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03:37: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早教课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诸如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一些将儿童发展放置于社会背景中的学者的理论;其二是皮亚杰、温纳(Wemer,H.)等一些研究兴趣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这些心理学家对教育并不特别关注;其三是杜威、约翰森(Johnson,H.)(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创建主任)、艾萨克斯(1saacs,S.)和米切尔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其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例如勒温(Lewin,K.)、拜巴等人的想法也曾对斑克街方案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拜巴曾在斑克街作过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并在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一互动”(developmental—interaction)。“发展”的含义是儿童生长的样式以及对儿童和成人成长特征的理解和反应的方式。“互动”首先强调的是儿童与环境,包括其他儿童、成人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其次指的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交互作用,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概念可以运用于各种年龄的儿童和成人的教育,然而在实际运用时必须充分顾及教育对象的年龄、能力和文化背景。也许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作用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与成人全然不同的。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将儿童发展归为六条原理:(1)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或综合的变化过程;(2)早期获得的经验不会消失,而会被整合到以后的系统中去;(3)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在帮助儿童巩固新知和提供有益于发展的挑战之间取得平衡;(4)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逐渐以越来越多的方式主动地探索世界;(5)儿童的自我感觉是建立在与他人和与物体交互作用所获取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知识是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反复地感知和自我检察而形成的;(6)冲突对于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冲突解决的方式取决于儿童生活和社会文化要求诸多有意义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性质。近些年来,维果茨基的研究也影响了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方案的设计者们关注了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社会背景,并将之整合于“发展—互动”的概念。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们认为,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各个方面,“整个儿童”的概念能够表明这个教育方案的最主要方面。近年来,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已将其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更广泛意义的概念上,它们是进步主义和心理健康。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们认为,学校应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机构,它应为儿童提供创造性的和让儿童感到满意的工作的机会;它应给予儿童有意义的刺激,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片断的学习;它应培养儿童的个性,增强儿童的社会民主意识。
2.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斑克街方案的基本理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其社会化的过程不可分离,托幼机构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与家庭和社会其他机构分担对儿童教育的职责,它不应被看作是“学课”的地方。因此,教育的目标应依据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学业成就。
斑克街早期
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动机;第二个教育目标是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包括自我认同、自主行动、自行抉择、承担责任和接受帮助的能力;第三个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包括关心他人、成为集体的一员、友爱同伴等;第四个教育目标是鼓励儿童的创造性。这些目标都很宽泛,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和文化背景的适合性而加以思考和具体化。
