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7 01:48: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村振兴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来说,网络信息建设十分重要,具有外在性、多元性、价值性、风险性、互动性、广泛性以及共享性等特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网络信息建设可符合其多项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多样化功能可以充实村民生活与生态宜居,还可对乡村产业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现如今,我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前景十分良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规划不完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供需不对应等现象。因此要想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快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首先应强化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人才团队,构建完善的乡村网络服务系统,其次应争取社会企业与地方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提高资金投入的占比。第三应强化乡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完善。随后应完善规划设计工作,从而对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如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引导。
1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现状
1.1农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与促进下,我国乡村网络信息发展速度开始提高,逐渐促进了乡村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土地面积较大,因此导致各个区域的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农业信息化较为发达的区域其网络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农业信息化较为落后的地区,其网络信息建设水平较差,无法起到应有贡献。因此,从总体乡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来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速度水平不高。
1.2对网络信息要求趋于理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农产品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建设的作用逐渐增加,大多数乡村农户开始主动追求网络信息服务。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困境进行了缓解与解决,在网络信息服务质量较高以及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农户可以十分便捷的使用网络信息设施、手段以及平台,大多数服务平台使用手机以及电脑便可以登入,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政务的服务体系愈加完善,并更加周到与精细。
1.3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通常来讲,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首先体现在乡村基层网络信息服务站较为落后,设施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并且存在网络设备缺少的情况,同时网页、宽带、场所、人员等配备严重不足。其次是网络信息建设覆盖面不广,导致互联网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全面。其次是各个区域之间的网络没有进行接通。这些情况都与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以及规划具有较大关系。
2乡村网络信息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2.1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工作
实现数字化乡村战略是我国当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方向的主要要求。因此需要较为完善的保障措施、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以及重点建设来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此同时,需要各级政府进行协调,完成顶层设计以及底层设计的规划工作。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还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相关特点进行本地化改进与创新,从而把控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的整体方向。
2.2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乡村网络信息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确保乡村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首先应强化乡村地区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针对不同区域乡村的相关特性开发具有区域特征的服务平台、应用、产品以及信息技术。其次是对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建造,其公共数据平台应包含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数据层。第三是构建规范统一的数据信息共享集中库以及集中平台,对现有的多个农村部门服务平台进行完善与改进。第四应对现有的乡村信息服务管理方式进行完善,不不同类型的乡村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规范与统一,构建统一的乡村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对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进行鼓励,提高农业资源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的服务。
2.3建设乡村战略人才队伍
对于乡村网络信息建设来说,人才质量以及人才数量将对其建设质量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实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都需要多样化人才的参与,不仅需要顶层的设计规划人才,还需要中层人才实施衔接工作,也需要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完成落实工作,更需要网络信息实施建设维护方面的人才,因此相关政府与部门应使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对乡村基层人才进行运用、培养与吸引。首先,应构建专业的网络信息建设人才团队,团队内部应包含技术人才、生产经营主体、区域性行业专家以及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领导等。其次应对乡村现有的网络信息公共服务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其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能力进行提高。第三是对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吸引,使其参与到乡村基层服务中。最后是对乡村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保障,确保其福利待遇保持在平均水平之上。
3结语
当前城镇居民消费发展进程先于农村居民,在旅游、文化以及网络信息等时尚消费方面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网络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信息化服务可以强化政府职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带动龙头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的合作形态随着演变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需要网络信息为农户实时市场供求信息,强化信息也分析判断、预警等方面的作用,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指导服务,以及在科研教育方面也起到强化促进的良好效果。
献参考文献
[1]李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8.
[2]仇学琴.云南省乡村旅游信息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8):157-161.
[3]张成林.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主要以J镇农村社区为考察个案[D].江苏:苏州大学,2012.
