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4:15: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视新闻主持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新闻主持人主持人中心制明星化
一、专业背景
在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更多偏向于技巧型培养,同时在其艺考选拔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指向性,重点围绕考生的外在形象、发声条件等展开,这一机制的优点在于,日后所培养出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受众感官及传播技巧上往往更胜一筹,但其缺点亦在于,过分强调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突出“科班出身”的前提下,学生往往无法在四年本科学习中更多思考和定位,难以确定自己的优势及风格养成,更无法加强复合型、多元型知识储备及学习,需待步入实际岗位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验来进行自我完善,并自我突破,且标准化、流水线似的先期培养模式,易造成学生职业思维固定,成为近年来业内广泛热议的“播音机器”。横向对比美国同类高校毕业生,由于专业学科的复杂背景,例如CBS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大学学习的是新闻专业;最“帅”女主持人艾伦德詹尼丝主修的是交流及表达研究专业;最美主播罗宾米德在马龙学院和爱许兰大学求学期间,主修广播电视作业、设计和表演专业,并辅修了政治学;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则获得的是公演艺术专业及语音通讯学双学位,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专业背景,对于其从业者在方向的选择上都更多了些许指向作用,同时对于行业本身的多元表达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在国内知名主持人的成长路径中,“非科班”同样有所体现,北大法律系的撒贝宁,在《今日说法》栏目中让人影响深刻。
二、新闻从业经验差异
美国新闻类节目当中,主持人大多拥有丰富且资深的记者及编辑经验,这也是其新闻主持人的一大共性,NBC“晨早快讯”的新闻主播罗宾米德,在正式步入荧幕前,曾是CNN的记者;ABC王牌新闻栏目《早安美国》中,以罗伯茨为代表的四位主持人都曾是业界蜚声的记者,即使成为新闻大咖之后,他们依旧兢兢业业的参与到编辑、制作及内容选择、导语写作的工作当中。反观国内新闻主持人的养成,则存在较大差异,背景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三、从业年龄差异
一份早在2008年的调查统计显示,中国主持人的平均年龄在38.6岁左右,而美国的主持人平均年龄在59.1岁;且近年来年龄平均值间的距离与日俱增,“青春正茂”和“老态龙钟”成为了两国间的直观差异。“老态龙钟”也许在其他类型的节目中会有所欠缺,或者无法给予受众最好的印象,例如娱乐类,但在新闻类节目当中,却至关重要。偏大的年龄背后是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的积累,这无形中在主持内容和感官体验上塑造了美国新闻类节目的权威性以及深刻性,也在潜移默化中缔造了无数美国的“舆论精英”和“新闻明星”;被誉为“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的沃尔特克朗凯特,一直工作到了65岁才退休,且之后依旧长期活跃于荧幕前;2012年辞世的“新闻怪杰”迈克华莱士,直到80岁依旧未曾放弃过对新闻行业及电视主持的热爱。对比国内,大龄主持人本身已是媒体圈中的稀缺典型,大龄新闻主持人更是无从谈起。其原因大概有从幕前退居幕后,从一线升迁为领导层,从业内转移至教学行业等。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素质要求
一、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新闻工作人员是政府和群众的喉舌,担任着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宣传任务,是一项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因而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对广播新闻电视主持人而言,自身的观点、立场要正确,对新闻内容要有敏锐性、具备鉴别能力,才能尽心尽力的去为广大群众服务。此外,一名合格的新闻主持人不但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也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二者缺一不可。道德品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需要大家在精神层面、社会层面的自觉行为逐渐形成,通过大量的实践可知,只要是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优秀的新闻主持人,在工作上都会成为大家敬仰的楷模;反之,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不好的新闻主持人,总有一天会被新闻界剔除出去,严重的甚至会触犯我国法律,走上犯罪的道路。新闻主持人只是社会中的一个职业,除去这个身份也和我们一样是一名普通的公众,对公众来说,自身就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对社会公德予以遵守,不能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成为一名特殊的公民。且主持人这个职业是比较特殊的,不管是在新闻节目中,还是在现实的生活中都会接受广大受众的监督、评价,因此主持人在生活中要养成谦虚、兢兢业业的作风,在工作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二、职业素养和新闻敏感度要求
在新时期下,对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也要具备采编播一体的能力,且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政策性也比较强,在主持的过程中不仅要真实,还是具备实效性。所以,对主持人来说,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底蕴,不但可以将被采访者的潜在意识激发出来,还能通过自身度的拿捏将新闻节目提升一个档次。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能够对自我进行良好的约束,从而对主持人这个职业的权威性予以维护,也就是说,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具备职业素养,这是你从事这份工作该有的态度和信念。此外,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就是要具备新闻敏感度,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主持人,一定要先去到基层锻炼,从一名基层记者开始做起,通过在基层的磨练,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身的能力,这样就能快速的培养起新闻敏感度,随时随地都可以嗅到新闻存在的价值,从而对新闻本身的内涵和意义予以掌握,并应用到实践中,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主持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素养要求
