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28 12:10: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1篇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1 2 3 与大队部 、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 “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通过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及校本研修,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我校的教育特点,我们在工作中确定了以下几条途径。

(一)、开足心理健康课程

利用班队会,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好班级心理健康课。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1 2 3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联系,通过大队部的系列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窗、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与班队会课、思品课、活动课等各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各教材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3、举行课堂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上好心理健康课。

(三)、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第2篇

(一)偏重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学生对心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陷入政治课、理论课的误区。

(二)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学习是为了实践和运用。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善,在心理课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检查监督。

(三)教学目标模糊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未能时刻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监控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订得过大、过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

(四)专业教师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还有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工作。

(五)缺少制度保证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其次是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第三是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采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小测试、观看心理电影、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同时利用每班的健康课,集体晨会、班队课,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潜能生转化情况登记表》《爱心家访表》等,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由学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沟通技巧和策略。

4.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①面谈。我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室进行精心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登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是自愿的。②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心理“开心”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个契机,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心理活动。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执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残障人士珍爱生命,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同时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征文活动”、“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集体晨会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保护自身做起。分男女生开展“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培训,开展校园“开心影院”,在学生中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活动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课本剧”传承了民族的文明与礼仪;“平安童谣”唱出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古诗词诵读”歌颂了上下五千年的文韬武略;“演讲比赛”弘扬了中国精神;运动会上你追我赶,凝聚团队;书画比赛捷报频传,展示风采;还有一年一度的“环保嘉年华”,“六一”文艺大汇演,眼保健操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通过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学校通过班队会活动,开展“德育讲师团”活动、“爱阅读、善表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行为品德;学校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寻找最美男孩女孩———劳动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竞技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亲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修炼,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民办高等学校简称民办高校,是指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恢复,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生源逐渐多样化,与同类高校的竞争更是非常激烈,同时又面临着来自公立大学的办学压力,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与其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在民办高校中的境况亦是如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倍受重视,它在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减少心理疾病发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而民办高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机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问题更加突出,亟待解决。

一、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 部分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相对公立大学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内心比较自卑,又因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因此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经常不能妥善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不融洽,日积月累必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仍有部分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有调查表明,少部分民办高校的管理机构中并没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常常由管理部门的老师身兼多职;还有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校内已经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却名副其实,如同虚设,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勉强设立。另外,一些民办高校为了精减教育经费,常常降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费用或减少对专业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因此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学不严谨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无疑给民办高校学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逐渐突显,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经调查显示,某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如:没有设置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忽略了新生入学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非常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学校没有做好新生适应性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疏导工作,那么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进行自我排解,很容易引发不良后果;另外,一些民办高校并没有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的每个时期,因为青年在这一时期的心理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民办高校并没有针对学生心理困扰的变化来开设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的课程。

(三) 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健全

部分民办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并不完善。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正确疏导,在心里堆积久了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经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没有形成阶梯管理模式,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干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模式,当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没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干部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第二,部分民办高校不能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第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轻易向周围的同学吐露自己的心事,当他需要心理帮助时在学校却找不到一个安全保密的地方解决问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不全面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反映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不论是公立大学还是民办大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却有一些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足。经过调查发现,某些民办高校学生对学校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了解,对于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的掌握也模糊不清,溯其根源便是学校对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不到位,一些常识性知识不能及时普及,使校园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氛围不浓烈。

二、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人才的重要指标。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是做好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当下社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面临着来自竞争、学习、就业、感情和责任的多方面压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因此,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二)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培养专业教师业务素养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该着重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达到实效。如:经常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同时,每学期开设一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在轻松地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另外应在每学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此渲染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三) 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切实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改革是提高办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要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就要大局出发,唾弃陈旧的教育方法。比如:完善学生干部制度。在学生干部中增加心理委员一职,不仅设立这个职位,而且还要给予心理委员一定特权,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执行校领导、辅导员、心理委员三级预警方案。由学生干部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危机学生情况,辅导员将情况汇报给校领导备案并采取干预,避免情况恶化;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月报制度。定期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有问题学生应及时备案以便教育和管理;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服务。

(四)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全面展现精神面貌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度高低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是否全面。任何活动是否举办成功的前提是活动宣传阶段工作成功与否,活动前期的大力宣传能够提高人们对活动的关注程度、增加人们的活动兴趣和使其积极参与。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宣传亦是如此,只有重视活动的前期宣传,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在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2]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3B).