基层反映村民参与建设乡村振兴意愿不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建设乡村振兴的意愿,我县开展了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活动和村民调查问卷,对村民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进行了收集,通过引领群众提高对现代农村建设要求、特点以及现代农村农业发展趋势的认知,并根据各村情精准定位,科学合理做好村里发展规划。
主要措施:
一、坚持宣传为主导,加大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力度
1、成立宣传小组,通过进村入户、道路横幅等多样化进行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知晓度。
2、做好村民调查问卷工作,通过收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参与意愿、相关意见建议等,分析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度,并整理出解决措施。
3、做好乡村振兴模范村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报道、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让更多的村民了解乡村振兴工作对村内的建设、环境的改变及生活上的便利,从而提高村民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二、因村精准定位,科学合理做好村里发展规划
4、科学制定县级、乡级、村级的产业振兴规划,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指引下,以推进区域产业聚集为目标,以县域统筹、以镇带村为途径,科学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发展。着眼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助推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旅游观光农业打造、民宿农家庄园建设等,让农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论文导读:根据农村用水及投资规模特点,通过对传统水处理构筑物的改进,特别是对重力无阀滤池的改造,克服了原重力无阀滤池投资大、单池过滤面积小、配水不均匀、冲洗频繁且不彻底等缺点,寻找了一种适用农村乡镇中小型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给水处理工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出水水质良好、运行稳定、投资小且运行费用低的特点,为农村小型水厂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型水厂,设计,工程实践
图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Fig. 1 Flow chart of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关键词】孟加拉乡村银行 村镇银行 制度设计
一、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的过程,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布局合理化的过程,是经济发展推动下的城乡经济金融结构优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市场化运作、高效率的贷款审批等优势,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是金融城镇化的重要助力。杜晓山(2008)认为,组建村镇银行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引导民间金融形式有序发展;二是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金融竞争,打破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垄断;三是大幅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总体质量。然而,作为新生机构,村镇银行在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缺位和缺失,造成了吸存难、盈利难、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给其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隐患。本文研究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制度设计经验,对我国的村镇银行制度完善提出了建议。
二、村镇银行的制度缺陷
村镇银行制度是指规范村镇银行信用活动的一系列规则和组织安排,通过界定人们在信用活动过程中的选择空间,约束和激励人们的信用行为,达到促进信用活动顺利进行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对村镇银行制度的研究不仅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内部制度安排,还包括金融监管法律、社会信用制度等与之相应的外部制度环境。
(一)村镇银行核心制度缺位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村镇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一种特殊企业,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是其自身制度的核心。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方面出现缺位,严重影响到村镇银行的发展。
产权制度是当前市场制度及其他经济制度的基础,影响着资源配置和经济绩效。现代产权制度本质上是对行为权利边界的一种界定,正如诺思所说:“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虽然采取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但是在产权结构上存在大型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情况,民营、个人股本所占比例非常低。这种“所有者缺位”造成的后果是,小股东缺乏监督银行经营、参与银行治理的激励,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公司治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村镇银行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保障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的特殊性体现在内在的脆弱性、高度的风险传染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低股本、高债券”的资本机构以及复杂的委托-关系。这种特殊性使得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更为复杂。目前,村镇银行普遍建立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并没有很好的履行其职责,存在职责缺位。大型银行“一家独大”下,民营企业、个人股东“人微言轻”,导致董事会、监事会职能流于形式,公司内部治理中股东的权利存在缺位。从外部治理机制来看,村镇银行在权竞争、收购兼并、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存在制度缺位。
(二)农村金融制度环境缺失
在分析村镇银行问题时,国内文献大多在村镇银行本身找原因,而忽略了其所处的不完善的农村金融制度环境。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支撑,就成了“无源之水”。影响我国村镇银行经营行为的金融制度环境主要包括社会信用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进入试点,农村地区社会信用制度相当不完善。从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看,社会信用是以法律契约为基础的制度信任,契约实施主要以第三方实施作为约束,这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反观我国国情,农村内部的道德习俗、社会规范等非正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对非制度信任的约束,而这种特殊的非制度信任只对农村社区内部有效。村镇银行作为从外部进入的正规金融机构,难以迅速建立非制度信任,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以普遍制度信任和第三方执行机制为核心的农村信用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使村镇银行面临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由于农民很难提供良好的抵押担保,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或者系统性的市场风险,资产规模小、抵抗能力差的村镇银行将面对破产的危险。相比于大银行“尾大不掉”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村镇银行需要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机构设置和问题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付诸实施,即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这种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提升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信心,改善村镇银行在银行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二是保护农村小额储户利益,为村镇银行退出市场提供有效的清偿机制;三是可以分担村镇银行破产后的政府救助成本。
