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6 07:32: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检验科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农林;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国农林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为例,每年有过一半的大一新生(近3000人)要学习该课程,足见其在农林院校的重要地位。一般有如此多学生的课程都会采用统考的方式考试,因此试卷的全面性、公正性、区分度和客观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农林院校仍以人工命题的方式出卷。人工命题方式有其优点,但在当前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其缺点越来越突出。首先,人工命题往往易受出题人的主观影响,存在对课程内容覆盖面不全、难度把握不好、重点不够突出、题目容易跟往年类似或重复等缺点,对学生的考查不够细致,区分度可能也不好,达不到考试目的[1]。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教学事故。其次,人工命题容易出错,如符号错误、分值错误、数据错误等。出题人的责任心不同,试卷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责任心强的教师出的试卷质量还比较高,但责任心较弱的老师所出的试卷质量则不能保证。再次,人工命题效率低、成本高。命题一般在教师课程未结束的时候同时进行,教师在上课之余,要花很多时间命题,往往是人付出了很多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可能也没有得优良的试卷[2]。
1试题库系统结构
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科技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和网络已是我们日常生活、教学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农林院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建立计算机试题库系统。试题库系统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计算机试题库系统可有效避免人工命题的诸多缺点,如实现教考分离,更好把握课程内容的覆盖、难度分布、重点突出、不易出错等等[3]。再次,机器出卷效率高,只要设置好一些基本要求,就会很快组成试卷。另外,试题库系统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如满足学生的日常练习,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利用试题库系统出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题,供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之用。最后,考试完之后,考试情况可以反馈给试题库系统,进一步改进试题库系统,那么以后的试卷会越来越好越客观。当然电脑组卷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结合电脑组卷和人工修改,即可结合二者的优点,得到一份优秀的试卷。建立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总的来说,试题库系统首先应该有一套优秀的试题库软件,然后问题就在于要采集大量试题,最后就是管理与参与者的长期完善。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所示,应该包含四个基本子系统,即题型管理、试题管理、用户管理和组题管理子系统[4]。题型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加入不同类型题目,除传统的填空、选择、判断及计算题之外,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题型;试题管理子系统对试题进行管理、设置难度、归类等,如批量输入试题,设置修改难度系数等;通过用户管理子系统可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用户通过网络可以登录系统,根据要求使用系统,保证多用户使用,同时保证安全;组题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组题方式,产生试卷。另外还有试题质量评价模块,为考完试后进行评价反馈而设置。
2试题库系统软件
试题库软件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即商业软件和使用者自己编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化学工作者来说,编写一套较好的软件有一定难度,故采用成熟商业软件比较可行。不管那种方式,试题库软件系统应包括以下方面:(1)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管理,功能齐全:试题库系统不仅管理员使用,普通老师也要用,如出一些练习题、小测验等。大多数化学老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因此简单易用的界面能为更多人使用。界面简单易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如题型的设置,普通的选择、填空、判断、计算题必不可少,还有其他题型,如概念、证明、小论文之类。另外用户管理、组题出卷等都要包含。每个题目设置相应的难度系数,组试卷时根据难度系数的分布情况组卷,这样考试时一般都会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难度系数可由管理员修改。(2)化学语言友好:由于化学试题必不可少的出现化学语言,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中热力学部分的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函数关系式,原子分子结构部分的分子杂化轨道显示、化学分子结构式,四大平衡对应的滴定实验示意图等。因此试题库软件应该正确显示这些化学语言,兼容CHEMDRAW等化学软件绘制结构图,而且必须是WORD软件友好的软件,以正确显示化学语言和数学公式。(3)网络题库:试题库系统不仅在考试时使用,平时也要发挥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中的练习题非常有限,学生可能需要做更多些练习题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试题库系统可以提供网络练习接口,让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另外网络题库可以发挥其交互的优势,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交互反馈。(4)安全性: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因此试题库软件的安全性一定要高,如果出现试题泄露、黑客入侵等情况,将严重影响教学工作,造成教学事故。因此,软件系统一定要提供良好的安全性。
3试题采集
试题库系统的另一大关键就是试题的数量和质量,即试题采集。大量试题需要大量人员完成,是一个大工程。有经验的老教师承担试题的核验、确定难度系数、试卷的把关等工作,其他老师可搜集试题,试题翻译,试题录入及管理等工作。系统管理可由几位老师承担,每位负责某种题型。试题采集是最为繁琐且庞大的工作,必须由多人承担,按章节划分,每1至2位老师负责一章,结合科学前沿有趣的东西,收集翻译编写题目。试题采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已有资料。西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命题近年都由不同老师轮流命题,教师一般都有出题经历,有一定量试题资料,因此首先将每个老师的试题资料收集、归类,就是试题库的基础试题。(2)外文课本翻译。相对于国内课本,国外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一般都有大量题目,可以联系版权方,获得题目的使用权,然后进行翻译。(3)自编题目。组织教师自己命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特点,负责某一章节试题的编写。(4)另外,试题库的题型可多样化,不局限于考试,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写小论文,将小论文的题目也可加入试题库共享。
4不断实践、反馈和改进
试题库系统是不断建设、实践及完善的长期工程,每次组卷考试后,根据考试情况进行反馈,然后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改,如难度调整等。另外,每年都应该往系统里加入一定量的试题,淘汰陈旧试题,保持更新。经过几年的改进完善,最终会建设好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
综上所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是一门农林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该充分重视其考核方式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实现教考分离,淘汰陈旧的人工命题方式,有效组织起来,建设试题库系统进行组卷考试。
作者:蒲亮 张忠 王文己 杨正亮 单丽伟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77-78.
