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06:26: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舞蹈文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学者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跳个舞给我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民族的人。”因为这些学者可以清醒地认识到,研究舞蹈文化就是在认识人类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应当意识到“人体”自身的美的时候就必然会选择自身为“第一审美对象”,必然会顺其自然地选择自身作为抒发生命情感的载体。可见,作为文化的舞蹈艺术的出现,仍然是以人类为载体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存活动和生产活动发生、发展以至演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按照各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按照民族认同的“美的规律”“美的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而流传至今的世界的舞蹈艺术。而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发展和积淀所创造出来的舞蹈文化的结晶。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也是许多原始民族的“文化焦点”,直到今天,许多民族还保留着自己的特色鲜明的舞蹈文化传统,甚至有的舞蹈文化还作为国家象征而得到推崇。因此可以说,不了解舞蹈文化,就不能说完全了解舞蹈这个世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今天所言的历史是经过考证、经过修辞的文字的历史。舞蹈文化是一条奔腾的历史长河,是舞蹈审美的观照物,而舞蹈审美则是一簇燃烧的求索之火,透射着舞蹈文化的真谛。
一、肢体语言美
舞蹈是身体艺术的极致,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将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意境创造表达出来。“肢体动作”是舞蹈的“语言”。身体语言在自然表达中逐步丰富,身体因之获得了强大的表现力。一般来说,作为舞蹈艺术之物质媒介的舞蹈演员,都有着漂亮的容貌,婀娜的身姿。也就是说,构成舞蹈的美的物质媒体——人,本身就是美的。舞蹈动作作为人体的艺术表现,更有着特殊的、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功能,有着一种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许多世界文学名著或其他一些语言作品被改编成舞蹈、舞剧,或是人们用舞蹈、舞剧来表现某一题材内容时,表演者用动作表情表现故事情境,常常会产生一种其他某些艺术难以达到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生活中任何一种素材,无论是静态的花草、树木、桌椅,或是动态的谈话、爬梯、等待,甚至是抽象概念的空间、速度、力量、平衡等,也尽可以用表情性动作、表意性动作、装饰性动作去表现,从而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世界各民族的舞蹈,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各自永恒而独特的魅力。芭蕾舞以“开、绷、直、立”为美,中国古典舞则以“拧、倾、圆、曲”为美,各民族民间的舞蹈的呈现,更是纷彩绚丽、千姿百态的美!
二、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善于用肢体动作抒发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人的精神面貌。强烈的抒情性是舞蹈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舞蹈表达强烈情感的直接形式。《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德国艺术史家恩斯特·格罗塞说:“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可见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极致。这种动态艺术所显示的生命之美,比静态的造型艺术和抽象的语言艺术及空灵的音乐艺术更有力度。任何一种情感的存在必然有其社会根源,情感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互相交汇的产物,也是个人社会交际在个人意识空间的映射,人们很容易通过情感产生共鸣。舞蹈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通过肢体语言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来深刻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人类情操的高度升华,它以鲜明的美感和强烈的抒情性深深感动着人们。舞蹈以情感为动力,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以外化的人的思想与情感作为美学特征。舞蹈家将客观生活的情感融合在肢体语言中,通过艺术表演将情感表达给观众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所以,身体是艺术表现的最直接的媒介,身体艺术是最具直接感染力的艺术,而舞蹈是身体艺术的精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激起人类的情感或是唤起人类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也正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和渴求的。正如诗人闻一多在《说舞》中描述舞蹈为“生命情调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的表现”;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诺维尔在《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声称:“舞蹈包含有成为所有语言中最为雄辩的一种语言的一切必要条件。”
三、舞蹈艺术编排的独创性
舞蹈的独创性是舞蹈的生命源泉。创新意识对于舞蹈艺术而言,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生命。舞蹈文化包括舞蹈审美的发展,是以创新意识为根本动力的。创新是形成舞蹈审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纵观舞蹈发展的历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程式化、格律化的长期稳定,甚至是停滞状态下开始寻求新的创作观念,寻求全方位的探索,获得长足的进步的。而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当那些陈旧的主题和内容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时,就需要有一些“精品”应运而生。所谓“精品”正是要靠创造性的劳动来打造。纵观古今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几乎都具有创新的艺术风格。今天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精品工程实施的五年里,相继涌现出了大批彰显国家艺术水准的舞蹈作品,如大型现代舞剧《红梅赞》;舞剧《大梦敦煌》《妈勒访天边》《红河谷》《一把酸枣》《风中少林》;歌舞《云南映像》;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二泉映月》等。这些具有创造性的造型、舞姿、技艺、艺术结构、场面调度、舞蹈语言、人物编排等大型舞蹈剧目,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审美享受。而舞蹈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到了舞蹈创造和审美中去了。
结语
舞蹈是包罗万象的艺术。鉴于舞蹈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其传承中也一定给舞蹈艺术带来综合性的审美特征。舞蹈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魅力。同时,舞蹈又与其他各门类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舞台表演以“舞”为中心,而音乐、美术、戏剧、文学、武术等都可以成为舞蹈的辅助手段。舞蹈精彩绝伦、音乐动听感人、舞美神奇变幻、道具造型逼真、剧情扣人心弦、内涵丰富雅致,舞蹈也可以气势恢宏博大、多位一体,这正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品位,铸造了独特的舞台魅力。但是,舞蹈的综合性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在多位一体的交融中,如果出现配合不当,也很容易使整个作品受损,成为各种门类艺术的拼盘。只有避免这些问题,循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其他艺术门类中碰触灵感、汲取营养,但又不让其他因素在作品表现中喧宾夺主,让舞蹈和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姊妹艺术结合得丝丝入扣,才能将舞蹈艺术丰富的审美内容和特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舞蹈文化和舞蹈审美机制应该相互作用、相互交织,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妙的作品,才能使观众闯入玄妙的、美的舞蹈世界。
注释:
①李学勤主编.毛诗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3]瓦尔特·索雷尔著.欧建平译.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0.
