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11:38: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学专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我是XX大学XX校区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财务会计,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我既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又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自己尽快地成熟。
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此致
敬礼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会计学的教学方法一般都采用“课堂讲授+模拟实训+教学实习”的模式。对于会计类专业学生来讲,通过这三个过程的学习和锻炼,基本能够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业务素质。但是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果就是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到底听懂与否,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学效果如何。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传授会计基础知识,但它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完成课堂讲授任务之后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开展教学模拟、小组讨论及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而像模拟实训、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也只能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有选择性的进行。
2.教材选择困难。目前,高校会计学教材一般选择《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或《初级会计学》的比较多,也有的高校直接选择《会计学》作为非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看起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是如果拿来比较的话教材内容大同小异,编写结构大多遵循“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核算方法+财务分析”的模式,将理论置于教材的前面对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帮助会计专业人才的掌握会计基本知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初学者和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相当于把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强加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头上,这样势必会影响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不相符的。
3.教学评价体系善待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集中在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两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根据平时的表现、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加权求和。例如我校会计学考试课程成绩计算公式为:学生的总评成绩=20%平时成绩+80%期末考试成绩。一方面平时成绩占比太少,另外一方面期末考试基本上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缺少具有灵活性的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创新能力,也不能检验实践能力。而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以学生评教为主,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付出。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标杆地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会计的基本会计处理模式,明确最后的会计信息是怎样产生的,而不是熟练掌握这些信息的具体生产过程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秉承这一会计教学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观念,力争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让学生掌握基础会计学的认识原则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阅读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并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二)结合专业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依据“因地制宜”的基本教学原则确定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应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将专业知识融入会计教学内容中,着眼于非会计专业的“个案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简单生成。例如,对于保险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掌握基本的会计概念,还应结合金融企业的运作特点,了解金融企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在业务处理上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1.采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既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很多高校为了配合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里,通过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场景,运用大量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从企业建账到各种会计档案归档的一系列会计基本工作的处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找出理论的不足,反过来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生,实现实践和理论教学相长。2.引入口诀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并且会计学的理论相对其他经管类学科的理论更加枯燥,导致很多学生记不住,也理解不了。为此,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了部分会计口诀,如“记账规则之歌”、“会计核算方法”等,另外结合课本的知识自己编了一些。例如,在会计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些知识,笔者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为:会计理论并不多,12345678要牢记。其中1指会计的概念,2指会计的2个基本职能,3指3个会计等式,4是指4个会计基本假设,5是指5个会计计量属性,6是指6个会计要素,7是指7种会计核算方法,8是指8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同时,笔者将8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归纳为:“三可一相关,及实谨慎重要先”。这8点基本包括了会计学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了这些口诀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做到事半功倍。
(四)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适用性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具备较大的通用性,但是能够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编制的会计学专业教材较少,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对于会计学教材的编写,特别是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应适当增加体现不同专业特点且实践性较强的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既可以充分利用会计知识分析和处理企业通用业务,又可以熟悉一些具有专业性的业务的处理,使通用性和专业性有效结合。
(五)改革评价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这门课程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为以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所以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不能简单地以期末卷面分数判断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而应由期末分数论改为以学习过程考核为主的综合评价。例如,通常的课堂教学可以用提问、分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论文写作等形式,加强平时学习过程的课程考核,建立了广泛的绩效评价指标。在不弱化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理论服务实践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需求 调查