[2]陈红兵,贾俊仙,武英耀,等.创建农业院校化学网上试题库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8(12):50-51.
Abstract: The modern enterprise's refined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reful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and refine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re important to reform the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reducing teaching, but emphasizing the process, and thus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inally building up refined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关键词: 精细化;课堂教学;机制构建
Key words: refined;classroom teaching;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63-02
0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学校作强作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精细化的管理将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影响学校发展有很多因素,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行业的变化、如何制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创立品牌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应变能力,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将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其重要意义。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和文化,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战略的永远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泰勒科学管理思想。泰勒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劳动的方法和标准化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了标准作业的方法,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战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技术也变得日趋复杂,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换代的周期,更大大增强了社会化协作,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此时,一批专家学者在经济领域引入了严密精细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用来解决企业管理上的种种问题。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为了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求抓细并量化每一项工作。“精”就是要切中要点以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具体量化、考核以及督促和执行管理标准。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落实以及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2 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构建
企业随着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一大批企业正在积极寻找对策并苦练内功,慢慢的走上了精细化管理的道路,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海尔。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和个别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原理与内在规律是相通的。为此,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构建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也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把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构建起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我们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2.1 精打师资队伍,细化能力标准 著名管理学家汪中求说“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导者,要推进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让教师理念上认同是首先要解决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三个环节进行精心打造:一是严格把关师资引进,引进各行业的能工巧匠;二是加强岗前培训,转变教育理念;三是强化过程控制,及时关注教师平时的教学,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2.2 精理教学内容,细分岗位需求 客户有需求,才有产品生产;岗位有需要,才有学习的必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也是关键的一步。对精细化教学管理,与传统的“推式”原理刚好相反,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来“拉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在教学内容梳理方面把好两个环节:一是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结合行业、专业、岗位调研,汲取行业企业专家、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意见与建议,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岗证”融合;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充分发挥专兼双师教学团队的作用,做到“两个引入”,即“引入行业标准、引入企业编著委”,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材,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实用性。
2.3 精设教学过程,细备课堂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传统的备课重点是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备课仅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的。精细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为:第一,考虑这堂课程准备安排几个学生活动,每个活动应当如何安排;第二,考虑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当怎样指导学生,怎样与学生产生互动;第三,考虑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或者遇见那些问题,老师应当如何进行控制和评价;第四,将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课堂教师临场发挥且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但是即便准备在充分,在课堂上还是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课后教师通过反思进行二次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记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闪光点和困惑。我们倡导这样的备课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他不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更是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2.4 精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无论教师教的多苦都是无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习很苦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那么这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影响下能否主动的构筑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知识是死的,如何运用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学习的精髓所在。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教学,求新求变,坚持一对一的因材施教。不同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体验式教学”等不同授课方法,做到目中有生,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语言风格的幽默感,课堂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在精细化教学过程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3 结束语
传统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教师往往特别注重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忽视研究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忽视研究如何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将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精心地组织教学,精细地实施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减少讲授,注重过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起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Ⅲ[M].新华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船舶检验技术 档案 科学化管理
船舶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船舶和海上设施安全、防止其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船检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动。而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就是船检工作中所产生的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档案,同时也是船舶技术状况和验船师工作质量的真实记录。由此可见,对船舶检验技术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构成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是船级社在进行船舶检验工作中所产生与此相关的全部工作档案,其主要构成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船舶技术检验档案。船舶技术检验档案主要是对我国内外航行船舶进行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时,所形成的技术档案。
