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23 09:58: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第1篇

一、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听课时发现,不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还是从教不久的新教师,都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后教、当堂训练环环相扣,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习状态良好。

二、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次下乡听的都是推门课、常态课,但可看出教师都在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直观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展现多样的课堂练习,有效扩大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三、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新课标指出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

尽管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思想,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诸多改变,但由于多数教师对新课标精神、新理念把握不到位,自身学习不够深入等,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形无神,课堂教学不够高效

1.教学目标确立不准确

如黄河学校李侠老师所上五年级“轴对称再认识”时,出示的目标为:(1)再认识轴对称图形。(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第一个目标空泛,不具体,学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学习程度。第二个目标则降低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2.自学指导不明确

如夫水台头小学冯红利老师上“混合运算的应用”时,让学生看书自学,却没能给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学生看书自学纯属浪费时间;又如华西支教教师孟伟旭在上“分数混合运算”时,也没给明确要求就让学生看书自学,自学流于形式,学习实效性差。

3.“后教”环节完全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穿新鞋走老路

如刘鑫老师执教“精打细算”时,当学生做完检测后没有先让学生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兵教兵”,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引着学生对照评讲,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几乎成了哑巴,学习无精打采。

(二)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深入,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弄不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教材教教材

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课前没有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的习惯,对教材挖掘不够,弄不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同一板块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不能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对北师大数学教材“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意图不明,不能有效发挥教材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就是学数学、发展数学、实现课标目标的过程。

(三)备课时不了解学情,授课时不关注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低

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老师在备课时只关注知识性目标,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了解,备教材不备学生,导致授课时教师抓不住教学重点。

(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干瘪,缺乏人文关怀与激励性

准确的课堂评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听课时发现,数学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远不如语文老师丰富,一节课仅限于“你很棒”“回答正确”等单一式评价,更有甚者,整堂课听不到对学生的一句评价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五)新课标精神领会不到位,教师个人研修热情不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缓慢

听评课互动时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精神领会还不到位。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要求也从双基变四基,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深入乡校的调研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肩头的责任,同时也坚定了做好教研员工作的决心。然而由于此次调研范围还不够广,听数学课节次也不够多,加之个人作为教研员的专业化素养还不够高,所反映的问题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文中所述观点仅供参考。

第2篇

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

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以获取直接数据。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收获。

从实际检查、听课中我们发现,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热心课改,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氛围。同时深切体会到:

1、教师已经不再死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把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备课中体现了创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实验纳入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2、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强了教师创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浸润于现代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生方面的收获

学生创新能力统计表

年级 四、2

学习成绩 18

计算能力 20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

创新能力 15

年级 五、2

学习成绩 19

计算能力 22

课堂自主活动量 23

创新能力 15.2

年级 六、1

学习成绩 20

计算能力 24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5

创新能力 16.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 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创造机会、分层教学、恰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学习动力挖掘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手段上、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改革了长期的传统的那种单一的集体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发现了数学美的真谛。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争形成一个科学的崭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创新教育教学带来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产生作用,要全面考虑,整体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2、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创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判断问题就缺少一定的依据,更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广大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新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一年的实验运作,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教学在农村学校开展所获得的优势。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将“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尝试,并将反复实验、探索。以利于构建更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论。

第3篇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热点研究主题分布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与读者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利用研究 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 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模式研究 浅析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业务交流的问题研究 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并的案例研究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高校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创新性研究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工作进展 图书印刷模式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十二五时期我国图书情报文献学研究的新趋势 探析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成本与效益 2001―2010年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研究回顾 高校图书馆照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高校图书馆细节服务探索与研究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服务研究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EB/OL].[2016-12-08].,2013-05-20.

[4]刘爱芹,刘瑞波,胡宇.财经类大学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频数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与统计研究,2014(1):109-114,154.