拜巴等人将以上宽泛的教育目标细化为八条具体的目标,运用于对3--5岁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①(1)通过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和操作,让儿童去满足自身的需要;(2)通过认知策略,促进儿童获得经验的能力;(3)增进儿童有关其周围环境的知识;(4)支持能提供各种经验的游戏;(5)帮助儿童内化对冲动的自我控制;(6)满足儿童应付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7)帮助儿童发展有个性和能力的自我形象;(8)帮助儿童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相互支持的行为模式。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没有将课程看作是一系列活动的“菜单”,而是将课程看成帮助儿童获得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经验的机会,换言之,课程是这些经验的总和,它是通过富有想象的计划和决策的过程而创造的。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课程是综合性的。
由于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学习”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社会学习是有关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它涉及人们生存的环境及其所处的位置,也涉及过去、现在与未来。因此,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基础就是学校不断给予儿童探究民主生活的机会。例如,该课程方案引导儿童理解家庭,从简单的家、邻居的概念,扩展到对国家、世界的理解(Winsor,1957),注意到学什么和怎样学是内在联系的,儿童所学的有关世界的知识以及知识是如何获得和使用的是不可分割的,而这种教育的基本点就是从经验中学。
经验、联系、关系、探究、社区和问题解决等是发展—互动模式的关键词汇。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常以“社会学习”的问题为综合性课程的主题,教师为儿童获取社会学习和掌握重要技能的经验提供机会。以社会学习为核心展开的课崔,共分为六大类:(1)人类与环境的互动;(2)人类为生存而产生的从家庭到国家的各级社会单位及其与人的关系;(3)人类世代相传;(4)通过宗教、科学和艺术等,了解生命的意义;(5)个体和群体的行为;(6)变化的世界。学习的主题可以从对家庭的研究到对河流的研究,其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兴趣,也取决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要求儿童掌握的知识、技能。例如,三岁的儿童,课程强调的是儿童对自身和家庭的学习;而对于五岁的儿童,课程则强调对社区服务和工作的学习。在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音乐、数学、科学、语言、运动、搭建积木等活动中已有的经验,课程以综合的方式整合这些经验,以帮助儿童对自己的世界加深理解。
斑克街方案的设计者们相信,对于儿童而言,最有意义的经验是那些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经验;是那些能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并有益于获取新知的经验。斑克街方案的设计者们也相信,对于儿童而言,认识世界的最有效方法是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这些经验。
儿童首先需要获取经验,然后,他们会通过再创造的过程,从已获得的经验中去理解这些经验的真正意义,这个再创造的过程包括讨论、想象和建构等。
以社会学习为核心展开的课程整合了以下四方面:①(1)围绕社会学习主题的音乐、阅读、书写、数学、戏剧和美术等不同的课程经验;(2)身体、社会、情绪情感和认知等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3)第一手经验以及再创造这些经验的机会;(4)儿童在家庭和在托幼机构的经验。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curriculumwheel)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用的工具。课程轮的中央是主题,轮辐间的空间可由教师设计各个活动区或活动种类的内容,允许教师根据需要加以更改、增加或删除。课程的实施常分为以下七个步骤:(1)选择主题;(2)确定目标;(3)教师学习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收集资料;(4)开展活动;(5)家庭参与;(6)活动;(7)观察和评价。
评价是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教师了解儿童如何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计划和决策的原则。与追随高水准学业成就的评价不同,班克街长期主张更宽泛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是立足于理解儿童如何了解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为儿童提供一系列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基本技能和学科知识固然是基础,但是,在与环境互动时,儿童的态度和个性特征同样重要,例如,儿童的独立精神和合作活动的能力、发动活动的能力,以及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社区公民,等等。
运用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教师必须遵从和完成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测试和评估。此外,评价需要严格地和系统地依据对儿童活动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教师对儿童表现的观察(如阅读、数学、操作材料、与他人的互动,等等);儿童活动的文件袋(如艺术、书写、计算、建构,等等);教师为年龄较大的儿童设计的技能检测表所反映的儿童学习质量(如阅读和书写、航海日志、实验报告、编列目录、单元学习的总结,等等)。分析和总结这些资料,能使教师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要,能给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确定下一步计划打下基础。