(一)产品检验技术档案。产品检验技术档案是对各种船舶内所配备的船用产品以及船上所载的诸如集装箱等物品进行检验时,所形成技术档案。
(三)海上设施检验技术档案。海上设施检验技术档案主要是在对海上各种建造和建造后的设施进行法定检验和鉴证检验中形成的技术档案。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船舶检验事业的面貌,真实地记载了我国船舶检验技术的发展成果,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二、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分析
(一)执行中国船级社档案管理办法
1.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采用“年度――机构――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即先将归档文件按年度分类,每个年度下按机构分类,同一机构内按保管期限分类,各分社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定。此外,文书档案应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归档文件目录索引》以及《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装订顺序应为: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归档文件目录索引――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索引由档案部门编制,各立卷单位不再单独编制。
2.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按照文书档案要求立卷,以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账簿可装入档案袋(盒)内。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于次年6月底以前,由财务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整理立卷、归档,编制移交清单,移交档案部门保管。1998年以后的会计档案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文)执行。
3.科技档案管理办法。船舶检验科技档案依据其特点分为8个大类、若干二级类目和若干三级类目。科技档案的标识是对科技案卷赋予一定的代码,以确定案卷在档案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是案卷保管号(包括分类号和项目顺序号)和案卷顺序号的组合。具体标识方法按照《船检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执行,如CJ01(总部全宗号),CJ01-5.1.1代表船舶检验类档案;CJ01-5.2.1代表海上移动平台检验类档案;CJ01-4.2代表规范类档案。项目顺序号通常可采用3位数字流水编号,或者采用项目代号、工作控制号、船舶登记号、图纸批准号等作为项目顺序号;案卷顺序号可采用4位数字流水编号。
(二)推进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
当前,随着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业务的蓬勃发展,船舶检验技术档案作为船舶检验工作信息和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其数量也日益增多。在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大背景下,为了跟随中国船级社业务的发展需要,对总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这就需要大力推进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当前,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档案管理平台是以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业务和档案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开发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同时还要兼具安全保密功能,以此来满足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对船检业务档案信息的可视化管理,能够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其公开共享和再利用。
2.推动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数字档案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和传统的档案馆相比,具有信息传输网络化、检索系统方便快捷、档案原件存储时间长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对档案资源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加工,将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服务质量,极大地强化档案的信息需求。
三、结论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研究;本科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的整体。如何摆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恰当位置,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大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普通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教学与科研共为一体,两者之间的互动构建了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1]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培养和教育学生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那种为了“科研而科研”,或以损害教学质量为代价而去搞科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可实现教学和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科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必须废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而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素质提高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而科研是教师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推进器,是促进学科发展、改革课程体系的原动力。[4]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永恒主题。[5]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除了依靠书本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外,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科研不仅可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更准确地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把握本学科的特点、研究热点领域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同时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术水平,可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由近20位中青年教师组成,90%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都从事着相应的科研工作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多位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且都取得过良好的科研成果。教师在指导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自己亲自参加科研实验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锻炼自己、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极好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某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博士论坛”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其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科研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科学素质培养的过程。在学校的资助下开展了“科学思维方法在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其应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术,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开创新技术的实践能力。课程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重点把教师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教给学生,把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使学生领悟科学家发现和创造的思维轨迹,从中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为科研提供良好支持,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收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6]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科学本领的重要和必要环节。科研能使教师站在学术前沿,教师通过科研能跟踪本学科领域的进展,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和扩充教学内容,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固化”到教学内容中,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将科研思想和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科发展前沿,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的特点,教师以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为内容,把这些新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讨论,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研讨式教学,其过程是:教师给定题目学生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报告大家提问讨论总结评定成绩。