由于当前社会对会计职业和会计知识的需求日益高涨,各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相继将会计学课程设为本专业的必修课,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的讨论,近年也逐步受到关注,如权英淑(2003)、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刘永泽和孙光国(2004)、陶水莲(2005)等。一方面,传统的、仅是会计系简化版本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摒弃与批判;另一方面,如何进行有效的改进仍无定论。人们对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普遍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一些讨论仅停留在主观推断和个人经验层面。为了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进行了两次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调查。调查的对象涉及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全部专业的两届本科生。调查的结果澄清了我们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的许多模糊认识,为改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调查的结果进行介绍与分析,希望也能为其他学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两次调查的对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年秋季和2005年春季在主修会计学课程的本科学生,涉及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金融、国际贸易和保险等6个管理、经济类专业。共发出问卷417份,收回有效问卷346份,样本回收率83%。其中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三个管理类专业的样本比率占全体样本的57%;金融、国际贸易和保险等三个经济类专业样本比率占全部本的43%。由于两次调查期间,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所调整,使得这些被调查的学生正好分属大三和大一两个不同的年级,大一和大三样本基本持平,分别占47%和53%。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会计学课程学习目的的看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偏好,在教材、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选择方面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学习效果评价形式的选择等。两次调查采用了相同的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答,以保障回答结果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二、会计学课程学习目的分析
为了解学生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动机,问卷设计了六种学习目的供学生选择:“完成本科学业”、“辅助未来工作”、“作为商业语言”、“成为会计工作者”、“成为会计研究者”和“其他”。由于选“其他”项的频数总共才不到1%,在后面的统计中忽略了“其他”项。在各个选项中,同时提供了“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和“不重要”四种重要性程度供学生选择。由于各选项学生选“不重要”的频数低到近乎为零,因此对“不重要”赋予了0分,对“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则分别赋予5、3、1分。对各选项用这些重要性分值分别乘以被选的频次然后求和,得到每个选项重要性总得分。为便于进行更加直观的比较,又将这些总得分分别除了公共的常数,即除以各选项被选总次数的均值,最后得到各项学习目的的分值。(表1)所列的是学习目的在不同的样本总体下的部分得分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就全部样本而言,“辅助未来工作”得分最高,为4.02分;其次是“完成本科学业”和“作为商业语言”,两者得分相当,分别为3.54和3.43;成为“会计工作者”或“会计研究者”的得分较低,分别是3.05和2.69。由此可见,辅助未来所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是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主要目的;熟悉将来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须的一种基本交流语言,也是重要动因;但为了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或“会计研究”工作则基本上不是其主要学习动因,这与学生的非会计专业背景基本相符。由此可见,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方向应该着眼于强调会计辅助决策的功能、会计对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以及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分结果显示学生对“完成本科学业”比较看重,这一结果可能反映了部分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持有某种程度的否定,带有消极或被动的态度,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会计知识的价值所在,将被动的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探索。
尽管“成为会计工作者”或“成为会计研究者”在总体样本中的得分是最低的,但是,我们观察各专业的数据时发现,其中“成为会计工作者”的得分在不同专业的位次有差异。如(表1)中的数据所示,在“企业管理”专业中,该项的得分仅次于“辅助未来的工作”位居第二,反映在企业管理专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学习会计知识视做未来从事会计职业的准备。另外,在“工业工程”和“金融”专业,尽管“成为会计工作者”的得分相对较低,但是与其他高分选项得分的差距却很小,并不十分明显。即在调查的6个专业中,是有一半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是很有可能将会计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近几年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询问会计类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考研的人数在逐年增多,本次调查的结果与这一现象相吻合,说明将会计作为未来的职业对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吸引力。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除了着眼于强调会计的辅助决策功能、对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和基础性地位外,还应当适当照顾部分学生对更加深入的学习会计知识的强烈愿望,保持其学习热情,并在教学中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从(表1)最后两行有关大一和大三学生在各学习目的上的评分,可以进一步比较不同年级学生对会计学学习目的的认识。从(表1)的数据来看,大一学生“辅助未来工作”这项的得分最高,剩余各项的得分都不低。“完成本科学业”被排在第二位,“成为会计研究者”的得分也不低,总体看来还缺乏确定明确的专业定位;而大三的学生“辅助未来工作”的得分也最高,但其余各项的得分则有了差距。他们对“成为会计工作者”和“成为会计研究者”的评价都较低,“完成本科学习”的得分也低于大一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和学习的主动意识都超过了大一的学生。这说明随着年龄和专业阅历的增加,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和成熟。
总结学生对会计学学习目的的选择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辅助未来工作是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最主要动因,但是学习目的总体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完成学业、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以及从事会计专业等其他动因还起着明显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将重点着眼于强调会计辅助决策的功能、会计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及其基础性地位,还应当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对那些希望更深入地学习会计知识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偏好,我们将除财务管理外的常设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外加一项财务报告分析,作为会计
学课程的备选教学内容,由学生对“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进行多项选择。结果“会计电算化”一项几乎一致地被选择为“不重要”,而其余各项选择“不重要”的频数则较少,形成鲜明的对照。故此,我们在(表2)所计算的得分结果中去掉了被学生普遍认为不重要的“会计电算化”一项。(表2)中各个项目得分结果的计算,采用了与上面学习目的分值计算相同的方法。从(表2)的得分以及我们对各个专业在这些项目上的得分统计来看,无论在哪个年级和哪个专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在这两者中大一的学生则普遍认为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重要,得分分别是4.26分和4.03分;大三的学生相反,认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重要得多,得分分别是4.49分和3.91分。排在第三重要的都是财务报告分析,其他的教学内容则被学生普遍认为重要性程度较低。但也有特例,如在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得分最高(5.24分),甚至超过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为4.31和4.00分);工业工程专业对“成本会计”的需求则超过了管理会计,排在了第二位(分别是3.79和3.71分);金融专业在所有专业中最看重财务会计(得分5.26分),但是也不看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得分分别为2.48、1.58和1.15分),但是“税法”得分却是所有专业中最高的,为3.59分(其他专业则都低于2分)。因此,迫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课程上的学时分配压力,在教学中几乎完全舍弃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忽视了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强烈需求。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通过增加会计学课程的总学时,通过开设管理会计选修课,在保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尽量插入一些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的方式,使学生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渴求得到应有的满足。