金融监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能够提高交易安全,降低交易费用。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不少缺陷。这种缺陷不仅表现在制度建设、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的落后,还表现在监管理念的偏差。目前发达国家的银行监管理念,除了坚持有效防范风险、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以外,还十分重视银行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而我国目前监管部门在监管意识和实际操作中,具有过分强调安全规范、忽视竞争效率的偏好,表现出过度监管的政策倾向。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我国法制观念陈旧的体现,另一方面是监管部门追求“不出事”的监管考核指标的结果。
三、孟加拉乡村银行制度设计经验
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Bank,以下简称GB)被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乡村银行,其经验被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学习和借鉴,GB模式的创始人Yunus因此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从GB模式I到GB模式II,从42个农妇27美元发展到几百万客户几十亿美元,GB向我们诠释了,只要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可以达到98.89%的还款率(2005年数据),乡村银行可以在助农脱贫的同时实现自身盈利。
(一)制度设计理念
与印尼乡村银行的制度主义小额贷款不同,GB是福利主义小额贷款的典型代表,其制度设计理念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趋向。从孟加拉国情出发,GB的制度设计目的为脱贫,其制度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将借贷看为人权的一部分。这种理念的主导下,银行不是将贷款给“能够还款者”,而是给“贷款需求者”。简单地说,银行不应该出于自身审慎原因把贷款对象拒之门外。二是为贷款者找办法还款。通过指导和培训,提高贫苦民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偿还贷款,而不是放款之后不管不问。三是明确而集中的贷款对象。GB将贷款对象确定为妇女,因为孟加拉国中穷人、失业者、社会弱势群体中大部分为女人,她们更加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提高生活水平。GB贷款对象中贫困妇女的比例高达97%。
(二)核心制度设计
作为服务穷人为目的的银行,GB将产权制度设计为“穷人自己的银行”。贷款者获得一年期的贷款时,需要每周存入小金额的存款,当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GB的股票成为股东。股东们投票选董事会,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参与银行管理。目前GB股权中贷款者达到94%,政府仅占6%。
GB的公司治理制度为“技术指导+贷款者自治”。技术指导制度落实在总行、分行和支行三个层次,一方面招募年轻优秀的毕业生和志愿者来开展银行业务,对其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对贷款者(同时为股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贷款者的还贷能力和银行管理能力。贷款者自治制度是指成立贷款中心和贷款小组,通常为5位农民形成一个贷款小组,多个贷款小组组成一个贷款中心。贷款中心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集中放贷、还款、培训和投票。贷款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激励,共同参与对GB的管理。
(三)贷款运行制度设计
GB在贷款运行制度设计时,通过加入非银行制度,有效解决了作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的孟加拉国农村金融制度环境不完善的问题。GB的贷款产品运行制度,主要实现了“五个结合”,即银行选择与自我选择的结合、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的结合、控制信贷额度与保证项目需求的结合、制度约束与自我约束的结合以及内部制度与外部环境的结合(见表1)。
表1 GB贷款运行制度
四、对我国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启示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制度设计带有明显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色彩,它的精髓是在传统银行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非银行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了非政府组织的制度设计优势和贷款者的能动性,使GB变成了集信贷、扶贫、就业援助等多种社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利机构,从而有效规避了不完善的外部金融制度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鉴于贷款对象、金融环境、社会理念等方面的不同,我国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只能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GB的某些特色做法不可能完全照搬。借鉴GB的制度设计,我国村镇银行从核心制度改革和外部金融制度环境改善方面,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产权制度民营化改革
一个完善的产权制度应该包括明确而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具有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产权以及市场化的产权价格三部分。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已经具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态,也拥有独立支配银行财产的法人财产权,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股独大”造成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从GB的产权制度来看,产权分散到了贷款者手中,行为主体同时是GB产权主体,具备为产权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因此,我国村镇银行的产权制度完善应该是实行民营化改革,改变大银行独家控股的局面。在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大型商业银行仍是村镇银行信用支柱的情况下,村镇银行产权民营化改革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首先解决村镇银行“所有者缺位”问题。
(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GB的公司治理制度实际上是股权高度分散下的“技术指导+贷款人自治”制度,这种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在孟加拉国特殊国情下十分科学有效,但并不适用于我国。赵素萍在《中国村镇银行制度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国,村镇银行更适用于股权相对集中,有相对控股股东(15%~25%),同时存在其他大股东(10%以内)的股权结构。借鉴GB的贷款人自治制度,我国村镇银行应该在内部构建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在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并完善外部信息披露、市场约束和监督制度。
(三)优化农村金融制度环境
目前的监管政策下,我国村镇银行自身很难获得非银行制度的制定权利,不可能像GB一样进行多种非银行制度设计,优化农村金融制度环境的主力只能是政府。政府需要完善至少三种制度体系:一是建立起适合存在银行生存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二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体系,三是建立符合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对村镇银行来说,要根据不断完善的金融制度环境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贷款运行制度。从GB贷款运行制度来看,贷款联保小组、强制性存款保险、贷款人监管等制度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将其“中国化”。
五、结语
身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孟加拉国给予了GB充分的制度设计权限和空间,GB最大的成功在于加入非银行制度设计,这些制度设计使GB成为超越银行的综合利机构。然而,对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农村制度环境尚未完善的中国来说,村镇银行不可能获得如此高的制度设计权利。因此,政府应该负担起更多的制度供给责任。我国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决定了村镇银行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村镇银行制度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GB的制度设计经验,对我国村镇银行制度的完善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晓山.《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能的发展前景》[J].中国农村经济,2008.5.