[3]何康.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90-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唤起学生自信、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的最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学生对心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陷入政治课、理论课的误区。

(二)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学习是为了实践和运用。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善,在心理课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检查监督。

(三)教学目标模糊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未能时刻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监控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订得过大、过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

(四)专业教师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还有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工作。

(五)缺少制度保证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其次是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第三是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采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小测试、观看心理电影、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 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同时利用每班的健康课,集体晨会、班队课,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潜能生转化情况登记表》《爱心家访表》等,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由学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沟通技巧和策略。

4. 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①面谈。我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室进行精心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登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是自愿的。②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

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心理“开心”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5.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个契机,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 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心理活动。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执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残障人士珍爱生命,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同时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征文活动”、 “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集体晨会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保护自身做起。分男女生开展“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培训,开展校园“开心影院”,在学生中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课本剧”传承了民族的文明与礼仪;“平安童谣”唱出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古诗词诵读”歌颂了上下五千年的文韬武略;“演讲比赛”弘扬了中国精神;运动会上你追我赶,凝聚团队;书画比赛捷报频传,展示风采;还有一年一度的“环保嘉年华”,“六一”文艺大汇演,眼保健操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通过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学校通过班队会活动,开展 “德育讲师团”活动、“爱阅读、善表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行为品德;学校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 “寻找最美男孩女孩――劳动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竞技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亲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修炼,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和学生的广泛接触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感情是丰富的,他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我们对他们知之很少,往往用自己的主观意图去猜测他们的内心思绪,用我们自己的推测来衡量学生的内心需要,用教育者的单一角色去看待他们的丰富感情。事实上,这些都是违反了认识上的客观规律,导致了我们无数次教育的失败,导致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事倍功半,于是,我们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一下我们要当好教师,自身还需要补充些什么?我们对学生还需要给予些什么?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个前提条件,要教育好学生教师自身补充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增强了这两方面,将为我们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插上翅膀,将为我们成功教育开辟广阔的新天地,育人育到学生的心坎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他们走向明天的成功之路,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

第5篇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自己的职责

1.班主任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现代教育视野中,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服务,也是一种技术。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体现。

2.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全面”自然包括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心。班主任应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对新世纪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内涵。

3.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有针对性且持久的心理辅导的人就是班主任。

班主任心理教育的实质是什么?通常所说的学习指导、智力训练、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人格教育、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培养等均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以及班主任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探究学生各种心理表象的成因,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预案,是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优势

很多时候,教师就像是一面镜子,是学生对照自己行为的参照,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镜子效应就更容易形成。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有许多都是在无形中形成的。我们平时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班主任对一个学生态度好,印象好,信任,那么这个学生成绩也会相应地好,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很多成功人士都提到,可能是学生时代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兴趣的引导而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1.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辅导者对被辅导者要了解、熟悉,不但要了解其外在的行为,还要了解其心理的需要或心理发展趋向。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从学习情况到个性心理,从现在的状况到以前的表现,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机会非其他教师可以企及,因此辅导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明显。

2.班主任可以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活泼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3.班主任可以协调科任教师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科任教师的协调配合。科任教师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向班主任反映。这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促成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紧密

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都比较了解,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保持联系,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方便条件

1.可以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班队会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思维,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班队活动。班主任通过观看学生的表演、参与学生的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心理体验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各种活动中。班主任可通过调查访问、参观、拓展训练、社会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交往、合作、战胜挫折等心理品质。

3.可以让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活动

让学生编辑心理健康知识,出板报、橱窗、知识角、报纸、刊物、网页等。

4.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第6篇

关键词 学校 心理健康 服务 模式

随着教育的内涵日渐丰富,教育理念越来越多元化,服务理念逐渐推广至学校领域。如将教育看作一种“服务”,学生则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服务对象”,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构成了一条服务链,即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这种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的理念是教育观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学界就教育是不是一种服务这一观点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教育应有服务理念,服务是教育的一种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教育的一般特点,体现出服务个体发展、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心理服务在西方已有较长的历史,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症状和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顺应了世界心理科学发展的新特点。[2]这一理念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要求。并提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一指导性的文件暗示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应是一种综合模式,涵盖了学校的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等要素。