学生在“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的学习要求,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者通过教师将财务会计相关内容与财务报告分析内容相结合进行讲授的方式,来予以满足。部分专业在某些特殊教学内容方面的强烈需求,由于课时限制和照顾到大多数专业学生的愿望,一般不太可能在统一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计划中予以安排。会计学课程应该基于大多数专业的一般需求,因此,首选的方式是通过增设相应的专业课的形式解决,如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所希望开设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其次,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组报告或个别报告等创新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某些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很多学生在调查问卷的主观意见部分提出想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国外财务报表分析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工业工程专业想学习成本会计等,这类要求本身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在正常的教学计划范围内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小组报告或个别报告等自主学习方式对所扩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和巩固。
综合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将所有专业都比较关心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方面内容,作为会计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财务会计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应该强调各种会计处理对财务报告业绩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对各个专业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会计领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对于某些专业要求迫切而又不适宜于全面讲授的内容,应该考虑在相应专业增设专业课或选修课,以减轻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压力。
四、会计学教学手段选择分析
(一)教材选择我们选取了“外文中译教材”、“外文影印教材”、“国内自编教材”和“教师自编PPT”几种教材形式供学生做单项选择,结果这些教材的选择频率分别是37%、30%、20%和13%。即偏好“外文中译教材”的最多,占37%;偏好“外文影印教材”的也不少,占30%;两项总计占67%。说明引进教材相对于国内教材在学生中更受欢迎。这是因为引进教材一般信息量大,决策导向明显,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比较适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但引进教材往往脱离我国的会计规范,一些习题的背景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影印教材学生英语阅读速度慢,学习时间延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而中译教材又存在翻译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国内自编教材尽管直接连接我国的会计规范,但缺乏决策导向,不能较好地适应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目前无论选择哪种教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教学经验和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手段进行弥补,同时及早开发真正适合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特点的教材。
(二)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我们就学生对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重偏好进行了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最低比例应该在30%;有59%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比率应该保持在40%左右。关于运用多媒体教学问题,有62%的学生期望80%的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在作业和例题的讲解方面应该主要采用板书教学。一些学生表示,使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书写规范,节省了教学过程的书写时间,但是也会加重老师和学生对多媒体讲义的依赖;传统的板书能带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过程和思路清晰、互动性较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起来使用,共同增加教学的效果。
(三)作业形式选择教学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不同的作业形式对学习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学生可能更加偏向某些特定的作业形式。因此选择了几种常见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多项选择,以了解学生对这些作业形式的反映,调查结果见(表3)。由结果可知,学生对会计模拟实践、课后习题作业、小组分析报告、课堂作业并点评等各种作业形式都比较喜欢。并且大一学生比较喜欢课后作业和课堂作业这些传统的作业形式,而大三的学生则更喜欢小组分析报告等比较开放的作业形式。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会计学》是经济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程,其教学组织不同于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教学。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者能够高水平地分析、运用会计信息,会计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会计学》课程内容丰富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主观愿望想学好与教学客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反思,旨在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50—03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非会计专业对会计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等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并将其设置为经济类、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必修课,MBA教育也将其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陈景用5M1E理论对会计课程进行研究,谷增君以山东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等。2012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在此前提下,本文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结果
根据笔者调查,大理学院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法学类专业、全校通识选修课也都开设了《会计学》的选修课,云南省37个具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MBA教育也将其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据了解,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大致如此。各个高校非会计专业在经管类甚至法学、工科类都开设了会计学类课程,说明会计学知识很重要。笔者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主要是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六个专业——经济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法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五个同学。调查结果客观项目如下:
根据以上结果,梳理了问卷调查的主观项目,并进行访谈,得出以下非数据结论:
1.学生主观上意识到了学好《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之间的矛盾。学生主观上想学好会计学,可由于客观原因和自己不够努力,加之不是专业课程,考试前夕为应付其他专业课程的考试,复习时间不充足,使得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学效果不够好。
2.学生认为会计课程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很重要,但并不是真正感兴趣。
3.关于课程的难度,学生普遍认识到不是知识点难,而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称其难;也有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不充裕和自己学习时间投入不够,没有掌握知识点,所以认为难。
(二)学生意见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有以下较为集中的几点意见:
1.《会计学》课程的先行课程或前期知识不够,所以,突然要掌握很多的经济学常识感觉有点难。
2.《会计学》课程内容较多,而教学学时不够,所以,难以掌握很多知识。
3.《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4.《会计学》课程能否与会计证考试相结合。
5.关于教材的选用,有的学生觉得太难,知识点太多;有的学生认为需要与本专业相结合,进一步加以拓展。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与课程组教师进行研讨,大家认为,本次调查的结论是客观的,当然,由于调查时间、对象、内容等的局限性,有一些没有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也需要参考其他高校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如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满足受教者,是否科学;教学资源是否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教学效果,等等。
