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狼文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9 23:05: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狼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狼文化论文

第1篇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外朗读存在以下几点现象:一是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整体朗读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二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朗读的内容;三是没有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朗读材料,没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四是没有良好的朗读环境。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环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以及有效地开展课外朗读活动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利用课外朗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建浓郁的课外朗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外朗读氛围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多方位的配合。学校方面:校团委发起了读书倡议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好读书、读好书”;班级建立了读书角,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学校图书馆开放了朗读区域,为学生朗读提供了场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方面:开设了朗读方法和技巧的选修课,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解决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学生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朗读活动,激发自身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下,营造了浓郁的朗读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编写有特色的朗读教材

编写朗读材料解决的是“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即学生应该朗读什么内容。首先,要对中职学生日常阅读的内容做简要的分析。中职院校女生大多爱读一些言情小说,男生则爱好魔幻小说、科幻小说,而对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经典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内容。学校精选编写了诵读经典系列读本“晨风雅韵”。内容编选根据各年级的学习基础,由易到难,共分为三册。第一册主要是面对刚入校的新生,“立规矩、养习性、学做人”为选编材料的宗旨。古诗文选取短小精悍具有启迪作用的诗文,现代文则选取有故事性、以情动人的名人佳作。并配以图文并茂的介绍、通俗流畅的翻译以及画龙点睛的赏析。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达到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第二册围绕培养学生学习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编选材料的宗旨,选取先秦散文、诸子百家作品以及现代散文和诗歌。内容涵盖了爱国情感、人生励志、自然风光。通过诵读,学生能够修身励志,提升文化素养。第三册书在编选时结合高年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一特点,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规划人生方向、陶冶个人情操为着力点。内容上选取两宋风月、明清雅韵等古代经典诗文,编选了篇幅短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朗诵的篇目。通过诵读,学生能够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厚底蕴,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晨风雅韵”这一经典系列读本很快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

朗读方法的指导解决的是“学生怎么读”的问题,即学生在朗读中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为此,我校首先开设了“朗读技巧及训练”的公开课,由语文教师对班级领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培训中针对何谓朗读、朗读的目的、朗读前的准备、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其次,经过培训的班级领读人员,在班级朗读活动中对其他同学加以指导,进而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开设了朗读训练的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系统全面的朗读方法指导和技能训练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获得乐趣,进而提升文化素养。

(四)开展特色的朗读活动

1.开展长期的课外朗读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学校开展了长期的课外诵读活动———“晨风雅韵”晨读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利用每天早自习时间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学生在领读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学生对每篇经典诗文都会经历“识读、诵读、熟读”的过程。通过对经典诗文的持之以恒的诵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利用早自习晨读,不仅使课外朗读有了时间上的保证,更能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始美好的一天。

2.结合学校其他活动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任选自己喜爱的经典诗文和诵读形式。每次比赛大家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选手还互相请教切磋,更好地把握朗读的技巧,体会朗读的情感。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第2篇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 狼图腾 生态文学 比较研究

引言

《野性的呼唤》()作为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的代表作,自从作品面世以来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该作品不仅引发动物小说创作热潮,其蕴含的生态思想更是给后来的世界生态文学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意义。《野性的呼唤》主要讲述了一只生长在温暖地带富贵人家的家犬巴克遭难辗转被卖到北方严寒的淘金路上的故事,从文明的中心落入了原始中心的巴克为了生存和适应环境开始了不断的奋斗最终成为了狼群之首。我们把视线转向东方,中国作家姜戎的《狼图腾》前后历时三十余年,煌煌五十万言最终定稿于2003年。《狼图腾》是以时期内蒙古草原为背景,以动物狼为叙事主题的史诗般的小说。书中数十个关于狼的故事串联其中,故事情节既紧张又曲折,场面恢弘。最后主人公道出了对小狼、蒙古老人甚至草原的忏悔。引发读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杰克・伦敦与姜戎分别来自东西方两个国度,他们所生长的环境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甚至地理风貌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他们在处理人与狼的关系方面所要表达的生态思想有着许多契合的地方。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姜戎的《狼图腾》中曾多次提及到杰克・伦敦的作品。这很可能说明姜戎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生态意识受到了其一定的影响。在生态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杰克伦敦在他的作品中渗透的生态思想不得不说是难能可贵的。

一、生态整体观

在环境伦理学中生态整体观可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说,是当代生态学的核心观念。生态整体观是一种从自然的角度对生态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的生态理念[1](P103-104)对生态整体及整体内部联系是生态整体观的核心特征。生态整体主义并不否定人类的生存权,不逾越生态承受能力,不危害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权。美国哲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在关于生态整体观上指出并不强调任何一个物种、小环境乃至子系统的重要性,而是要以系统和谐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来考察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生存发展。[2](P99)《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作为中外知名的动物小说,均通过描写狼,来表达作者自身先进的生态整体主义观念,警示人们若想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得以长足发展就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善待整个生态系统。

《野性的呼唤》中生态整体观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杰克・伦敦以一条狼狗巴克的视角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思想带来的恶果,在小说的开篇巴克被穿着红色外套的人掳走,“一次又一次地亲眼所见那种残酷的场面,巴克对那教训体会得更刻骨了:手持大棒的人就是一个统领,就是一个必须服从的统领……它还看到一条狗,因为既乞怜又不服从,在争夺自的搏斗中牺牲了”,此处具有非常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象征意义,巴克作为生态系统中低阶生物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没有一点与之抗争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了自然社会中残酷现实。杰克・伦敦也在《野性的呼唤》中描绘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那就是小说中约翰・桑顿的出现,桑顿和巴克之间比起宠物和主人的关系,他们更像是一对彼此尊重互助的朋友。这种描写可以看出杰克・伦敦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整体主义的向往。

老人等着陈阵,急吼吼地说:难道草不是命?草原不是命?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吃草的东西,要比吃肉的东西更可恶。你觉着黄羊可怜,难道草就不可怜?黄羊有四条快腿,平常它跑起来,能把追它的狼累吐了血。黄羊渴了能跑到河边喝水,冷了能跑到暖坡晒太阳。可草呢?草虽是大命,可草的命最薄最苦。根这么浅,土这么薄。长在地上,跑,跑不了半尺;挪,挪不了三寸;谁都可以踩它、吃它、啃它、糟践它。一泡马尿就可以烧死一大片草。草要是长在沙里和石头缝里,可怜得连花都开不开、草籽都打不出来啊。在草原,要说可怜,就数草最可怜。蒙古人最可怜最心疼的就是草和草原。要说杀生,黄羊杀起草来,比打草机还厉害。黄羊群没命地啃草场就不是“杀生”?就不是杀草原的大命?把草原的大命杀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没命![3]

这是《狼图腾》中毕利格老人所提及的“大命”和“小命”思想。德沃尔和塞欣在《深层生态学》中说道“要清楚地认识到‘小我’在‘大我’中,而‘大我’代表有机整体。”当整体面临危险时:“没有一个个体能够获救,除非全体都得救。”[2]这两者的思想是否有着惊人的契合?没错,老人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的正是出现于20世纪的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指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毕利格老人宣扬的观念是草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根本与核心,黄羊、旱獭、野兔、黄鼠、牛、羊、马等都以吃草为生,若没有狼,那它们的数量就会疯长,势必会威胁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狼图腾》为中国生态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只有首先完成思想的绿化、形成明确的生态整体观,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的生态文学作品,进而才有可能为发掘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推动文化变革、建立生态文明作出文学上的贡献。”[4]

二、敬畏生命

法国人道主义学者、思想家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他认为人类的同情如果“不仅仅涉及到人,而且也包括一切生命,那就是具有真正的深度和广度”的伦理。他提出了这种伦理学基本的道德原则:“成为思考性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一样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如同体验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他接受生命之善:维持生命,改善生命,培养其所能发展的最大价值;同时知道生命之恶: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抑生命之发展。这是绝对的、根本的道德准则。