个人素养分为对主持人的语言素质和形象素质的要求,主持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语言,除了语言要具备规范性,符合普通话的标准以外,在语速、语调、语气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甚至于说在面对镜头时的角度、播报过程中点头的频率等这些都有非常硬性的标准。所以,要对主持人的语言能力予以提高,就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对自身的语言予以规范,不能运用生活中的一些语言习惯,而是要按照新闻标准要求规范自己。对带有趣味性的新闻节目,在保障趣味性的基础上也要遵循新闻的真实、客观性,不可以为了提高收视率、追求新闻效果而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修改,更不能以自身的想法去对舆论方向进行引导。同时,主持人自身的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形象气质:一是形体方面,有部分主持人在工作时间一长以后,觉得这份工作已经成了自己的铁饭碗,就不注重自身的形体,这是非常影响个人形象的。作为公众人物一定要严于律己,对自己的形体进行控制;二是着装方面,在新闻节目中一定要穿着职业套装,对于有趣的新闻节目,可以穿的休闲一点,但必须要优雅得体;三是妆容方面,主持人一定要牢记不能化浓妆,也不可素颜就直接出境,而是要选择一些比较得体的淡妆。此外,主持人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外在形象,也要提升自身的内在气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专业的书籍或是和自己类型相似的新闻节目,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在素养,让自己气质才华大放光彩。
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借助一系列的视听符号来完成传播过程的,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介与观众之间的信息载体,是代表节目的重要符号,主持人的品牌化是节目经营的重要部分。
一、主持人与节目之间的能指、所指关系
电视新闻节目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节目中的每一个因素,包括新闻画面、新闻人物、解说、音响、字幕、灯光、甚至色彩的运用都体现了一种符号关系。这个系统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新闻画面、新闻人物、解说、音响、字幕、灯光、色彩等是能指,他们共同作用所表达的新闻事件则是所指。
新闻节目的内容也是符号,要让观众了解这个复杂庞大的符号内容就必须借助另一个更具体的、能传递信息的符号来表达,这个能指符号就是节目主持人。单从新闻主播不同寻常的穿着,也能了解当日节目的主体意指。如,除夕夜新闻主播多会穿上唐装以示贺岁,观众据此就能轻松判断这一喜庆所指。主持人的语音、语速、语调,则能从听觉上传达出节目当日的主体意义。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符号系统,都在传达节目公正、客观、权威的所指含义。
二、主持人“品牌神话”的造就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认为,意义的生成是一个神话的过程。“神话”是一个二级符号学系统,能指+所指=符号,只是符号的第一个系统,可作为第二个表意系统的能指,从而产生新的所指,形成新的符号,这就是罗兰·巴特认为的造就神话的过程。神话形成后,第一个系统中的意义构成外延意义,第二个系统中的意义就是内涵意义。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化,也存在着构建品牌内涵意义的神话过程。
节目主持人对于新闻节目,首先承载着第一个符号系统的符号功能,在这层表意系统当中,新闻主播通过作用于受众感官的视觉和听觉层面的各种载体(包括服装、装扮、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化妆,以及语音、语调、语速等)来表达节目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意思。新闻主播为观众提供及时、客观、真实、公正的新闻报道,完成了巴特神话理论中的第一个表意功能。但是,在新闻主播和新闻节目这一对能指和所指关系中,假如不能够接下来在第二个表意功能系统中实现神话的飞跃,不能被赋予新的含义,就不能实现主持人品牌价值的构建。
如何造就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神话”?
1.主持人的符号意义要鲜明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个性符号不能像在娱乐节目中那样,用“我”的口吻和语气来表达,而应强调新闻栏目特征下,娱乐节目主持人让人快乐,而新闻节目主持人则应让人信任。
新闻节目主持人有着操控话语权的特权,从“符号”层面来讲,象征着三个方面--自己的内心,广播电视媒体,受政府、经济领域和自然世界制约的公共利益。主持人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倡导一种什么样的理念,甚至是非语言符号(如相貌、服饰、表情、体态、使用的道具等),每一个细节都微妙地影响着受众,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如公众对主持人的认知或模仿。
转贴于
当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符号属性和节目融为一体时,就成为了一种品牌,吸引更多的受众,并产生较强的感召力。正如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的知名主持人维特费尔德所说,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制作实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新闻的竞争早已不能只靠独家新闻,更应靠每个主持人报道新闻风格的不同来争取观众。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播丹·拉瑟,以非凡的热情、一贯的奉献精神和不变的激情,为美国公民报道新闻。他为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新闻提供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结合体--炉火纯青,德高望重,男性魅力。这就是主持人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2.主持人已经形成的符号风格要稳定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符号风格是由新闻栏目的性质,主持人的外形、声音条件、个性特征等多方因素决定的,一旦形成这种符号风格的能指,就会在观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相对应的、相对固定的所指。一旦主持人随意变换风格,就打破了这种意指关系,造成受众认知的心理落差。如播音界前辈赵忠祥加盟上海东方卫视《舞动奇迹》的主持群,就给观众带来了这样的心理落差,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主持效果。
3.通过多种形式来传播主持人的符号形象
如《超级访问》的主持人李静,多年来不仅以一位成功的主持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且通过多种形式打造其善于经营事业、人生,热心公益事业的成功女性符号形象。她主持的多种类型节目,因此享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4.电视节目借助主持人品牌符号的延展性来带动节目品牌的延展性
关键词: 职业特点; 新闻记者; 新闻节目主持人;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18-02
在电视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出境率很高的一群人,那就是新闻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我们在频繁看到他们的同时,也不免有些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像水均益这样的人,他是一名记者?还是一位主持人?两个职业之间又有何不同?他们的交叉点又在何方?要了解新闻节目主持人与记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当首先了解几个概念,和这两种职业的职业特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新闻节目主持人。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及特点
伴随着我国电视新闻深化改革,各种新闻类型节目相继出现,为我国电视新闻增添了魅力,带来了勃勃生机,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那么,什么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呢?