3.教师的作用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与教育、教学原则有关的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与认知方面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将两者分别加以阐述。
(1)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深受心理动力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埃里克森和沙利文等人的影响。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教师和学校是儿童的家庭世界与儿童的同伴世界及其更大的外部世界之间的协调者,教师应能给予儿童安全感,使儿童能克服焦虑和解决离开父母而面临的心理冲突,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
②教师和学校的作用是培养儿童自我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称职的母亲和心理治疗师应有的许多特点,还应具有令儿童信任的权威性。
此外,拜巴等人认为教师的作用还反映在应刺激儿童与周围世界发生拓展性的交互作用等方面。
(2)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评价儿童的思维,使之将想法变为行动,或将其想法进行概括和转换;引导儿童达到掌握概念的新水平,或在控制下拓展内容的范围;
②对儿童的评议、疑惑和行动给予口头的回应、澄清、重述和纠正;
③培养儿童直觉的和联结性的思维;
④提出能促进儿童归纳性思维的问题。
4.与家庭的共同工作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方案的设计者从儿童的立场定义家庭,家庭指的是“成人和儿童的各种组合体”,是“与儿童接近的,并受到儿童信赖的人们,他们是儿童世界的基础。家庭可以是父母中的一个人、两个母亲或两个父亲、继父母、神父、养父母、叔叔和婶婶、兄弟姊妹、堂(表)兄弟姊妹,或是曾做过家庭日托的邻居”。
与家庭的共同工作旨在“能使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师与儿童生活历程中对儿童有意义的其他成人之间建立起双向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教师能够在儿童花在教室内和家庭中的时间之间创造联系”。
与家庭的共同工作,包括教师深入家庭和家长参与教育机构工作等,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斑克街家庭中心(the Bank Street Family Center)就是其中之一。
斑克街家庭中心邀请和鼓励家庭成员在一日中的任何时间内访问和参与该中心的活动,家庭中心创造欢迎的、家庭式的环境和气氛,保证儿童和成人感到舒适。该中心十分重视在家庭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将它看成是让每个儿童获得安全感,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在儿童和家长进入该中心的最初几个星期,让儿童只是自由地探索和游戏,为的是让儿童感到安全、受到尊重和得到照顾,为的是在家庭与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交流、支持和合作是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关键,家长每天都能收到描述自己孩子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记录,每个月都能看到介绍中心运行情况的通讯。家长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支持由家长和教师组成的、讨论家庭和中心教育问题的组织的工作。该中心还为家庭提供各种咨询和特殊教育的服务。
5.对斑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根源可追溯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它起源于米切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指导的教育实验局。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强调帮助儿童理解对他们成长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事物,而不是与学业成绩有关的东西。这一方案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满足,鼓励儿童主动的活动。
小叶,15岁,活泼好动,聪明漂亮,成绩良好,人见人爱,但上初二后,整个人都变了,除了上课无法专心听老师讲课外,还整天爱打扮,甚至天天跑别班,无心完成作业和功课,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面对这个小姑娘的变化,我很痛心,凭我的直觉,小姑娘早恋了,我该怎么帮她呢?
二、案例描述
半学期考试过后,质量分析课:找寻原因,寻找差距,并制定出转变方法。下课前,我说:“如果谁有什么困惑,并相信老师,欢迎在课后和老师谈谈。”
当天晚饭后,小姑娘来了。下面是小姑娘和我的一段对话:“谢谢你能相信老师,想和老师谈谈你的困惑吗?”“老师,我喜欢上了别班的一个男孩了。”“这说明你长大了,这是好事啊。”“可是,老师,我怕呀,我读书读不进去啊。”为了减轻她的心理负担,我说:“能和老师谈谈那个男孩有什么优点吗?”“他英俊高大,聪明,喜欢帮助别人。”“还有吗?”“还有,打球打得好。”“确实很好,怪不得你会喜欢他,老师也会喜欢这样的孩子。”“老师,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小姑娘笑了。“你喜欢那个优秀的男生,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喜欢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你认为是这样的吗?”“是的。”“老师相信那个男孩也是喜欢你聪明、可爱、读书好,对吗?”“是的!”“那如果你无法静下心来学习,退步了,你肯定那个男孩还会喜欢你吗?”“不知道。”“你希望保持你在那个男孩心中的好印象吗?”“希望。”“那接下来知道该怎么做吗?”“知道了,谢谢老师。”面对小姑娘的背影,我如释重负。
这使我想起了前不久某职业技术学校出台了这样一条规定:“不准男女同学独处、交流,连开班会也要在指定的地点,男女分开坐,如果被怀疑两人拍拖,校方会给予记过处分或警告。”校方在男女生之间设立这道无形的“隔离墙”真的能避免和堵截早恋吗?