杰克・伦敦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以一条狗巴克的视角和心理推进小说的情节发展,伦敦在小说中灌输了许多生态思想。在生态问题突出的今天,这样的生态思想着实可贵。在《野性的呼唤》中,伦敦赞颂了桑顿与狗们热情相拥,讽刺了赫尔一家虐待动物。“生命在他的体内流动,汹涌澎湃,狂暴又让人愉快,如醉如狂的状态仿佛要撑破了他,漫山遍野,流泻到世界上。”小说描写不仅富有诗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杰克・伦敦的文字可以看出他对生命高度的敬意,仿佛读者本人成为了狼狗巴克,体验着它坚韧不拔的生命和残酷的环境。从中可以看出大量的史怀泽“敬畏生命”的思想。不仅如此,杰克・伦敦的写作也受到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超人思想,他笔下的动物也通常具有非凡的能力,极具艺术性。

而《狼图腾》中对“敬畏生命”这一生态思想诠释得更加明显,小说开头知青陈阵刚踏入早操时对狼的恐怖,到好奇再到后期通过与毕利格老人交流后对狼的尊敬甚至崇拜,姜戎通过知青陈阵多次与狼打交道的经历,慢慢的使他对狼的认知产生改变。阐释了人对万物生灵应怀有敬畏之心。诸如此类的情节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对生态强烈的敬畏之意。

三、生态危机的成因之探讨

《野性的呼唤》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淘金热时期。那时无数淘金者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蜂拥而至。在原本宁静的加利福尼亚淘金者无节制地钻探、开采矿藏,肆意地破坏森林与土地,并且大兴土木,掠夺大自然的财富。《狼图腾》这部小说同样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相反的贯穿全书的生态整体观、敬畏生命等西方生态学重要思想。而《狼图腾》的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因为忽视生态环境从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悲剧故事。数千年美丽富饶的额仑草原,在近十几年来人类中心主义者对大自然的肆意改造下迅速退化成为草场,三十年退化为沙漠。对生态的严重破坏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更让人反思曾经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带来的伤害。

《野性的呼唤》与《狼图腾》揭示了破坏生态的元凶其实就是人类难填的欲望以及长期以来人类以自我利益为主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使读者在阅读后产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通过大量的理论依据以及惨痛教训使人类意识到如果从“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出发,毫无节制地对大自然进行征服与改造,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人类只会亲手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只有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类历史进程的可持续发展,让青山常在,绿水永存。

杰克・伦敦和姜戎都是极具人文关怀的生态主义作家,尽管《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在情节和篇幅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两部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很大意义的可比性与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在呼吁警醒人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关注,避免当前及未来的生态环境更难以控制的恶化。

(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GYCX1501]。)

注释:

[1]薛敬梅:《生态文学与文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姜戎:《狼图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诺:《梅真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4月18日。

参考文献:

[1]陈泽环译,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刘荣跃译,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文化遗产廊道;滇藏茶马古道;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5-0061-06

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界关注的保护遗产的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诠释了世界遗产保护由“点”状向区域化“面”状保护的根本转变,以特定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文化遗产廊道则是遗产廊道的一种更具体而细化的类型,为大尺度、跨时空、综合性的线形文化遗产区提供了跨区域合作整体保护的新思路,对拓展和创新我国遗产保护的传统理念与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世纪初,我国遗产保护界开始引入“遗产廊道”思想,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国内对遗产廊道的研究与我国众多大型线状遗产急需加强保护的现实极不相称,因此,亟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化、细化遗产廊道的本土化研究,以期充分发挥遗产廊道思想指导我国大量线形文化景观整体保护的实践。

滇藏茶马古道是历史上纵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民间贸易通道,也是汉、藏、纳西、白、彝等多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走廊,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今天,历经二十余年学术界的研究和宣传,滇藏茶马古道已成为西南历史文化的重要品牌,其保护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创建能有效展示与保护古道遗产文化多样性的模式与方法是滇藏等西部省区面临的战略性文化工程,更是关乎全世界、全人类共同文化财富和历史文明传承的重大历史责任。顺应这一趋势,以前人研究为基础,本文在遗产廊道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深入阐释“文化遗产廊道”理论内涵,并结合滇藏茶马古道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重重困境,提出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整体『生保护战略。希望有助于推进对“文化遗产廊道”理论的全面认识,切实推动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实践工作,为我国跨区域线状遗产的保护提供重要典范。

一、文化遗产廊道(Cultural Heritage Corridor)的理论框架

以“遗产廊道”理论为基础,从概念和内涵层面对“文化遗产廊道”这一具体类型进行解析。

(一)文化遗产廊道的概念

文化遗产廊道是整体保护以历史文化遗产元素作为其核心构成资源的线状或带状遗产区域(Heritage Area)的保护战略与方法。它通过构建绿色通道和解说系统的方式将呈线形分布、具有共同历史文化主题的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沿线其他自然、游憩资源串联起来,实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与环境、休闲与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等综合目标。

(二)内涵解析

1、文化遗产廊道是一个历史文化地理空间概念,是对一个地理区域联系着特定历史事件、历史活动或文化特质的表述,充分代表和反映其所代表的文化地理区域基本或特有的文化要素的整体。文化遗产廊道的形成是历代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化的结果,体现了特定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生态空间,在特定的文化时空内演绎了人地关系的变化。

2、文化遗产廊道理念体现了遗产保护界遗产价值认定方式的转变。由认定单体遗产转变为沿线系列遗产的认定与评价,以人类某一历史活动、文化活动为线索,将在特定时间、空间、文化上具有关联度的遗产单体整合为一项综合性遗产。由高度重视具有突出而普遍遗产价值的遗产单体转为关注能展示与表述文化多样性但其遗产价值不够突出的遗产点,共同构成遗产廊道整体。任何一处遗产点都是遗产廊道必不可少的组成,且任何一处遗产点的真实性只有通过遗产廊道整体才能更好地体现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展示。由传统的重视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转变为关注遗产区域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功能,强调遗产廊道的多重目标体系。

3、构建文化遗产廊道实为搭建起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完整的区域遗产保护框架。它涵盖了以往任何遗产保护体系,保护内容从传统的文物保护单位扩展到凡能体现区域文化多样性,见证区域历史发展和历史文脉的遗产点和自然景观;保护范围扩大,囊括历史建筑、纪念物、历史遗址、文化街区、历史城镇和文化景观等;保护外延由遗产要素延伸至遗产点所依存的环境和背景,强调保护与遗产相关的历史风貌、文化空间和景观视廊;保护方式从单体保护扩展为整体保护,即从“点”状保护发展为大型“线”、“面”状的区域性保护。

4、文化遗产廊道具有空间上线状的规定性,表现为线形遗产区域。它依存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决定其线路的走向和形态,提供了遗产廊道的地理基本架构。因此,文化遗产廊道连接了不同地理单元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决定了该遗产廊道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景观的共性和个性的文化表征,丰富了文化遗产廊道的文化性。同时,文化遗产廊道的“线状”改变了原来对遗产的“点”状展示,以区域状展示人类文明的遗产点。

(三)文化遗产廊道构建模式

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的多元性、保护内涵的复杂性决定其构建必定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遵循以下思路和模式。

1、确定遗产廊道主题,划定保护范围。虽然,

“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对拟构建的遗产区域的主题提炼,但针对不同的遗产区域,其具体文化内涵必定不同。因此,在特定遗产区域内建设文化遗产廊道,需对其发展历程、历史文脉和历史特征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准确把握其内涵,确定主题基调,划定廊道空间范围,以便进一步分析遗产廊道构成要素与廊道主题的关联性,有助于准确界定和判别组成遗产廊道的遗产点。

2、调查、整理、分析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此工作是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基础和前提,面对跨区域、综合性的线状文化遗产,准确而适当地界定、判别遗产要素至为关键。这样,既能确保与遗产区域文化主题相关的遗产点整合到遗产廊道保护体系,又能有效避免因遗产界定不清而导致保护对象泛化、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形同虚设等问题。调查、整理文化遗产廊道构成要素需对遗产廊道沿线的遗迹遗存、相关史实、文献、宗教和文化观念传播的具体场所、发生重要影响的地点及相应的文献记录,以及沿线自然环境的资源与状态等进行统一分析和整理。

3、认识和评价文化遗产廊道整体价值。价值评判充分体现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必要性,应从历史、现实与未来多个视角,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全面研究该遗产廊道满足人们现实和潜在需求的能力,从而判断其完整价值,因为任何单一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单一举措都会让我们付出破坏