[4]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主编.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关键词:舞蹈;舞蹈文化;舞蹈创作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 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 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 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简言之,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而精神文化则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无疑,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的属概念下的一个艺术门类。因此,从宏观上讲,舞蹈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及其表现的目的和要求就在于:显现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应该明晰确立的舞蹈文化观。
所以,要讲舞蹈本体的追求,首先要服从于整体地观照现实的、的人和人的生活这个艺术审美文化的界定;要讲舞蹈的审美创造,首先要服从于艺术地表现的、的人和人的生活本相的整体规律。换言之,要把舞蹈置于文艺这个大系统的分支系统中,在艺术地掌握世界和人生的这个艺术本质要求的前提下,进而去探求舞蹈艺术自身的审美创造的特点和规律。这就显而易见,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舞蹈批评的尺度,都必须有一个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既要遵循美的创造规律,用舞蹈艺术本身的尺度来衡量,同时,又要把舞蹈编导、舞蹈作品放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以检验其是否已达到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三者融合的美学理想,而不能摒弃文化的视角,文化创造的基本规律,仅仅只从“舞蹈本体”的结构、知觉形式上来作为舞蹈审美本性衡定的惟一标准。进而还应极其清醒地意识到,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历史的现实存在,而今的舞蹈编导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文化创造者和文化传播者的神圣职责。
尽管舞蹈作品数量很多,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然而真正称得上体现了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核心和精髓――表现和触及人的灵魂的舞蹈作品还为数极少,从而使我们舞蹈艺术的当代性文化品格,及其审美的社会效应和美感效应相当程度地削弱。实践再次证明,舞蹈创作若不着力于触及人的灵魂,不仅其作品绝难进入更高艺术层次,而且舞蹈也就摆脱不了被人们视为“小儿科”的阴影,那也就只能沦落为真正缺乏“舞蹈本体”独立意识的附庸者地位。
瑶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广西省遍布多种瑶族支系且拥有丰富的瑶族舞蹈文化,本文通过对广西省来宾市金秀瑶族舞蹈文化调查与研究,从而发掘一个历史悠久群居山区的特有民族的舞蹈历史与文化。金秀瑶族共五个支系,该瑶族支系中盘瑶、山子瑶、花蓝瑶、坳瑶、茶山瑶,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舞蹈,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生活条件发展、风俗文化沉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
【关键词】
金秀;瑶族;舞蹈文化;祭祀方式
一、广西金秀瑶族舞蹈历史背景
大概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广西岛上便有了瑶族先民的足迹,明朝时期,瑶族人民仍然分布在广西境内各地,在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时期人民纷纷迁移到广西,使得广西地带的人口众多,出现了民族之间的同化。如今的瑶族主要驻扎在广西境内的中南部,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与历史改革,瑶族的历史慢慢沉淀在广西这片宽广的热土上,使得瑶族的文化更加的璀璨独特。瑶族舞蹈的表现形式有“桌台”“芦笙”“羊角短鼓舞”“”。“武打”和“文打”是他们的打法之分,“高桩”和“矮桩”是他们的区别。具体到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金秀瑶族自治县诞生于广西来宾市,坐落于广西桂林的中南部,它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成立的县城。金秀瑶族的舞蹈一共有五个支流,每一个支流代表着一个瑶族支系(盘、山子、花篮、茶山、坳)这五个支系五个瑶族舞蹈是金秀瑶族舞蹈中的精髓所在。
二、金秀瑶族舞蹈支系分类
支系一:茶山瑶是金秀自治县的中北部以及金秀河岸上的一个瑶族部落,整个部落主要的村落有七个村(四、梦、美、刘、田、金、社)两个六(六段还有六定)一长一军一寨一柳三片一道一桐一水一梦(长二、将军、寨保、杨柳、三片、干道、长桐、滴水、罗梦),一共有9100多个人口。茶山瑶的“做功德”特别的隆重,凸显这个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支系二:山子瑶自称自己的瑶族是“甘迪门”主要分布在金秀永福的鹿寨,以及越南河江的边上。山子瑶能歌会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瑶族支系。它拥有自己的语言,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山子瑶的方言是金门。支系三:坳瑶自称勉或者是坳标,由于坳族的人把“瑶”还有“坳”的读音念的差不多相似。所以把自己的族叫做“坳瑶”。坳瑶主要的部落有苓香山、冬叶坪、斧柄岗、单格场、李子青等地。他们迁移多处,曾经在百色、南宁这两个地带驻扎过,随后又开始迁移到桂平还有平南这两个地方。曾经也在大梦、古雍停留过。现在主要的驻扎是在广西金秀自治县。支系四:盘瑶人口是最多的一个瑶族,也是最重要的支流。主要讲的是苗瑶两种语言的语支。它主要的方言是“标敏”还有“勉语”。盘瑶自称“勉”或者是“棉”。它主要分布在四乡(三角、忠良、长桐、大樟、三江)一镇(金秀)。支系五:花蓝瑶主要在广西省来宾市金秀县的西南和中部(门头、古卜、王桑、大凳以及罗香乡,大约有1881人)。花蓝瑶因为服装的图案是以蓝花为标本的,所以他们服装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三、金秀瑶族舞蹈语汇
金秀瑶族民间舞蹈十分的精彩,内容十分的丰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每个支系之间都有不同的舞蹈表演。盘瑶——《还盘王愿》,盘瑶较为隆重的节日是一年中的“盘王节”,“盘王节”亦可称为“跳盘王”、“祭”、“打盘王斋”,在瑶族人民心中更多把该仪式舞蹈称为“还盘王愿”,“还盘王愿”一般是盘瑶祭拜其祖先时跳的舞蹈,祭祀性十分强。因为当地的瑶族人民十分信奉盘王,将盘王当作盘瑶这一个民族的开山始祖。
盘王舞具有独自的特色,一般都是用长鼓作伴,在跳盘王舞的时候,跳跃、旋转都是互相在转换的,舞蹈的动作方面其实多数都是在模仿农耕时播种、伐山造林、开拓荒野、还有狩猎等劳动动作,所以“跳盘王”这个类型的舞蹈动作比较的粗犷比较大方大气,最主要的是给人一种很豪放,很奔放的感觉。节奏变化多端,快慢兼并,时而快时而慢。跳盘王舞主要的两个流程一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二是邀请瑶族上下的人民以及他们的祖先流乐。女子的舞蹈动作比较轻柔缓慢,脚下的动律主要以蹲颤为主,左脚的脚尖向外迈一小步,右脚也跟着迈向左脚一小步,两脚相靠近。在运行这组动作的时候,身体的中断保持前倾的状态,膝盖微蹲,每走一小步,膝盖就颤动两次,迈一步退一步。进退两次之后,左脚脚掌勾起向后踢步再向外踏步走一个圈,此时左右脚相贴,以左脚为主力脚,右脚为动力脚相互颤动。右脚的脚尖轻轻点地进行颤动。茶山瑶——《功德节》,茶山瑶的族人十分的信俸鬼神之说,所以他们十分崇拜自己的祖先,在功德节里面,他们经常举行祭拜鬼神这一类的仪式,他们称之为“做功德”,“做功德”是一种祭拜仪式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娱乐。“功德节”举行的时候一般分为四个仪式:1、架桥请神——功德桥,架桥一般是由师公择日之后才开始,桥架好之后便要邀请茶山瑶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进行祭拜功德桥、剪彩、诵经,仪式举行期间,任何人不可以通过功德桥,接着把最善良的天神写在红色的帆上,把最凶恶的鬼神的名字写在黑色的帆上,白色的帆上写茶山瑶族的祖先的名字。在进行时,师公不断的呼唤圣灵的名字,放鞭炮齐鸣,意味着神灵的大驾光临。2、滑稽小戏——师公舞“跳神”。3、艳服祭奠——这种礼服十分的讲究:主要是悦神、走亲会有、恋情以及手艺。4、走亲会友——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到家中痛快畅饮,称为茶山瑶的功德村,节日一般举行三天的时间。茶山瑶的舞蹈动作比较的欢乐,男女的动作主要以小踏步为主,在踏步的同时,上身的动作一般都是蹲立的状态,最经典的动作:女子半蹲状态身体左右的摆动,头跟着肩膀的方向摆动,每摆动两次就停一拍。男子的动作也比较的好玩。以左脚为主向前迈步,右脚紧跟着向前,同时身体以半蹲的状态,身体前倾,塌腰。迈左脚的时候,左手背手于臀部,右手向上甩动于头部为止,像是挡住太阳光线然后观看女子表演的形式。
