据将近60%的市场极为相似。但从2004年开始国产手机分额已经开始直转而下,在洋品牌的大举进攻下,只能保持在30%左右的分额。国产手机当时的崛起,主要依靠的是营销渠道创新,而在技术和生产制造环节上仍然相对薄弱。由于当时销量快且大,一些企业找韩国和中国台湾设计制造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其只采取贴牌方式进行销售,结果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返修率一度高达40%到60%,这样极大的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而依靠电视直销销售的厂商,只是挣了一时的快钱,损失的却是其品牌形象,失去了大量的潜在消费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洋品牌凭借产品的优质,从国产手机手中挖来了大批消费者。国产手机这样做可谓得不偿失。

(四)国内市场“黑手机”猖獗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仅2007年上半年,“黑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就已经达到了2343万部,占国内市场25%左右。而同一时期的国产手机销量则占整个市场的30%左右,也就是说,“黑手机”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已经几乎可以和国产手机平起平坐了。“黑手机”普遍存在偷税漏税或者抄袭热门手机的外观、功能,因此其价格要远远低于正规渠道的国产手机。其具有热门手机的世上功能及外观,而售价低廉,对一大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黑手机”由于成本超低,使得其利润十分惊人,甚至高达200%以上。“黑手机”的消费者大都是冲着外观功能而购买的,而淡化了质量,而购买洋手机的消费者主要是信任其质量,所以,“黑手机”几乎不会对洋手机造成影响,而对国产手机的冲击却是猛烈的。

二、国产手机的机遇与优势

(一)专机定制(双模双待手机)

双模双待手机同时实现了为CDMA和GSM两个网络提供支持的功能,而且两种模式之间可无缝连接,用户的CDMA号码和GSM号码都可以随时保持接听状态。中国联通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正式推出了双模卡手机业务,但由于受技术限制,第一代的双模手机并不能同时使用GSM和CDMA两个网络,即只有一个网络的号码可以在线,使用另一个网络时,需要人工切换。而在2006年11月份,中国联通在北京宣布连手中兴、三星、大显、海信、宇龙、CECT六家手机厂商,强势推出的数款“世界风”双模双待手机正式上市。一经推出,其在短短几个月里,业务收入猛增(如下图[②])。

其中,2005年底,宇龙酷派首先攻克了CDMA/GSM双待机技术,推出全球第一款智能双网双待手机酷派728。实现两个号码同时在线、无须切换就可以享受两个不同制式网络服务的酷派728解决了使高端商务人士因配带两部手机而带来的种种烦恼。酷派728的诞生是中国企业深入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的结果,也是手机企业与运营商深度沟通精诚合作的典范。从此,双模双待机成为中国联通高端手机策略的主流。后来UT斯达康、三星、中兴、海信、大显、CEC、LG等企业也陆续加入这一队伍;大显率先推出填补“世界风”中低端价位市场空白C8000双模双待手机,打破了双模双待手机原有的高端价格门槛;2007年4月,大显通信携手中国联通共同推出CDMA手机大显迷你系列“大显M5、大显M6”。这是CDMA手机阵列中首次出现“迷你系列”手机,造型精巧适合时尚消费群体。在国内首次将单芯片技术应用到CDMA手机上的大显迷你系列手机,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让M5、M6成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CDMA手机。这不仅创造了一项纪录,更标志着国产CDMA手机技术的完善。由于看中大显迷你系列在外观设计以及价格方面的巨大优势,中国联通一次性对大显M5、大显M6发下大额订单。而近期上市的大显迷你系列也颇受消费者欢迎。这一系列手机对年轻时尚消费群体是一个号召,让CDMA的用户群得以拓宽,为中国联通用户群的延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3G时代的到来

当3G风暴刮的日益猛烈的时候,2005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移动通信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业界期待已久的手机牌照核准制终于正式启动,大批国产手机拿大了3G手机的“准生证”,市场的细分化将必然导致这一领域的规模效应。

赛迪数据发表的《二00六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3G利好将成助力手机行业再次升级的关键因素。中国政府已经表明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提供3G服务。而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业内人士预计2007年中国的3G用户将达到六百一十八万,业务收入达到二百二十一亿元,终端销量达到八百四十四万部,这将为中外通讯厂商提供激烈角逐的平台。