从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和服务模式。医学模式主要关注有心理障碍,有特殊需求的少数学生,侧重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教育模式则扩展到关注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导向,侧重实现发展性的目标;而服务模式在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更强调要提供符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医学模式到教育模式,进而发展到服务模式,即从关注特殊学生到关注一般群体,最后转变为关注学生的需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这一转变,如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普遍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命名学校中的心理健康相关机构。美国作为较早开展学校心理服务的国家,其学校心理服务体系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的一体化模式,以心理咨询师和学校心理学家为主体,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而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之中,教育色彩较为浓厚,缺少服务意识。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使用“心理健康服务”一词,并对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建立做了有益探索,我国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3]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服务的功能,从总体来看,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亟待建立,但如何建立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前人的文献肯定了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较传统模式更为合理,也更符合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但如何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该模式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如何等问题仍有待探讨。一些文献提到了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组成及这一模式的现状,如当前多数学校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程为主,形式和方法单一,认为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部分教师或部门的职责。但前人研究缺乏以系统的视角看待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基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文认为可将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看作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度建设、环境氛围等使学生获得符合自身需要的教育服务模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层次分明又紧密联系的若干结构组成,应明确各个结构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建构全员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建立这样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型旨在引导学校从教育教学、学校氛围、家校社区合作等多维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特点

从对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概况和现状分析,本文认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层次性、人性化的综合模型,从内而外主要包含了有机结合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课程系统,第二层是支持性的学校氛围,第三层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保障系统。三个层次构成了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1.系统性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实现多元整合,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完整M织结构。这种模式不是一个学科组或一个部门可以实现,也不是所有结构与部门平均用力,而是要依靠学校全员的力量,整体推进,强调各类型、各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建立不单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咨询室等,不仅是一个学科问题,更是一个整体的学校管理问题。

2.层次性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系统是环环相扣,从内到外,从显性到隐性,从有形到无形,多层次地服务于学生。该系统既着眼于群体的一般性的发展,也关注个体面临的特殊问题;既立足课堂教学,也重视学校氛围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在系统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各个部分与学生的关系,明确部分在系统中的位置,其中课程系统与学生直接联系,校园氛围和服务保障机制与学生间接联系。

3.人性化

过去我们努力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现在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从“接受”到“提供”蕴含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落脚点就在于提供符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需要。

二、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

在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下面对模式中各个系统的定位和作用进行探讨。(如图所示)

1.课程实施与学科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主渠道和重要抓手是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第一层是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的学科渗透两个方面来实现的。

(1)以生活化的视角规划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非理论讲授。心理健康教师应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可借鉴国外内容跨度宽广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内容,如社会情感学习等。

(2)心理健康的学科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科课程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课程内容上,各科教师不仅教授本学科的知识,还应重视在学科课程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资源,通过巧妙的课堂组织,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支持性的学校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显性的课程上,还体现在润物细无声的支持性学校氛围中。创设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包括学校制度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以及支持性的问题解决平台等。

(1)形成保障师生参与的制度氛围

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强调学校自上而下,从校长到教师要树立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服务的理念,才能保证在学校的管理、课程的实施、环境的创设等教育教学环节服务于学生,创造出一种“以生为本”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氛围。这就要求学校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来保障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运行,如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家校合作制度等。

(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本身是一种物理环境,但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通过黑板报、广播、国旗下的讲话、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如一些学校针对学生具体问题出版心理小报和板报。

(3)在课堂内外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要营造支持性的学校心理氛围,师生关系是重要因素,教师应为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而努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课堂模式,以全纳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偏私,如提问时尽可能兼顾所有学生,平等地对待男生和女生、优等生和待优生。在课外,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方式和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对一些特殊的个体,如学困生、残疾学生等给予重点关注。

(4)提供支持性的问题解决平台

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提供指南,让学生在遇到困惑和问题时,知道可以到哪里获得资源和帮助。同时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面对面咨询、网络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

3.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的服务保障系统

服务模式最外层是保障系统,即以学校为核心,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保障系统。

(1)建立健全危机干预系统

学校应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机制。危机干预不仅是能够应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问题学生的筛查,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密切联系学生,建立学生动态心理档案,形成同伴、教师、校长、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员联动的应对机制。

(2)建立平等沟通和交流的家校合作服务平台

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应建立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平台,帮助建立家长委员会,为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提供通道,引导家长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与家长一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如通过校讯通、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心理动态,开发家校联系的手机APP和公众号推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动态,并鼓励家长委员会向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如一些学校专门录制心理健康微视频,通过手机APP的方式推送给家长,并定期发放问卷以便获得反馈。

(3)联合社会的力量,

社会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素质提高的辅助力量,学校应努力整合和利用这一资源。如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也可依托一些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的志愿者基地,与专业的心理健康社会组织联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帮助建立和发展家长学校,形成新型社会心理健康援助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服务模式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实践的进步,在努力构建纵横结合、内外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的立体服务网络,构成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整体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思考如何评价和监测这一模式,建立一套科W合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标准,反过来促进这一模式的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

[2] 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8).