“跳神”,是功德节里面最重要的仪式,此舞蹈有着十分规范的形式,舞步自在自由,脚步轻松,动作柔和,十分秀气。脚下一般分为蹲颤步还有分离的了字步。手上的动作相较脚下的动作那就难度加深了,动作错综复杂,十分丰富,单单双簧手有单双之分,加上单山膀弹袖以及单拍腿、挑担这几种。动作模拟神灵驾到时模样,较为轻盈,其模仿的是神灵的凌云驾雾之说。花蓝瑶——《游神节》,游神节这个节日里面主要的祭祀舞蹈就是“游甘王”其实也就是他们所说的“跳甘王”,跳甘王的意义在于花蓝瑶的人民信俸甘王,在游神节里面他们会邀请甘王现身帮瑶族的人民消灾解难,保佑瑶族人民的健康成长。跳甘王是一种祭祀性的舞蹈,必须由师公开坛跳甘王舞,师公带着面具,手里面拿着木棍,前后左右的走来走去,意味着祖公开始从天而降,前来受供,开始模仿各种劳动的情景,这种舞蹈主要是祖公为了建立种族时的辛勤劳动,因此动作都是以农耕为主,比较抽象,生活化。师公拿起香火祭拜祖公的前来,再把弓箭拿起来,要求参与跳甘王舞蹈的人拿起盾牌与之相互扮演甘王在防御外来侵扰时候的画面。动作狂野,有劲,脚下动作平稳扎实,速度也很快,节奏时而强烈,时而轻缓,给人一种震撼的场景,接着就是一边跳一边把甘王像送回甘王庙,才意味着这个舞蹈的结束。
坳瑶——《浪坪节》,《浪坪节》是坳瑶人民最喜欢,最经典的节日,在浪坪节的时候,坳瑶的人民就会集体出来跳黄泥鼓舞。黄泥鼓一种群舞,是利用公鼓还有母鼓相互配合完成的,母鼓与公鼓表演形式不一样,母鼓跨在腰间进行拍击,公鼓却是拿起来敲打的。随着音乐的伴奏的起伏,动作的变化复杂交错。公鼓的动作是经过不断的翻转跳跃进行敲打的,时而穿梭,时而旋转,脚下的跨步不断不的变化跳跃,身体成弓子型不断地涮腰,动作的幅度很大,跳跃性十分的强,并且十分的讲究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默契,身体之间的协调性,队形转换的链接。山子瑶——《度戒节》,《度戒节》是金秀瑶山最有特色的节日,它是一种礼节,是青少年过度成为成年人的活动,要是成人想要结婚生子,必须接受这种度戒礼节的洗礼,博得全瑶族人民的赞同、认同以及欣赏信任才可以成家。每当这种活动举行的时候,全瑶族方圆上下几百户人家便聚集在同一个地点进行礼节的举办仪式。这种活动的仪式主要的形式是这样的主要内容是“跳云台”,也就是说类似上刀山、下火海等危险的关卡。男性的青年准备成年的时候必须要接受这种艰苦的考验方可过关。在戒度的时候与茶山瑶类似,也是需要建造祭祀台,但茶山瑶是建造功德桥。祭祀台在山子瑶族里面叫做云台,使用四根四米的竹子建造而成的,云台的形状一般都是正方形的形状,有一条用横木搭建的梯子。戒度的青年必须按照师公的命令登上云台,发誓不作奸犯科,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还有乡亲父老,不偷不抢,不杀人放火。
关键词:舞蹈 社会 大众化 文化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一、舞蹈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精神方面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而舞蹈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也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简而言之,舞蹈是有着重大的社会和文化效应的一种艺术。
目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使舞蹈这种特殊的文化已经开始了纵深发展良好态势,走向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如家庭、社区、校园、企业等,还有一些大中小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之列,显现出独有的生命特点,蓬勃的生命力。因为舞蹈所具有的社会广泛性和大众化。近年来,舞蹈锻炼身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通过跳现代舞、街舞、民族舞等,增强体质,培养气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舞蹈这种文化才牵动着全社会的整个神经链条,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人们的兴趣,而这种重视和兴趣使群众文化部门客观上自然成为舞蹈的平台,从文化站到文化馆再到群众艺术馆,都肩负着舞蹈从创作到传播、组织的使命。可谓意义重大。舞蹈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最好形式的载体。
二、舞蹈的社会文化研究
民族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并拥有的一种至高无尚的精神财富,是一种非常有内涵的文化表现形式,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已成为现今文化艺术界最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更是我国发扬和继承的一种传统美德。对于舞蹈的社会文化研究,仅从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形式上讲舞蹈就是一种艺术。从形式上来讲,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依靠的是人体,通过人体的形象、行为动作、人体线条、身体姿态的不同而表现出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美。美更是艺术的一种追求,因此说,舞蹈是通过美来表现的一种艺术。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美,同时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好多艺术家往往通过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来反映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感情,表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艺术活动境界。也可以说是艺术的一种最高的境界。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它把人的所有希望、思维习惯,日常观念和精神生活自然地整合在一起,成为文化因素的一部分,化成形态语言,这种非艺术化的行为动作语言,一旦形成稳定的风格方式,便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代代相传,奇迹般地保存并发展,进而展现艺术美。
其次,舞蹈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人类经历了多年的历史考验,舞蹈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奥妙之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存了人类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精髓,无论社会经历过多少次历代的变迁,动荡甚至民族的融合,都没有脱离开人们的社会生活。就舞蹈的社会性而言,它是人们的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因此舞蹈有它广泛的社会作用和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是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创造,广泛参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通俗舞蹈形式,它体现了人民生活情趣的普遍爱好,有着大众化的美学韵律和艺术活动力。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的人,同样都可在舞蹈中寻找到塑造自我的形体美、气质美、精神美和韵态美,通过这一文化享受,从而达到自我娱乐、自我陶冶、自我审美和自我实践及体现人生价值,进行感情抒发与互相交流的目的。