历史文明的惨重代价。

4、拟定文化遗产廊道构建规划,提出保障措施。从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理念、原则、格局层次和保护战略等方面规划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设,并针对整体构建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实施对策。具体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

二、文化遗产廊道理念保护滇藏茶马古道的必要性

(一)滇藏茶马古道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滇藏茶马古道上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遗产资源,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条古道及古道上珍贵遗产迅速衰竭,古道正遭遇着重重危机。首先,公路、铁路、航空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普及致使茶马古道传统功能和原始风貌逐渐丧失,古道线路网络渐被遗弃;其次,气象变更、自然灾害导致古道上的遗产本体饱受水患、风化等因素的侵蚀,其历史原貌和文化特征留存较少;再有,古道沿线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沿线居民思想观念、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致使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内涵受到强烈冲击,文化价值大幅下降,大量民间文化遗产,由于缺乏调查和保护而逐渐消失,难于传承;部分地方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宏观统筹,交通道路、市政管网和大型水电站的建设等都将茶马古道网络切割得四分五裂,文化遗产与原有的环境和背景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古道所传承的文脉和内涵;最后,滇藏茶马古道线路庞大而分散,跨越滇藏两省区众多行政区域,遗产保护力量分散,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滇藏茶马古道构建文化遗产廊道的必要性

面对滇藏茶马古道令人堪忧的保护现实,文化遗产廊道区域化、整体性保护思想契合了古道保护的内在诉求。

1、整体保护战略是联系滇藏茶马古道和文化遗产廊道的关键所在

反思茶马古道不容乐观的保护现状,缺乏整体保护是该问题的瓶颈。古道在邻近地区被人为割裂,造成古道遗产内在的历史和文化联系性断裂,破坏了其文化的整体性。但是,古道线路上任何单体文化遗产的身份和地位都难以代表整体线路对文化多样性的展示和其整体文化价值,因此,保护任一知名遗产点都无法覆盖或替代对古道的保护,须视其为一项完整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文化遗产廊道正好搭建起一个以重大人类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覆盖世界、国家或区域的遗产保护框架,此体系不仅使具有杰出而普遍遗产价值的世界遗产得到保护和展示,而且对那些虽尚不具备典型世界性遗产价值,但能充分体现文化多样性,见证区域历史发展和历史文脉,共同构成茶马古道完整性的众多遗产项目,整合到这样一个新的保护体系中加以表述和保护,进而整体提升茶马古道文化价值。

2、文化遗产廊道创新茶马古道线状遗产保护体系与机制,为跨区域合作保护搭建平台

文化遗产廊道跨越国家、区域界限的保护和管理体制必定成为新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模式,单一的政府在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申报和管理上已力不从心,步履艰难,急切呼吁滇藏省区各政府联合申报、联合保护、联合管理、集中优势、创新区域合作保护机制,共享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建设的多赢目标之利。

三、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实践研究

在滇藏茶马古道的地理范围内,构建文化遗产廊道是突破茶马古道保护困境、提升其文化影响力的新举措,国内尚无经验可循、无范例可照。通过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实践,尝试创造遗产廊道保护线形文化景观的“中国范式”,为我国类似的线形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因此,需在文化遗产廊道构建模式的指导下,采取多方措施有效推进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实践环节。

(一)实践进程中,继续深入开展“遗产廊道”保护理念的本土化研究,大力推广“遗产廊道”保护战略的实践运用

“遗产廊道”思想虽为我国大尺度线状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鉴于该思想起源和运用对象的背景差异,必须对其进行本土化调适。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应加强研究,概括和归纳遗产廊道理念本土化的系统理论;扩大相关学术研究与保护实践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世界遗产廊道保护的相关学术活动与工作会议,总结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以共享;组织“文化遗产廊道保护――以滇藏茶马古道为例”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遗产保护专家做学术演讲、实地考察,指导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工作实践;组建由国际、国内遗产廊道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作为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工作的智囊团,出谋划策、全方位、全过程提供决策咨询,保证该构建工作方向正确、决策科学;以成效显著的国内外保护实例作为遗产廊道保护战略的展示窗口,扩大该理念在我国的认知度和普及度,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古道沿线各地对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认可与支持。

(二)明确茶马古道遗产的身份和地位,积极准备将茶马古道整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确和提升茶马古道的遗产地位需肯定与强调茶马古道整体作为一项新类型的完整遗产。目前,云南省已率先将茶马古道7个路段打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后应逐步扩大茶马古道文保单位的范围并最终囊括整体路段;其次鼓励和敦促古道沿线各地尽快将古道上尚未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存确定其文保单位的地位;另外,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滇藏两地文物部门联手其他相关省市,做好茶马古道申报世界遗产可行性研究;以建设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为契机,将茶马古道先行申报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申遗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加强保护,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将茶马古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国际范围内扩大其遗产价值和影响力。这也有助于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设和管理实践。

(三)开展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对象专题调查,加强基础研究

在云南省文物局制订的茶马古道文化遗迹认定标准上,主管部门协同遗产廊道保护专家制订专门针对该古道遗产廊道的遗产识别标准以指导廊道构成要素的调查;古道沿线各地政府加强组织,严格按照该统一标准,集结力量开展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对象专题调查,搞清遗产廊道资源的赋存状况,查证滇藏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态,深入剖析遗产点的文化内涵,理清各种民族文化对茶马古道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收集与整理该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对象资料,建立全面而科学的古道遗产档案,编制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遗产保护名录,并进一步将其制作为遗产数字博物馆,作为向公众宣传茶马古道遗产知识的平台;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从历史、考古、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多角度考察遗产的构成、属性,全面概括茶马古道的价值,打牢研究基础。

(四)编制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建设总体规划

抓住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契机,把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工作纳入国家或西部地区政府的重点规划项目,最大程度获得政府主导和支持;针对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不同层次的规划体系,应先行编制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规划大纲,以指导各分层次详细建设保护规划的制订,在今后部分小尺度专项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总体构建规划;各专项规划须科学规划具体遗产项目的建设、保护、展示和利用,明确措施和要求,分期实施目标和工作步骤,确保构建工作落到实处;在茶马

古道沿线各地已完成的有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基础上,充分征求意见,实现茶马古道遗产廊道保护建设规划体系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环保、交通、水利、土地利用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建设保护规划的指导,全面、逐步推进和实现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设和保护实践。

(五)力争早日出台《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管理条例》

我国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中,大型线状遗产保护专项法规的缺位已成为遗产保护界的突出问题,因此,为保证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实践,必须制订遗产廊道专项法规,为该遗产廊道的构建与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国家文物局应在国务院法制办的指导下,依托文物保护法,针对滇藏茶马古道遗产的特殊性和古道保护现状中的突出问题,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对该文化遗产廊道实行整体保护、分层建设、分段管理,明确规定茶马古道线路网络延伸地地方政府的责任;规范滇藏茶马古道的开发利用行为,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程度,规避各自为政的短期开发行为。

出台的《真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管理条例》中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职责和权限;遗产廊道范围内重点遗产单位及相关设施的保护管理,遗产点维修、复建原则及监督管理;遗产廊道范围内生态环境及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遗产廊道保护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建设规划的制定原则及相关问题;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及相关项目的利用和管理;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惩处等。

(六)建立以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省部际会商小组”为核心的协作机制

在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和文化部领导的牵头下,联合滇藏茶马古道沿线各职能部门成立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管理委员会,具体包括文物管理局、建设局、交通局、林业局、旅游局、环保局等与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

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包括国家相关部委和茶马古道沿线省区在内的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省部际会商小组,并在市、县设立相应的会商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细致而繁杂的协调工作;该省部际会商小组主要是协调解决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构建和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召开会商小组的全体会议,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统一安排和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平时的协调工作主要交由会商小组办公室负责,通过联络员参加的办公室会议或有关方面的联席会议,及时了解、沟通示范区构建保护工作情况,协调认识,达成一致;对关系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示范区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可组织专题调研,形成工作建议报省部际会商小组审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须将该遗产廊道构建列入政府工作议程,领导中有专人负责协调相关市县政府和部门的工作,确定重点、明确责任、监督落实各项构建工作。