[2]钟红涛.《对孟加拉“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和我国海南“琼中小额贷款模式”的比较研究》[J].金融会计,2011.1.
[3]姚飞、杨莹、冯亚峤.《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对我国发展小额信贷的启示》[J].财经观点,2011.5.
[4]秦汉锋.《村镇银行制度创新、环境约束及其演进》[J].武汉金融,2008.5.
[5]田剑英.《新农村建设中乡村银行金融支持的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
关键词:村镇银行;三农问题;建设缓慢;影响因素;完善措施
一、我国村镇银行推广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逐渐具备了较强的金融意识,人们开始关注资金的安全性、趋利性、流动性,这些变化逐渐影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下,农村地区资金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农村的资金供求矛盾加剧,呈现出供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趋势。这些金融问题是传统的农村金融体系所无法解决的,而通过积极推进设立以村镇银行为首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则能够很好地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供求矛盾,通过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来提高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最终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村镇银行推广建设的意义
1.使广大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更规范。我国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他们的金融需求往往具有小、散、频、急等特点,并且一直以来,农村地区没有设立正规的金融机构,农民只能通过各种非正规的不被法律认可的地下金融活动达成自身的金融需求。村镇银行是一个正规化的金融机构,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和支持,能够规范化民间的金融投资活动,从而更有利于三农经济的发展。2.缓解农村金融市场出现的供给不足问题。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逐渐增长,广大农村地区传统的金融机构并不能够满足其金融需求,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现象,我国“三农”资金缺口几乎是以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发展。村镇银行由于其成本低、经营灵活及运营效率高,且契合三农特点,能够充分利用本地资金来运作于本地农村金融市场,能够大大缓解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保障农村金融体系的畅通。3.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于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来说,他们的金融需求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的贷款业务,用于满足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需求等;另一方面是存款、中间业务需求。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也越来越高,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农民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包括有票据承兑、银行卡及理财等多种方面。村镇银行的出现,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户及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
1.村镇银行本身结构设置问题。为了规范化我国村镇银行的管理,银监会推行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之所以银监会要求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村镇银行的建立的首要目的是要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金融服务空白问题,银监会的这些规定纵然可以保障村镇银行的安全运营,却也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2.村镇银行只有有限的存款来源。我国村镇银行建立时间不长,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对其了解较少,认可程度不高,相较而言,农民更愿意相信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行支行、信用社、邮储行等,更愿意将资金存入到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在农民群众的眼中,村镇银行更像是一些私立金融机构,从而不敢存钱到村镇银行。同时,即使农村的农民信任村镇银行,由于他们的资金以往大多数是存在距离近、支取方便的固定金融机构中,他们往往不愿意将资金取出转存入村镇银行。3.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村镇银行是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批准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为当地三农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属于一级法人机构。它不同于银行分支机构,它是一种自主经营模式,需要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及自我约束。村镇银行不需经过人民银行,有银监会批准建立,因此,村镇银行没有行号,无法发放银行卡,从而使得村镇银行无法加入到中国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进入同业拆借市场。4.村镇银行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首先村镇银行没有良好的国家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因有国家许多的政策补助支持,其贷款利率设置较低,迫于竞争压力,村镇银行只能降低贷款利率,基本在8%以下。在没有国家政策补助的条件下,村镇银行很难再如此低的利率实现盈利,从而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税收方面,农村信用社营业税及附加是3.3%,免三年所得税,而村镇银行则是按照普通商业银行进行纳税,高达5.5%,所得税达33%。这样一种税收政策大大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使其在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解决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对策
1.提高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为了提高村镇银行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政府应该要摆明支持态度,鼓励农户存钱到村镇银行,将“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这一理念深入到广大农户心中。同时,村镇银行还可通过积极引导大银行参股村镇银行,利用大银行的名气来推广村镇银行,获取农户的信任,提高村镇银行的认可度。2.合理设置村镇银行网点。由前面分析可知,村镇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建立时间短,并且其政策性补贴等诸多方面都步入农村信用社。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应该合理设置网点,主动选择农村信用社覆盖较弱的区域作为网点,暂避锋芒,先将村镇银行发展起来。3.完善自身服务能力。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立不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村镇银行没有行号,无法加入中国结算系统,给村镇银行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阻碍。4.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信用是农户向村镇银行贷款的重要前提,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能有效地保障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充分配合。政府起带头作用,建立取信于民、服务社会的信用系统,企业通过信用评价系统、管理系统等,督促企业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塑造优秀的企业信誉形象,个人则通过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报告等制度,督促和引导个人将信用、守信用。在农户与村镇银行建立贷款关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应严厉处罚,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相应制裁如降低信用等级、处置抵押品、不再提供服务甚至诉诸法律等。
参考文献:
[1]李晓春.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经济纵横.2010年(3).