为此说,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最后,舞蹈是一种非常有内涵和价值的文化。从历史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中得知:人类的舞蹈文化自古就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而不可分,它们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抑或目的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并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渗透的。舞蹈作为人类原始文化的一种基本形态,它包含着武术、杂技和体育的成分,在人类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社会文化在不断发展,舞蹈文化也在不断提升,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生不息,会贯穿在人类生命的延续和推动社会永不休止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出来。就舞蹈文化来讲,它的本质是有完整的历史依据,它的外在表现有清晰可见的形态。在社会纷繁多变、多姿多彩的舞蹈中,舞蹈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自然会形成具有传承性、大众化、社会性及民族性等的特性。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经创造了一个术语:“异位”。那是来自拉丁语,意思指的是“另一地方”。他提到了舞蹈是“另一地方,但亦可指寺庙、博物馆、艺术学校和舞蹈营”。这里指的“异”,是指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舞蹈可以被看作是临时的自由自治区,身体、心灵和灵魂可以沉迷在日常的私人、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活动。足以可见,舞蹈作为文化的价值。
三、舞蹈的社会文化传承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经济为基础,同人类与大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人们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舞蹈自身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意识形态,是人类在史前社会里创造的最初形态的人体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初级形态和生命的自由表现方式。回顾历史,舞蹈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漫无依托和随心所欲的即兴冲动,而是对人类劳动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因为人类的社会劳动生活本身就是舞蹈最为直接、最为基本的内容,与其它的艺术一样,具有萌芽的文化娱乐性质和审美作用,当然还有明显的物质功利和实用价值,凸显了它重大的社会和文化效应。是人类思维创造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的记载方式。
当今世界,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世界文化呈现出愈加纷繁多彩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必然也引发当今舞蹈文化的多元化形成和传承方式。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舞蹈创作的形式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是必须的,保存民族特色是第一位的。民族舞蹈作为生命力最顽强的舞蹈形式之一,在当代社会文化纷纭复杂,各种文化激荡冲撞的今天保持冷静的理性思考力度,要在各种时髦的舞蹈现象面前尽全力保持一份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理性思考。尽管现在是一个民族形态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化迅速扩展致使传承机制受阻,传载功能处于游离整合的阶段状态。但只要用心关注有生命力的舞蹈文化,相信我们就能从中获取原始与自然的文化积淀,进而达到传承舞蹈文化的目的。
舞蹈是人类净化的印记,更是人类文化的存储。身为舞蹈艺术文化传播者的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文化创造和传播的神圣职责,舞蹈作品作为继承民族文化的历史现象存在,创作必须牢牢把握住本民族文化特征精髓。舞蹈创作会不断探索,在求新、求变中获得创新。作为创作作品,是要与时代结合,有适度突破,但在这之前有一个前提,就是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改变传统,改变民族文化的内涵。因为它关系到作品的民族属性问题,是否能被人民群众接受。开拓民族舞蹈创作文化领域,扬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创作的风帆,这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共同使命,也是中国民族舞蹈创作的价值及其真正意义之所在。
舞蹈是社会历史真实文化的载体,这个特性体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它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保存积淀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因素。可见无论在历代还是当代,多元的文化总是永恒地伴随人类的步伐而前进,并且真实的记录着人类创造的文明,其中包括舞蹈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化也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尹宏.舞蹈的社会审美作用.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赵珲.浅谈舞蹈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肇庆学院学报.2001(3).
[3]袁莉茹.小型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艺海.2005(2).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未来发展
中国民族舞蹈能在当今社会得到传承、发展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面貌在民族舞蹈上也有生动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洗礼,其核心精神也激励着一个民族勇敢向前,不断奋发。对中国民间舞蹈传承的研究不仅对民间舞蹈的传播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能力越来越弱的原因分析
(一)独特性
所谓的民族舞蹈是指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尽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的舞蹈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族舞传承的难度也因为其很强的民族性而大大提高。要想使民族舞得到传承,了解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十分有必要,以其为基础领悟要领从而得到传承。
(二)适应性
随西方文化的兴起,民族舞的传承受到一定的创击。作为继承者的我们要以其颜色、肢体、语言为基础更要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便更好地传承我国民族舞,这是其一;另外,就民族舞本身而言,要结合时代潮流,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适应继承者的思想和环境的改变;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民间舞蹈才能得到传承发展。
(三)受众的定位性
要想使民族舞得到很好的发展,仅仅依赖于当地人民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民族舞自娱自乐的状态,使其真正的走出大山,走出当地。简而言之,就是使其发扬官大。
(四)传承速度慢、周期长