[3] 廖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第7篇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激励和友爱,要求以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普通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积极品质、关注发展、关心和谐、强调人的价值所在,试图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帮助普通人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探究具有天赋的人又该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其潜能。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即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研究。而三个支撑点又可以这样划分: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研究,如快乐、幸福感等;个体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美德等;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如社会关系、文化规则、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

积极心理学在突破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还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崭新的思路,使我们将目光从学生的“短处”转向“长处”,使对教师的“烦恼”关注转向如何让教师更“幸福”,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暗处”走向“明处”, 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启发。

二、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达到健康的程度,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影响,形成、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按照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困惑进行干预,教师们也常常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不良”当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是行内行外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他普通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和潜能开发的功能,加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未能在引导学生积极心理意识的培养上紧跟时代步伐,这就常常使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他们。因此,站在新的高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面向广大学生,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变化,培养、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处理问题、主动适应社会,拥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丰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内容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消极心理学使得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常以学生有否心理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将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多放在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上,这成为了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导致了学生了解了焦虑、抑郁、嫉妒,却不知如何发展自信、宽容等优良的人格品质;知道如何面对、避免和处理负面情绪,却不知如何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学倡导以人为本,关注所有人的潜力,不是把人的优点仅仅当做克服心理问题的工具,而是超越这一层面让人们对自己作出积极、正确的解读,发现内在的潜力,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启发学生多多留意生活中的积极事件,训练一种积极的思维应对消极事件,这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的“弃暗投明”

(一)注重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包括解决心理困惑和调节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提高对积极情绪的感受力。因此,针对全体学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和潜能的发挥。如果做个比喻,学生就好像植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向上向光”的成长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超出教师、家长估量的心理潜能。当某种潜能被激发,就有可能产生个体身上的“蝴蝶效应”,带动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发现并且发展学生身上的优秀心理品质,例如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积极的意志品质以及积极的人格培养等。针对个别心理出现“不良”的学生,也需要强化学生的积极反应,发现其身上的优良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多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为学生树立信心,争取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方式来应对问题。

(二)尊重个体积极性,增强和内化中学生积极心理体验

无论是心理健康教师还是班主任或是每一个普通教师,都应当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先进理念,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幸福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积极转变影响学生,自觉地从学生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在尊重学生成长经验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除了学习,让学生还能体验到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积极体验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而优良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健全人格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多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幸福、体验积极向上才能真正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更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和更和谐的环境

积极心理学中,人的体验和积极品质都与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并且要在环境中不断地强化和体现。如果做一个比喻,将人比作植物,绝大多数植物本身是具有向光性的,然而只有得到悉心照顾和阳光的普照,植物的向光性才能得以体现。同理,每个人都具备“向光”的潜能,同样我们需要的 也是一个提供给我们支持的组织系统和能够激发我们“向光性”的和谐环境,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健康的人。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一起努力,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校园建设的每一个角落,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来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并最终形成坚实和可以依赖的强大系统和和谐环境。

第8篇

一. 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XX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XX]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XX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学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并着手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挡案、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开设心理辅导课,以多种方式、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第9篇

一、发挥心理绘画日记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途径是通过心理小报、广播和心理活动课等形式,也相继获得了不少良好的教育成效,在教育进程中充分发挥心理绘画日记的作用,能够收到锦上添花的功效。具体来说,其一,喜欢绘画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征,通过绘画比赛的形式,以“我眼中的阳光生活”为主题,引导小学生在思考和挖掘生活中的美好善良、积极向上事件的基础上,运用手中的画笔将所思所想画出来,教师要给予必要的主题性的引导和帮助,并且根据比赛的结果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让学生在绘画的世界中挖掘心灵深处更纯真的美好。其二,在绘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绘画日记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将绘画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画面的主题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日记后面要有家长的评语,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不仅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而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育活动,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家校配合,双管齐下

要想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学校与家长就要密切地沟通和配合,在家校合作的情况下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品德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之间是否和谐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等,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主题性的亲子活动、以“我眼中的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方式,调动家长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对孝顺品德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点还应当放在家长身上,这首先需要教师要通过工作之余的自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加宽阔的视野,通过家长会、家长茶话会等手段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生活态度等,对不恰当的想法和规划,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建议,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再有,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的黑板报、展示牌里的内容除了陈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之外,还要将家校合作的最新情况,包括图片、文字、图画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文化熏陶中逐步成长,也进一步提高了家长积极配合的热情。

三、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