三、案例分析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提前了,加上网络、影视和新闻媒体的影响,校园里的早恋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拿出起码的宽容来,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眼中钉”或“洪水猛兽”,而要看到这种感情的可贵和产生的某种必然性。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坦诚交流,并让家庭教育及时予以跟进配合,让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明白爱的责任,引导他们以更为理性的态度看待男女间产生的纯真爱恋之情。这要比某些学校那种“严防死守”式的“隔离墙”政策有效得多。
1.外力的约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应该有纪律的约束来引导帮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自觉地加强自身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确立远大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拼搏。要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和后果,避免进入这一误区。一旦进入,就应当以坚强的意志力冲出来,越早越好。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能激起学生很强的求知欲,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2.适当的“内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意识
(1)异往不等于早恋。如果孩子和异往过于密切,影响了学习,首先不要慌,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但沟通的前提是支持孩子和异往,不能压制。告诉孩子那不过是青春期出现的情愫罢了,当前的任务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做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应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学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2)早恋不是洪水猛兽。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少男少女之间发生早恋,的确有不利的影响。但是粗暴地干涉和棒喝,以及在男女生之间设立无形的“隔离墙”,只会让学生在内心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应付学校、老师和家长。
(3)大惊小怪不可取。青少年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包括对异性的了解。不要把与异性的交流接触,都认为是不正当、不正常的,视为早恋而横加制止。我们都知道,“早恋”是不成熟的,往往不会有结果。要防止发生这类不利于学习的现象,我认为不能在少男少女之间人为设置“玻璃隔离墙”,而要做好引导,让少男少女们都能在阳光下进行正常地交流接触,不要像防贼似的防着他们的正常交流与接触,更不要把他们的交往都视为“早恋”而大惊小怪。
(4)做聪明的师长。当孩子主动告诉你他或她喜欢上一个人时,一定要沉住气,祝贺孩子长大了,然后提醒孩子,喜欢上一个人,应该是喜欢对方的优点,所以更应该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把对对方的好感化为学习的动力。比起简单地说教和干涉,有个教育家讲过一个故事――在农村上初中的儿子兴冲冲地向父亲宣布:“爸爸,我爱上了一个女生,我将来要娶她。”父亲说:“她也爱你吗?”儿子得意地回答:“是的。”父亲说:“祝贺你成为一个有魅力的男子汉。但我必须提醒你――你将来若想在县里发展,你应该到县里再考虑这个问题;你将来若想在市里发展,应该到市里再考虑这个问题;你将来若想到外地发展,应该到外地再考虑这个问题。否则,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儿子想了想,说:“那我还是等等再说吧。”这位聪明的父亲,算是为人父母者的一个好榜样。希望我们也能学一学那位父亲,给孩子们提供参考意见,也给他们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四、案例评价
关键词:教学案;编写;使用;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56-01
本学年我校全面推行“师生共用教学案” 和“三三三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三三”中的第一个“三”是指课堂操作的三个基本流程: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三三三”中的第二个“三”是指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课堂系列活动,学生学的行为实现“会质疑、会合作、会表述”,“三三三”中的第三个“三”确定为“三到位”,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实现“三会”目标而应采取的教学手段,具体是指“自学指导到位、释疑点拨到为、目标落实到位”。 此模式旨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以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主,对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问的研讨为辅,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教学案”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说的“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根据这个定义,“教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 “教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教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教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 教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教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四 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教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教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教学案的要求,使教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教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 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2.教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教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
知识与技能:了解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了解控制,减少噪音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了解噪音的危害和减弱噪音的途径,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产生活中控制噪音的方法,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噪音的污染与危害
难度:噪音的污染与危害及控制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好,如果这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所讲效果也特别差,好像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
提问:生活中四大污染是什么?
学生讨论(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新课教学:
自主探究(一):噪声的含义和来源
1、提问:噪声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二人一组,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拿出所查资料。
教师总结:噪音即噪声,通常指那些噪杂、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2、提问:你们知道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讨论后学生明确
教师总结:(1)交通噪音:汽车、火车、飞机
(2)生产噪音: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噪声影响,在夜晚,尤其令人厌烦。
(3)生活噪音:为了招揽顾客,在店堂前大声播放音乐,家庭娱乐时电视机、音响的声音过大,吆喝声、吵闹声,甚至家庭厨房中的排油烟机的轰鸣声,这些声音包围着我们,形成了一首不和谐的“生活交响曲”
自主探究(二):噪声强弱的特点和等级
1、提问: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噪音,那噪音有何特点?和其他污染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采用比较法总结出噪音的特点。
教师总结:(1)噪音和其他污染不一样,与人的主观愿望有关,与人的生活状态有关,与人的主观评价有关。同样一种声音,各人的感觉不一样,同一种声音在不同时刻的感觉也不一样。(2)噪声也不像我们前面所了解的各种污染,它是局部的、暂时的,在空气中传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噪声不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那样,可以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噪声停止了,危害和影响也就消除了。
2、噪声强弱的等级
学生活动:看课件
自主探究(三):噪声的危害
提问:你们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吗?