(编校:马怀云)

第4篇

[关键词]教材教法 能力培养 强化教法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80-01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往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文化课考试分数很高,但走进小学课堂面对小学生时却很尴尬,不会讲课。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实践环节,忽视教学能力培养的结果。

师专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大多是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开始起步并逐步提高的。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具备的十种技能:1.钻研教材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的技能;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技能;3.备课的技能;4.课堂教学的技能;5.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6.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技能;7.小学数学成绩的考查和评定的技能;8.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和指导的技能;9.学习新知识,把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化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技能;10.从事科研活动和教改实验的技能。

培养师专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主要是让他们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小学数学教材,通过采用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给小学生上课,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以,必须强化师专院校的数学教法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对教法课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法课,是师专学校的一门数学专业课。要真正让学生掌握小学教材教法的丰富内涵,首先就要使师专生懂得培养自己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要想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现在就必须注意用教材教法的理论武装自己,同时给学生介绍当今社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在教改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先进人物事迹,使学生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必须学好小学数学教法课。

二、指导学生精心分析教材

钻研和分析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功。分析教材的能力是指教师自己根据小学数学大纲的要求,通过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重要内容和编排体系,把握单元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确定单元教材和课时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了明确课时的教学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时应做到:

(一)帮助学生熟悉小学数学教材,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首先得熟悉小学数学各册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了解各部分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重点、难点、目的和要求等。例如:我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联系小学数学大纲和教材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体系,就初步有了整体认识。

(二)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明确所教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然后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剖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为基础,为今后哪些知识做准备的。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重点是什么?先启发学生去想,分组讨论,每组选个代表发表本组观点,然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怎样考虑,然后在选一段相应内容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教师的师范作用,组织系列训练,这样学生就逐步地了解和掌握如何分析教材了。

三、让学生重视示范和实践过程

(一)用观察法为主进行录像示范。让学生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并做笔记,看特级教师是怎样教的,初步领悟选用教学方法的艺术,通过看录像片激发学生讲授的欲望,同时也提供了教学方法,并向学生说明,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有的放矢。坚持方法与内容的统一,方法服务于目的的思想。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现代教育思想。

(二)教师示范。课堂上结合小学教材的某段具体内容,自己以小学教师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系统地给台下“小学生”们传授知识。如:自己在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算法时就是这样做的,师专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三)中师生自己尝试。无论是看教学录像,还是面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其目的就是在于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早日具备教学本领。在多种示范引导后,我选择类似教材让学生模仿试讲,让学生上台当小学教师,其余学生便成了与之配合的小学生,待小教师讲完后,先让台下同学讲评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优秀教师的讲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总之,通过实际教学与系列训练,使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认真上好教材教法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多动脑、多学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学教学能手。

【参考文献】

[1]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来自一线的报告之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3]郑成生.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4]陈徐.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0.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探索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重视不足。许多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一带而过,有的教师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放弃了对学生的指导,有的教师甚至把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内容直接删去。这说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直接原因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认为没必要花时间去研究它。再就是许多教师只看分数,视野狭窄,没有真正理解小学数学中开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意义,不能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价值。

(二)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多次参加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观摩,我发现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功夫,力图完整地呈现实践活动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不管其量有多少,难度有多大,生怕有所遗漏。把小学数学实践课上成了数学知识课,原因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还是深受应试教育的观念束缚,重知识轻实践,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实践活动缺位。在大多数综合实践课中都存在一种现象,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教师操纵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演示各种图片,然后根据图片不断提问,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唯独缺少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缺少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践活动的缺位,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成了热热闹闹的演示课或表演课。

二、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历史,会发现早在几百年以前他们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在小学数学课中加强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重视引导,规范操作。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个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使数学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五个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相关的操作。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入相应的活动主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规则和分配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二个环节,其任务是确立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任务,是对活动目的的具体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通过协商确定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以增进学生对规则与任务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动规则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自觉性。进行分组及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是实践活动课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必要时应注意帮助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为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做准备。活动评价与总结是实践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由各小组报告活动的情况(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活动后感受等),再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

(三)优化管理,拓展资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条件的创建和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拓展实践活动课的资源。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考虑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的特点,立足于过程管理。一方面要检查教师的备课与实际教学是否一致;另一方面检查活动课后学生的作业、感言等过程性资料。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学校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评比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层要注意改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条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进行小班化教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展示;为每一个班级配备足够的教辅人员,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指导,使活动更有效。学校还要在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上给予保障,使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不致于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弱势群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研究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对策,会使数学教学更给力。

参考文献:

[1] 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5).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7-02

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在第30个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因此,高等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1],有责任、有义务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然而,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导致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脱节。