[2]刘津慧.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时代金融.2009年(6).
关键词:节水增粮;滴灌;高效节水;农民增收
1 工程概况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2015年度)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00亩,项目所在村位于口琴村、大围子村。高效节水项目实施后,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0.95;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使干旱减产的田块实现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地区发展与稳定做出贡献。耕地将由现状的传统地面灌溉全部改造为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使得项目区玉米由现状平均亩产量400kg/亩,提高到亩均产量715kg/亩。
2 口琴村项目区滴灌系统设计
贝子府镇口琴村项目区(平川地)小庙荒地块出水量32m3/h,单井控制面积为172亩,地块为不规则地块,地势平坦。设计采用二级地埋,支管轮灌的布置形式。
2.1 首部枢纽设计
首部主要设备由施肥罐、过滤器及DN110逆止阀等,地埋管埋于地面以下1.9m。滴灌灌溉系统首部设有逆止阀、排气阀、压力表、水表、离心加网式过滤器、施肥罐。过滤器作用是将水中的固体大颗粒、藻类、漂浮物沉淀过滤,防止这些污物进入滴灌系统堵塞滴头或在系统中形成沉淀。过滤器可以在首部枢纽中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水源水质情况组合使用[1]。根据项目区水中固体砂颗粒含量很少的情况,过滤设备采用4离心加网式过滤器,过流量32m3/h。施肥罐的作用是使易溶于水并适于根施的肥料、农药、化学药品等在施肥罐内充分溶解,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便于作物吸收,充分发挥肥效,同时减少肥料浪费,系统选用容积为100升的施肥罐。
2.2 毛管(滴灌带)选择
根据目前国内市场上滴灌带的种类和性能,以及对各厂家滴灌带的应用调查,设计选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垂直于支管布置,即与垄向相同。每条滴灌带上不设球阀,工作支管上所有灌水器同时工作,采用一膜一管两行种植模式,即一根毛管灌两行玉米,种植行0.4m,间隔行0.6m,滴灌带的间距为1.0m,株距21~25cm,滴灌带上滴头间距0.3m,滴头流量为3L/h,工作水头压力为10m。
2.3 管网布设
(1)管网的组成:潜水水泵――离心+网式过滤器(施肥罐)――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滴灌带)。其中干管与分干管、分干管与支管、支管毛管均采用鱼骨形布置,以减少沿程水头损失,降低能耗。干管、分干管为地埋管。支管、滴灌带铺于地面。滴灌带安装在支管上,毛管垂直支管布置,毛管的间距为1.0米。(2)毛管(滴灌带)布设:毛管垂直于支管两侧呈鱼骨式布置,方向与种植方向一致,毛管间距为1.0m,毛管上每隔0.3m设一个灌水器(滴头),灌水器流量3.0L/h,工作水头为10m。毛管用按扣三通与支管连接,每条支管的两侧各布设26根毛管,每根毛管长60m。(3)支管、毛管为地面管道,为防止管材管件的丢失及损坏,每到冬季支管应及时收起妥善保存,毛管每年进行更新,由生产厂家回收。停泵或冬季不用时。为排除管道冲砂水和防止出地竖管积水冻害,在管道末端的最低处设排水井。取小庙荒地块为典型地块,按单井出水量32m3/h控制玉米172亩,共计安装25个给水栓,每个给水栓控制2条支管,用阀门控制,每条支管的两侧各布设26根毛管,每根毛管长60m。
2.4 管材和管径选择
根根据当地类似工程实践经验,干管和分干管选择PVC-U管材,支管采用PE管材。管网的干、分干、支、毛各级管道管径按经验公式计算,设计管径选取见为:干管(PVC管)直径为110mm,流量为32m3/h;分干管(PVC管)直径为90mm,流量为32m3/h;支管(PE管)直径为63mm,流量为32m3/h;滴灌带直径为16mm,流量为0.6m3/h。
2.5 滴灌系统水力设计
2.5.1 滴灌系统水力计算。经计算小区内滴头的最大水头和最小水头为:计算得:hmax=12.77m,hmin=8.65m,小区内最大水头差[h]=hmax-hmin=4.12m。
分配给支管允许水头差[h]支=0.5×4.12=2.06m,分配给毛管允许水头差[h]毛=0.5×4.12=2.06m。
2.5.2 毛管极限长度确定。设计滴灌滴头流量为3.0L/h,滴头间距为0.3m,滴灌均匀度为85%,滴灌带直径Φ16mm,不考虑地形变化因素。经计算毛管极限长度为65.9m,实际铺设毛管的布置长度应小于65.9m,设计中根据地形滴灌带长度在60米左右调节,滴灌带采取双向布置,能够满足灌溉均匀度的要求。
2.5.3 各级管道流量推算。单根毛管流量等于灌水器流量乘以毛管上灌水器总数[2],即:Q毛=N・q=200×0.003=0.6m3/h,即单根毛管的总流量为0.6m3/h。
支管双侧各连接26根毛管,故支管设计流量为:Q单支=Q毛・N=2×0.6×26=32m3/h。
2.5.4 管径的计算。计算得支管内径d支=54.9mm,支管拟选用PEφ63;分干管的内径d分干管=86.9mm,综合考虑其拟选用φ90PVC管;干管的内径d干=91.6mm,干管拟选用φ110PVC管。
2.5.5 水头损失计算。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统一管材管径是必要的,有利于规模化。所以根据赤峰地区的玉米滴灌模式,取PEф63管为支管。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最远端管道系统总水头损失为10.31m,满足规范要求。典型地块的系统设计总扬程为81.96m,选用200QJ32-91型水泵,配套13kW电机。计算得水头偏差率hv=13.9%,流量偏差率qv=0.07
2.6 轮灌制度
典型区的“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运行后,每次灌水延续时间为3.6个小时,灌水周期为7天。依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微灌系统设计日工作小时数不应大于22个小时。设计考虑项目区实际情况,取工作时间为20个小时。灌溉系统工作时,应避免灌溉小区内最远端和最近端同时灌溉,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片、分区进行灌溉。
2.7 灌溉面积校核
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在水源供水流量稳定且无调蓄时,计算确定滴灌面积A=203亩,满足设计要求。
3 结束语
贝子府镇口琴村项目区(平川地)小庙荒地块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将取得节水、节能、节地、省工、节肥、增产、增效、改善生态环境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能够迅速提高农田的产出水平,增加人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广,何新林,赵丽,等.新疆春小麦滴灌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人民黄河,2016(1):138-140.