(七)建立多种形式的茶马古道博物馆,强化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建设保护的社会宣传教育

茶马古道博物馆业是普及和强化古道知识的重要途径。滇藏茶马古道线路所至区域已是一个全天候开放的露天超大型博物馆,重点保护室外不可移动历史遗迹,即沿线民众熟悉的古驿道、桥梁、古寺、古村落、古城镇等,提倡周围群众人人都是兼职看护者;将丽江茶马古道博物馆更新改造,建成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以不同主题分设茶马古道历史发展脉络、线路网络、沿线民族的历史渊源、沿途世代的民风百态和古道上可移动文物等展区或展室,成为获取茶马古道百科知识的信息库和记录、研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风貌的重要舞台;结合滇藏茶马古道各地文化遗产特色,建立诸多专题性博物馆。此类博物馆需有固定馆址,馆内陈列以展示、传授某一主题知识为主。如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以著名藏族马锅头马铸才先生的故居为基础维修创建茶马古道博物馆,以有关马铸才先生生平的展品、古城相关建筑及考古遗产信息及展品、有关此段茶马古道的信息及展品为主要展示内容,向人们追诉过去活跃在茶马古道上的杰出人物;另外,滇藏茶马古道沿线各地文博部门应大力争取在中国博物馆协会下设立“茶马古道博物馆联合会”,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专业杂志《中国博物馆》里开设专栏,有关茶马古道研究的学术成果,交流、协调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规划,充分发挥博物馆业的宣传教育功能。

(八)鼓励公众多渠道参与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和保护

茶马古道是沿线民众的生活家园,是千百年来滇藏人民贸易往来、文化创造、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重要财富。民众才是茶马古道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古道的保护离不开沿线民众的参与。

编制该文化遗产廊道建设规划时,以调查问卷或规划成果展示的方法向民众征求意见、建议,分析和概括民众的主张与看法,选择合理内容纳入保护规划;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联谊会”,鼓励民众自愿参与该民间保护机构,通过举办参与性活动、茶马古道线路探查、图片展示和媒体宣传,向自身和大众普及茶马古道遗产保护知识,发挥民众对遗产保护的监督话语权;通过网络发起“茶马古道遗产保护讨论吧”,交流经验和认识,扩大茶马古道在全社会的知名度,激发其遗产保护的高度热情;鼓励集体和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保护基金会”,专门用于该项目的构建和保护。

第4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电源

作者简介:吕鑫(1982-),男,河北廊坊人,廊坊供电公司,工程师;王宏(1974-),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231-02

廊坊供电公司隶属于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担着为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电力服务的任务。供电面积6429平方公里,供电人口435万。2012年廊坊市全社会用电量2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售电量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五,增长速度排名第一。加强配电网规划管理,对保障廊坊电网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随着廊坊市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力发展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迫使电力规划人员对配电网规划重新做出了审视,对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廊坊城市配电网规划还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问题。

1.220千伏变电容量不足,阻碍110千伏网架结构的优化

市辖区4座220千伏变电站中,除新投产的北旺站外,其余3座变电站(龙河、大屯、北旺)主变均不能满足N-1供电要求,必须通过加快后续的站点布置来解决。廊坊市区西部新建的解放桥、艺术新区、冯家务等110千伏变电站,只能T接或破入已有线路,且220千伏变电容量不足。建议尽快开展柳林、安次园等22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工作。

2.110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足,布局还应继续优化

目前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仅有梨园、化营、大学城3座110千伏变电站,除了能为联通、润泽一期负荷供电外,备用容量不多,无法为开发区新增的公用负荷提供电力支持,迫切需要为现有变电站增容和建设新的110千伏变电站。市区周边上规模的工业园区大部分没有110千伏变电站,而是通过10千伏线路进入开闭站来为园区临时供电,远远不能满足园区的用电需求,亟需在该类地区增加110千伏变电站布点,抢占线路通道,为后期基建工作铺平道路。

3.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的衔接存在问题

个别变电站布点不尽合理甚至与地区发展热点脱节,以及部分变电站存在选址及线路走廊没有预留或者被挤占的问题。个别企业用电规模较大,严重挤占了公用负荷的主变资源,阻碍了其他新增用户的接入。部分规划部门侧重于道路、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规划,虽然已经意识到电力设施选址预留的必要性,但很难做出符合电力发展现状的、足够深度的电力专项规划。

4.配电网资源分布不均

局部地区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过小,供电线路过长。局部地区户均配变容量较高,但是个别10千伏线路和配变过载时有发生,给当地居民用电带来极大不变。部分低压电表箱箱体锈蚀严重,有些电能表已超过轮换周期,计量准确度下降,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

5.高密度点负荷增长迅速

廊坊市规划建设的多个信息数据中心,包括联通华北基地和润泽信息港,单位面积负荷较大,超出了国标《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中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的上限10倍以上。进行配电网规划时,对为此类负荷密集区域且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配电网供电的电源、供电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解决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若干方法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廊坊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速度,因此要将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做优做强,为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作好保障。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加强城市电网远景饱和负荷的预测和目标网架的规划,将廊坊“十二五”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纳入廊坊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当中。在各个分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同步适时编制电力专项规划,扎实推进规划落实。定期或不定期与廊坊市政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沟通,逐渐形成了电网建设协调管理常态机制,确保了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保护电网规划审定方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简化电网规划项目核准的审批手续,形成常态管理流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电网规划报批程序。

第二,建议廊坊市各级政府针对电力建设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审批实施办法和细则,简化用地预审、环保评价、线路走廊的红线、变电站征地和项目核准手续等批复,缩短办理时间,确保电网工程项目的准时完工和满足廊坊市新增负荷的用电需求。同时,建议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电网项目建设的协调,专人负责协调所属区域内电网建设项目,优先为电网建设项目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三,加强一次规划管理。考虑城市配电网结构规划和站点规划。城市配电网结构规划对供电安全起着关键作用,110千伏高压配网变电站,规划目标全部双电源供电;10千伏中压架空线路一般应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的方式。站点规划要以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用地规划来进行负荷预测与负荷分布,划分供电区域,确定输变电设备的配置。市区和郊区或农村地区,按不同的供电区域和相应的负荷密度进行配电网规划的编制,例如在市区或市中心等负荷密集地区多采用电缆、开闭站和GIS变电站,在郊区或农村地区多采用架空线、常规变电站。变电站新建与改造,要考虑采用智能变电站,使其具有设备信息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的特点,实现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以提高站内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提高运行效率。

第四,建议廊坊市政府将电网建设工程列入市重点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市重点工程有关优惠政策优先落实电网建设条件。针对房屋拆迁补偿费用、变电站征地费用、青苗赔偿、林木砍伐、线路房屋跨越补偿、线路施工跨越(穿越)运行线路停电损失补偿费用和征地费用等出台补偿、赔偿费用政策,明确具体金额标准,在工程实施中有据可依,最终达到降级工程造价的目的。出台加快电网建设的意见,明确电网规划、征地、拆迁、审批、环评、电价等相关政策,解决电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电网建设更快发展。

第五,省级以上园区或城镇负荷集中区域且不存在冲击负荷地区,考虑220千伏变电站直配10千伏供电能力,且10千伏出线供出电为10千伏开闭站,不直接带配电变压器。该措施可作为新建110千伏变电站未完工前的过渡方案,缓解局部地区的供电压力。对于用电负荷超过20MW的企业,鼓励其自建110千伏用户站。“十二五”期间,廊坊市原则上不再新建35千伏变电站,并结合新建110千伏站的投运,将35千伏变电站退出或降压运行。但对于单座110千伏变电站平均供电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地区,该类地区可继续完善35千伏网架结构,但以不增加35千伏变电站为原则。

三、小结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好坏,对城市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未来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电力规划人员更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将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更加可靠、坚强。

参考文献:

[1]叶世勋,刘煌辉.配电自动化规划要先行[J].电网技术,2000,(4):19-22.

[2]毛传洲,周英树.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J].电网技术,2001,(7):72-76.