二、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改革建议
1.需要进一步重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建设
首先,各高校非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从行动上肯定了其重要性。但是,是否成立了专门的课程教研室,是否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是否有实验室或实训室,是否有一定的教学资源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是否满足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落实。
2.明确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要
会计学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而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是让未来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分析、利用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提供服务的技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的最佳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为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有严格的区分。
目前,很多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对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都与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雷同,没有区别对待。
施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要,应教会学生分析、使用会计信息,用基本的商业语言进行财务管理和交流;其次,有的学生对会计课程很感兴趣,也很有天赋,作为会计学专业教师,应该珍惜人才,积极引导,多加辅导,进行专业、职业介绍,培养会计学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的学生从择业上考虑,需要取得会计证,教师也应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对其进行辅导、指引,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3.精心选择教学材料,认真准备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依托。总的来说,我国会计学教材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并与国际经济发展接轨,能及时映射出我国会计学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2010年,胡语林提出,构建包括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教材结构和框架,立足于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2011年,学者聂顺江对我国高校的会计学基础教材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基本都编写了会计学基础教材,而且多注明是通用教材,近来也有市场细分,有为非会计专业而出版的教材,但是很少。
我国高校传统的会计学教材构架是:前几章节介绍会计学的产生、发展,会计的内涵、特点,会计的目标、职能,会计的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等会计学基本常识;然后介绍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如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及设置,凭证的分类、填写、审核,会计账簿和会计核算程序;中间章节重点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最后章节是会计报表的类型及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如何进行报表分析。教材是教学之本,不同的教材决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繁杂,教学学时有限,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积极性。据河南中医学院李林红统计,国内大部分会计学教材为通用教材,不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材占会计学基础教材的98%,注明为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仅占1%,同时也只有0.4%的教材明确标明为财会专业学生使用。[2]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材料,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处理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
(二)教学建议
1.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可以在教学学时中安排一定的会计实训课,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学生亲自动手,也可以在课后继续完成,保证教学时间;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课后参观企业会计工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阅读会计报表,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分析。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会计学》宏大的知识容量和庞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同时,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声音、色彩、动漫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将《会计学》知识更充分地展现给学生;还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就是依据教学要求,根据课程内容自行设计和选用能较好配合教学理论知识的相关案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选择、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个好的案例能很好地与专业结合,能很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能充分展示《会计学》课程的实用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通常选择跨学科,涉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投资和理财、法律事务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各专业知识做出适当的分析和职业判断,其中,会计信息的处理是关键。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采用老师一个人讲,学生被动听、单方面接受的方式。互动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思考,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相互补充,相互问答。
2.保障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充分利用
《会计学》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经管类的核心课程,这就需要教学资源的有效投入,并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室和购置一定的教学耗材;实践课需要较多的教师和时间,还要使用一定的低值易耗品,这就给教师备课、上课、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更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师资队伍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国正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历史时期,会计制度也有许多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高校《会计学》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更应该有研究符合我国经济实际水平,并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会计理论的历史使命感;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从校园中毕业再到校园中工作,没有实践经验,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现代高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积极探讨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学历、职称,提高外语水平和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先迈出一步。
4.高水准的教研活动
高水准的教研活动是保障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开展的前提。成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研组,是建立良好教学团队的基础,教研室要定时进行教研活动,积极研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组织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材、教案等基本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尝试教学改革,研讨我国乃至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核算方法和经济热点,共同申报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课题,形成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12]4号.
[2]李林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再探[J].财会通讯(综合),2013(9).