一、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1.建立三方联动的师范生和教育硕士招生、就业机制。自2010年起,学校充分发挥本校毕业生在陕北地区政府部门和中小学中人员多、分布广的人力资源优势,由高校牵头,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参与,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教育实习基地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在增进三方相互了解、深度融合的同时,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中支持和引导作用,厘清生产者与用户的共生共荣关系,逐步确立了由中小学负责向政府部门提供用人数量与规格,政府部门依据本地区教师的整体需求情况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计划,高校依据人才需求计划制定招生计划,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对师范生的选拔和实验班课程体系设置,鉴定协同培养协议,实现高校招生与中小学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2.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教师发展机制。陕北地区基础教育底子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从事教学研究的气氛不浓,学历结构整体偏低。因此,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学校坚持从陕北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岗位双向互聘、管理岗位双向互换”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在全面提升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双方教师育人能力和教育技能的不断提升。

3.建立四年不间断的培养机制。前两年,高校在完成学科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专业通识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聘请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或领域专家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聘请中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和德育负责人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师修养等数学教师基本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师范生遴选工作,组建实验班,并完成实验班学生校内外导师遴选;第三年,依据实验班课程体系和协同培养协议,高校完成学科专业课教学,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教育技能类课程教学,双方共同制定教育见习和学生兼职辅导实施方案并完成相关的指导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协同培养协议的落实与督查工作,保证协同培养质量;第四年,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下,高校与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并在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真正形成前两年打基础、第三年提能力、第四年促卓越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4.建立三方共同承担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机制。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2]。过去学校教育实习时间为6周,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近几年,三方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增加教育实践经费的投入、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硕士生的“双导师制”和“兼职辅导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出台实践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等举措,为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搭建了优质的实践平台。

5.建立三方多途径交流、研讨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资深中小学教师上示范课,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数学课授课模式有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引导他们及时跟进、不落伍;二是聘请中小学教师讲解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理念,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含,深入理解高科技时代数学教育的本质;三是校校间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及时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措施;四是组织专业教师在中小学进行短期挂职教学,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亲身体验,促使他们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能动性;五是建立了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兼职辅导的机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六模块”协同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坚持以提高师范类人才能力为核心,将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构建由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学科专业课模块、教育技能课模块(包括专业见习和兼职辅导)、综合实践模块(校内模拟、中小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六个模块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依据课程特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教学中,以专家报告、专业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分组讨论、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在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模块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30%左右;在教育技能模块教学中,使用现场观摩、探究式、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60%左右;在实践教学模块,采用模拟法、示范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50%左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作用,依托“三位一体”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等,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着力强化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实践方式上采取名师讲堂、教育见习、兼职辅导、校内试讲、混合编队实习、顶岗实习等,使中小学全程参与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深化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高效运作;在教育实践的内容上,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践实施方案,将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理想信念、职业技能、班主任工作、谈心与家访、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等纳入到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中,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和深入理解,在提升他们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参加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提升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认知能力。通过每年参加省、市中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推进会,使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深入学校、进入课堂,现场感受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倾听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线专家名师导学、导教,并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过程中,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大力推进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在三方的共同参加下,通过举办三字一话、“祖国・社会・人民与我”演讲比赛、“读・思・行”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必读书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数学竞赛、名师导航、中小学数学示范课等系列活动,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全方位、多渠道充分认知教师职业,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立志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6.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近几年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全方位改变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搭建了以政策与法规、经典案例、名师讲堂、难点赏析、精品课件、精品教案、教学研讨、师生互动等内容为板块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了师范类人才传统单一的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方式和途径,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全面提升本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是实现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无缝对接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为本地区基础教育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民教师仍有众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

微课和微博、微信、微电影一样,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短、小、少”等特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整合优质微课资源,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的应用给小学数学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灵活性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现代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热衷色彩鲜明的图片或动画、喜爱悦耳动听的声音。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大大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内容上。通过微课,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探索。在绘声绘色的微课视频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微课营造的氛围带领同学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去收获知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不知不觉爱上美妙的数学。

二、感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教师精心选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出来的,它承载的是精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到网上,同学们在家利用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观看微课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自学报告单。在这样流动的课堂中,教师应巧设疑问,进行引导和点拨,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在这个“引导―观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在观察动手、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知识。

三、放飞翅膀,构建互动课堂

课中,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进行二次备课,调整教学过程――以学定教。创设典型的例题,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大胆解决问题。对于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四、随时随地,拓展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的时间一般都集中于学生在学校的上课时间,一般为6-8节课,微课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学校上课时间拓展到了课前和课后。因为处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所有学生可以做到随时学,在任何时候都能观看教师的授课,学习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学生也能进行这种自主的学习。那么,学生通过在家庭中观看网络中的微课视频,无形中就将教师“教”的时间进行了延长,可以做到提前学、学后巩固和解惑等,从而也拓展了学生“学”的时间。