学生活动:学生各自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归纳: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室内的噪音或声响达到或超过30分贝时,就会使人无法安心工作,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难以入睡。噪音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但影响人的听力,而且会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分散人的注意力,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
自主探究(四):噪声的控制
提问:我们如何控制和防治这种污染,大家通过调查和查资料。谈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活动:提出预防和控制污染的措施(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进行小结,总结减少噪音的小窍门的有关知识。
保护城市绿化带以阻隔噪音的传播
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可以减弱噪音
调低音响音量,控制噪音声源
改善临街建筑窗户的隔音效果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得到了那些启示)
关键词:教育改革;干燥技术课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
干燥技术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四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及研究打下基础。课程涉及面广,理论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干燥工艺制定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实际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强。课程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工程操作和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工程实际案例引入教学,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将实际典型成功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以工程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将理论贯通于案例分析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选取典型的工程实际案例,从中提取、总结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要理论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实现教学和科研结合。将工程实际案例融入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来内容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是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和干燥原理缺少兴趣,听课积极性差[2]。为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理解,采用工程实际案例,通过具体干燥设备和熟悉物料的干燥工艺流程,增强直观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增强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典型、真实、具体、完整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讲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研究生产实践之中,能够体会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感受,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尽量将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博学,达到教师乐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的目的。
二、案例选择
在选取实际案例过程中,着眼于生活实际、工程实际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案例,分析、总结其内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价值,完善教学内容,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3-5]。工程案例可以从授课教师或相关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设计课题和生产实习与之有关的内容中选择。将与课程内容理论密切相关、实践性强的课题作为案例素材,更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感知性,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的关系。工程案例还可以通过调研或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关系获得。将企业应用于实际的成熟和有价值的案例加以收集、整理、选择、分析,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 案例教学 高效课堂 意义 应用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数学教学理念的创新
1、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了过去的教学关系,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宰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式的模式。这都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更加凸出知识的实用性。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学习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性。
3、催生了新的施教方式。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解习题――学生练习类似习题,这一模式为主。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虬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但是长期以单一的模式教学,不仅让教师教的没有激情,更是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案例教学法根据真实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把理论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思和合作精神。其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传递――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质疑。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转变了过去单一输入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导向的能力训练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每一节数学课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内容较多,同时还与其他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案例作为教师知识教学有效载体,就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知识要点等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可讨论性,并能够切中知识点要害和关键点的问题,将知识点内容及内涵关系有效渗透到选取的每一个案例问题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知,在探究思考过程中,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找出进行问题解答的正确方法和有效途径,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在高中数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策略
(一)问题案例解答要体现能力性,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众所周知,问题解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学习能力水平锻炼、实践和提升的过程。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案例式问题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将解答问题的过程演变成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问题分析、思考、解答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问题:已知tan2θ=-2,π
在该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能力发展”理念,将解答问题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在解答该问题活动过程中发现,解题目标中含有角、θ+。因此,可以向θ角的方向转化,以便出现tanθ,从而求解。加之该问题条件中有tan2θ=-2这一条件关系,因此,可向tanθ方向转化,这样,就能够消除解题目标与解题条件之间的差异。其解题过程如下。
原式===,由tan2θ==-2,解得tanθ=-或tanθ=,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向学生指出,该问题解题的重点在于做好差异分析。因为,在实际问题解答中,有时需要从条件和解题目标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分析,这种相向而行的思维方式,可以快速连接解题的思维线路。(二)问题案例教学要体现思想性,培养学生数学解题思想
问题:已知函数f(x)=x2-(m+1)x+m(m∈R),若tanA,tanB是方程f(x)+4=0的两个实根,A、B是锐角三角形ABC的两个内角,求证:m≥5。
证明:f(x)+4=0即x2-(m+1)x+m+4=0.依题意: =(m+1)2-4(m+4)≥0tanA+tanB=m+1>0tanA・tanB=m+4>0,又A、B锐角为三角形内两内角,0m+4>0>0,m≥5
上述问题案例是关于函数章节的一道综合性数学问题案例,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过程中,求证m的取值范围时,运用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这时,教师向学生指出:“解答该问题案例时,要深挖题意,做到题意条件都明确,隐性条件要注意,列式要周到,不遗漏。”
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积极性培养及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针对不同教学环境,始终以“培养符合时展潮流的人才”为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方式,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爱妮.高中数学案例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 2011(36)
[2]唐晓屏.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案例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4(3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科学”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为线索,以科技发明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史实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创造出无数的奇迹,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本课共设五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认识科学技术与自己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从而为学习本课做一个必要的铺垫。
栏目二“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设想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得出科学技术力量无穷以及“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认识,从而在丰富的想象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栏目三“议一议”,设置此题目的是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从小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栏目四“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谈自己亲自参加的科技活动的体会来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栏目五“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爱科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法建议:
1.做好课前调查。为了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各类调查。调查主题要围绕科学技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
2.将教材中设计的爱科技活动与各学校的科技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品德教育只有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有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有着无穷的力量,懂得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我们同学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小结: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些资料真让人激动,科学技术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板书: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二、悟理
1.师:有人说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用我们调查的结果就可以证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论述了这一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
2.学生分组边读课文全文边讨论。
讨论题:
18世纪末到现在有哪些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3.学生汇报。在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学生汇报的发明的照片、图片、实物等,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提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时,教师可以演示蒸汽机的照片或图片;再如:学生提到几张光盘就可以储存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本厚厚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几张小小的光盘。
4.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什么体会?