在民族舞的传承中,现阶段仍以传统的亲传、嫡传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其虽然能做到不丢、不散、不舍,但是民族舞的传承仅仅依赖于亲传、嫡传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想做大做强,就要以群众为基础。否则,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方式进行传承意义不大。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之对策
(一)特定时空的文化传承
作为社会的最大群体,人民群众是民族舞蹈传播的主要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参加活动,了解、学习民族舞蹈。例如,每逢年节,中央电视台都会举行春晚大型综艺活动。在春晚,各民族的民族舞蹈必不可少,观众在观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舞蹈的感染从而得到有效的传播;同时,在这个大舞台上,各民族舞蹈进行交流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在一些民间活动中,人民通过跳舞交流技艺,取长补短进行即兴创作,这也不失为发扬民间舞蹈的方法。少年儿童在活动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其通过活动对民间舞蹈认识、了解,给舞蹈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而使民族舞蹈得到继承和发展。
(二)民间艺人的重要作用
民间艺人,歌舞能手等民间舞蹈爱好者对民间舞蹈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和其他民族相比,汉族对歌舞的研究没有其他民族那么深入,但就其观赏能力和其他民族,还是相对略胜一筹。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汉族人不喜欢亲自参加跳舞节目而是作为一个欣赏者观赏带浓重民族色彩的民间舞蹈。对于著名艺人的表演,更是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所以民间艺人和舞蹈能手对民间舞蹈的传播作用不容小觑。民间艺人由于对民族舞蹈喜爱,他们执着追求,潜心揣摩,并结合自身特点,对舞蹈进行修改提升,给舞蹈注入新的生命,从而使舞蹈得到发展,传承。
(三)中国民间舞蹈的商业发展
媒体在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媒体和商业同时存在。在刷脸和广告满天飞的当今时代,为民族舞蹈找到一席之地绝非易事。而其中最关键环节是在商业的发展中怎样做才能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而不至于成为商业发展的工具。所以在商业发展中对民间舞蹈应持以保护性开发的态度,而不是把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甚至不惜利用民间舞蹈作为工具。我们可以利用电视进行宣传,例如,开展相关活动,举办相关综艺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记住民间舞蹈进而达到对民间舞蹈的传播效果。
(四)加强民间舞蹈的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舞蹈的传播具有推进作用。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学校可以传授不同程度民间舞蹈。民间舞蹈课程的加入不仅使教学课程和课程结构得到丰富和改善,而且极大地推进民间舞蹈的传播,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民间舞蹈传承难等问题。从教育着手进行对民间舞蹈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小到大,逐渐推广,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就传统的教育而言,教育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根据社会和商业的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例如在教学课程穿插民间舞蹈课程就是很好的体现。简而言之,我们在传承民间舞蹈时,不能用“厮守故土”式传承,而是在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顺应社会环境加入新的元素从而使舞蹈凸显灵秀之气,展现精华灵魂。
三、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人民对视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民族舞蹈的传承就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增进新元素,推陈出新从而使民族舞蹈新而不土,华而不俗,进而达到高雅的境界。但是,我们应意识到在进行文化传承中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障碍和问题。开放式管理和推进模式等方法对文化传承有推进作用、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利用商业平台进行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舞蹈文化 城市广场舞 现状调查
伴随着晨曦和暮霭,在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的空地甚至马路的边缘,都有伴随音乐起舞的人群,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上千人不等,个个激情四射,踏足而舞,这就是在新世纪以来方兴未艾、遍地开花的广场舞蹈。广场舞是群众自发形成的大型群体舞蹈,它不受限于场地、舞种,以自娱自乐为目的,融合舞蹈美感和体育锻炼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城市广场舞蹈溯源与流变探究
(一)广场舞蹈溯源
闻鸡起舞,日落踏歌,在铿锵的音乐节奏中踏足而舞,置身其中会感受到其间澎湃着生命的原动力。如果把这比作一条生命之河,上溯人类的史前时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种广场式自发聚集的宏大舞蹈场面,早在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原始舞蹈就和我们的先祖原始人一起共生了。“千石之钟,立万石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生动的描述了原始广场舞蹈的宏大场面。
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图1),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舞蹈艺术的形象,透露出原始舞蹈的真实信息。这件马家窑文化中的代表性器皿,舞蹈纹位于陶盆内壁的上部,一共描绘了15位舞人,分为三组,组与组之间以弧线纹相隔。各组舞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动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致,尾饰(臀部翘起的尖状物)也均朝向一个方向。可以想象,这种相同的服饰、整齐的队形,统一的舞蹈动作、节奏与韵律,不可能是“巫”的表演,而应当是氏族部落中全体参加的舞蹈聚会。
舞蹈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舞蹈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存紧密联系。原始舞蹈可以归类为劳动、狩猎,祭祀、战争、等类型,而这些内容几乎涉及了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我们体察到原始舞蹈是全民性的,是紧系着全民生命存在的,而原始社会的舞蹈活动,具有普及性与全民性,那时几乎所有的先民都要接受舞蹈教育。在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语言表述能力又极其贫乏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舞蹈实际上起着传授生产生活知识,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舞蹈在乡村原野与繁华都市间的流转