2007年是中国3G市场的启动年,3G时代将重新产生新的市场规则,并随着我国主导运营商承建TD——SCDMA网络,这将使我国半数以上的移动手机用户逐渐转为TD—SCDMA制式的3G用户,产生巨大的手机市场需求,这也将为国产手机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三)中国庞大的手机用户群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增长迅猛,截止11月已达到4.55亿用户,较前年底增长了6100万用户。中国庞大的手机用户及迅猛的增长速度,必然成为国产手机强有力的优势,因为在中国,国产手机更了解国人的消费观念和审美标准,更了解国人的需要。如IT界的两大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百度正是以比GOOGLE更了解国人的优势赢得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是的,在高科技行业,技术永远是先行者,但是当一个电子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技术的差异化已经极大的缩小甚至磨灭,也就是说,在高新技术行业,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永远在技术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而技术最终将实现共享、标准化。而那时,本土化的优势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大的手机产业群。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生产全国1/3、全球1/8的手机,形成全国最完整的手机零件产业链、造型设计链和销售渠道。在收集芯片、关键模块、主要零部件等方面再也不会出现类似2004年的上游关键器件短缺的现象,有利于国产厂商发挥本土化优势,改变国产厂商“引进—仿制—批量销售”的恶性循环现状,国产手机必将再次崛起。

三、国产手机崛起的策略选择

策略一:由“农村包围城市”

洋品牌的市场薄弱处就在县城和农村,而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量逐步增长,价格杠杆作用明显。同时由于大农村市场还不激烈的竞争,于是一大批国产手机企业就将县城与农村市场作为其入市的起点,利用其明显的价格优势和设计优势,以短、平、快切入市场,积累资源。当原始积累完成之后,品牌建设便被提到议事日程,此时这些企业就开始与洋品牌手机正面竞争了。几乎目前所有的知名企业都经历过或经历着这样的发展轨迹,客观地讲,就是先生存再发展的过程。国产手机企业以其务实与严谨的做法走出了与洋品牌竞争的原始态势。

例如,联想将自己在PC制造市场的成功经验总结为“贸、工、技”,体现了一个国内品牌逐步熟悉产品、贴近客户、树立品牌、提供核心竞争力,从而由弱小走向成熟的奋斗历程。而国内的手机制造商的崛起,正在经历着整机进口、半散件进口(SKD)、全散件进口(CKD)过渡到自主研发的过程。

策略二:推进广告宣传,抢夺终端

随着手机逐步成为普及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产品的外观设计、时尚理念、产品定位、消费心理研究等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产品牌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主攻方向,撇开受人控制的内核技术,专攻外观和应用软件。

针对国内消费者的特点,国产手机一方面大肆宣传产品的差异卖点,如夏新的A8系列,TCL的3288与宝石系列,一方面又竞相邀请明星加盟代言,制造时尚主题,如熊猫请了梁朝伟,波导一直用李汶,等。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国产手机的广告支出动辄近亿。广告开路拉动需求,渠道让利推动销售,结果于是乎一夜之间,这些产品占满了货架空间,并成为行业的名牌产品。

而更厉害的是国产手机的终端拦截。当波导采取终端模式成功攻入手机销售大鳄的阵营,打破摩托罗拉等的垄断之后,终端操作模式就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波导在手机上有“三板斧”即:做广告、给经销商零风险,让他们感觉到跟着波导不会亏,最后就是近乎疯狂的店面促销。波导认为,三板斧中,店面促销最有杀伤力,因它可以使经销商把其它机器放到一边或者干脆放到库里说没有货,而把你的货放在最显著位置。国产品牌采取建立地、市、县级办事处,派驻驻店促销员,增加多产品、多品种陈列,提供终端拦截时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集中诉求一至几个独特的产品形成竞争优势;配合适度的媒体广告和终端包装营造销售氛围。

策略三:创新渠道,厂商结盟

在过去的手机市场,摩托罗拉扶植一些经销商,建立了从全国一级分到区域、省的分级制。例如,摩托罗拉旗下的天音、蜂星、中邮普泰都是一级,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庞大而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国产手机此时的切入,无异于火中取栗,弄不好血本无归。一些企业开创了自建销售渠道的模式,采取一步到位的从生产到终端的竞争策略。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新兴的渠道有助于跳出终端陷阱,虽然成本较高但增加了企业的自。而部分品牌还采取和大型连锁卖场结盟的方式,让终端客户如苏宁、国美等既做又做零售,利益捆绑;甚至采取型号买断和联合开发型号的做法,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手机制造业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欧美做芯片、集成电路板和操作系统,亚洲做外型设计,国内厂商做应用软件,三者在国内结合为成型产品。核心技术是内核和操作系统,因此欧美厂商处在这个价值链的最上端,而国产品牌则处在最下端。我们必须认识到,国产手机军团目前还只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国产手机在繁荣的表面隐藏着大量库存积压、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缺乏核心竞争力三大漩涡。尤其是面对摩托罗拉、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大鳄。因此国产手机的未来还不容乐观,甚至有些企业会面临生存困难。

国产手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鼎盛到低迷的阶段,在3G时代即将到来时,让我们期待国产手机下一个辉煌的阶段!