一、创建范围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二、创建标准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三、准入条件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四、创建名额
20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五、奖励标准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六、创建步骤
(一)宣传动员(2020年2月—2020年4月)。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2020年5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袁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保障发展用地,盘活土地资源,是乡村实现振兴的关键。当前,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我们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下面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职责,谈谈思路和想法。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明确合肥主城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西北部外围控制片区等五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优化开发格局,努力提高国土开发利用效率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注重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主要控制线衔接协调,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坚持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前提下,集约高效有序布局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来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与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二)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实现城乡发展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加快“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集镇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水平。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编制。通过科学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合理划定了乡村规划经济发展片区、居民点管控边界和生态控制边界,明确了村镇规模和功能,避免随意撤并村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实现了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强化了规划约束力。注重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塑造乡村特色,突出乡村个性,避免千村一面。
(三)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和样板村。官亭焦婆等25个示范点纳入市五个一批项目库。目前,山南镇“三庄联动”、上派镇“三岗慢生活”、铭传乡“聚星片区”等规划已通过县规委会。“三庄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围绕“农村改革发祥地、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定位,将小井庄、兴庄、长庄和板墙四个村,82个村民组,24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合肥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三岗慢生活”围绕“五彩三岗、慢享生活”的定位,以花木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健康休闲、旅游服务业,提升现代慢生活体验区内涵,打造长三角新型旅游目的地。“聚星片区”坚持“淮军圩堡探源地、蚕桑文化寻踪区、皖中民宿特色街、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功能定位,围绕淮军文化和自然环境,打造合肥乡村振兴样板。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快柿树岗乡防虎村、高店乡程店村等示范点和样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下一步打算
(三)保障农村发展用地需求
今年,文大叔早早就对苗年开始期待,还和邻居们讨论到底会有多少游客来到寨子一起吃长桌宴。他家的民宿从春天路边野花盛开,一直忙到国庆稻米收割,过去几十年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来到过龙塘。
穿过山中薄雾进村,吃过龙塘鱼酱的人,都说“龙塘不错”。
龙塘是融创中国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2018年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进驻帮扶,2019年全村脱贫成效检查通过,2020年帮扶成果移交,2021年融创宣布继续支持龙塘乡村振兴工作。曾经被千米海拔深山“封印”,大部分青壮年流失到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打工,老幼留守、村落衰败、年关冷清的百年老寨,复活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图景实现。