3.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实现教材建设的创新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关键。[7]将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材,并积极吸收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科学研究在教材的体系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本学科新的内容和观点及时编进教材,将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固化为教材内容,加快教材建设的更新,不断提高教材质量。通过科学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理论体系和内容。例如,沉淀滴定法中一般教材介绍莫尔法、福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编写了碘-淀粉指示剂法,将科研成果“碘-淀粉指示剂法测定碘化钾”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8]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把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引入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去搜寻知识和提炼知识,也就是研究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
二、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敏锐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有助于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实践环节,通过化学实验培养科研能力是一种便捷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对传统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绿色化改革,并推行绿色化学实验是大势所趋,也是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如何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合于大学化学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广大师生环保意识,使绿色化学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课题。绿色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大一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绿色化学的观念和环保意识,为将来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有关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看,寻找替代品、推行微型实验、发展封闭式实验和串联实验、开发模拟实验、回收利用实验产物是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放弃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学实验,探索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造,是化学实验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增加设计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质实验。通过对原有实验项目的整合,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灌输绿色化学思想,课题组积极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并推进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改造
用绿色化学的观念改造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制备实验小量化、分析实验减量化、实验内容绿色化”新体系。[9,10]改造后的绿色化学实验项目可在常规仪器中完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大量减少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消耗,大幅度节省实验经费,而且可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对传统的滴定分析实验进行减量化改造,标准溶液浓度由0.1~0.2mol・L-1降至0.01~0.02mol・L-1,滴定管由50mL改用25mL,锥形瓶由250mL改用100 mL。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产生的“三废”量很少,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例如,碘量法测定胆矾或铜矿中铜的含量,传统教材采用的是0.1mol・L-1Na2S2O3溶液,每个学生完成标定和样品测定实验要消耗碘化钾6g以上;在小容量仪器基础上进行减量化实验,把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降至0.02mol・L-1,完成实验消耗碘化钾总量不到1g,比传统的实验可节约经费80%以上。我校一年有约1300人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仅该实验的开设,就可节约至少12瓶(500g/瓶)KI,单价约240元/瓶,节省经费3000元以上。再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该实验原来虽然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整个实验室还是能闻到臭味,与绿色化学要求相比,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存在着以下两个缺点:废气有待治理和未达到原料的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通过改进把整个实验装置封闭起来,因铁屑不纯而产生的H2S、SO2等有毒气体用碱液瓶回收,改进装置后虽不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也闻不到臭味了。因此,改进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是对绿色化学指导思想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和树立充分利用资源、实施绿色化学技术的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绿色化学的实践者打下基础。
3.将科研成果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科学研究项目,并固化为教材内容,保证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将科研成果内容充实到实验教学中,为本科生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分析与动手能力。把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编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如“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乙酰水杨酸铜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用硫铁矿烧渣制备硫酸亚铁”、“从含碘废液中回收碘”、“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室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铋”、“固相法制备非晶态金属硼化物纳米材料”、“硫酸锌样品中锌和镁含量的测定”等内容。在科研过程中探索化学规律或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学生提出新问题和新设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坚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科研课题,分析实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详细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在征得教师的同意后,自主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与讨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了素质教育,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要求按科技小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包括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原理、装置及内容、实验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分析、归纳、整理实验数据,评价与讨论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
三、结语
高校教师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学校教务处每年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进行经费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及创新活动,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高水平的教研论文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学院还对发表教研论文的教师给予资助。
近5年来,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刊物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约20篇,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成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被评为2008年四川省精品课程和2011年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被科学出版社推荐参加了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的评选,2012年评为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并被四川省推荐参加“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基础化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大学基础化学系列教材建设与改革”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2011年分别获西南科技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三等奖,《无机及分析化学》系列教材2010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曲晓波.以科研促进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89.
[2]韦化,唐纪良.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3):81-83.
[3]于佩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 兼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4):115-117.
[4]袁修孝.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
(5):12-13.
[5]张建林.教学科研统一的本科研究性教学共同体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CCMS基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41-43.
[6]龚克.教学与科研结合是成功育人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07,
(12):64.