[3]刘伟玲.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会计逐步成为国际化“商业语言”。许多人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会计知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高校一些非会计专业纷纷开设诸如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电算会计等会计类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近几年来,笔者先后担任了学校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感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2)课程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3)教学时间紧;(4)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课程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是未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会计学》的教学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从完成学业角度看,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信息的编报,建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备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2)从实效性角度看,当前许多学生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扩大就业的渠道和机会,争相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教师还应承担应试学生基础性的、指导性的教学任务。
笔者曾经以100名学生作为受访对象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35%的学生对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学习积极性较高,希望学完后能拿到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将来的就业机会;45%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专业课的学习联系密切,因而不得不学;2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大,与专业课的联系不强,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教师授课时首先要向学生重点介绍会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突出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后要逐步引导学生联系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引导学生联系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提高竞争优势理顺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等工作环节、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数
《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会计学原理侧重于介绍会计核算应用的方法和工具,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涉及面窄;财务会计则侧重于介绍如何用上述方法和工具处理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教学内容多,难度较大,要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优化和整合两门课的内容。
吉首大学各专业该课程教学时数均只安排了56课时,时间短、内容多,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应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讲课时,采取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线展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直接传递的信息和间接隐含的信息,更好地熟悉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根据两门课程中内容的轻重和难易程度各有侧重。其中,会计学原理部分只安排了12个课时,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和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课堂理论教学,只对其概念、编制方法、编制的理论依据做一些简要说明、解释,而将重点放在手工实习和计算机操作实习等相关的实践性教学中。财务会计部分则安排了44课时,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向,有选择性地重点介绍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作为重点,在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则突出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和生产经营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
会计学课程具有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丰富内涵,并将新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得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如结合国家会计制度的修订和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教材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以及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开放式教学是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
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组织的开放。由于本课程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多,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等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式、参与式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枯燥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有趣。(2)教学内容的开放,在会计学原理部分,讲授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时,结合学生掌握的经济学有关理论,让学生自己分析企业资金的形态与循环周转的关系,以此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中,展开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分析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主要的经济业务,使学生对后面章节的账务处理、转账关系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以学生掌握熟练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处理转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教学环节。《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的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虽然不从事会计工作,但是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实习等,可以达到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效果。会计实践性教学可以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含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岗位实习锻炼、网络作业教学、现场观摩教学等,由于专业的差异性和课时的限制,不同的专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将实践性教学分三个步骤:
1.结合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手工模拟实习
主要采取规范化的仿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步骤,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和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实习内容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2.基于沙盘模拟教学进行的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虽然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岗位工作,在全面接触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独立面对实际问题,对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众所周知,工作岗位实习存在着学生无法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实习基地不足等局限性,无法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体现实习的作用。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引进了ERP沙盘模拟教学软件,在校内可以组织实施企业运作模拟实习,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运作。沙盘模拟实习不但解决了上述问题,也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校内的沙盘模拟实习中,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学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能加深理解,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六大要素的相互关系、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会计处理中的转账关系等都会有很清晰的思路,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3.借助ERP教学软件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实习
从会计电算化到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传统的手工会计被取代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会计学的教学重点还应包含各种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模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学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反复练习,一方面加深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会计核算过程的理解,体验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已有成果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分析手工操作和计算机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的差别;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课程作业,达到学习会计知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双重目的。
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会计学原理部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以往采用黑板教学,很难把这些内容的步骤、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讲授清楚。教师讲授费时费力,学生听得也云里雾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教师仍然得从头到尾介绍一遍,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内容后,边讲解边演示,同时让学生动手练习、模拟操作,教学效果就好得多。以记账凭证的登记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观看记账凭证,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种类、主要内容,然后选择几笔经济业务,利用投影仪,从日期填制开始到填制人签章为止,一步步演示和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过程及要求,最后让学生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练习,并且通过幻灯片中规范的记账凭证来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正确与否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程序有条不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学生原先很难得到的直接经验演示出来,学生在观察、想像和思考过程中将这些知识加以理解、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研究是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应区别于会计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索、总结,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丰富会计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魏晓卓,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145-147.
[2] 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当代经济,2009(1):130-131.
[3] 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29-35.
[4] 孙再凌,梁勇.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2):57-59.