融创中国之前积极参与了13省21村的帮扶工作,2021年又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并从龙塘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总结经验,在重庆中益乡、延安万庄等大量帮扶项目开展中进行补充迭代,归纳了基于企业责任和自身资源的融创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文旅切入,实现“四推动、五振兴”,切实助力乡村在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维度上全面振兴。
1
以文旅带动一产、二产,打牢产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穷,是因为产业弱。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偏高水平,意味着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产业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农户为了保障生活水平,不得不外出打工。人才外流,又进一步削弱了乡村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偏僻地区。
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成为改变乡村现状,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之一。融创在龙塘村的帮扶过程中发现,此前因为交通闭塞,龙塘保留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且有完整的苗寨村落风貌和苗族的人文环境,具备做文旅乡村的基础。
而融创自身在文旅产业方面有技术优势和运营基因。因此,“文旅切入”成为龙塘乡村振兴的第一落点。融创依据龙塘自然人文资源,定制了观光游+苗乡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
常年在雷山县城打工、老房闲置的村民文武家和另外一家贫困户的房子被融创与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整体翻修,改造成荷塘雅苑、粮仓楼,做成了示范民宿。并因此带动了村里15户村民相继自发改造了自家老房子,开起民宿和商店。
融创又联合知名设计师孟凡浩建造了“龙塘山房”这一高端民宿IP,和村民家的民宿形成产品错落搭配。大体量民宿形成配套,龙塘的村容、道路、居住设施也得到规划、修整和升级,龙塘也具备了接待游客的前提条件。
改造好“硬件”,经过企业自身资源和平台导流,大量游客涌进龙塘和村民们一起过上苗年、鱼冻节。预计2021年全年,龙塘接待游客数量将突破万人,为龙塘带来三百万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客流和知名度,再加上文旅产业建立之后部分青壮年回归,龙塘的产业被真正激活。
在此基础上,融创联合友成基金会又对龙塘村产业进行了调优升级。一方面,支持龙塘的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扶贫方式,打通推广渠道,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产品的市场化运转,形成可持续模式。
农村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像龙塘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不仅具有数百年历史,还保有有自己独特的技艺和文化习俗。因此,融创在龙塘挖掘苗乡非遗文化,通过技艺、技能培训打造“绣娘团”和扎染、苗绣等文化特色产品,搭建文化产业,增加龙塘产业体系的立体性和体验感。
建立产业体系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抓手。通过文旅切入带动一产、二产,龙塘形成了旅、农、文乡村“新三产”的跨界深度融合,用产业化思维推动了龙塘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带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打造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多样化增收体系;另一方面,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安居乐业的乡村新生活方式;此外,还通过产业化运作,增加了公益触点,拓展了公益场景,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2
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可持续运营
2018年12月,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在外打工、夏天才回村的文远胜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之后,决定留在村里,加入合作社。文远胜的父母强烈反对,但他自己则异常坚定。
合作社组织开展了生态稻米种植和销售试点工作,文远胜和另外6名村民积极响应。今年他们种植的 6.9亩红米,5.4亩香米,预计产值可达11.7万余元。除了村里的经营性收入,种地的收入也提高了,又可以陪着家人孩子,文远胜的生活有了富足感。
组织村民开展生态稻的种植和销售试点,推动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之外,融创和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还以合作社为基础,带动成立了非遗发展小组、社区应急响应队、导赏员小组、民宿发展管理小组等,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一村人。
非遗工坊成立的时候,在外打工的潘晓芬也和丈夫回到了龙塘。她很快成为非遗工坊第一批参加培训的“绣娘团”成员。她们的蜡染、苗绣产品,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特色旅游产品。潘晓芬自己在今年也成了非遗工坊的负责人,开始培训更多年轻女性成为“绣娘”。
没有产业引不来“金凤凰”、留不住“能人”是以前乡村的痛点。现在的龙塘有了产业体系,人才能不能跟上、有没有成长空间、愿不愿意留下来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龙塘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融创和友成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之后又以合作社为示范,引导村民自发组织了各类经济、技能培训、文娱、公益小组。帮扶项目组还展开了一系列培训,这些培训包括了餐厅和民宿的运营管理、蜡染和苗绣的技艺技能学习、非遗文化和非遗产品的市场推广、生态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以及合作社等小组的管理知识和龙塘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等等,逐步培养提升龙塘村民的运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合作社资金互助小组也在融创与友成基金会的推动下成立。通过资金互助的方式解决村民在生产经营和生活提升方面碰到的资金问题,同时又将利息收入归还于龙塘,用于敬老社员的生活改善。