板书: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
三、深化观点
1.想一想:
展望新世纪,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小结: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学生。
板书:学科学爱科学
4.议一议
师:对于学科学的问题,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看看是否有道理?
5.电脑演示教材“议一议”的内容。
6.小结: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从小开始逐步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果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7.提问:
你参加过哪些科技活动?有哪些收获?
8.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例如:参加科技小制作组的同学,可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谈参加这些活动的体会与收获,激励全班同学都来参加科技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自如地应用各类科技产品,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品,使之造福于人类,让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老师提议今天课后我们开展一次爱科学活动。
2.学生阅读教材P45“活动”的内容。
3.课后开展各类活动。(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安排这些活动,活动中要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安岳石刻 三教合一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71-02
一、三教合一思想
中国文明史上的“文化霸权”,是一个由“道”而“儒”、由“儒”而“玄”、“玄”“佛”互“释”,进而“道统”的过程。所谓儒、释、道三教合一实乃中、外 (西)文明对撞、融会贯通,最终“中体西用”。
“三教合一”是在中国思想领域所形成的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合流的思想文化现象。宋元时期的儒释道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五代时期的两次大融合以后,完成了从外部形态到精神实质的相融相摄。
佛教一进入中国,便一方面和儒家思想混杂合流。从汉魏以来,逐渐幻化为“儒释道”,所谓“三教”。到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基本确立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
儒家学说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但在思辨理论方面却不及佛教,也没有佛教的轮回报应、解脱成佛等学说等可以满足人们尘世不能实现的愿望的一种机制,因此,他注重从佛教中汲取精华弥补不足。而道教的理论在佛教的影响下,隋唐时开始注重创立理论体系,完善戒条教规。在道教的体系中,开始出现了很多道释与佛教有关。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佛教不断得与儒道二教的融合史。
二、大足三教合一石刻
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到两宋时代,已经把中国本土的民族化、本土化和世俗化加以融合,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南宋开凿的大足宝顶山石刻便是最集中的代表。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和进步的大节律相一致。到了宋代,佛教诸派开始全面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赵智凤在此大背景下,创造了新的佛教“经文”,将旧的传统题材加以改造,使得佛教石窟表现不仅仅在题材上有了丰富和创新,更加让佛教的传播融入时代背景之中。
大足石刻中的“儒教”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石山第6窟,主像为正襟危坐的文宣王孔子,俨然似一佛祖或道君;其左右肃立着十哲弟子,个个持笏拱手,俨然十大菩萨。造像记称“愿世世生生,聪明多智”。可见宋时“儒家宗教化”已远非昔日可比。
大足石刻中不但有佛、道、儒三教的独立造像,而且多有“三教”或“两教”合一的雕刻,精美且有趣。这一现象生动地反映出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长期以来既争斗又共存融合的状况。
