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事业单位会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8 03:02: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事业单位会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事业单位会计论文

第1篇

1.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概述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部门是掌管单位一切财务活动的部门,所以,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繁重的工作,这也是造成工作人员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应从构建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出发,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将事业单位中的所有经济活动与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紧跟市场情况,进一步改善财务工作分散、复杂的管理现状,确保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

2.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重要意义实际上,构建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非常适用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改善,首先,站在事业单位自身的角度来讲,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能对事业单位中的一切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于其他企业,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性组织,在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是满足社会需要,集中资金,进一步优化国库支付的重要措施。此外,体系的构建不仅能有效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是为我国发展财政经济能力打下扎实基础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我国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现状

1.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流程繁琐就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必须要经过审批,再由会计人员进行详细的核算,最后才能落实到支出部门,如此繁琐的流程也是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只需要会计核算中心自动对账务进行核算,直接向单位报告核算结果。这样简单的核算流程,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2.报销管理环节混乱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元素,是证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发生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原始凭证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与审核,确保其真实性与有效性。而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往往会忽略掉原始凭证的价值,报销程序仅仅依靠发票,再加上事业单位缺少严谨的报销管理体制,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存在的这些缺陷,也是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资金流失,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

3.会计集中核算落后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一项工程量大、涉及部门多的工作,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资金支出部门的时间限制,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财务管理不便,会计核算严重实效的现象。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比较滞后,核算并没有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这样一来,也给会计核算监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极容易导致财务工作上的漏洞,从而影响企业发展。

4.固定资产管理不足伴随着事业单位会计模式的不断改革,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就越来越明显,财政部门中不仅有资金上的流动,还有更多其他工作的投入,这也是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事业单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而如果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势必会引起单位的资金收入、支出严重失衡的现象,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

三、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建立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想要改善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就要从单位自身的内部管理方式上进行改变,为建立完整有序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着重投入单位的内部管理。一方面,加强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升员工自身的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自身效率。另一方面,区分会计管理体制与稽核工作,使得两者在工作中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工作,更是保证核算工作合理性、科学性与公正性的重要手段。

2.转变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管方式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恪守本分,尽职尽责,以集中单位资金为目标积极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作出详细的预算与评估,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除此之外,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部门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监督人员定期对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进行了解,也是保证财务清晰化,财务活动明亮性的重要措施。

3.优化单位报销流程为简化会计核算报销流程,防止单位资金流失,就必须严格单位的报销流程。一方面,核算人员应认真负责的对报销的发票、原始凭证等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核实,确保凭证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报销环节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建立长远可行的远程报账平台,全面利用先进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简化报销流程。

四、结语

第2篇

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时,由于自身及外界的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对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探析,概括了在应用过程中所现的问题。第一,从事管理会计的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当前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在管理会计领域,专业人员的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的作用。另外,管理会计的员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误导下,忽视了在事业单位中管理会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就导致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未能得到广泛地推广,也没有取得快速地发展。而且,由于本身职业的特点,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很难得到认可,这就使得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就逐渐错误地理解为管理会计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不会太大。就目前的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来说,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将不会起到较大的作用。第二,管理会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内部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也要适当地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探究。社会在不断发展,要想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就要学会将内部信息与市场信息相结合,这就要求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能够做到合理地对内部及外部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管理会计的工作主要是将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提供给管理者,而忽略了对市场信息的重视,使得管理者不能更加全面的对单位进行管理,无法准确及时地将市场信息与单位内部信息相对比,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第三,在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得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受到影响。任何一种管理都需要有科学的制度作指导,由于事业单位无法准确地在管理会计方面制定出合理的制度,导致单位在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时,无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这两个基本的要求。在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的情况下,在实施管理会计时必定无法顺利地发挥出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这就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提高效率和效果的作用,不能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第四,事业单位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地位,认为管理会计对单位的影响不大,阻挡了管理会计的前进之路。有些事业单位甚至会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没有让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真正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导致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发展,阻挡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广泛应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在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中,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问题,因此,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疏导,让他们认识到人们对这项工作的认可,使其获得工作的激情,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后,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巩固和增强,适当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团队,使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得到推广,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第二,虽然说,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使得管理者更加科学地管理单位,将单位内部的信息传递出去。但是,在新思想的指引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仅进行内部信息的管理,也要学会掌握社会上的信息,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帮助事业单位更加顺利地适应并融入到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当中,让管理会计对事业单位的作用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展现,促进事业单位和管理会计的共同进步。第三,在事业单位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会计制度,会使得管理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归纳总结等可以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从而可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会计制度。在制度的指引下,进行工作时可以准确地了解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从而使得管理会计制度得到更大程度上地完善,也使得管理会计能够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有效地推广和使用。第四,事业单位要重新审视管理会计这项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能够得到极大地发挥。要想让事业单位将管理会计重视起来,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跟上时展的步伐,认识到事业单位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和强大的综合能力,就要将管理会计当成重点采取的措施,大力推广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其次,事业单位还要对从事其他职务的人员进行思想上的修正,让管理会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确保单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最后,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一些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组织等,这将更有利于提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得到推广。