第5篇

关键词:翻译,语境,语境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境(context),就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展,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英汉翻译时,语言语境是首先要考虑的语境因素。本文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与翻译进行探讨。

1.词义语境

在我们英语学习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脱离了语句及语境就很难确定这些词的词义。在具体的句子中,经常发生对词语本意理解不透彻,造成翻译失误。这时,就需要跟据上下文选定多义词的具体意义,排除同形异义词的干扰,挖掘该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真正意义。

context一词最早用来指某一特定词、前后的词句,即词、短语、语段的前后关系。左右邻词对词义的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决定词的意义及翻译选词。如英语中“head”一词有好几个词义:

From head tofoot(从头到脚)

A head ofstate(国家元首)

One hundredhead of sheep(一百头羊)

王海芸(1979—),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Use your head(动动脑筋)

Two heads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语用用意分两类:暗含的和明说的。前者指言下之意(语用意义),后者指字面意义(符号意义)。语义核的“头”就是“head”的符号意义(字面意义),但这一符号意义并不等于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如果翻译时不考虑该词与左右邻词的关联,即句子,所译出的句子就会生硬、呆板。只能说是形似,而不能达到神似的完美境界。

2.句子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须经常从句子语境来推出词语的含义。人人都知道like是“喜欢”的意思。请看下面的一组句子:

(1)He likes maths more than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2) 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charges attract.

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3) In the sun 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光。免费论文,语境。

(4) Like knows like.

英雄识英雄。

这四个句子中的同一符号like由于它所处的语境不同,因而它的意义也各不一样。根据其所处的语境应分别译为: “喜欢”、““相同的”、“像”、“英雄”。可见,离开了具体的句子语境,死死记住like就是“喜欢”,“喜欢”即是like,是很难理解翻译上述各句的。

3语篇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有时从一个句子中很难确定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从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中获取其含义。篇章段落通常是一个有机整体,语言连贯语句关联,实际上就是一个语境,翻译的时候必须在语境中理解把握全文。免费论文,语境。

Last week I went to the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I didn’t enjoy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上星期我去剧院看戏。我的座位很好。这台戏也很有趣。可我没有得到乐趣。一对青年男女坐我的后面,他们高声交谈。

上例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一个故事,内容与文字都非常简炼。但是,翻译时如果不着眼于整个篇章,不考虑作者的意向和语篇情境,则完全可以将“I didn’t enjoy it”。译成“我并不欣赏此剧”。但这样翻译就完全背离了原作的本意,因为作者并非不喜欢该剧,而是被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搅得无法去欣赏。

4.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说话、语言、言语事件的时间地点。免费论文,语境。世界上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语言这个社会活动也不例外,每一话语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

一个词的词义和话语意义常常不仅仅是由其语言因素来确定,而是由词汇和话语所出现的情景来确定的。在“we looked for a long time before we found a spring”.句子中。“spring”在不同的情景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安装弹簧床时,指的是弹簧。在修表时,指的是发条。免费论文,语境。如果几位旅行者在沙漠中终于找到点水喝时说了这句话,指的则是泉水。其“spring”所指的意思与前两种情况又大不一样。

任何语言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情景语境因素决定话语的真正意义。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获悉撒切尔夫人下野后,回忆两人间融洽关系时说了一句话:“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 mates when it came to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此句中,“soa1-mates”有“性情相投的人”、“挚友”;“情人”、“情侣”两个含义。里根在此表示对老朋友下野的慰藉,结合当时情景,毫无疑问,前者为本句意义,全句可译为:“显而易见,涉及到减少政府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这一问题上,我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5.文化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沟通和移植。文化语境指的是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也就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免费论文,语境。由于各民族区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的翻译中时常会遇到诸如误解原文、译文词汇空缺等情况。由于复杂的文化难以用翻译技巧加以弥补,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语境。如红楼梦中:

原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第五回)。

译文:For husbandshe will have a mountain wolf. His object gained he ruthlessly beratesher。

此处语境在寓言中。“中山狼”出自明朝马中锡的《山狼传》讲的是中山上的一只狼中箭后,欲食救命恩人东郭先生的故事,它的语用隐含是:孙绍组恩将仇报,虐待相濡以沫的妻子。英国汉学家霍克斯(Hawkes)先生,借用了汉语拼音将“中山狼”译为“the Zhongshan wolf”。在无脚注的情况下,西方读者很可能不得要领,感到满腹疑惑:“Zhongshan”是狼的品种还是产地,这种狼有什么特别的吗?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增译手法,作了些变通,将“中山狼”译为“mountain wolf”。明示夫妻关系,突出“忘恩负义”的特别意义,基本上实现了原作的语用意图。如不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其翻译的译文语义偏离了原文的背景是不正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中一定要考虑译文的文化语境,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再看下面容易误译的句子:

He has no mercury in him.他没有精神或毫无活力。

如果按照“mercury”最基本的意思,这句话就会译成“他体内没有水银”实际上,西方古代哲学家将“mercury”(水银)视为大地万物的元气,故“mercury”一词今仍可用来指活力或精神。免费论文,语境。只有正确了解了“mercury”这层意思之后,我们才会翻译出正确的句子来。

6.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对语境进行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语境制约翻译,而翻译又依赖于语境。我们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清楚语言中字句的组合是临时的,它们产生的意义具有相对临时性,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是不确定的,是潜在的。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只是局限于对孤立的词语或句子本身来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应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所以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对语境进行分析,把握好特定的语言语境,对文章既做宏观的掌握又做微观的分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翻译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优美得体。

参考文献:

[1]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6.(2)

[4]曾绪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 2004. (2)

[5]杨宪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 [ M ].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6]方祝根浅谈语境与翻译[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第6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 影视传播 探析

一、问题的缘起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其通俗易懂、极具趣味等特点一直为全世界人民所喜闻乐见。同时电影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传播或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传播上无形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民族题材类影视作品是中国向世界各国展示本国国家形象、传播本国优秀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形式。中国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电影一贯存在的形式是独立的“类型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电影相比其他类型的媒介在全球化这一语境下往往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民族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受众的传播中表现为语言上、风俗上、思维上、价值观上的细微差异,这些差异其实都是来源于跨文化传播的特性所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在在观看民族类影作品时,他们对于电影中呈现的文化与现象的认知和兴趣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甚至有时会大打折扣,其认知和电影原本呈现的意境南辕北辙。这就说明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中存在着一种“文化折扣”现象。

学者希尔曼・埃格伯特最早提出了“文化折扣”的概念,指的是“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他提出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应得到更多关注。[1]在普通经济学中,文化折扣指的是在确定娱乐产品的经济价值时所要考虑到的文化差异因素。霍斯金斯和米卢斯于1988年在解释美国主导世界电视节目贸易市场时提出:一个节目是根植于本地文化背景的,其对于当地同样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受众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这一节目对于国外受众的传播的影响力就会有所不同,由于观众的价值观念、信仰、风俗、生活习惯、国家制度等存在差异,他们可能并不会认同这一节目,这种现象就是文化折扣。[2]同年“文化折扣”这一概念在他们发表的文章《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里得到了首次探析。此外,他们还将概念加以量化,得出一个经济学公式:文化折扣=(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进口价值)/国内相应产品的价值。[3]

二、文化折扣民族文化影视作品传播中的具体表现

其实中国的电影业起步并不算晚,从1913 年中国第一部古装电影《庄子试妻》到1927 年古装片《西厢记》、1936 年的《天伦》(后改名为《中国之歌》在美国放映),这些电影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对当地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大大的满足了外国受众对不同于本国文化、生活习惯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2002年,影片《英雄》在海外(北美)的票房达到5800万美元,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在国外的发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与突破。然而,中国电影在制作和技术上的劣势和文化差异使得其能够进入海外院线放映的影片数量很少,获得的票房也与其投入的成本不成正比。为了本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国外对于中国影片的排片量也并不多。

近年来,电影业的竞争日渐激烈,以独立的“类型片”形式的中国民族文化影视在海外放映的反响更是一落千丈。如《泰濉饭内票房为人民币12亿元,国外(北美)票房仅有57387美元;《致青春》国内票房为人民币7亿元,国外票房仅有9900美元;2014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指导的影片《归来》的内地票房有2.33亿人民币,海外票房也只有37万美元。