五、以微课之钥,开启高效复习之门

微课为学生随时的复习、查阅提供了可能,更好地消化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遗忘了或没听懂知识点,可以通过重新观看微课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即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资源。微课短小精悍,内容都围绕一种重难点,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及时查阅进行强化巩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流行,教师将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之前没有掌握或者遗忘的知识,及时强化,针对性强,灵活度高,效率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总复习时,面临着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最大的提升,微课的加入使得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录制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典型例题的讲解思路微课,学生根据复习报告单,结合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立马翻看之前的微课视频。

另外,在小学阶段,数学书面作业格式要求严谨,一般教师会在开学初对全班同学们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要求,但部分同学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候教师则可以利用微课把作业要求录下来,并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例子。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会更好。微课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数学教师在微课研究制作过程中快速成长。研究微课的过程就是研讨课本知识,解决重难点,设计自学报告单,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的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微课,也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质量,面对这股热潮也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风,生搬硬套,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使微课更好地服务小学数学教学。我们数学教师应该继续研究微课,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让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第8篇

2010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了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绿色教育实验吸收、传承了已有的绿色教育理念,更致力于“绿色”的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北师大教育学部绿色教育理论研究组提出:绿色教育理念包含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绿色教育的理念如何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在绿色课堂教学改进的实验中师生有哪些变化?

二、绿色课堂的内涵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课堂改进项目小学数学组通过理论分析、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探讨了绿色课堂的内涵。

1.确定绿色课堂教学研究视角

根据绿色教育的理念,绿色课堂改进小学数学组选择了绿色课堂分析的主要视角。(1)人格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决定个体的个人风格并影响其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行为、情感和思想的特殊模式(黄希庭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即尊重人的个性,包括尊重学生个体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现有水平,尊重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2)研究生命观的学者认为,人的生命是独特的个体,人们需要理解人类及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理解生命在展开和实现过程中的精彩。生命的价值以保存和珍惜生命为基础,同时它会通过生命本身的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生命存在的现实。人们只有认识到生命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体验到生命存在的幸福感,也才能意识到社会对其生命存在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即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探索知识的热情,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勇于在课堂教学中发表自己不同的声音,为大家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这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具有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将可持续发展引申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即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他们表现的平台,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力,给学生在课堂发言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调整自己的观点,构建一个师生、生生间相互启迪智慧,和谐互助的教学环境,体验课堂学习中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表1为绿色教育在绿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析。

2.特级教师的言传身教

绿色课堂改进小学数学组充分利用全国特级教师资源,向特级教师介绍了绿色教育理念。受邀的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根据自己对绿色教育的理解和教育教学的研究,给石景山区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公开课示范和绿色教育专题讲座,反响强烈。

小学数学组邀请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老师做了“搭配问题”的公开课,并在课后与广大教师们交流绿色教育的教学理念。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个性和独立人格,我们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期待学生;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发展的潜力但还尚未成熟,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开发他们的潜能,包容他们的错误,给儿童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儿童重新跃起的机会。数学教育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孩子的一生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要教学生听得懂的数学,简单的数学,数形结合的数学,动手做的数学,“不太严格的数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吴正宪老师将理论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选取多个精彩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她的数学教育观、儿童观。

小学数学组邀请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为教师们做了一节“平均数”的公开课,并做了精彩的讲座,与广大教师们讨论交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绿色教育理念。讲座中,华老师就“绿色课堂”的本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华老师以自己以前一堂“圆的认识”的课堂为例,带领大家一起思考“教育应该留给学生什么”,又运用人文经典来阐释绿色教育的理念: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只以教授知识为目的,“苦学”是一种游戏,一个好学校既要有拼搏进取的文化,也要有“输得起”的文化。教育应该起到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作用。华老师还提到了教师要在学生的心中“播种太阳”,教师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心里就有多少阳光,给学生以支持以希望,给学生以阳光,这才是“绿色课堂”应该做的。