三、结语

第3篇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并向内部管理提供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的预测与决测、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共同点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范畴,都起源于企业生产管理;目标相同,不管是向内部或外部提供会计信息,都是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中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确保资源有效利用,提升供给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能力;财务管理则是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收支执行为主线,确保各种形态资产的安全完整。

具体有以下几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仅限于内部管理人员,是保密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相对公开的,包括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都可获悉。会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财务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为了能提供便于管理用的信息,会计主体可以是多层次的(如可以是一个责任单元或责任中心);财务会计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并反映其资产负债的财务状况、收支信息等。会计事项的处理规则不同:管理会计不局限于会计规则、可以不受规则限制;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计量单位不同:管理会计可用非货币单位计量(如实物单位等);财务会计则以货币计量为主。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准备条件

修改的国家会计法规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相关条文规定,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转型并同时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外部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并消耗财政预算资金,依据《会计法》的规定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核算、反映预算资金消耗的来龙去脉并形成会计信息,依据《审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评价。财务会计工作理所当然的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也需要有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内部管理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合法、合规及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真实、客观的非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有的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来源于职能活动非财务信息。建立完善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的内部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财务会计支持条件。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是财务状况等信息的直接使用,有的是对财务状况等信息的调整与加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必须服务并服从于管理会计提取信息的需要。

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成本项目并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条件。根据经政府批准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即“三定规定”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依据职能划分活动项目并确定责任单元。在责任单元内依据职能活动划分成本项目、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按照成本项目费用与职能活动任务大小的变化关系,确定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与技术方法

管理会计事前预测与决测环节及技术方法。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职能应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决定了其本身应开展的常规职能活动及专项职能活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常规职能活动开展的特点、环境影响、历史成本及先进成本等因素,确定常规职能活动的目标成本。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常规职能活动的目标成本,采用移动平均法、时间函数法等方法可预测开展常规职能活动的成本。采用因素分析法、增长趋势预测法可预测事业收入。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根据专业咨询机构对专项公共服务产品的咨询成果,确定专项公共服务产品的目标成本,采用方案比选的方法进行专项职能活动决策。

管理会计事中规划与控制环节及技术方法。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职能应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决定了其本身应开展的常规职能活动及专项职能活动,其开展职能活动的预算资金供给规划是按照常规职能活动的预测成本、专项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预测成本及预测事业收入计算确定,其预算资金供给形式有财政预算拨款及社会融资两种。采用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及责任中心控制制度等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常规职能活动及专项职能活动的成本控制进行事中分析并发现职能活动成本控制缺陷,及时改进、弥补职能活动成本控制缺陷,最终达到优化、节约职能活动成本的目的。

第4篇

就运行结果与运行方式而言,事业单位与企业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以至于两者之间的要素构成的各不相同。事业单位基本会计要素有五大类,分别是收入、资产、支出、负债以及净资产等;企业财务会计要素有六大类,分别是所有者权益、资产、收入、利润、负债以及净资产等。针对会计要素,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负债与资产两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文章将重点介绍其他几种要素。

1.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本身属于一种资产净值,具有预算会计持有、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所拥有、产权相对单一等特征。而在企业财务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与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相对应。所有者权益即把企业资产中的负债扣除之后,由所有者所享有的部分剩余权益。