[7]崔有为,王淑莹,彭永臻.构建精品教材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11-13.
[8]钟国清,朱云云.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7-02
项目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特点是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素质的培养、知识的运用全部体现在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教学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高职课程教学必须突出能力目标,建设“能力本位课程”是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在能力本位课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任务的操作过程,只要学生对这些项目任务有兴趣,有内在动力,学生就能成为课程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我们通过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分析检验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整体设计,精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整体设计、项目设置、教学模式及项目化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基本思路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站在课程整体高度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并注意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渗透。针对不同的工作情景,探索诸如“角色扮演”、“激励教育”、“互动式讲评”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到项目(或任务)的实施过程之中,使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范围由教师扩大到学生以及企业。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1.课程内容的选取。企业调研和职业分析是内容选取的前提,我们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源于企业高于企业”,即将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改造成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项目。
内容选取的关键是教学载体的选择,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职业标准及课程培养目标,经过与企业专家的共同研讨,我们选取了5个企业真实检测项目,其中第一个项目来自本校污水处理厂的水质项目检测,其余项目都来自烟威地区的化工、橡胶轮胎、制药等企业,共包含17项检测任务,涵盖了分析检验岗位的核心技能。真实的项目不等于原封不动地照搬,我们对项目进行了重新设计修改,使之符合学生水平和教学规律。
2.课程内容的项目化设计。项目按照完成的途径分为入门项目、主导项目和自主项目。项目一作为入门项目,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完成第一个项目后,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化学检验的基本规范;项目二、三、四作为主导项目,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自主成分加大,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项目五作为自主项目,项目难度增大,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工作,学生主体明显,通过这个项目的完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实施,教学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达到项目所设定的目标,同时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达到技能的提高,实现了工作、学习的完美结合。课程单元教学基于真实工作过程,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了解任务信息)、计划(制定工作计划)、决策(方案优化)、实施(完成任务)、检查(检查工作状态及完成情况)、评估(评价学习及工作结果)来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服务者参与其中。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始终贯穿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精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2.教学方法的运用。①教师为主导的引探法、讲练法和讲听法相结合。引探法: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以强烈的兴趣去探索,完成知识的学习消化,这个方法既可以用引导文引探,也可以用实物、案例引探。讲练法:在学习的第二阶段即六步教学的“实施”和“检查”阶段,出现问题及时讲解,边讲边练,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目的。讲听法:学习的第三阶段是理论提升的阶段,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完成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②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法、关键词卡片法、自主学习法、可视化法相结合:小组讨论法,在制定计划、计划实施的检查、评估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关键词卡片法,将课程的主要内容提炼出关键词,制成关键词卡片,在学习的时候将卡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个关键词阐述所学知识,也可以用于课后或期末的复习,用关键词卡片将知识串并起来;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自主进行拓展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可视化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将工作方案以图形、图表及尽量少的文字展示出来。学生在这个展示的过程中既熟悉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运筹规划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多元性教学评价。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在本课程中注重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变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为多元性。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往的评价多为教师一人评价,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则表现为由教师、学生、企业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在课程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评价主体为带队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和工作小组成员等。②评价方法的多元性。由期末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改为重视过程性评价,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使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③评价内容的多元性,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结合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等工作品质的考核,从而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
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用量化的形式评价出来,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结果,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分析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课程的特性,我们在考核中加大了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学生成绩中过程性评价占60%,期末考核占40%。过程性评价包括检验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实施、素质考评、自查互查四个方面。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一致,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岗位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对几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证明学生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热能系统分析;最优化;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艾萍(1968-),男,内蒙古兴和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张炳文(1953-),男,天津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83-02
教育部2003年发出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进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1]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了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办学的基本特色,这是我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出发点。我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依托学校原有优势着力在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部开拓新专业方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2]