电影《狼图腾》于2015年2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9月11日在美国上映。作为一部还未开拍就受到极大关注的电影,《狼图腾》将蒙古族文化带向了世界。但是,从在各国上映的票房和观众的口碑来看,《狼图腾》这部电影遇到了与姜戎小说《狼图腾》在国内发行时相似的处境,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给予的反馈存在很大的不同。

电影《狼图腾》是中法合拍的一部讲述蒙古人民、蒙古狼和北京知青的故事。虽然影片将重点放在了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上,这与原小说着重表现蒙古文化有所不同,但作为一部在蒙古草原拍摄,以蒙古文化为载体的电影,《狼图腾》可以被定位为一部新世纪少数民族的文化影视作品。

与以前少数民族文化影视仅仅在国内进行传播不同,《狼图腾》走上了全球化的市场,其在中国上映后,先后在法国、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上映。 由于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狼图腾》得到的反馈也不一样。本文主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美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的数据来研究电影《狼图腾》传播中的文化折扣问题。

根据美国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的数据显示,《狼图腾》在中国从上映到下映的总收入为110460000美元;在法国上映到下映的总收入为8811832美元;在美国上映到下映的总收入为210591美元。

根据文化折扣的公式,可以算出《狼图腾》在法国传播中的文化折扣为(110460000-8811832)/110460000=0.92。在美国传播的文化折扣为(110460000-210591)/110460000=0.998。由此可以看出,《狼图腾》在法美两国的传播都存在文化折扣现象,并且在美国传播时表现的更为明显。

三、《狼图腾》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分析

学界目前关于《狼图腾》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小说版本的文化人类学分析和其英译本的研究,王萨日娜研究了《狼图腾》小说在不同文化圈中的接受程度,但并未提及造成这些接受程度差异的原因,但仍可从中借鉴到一些差异化的表现,比如文字互译的语意变化和文化习惯的接受差异等。王素亚在其硕士论文《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研究》中提到了导致文化折扣产生的两个原因。霍斯金斯和米卢斯明认为文化折扣是指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本文在分析电影《狼图腾》传播中文化折扣现象时,综合了文化和理论的因素,从传播者,传播媒介和受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导演文化圈的不同导致文化折扣程度的不同

《狼图腾》为中法合拍电影,导演让・雅克・阿诺曾荣获多项最佳导演奖的奖项,其之前所拍的电影在法国都受到了很好的反馈。此次拍摄《狼图腾》,尽管剧本讲述的是中的文化和故事,但是作为一名法国籍导演,在叙事风格和影片表达上面,还是有贴合法国受众习惯的痕迹。导演在法国的良好口碑加上影片表达方式的近法国化,使得《狼图腾》在法国受众中获得了较好的反馈。这也使得影片在法国的文化折扣相对少于在美国的文化折扣。

据法国电影资料网站Allociné显示,《狼图腾》在法国公映后的两天,媒体评分3.4分,观众评分3.7分,以评分机制为满分5分来看,《狼图腾》在法国获得的综合分数相当于在豆瓣上的7.3分。能在眼光严苛的法国观众面前取得这个成绩,说明《狼图腾》背后蕴含的意义为国外受众认可,也说明这部影片确实值回票价。该网站下的评分显示,在44位评分人中,有43%(19个人)的人给了4颗星,16%的人给了5星。只有5%的人给了不到一星。[4]

(二)电影时长限制导致文化叙事的不深入和不完整,产生文化折扣

小说《狼图腾》在海外传播的主要限制为语言的不互通,电影在语言这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一弊端。但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近2小时的电影根本无法做到小说表达的细致和全面,对于熟悉电影文本故事的受众来说,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是对于不熟悉电影故事的受众,尤其是对于处于不同文化生活下的国外受众,短时间内的精简叙事容易造成其理解的片面性。

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历程中,首先取得成功的便是李小龙的功夫片,成功的原因除了中国功夫对国外受众本身的吸引力以外,另外一个因素便是功夫片没有多少习俗和民族文化习惯的情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国外受众接受和理解功夫片所讲述的内容。而《狼图腾》这部影片虽然重点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对蒙古族文化和狼文化的讲述,比如“图腾”、“腾格里”等,这种植根于民族深处的文化是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理解的,短短的一部电影是无法表现其内涵的。

(三)文化差异导致受众的多样性解码,提高了文化折扣

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看待一个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思维方式也是引导人们行为方式的主导因素。其实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天为0。

其中积极的评价大多关注在影片的自然风景层面,如“《狼图腾》电影中有许多我从未见过的令人激动的自然场景”、“景观和精心训练的狼才是真正的明星。”

文化传播规律表明,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必然会形成某种压力和霸权,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也不可避免。所以像电影《狼图腾》这类民族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产生文化折扣是不可避免的。但民族文化为了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不能固步自封,应该走出去,走向世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文化折扣最小化的策略和措施。

据2015年全球电影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在2015年383亿的全球总票房收入中北美票房收入高达111亿美元,而中国的国外票房收入虽然有68亿美元,但和北美的票房相比还是相距甚远。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除了经济、军事之外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而作为一个民族传播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影视文化产品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本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提升本国文化在全世界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打造中国友善、团结的民族亲和力和向心力。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理应成为我们不断前行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注释:

[1]薛华:《中美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学位论文

[2]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端:《传媒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

[3]王素娅:《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郑州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作文,开头

 

俗话还说:“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略举十例,来加以说明。

1、灰太狼在又一次被平底锅打得眼冒金星后,不堪家庭暴力,离家出走了。(巧用儿童动画片中的人物开头。)

2、夜已经深了,在一片黑暗中,一盏台灯孤独而不合群地亮着。(巧用拟人化的描写开头。)

3、《文化苦旅》这本书我真的读得很苦。(巧妙地抓住题目中的“苦”字,顺势开头。)

4、因为感冒,我呆在家里已经两天了。(用说明原因式开头。)

5、“雨辰,快来看,有流星呢!”妈妈在窗台上叫我。(巧用对话开头,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6、五岁,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小屁孩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或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许是把流下的鼻涕当粉条吃。可是我在五岁的时候,就要学会照顾家里!因为五岁,我当了两个双胞胎弟弟的姐姐。(巧用调侃式的诙谐、幽默的语句开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冯骥才《俗世奇人泥人张》的文章开头。)(用讲故事式的夸张而新奇的语言开头。)

8、一场台风过后,晴空万里。(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星新一《喂——出来》的文章开头。)(用景物描写开头。)

9、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文章开头。)(运用叙述式的语言,前后简捷对比式开头。)

1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鲁迅《藤野先生》的文章开头。)(用表露不以为然的态度,开门见山式开头。)

第8篇

关键词: 动物喻人 成语 比较

一、引言

Lakoff和Johnson以双域映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概念隐喻的观点,而动物隐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很多动物与人之间存在某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根据双域映射理论,以动物的外部特征、行为习惯、自然习性、与人类的密切度等因素为参照,将其投射到人类世界,构成动物与人的相似喻或相关性转喻关系,从而完成人类对自身的认知。这种动物喻人的认知深刻地体现在人类的语言载体中,特别是凝结人类智慧的成语中。本文依据汉文版《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和维文版《维吾尔语成语详解词典》(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两部词典,选取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对其进行分析。

二、动物喻人成语的分类

动物喻人成语既有隐喻类型,也有转喻类型。隐喻类型主要建立在动物的外部形态、动作方式上,转喻类型主要以动物的习性、性格特点为参照,转喻具有相同或相似习性或性格特征的人。

(一)由隐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由隐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主要表现为通过动物的外形、动作等来隐喻人的外貌、状态、行为活动。

1.以动物喻人的外貌

动物的外形、声音等外在形态特征投射到人身上,可以隐喻人的外貌外形、声音等特征,其隐喻的喻义分人的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两类。

表1: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外貌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正面 相貌美丽英俊、仪表出众;身材修长、高大、魁梧;声音好听、洪亮 沉鱼落雁、龙眉凤目、龙章凤姿、鹤势螂形、牛高马大、虎背熊腰、人高马大

负面 相貌凶狠、威猛、丑陋、猥琐;身材枯瘦;秃顶;声音难听 獐头鼠目、鹰鼻鹞眼、燕颔虎头、鸢肩豺目、鸟面鹄形、牛山濯濯、鬼哭狼嚎

表2: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外貌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正面 ―― ――