在分析绿色课堂教学理念的内涵的过程中,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课堂上要让学生感觉到被关注,他们的观点能够被区分识别;学生们的问题得到了回应;学生的感觉和生活经验被接受;新思路和新方法能够获得支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现状、学生的解题水平,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解决难点、扫除教学障碍为原则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绿色课堂教师是主导,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而且还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提高,这需要教师的提问引导智慧。教师启发的目标不是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提问指向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师生、生生间交互启发,通过阐述自己的思考,质疑、学习他人的思维,在展现自我,倾听他人,调整、校正自我的思维碰撞中实现认知发展。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开始绿色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们备课时还在学生情况分析方面下工夫,教师们采用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访谈法判断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水平,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绿色课堂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

绿色课堂教学改进实验展开以来,课题组采用了行动研究范式。首先,运用课堂观察法和比较法,北师大教师和石景山区教研员深入课堂听教师试讲,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即寻找一个起点,理清问题的情境,确定初步的研究问题。其次,根据前面发现的问题,研究小组与任课教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制定改进方案,然后,任课教师就改进后的教学在全区绿色课堂改进实验校做公开课。有时是同一节课由不同教师授课,展现教师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特色比较。最后进入评价阶段,实验校教师、北师大教师和区教研员共同讨论交流,对前述的行动策略进行评估,对行动改进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授课教师个人也做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行动研究方向,进入新研究的开始。在研究过程中,有25位教师先后参与了行动研究,通过同课异教与同课异构两种方式展开教学。同课异教指一位教师,针对某一内容在一个班进行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后,研究小组的北师大教师、区教研员,对本次课进行评析、指导,指出教师备课、授课的亮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建议和支持。之后,教师进一步进行教学反思,修订教学计划,然后在另一班级以公开研究课的方式对同一内容实施教学,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讨论反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指两位教师对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进行教学,比较两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异同,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确立的异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的异同,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从而实现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目的。

1.精心打磨优质课

例如,合作研究者霍老师和杨老师同时教完五年级“多边形图形的面积”后,分别在两个班上复习课。课题组的教研人员听取了两位教师的试讲,帮助教师更加明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然后由任课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设计。霍老师通过分析教材后将这节课定位为多边形面积的练习课,重在训练学生熟练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通过变式练习,提高灵活运用公式求面积的能力。霍老师设计了“基础训练――变式训练――拓展训练”这一有层次和梯度的练习。而另一位杨老师分析了学生的状况后认为学生学习了单个知识点,本节课需要通过回忆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清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建立有关面积的认知结构;并能灵活应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他首先让学生归纳学过的面积公式,图文结合整理面积的推导过程,归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其中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三角形与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关系。两位教师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在全区实验学校做了公开展示课。

在评价阶段,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组展开了“2+1”评价模式。所谓“2+1”模式,“2”指参加共同研究的每个实验学校教师代表对本节公开课指出两条值得推广和肯定的亮点,“1”指每个实验校教师代表还要提出本节课中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关键点。实验校的教师们对霍老师和杨老师的两节课做了对比,认为同一知识内容的复习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杨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霍老师是为了提高解题技能。教学重点虽然不一样,但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要求是相同的,在教学设计方面两位教师都是可取的。另一方面两位教师也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的视角看,霍老师设计的练习题间虽然有层次、有关联,但有的练习题设计较难,超出了一般学生的思维水平。杨老师让学生归纳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与求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当学生面对杨老师的求面积应用题时,部分同学感到困难。

参与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改进实验的教师们通过这样的自身实践、专家引领、改进教学、集体和个人反思的过程,真正地研究、改进了教学,不断地提升了课堂授课质量。

2.研究的成效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石景山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小学校长们的支持、教师们的认同。研究成效表现在:

(1)教师们改进了教学。实验组与授课教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反思改进上公开研究课评课,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逐步深入地理解了教学。课题组的绿色课堂改进行动,从刚开始广义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阶段,过渡到开发优质精品课的层面,上学期有4位教师为某省100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上了4节研究课,有的课受到了参观教师们的高度肯定。

(2)搭建了研究成果交流的平台。由于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组定期展示行动研究成果――公开研究课,实验学校的教师们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同行及研究者的指导和帮助,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为教师的课堂改进开通了学习、观摩的渠道。

(3)教师从教育的行动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小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组已经聘请了三位特级教师为实验学校教师们做小学数学现场示范课,同时请他们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做专题研究报告;北师大教师、区教研员也做了专题讲座,为实验校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帮助。教师们通过具有指向型操作因素的任务和自我指向型心理因素的分析,展开集体反思和个人反思,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4)行动研究中显现的问题正成为改进教学的突破点。如:根据教师们对学生关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的问题,有5所小学的校长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建议,有的校长提出,上课学生的参与度应达到50%以上,有的校长认为要达到90%以上;每个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都应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挑战性与独创性问题等等,这些活生生的现实问题,成为改进教学的关键点。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展望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所存问题分析

