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17:45: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火灾建筑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其它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促进建筑物正朝着高层化、密集化方向发展,该建筑物的装修用料和方式也越趋多样化,并随着用电负荷及煤气耗量的加大,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就成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现依据作者在设计监理工作中的体会,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物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提出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中欠明确或不完全相同的细节之粗浅见解,以供同行们讨论和指正。
一、设计依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首先明确设计依据:
1、要掌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系统设计规范、设备制造标准、安装施工验收规范及行政管理法规等五大方面的消防法规,并注意了解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中的正面词:“必须”、“应”、“宜”、“可”和反面词:“严禁”、“不应”、“不得”、“不宜”的含义。
2、要结合高层民用建筑物的功能、用途及属于哪级保护对象和防火等级,并认真执行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的宽严程度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的审批意见。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设置部位
1、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敞开或封闭楼梯间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并每隔2~3层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
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和走道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特别是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在发生火灾时烟气更容易聚集或流过,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故应装设火灾探测器。对于一般电梯前室虽然不是人员疏散必经之地,但该前室与电梯竖井相通,也是在发生火灾时烟气容易聚集或流过,宜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及装设火灾探测器。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和走道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特别是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在发生火灾时烟气更容易聚集或流过,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故应装设火灾探测器。对于一般电梯前室虽然不是人员疏散必经之地,但该前室与电梯竖井相通,也是在发生火灾时烟气容易聚集或流过,宜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及装设火灾探测器。
电缆竖井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及装设火灾探测器。一则是恐怕竖井形成拔烟火的通道;二则是恐怕发生火灾时火势沿电缆延燃。为防止竖井形成拔烟火的通道及防止发生火灾时火势沿电缆延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分别在建筑上和在电线或电缆的选型上提出详细的具体规定,但考虑具体实施的难度及现状,对电缆竖井装设火灾探测器是十分必要,并配合竖井的防火分隔要求,每隔2~3层或每层安装一个。
电梯机房应装设火灾探测器。其一电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二电梯机房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其三电梯竖井存在必要的开孔,如层门开孔、通风孔、与电梯机房或滑轮间之间的永久性开孔等;其四在发生火灾时,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容易威胁电梯机房的设施。为此,对电梯机房设置火灾探测器是必要的,并对电梯竖井之顶部宜设置火灾探测器。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针对各楼层的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应作为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选部位。此外,对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在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大厅、过厅、餐厅、多功能厅等)及主要通道等处,都是人员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次在主要通道内按“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米”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3、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
走道、大厅、餐厅等公共场所都是人员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场所按“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米”及“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米”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其次在公共卫生间的场所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针对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有防火门分隔及人声噪杂。故应在这些前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及对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此外,疏散楼梯间也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人声噪杂,就此间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用于火灾应急广播播放疏散指令是十分必要的。