中国的古典宫廷舞蹈,在宋代以后逐渐衰微,成为古代戏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村舍乡野之间,民间舞蹈开始萌生繁衍,并且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民间舞蹈与劳动人民风雨相随,千百年来,就像田野中无处不在的小草,自生自灭,又自灭自生,广大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口传心授,将其一代代沿传到今天。凡是下乡采风,真正向民间艺人学习过民间舞蹈的艺术家都会被那些普通老百姓对民间舞蹈的热爱而感动,都会被那些老艺人如醉如痴的舞蹈所折服。在每年的正月里,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这时都要放下身边的一切事情,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在忘情的歌舞中度过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正是普通老百姓对自己舞蹈的深深热爱,才是民间舞蹈得以代代相传的真正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舞蹈在乡村的走向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民间舞蹈从乡间开始走向小市镇,渐渐地走进大城市。如今,这种由民族民间舞蹈演变流转而形成的城市广场舞,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每到清晨和黄昏,广场、社区、街道乃至很小的空地都会有人随着音乐蹁跹起舞,场面蔚为壮观。城市广场舞已经成为新时期热络的文化乃至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城市广场舞蹈现状调查分析
(一)广场舞蹈兴起的原因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广场舞兴起的根本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20日数据,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其中四季度增长7.3%,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随着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外,对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第二,人们对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主体参与意识增强,成为城市广场舞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欣赏和观看,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这种既有艺术美感又有体育健身功能的城市广场舞蹈老少皆宜、简单易学,因而使这一舞蹈形式得以普及。
第三,广场舞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参与者切实感受到广场舞既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具有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城市广场舞蹈参与主体
笔者以北京城市的广场舞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年龄层:35岁―55岁占60%,其中女性占90%。2.文化程度:中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0%。3.组织形式:社区组织占30%,民间自发的形式占70%。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确定,城市广场舞蹈参与主体就是已经成为国际媒体热门词汇的“中国大妈”。这是一个数以亿计的广大群体,广场舞无疑是这个庞大群体的最爱,她们风雨无阻,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踏足而舞,已然成为新世纪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城市广场舞蹈表演形式
城市广场舞蹈虽然风格多样,有秧歌舞、红绸舞、扇舞,甚至有迪斯科和交谊舞,但是它植根于千百年流传于乡野农村的民族民间舞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多数的舞蹈形态里,都可以看到有秧歌的动态元素,如十字步、扇花和舞绸等,民间舞蹈风格始终是它的主流。城市的广场舞和农村的大场(图2)表演,民间舞的走街和广场舞的暴走(图3)也都是同出一辙。
三、城市广场舞蹈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城市广场舞出现的问题
城市广场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具有健身、健心和健脑的作用,它无疑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体现。但是城市广场舞蹈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难解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的同事就抱怨楼下的广场舞占据了空地甚至马路,音响开到120分贝,吵得耳朵嗡嗡响。这反映出城市广场舞蹈存在着场地缺乏、噪音扰民和影响交通三大绕不开的问题。同时笔者在问卷和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了广场舞蹈主要参与群体,存在着只顾及自己的享乐权利而不顾及他人感受,舞蹈动作随意性较强,以及音乐选择不够优美等艺术问题。
(二)城市广场舞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应引起政府重视。城市广场舞蹈是一场自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已蔚然成风的、民众广泛参与的文体运动,面对人数众多的广场舞蹈参与者,政府方面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给予支持引导。比如场地的问题。北京地区绝大多数的体育场馆,以及遍布市区的大中小院校和机关单位的体育场地可以免费开放,政府各部门间应该互相协调,将属于公共设施的体育设施在清晨和黄昏这两个时间段对外开放,所需要的一些人力物力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对广场舞蹈的参与者进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在城市舞蹈参与者和一般市民之间形成互相包容、互相照顾的良好风气,逐渐解决噪音扰民和影响交通的问题。在保持自发性和原生性的基础上,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要互相协调,组织专家对各地区的广场舞蹈进行收集和整理,引导性的强化广场舞的民族性、地域性、艺术功能性和多样性。
第三,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提出专业化指导。我国的艺术、体育专家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武术、戏曲和民间音乐舞蹈都进行过系统的采集、整理、归纳和提高。对于城市广场舞蹈也应该遵循这样的经验,对已有的广场舞的元素进行收集整理、提取、创编,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提出专业化指导。
总之,城市广场舞蹈在新时期的蓬勃兴盛,是社会生活安定繁荣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广场舞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中国的民间舞蹈艺术是经过几千年来的积淀而形成的,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共同生活,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艺术。各个民族所拥有的不同民族舞蹈都是代表着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当今社会中,各个不同的民间舞蹈都在蓬勃发展,只有将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的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并且学习到民族舞蹈中的真正内涵。本文开始就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了分类,使大家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结合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只有将舞蹈文化更加自然的融入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促进民间舞蹈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舞蹈文化;民间舞蹈;舞蹈教学;研究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精彩纷呈的文化,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且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各不相同,造就了我国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民族歌舞艺术文化。