2.利润。在某会计期间之内,企业所获得的所有经营成果都可视作其利润。利润属于企业所有会计要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企业自身的基本盈利性质为基础进行设置。与企业不用,事业单位在本质上是非营利性机构,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并不具备利润这个会计要素。

3.收入。事业单位基本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其收入主要指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从其他事业单位、财政部门或者是上级单位所取得的资金,且该资金具有非偿还性特征。与事业单位不同,企业的资金来源是企业提供劳务、销售产品等环节所获得。而其收入则是在日常经营活动当中形成的一种资金流入,并且和所有者的资本投入并无任何关系,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有者的基本权益。

4.支出。事业单位在支出环节的主要目标是耗费,其支出属于资金消耗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发生于建设基础设施、业务开展等环节。企业在支出环节的主要目标则是取得更多收入,力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属于资金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在开展经营活动时产生。

二、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存在着区别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存在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核算部分会计业务时,其核算方法还存在着明显差异。除了核算固定资产时两者的方法不同之外,在核算无形资产时同样存在着差异。②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存在着差异。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本科目的设计方面较为简单,且整体数量相对较少;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科目的设计环节则较为细化和全面化。③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内容也存在着区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工作时,其工作内容不包括成本核算,而且针对盈利性业务,只需要核算其内部成本;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以成本和算法作为基本方法,旨在对企业内部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宏观管理。

三、会计等式存在着区别

1.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是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该等式是一种动态型等式,是对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时的收支结余、净资产实际增值情况的客观反映。由于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时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所以严格管理其资金使用状况显得十分重要,以此方式防止出现资金滥用等情况。因此,针对事业单位而言,其会计等式必须采取动态体系。同时,事业单位在编制内部资产负债表时,该基本等式就成为其重点参考依据。

2.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该等式则是一种静态型等式,主要反映了个会计要素间实际数量关系、企业具体资产归属等。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表明企业拥有者与企业之间属于独立存在的关系,而且该等式同样可以成为企业编制内部资产负债表时的重点参考依据。

四、核算基础存在着区别

1.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分别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其中,收付实现制又被称作实收实付制、现金制。收付实现制将实收实付作为其标准,以此方式确认本期所产生的费用和实际支出。若该费用为本期支出款项,而该收入为本期收进款项,则在任何条件之下,都必须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而如果该费用与收入为期末所支出或收进,尽管其产生时间在本期,但却不能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

2.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又被称作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权责发生制则把应收应付视作其标准,并以此方式确认本期所产生的费用和实际支出。如果该收入能够反映本期的实际经营成果,而该支出能够反映本期的具体生产消耗,则在款项未实际付出或者收进的前提下,都需要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而如果该费用与支出不能够归属于本期,则即使其款项的付出时间或受到时间在本期,同样禁止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

五、结语

第5篇

根据我国的先关法律法规规定,在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其负责人起到主导的作用,在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了进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这需要行政和事业单位按照相关的规定做到树立科学理财的新理念,调整支出结构达到优化,使财政开支用在关键地方,发挥财政的高效作用,提高财政的使用率和透明化。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国情要求事业单位的领导高度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法制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管理。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人员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法制建设。使用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做到对优秀财务会计人员的适当奖励和对出现工作错误的人员的相关的惩罚,从整体上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的法制建设。

3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建立内部审核审核制度

事业单位在制定相关的制度的重要依据是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到购买以及相关金额的监督、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对财政工作落实中的过程的监督,要实现单位内部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监督过程中,应做到监督的具体化,把各项责任明确到个人上,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专人专项的监督。审计人员对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相关岗位进行监督和核实,尤其是比较重要的项目和活动做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工作,杜绝违规现象和损害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的事情出现,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单位利益,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促进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和创新。

4构建全面的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网络被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也不例外。网络的应用加快了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提高了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完善了经济事项的发展过程和效率。因此,作为政府和党的形象部门,事业单位应与时俱进,把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加快财务会计创新措施的落实步伐。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依据市场的发展分析单位的财务状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推进财务会计管理的进行。

5加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队伍建设

第6篇

社会是进步的,经济是发展的,现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的制度始建于1997年。在公共财政的背景下,都对公共财政的财务管理行为和会计核算行为都产生较大作用。一方面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技的大力发展,事业单位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大,科学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二是还存在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尚未实施企业化转制的,仍保持原先的事业单位组织形式。