1.1小组活动重形式,实质性活动缺乏

合作学习并非简单性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仅维持在某种形式上或表面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更多的对深层次的问题予以关注。比如在“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当中,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去做一道开放性的数学习题,即将许多空白的图案的卡片分发于各小组,然后让学生凭借自身想象力,在所发的空白图案当中涂出自己喜爱且有规律的图案。当每个学生涂图案均完成后,在小组之间的交流方面却比较少,各小组基本都是处于独立学习状态,没有在小组间及小组内开展真正的合作与讨论,至此,开展小组合作的基本优势也就没有发挥出来,而在学习结果上,并不能代表整个小组的整体水平。

1.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经多年教学实践可知,小组合作学习缺失能够实现学生参与机会的增加,但对于班级当中的好学生而言,他们所具有的参与机会更多,在活动参与中通常扮演者一种帮助差学生的角色,在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困难学生则成为固定的听众,在独立思考机会方面比较少,反而是以直接的形式获取那些好学生所得出的具体信息,导致困难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框架下所获取的数学知识,相比于在传统班级教学中的知识掌握还要少。从教学实际中可发现,在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当中,具有较多发言机会的往往是好学生,多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就其原因,可能为教师在公开课方面具有较大压力,怕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或者是拖延教学时间,不敢让那些困难学生过多的发言;教师仅将各小组总体性想法予以注重,而对于小组内个体的学习状况则不予关心,并认为好学生乃是小组的代表;另外,教师缺乏对小组的监督及指导,在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方面存在不均衡、不明确状况。在小学合作学习课堂当中,还存在此种现象,即小组活动过程中易发生放任自流状况,此状况相比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更严重。

2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的具体对策

2.1教师需对传统教学观念予以改变

学生作为整个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则扮演者合作者、引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评价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关注之外,还需对整个学习过程予以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及勇气等。从中不难发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不仅要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基础性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承认与尊重。还要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进行改变,从以往的教师讲授为整个数学教学的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主体;另外,还需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予以确立,教师要善于转变自身角色;在评价的内容、手段及方法方面也应随需求而改变。

例1:可在课堂之余构建第二课堂,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教师可依据学生学习程度及认知状况,组建各个层级的学习小组,例如将成绩较好的划分为一组,学习兴趣较浓的划分为一组,同样,将缺乏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具有浓郁学习兴趣的小组去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达到一种带动及帮扶的效果。在学习小组中,教师需根据需要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题,然后要求学生课下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是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得出答案。最后由各小组派出代表总结最终答案,在班级当中进行总体讨论和分享。当各小组将结果及解题思路分享之后,然后请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进行讨论和点评,从中抽选最优秀小组,并给予适当奖励。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来丰富教学方式,可将各个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优劣势形成有效互补,除了学习兴趣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之外,还可带动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氛围,进而营造一种和谐而又浓郁的数学学习氛围。

2.2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在对学生分组时,要做到深入研究及设计,依据异质分组最为合宜,及均衡每组当中成员的性别、思维活跃程度、学习成绩及组织能力等,然后将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确定好,可采用轮换制举措,比如小组当中的报告员、资料员及组长等可实施轮换。对于小组组长而言,则负责小组内的管理及组织工作,而资料员负责收集学习资料,记录员则将合作学习当中的各种事务进行记录,报告员写小组内的学习报告等。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所需体现的新理念给予明确。所需合作学东西的内容需具有相应深度与难度,还需具有一定的讨论及探究价值,在设定问题时,需具有开发性;另外,还需将一节各个环节所需时间,环节具体内容及合作所需时间等进行合理规划。

(3)课堂实施。由于小学生具有有效的合作学习意识及能力,想要实现合作学习存有相应难度,但要想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节课能够真正意义上用到合作学习的还较少,多数采取的是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相结合,依据教学需要灵活开展。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对各小组在指导及监督上进行强化,特别是那些学习存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

3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数学学习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在组织过程中仍然存有些许问题,但通过落实对应解决举措,便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需对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予以转变,找寻更加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及技巧,不断积累经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