例证之一,北山石窟。在北山佛湾延续了250多年的石雕长廊里,佛教净土宗、密宗、禅宗等都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龛窟石像。繁丽精工的“净土”,多头多臂的菩萨,形色各异的观音,可谓美轮美奂。而矗立在石窟中部、被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的《古文孝经》碑刻,其价值已不仅仅在于儒家经典在这里成为稀世孤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孝道思想在这座石窟寺里与佛教众神一道受到尊崇和礼拜。有意思的是,北山石窟中许多宋代新凿的牛王菩萨、解冤结菩萨等,并非出自佛典,而是世俗百姓的泛神信仰。
例证之二,宝顶山石窟。这是中国唯一一座整体构思、内容连贯的大型石窟,有人称之为“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其实,宝顶山石窟岂止是释典教理的演绎,儒家孝道思想也是这座佛教石窟宣扬的核心思想之一。《报父母恩重经变》生动刻画了父母含辛茹苦养儿育女的艰辛历程;《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史诗般的描绘了释迦牟尼前生今世一个又一个报孝父母恩德的故事;《观无量寿佛经变》则以“大藏佛说”的口吻明言行孝才是进入天国的门票。
三、四川安岳三教合一石刻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石刻艺术造像中,佛教内容的表现占绝大多数,儒释道三教造像共奉一堂的景观则非常少见。释道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在四川安岳石刻中却分布很广,数量上千尊。“大般若洞”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尤其最显突出。
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此洞状近乎正方形,高4.2米,宽4.2米,深4.8米,刻像159尊。大般若洞正壁凿高2.3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头临洞顶,结迦趺坐于仰莲座上,双手结禅定印,座下有供奉石台并接地。释迦牟尼佛的两侧有对称的刻像,共分三层,上层(洞正壁顶部)左右分别刻药师佛、阿弥陀佛、十大弟子像;中层左右龛中分别刻老子坐像和孔子坐像;下层左右分别刻佛、观音像。洞侧两壁刻像分三层,每层以祥云分隔。上层镌文殊、普贤趺坐于祥云,下层凿十八罗汉尊者像与阿难、韦陀像。洞右壁的罗汉尊者或打坐,或对弈,或作小憩状,神态颇为生动有趣。
洞中造像突出了佛教尊位,儒释道三教代表人物的造像有明显的等级。释迦牟尼像居中,高大,配置有佛、菩萨、弟子、罗汉诸像多尊;孔子、老子像位于释迦牟尼像两侧,矮小,无侍者和其他配置。如此的列位,说明至少当时三教之中佛教比较盛行,占主导地位。凿洞刻像的发起者,既有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思想意识,又传达了佛教文化、思想意识在其主事的情况,耐人寻味。由此可见,大般若洞系以佛教为主体的三教合一造像窟。
儒、释、道三教并重出现于唐代,而融合至成熟则突出表现在宋代。这与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文化背景有关:一方面官僚阶层及学士的大力倡导,另一方面宗教内部也顺应发张的要求改革而倡导三教互融、平等。可以推断,在此条件下,安岳大般若洞的“三教合一”刻像便是在这种特定的文化大背景下所逐渐融合起来的。
四、结语
大足石刻和安岳石刻都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史上的丰碑。儒家、道家、佛家是我国文化史上三种重要的思想脉络。当佛教传入,必须与儒家、道家、礼教、道教融合,又必须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是其内涵得以充足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儒、释、道的融合基本上是自然转化的状态,是宗教之间相互转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比具体的某一种宗教形态的造像更具有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其发展的必然与相互碰撞、对立、包容、整合的过程,丰富了中国思想文化史,具有普遍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管萍.浅论佛儒道三教之融合.学术探讨.2006.1
[2]林太.印度的智慧.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3]陈鼓应.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中国文化研究,1995.
[4]佛家名相通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5]张媛.史巍.浅析安岳石刻.科技信息,2008年第21期.
[6]杨军.宋元时期“三教合一”原因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1
[7]陈兵.晚唐以来的三教合一思潮及其现代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4卷第4期,2007.7.