4、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
针对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否需要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作者在具体实施及现状等方面认为也应装设火灾警报装置,但在控制程序应是:警报装置应在火灾确认后,采用手动或自动的控制方式统一对火灾相关区域发送警报,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警报装置工作,迅速联动火灾应急广播及向人们播放疏散指令。
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位置,作者在具体实施及现状等方面认为应与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位置相同,其安装高度应为距地面1.8米的墙壁上。
5、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的设置,应按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包括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消防值班室、保卫办公用房等部位装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特别是对消防电梯和普通电梯之轿厢内都应设专用电话,要求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电梯机房与消防控制室、电梯轿厢与消防控制室等三者组成可靠的对讲通信电话系统,即通常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梯监控显示盘(包括位置指示器、方向指示灯、对讲通信电话、故障指示灯等功能对电梯的运行进行监视及控制紧急情况下的运行)。
消防专用电话塞孔的设置,就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位置也应装设消防专用电话塞孔。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联动控制
1、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且应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和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此外,对消火栓设有消火栓按钮之电气装置,其电气装置的工作部位也应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状态(即设置消防水泵的工作指示灯)。
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控制系统的启、停,且应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和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此外,对水池、水箱的水位也应进行显示监测;为防止检修信号阀被关闭和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作者认为应采用带电气信号转换的控制信号阀进行显示监测系统的控制信号阀之开启状态。
3、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对其它系统或设施的控制及显示功能应执行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所提出的具体规定。
(一)初步勘验千佛殿为10m×10m的方殿,内部四周墙上有千佛壁画,中间有一长约2m,高1.2m摆放佛像的佛台,佛像已烧失。东墙上方立坊与平板枋已全部炭化,墙内中间两根立柱向南面炭化程度明显重于向北面,其上方六块斗拱板最南侧两块已缺失,斗拱板上的挑檐檩南半部分已烧失,残留部分由中间向北逐渐变粗。南墙立坊和平板枋全部过火炭化,其上部东半部的斗拱板、斗拱、挑檐檩及过梁已全部烧失,西半部残留有三块斗拱板和部分斗拱、过梁。西墙上有两块斗拱板缺失,墙上建筑构件过火炭化,残留部分形态较完整,与环境勘验西墙外侧对比,墙外侧的构件仅有烟熏痕迹,未过火。北墙后门烧失,门框全部炭化,门上方泥台塌落,墙上壁画烟熏痕迹明显。门上方一块斗拱板烧失,门上方对应的挑檐檩、过梁烧蚀变细,北墙上其余建筑构件过火,炭化物东侧残留较西侧多。上述痕迹呈现出火势从千佛殿东南角向四周蔓延的特征。
(二)细项勘验对东南西北四面墙内侧的壁画勘查发现,东墙南半部壁画有一道明显的半“V”字形斜线,斜线南侧佛像壁画局部高温发白,轮廓模糊,斜线北侧佛像壁画温度均匀,烟熏痕迹严重,无局部高温特点(见图2所示)。斜线向上延伸至东墙南起第二立柱偏南0.15m。其余三面墙上的壁画以烟熏痕迹为主,无明显变化。在东墙土坯上方勘验发现,沿殿东墙立坊内侧根部由南起第二立柱至东墙和南墙连接处发现若干段铝导线,最长的一段端部发现有熔珠,熔珠位置对应东墙南起第二立柱南侧0.15m(见图3所示)。由殿正门沿烧毁佛像前至殿东南角对地面残留物开始挖掘。现场塌落层次由下之上依次为:佛阁木板,树脂材料佛像残留物,木板,土及瓦片。挖掘发现:监控摄像头支架弯曲变形,前段转头处有部分本漆脱落,监控摄像头残骸镜头朝下。沿东墙、南墙砖台接近地面处有若干木质隔板,靠近东墙一侧已碎裂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向西、向南木板基本成型,边缘规则整齐,过火炭化,烟熏痕迹严重,部分木板表面仍有红色油漆,翻起隔板下表面烟熏痕迹仍然很重。沿东墙砖台清理出七块砖雕,南起第1块到第4块烟熏痕迹较重,第5、6、7块有局部高温过火痕迹,部分位置局部过热变成土黄色。与东墙壁画“V”字形痕迹底点对应,且与东墙上方铝导线熔珠发现处对应。以上痕迹呈现出在火灾初期有明火掉落,东墙南起第5块到第7块青砖台受明火作用的痕迹特征。
(三)专项勘验对千佛殿的供电线路进行勘验,从范村公共用电引入圆智寺东院地下室三相四线制电源,供全寺用电。从地下室引出一相沿新修寺院的西墙敷设到南侧,到禅堂院西南角的双扇门处设有一个二级配电柜,配电柜设有1个40A总空气开关,下设有3个20A空气开关,从最西侧20A空气开关引出线沿钟楼、伽蓝殿前沿,布到千佛殿的东南角,从东南角引入千佛殿后分为南北两路,向南给正门北侧上方两个照明灯供电,向北给东墙南起第二立柱处的监控摄像头供电。勘验发现,二级配电柜中4个空气开关在灭火过程中由消防战士断开,在灭火前呈闭合状态。在东墙上方发现的铝导线,接近监控摄像头处一端铝线完好,端头有4个熔珠,为电热熔珠,南侧的铝线被烧成短节。二级配电柜的西侧给千佛殿供电的20A空气开关下方其中一根引出线的绝缘皮有局部过热痕,过热后发硬、发僵、龟裂,地下室为其供电的这一相熔断片熔断。正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根前檐金檩由屋顶跌落至地面,对两根木梁上的铁钉剩磁进行检测,发现均有剩磁,由东至西逐渐增强,由0.2增至0.4。以上勘验呈现出在这两根木梁的附近发生过过电流。