中文的“节目主持人”,在英文中有两个不同的对应词:一个是“anchor”,即新闻节目主持人或新闻主播;一个是“host”,即专栏节目的串联人、协调人,其含义是“主人”。主持人一词的英文anchor,原意是指体育运动接力赛跑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也就是跑的最快、最有冲刺力的人,后引伸到电视节目中,其含义为最优秀、最有组织能力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即这个人必须有能力把各种新闻片及现场新闻报道组成一个完整的新闻节目,在整个节目中起主导、组织和串联作用。
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素质;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捕捉新闻,深刻地反映最新的最有价值的新闻;有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既善于现场采访、提问、议论,又善于采写、编稿;有独到的见解和即时评论的本领,敏于思考,报道有深度。
也就是说,新闻节目主持人因该具备较高的素质,他在节目中的主要作用概括的说就是:“新闻串联、现场采访、即兴评论、现场调度、把握时间等”。
以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位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了,可以说他在整个的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从以上的定义当中,我们竟然发现了记者的一些职业特点和素质,比如:现场采访、提问、议论、采写、编稿、等等,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们同时也是记者。比如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柴静等。敬一丹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讲座的时候就曾经这样说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所有主持人都有过记者的经历。”
换句话说,记者与新闻节目主持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记者的职业特点又是什么呢?
二、记者的定义及其职业特点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记者,那么,什么是记者?现代汉语词典对记者一词的解释为: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而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其定义是:是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
那么记者的职业特点又是什么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采写新闻报道。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在内的各种新闻报道,这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记者只有源源不断的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台、电视台的正常的播发,因此,采写新闻报道,是新闻记者的首要的任务。
(二)反映情况。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新闻工作着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的另外的任务就是起到沟通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尤其是电视媒体出现之后,其影响面和受众日益扩大,做为喉舌的记者,更是谨小慎微,不可以出现在报道上的偏差,因为可能记者的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社会的极大反响。
比如,在“非典”期间,我们的媒体就因为报道上的偏差,而导致了两个极端的发生。非典在广州流行的时候,我们的记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公开报道是,这场疾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这是由于这种报道的偏差,没有及时地反映情况,才导致了非典在全国大面积的蔓延。当在全国蔓延,而这时我们的记者却在报道中没有掌握分寸,因此,将非典人为夸大,以至于在某些城市出现商品断货、人心惶惶、如临大敌,人们的社会生活限于瘫痪,因此,真实的反映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的情况,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其职业赋予的特殊之处。
以上分别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和电视新闻记者的定义和职业特点做了一个简单阐述,从中,我们发现,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与电视新闻记者还是有一些异同的,那么,如何看待这两个不同,但又被别人容易混淆的职业呢?