负面 身形消瘦 ????? ????? ??????(像吃了针的狗,喻骨瘦如柴)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以动物喻人外貌的成语比维吾尔语丰富,在隐喻的喻义方面也多一些,并且形象直观,活泼生动。

2.以动物喻人的状态

动物的外在神态、行为状态,与人的某些状态、心理行为十分相似,因此可以隐喻人的某种状态或心理。这些喻人的状态有积极倾向的,也有消极倾向的。

表3: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状态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积极倾向 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威武雄壮、老实、飘逸奔放的样子;眷恋、疼爱的心理情感等 鹤发童颜、虎头虎脑、龙骧虎步、生龙活虎、龙飞凤舞、华亭鹤唳、舐犊情深

消极倾向 衰老、贪婪可恶、鬼鬼祟祟的样子;惊恐惧怕、悔恨、悲凉等心理状态 鹤发鸡皮、鸱视狼顾、虎视眈眈、贼眉鼠眼、呆若木鸡、鸟惊鱼骇、亢龙有悔、猿惊鹤怨

表4: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状态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积极倾向 欣喜、满意、惊讶、豁达的心态 ???? ?????? ????? ?????????(老牛喜欢刀子)? ???? ???????? ?????????(受到像宰了头骆驼款待客人一样的礼遇) ?????? ????? ????????(猫吃皮牙子般感到惊讶)? ??????? ??? ?????? ??? ??????? ??? ??????(乌鸦聒噪,自得其乐)

消极倾向 狼狈窘迫的样子;担心、自大、幸灾乐祸的心态 ???? ?????? ????????(像掉进水里的猫)? ????????? ????? ?????????(猫挠肚子,心里忐忑)? ??????? ????? ??????(斑鸠仰天飞,得意洋洋)? ??????? ?????? ???????? ?????(幸灾乐祸)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含有以动物的状态喻人的成语,并且都包含积极倾向和消极倾向两种精神状态。汉语中多以“龙、虎、鹤、鼠”等动物的神态来隐喻人的精神状态,维吾尔语中则多以“牛、猫、骆驼、斑鸠”等动物来隐喻人的精神状态。

(3)以动物喻人的行为活动

动物的行为方式、活动方式等,投射到人的领域,可以隐喻人的行为活动。有些行为活动是人们所喜爱的具有褒义倾向的行为,有些则是为人们所不喜欢的含贬义倾向的行为。

表5: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行为活动的成语

感彩 喻义 成语举例

褒义倾向 信守承若、关心爱护、施展才华、选贤任能、思念亲人、关系和睦、战胜困难、勇猛善战、强大力量、雄心不老…… 范张鸡黍、犬马恋主、犬马相报、犬马之养、老牛舐犊、蛟龙得水、腾蛟起凤、打龙捞凤、素丝良马、走马上任、走马换将、见鞍思马、乘鸾跨凤、鸾凤和谐、鱼水相投、降龙伏虎、驽马十驾、横戈跃马、匹马当先、兵强马壮、老骥嘶风、老马为驹

贬义倾向 偷窃、侵吞、欺压、逃窜、助纣为虐、阿谀奉承、警告恐吓、勾结、不务正业、争夺、见识短、受限制、分离、逝世…… 鸡鸣狗盗、鼠窃狗偷、鲸吞虎噬、鹤轩虎冠、老马恋栈、狗仗人势、抱头鼠窜、狗急跳墙、割肉饲虎、引狼入室、攀龙附凤、吹牛拍马、使羊将狼、杀鸡儆猴、指鸡骂狗、狼狈为奸、狐假虎威、狗彘之行、鸡鹜争食、鼠目寸光、鸟入樊笼、离鸾别凤、龙驭上宾

表6: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行为活动的成语

感彩 喻义 成语举例

褒义倾向 落叶归根、互相忍让、一箭双雕、安分守己、赏罚分明、努力勤奋、分工明确、知恩图报、果敢坚持…… ??? ???????? ???????? ?????(马走千里,终回槽头)? ?????? ????????? ??? ???????(相互忍让)? ????? ?????? ????? ??? ?????? ?????(和气生财)? ??? ??????? ????? ??????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 ???? ???????? ??? ????????(不招谁惹谁)? ???? ????? ??????? ??????? ?????? ?????? ????????(胡达明明白白:给毛驴没赏赐双角,给青蛙没赏赐尾巴)? ????? ?????? ?????? ??????(笨鸭子,笨鸟先飞)? ????? ??? ???? ???? ????? ???(毛拉念着吃,乌鸦啄着吃)? ??? ??? ???????? ????????(狗不咬主人)

贬义倾向 懒惰、争名夺利、忘恩负义、强人所难、糊涂、侵占、陷入危险、袖手旁观、消失、挑拨离间…… ??? ??????? ???????? ????? ????????? ????????(狗支猫,猫支尾巴,大懒支小懒)?? ??? ??????? ??????? ????????(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狗头上不了金盘子)? ??? ????? ???? ?????????? ????? ????? ???(与狗争凉席,与猫争上席)? ????? ?????????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 ???????? ????????????(牛犊再跑,离不开麦草房,不过尔尔)? ????? ??? ????? ??? ????? ?????(毛拉多了羊暴死,龙多不治水)? ?????? ????? ????????(晕头转向,昏头昏脑)? ????? ?????? ??????? ??????(把羊托付给狼)? ?????? ????? ?????????? ????????(才脱狼穴,又入虎口)? ?????? ???????? ??????(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 ??????? ???? ????? ??????(挑拨离间)

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成语非常丰富,其隐喻的喻体(即源域)和本体(即目标域)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喻指意义也很生动形象。

(二)由转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通过转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主要以动物的内在习性、性格特征等为源域,来转喻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人的性格品质等内容。

1.以动物喻人的类型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以动物的习性、性格特征转喻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人的成语。

表7: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类型的成语

人的类型 成语举例

优秀、杰出、高贵之人 龙驹凤雏、人中骐骥、凤雏麟子、祥麟威凤、泛驾之马、熊虎之士、白龙鱼服、龙种凤台、龙子龙孙、真龙天子、鹤鸣之士、南鹞北鹰、吞舟之鱼、朝阳鸣凤、云中白鹤

平庸、卑微、一般之人 不舞之鹤、寒蝉仗马、笼中之鸟、牛蹄之鱼、枯鱼病鹤、饭牛屠狗、孤雏腐鼠、牛童马走、迷途羔羊、脱缰之马、首鼠之士、河鱼天雁、漏网之鱼、无名鼠辈、瓮里醯鸡、瓮中之鳖

各型各色的坏人 豺狼虎豹、饿虎饥鹰、驽马铅刀、害群之马、城狐社鼠、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牛首阿房、过街老鼠、稷蜂社鼠、丧家之狗、一丘之貉

表8: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类型的成语

人的类型 成语举例

泛指人 ???? ???????? ?????? ?????????(花牛生花犊)? ????? ??????? ????? ????(七个老爷八个兵)

未婚女子 ???????? ?????? ????? ????????(黄花闺女,贞童玉女)

首领、带头之人 ?????? ???? ????(鸡为畜禽之首)

坏人 ??? ????????? ????????(一丘之貉)

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以动物喻人的类型的成语中,不论是成语数量方面,还是喻体、喻义方面,汉语成语要明显比维吾尔语成语更丰富。

2.以动物喻人的品性

动物的内在习性、性格特征不仅可以转喻某类人,还可以喻指人的性格品质。

表9: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品性的成语

人的品性 成语举例

超凡脱俗、正直廉洁、勤劳勤恳 鹤骨松姿、鹤立鸡群、素丝羔羊、鸡鸣而起、鸡鸣@耕

小气、徒有其表、志短、不耻、贪婪、歹毒 鼠肚鸡肠、马牛襟裾、马瘦毛长、豺狼成性、狗彘不如、佛口蛇心、鸟声兽心、蛇蝎心肠、狼心狗肺

表10: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品性的成语

人的品性 成语举例

品行纯洁、性格机灵 ???????? ?????? ????? ????????(女子品性纯洁)? ??????????? ???(机灵,警觉)? ???????? ?????????? ?????????(非常机警的)