当前我国火电厂每年烟尘排放量约360万吨,占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35%,火力发电厂又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形成酸雨等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使大气环境日益恶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火电厂生产的主要专业,深知自己的使命“在满足供电供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选择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化,描述愈来愈定量化、精确化,节能减排成为电力规划建设和电站运行的努力目标”。基于此并为满足“一实两创”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从2002年开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了“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该课程的设置主要为了使学生掌握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针对“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综合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多门专业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的知识点,以及现代运筹学理论和微机编程技巧,以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减少消耗的若干决策问题为训练科目,培养本科生解决本专业决策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减少消耗的总方针,符合热力发电厂“以安全发电供热为条件,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的设计、运行基本原则。所以,将“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本专业各门课程相互关联的实质内涵,有利于学生早日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跨越,有利于学生上岗后早日成为节能减排工程师,是培养“一实两创”人才的需要,是国家节能减排事业的需要。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及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3]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对“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进行精品化建设和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
课程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科的若干内容按一定的体系与结构组成的教学基本单位。课程建设包括形成和决定课程质量的各种条件和内涵建没: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4,5]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从长远来看,教学团队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远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联合体、学分互认的发展,学生选课时可选择各学校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学习最适合他的课程,因此各学校教学团队的激烈竞争将不可避免。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素质好,团结合作,并有学术带头人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是由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把关,由经验丰富、思想成熟、学有专长、教有成效的中年教师作中流砥柱,由年轻力壮具有教学科研良好素质的青年教师冲锋陷阵的合理匹配的有机整体。其职称和年龄结构,主讲教师的高、中职比和任课率,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比,科研成果率等均能达到结构合理,既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又具有相当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融合多门课程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关联节能减排。在热力发电领域,无论是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还是电站运行,到处存在着“以安全发电供热为条件,以降低能耗为目标”的决策问题,直接关联着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一直为将“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成为培养节能减排工程师的培养平台而努力。结合火电厂在节能减排中的基本任务,精心编排了教学内容,融合了包括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泵与风机、集控运行、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高等数学、运筹学在内的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热能系统或设备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学生针对火电工程实际决策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并编制微机程序求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决策问题的能力。
3.重视教材建设
国内已经有一些关于火电厂热能系统综合分析与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教材,但是,都存在着某方面的不足:主要介绍其他行业的热能系统,火电厂的内容很少;主要针对小机组介绍,不能满足当前超临界600MW及1000MW机组的需要;原则多,应用少,只能作为一般的概念了解,不便于使用操作;由于峰谷差别日益加大,600MW机组也参加调峰调频,给定功率是多数机组的运行方式,例如有些教材中假设“余下的排挤抽汽(1-α1-2)将直达凝汽器”,在给定功率的运行方式下,必然引起发电功率的变化,调节汽门将关小,以改变蒸汽量,维持给定的功率。
本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将克服上述同类教材的不足和缺点,达到教材建设目标。本教材的特色是“融合多门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点是“学生作业内容关联节能减排”。
本教材建成后,将成为:融合了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泵与风机、集控运行、热力发电厂、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高等数学、运筹学、微机编程等多门知识点的综合性教材用书;火电厂热能系统分析工具书和节能减排工作手册,其内容包括火电厂和热电厂的各种装机方案。
本教材将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如下作用:各门课程知识点得到多次强化和应用训练;提高学生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建立数学优化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电脑编程求解的水平;提高学生参加热力发电节能减排工作的技能和意识。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采用的练习题都是每个火电工程实际存在的优化决策问题,以下举两个编程练习的例子:
编程练习一:以优化运行减少消耗为题材,与学生林志峰共同发表了论文《给定出力660MW机组最佳真空确定方法》(《汽轮机技术》2008年第5期)。该论文介绍了功率控制方式下单元机组最佳循环水量的寻找方法。传统的最佳循环水量寻找方法,也是目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在汽轮机入口参数和调节门开度不变的前提下,寻找使供电功率达到最大的循环水量。这种方法不适合于功率控制方式下的单元机组。为此,本练习建立了全面的单元机组资源消耗数学模型,其C程序可以在1~2秒钟内求解得出给定发电功率下使资源消耗最低的最佳循环水量,能够为机组的在线优化运行提出合理建议。这里,资源消耗包括燃料费、水费和排污费。编程练习一的资源消耗数学模型符合汽轮机原理的有关定性结论,其微机程序给出的优化结果符合运行常识,学生得到了达到或接近实用水平的训练。
编程练:考虑更多因素的单元机组冷端优化设计参数。《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技术规定》指出,新建火力发电机组,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变化规律和循环水管道系统布置方案,对于冷端设计参数(凝汽器换热面积、循环水量、冷却塔淋水面积、凝汽器管材规格、凝汽器管长度、循环水管道规格、循环水泵扬程、循环水温度)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进行多方案的优化计算。但是,目前火力发电设计单位没有包含上述多变化因素的优化计算方法和微机程序,手工进行优化计算又难以达到要求。为此,本练习建立了全面的单元机组冷端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考虑到有离散变量,采用枚举法求解,编制调试了Auto Lisp实用程序,计算结果符合正常规律,优化计算时间为1.5~2小时,为火力发电设计单位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优化设计工具。
三、“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具体实施环节,也是“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第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工科学生素质。课程组在指导学生完成编程作业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深入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在“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现有QQ群的窗口内扩建成课程教学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推荐教材、参考教材、参考文献、动态习题集、QQ在线答疑。教学网站内容与课程组教师授课内容一致,课程组教师也使用相同的授课计划和教案,于是,教学网站的投入使用,不但方便了学生,也扩大了课程组的教学容量。
第三,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对主要方法,要讲清思维本质、应用原则与其他方法的联系,要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等。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对所学知识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总结环节,勤于动脑和动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推理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数学性。
第四,开发应用CAI课件,迈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步伐。
第五,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受益。根据个体学生的不同类型,学生受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其一,综合性实用性的规划教材、随时可用的教学网站、老师实时在线的亲切感觉,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温馨的自主学习环境;其二,对于死记硬背、不习惯于研究学习的学生,动态习题集是通过考试的捷径。
四、结论
通过对“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设置的目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和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设置主要为了使学生掌握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对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取了研究性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方法,并引进了多媒体、QQ群答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其他类似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68.
[2]范宝忠.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2):89-90.
[3]雷炜.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03-106.