三、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一)职业特点的差异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和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们各自专业的节目特点是不一样的。
1.记者对其职业的要求就是:就某一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反映人民的意愿,反映社会的情况,但作为记者,他们只是对报道单位时间内,具体某一件事情进行报道。具体的采用稿件与否,并不由记者说了算。记者只是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很好的报道。
比如: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水均益就作为一名记者的身份进入了伊拉克进行报道,在向国内发回报道的时候,水均益只是履行了记者的职能,客观公正的报道那里所发生的一切,至于其他与这件事无关的内容,则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2.而对于新闻主持人的要求:从其职业特点来看,新闻串联、现场采访、即兴评论、现场调度、把握时间等,这些都是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节目的把握时,需要考虑的。
比如:水均益在回到国内,他在做国际观察这个节目时,其身份就发生了变化,那时的他就是一位节目主持人,他不仅要考虑与嘉宾谈话的时间,又要考虑现场的调度,对嘉宾谈话的反映,进行点评等等。
因此,新闻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点是不相同的。
(二)思维方式不同
主持人的思维方式:将节目有机的串联在一起,把要作的节目内容通过主持人的语言来完成对整个节目的整体把握,在节目中,要考虑时间的安排等等综合因素都要考虑,可以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立体的思维方式。
比如:康辉在做重大历史时刻的直播报道的时候,在事发现场的,叫记者,在演播室里的,叫节目主持人,当这个活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节目主持人通过有效的节目调解,把“从现在到活动开始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来占用,使整个的直播报道不至于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这时,就是考验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时间,不能不说,又不能说多了把重大事件节目画面给误了。这种分寸的拿捏,需要主持人全方位,立体式的思考问题。
线性思维方式――记者的思维方式:为什么说主持人的思维方式是线性呢?我们还是的从他的职业特点来看记者的思维方式。比如,记者只是从报道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报道本身,从报道本身的思想,记者考虑问题的方式就是,线性,只是从报道的角度,方向,倾向性这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说,记者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
(三)报道场景的不同
有很多时候,报道的场景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身份是主持人还是记者,但这不能代表全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电视业不断出现的新的节目类型,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这里讲的,只是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常规的判断。
我们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和电视新闻记者的区别就是看看采访环境。记者采访的环境一般是户外,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进行采访。而新闻节目主持人则更多的是在演播室,当然,这不能作为判断新闻节目主持人与新闻记者的唯一标准。
从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说有些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记者他们的身份在不断的进行着一些转化,就是说他们在经常“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定位应该是基于其职业特点本身而言的,或者以记者的身份出现,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四、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记者的联系
(一)同时都要有一专多能的本领
作为记者主持人,他们有自己各自不同的职业特点,但也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要求知识面比较广,因为在采访过程当中,会遇到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都要有所涉猎,才能写采访出好的文章,而主持人也同样需要这样一个“杂家”性质的,因为只有了解,才能懂得,才能更好的主持好所在节目,因此,在对专业素质的要求上,两种职业都有着相同的要求。
(二)主要共同点是采访对象的结合(人物访谈与采访)只有这一点,将记者与主持人相结合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节目的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访谈类节目的出现,主持人与嘉宾在演播室里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这种“新”节目形势的出现,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型记者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类节目的发展,使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原有传统的对节目的把握,还有串联节目这些基本的要求在这类节目当中,有加入了新的元素,那就是采访,但是我们都知道,采访是记者的一种职能,但是,现在随着新节目类型的出现,新闻节目主持人也有了采访的权利,这样,在这类节目当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很好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于是,现代新出现的一个名词:记者型主持人与主持人型的记者就由此产生了,可以说这类人物就是新闻与电视节目主持人杂交的产物,并且,这种类型的主持人或记者还在有不断扩大的机会和趋势。
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的主持人柴静,她本是就是担当这样两种角色,一方面,他在不断的采访他的嘉宾,在整个的一期节目当中,只有她和被采访者的对话,那也就是说,那时的她,即是记者,又是主持人。因为按照记者和主持人的条件都具备。
在美国,就没有节目主持人,他们的节目主持人,都是50岁以上的资深记者,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特殊的职业敏感力,并且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主持人才是将来受到大家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挑选新闻节目主持人时,美国各大电视台有几个共同的标准:优秀的记者、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应对复杂的局面。”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主持人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记者。
可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要求可以说是越来越苛刻,很多专业都要求人才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就拿播音主持和新闻专业来说,很多单位用人的时候,都希望主持人可以完成一些采访的任务,记者同样会有一些现场报道,需要出镜(出声),必须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形象、气质等)。所以在刚走向社会的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快的状态进入角色,很好的完成两者的角色转换。
五、认清角色意识的不同
新闻记者与新闻节目主持人从根本上说是两个不同的职业。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
首先,新闻节目主持人应遵守新闻基本准则的规定。主持人作为电视机构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其新闻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和原则――真实、准确、客观、公正。这是对新闻节目主持人基本准则的最起码的衡量尺度,也是最高的准则。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用个性的手法去表述真实、客观的事件,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令事件的事实元素性质、程度等等更容易为观众所感知和理解,但事件本身不能因主持人的个性表达而出现扭曲,甚至改头换面、添油加醋,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
其次,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应符合节目定位。新闻节目因其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对主持人也有着较高的格调定位要求,这种格调定位是综合了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外貌、气质、品格、知识、阅历、审美等多方面因素而确立的总体印象。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主持格调定位一定要与所主持的节目特性相辅相成,这样做出来的节目才会更受观众的喜爱。很难想象一档新闻性质的节目主持人用娱乐的视角和定位去主持,这个节目还会有多少人相信它的真实和客观;相反,如果一档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却是在新闻上,娱乐节目可能就不那么可乐了。所以说节目特性制约着主持人的定位,主持人的定位是否准确也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可看性和收视率,唯有两者结合起来,才会正确表达出节目所要带给受众的真实意愿。新闻节目主持人要确定自己的“个性”必须找到和节目之间的契合点。
再次,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离不开基本要素。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特性决定了其以个人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实际上是大众传播的人际化。在人际传播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因为新闻节目的重要性而成为公众的焦点和中心,甚至是楷模和典范。这意味着主持人不只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电视台负责,更要对观众负责。也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必需以一些基本要素为前提,这些要素也是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应避免一些误区