在第一次上课时,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选择一套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要求学生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分组讨论报表所能传递的会计信息,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分析销售情况,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分析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试图从职业经理人的视角分析财务报表。明确会计与主攻专业的关系,可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有用性,保持学习热情。
(二)做好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增补
实际生活中,非会计专业学生接触到的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会计报告,学生能够阅读分析财务会计报告,从财务视角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胜任管理工作,做好个人投资理财即可。因此,现行会计学原理教材中的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填制可以删减,而与财务会计报告有关但在会计学原理教材中没有体现的内容要进行补充。具体来说: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增补填写及审核支票、发票等常用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等;增补财务报表分析,尤其是与销售业务有关的指标分析;增补财务管理知识,主要是资金时间价值、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管理,以便让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经济生活中的生财、聚财、用财行为。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增补一些工商税务知识,从企业的概念、类型、工商注册登记、银行开户、税收管理展开;增补财务报表分析技巧,增强其与财务部门沟通的能力;增补财务管理知识,主要是资金时间价值、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以加强其财务管理水平,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同时,高等院校也应该加强针对性教材的编写,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合理安排学时
不同的非会计专业不仅教学内容应各有侧重,教学学时也应配套。高等院校在编写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时应该充分考虑非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学时。具体来说满足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填写常用原始凭证、分析财务报表,做好个人投资理财的要求,满足工商管理学生熟悉企业资金运作与监督,从财务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要求。按照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市场营销专业可安排70个左右的学时,工商管理可安排80个左右的学时。授课进度和重难点可以由教师自己把握。对于学生只需要了解的会计核算知识可以安排自学,采用提问、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学习效果。
(四)尝试会计学基本原理的逆序教学
后续教学则应围绕会计报表来展开:从会计报表项目倒推出会计科目,从会计报表金额倒推账户的结构和登记方法,再来分析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回顾第一次课上所用到的实物资料,让学生认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报告的过程,以便学生更好地阅读分析财务会计报告。
(五)善用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会计专业设计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实际的实践教学和培训,导致整体教学素质不高,影响学生以后毕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作为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专业特点,制定完善的专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提升会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学生以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分别展开论述。
(一)整体教学素质不高
高校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既要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责,又要受到条件相对落后的制约,教学进修培训机会较少,很难提升会计教学水平,影响到会计教学质量。1.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但是在一些学校,会计教师安于现状,对大纲会计的要求,照本宣科,没有进行创新,导致会计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进行会计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经验教学的方式,对会计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影响到会计教学的质量。另外,缺乏优秀的会计教师人才,师资力量不够,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学产生不利影响。2.教学模式落后。在实际过程中,高校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不同学生会计水平的参差不齐,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降低教学质量,导致有的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进行听课,但是到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会计教师,没有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性,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只能凭借想象进行,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到十分困难,使得会计内容空洞无物,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二)不重视实践教学
对会计教学而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缺少基本的课程实践环节,学生实践环节断档。会计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理论教学如此,会计实践活动也应如此。会计专业课程在理论课结束后,缺少为巩固会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课程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加大了集中实践活动的难度,学生往往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院系基本上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利用率过低,很多教学设备配置不全、实验教材落后、实践指导教师缺乏或知识单一等,无法真正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缺乏具体指导性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学指导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会计学习,无法培养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二,采用放羊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对学生提纲编写指导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会计专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但是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一的指导,只能从大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这对教师会计专业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第四,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指导方法落后,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必要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学习,这种传统的指导方法,更多的是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导致指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做好专业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实际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基础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针对如何做好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展开论述。
(一)采用行动教学模式
在进行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上,要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把实际的会计任务作为驱动力,分析影响会计教学各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升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要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比如在会计大小金额书写和点钞验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掺入到填制原始凭证这一环节中,加强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最终是要走上社会岗位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基本的理论教学以外,还要为学生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严格按照企业布置会计部门格局,为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用品,提供真实的账单等资料,比如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现会计教学与工作零距离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会计的兴趣,提升会计教学的效果。另外,在每一个学期末期,教师要组织学生咨询会,对学生反映的普遍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为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实训环节,提升学生基本技能,保证教学效率。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教学为辅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都是老师在教室里、课堂上进行授课,几乎没有在课堂外授课的,即使有,也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如有些教师在网络上进行授课,通过网络互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因出差在外或在外进行课题调研无法在教室里进行授课,不得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目前在教室里进行授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粉笔授课形式,即教师利用粉笔在黑板上将主要的授课内容书写上,然后针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当然由于时间限制,书写的内容不会很多,主要还是靠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点,即学生和教师基本能做到同步,该写的时候大家一起写,该听的时候一起听,协调性好,因此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种是利用教室多媒体进行授课,老师将绝大多数授课内容拷到电脑上,通过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减少了教师利用粉笔书写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即教师站在电脑后面针对幻灯片一张张讲解,而学生既要听还要书写笔记,有可能顾此失彼,使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也有可能导致主次不分,该重点听的没有听,非重点内容可能听得很多,最终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综上所述,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燕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专业改革建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2(06):101-103.