[4]夏晓烨,段相林.课程建设的内涵、目标及相互关联[J].中国大学教学,2007,(9):59-60.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和把握全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烟草发展方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并在工作中有效践行。省局(公司)党组牢牢把握这个重点,把调查研究作为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按照省委统一的安排和部署,认真研究和部署专题调研工作,确定了省局(公司)党组总体调研题目是:“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省局(公司)党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围绕如何走具有烟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如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扎实推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强化烟草专卖职能以及全面推进ISO9000贯标等专题进行了调研,并分别撰写了有事例、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调研,客观分析,确立了我省行业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通过全面开展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十七个不可”的工作规制,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江烟草特色行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使行业积累累计达到亿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行业;成为具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烟叶商品量稳定在担左右,惠及全省广大烟农增收致富的行业;成为卷烟销量保持万箱以上,卷烟营销结构不断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需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行业;成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落实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的行业;成为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职工生活富足、共享和谐的行业。
2.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解放思想的成果推动烟草更好更快发展
“围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学习实践活动方案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了全体党员围绕自身和部门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有破有立的讨论方式,使党员摒除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和观念,统一了“要想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的认识,提高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利用半天时间,交流了各支部解放思想讨论的具体成果。
讨论中大家认为,对烟草而言,解放思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解放思想讨论,达成了四点共识。第一,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烟草几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条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没有思想的继续解放,就没有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也就不能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二,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就不能扫除。在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思想的制约是最主要的制约,观念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同“在发展中赢得观念的权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自己与自己比,不与同等省份比的消极观念;破除那种等待问题出现后方知报告、方知采取措施的被动工作方式;破除那种不算账、不跟趟、不珍惜有限市场资源的进货行为;破除对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创新的理解领会不深、落实不够的问题和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更好更快发展就难以实现。第三,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就不能有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三年多来,省局党组把烟草整体融入中国烟草改革发展潮流之中,紧密结合烟草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省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从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绩。第四,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就推不出科学发展的新举措。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出什么样的发展举措。如果不大力推进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就不可能对全国烟草行业和我省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把握,也就不可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措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因此,继续解放思想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思想的继续解放,实现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不懈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推动科学发展。
3.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为保证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效果,省局专门制定了《省局(公司)领
导班子和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确立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主题。在利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在机关和在哈所属单位深入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反馈;党组成员之间、党组成员同分管部门负责人之间充分开展了谈心活动后,于月日召开省局党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由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主持,会上,省局党组五名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行为规范、管理精细、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的主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五查五看”。客观地总结了各自分管工作,实事求是地查找和分析了班子和个人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合实际地提出了努力方向。班子成员之间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诚恳地开展了相互批评。
民主生活会上,省局党组班子达成了如下共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改革发展,用科学发展的标准来衡量行业改革发展成果,是做好行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振兴烟草经济,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理性下的实事求是,行为下的努力拼搏,目标下的齐心协力,战略下的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认真安排部署各支部、总支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并派专人参加到会指导。
4.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进行多层面评议
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局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在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吕忠信同志亲自主持下进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工作。在起草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委要求,实事求是总结成绩,认认真真查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交出一份满意的符合省烟草专卖局领导班子实情的分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深入整改打下良好基础。在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后,采取书面评议、召开座谈会评议、支部讨论会评议等形式,对分析检查报告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评议。12月19日,省局向全省行业17家全资子公司发出《关于对省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的通知》。12月22日,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在召开座谈会,在卷烟和烟叶4家单位进行评议。12月23日上午,省局召开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12月23日下午,省局机关各党支部全体党员讨论评议分析检查报告。
同时,大家在评议中,从关心行业科学发展的角度,从自身分管工作实际,对分析检查报告提出了政策性、技术性和文字表述等三个方面的13条意见和建议。局长亲自主持党组会议,对评议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其中8条意见和建议的被采纳并充实进分析检查报告中。:
5.认真制定省局《整改落实方案》并集中整改
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省委指导检查组“学习提高是基础,查找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根本”的要求,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在省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基础上,制定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位的整改落实方案。方案体现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等工作,做到了“四明确一承诺”。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两次召开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专门就《整改方案》的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各整改项目的牵头部门,认真分解整改任务,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使能够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对于影响和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需要长时间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都落实了整改部门、整改责任、整改时限。2月20日召开的《整改落实》情况通报会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职工代表对省局整改落实情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一致表示,省局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很细致、很深入、很务实。整改落实方案充分运用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影响和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准确,整改方案符合实际,整改措施具体可行,整改责任落实到位,整改目标清晰明确,整改时限科学准确,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服装设计课堂实行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服装设计课程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侧重实践的一门专业课程。如果只是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讲授与灌输,那么专业技能课中的教与学的目标就难以完全实现的,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讲练练的学习方式枯燥乏味创作缺乏灵感,不利于设计思维的训练,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设计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行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性质及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工作流程设计、项目情境设计和考核方案设计都与传统的项目教学有所不同,也与电教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有区别。它并不是单纯地将教材多媒体化,单纯收集网络资源展现给学生看,也并非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它必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学习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设计创设新型的网络信息学习环境,搭建知识构架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获得实践经验,提升能力,学以致用。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实践