2.科研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会计的要求

科学事业体制的改革尽管对科学事业单位的财政行为产生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财政单位地管理较接近于企业的成本效益核算,但是,并没有完全相等。1997~1998年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新的事业单位制度会计成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活动的一个平台。为此,科技体制可以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对于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加大力度。提供更多不同的会计信息,引进更先进的财务会计方法。公共财政的的改革也需要增加对其的监督功能,也可以要求改革现行科学社会制度。保留适当的预算方法,以此实现体现预算管理的目标。科技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任务的要求,并不是一致的,这就带来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如何结合的问题。

3.科学事业单位施行预算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目的是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重点是预算收支核算,以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及行政单位,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预算会计是本单位的会计活动的必然任务。

4.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不能直接完成预算会计的任务

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基本不能直接的显示政府拨款的收入、支出、和结余。只是科研单位收入、支出、结余的一部分而已。再就是,现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尚不能直接反映出科研单位执行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情况。

5.现行科学事业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

实现现行科学事业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需做到以下几点:1.准备查簿模式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更多的分科目,如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这个基础上,设置基本支出汇总表和项目支出汇总表,用月份的方式进行核算,这种方式的难点在于预算经费设计的科目较多,独立设立二级科目难度系数较大,容易造成混乱,比较适合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中;2.单独核算模式单独核算模式是单独的将预算会计科目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可支用预算款进行汇总,实现和财务会计的平行核算的方式。这种模式处理的信息较多,难度较大,比较适用于业务多的事业单位;3.多维单独核算模式多维单独核算方式就是将准备查簿模式和单独核算模式融合到一起而形成的核算方式。这种方式融合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优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6.结语

第7篇

财务会计档案的内容不够健全,还有待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大多不能做到认真负责,许多工作人员认为财务会计档案并不是很重要。这便很容易发生档案管理欠缺,导致归档不规范或不及时的问题发生。与此同时,根据实际现状进行分析,财务会计档案的使用也非常不规范,随意性较强,这导致财务会计资料不全,根本无法真正实现财务会计资源的共享。如此一来,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效率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所存问题的相应完善措施阐述

2.1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可以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欠缺会直接阻碍财务会计事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唯有事业单位先完善当前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内容,而后认真的贯彻落实,才可以真正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从而确保工作合理有序的开展进行。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制定完善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时,务必要先明确其核心目标,而后完全按照事先所计划的目标开展落实一切工作内容。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核算策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总结问题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从而真正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实施效率。

2.2加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并实行绩效评估制度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我国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选用上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标准。此外,加强现有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也是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然而,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时常表现出素质低下的负面现象。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首先应当注重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建设,务必要提高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修养以及思想品德思想,从而建设起一支真正专业性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其次,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务必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培训与专业知识能力培训,促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消除一切消极思想,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最终,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人员应当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实行奖惩制度。针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应当加以褒奖,从而来激发财务会计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结语

第8篇

一、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产生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发展经营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是财务管理当中的重点问题,比如捐赠的固定资产在管理的时候无法给其开具相应的发票或者也没有合同可以进行参考,市场上也没有相似物品进行计价,这样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当中就无法对这部分固定资产进行具体规定和管理。新的会计准则当中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进行了规定,可以用资产的名义价值来入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单位当中会计报表的规范性,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规范,而且还能够通过报表将事业单位当中的资产价值情况真实反映出来,保证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另外,新的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也使得事业单位不会因无法确定资产价值而出现拒绝资产登记入账的情况出现,保证了事业单位资产本身的安全性,保证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可靠性。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固定资产或者是无形资产在新的准则当中进行了折旧和摊销处理,不仅能够提升报表本身的真实性,而且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通过报表来及时了解单位资产上因为时间或是管理所产生的损耗情况。再者,这一规定还能够有效提升单位会计报表本身的可比性,不仅能够和其他单位进行对比,而且还能够和会计制度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使得财务报表更加具有趋同性。(二)对制度建设和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所颁布的会计准则是符合当前时代经济发展需求和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是当前事业单位发展所需要的,因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建设上也应该符合当前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还需要结合国家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准则,严格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要求来办事,对单位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不断提升单位办事效率,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并没有对预算和会计这一部分加以重视,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运作和管理。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单位当中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全面体现,并且在对会计系统进行完善的同时还强调科学化的会计财务管理。在进行具体会计核算过程中,事业单位能用真实经济业务、事项来作为核算的依据,保证会计工作实施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在新的准则规定下所增加的全面性要求会更加突出财务管理当中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等,从而能够使财务管理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财务信息更加完整和全面。(三)对财务工作者产生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其工作质量是由其工作人员素质决定的,因而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对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并且需要将培训的内容具体化,比如具体到会计制度,具体的变更项目、实施细则、报表编制方法等等,而这样具体完整的培训也是当前事业单位发展所必须的。从事业单位本身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在新的会计准则影响下,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模式等必然会发生变化,而要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自身努力来强化对新的会计准则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适应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在新旧会计准则交替的当下,更需要对财务管理当中的会计科目进行增减,以便为财务管理当中的核算问题连续性提供保障。