首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不等同于“个人化”。我们知道,“个人化”在传播学上是有特定涵义的,是传播中针对受众而言的服务功能,如提供个人化的信息平台、个人化的节目等等。电视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新闻节目主持人提“个人化”有悖于新闻的特性,即真实、客观、公正。主持人的“个性化”首先是对栏目个性风格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并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判断,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必须与栏目融为一体,为受众认可接受。不规范化,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判断,脱离栏目特点,恣意妄为、孤芳自赏的“与众不同”,是不会被受众承认,更无法接纳的。这也正是主持人的“个性化”与“个人化”的本质区别。在现在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个字,那就是“我”,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等。这里的“我”和自然生活中的“我”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作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我”是工作中的“我”,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媒体,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意愿,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近几年,关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通过表现强调“个性”是否正确和可行一直存在争论。在笔者看来,表现是手段和方法,表现是否得当关键在于其是否取代了传播的真正目的以及“度”的把握。如果表现跳出了辅助传播的角色,仅仅是为了表现而表现、为了“个性化”而“个性化”,一味追求特立独行,与栏目个性风格、与目标受众的理解方式相背离,那么这种过度的表现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而是“个人化”、“自我化”。光头、唐装之外,孟非在“说新闻”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性情,其点评本色犀利、幽默率真,为《南京零距离》打造了独特的差异点;普通话不标准的阿丘,热辣诙谐、寓庄于谐、畅快淋漓。他们生活阅历丰富、个人魅力突出,个性化的主持和点评与栏目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栏目迅速摆脱共性色彩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差异点,成为跟进者无法模仿的部分,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信息附加值。所以,以笔者之见,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是否需要表现,关键看这种表现是否与栏目风格、与节目内容一脉相承,是否能为受众所接受。如果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利于传播目的的实现,并且不会脱离于节目整体风格之外,那么这种表现就是需要的。反之,则不需要。
其次,追求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不能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达并不是刻意的与众不同,是节目宗旨和主持人气质的集合体。主持人在个性化的挖掘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主持人举手投足间有意无意的表达,而不是刻意的表达。有的主持人只看到表面,盲目模仿港台主持人的风格,学港台腔,学穿衣打扮,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从人格出发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
(一)主持人
主持人的定义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含义: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用真实的身份在一个固定的栏目中出场,通过交谈的方式,用语言和形态推动节目发展,完成节目。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体现了节目创作人员的观念,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传递电视节目的意图,在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电视新闻和出镜记者
“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介的传播者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以大众传播信息为目的,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的报道”。出镜记者一般是指以新闻现场为背景,利用镜头,即时向观众传达现场情况的人。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解说或连线报道等;人物访谈以及新闻调查出镜记者,主要工作是对人物的采访和对事件的报道。
(三)主持人及出镜记者的公众形象
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主持人及出镜记者站在了话筒前,屏幕前,被人们所熟知成为公众人物。狭义的来说,主持人及出镜记者代表着一个节目的形象,广义上,他们代表着媒体形象,甚至党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这就要求播音员及出镜记者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传媒公信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正确运用体态语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体态语是多种多样的。体态语能表达特定概念,是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的功能就是传达意义。它不仅能够更加鲜明、具体、形象的表达内容,还能丰富和延伸内涵。在人际交往中,语言传达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而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则往往占很大的比重。优美体态语可以产生“磁力效应”,具有审美价值。如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这就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的工作也是和观众之间的一种审美的互动。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能让人认同,从而更富有说服力,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使所表现的意义能够丰富有声语言的内容,增强口语的表达效果,弥补口头语言表达的单调与不足。
三、体态语的正确运用
(一)表情运用
脸是人体心灵的门户,面部表情能够直观反映人的情感态度及内心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脸部所浮现的符合现场气氛的表情,可以显示主持人或记者对整体环境的融入。人的面部表情应当与所说的内容合拍,这也是主持人表情运用的准则;表情要适度避免给人夸张的感觉,面部表情不要变化太快,更不能夸张,通过摄像机镜头后,主持人的一点细微动作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表情太多,动作太乱会分散观众的关注点,令人反感;表情也要丰富,避免整个节目表情一成不变。新闻节目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应该以真实,自然的表情和严谨的态度进行新闻播报。新闻节目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在根据新闻内容的调整而有所调整后,内心感情也要随着新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以最真实的情感贴近新闻。例如,汶川地震时,最早赶到现场的央视记者张泉灵,她在说到一个获救的孩子时,脸上露出关怀、心疼、喜爱的表情,不禁让人联想到母爱,这是她作为一个女人的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正是因为这个,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个不是特别漂亮但却特别真诚温暖的女记者。此外,在电视屏幕上,良好的妆容可以提高主持人的视觉形象效果。改善容貌,提升精神状态。主持人的妆容既有别于舞台妆也不同于人们的日常妆容,而是有着其自身的技巧和特点。不同的脸型都可以通过发型,高光侧影等进行修饰,扬长避短。同时,主持人的妆容也要符合节目的定位,只有准确地把握节目定位和受众心理,才能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交流感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交流感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首先,主持人要做到心中有观众,想象着镜头后的观众,有了虚拟的交流对象,才可以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具有更多的交流感。由于电视具有放大细节的作用,所以电视新闻主持目光语和头部动作的运用比较多,配以少量手势语,动作不宜过大。得体的目光语和头部动作与有声语言配合使用,能使主持人显得端庄、自信、大方。
(二)手势的运用
手势又称“手势语”、“手语”,是由手的各种动作构成的行为语言,是一个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构成的重要因素,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主持人的手势一般都是根据特定场景,具体情况,随着主持人的内心情绪自然流露的。刻意设计的手势语会让人感觉僵硬虚假,恰当的手势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一般来讲,新闻、专题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说话时,手势不宜过大,幅度也不宜过大,否则显得不真实、不沉稳;而综艺节目主持人手势幅度又不宜太小,否则显得小气、死板。
(三)主持人及出镜记者的服装和配饰