[2]方丽,孙慧.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亚太教育,2015(12):164+121.
[3]吴秋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57-58.
[4]齐夏辉.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25-226.
[5]李琳叶.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41-142+144.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看懂会计信息、会运用会计信息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从非会计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相关知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特别是财务报告中反映出的会计信息,能够阅读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报告、懂得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基本经济含义,而对于如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一般应不作过高要求。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在了解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解释财务报告会计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独特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精髓而不需要过分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培养和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在管理实践中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整合调整教学内容
当前,国内大多数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讲课顺序仍然与会计学专业的基本重合,按照总论、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凭证与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顺序进行讲解,复杂的专业术语不但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往往讲到财务会计报告时课程已经快要结束,课时比较紧张,教师对本来应该作为重点掌握的内容反而简单带过,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由于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性运用,而不是熟练地进行会计分录的处理,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突出实用性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如何熟练地进行会计核算不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非会计专业学生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提供者,需要的是读懂会计信息所传递的经济含义,懂得特定的会计数据意味着什么。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读懂会计信息并会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的相关问题。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较大地调整,对于基本会计概念的讲授可以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引出,这两张表能够将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清楚地描述出来,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迅速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教师先讲解资产负债表的性质,让学生知道资产负债表是如何形成的,再对表中的各项目进行分析,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静态会计要素。同样,通过讲解利润表,引出收入、费用、利润三大动态会计要素。通过教学内容调整,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直接传递的信息和间接隐含的信息,更好地熟悉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
三、加强综合案例教学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依然是教师重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理论灌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讲课时采用了案例,但一些单个的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不能将一个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全部包括进来。采用一个包括全部经济业务的综合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案例中涉及的有关知识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在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学生分析思路和能力的培训,这样效果会更好。同时,在设计综合案例时,可以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将会计知识与特定专业联系起来,比如说对物流专业,可以设计为一家物流公司从成立之初到运营过程的整个业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会计主体可以设计为一家外贸公司。
四、改进教学手段
独立学院目前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为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讲授法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泛讲外,还需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对比,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诸如开放式教学、讨论教学等其他教学手段,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可以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使其分小组进行课下讨论,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有关计算,并进行角色扮演;上课时再由各小组派出代表陈述,解释自己的观点,理解和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最后老师进行总评。案例不一定有绝对统一的答案,但它给予学生的是更多的讨论、参与的空间。学生单纯地听课或自己阅读,无法掌握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自身的参与学习才能真正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学会分析问题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的理解。
五、改革考核方式
和传统课程一样,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试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期末闭卷考试形式,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80%,考试的重点在会计的账务处理,这样的考核方式违背了教授学生会计知识的初衷,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对会计信息的掌握情况及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很多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考过后很少还会记得学过的有关会计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应调整考核方式,实施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为辅,可以仅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一些基本理论;而80%的成绩由平时的小组讨论、案例报告、课堂问答等组成,对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问答可以考虑额外加分,并可以实行“关联加减分”。这种考核方式除了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可以使学生在独立开放的环境下真正学会如何使用会计信息,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普通高等教育进入新世纪以后,已从上个世纪的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自然地其培养目标也需要重新定位。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由过去的高级设计型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转向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普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在必须具有应用现代技术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认识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为他们将来投身社会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社会经济活动,要求经济管理者必须懂财务。适应现实的要求,缩小国内与国外经济管理者的差距,自然地,“会计学”这门课程成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早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组织编写了《全国高等学校管理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经济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非财会专业学习会计学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其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会计人员,而在于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以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重点放在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借助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方法的学习。在会计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尽可能照顾广度而在深度方面则“浅尝辄止”的原则,其特点体现在本课程涵盖了财会专业的“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建议课时共计144课时。高等教育司的要求实际上为高等院校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提出了极高要求,一门课程涵盖了三门课程的内容,同时又要求教学目标和重点并不能是三门课程的简单汇总,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把握重点教学内容的重点讲解,又要让学生明白会计信息生成的来龙去脉,相关会计工作内容不可遗漏,在会计知识系统构建的基础上重在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和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的培养。