一、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分类
从我国的民间舞蹈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由于农耕文明的发展以及对古代鬼神的祭祀,产生了原始民族民间舞蹈;随着时间的发展,古代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文明发展,伴随着国家与城市的建立,民族民间舞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古典舞蹈在此时建立并进一步发展;到了现代社会,大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的建立和发展,当代舞蹈顺势而生,得到长足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涵盖着十分广大的内容,是指包括各个国家中的自然发展的,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与民风民俗紧密相关的各种舞蹈。由于各地的民风民俗不同,所以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其相对稳定的地区得以传播和保存。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经过了长期发展创造,经历了传承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文化内涵。结合文化层来分析,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分为原生形态和变异形态这两种。原生形态指的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各民族不同的审美心理等共同作用而成的。相对原生形态舞蹈文化来说,变异形态舞蹈文化就比较复杂了,主要指的是积累与融合,变异形态舞蹈文化可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新出现的、不同的舞蹈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内涵。
二、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影响
1、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现状
目前,有关舞蹈教育的课程中,有很多课程就是有关于民间舞蹈教学的,但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聊一聊有关民间舞蹈的内容和知识,在实践课程中练习民间舞蹈这种做法是远远不够的,看似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上已经结合了民族舞当地文化,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做法比较牵强,并没有做到有机融合,这样反而会变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没有领会不同民族舞蹈的特点和精华,反而变得混淆。除此之外,在理论课上没有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课上就做的更不好了。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遍遍示范,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遍单纯的模仿,最后只会教出一群“匠人”,而不会出现大师。虽然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动作的规范性是非常的重要,但是,民族舞蹈的特点是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体现的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表达着当地的审美情趣。在学习过程中,督促学生要开放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和舞蹈真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积极性,舞蹈教师也应该用优美的动作和高难度的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结合舞蹈文化,加强民间舞蹈的教育
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舞蹈文化,教学老师应积极督促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督促学生自主收集民族民间舞蹈的资料与大师的舞蹈视频,通过小组分析各个民族舞蹈的特点以及应该对其学习的地方,并将自己的所想所得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之外,简单的举个例子,在老师要教授傣族舞蹈之前,应对其进行分析,傣族人非常善良,当地舞蹈具有亚热带特有的风情,信仰佛教,“孔雀舞”就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等等,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通过文化的角度分析民族舞蹈的动作和特点,比如说蒙古族的舞蹈经常性出现后点步位,手摆在身体两侧的斜前方位,这正是和蒙古族的生活与文化相关的。因为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蒙古族人非常崇尚鹰,所以在动作上有模仿鹰展翅翱翔的动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模仿马的动作。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文化特征,才能准确的把握蒙古舞蹈的体态特征,才能真正展现蒙古舞蹈的精神和内涵。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与人文教育积极结合。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和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是当中重要的一环,舞蹈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功、技巧,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和舞蹈品味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尝试对简单的舞蹈动作的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民间舞蹈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赞美和鼓励,通过学习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来感染学生的内心,陶冶学生的情操。一种良好的舞蹈文化会使舞蹈的表演者得到内心的升华。
三、总结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舞蹈文化充分融入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不同的民族舞蹈的风格,然后通过进一步学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学会真正的将精神和文化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播。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不仅是全面塑造人格的艺术教育,还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促进了我国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作者:王鹏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系
参考文献
[1]李霞《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学影响的研究》2010(33)华章.