服装和配饰能够直接参与主持人形象的塑造,主持人的个性、思想、文化修养、个人品位等都能因此得以体现,所以端庄大方、得体美观的服装配饰能够更好地帮助主持人与观众进行美的交流。服装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具体来说,在新闻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衣着应该端庄大方,质朴无华。一般而言,穿着衣领和肩部轮廓清晰的西服套装为宜;喜庆的节日也可以穿色彩鲜艳的中式唐装烘托气氛。
四、结语
1.新闻节目主持人引导舆论的前提
播报新闻、传递信息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基本事实的处理,而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此层面上,对于一个重大新闻事件,观众不仅仅要知道结果,还想知道原因以及事件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告知观众的不仅仅是事实,还要有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重要的甚至独家的观点。因此有的时候,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主持人说的不专业、不艺术,观众不爱听,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产生表述偏差。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通过说什么和怎么说,以不同的信息传达方式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显,使其成为公众的焦点,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传播学者的观点是,“新闻界也许不能经常成功地告诉人们持什么观点,但它能极其成功地告诉读者应该考虑些什么问题。”
真正高明的节目主持人,凭着自己在专业领域等方面的优势,自己成为舆论权威,努力实现其舆论权威的功能。一旦其努力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便会成为受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受众如果想获知某个领域的信息,便会想到自己认可的节目主持人和他主持的栏目,其舆论权威的地位也确定无疑。
2.新闻节目主持人成为舆论权威的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电视台各个节目都在为吸引受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而绞尽脑汁。在某种程度上讲,新闻节目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节目主持人。美国著名电视顾问弗兰克?麦吉说:“如果三大电视网播报同一题材的新闻节目,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观众选择收看其中一家的节目呢?假如三家电视网的规模相等,报道的准确性和广度又相同,那么就要取决于主持人的知名度和与观众的和睦关系如何了。”可见,只有一个真正能体现新闻节目和电视观众共同需要的节目主持人,才能真正锁住观众的目光,而可信度在这里是个关键。提高主持人的可信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2.1加强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水平
众所周知,新闻节目负责向受众传递真实的新闻信息,它是沟通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
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必定要在其中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节目中该提倡什么,鞭挞什么,如何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如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都取决于主持人的政策观念和思想水平。受众对电视机构的信任,对新闻栏目的信任,往往取决于主持人对国家、民族、公众利益的关心程度,要提高主持人的可信度,就要时时刻刻注重传播内容在政治上的影响,把握好“度”。
2.2加强道德素养,提升人格力量
传播学研究表明,传播者的人格决定了受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相信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
因此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可信度,而新闻节目主持人是电视新闻的形象代表,他的举手投足都会影响电视媒体的形象,关系到能否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2.3加强专业素质,增强新闻采写能力
加强专业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主持人的新闻业务能力,它需要主持人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高超的采访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在信息资源不能独享的今天,不管什么类型的新闻节目都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对主持人来说,新闻感知力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分析一条新闻是否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过程中,还需要有很强的新闻辨析力。
在采访类的新闻节目中,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独特,挖掘是否深入,面对出现突况时的应变能力,面对面传播信息的亲切交流,等等,这些都对主持人提出了要求。
3.新闻节目主持人舆论引导功能的表现
3.1导向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无论是在消息评论类的节目中,还是在谈话类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在节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以谈话类新闻节目为例,因为嘉宾、受众中有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节目中容易形成矛盾冲突,而解决矛盾,疏导受众意见,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是由主持人承担的。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不表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否则就不能发挥引领舆论的作用,无法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在我国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谈话节目能及时真实地反映民情,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呈现在大众面前,作为谈话节目驾驭者的主持人可以不着痕迹地给予社会舆论以正确的引导。
3.2导向正确的精神追求
任何节目都会有自己的宗旨,会有一个精神追求。作为公众人物的主持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引导受众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按照节目的宗旨来实现某些社会目标。
当今世界步入信息时代,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龙头老大”,必然要进行更多崭新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传媒的日新月异,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现场报道越来越多,不仅增强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率。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可以分为事件性现场报道和非事件性现场报道两种。事件性现场报道又可以分为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和一般性事件的现场报道。
所谓“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就是报道者在突发性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对突然发生的事件作出及时的现场报道。由于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有其不可预知性,而且报道现场转瞬即逝,只有报道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驾驭报道现场的能力,才能在此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为广大电视受众传递出客观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公众情绪。
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作用不可小觑。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现场报道过程中应该客观冷静、沉着应对。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
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锐性,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这个新闻宣传中的“灵魂”,把话筒对准群众、对准基层。多倾听群众意见,客观准确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好新闻宣传喉舌作用。
2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对于树立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因为,电视新闻播音员作为公众形象,其在现场报道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爱岗、敬业、真诚、友爱,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会在潜移默化中对电视受众传递出社会正能量。
3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播音员主持人是否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一次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突发性事件现场报道考验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丰富的知识储备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博览群书、塑造自身魅力,把读书学习当作毕生坚持的行为习惯。试想,如果在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张口结舌、东平西凑,那么这样的节目怎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样的媒体又如何赢得受众的信任呢?