信息化教学方式已经普遍在职业院校中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证明了职业教学课堂需要信息化教学,笔者根据中职服装专业二年级的服装设计课程以比例在款式设计中运用为例,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根据前期调研“设计”学习目标
学生情况分析: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中职二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学过服装款式图绘画和服装比例制图,对人体比例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绘制款式图有实际绘画经验。学生普遍对理论性学习不感兴趣,喜欢动手实践,但缺乏创作的经验,还局限在书本上的临摹和仿照。创新能力不强,审美意识有待提高。但他们思想活跃,敏感善于使用信息化,动手能力强。因此,根据这些特质结合项目学习内容,制定教学任务和知识目标:
1.确定此教学任务目标的关键词是:比例运用。在款式设计中掌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平衡关系,比例分割变化与视觉美感的关系。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技能操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学习过程目标:学生通过收集信息,讨论梳理,探索发现比例分割的规律,拓展运用比例关系准确绘制服装款式图。掌握服装款式设计中比例分割运用法则和技巧。
3.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收集信息交流促进自主学习,通过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享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二)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学习方式
建立适合此次项目学习内容的信息化资源包从而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包包括学习任务单和教学资源包(微课视频、百度云盘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wifi覆盖的多媒体实训教室以及设计所使用到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采用小组学习方式,三人组成设计小组完成任务,实现多元评价。
(三)教学过程是“设计”的工作流程
1.设计教学情境:在本课题中引入了微课视频,欣p的抽象画和法国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根据这幅抽象画创作的系列服装作品,蒙德里安几何构建的依据是什么?圣洛朗借鉴的是哪些精髓?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名画,作者及设计师的背景资料,学生展开信息整理及主题讨论,教师还与学生共享和讨论,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为下一步实践任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专业情境。通过分析案例,学生明确款式设计中线的分割形成的比例规律,产生的对比与平衡的效果在兴趣点已经激发的情况下,加强对比例理论知识的认识,为下一步设计任务的导入做好铺垫。
2.宣布设计任务,明确设计要求:各小组任务分配、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能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关注度,活跃课堂气氛。在实操中内化理论知识,更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3.各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创意解析和实践过程,其他组进行观摩评价。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
4.结合团队操作的具体情况点拨学生总结设计点,学会运用软件技术体现效果。强调自主学习、认真负责、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学生运用比例方式进行延展设计,利用网络资源或上传到百度云盘资源提交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微博话题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反馈问题讨论发言。
5.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客观评价。教师设计过程性评价表格,并在教师评价栏中为各组积分。学生在评价表的自评项、互评项中计分。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从单一看重结果转向过程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三方评价交错进行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四、对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信息化教学实现了学、做、评一体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引导,介入互联网资源设计“学法”。通过设计翻转课堂形式,确立小组合作方式围绕任务训练技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课堂,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更加有效的主动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过程开放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模式一体化,开拓了教与学的新方式。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关键是“设计”
教学设计紧扣“做中学”“学中做”,在信息化教学中强调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切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以“微课”的形式讲授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布置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团队的形式进行实训操作,培养学生认真踏实、团结协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素养,同时让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 吸入和呼出气体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手册八年级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传感器直观、准确认识吸入和呼出气体等体系。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本节课从评析这一错误认识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任务一:了解吸入和呼出气体。任务二:探究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氧气是否还有剩余及剩余含量。以上两个任务均由学生先提出猜想再进行探究,这样能够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知道氧气支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浓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感受学科价值。
三、教学的主要过程
1.提出问题,有据评析。
教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堂,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上课之前老师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同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你们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呢?
生1:同意!
生2:不同意!我们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是空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提出任务一: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2.解决问题,实证猜想。
教师:请同学们将猜想以图像的方式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学生猜想示例:
设计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烧杯、保鲜膜等实验用品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学生思考、讨论:将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放置在一个大烧杯中,用保鲜膜将烧杯和传感器覆盖,测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记录数据。掀开保鲜膜,往烧杯中吹出一大口气后立即盖好保鲜膜,观察数据的变化[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数据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明显少于吸入的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明显多于吸入的气体;不论是吸入还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都远远比二氧化碳多。
得出结论、修正图像:
3.收获方法,类比应用。
演示实验:蜡烛在倒扣的玻璃杯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学生:氧气没了。
教师:氧气真的一点都没有了吗?请同学们再次利用氧气传感器进行测量。
设计实验:利用双面胶将氧气传感器固定在玻璃杯中上部,点燃蜡烛,将玻璃杯倒扣,观察数据变化。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安全。
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氧气不足,蜡烛熄灭,即蜡烛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
4.经历感受,建立辩证思维。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同学们还想利用传感器探究我们身边的哪些混合气体体系呢?
生1:汽车尾气。
生2:教室。
生3:公园。
生4:卧室。
生5:电脑排风口排出的气体。
……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有效指导。
教师既不能“教”科学实践活动,又不能放任学生,应把有效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形散神不散,放手不放羊[2]。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制订好指导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案,可多名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指导。
2.关注学生差异,激发有效参与。
对于不同学情的学生,可以提出与之能力匹配的实践活动,提高活动课的包容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提升课程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方法,应集中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