【摘 要】舞蹈文化本身就是我们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长时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认识到人们会顺其自然的选择自身作为情感抒发的载体。由此可见,舞蹈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而进行发展和传承。在对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舞蹈的进行教授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舞蹈文化;舞蹈教学;重要性
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当中,各族的舞蹈都是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舞蹈文化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舞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被不断的传承,直到现在各个民族舞蹈还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在当下舞蹈教学中,加大学生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舞蹈教学现状分析和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重要性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对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探析。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对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其与其他各类艺术之间进行了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主要是以表演者的舞蹈为主,一些音乐、道具为辅的表演形式。舞蹈具有精彩绝伦、音乐动听感人、舞美神奇变幻、道具造型逼真、剧情扣人心弦、内涵丰富雅致等特点,这些特征完全符合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1. 我国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大多数的人其中包括一些高校的领导在内都普遍的认为舞蹈只是音乐的一种衬托,是一种歌伴舞的形式。如果没有了音乐,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此外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是带着身体律动的都认为是舞蹈,比如说简单易学的广播体操。这中错误的观念体现出了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概念与舞蹈艺术的本质存在着一些偏差,这对我国舞蹈教学的普及带来极大的难度。
舞蹈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力量的建设,老师作为教学事业的指导者,公共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由舞蹈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来决定。学校领导大都不能够认识到舞蹈的普及在学生们生活中的重大意义,目前大部分的地方师范学院的舞蹈教师的数量较少,因此,舞蹈教师们的压力较大。对于这个问题,学校的领导应该多关注舞蹈的教学,提高舞蹈教师的数量来减轻现有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地方院校的舞蹈教师并没有机会去进行舞蹈的培训和理论知识的深造。这样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与现代流行的舞蹈和理论知识结合,不利于学生们舞蹈素质的发展。对于以上问题,地方师范院校的领导们应该利用放假的时间来对舞蹈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2. 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重要性的体现 将舞蹈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环节中是舞蹈教学文化性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针对某种舞蹈的肢体形态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舞蹈文化的认识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当学生学习不同的民族舞蹈时只是简单的进行肢体上的模仿,在内心感情的表达以及意境的表达还存在极大的不足。笔者认为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所在,通过舞蹈文化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内心感情的表达,只有这样学生在表演不同的民族舞蹈时才能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情感。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以舞蹈文化为基础的教学。
舞蹈是通过身体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舞蹈表演者通过一系列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以及意境的表达等等,这一系列的肢体动作就是舞蹈的语言。随着肢体动作逐步的丰富多样,舞蹈表现出了极强的表达能力。从传统意义上分析,作为舞蹈艺术的主要表达着即舞蹈表演者,其要具有美丽的面孔和苗条的身材,从另一方面来讲,舞蹈表演者本身就是一种美。舞蹈的一系列动作是人体的一种表现,有一种特殊的形态美感以及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来对某些文学作品和事件进行表演之后,能够更加清楚的表现出其艺术效果。通过舞蹈的表演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表演。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将舞蹈文化引入到舞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这对学生对各个民族舞蹈的风格以及动作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学效率。
如果学生没有对某种民族的舞蹈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当在跟随教师学生民族舞蹈时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动作上的问题时,并不能及时的发展和解决,长时间下去学生对舞蹈的基本文化形态认识更加模糊,进而失去了民族舞蹈本身的意义所在。所以,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对朝鲜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舞蹈心态表现部分的教学是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朝鲜舞蹈具有沉稳、含蓄的特点,是通过心理的感觉来表达出舞蹈。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朝鲜舞蹈心理表现认识并不深,在对朝鲜舞蹈进行表演时只是简单的模仿其动作,而表演者的内心境界与朝鲜居民具有极大的差距,通过舞蹈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朝鲜人们那种坚韧含蓄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对朝鲜舞蹈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朝鲜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朝鲜人们具有团结奋进、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挑战的民族精神。只有让学生对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充分的认识之后,在进行朝鲜舞蹈的学习时才能更加有效的把握住朝鲜舞蹈的心理特征,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才能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朝鲜族人民那种坚韧、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学生对舞蹈文化和环境的认识力度。
在课堂内容方面,可以将舞蹈教学分为舞蹈理论教学和舞蹈技能教学两个部分。在舞蹈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拓展学生们的舞蹈知识层面。例如:讲解中西方舞蹈的差异和历史、舞蹈的概念、对舞蹈的赏析等,这些都对学生们学习舞蹈的理论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舞蹈技能方面,老师要从基础的体形训练开始力求让每个学生的舞蹈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为以后能够自然舒展的做一些复杂的舞蹈动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学校还应该根据学生们自己的爱好和自身的特点来开设一些现代舞、街舞、机械舞和民族舞的课程,让学生们对舞蹈有全面的了解。
3. 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文化对舞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文化的教学是舞蹈教学的一部分。部分教师忽视了舞蹈文化在对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而导致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不能表达出舞蹈的内涵。因此,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相关舞蹈文化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体会该民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而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宗华,林璐.浅谈文化在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民族艺术研究,2007,(05)
[2]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舞艺术[J].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01)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4大古老文明之1,中华民族5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文化传承与舞蹈教育是1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舞蹈文化传承离不开舞蹈教育,舞蹈文化传承又可促进舞蹈教育的普及,而舞蹈教育的普及又可使舞蹈传承最大化。
关键词:舞蹈;舞蹈教育;文化传承;意义;关系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