4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一定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拥有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新闻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众。
5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突发事件往往让人猝不及防,现场报道又会让人感到急迫而紧张,尤其对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来讲,恐惧、紧张、焦虑的感受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非常重要。播音员主持人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引导公众舆论。
6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
播音员主持人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当事人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对于社会公众,则是正确的引导和熏陶。如果在发生地震的灾难现场,当事人正在饱尝失去亲人的悲痛,而播音员主持人却在笑容满面地面对镜头,势必会招致人们的不满甚至愤怒。
7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往往会使新闻报道收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在现场采访中,应做到思维清楚、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发音清楚准确,不产生歧义;注意以情代声、情声交融,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8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服饰应与现场气氛相协调
【关键词】少儿新闻节目;主持人;成人化
少儿新闻节目是儿童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不可否认,少儿新闻节目确实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但是新事物的产生总会有问题伴随左右,现如今我国少儿新闻节目主持成人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所谓主持成人化,指的是少儿电视节目围绕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展开,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都打下了成年人的烙印。
一、少儿新闻节目主持成人化的具体表现
(一)缺乏“儿童语言特点”
美国传播学家Carl Hovland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息的接收者更容易接受来自他认为与自己具有相近特征的人所传播的信息。少儿新闻节目的对象是儿童,他们的心理与身体机能都不成熟,观念、行为等都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少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作用可以说非常重要。主持人如果能够在节目中运用幽默和诙谐的语言,就会吸引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放在这部分新闻上。然而在现实少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新闻播报中,许多小主持人失去了少儿本应该有的童真和个性:僵硬的笑容、机械的台词和动作、成人化的语言频频出现,儿童主持人已经变成了受人摆布的“机器人”。他们按照大人的意思说话,模仿着大人的动作,时不时地说出“广泛交流意见”“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优质土地的垄断”等完全成人化的语言。
(二)儿童参与度低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不仅拥有作为人的一般权利,还享有儿童的特殊权利,即“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儿童无法很好地表达自身诉求,其各项特殊权利很难得到切实保障。电视节目的公开性与普及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当今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现状是,在节目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当中,主要还是以成人的角度来呈现所谓的儿童内心的想法。由于无法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只能是无稽之谈。
二、少儿新闻节目主持成人化的负面影响
少儿新闻节目主持成人化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少儿新闻节目主持成人化对儿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心理方面的影响
1.压抑了儿童主持人的个性发展
少儿新闻节目主要是由少年儿童自己主持,在节目中展现儿童活泼好动等特点,要求主持人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播报新闻。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少儿新闻节目中,儿童主持人正襟危坐,不站立、不走动,始终保持微笑,并且着装统一,女生与男生的发型都有严格的要求,甚至连说话的手势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有多余的动作。这一系列规范化的标准违背了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压抑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2.阻碍儿童观众的情感发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在看一部小说、听一首歌或是看一部电影时,都很容易融入其中,投入自己的感情。儿童在主持节目和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时也是如此,其中也伴随着情感的倾泄与抒发。情感是人各类错综复杂的关系的集合,是与其存在关系的客体在其大脑层面发生作用的结果。
情感与人的要求、愿望和理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带有强烈的主体倾向性。孩子在观看新闻节目时,节目中那些过度的成人化现象,让儿童不能感受到新奇事物出现时的兴奋,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从而阻碍了儿童的情感抒发。
(二)思维方面的影响
1.降低儿童观众的解读能力
我国传统儿童电视节目的功能主要以教育为目的,因此,节目策划中成年人为少儿节目主持人准备的主持稿打下了很深的说教烙印,为儿童灌输了成人的认知。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化”使儿童失去了对节目的兴趣。“填鸭式”的节目使少年儿童只能被迫接受,却没有真正理解节目中新闻的内容,降低了儿童对节目的解读能力。
2.抑制儿童的联想和想象力
所谓联想指的是主体看到某一事物的时候很自然地想到了另外一种事物,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事物都是抽象的。孩子在观看新闻节目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联想,同时也会在新闻节目中的人物身上或内容中寻找与自己相同的地方,通过联想增加经验。然而有些由成人策划的少儿新闻节目,内容趋于成人化,且主持枯燥乏味,就节目本身来说不能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不能满足其真正的需要,儿童很难通过节目产生联想和想象,抑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普通心理学中对想象有这样一个解释:想象是个人脑海里原先存储的事物经过一系列活动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会使得原来的事物变成另一种事物。儿童时期的想象力比成年后更加丰富,观看新闻节目成为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成人化的少儿新闻节目的主持和内容忽视了少儿的想象力,对孩子想象与联想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三)行为方面的影响