二、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现实状况
1.课程设置方面。
虽然在高教司编著的《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高校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会计人员,而在于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并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涵盖“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但现实中,由于大多数高校非财会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人员非财会专业毕业或者干脆不重视会计学的教学,根本未能按照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的基本要求,在进行专业课程的设计时会计学教学时数根本不能保证设置144个学时。以笔者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为例,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于2002年开始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时,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将本课程设置了144个课时,分两个学期进行。但这样的安排带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一门课程两个学期分别登录两次成绩,这给教学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似乎带来了不便,于是我们又将本课程分解为事实上的两门课程,取名为“会计学(上)”和“会计学(下)”。但随着学校压缩教学时数、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又不得不压缩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以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各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的专业会计学课程设置了72课时,有的仅为54课时甚至36课时,涵盖“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内容的会计学名不符实地简单化为“会计基础”加“财务会计”或只是“会计基础”,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其他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师资建设方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在财会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的现实情况下,纷纷争相设立财会专业和各类经济管理类专业,而不论是否具备条件,导致各院校财会教师的紧缺。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这样的从原师范类院校转向综合型院校的高校里,财会教师更是十分缺乏,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学的教学任务。而且,我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大缺陷是脱离实际,高校财会教师大多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高校财会师资队伍中,既掌握学科前沿又精通公司和企业实际工作的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教师从本科读到硕士又到博士,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社会实践。在一些高校,一些有能力的会计教师到企业或事务所做兼职,从国家制度层面到各个学校都没有明确的鼓励政策和措施;相反一些学校不但不支持、不鼓励,还认为这样的老师是“不安分”、在“干私活”,想方设法进行管、限、卡。其实财会教师从事本专业的社会兼职工作正是他获取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和充实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其学习效果是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一般的参观和实习所无法达到的。
3.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做到知识广博、教学有方,而且要求学生主动出击探求知识的奥秘。现实中,随着高等教育的由精英教育转向普及教育,普通高校学生的素质可以说是直线下滑,这一点在各地非重点大学表现得尤为明显。扩招后的学生缺乏求知欲,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只求能拿到毕业证即可。前面提及的我校压缩教学时数、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教学改革事实上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无所事事,专业知识日益贫乏和不成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好,到实际工作中却难以适应。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又注重于概念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分录的编制,忽视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和研究,偏离了经济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非财会专业学习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没有按照经济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不论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滑向了财会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使课程内容整体缺乏参与经济管理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目前虽然大多数学校会计学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受“通才”教育理念的束缚,仍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教学重心仍然停留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训练上,没有真正向会计信息的分析和研究训练方面转移,缺乏针对性,最终导致非财会专业学习会计学教学实践环节效果弱化,造成在校成绩较好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就业。
三、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的改进建议
1.课程设置方面。
适应社会经济活动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该真正认识到会计学这门课程在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能力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必须转变以往不重视会计学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非财会专业各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国家教委的要求进行设置,不仅内容上要涵盖三门课程,而且教学时数上要保证达到144课时。其次,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会计学这一专业核心课程,虽然在内容上涵盖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知识,但并不是前三者的简单相加。那么构建一个适合于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或者说编写出一本适合于这一目标的教材,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虽然近十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专业教师都在这个方面有过一些探索,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但完全按照国家教委要求既涵盖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又包括管理会计内容的很少,笔者也在2005年曾经编纂过一本教材,但使用几年后由于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要求压缩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而被迫废弃。可见,只有教学管理人员和任倮老师达成共识,经过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要求的课程体系并保证其实施下去。
2.师资培养方面。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是对我们从事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学人员,首先要深刻领会高教司《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高校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标,真正认识到本课程在专业能力构建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变“传授知识”为“传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税收、审计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最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实际工作经验与技术手段来培养学生。在我国对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及时培养做得最好的可能要数注册会计师一年一度的培训,高校会计学教师的培养可以参考其模式,这样才能达到教师知识的及时更新、能力的与时俱进,当然要达到这一点,需要从上到下、从制度到措施的保证。
3.教学方法方面。
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成为必需。教学方法应从最早的老师单向讲课,变为授课、案例操作、会计报表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从“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人认为会计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其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分组分岗的办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由3人组成一个小组,自主创立小公司,每人担任不同的财务会计和管理角色,分担不同的岗位任务,既让他们明确了现实中财会工作不同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又培养了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合作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来自于草原牧区的学生就有不少在创建自己的小公司时设立的是各种各样的畜牧饲养厂或畜牧业产品加工厂。这种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又相互监督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和探索。会计模拟实践把学生推向了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的主置,提高了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对应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会计模拟实践环节的考核必不可少,在总成绩中一般占到了40%。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