【参考文献】(经管院,2005540632,王盼,指导老师:赵云君)

[1]于晓媚、《国产手机崛起从零开始的奇迹》、/weekly/news/35/2007923200015.htm2007-11-18

[2]《“国产手机”万里第一步》、/Network/gongshang/lunwen/20071006/10481.html2007-11-19

[3]中国财经网《中国手机服务市场白皮书用户总满意度上升》/fecnews/content.php3?id=30408&elanmu=fecnews&subsortid=5&subsortname=%B2%FA%BE%AD%D0%C2%CE%C5

第9篇

一、总则

(一)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编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或者临灾时的应急处置反应。

(三)工作原则

以为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二、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区政府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全区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总指挥长:区政府主管副区长

副指挥长:国土分局局长

成员:区委宣传部、区发展计划局、财政局、民政局、国土分局、建设局、水利局、交通局、卫生局、农林局、公安分局、环保分局以及各镇办负责人。

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他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分局,办公室主任由国土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职责:是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区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镇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区应急指挥部或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起草区应急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区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区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职责分工

1、国土分局负责做好全区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工作,指导做好恢复重建的相关工作。

2、区水利局负责指导汛情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处置工作。

3、环保分局负责做好受灾区域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4、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技术力量,做好医疗救护和伤病员抢救工作;监测饮用水,对重大疫情组织实施紧急处理,预防控制疫情发生和蔓延。

5、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打击各种蓄意扩大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的违法行为;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区交通局负责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区域内被毁交通设施进行修复,保障地面交通运输畅通。同时,调配紧急救援和撤离人员及疏散所需车辆等运输工具。

7、区委宣传部负责及时做好新闻媒体的接待、答复和引导工作。

8、区民政局负责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申请、管理、分配救灾物资并监督使用。

9、区建设局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因灾受损的各种基础设施尽快加以恢复,积极参与做好各项灾后重建工作。

10、区发展计划局负责做好重大救灾和应急治理项目计划的协调安排工作,落实有关方面的项目资金。

11、区财政局负责做好区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资金预算及救灾应急款拨付工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2、区农林局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情的暴发流行;做好灾后农业的查灾工作,指导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自救工作。

13、事发地镇办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民的临时生活安置、灾民的转移和应急救助等工作;做好抢险物资和救援工具的供应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现场秩序的维护和善后处理等工作。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

(一)灾害的监测

各镇办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辖区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辖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防灾预案要求,落实专人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在监测中发现危险时,须立即按预案制定的预警方式做出预警信号,通知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按规定的撤离疏散路线向安全地带撤离。

(二)信息收集与分析

各镇办和国土分局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料共享。

(三)地质灾害巡查

各镇办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

(四)“防灾明白卡”发放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各镇办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四、灾害的报告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发生地镇办应立即向区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同时向区应急办报告灾情,区应急指挥部接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报区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并根据灾害情况,确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时机。

灾害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

五、应急响应及处置

应急响应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分为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度,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一)险情应急

险情应急指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在短期内可能发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险情时,即进入险情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镇办,应及时上报区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区应急指挥部要立即派出专业人员(专家组)赶赴现场,与事发地镇办一起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

地质灾害险情确定为临灾状态时,事发地镇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立即成立现场险情应急抢险指挥部,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启动“防、抢、撤”方案,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采取强制措施,组织群众疏散避灾。同时,加强监测预报,有序组织防灾各项工作。

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区应急指挥部应按照事发地镇办和专业人员(专家组)建议,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管制措施,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并安排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

(二)灾情应急

灾情应急指地质灾害已发生,即进入灾情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

当发生地质灾害时,区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市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迅速派出由国土分局及有关部门组成的应急调查组,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范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将灾情调查报告上报市国土资源局。

由区应急指挥部在灾情发生现场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根据需要和部门分工,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预警监测,划定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抢救受伤、被埋人员,转移受威胁居民。同时,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处理等工作。

六、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各镇办和国土分局要建立抢险救灾协调工作机制,落实抢险救灾人员,建立抢险救灾应急队伍,要不定期的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镇办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品、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要加强救灾装备建设,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抢险救灾装备等。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通信与信息传递

各镇办和国土分局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区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三)应急技术保障

国土分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要和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四)宣传与培训

各镇办和国土分局要加强群众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

(五)新闻信息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按照《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关要求执行。

(六)监督检查

国土分局要加强对各镇办和相关部门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责任落实到位。

七、责任与奖惩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八、预案管理与更新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镇办,应当参照本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镇办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国土分局备案。

本预案由国土分局负责修订更新,修订更新后的预案,报区政府批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3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