和同龄人相比,许多少儿新闻节目中的小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标准的坐姿、职业化的笑容、节奏性的回答处处可见。然而生硬的语言、如同背课文般的表达方式让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与小主持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少儿新闻节目的数量相对较少,儿童的选择也少,导致小观众对这种行为进行模仿,说着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却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并产生不懂装懂的行为。
三、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成人化应对策略
(一)强化少儿本位
我们说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以“儿童为本位”,那儿童本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儿童电视学》的作者陈舒平教授说“儿童本位”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作品需要契合孩子的心理特性;其二,作品要有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其三,特别强调作品要有益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因此,少儿新闻节目的编排需要立足于孩子的内在需求,只有儿童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少儿新闻节目才算是往前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少儿新闻节目的播报样态应当采用说新闻的方式,新闻故事的讲述应当综合利用各种表达形式。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我们不应当将成人的思维模式强加于孩子身上,更不能用成年人的语言去讲述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只有以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来播报新闻,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丰富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形式
受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不强,若想长期维持对少儿观众的吸引力,就必须在节目形式和主持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少儿主持人可以将新闻播报与游戏结合起来,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只有注入各项娱乐元素,摆脱传统新闻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规范播报形式,才能吸引更多的儿童关注节目。那么,新闻播报要如何与游戏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呢?笔者认为,新闻播报与娱乐元素的结合可以从制作这一环节入手。例如,某电视台少儿节目栏目组拍摄动物园中动物分娩的全过程。尽管对于成年人而言这算不上新闻,然而,这在儿童看来却非常有意思。主持人可以先以游戏手段引入话题,再通过故事化、情节化的形式呈现这一新闻的内容,并以穿插角色对话的主持方式,达到让孩子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了解新闻、增长见识的目的。通过此过程,不但能使少儿主持人天真烂漫的天性得以展现,而且也能吸引更多更为广泛的同龄受众。
(三)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是儿童,让更多的儿童参与新闻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节目策划人员应当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个世界、去探索他们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例如国外的儿童新闻节目报道组织CE(Children’s Express)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CE中包括的新闻选题、组织采访、写稿以及编辑完全由儿童进行管理,然后由大众媒体来播发他们的新闻。更为重要的是,CE还强调儿童新闻的全民性,立足于让整个社会都能感受到儿童的内心诉求。这一组织利用大众媒体将儿童的想法传递给整个社会,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儿童的成长。相较而言,我国少儿新闻节目的制作受到了成年人过多的干涉,使得绝大多数少儿新闻节目中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很少。所以,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应该成为我国少儿新闻节目努力的方向。
再如江西电视台少儿频道《江西小记者》栏目,它是江西少儿频道自办的第一档少儿新闻资讯类节目。栏目全程包括策划、拍摄、采访、主持等环节都由儿童参与。孩子真正成为节目的主人,在节目中大胆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孩子心理与生理机能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特征,所以要想切实地了解儿童的内心诉求,一方面需要立足于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儿童的思维模式来对待各种事情;另一方面还需要给儿童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去挖掘自己喜闻乐见的新闻。除此之外,还要让儿童自己在主持新闻节目时,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来对新闻进行评析,这些评析也许不够深刻,但却是儿童的真实看法,更易于引起共鸣、得到认可。儿童不应该被简单地认为是一个弱小的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权利并受人尊重,让儿童参与到儿童新闻节目制作中,不仅是儿童电视新闻发展的需要,也是儿童的权利体现。
四、结语
在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很少给儿童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儿童以成人的口吻来阐述事情。实际上,我们应当让儿童成为儿童节目的主导,策划、主持、编辑、评选都以儿童为主体。“让少儿写少儿的故事,让少儿拍少儿的生活,让少儿评少儿的表现”,这是少儿电视新闻努力的方向。
要想让我国少儿新闻节目摆脱成人化问题,要想让少儿新闻节目能够真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就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特性,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反映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充分挖掘儿童的活泼本性,用快乐有趣的语言去描述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