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NEC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共同研发出睿课堂。
北京某中学通过睿课堂搭建自己的教育云平台,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受到了全球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早在2010年7月,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在了解中国教育行业的现状和需求之后,NEC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倾力合作,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共同打造出一套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睿课堂。
睿课堂落地北京
NEC的睿课堂利用平板电脑和无线网络,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丰富课堂互动,减轻教师负担,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目前,睿课堂已经在北京、深圳、广州、江苏南通等地的中小学校纷纷落地。
早在2012年,北京市某区的教育部门计划引入平板电脑的教学实验,从该区的所有学校中优先选取几所学校进行这个实验,并且还配备了平板电脑。了解到该区教育部门的这个需求之后,NEC使用睿课堂向该区教育部门做了一次现场演示。令人惊喜的是,睿课堂在开发理念、操作体验和性价比等方面的表现,在现场就获得了该区教育部门多位领导的称赞。随后,NEC的睿课堂在该区教育部门的项目招标中一举中标。
近日,记者来到被选为实验学校之一的北京某中学,了解了一下睿课堂在该学校的落地情况。“在睿课堂项目实施的一段时间里,该学校从领导到学生都非常重视,专门安排老师配合NEC的项目实施团队,同时让部分学生体验并汇报睿课堂的效果。”据NEC该学校睿课堂项目负责人陈晨表示,“我们与该学校的师生进行过多次的沟通,并且采纳了他们提出的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属于该校师生自己的睿课堂教育云平台搭建成功了。同时,记者也亲身体验了一下睿课堂的公开课,同时也听到了学校师生对于睿课堂的应用体验。
经验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2014年4月初,北京市教育局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也来到该学校听了一场公开课,并高度评价了睿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升教学效果。
北京市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睿课堂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授课方式和学习模式。”
在睿课堂的诸多应用系统中,“生生互动”受到的好评最多。这个应用是NEC产品团队在经过长时间与众多教育专家以及一线任课教师共同合作,打造出的一款专门为一线课堂服务的教学应用。
该学校的一位已经带着学生使用睿课堂上了多次教学课的教师对“生生互动” 这个应用系统的评价是:“学生们通过这个应用的分享、评价、回复等功能,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答案、互相评价同学的答案、互相引用同学的作品,而且还可以使用其分组功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题。”
同时,他还提出来:“睿课堂中的互动教学系统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在线状态、同步学生屏幕、锁定学生屏幕轻松管控课堂,避免学生使用平板做与当前课堂无关的应用;另外一方面,它提供了转播、抢答、随机点名、批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
教育平台需要更多应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该学校的师生发现,睿课堂帮助他们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跨越式教学创新,同时提供家校深度沟通信息平台、智能教学数据采集分析等重要功能。
从系统的组成结构上来说,睿课堂包含了互动教学系统、教学应用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备课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这5大系统。
睿课堂的教学应用管理系统则为中小学量身定做了教学应用,即符合教学大纲,又兼具互动性。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增加教学应用,睿课堂还支持安卓市场上的所有应用。只要教师觉得某个应用适合自己的课堂,都可以上传到睿课堂的教学应用管理系统当中,并对这些应用进行统一管理。
拥有多种能够满足学校师生教学需求的应用是睿课堂的一个亮点。陈晨表示:“在众多教学专家以及学校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睿课堂平台上为中小学量身定做了多个贴合教学大纲的应用,而且NEC还在不断研发新的教学应用。”
该学校的校长则表示:“平板电脑教学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关键是缺少专门用于中小学教学的应用。尤其是针对课堂互动的教学应用更是凤毛麟角。”同时,为了能够引入更多的教学应用,睿课堂为管理员开放了权限,允许以管理的身份从安卓商城上教学应用,并统一设置哪些应用可以给学生使用。
教师希望讲出一堂对学生来说内容充实、吸引力足够强的课程,充分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备课往往被老师们认为是最耗时、费力的过程。不过,在使用过睿课堂的备课系统之后,一位教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减轻了我们备课时候的负担,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分享。”教师只需把做出的课题环节“拖拽”到右侧的备课区域即可,所有环节都“拖拽”完毕后,备课即完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大米”就是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让教师在教学和考核的时候感到得心应手。
一位多次使用睿课堂的教师这样对记者表示:“睿课堂的资源管理系统很实用。它不仅能够支持图片、Flash、音频、视频等各类多媒体资源,还能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且还支持导入学校已有的Word试题资源,支持我们进行检索、收藏、管理、预览和共享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该学校的教师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自由地组合试卷,快捷地进行测试和评分。并且,该资源管理系统还支持同一试题被不同的试卷重复使用,教师可以把正确率低的试题组卷并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多加练习。
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之后,教师如何查看最终的教学效果呢?睿课堂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该数据分析系统充分融合了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估理念,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和代表作品,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和获得成就感,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