龙塘的生产、管理方面有了组织协作体系,过去农户自给自足、各自为战的状况被改变,村民之间再也不是“小散”关系。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养、资金互助,龙塘的村庄治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有能力的村民也可以在新的体系中找到位置,发挥更大作用。村民有了成就感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在中益乡,融创捐赠建设初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党建引领、组织振兴工作。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重庆石柱远程教学站、清华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初心学院挂牌,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举办高层次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初心学院探索“党建引领”,不仅让中益乡实现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教学基地的模式也搭建了中益乡和校企资源的长期联结路径,形成了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融创认为,乡村振兴模式中,产业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人则是一切的基础和源点,通过人才培养激活人的因素,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和治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关键。
3
改善人居环境,复活风俗风貌,推动人文宜居生态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现代化程度上,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其独特性,大量民风民俗和建筑风貌还带有文化的传承功能,需要被充分尊重,这是融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则性前提。
例如,龙塘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全村285户中有苗寨吊脚楼200余座,其中一百年以上的传统建筑就有9座。村里还有大量古树和一口古龙井,每逢新年和嫁娶,龙塘人都会去古井挑水取一个好的寓意。
位于石柱县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中益乡,是土家文化的传承地。融创联合清华大学设立了非遗研培点,启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针对本地百姓和相关爱好者提供技术培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文化是乡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失的精神内容和身份认同。融创认为,尊重乡村风俗风貌,才能达成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实现乡村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因此,融创在乡村振兴模式中,会先对乡村的资源和文化进行摸底和系统梳理,做因地制宜的文化激活,不搞标准化设计,不建“欧洲村”,不盲目推进现代化,重点做人居改造和历史人文特色景观带的打造。
在被帮扶之前,龙塘村委会主任文冲有一个心愿:改造之后的龙塘仍“保持原有的生活形态,不走过于商业化道路,而是做成一个苗家生态核心博物馆。”
龙塘帮扶建设期完成并运营迄今的一年内,文冲的愿望实现了。龙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苗年、鱼冻节、吃新节等重要节日比以前更加热闹,游客们来到龙塘和村民一起跳芦笙、抓鱼、斗鸟、拔河、赛苗歌、斗牛,还喝上了村民自酿的米酒。住吊脚楼、深度体验龙塘的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最吸引游客们的旅游项目。
在重庆中益乡,融创根据村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捐赠打造初心学院、毕兹卡里、中华蜜 蜂谷、伴乡原宿四大项目,带来了中益乡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一套绵延 6 公里的景观谷地在“乡村地文化渲染+旅游产业唤醒”理念中,复原了中益乡的土家文化和乡村文化,同时融入红色主题游,打造旅游体验和文化教育复合功能空间,让它成为了被激活的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宜居新样本。
通过乡村振兴复活传统村落和文化,提供一个区别于城市的美好生活样本,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看到的另一层重要意义。
4
做好教育帮扶,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推动下一代看见美好
乡村化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活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差距却显而易见。因此,教育帮扶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扶智方面,融创将英苗培养计划带进大山,用教育的力量让龙塘的未来焕发生机,嫁接自身文旅及文化资源,打造“一进+一出+全面探访”的助学模式,更深度、长线地为龙塘等乡村的孩子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
针对乡村学校教育设施、教学器材等硬件和课程落后、信息“软资源”鸿沟两大方面的不足,融创一方面通过捐赠教学器材、改善学校设施,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募集网上名校精品课程,搭建英苗书屋,邀请部分师生代表走出大山体验外面的世界,开拓师生视野,建立信息获取渠道和意识;此外,融创还通过教育基金方式给具备特定条件的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维度支持。
通过教育帮扶,让乡村的孩子亲身体会到爱心的温暖,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的一点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