嘴馋、贪小便宜、吝啬、胆小、歹毒 ??? ??????? ????????(馋猫似的)? ???? ?????? ??????(贪小便宜,小气)? ???? ?????(胆小如鼠)? ????? ???????? ??????(一毛不拔)? ???????? ???? ????? ???? ?????(蛇的外表光滑,内里歹毒)

在动物喻人的品性方面,汉语动物喻人成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都不是很多,而两者在喻体选择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汉语成语中多用“鹤、羊”的习性特征来转喻人良好的品性,用“马、狗、蛇、狼”等动物的习性特征来转喻人不好的品性。维吾尔语中除了用“鸡、蛇”来转喻人的劣性外,还会用“苍蝇、蛇”的某一习性来转喻人性格中较好的一面。

三、动物喻人成语比较分析

(一)动物喻人成语的共性

(1)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的成语,都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喻指“人”的意义。或由动物的外形、行为方式隐喻人的外貌、行为、心理,或由动物的内在习性、性格特征转喻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人的品性等。这是因为动物亦是生命的载体,人与动物关系密切,人们通过观察动物,发现动物与人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逐渐会用动物的外形、动作方式、习性特征等来喻指人类本身。这种认知是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性认知规律。

(2)在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中,许多动物词语都可以成为两种语言形式的共同喻体。这些喻体有些喻指正面意义,有些喻指负面意义,有些喻体则蕴含褒贬双重喻指意义。在人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人们逐渐熟知动物的各种习性、行为及外在特征,并且由于动物与人的利益发生关联,人们会对其进行主观评价,从而引起人们或喜或恶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动物喻人的成语中蕴含着具有一定倾向的感彩。

(3)在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中,以动物的行为方式来喻指人的行为活动的成语非常丰富。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整个世界都是运动着的,所以不论是人还是动物,运动贯穿其生命的始终。运动的显性体现形式就是动作行为,不同的动作行为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反映在人类语言中则展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意义。

(二)动物喻人成语的差异性

1.从数量上看,汉语动物喻人成语要比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丰富。不论是动物喻人成语的总体数量,还是动物喻体的类型数量,或者是动物喻指人的范围,汉语成语都要比维吾尔语成语丰富。这与两种语言的语言体系、历史源流有密切关系。

2.从隐喻转喻的内容来看,因两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历史背景等不同,动物喻人成语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动物喻人成语在喻体选择上存在不对应的现象。在汉语动物喻人成语中,喻人胆小怕事的性格,会用“鼠”作喻体,如成语“胆小如鼠”;而维吾尔语则会选择“鸡”作喻体,如成语“???? ?????”(胆小如鼠)。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受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关注度。

第二,在动物喻人成语中某类喻体出现空缺现象,即汉语中有的喻体,维吾尔语中没有;或维吾尔语中有的喻体在汉语中没有,这主要是由文化空缺引起的。如“龙、凤”这两种动物,是由汉民族创造出来的汉族独有的动物,在汉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因此,在汉语动物喻人成语中“龙、凤”经常被赋予褒义色彩,象征着权威、尊贵、吉祥、幸福。如成语“飞龙在天、真龙天子、龙驹凤雏、龙章凤姿”等,都喻指人美好的一面,但在维吾尔语中则没有类似的成语。

第三,动物喻人成语用相同的喻体喻人时,体现出的感彩在褒贬程度上存在差异。在汉语成语中,“狼、狗”喻人时,被赋予贬义的情感色彩,常常喻指人阴暗的一面。而在维吾尔语中,其既含贬义色彩,也有褒义色彩,如成语“???? ????? ??? ??????? ???? ????? ????? ??????(狼有肉共享,乌鸦有肉独吞)”,以狼的行为喻指人能同甘共苦;“??? ??? ???????? ????????(狗不咬主人)”,以狗的行为喻指知恩图报。

四、结语

因人类认知事物有共同的规律,所以动物喻人成语在认知上存在着共性,都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喻指“人”。同时,由于不同民族在生产生活、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两者在认知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得到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1001]。)

参考文献:

[1]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赵倩.人・动物・隐喻[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房培.汉语动物成语问题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卡依沙尔・艾合买提.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

第9篇

    论文摘要 阐述了上五庄省级森林公园具备的旅游开发发展优势、有利条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发展构想。 

    上五庄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湟中县西北部,其优越的小气候形成特殊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内地夏季酷热难当的时节,那里却气温宜人,是发展避暑、观光、职工疗养、开展野饮森林浴的好地方。 

    1旅游开发的优势及有利条件 

    1.1地理位置优越 

    1.1.1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湟中县距西宁25㎞,已开通西宁—塔尔寺旅游高速专线。湟中县为古代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蕴涵深厚。在青海省旅游总体规划中,上五庄森林公园位于5条黄金旅游线路“宗教朝圣旅游线路”的点上;在西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湟中县作为西宁市周边三大旅游区之一,列为“湟中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上五庄林区又被列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中的重点风景旅游区。 

    1.1.2依托西部旅游大市场,客源市场前景开阔。近几年来,上五庄森林公园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塔尔寺的知名度,扩大了森林公园的影响,吸引省内外以及国际旅客进入本区旅游。随着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兴起,每年数万人从西宁、县城等各地驾车前往享受大自然快乐,消除工作的疲劳,观光森林的美景。 

    1.2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1.2.1植物景观丰富多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上五庄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风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达86%。森林分布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凝彩滴翠,姿态万千,或娇艳妩媚、或婀娜多姿,令人心旷神怡,四季景色各异,适于游人观赏。阳春,万木复苏,争吐翠绿,林中空地上的草坪像地毯一样,镶嵌在万木丛中;盛夏,绿荫浓郁、苍翠欲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蝶舞蜂狂、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金秋,红叶似火,色彩斑斓,秋高气爽金色旖旎。另外,林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的名贵中药材,如冬虫夏草、狼毒、赤芍、菌陈、黄芪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岩羊、麝、梅花鹿、狼、旱獭、豺、狐狸、鸟类等12目78科200多种。密林中,时见蓝马鸡、雪鸡的踪迹;不时闪过鹿群和香獐的影子。 

    1.2.2地文景观独特奇异。林区内主要的娘娘山绵延百里,海拔2 534~4 360m,山势雄伟、山景丰富,整个山体多悬崖绝壁和奇峰怪石,形态各异,有的似仙人下凡,有的似群狼啸天,还有的似龟、似驼、似出浴的,惟妙惟肖。山间云雾缭绕,原始林海莽莽苍苍,青翠的千年云杉,亭亭玉立的山杨,婀娜多姿的桦树布满山坡;涧谷泉水汩汩,碧水清波,飞珠溅玉;山下水草丰美,山花烂漫,绿草如茵;草地溪流纵横,婉蜒迂回。主要景区水峡内,峡谷两岸奇山异峰,突兀险峻,呈现出险峻幽深的峡谷景观特征。随着峡谷的宽窄变化,河流呈现出滩谷相连,狭阔相间。峡谷深处,群山重峦叠嶂,森林遮天蔽日,水流缓急相间。悬崖峭壁之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滴水形成冰柱,长年不化,洞外鲜花盛开,春意融融,咫尺天地,包揽春、夏、秋、冬景色。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旅游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上五庄森林公园于1996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成立以来,政府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也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资金短缺,许多旅游景点尚缺乏高品位、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尤其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2景观结构单一 

    由于上五庄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缓慢,未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接待体系,森林资源虽然丰富,但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园内游人基本上处于自发游玩的分散状态,难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 

    3发展构想 

    3.1森林公园的定位 

    根据上五庄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特征及地理区位条件,公园属于高原生态型森林公园,是以特色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炉,集保护利用于一身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基地。主要功能是开发森林观光游憩、森林休闲度假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等,让人们更多地接触自然、体味自然、融入自然。

    3.2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提高开发层次 

    充分利用公园,多民族杂居,回汉藏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民俗民情的优势,把民族风情置于森林旅游开发的重要位置。选择一部分反映回族风情的村寨,开展专项民族村旅游活动,参加他们的民俗活动或宗教活动,把民族风情融汇到各项旅游活动之中,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特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