二、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管理措施

第9篇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监督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然就当前国内事业单位发展情况而言,事业单位中的领导、工作人员对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片面地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岗位。在该种情况下,会计信息自身的完整性、真实性,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且会计工作效率与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一旦出现会计监督不力,则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正确决策。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调查显示,当前国内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内控管理相对比较松懈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出现会计账目严重混乱、数据不准确以及财产不实等问题。同时,单位领导层对会计工作以及相关人员缺乏重视,片面地将会计工作人员当作是所谓的账房先生,将单位所属的财务作为自家财产,单位会计监督形同虚设。同时,还存在着财会管理严重失控等现象,部分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审批、经办以及保管人员的职务没有有效的分离开来,简单的职务分离难以起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理清楚会计监督无问题的成因、强化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业已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重点。会计监督之所以对事业到位如此的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不可规避的法定义务。根据现行会计法之规定,应当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并将其上升到一种法律的层次,如此便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其次,会计监督有对于处理事业单位、国际以及个人利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当前经济体制下,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自我约束与发展的法人实体,其业务开展需建立在单位增收、国家拨款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效益和存在价值。在此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还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重任,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本单位负责,而且还是法律赋予的责任。最后,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不少事业单位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内控失效等问题,现行的制度也难以有效落实,流于形式而已。在该种情况下,会计弄虚作假现象非常的普遍,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以及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加强会计监督,可以有效明确事业单位会计责任,对会计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同时也可以避免工作差错和现行的发送,在防范越权行事、推诿、扯皮行为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的问题、成因及其作用分析,笔者认为会计监督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势在必行。

(一)加强思想重视,强化会计监督管理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与会计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会计部门参与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对该领域的不正之风、甚至是违法犯罪活动,基本上都有所了解。基于此,通过加强思想重视和强化会计监督管理意识,对于防御事业单位内部的各种经济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通过不断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意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来有效落实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应当首先制定会计监督管理与内控管理机制,因为制度的存在,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保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内控管理机制,是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不存在、不健全,或者难以有效执行和落实,则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也将无从谈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内控管理机制与会计监督工作之间关系的生动体现。

(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贪污、腐败以及违法乱纪行为,无论如何打击,总是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并非监督管理制度匮乏,而是监督制度难见成效,多数制度均属于事后型,被动的制裁式制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实践中,若想将事业单位中的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的控制在萌芽状态,最重要的就是要极大会计监督力度,并始终将其贯彻在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之中,即实施全过程监督、主动监督。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加大会计监督管理力度,来增加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信息的透明度,让更多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对事业单位加强监督。同时,笔者建议采取会计委派制或者委派财务总监,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这也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督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

(四)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群众化、公开化

基于对当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的缺陷问题分析可知,单位的会计监督很难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其作用也难以有效的发挥。比如,事业单位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如果会计人员发现后予以抵制,当时可能效果比较好,但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则可能会被领导穿小鞋,甚至调离工作岗位,财务部门对此也只能“照办”。在该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视而不见,或与之同流合污,加之会计法取消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连带责任,会计监督更难见成效。基于此,笔者建议采取监督群众化、公开化的方式,让违法犯罪活动无处遁行,也缓解了会计监督的压力。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