(四)火灾物证技术鉴定勘验人员对东墙土坯上方发现的带有熔珠的铝导线进行了现场提取,并将其送至火灾物证鉴定中心,鉴定结论为短路熔痕。
二、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根据调查访问和现场勘验,起火部位位于千佛殿东南角,起火点位于千佛殿内东墙南起第二立柱南侧佛阁上。起火原因分析如下:根据当日气象条件、现场勘验情况、调查访问情况,可排除雷击起火、人为放火及自燃、用火不慎、遗留火种。据火灾第一发现人寺内居士胡某陈述:进入千佛殿内烟雾较大,东南角处有明火。多名证人证实殿内东南角有监控摄像头。对照千佛殿原貌图,东墙南起第二立柱上方安装有监控摄像头,附近无照明设备。现场痕迹表明东墙南起第二立柱南侧0.15m发现带有熔珠的铝导线,且其下方对应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综合调查访问、现场勘验及物证鉴定结论,综合认定起火原因为殿内监控摄像头电源线短路引燃电线绝缘皮,进而引燃周围可燃物。
三、启示
建筑电气火灾,是指因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发生电气故障或违章操作而引发的火灾。近年来,我国建筑电气火灾持续多发,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0~2007年,全国共发生建筑电气火灾19.37万起,占同期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总数的28.23%。浙江省2008年共发生的1676起建筑类火灾,建筑电气火灾是建筑火灾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建筑电气火灾无论发生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占据了各类火灾之首位。我国建筑电气火灾有以下特点。
(一)从所处地域看,沿海及发达地区建筑电气火灾损失大。
沿海及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展,用电量增大,负荷不能满足用电标准的需求,导致线路超负荷运行,加速电线的老化而引发火灾。因此,经济发展快的省份和沿海地区的建筑电气火灾起数和损失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和地区。2009年浙江全省共发生亡人火灾事故25起,其中发生7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火灾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温州、宁波、台州分列火灾死亡人数前三位。
(二)从建筑使用性质看,第三产业建筑电气火灾发生起数多。
商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电气发生起数多,损失大。从近年的火灾统计来看,商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的建筑电气火灾起数和损失在各行业中较为突出,特别是商贸、集市、餐饮、娱乐、宾馆等行业的重、特大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呈上升趋势。2007年12月12日,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民路温富大厦裙楼新艺苑舞厅突发大火,造成21人死亡,2人重伤。2008年2月15日凌晨,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一酒店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11人死亡。
(三)从建筑归属情况看,出租房仍是火灾高发区。
条件简陋的出租房因为建筑、消防基础设施较差,仍是火灾高发区。2007年2月4日,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绿汀路224号发生一起特大火灾。火灾已造成17人死亡,另有6人受伤。经查,发生火灾的房屋为一出租房,一层是超市,二楼住人。2009年,浙江省死亡3人以上的7起较大亡人火灾有4起发生在出租房屋。出租房发生火灾原因大都和电气线路老化、过负荷、违章乱接乱拉或用电不慎等原因有关。而且这些租住者大都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学生、农民工、经商户等租房者,其住处大都杂乱,冬季取暖多为电暖气、电褥子,夏季使用电风扇,做饭用电炉子,电线裸接。多数发生火灾的出租房类建筑耐火等级低,部分为木结构、搭建房;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无基本消防设施,存在较多的火灾隐患。
(四)按季节特点分析,冬季及重大节日建筑电气火灾偏高。
分析近年来的建筑电气火灾可以看出,冬季为建筑电气火灾的多发季节,火灾起数往往高于春、秋、夏三季。一年中建筑电气火灾每个月发生的起数一、二月份为高峰期,八、九月份为低谷期。浙江省消防总队分析,2009年1至10月份火灾最大的特点仍是冬季火灾高发。据公安部消防局的《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两节”期间电气引发火灾突出,2000年至2004年,全国“五一”期间发生火灾3124起,占22.2。“国庆”期间发生建筑电气火灾2561起,占25.5。
(五)建筑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时段有规律。
建筑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按时段分,24小时内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天有3个高峰时段:0-3时为第一个高峰,处于深夜人静,困乏瞌睡,发生火灾不易发现;10-13时乃第二个高峰,中午时分,烈日炎炎,风干物燥,火灾易发;第三个高峰是18-21时,这一时段做饭、看电视、上网为用电最高峰,引发电气火灾的因素多。
(六)建筑电气火灾起因多为短路和超负荷。
建筑电气火灾原因虽然种类多样,但电线电缆火灾比例最大。从近年的火灾统计资料看,建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电热器具过热引燃可燃物等。由于用电量增大,用电负荷不能满足用电标准的需求,导致线路超负荷运行,加速电线的老化而引发火灾;在就是一些用电设备、电线、电缆等不符合国家标准,产生漏电、电线温度升高等问题而引起火灾。
二、建筑电气火灾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电气防火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建筑电气防火方面专门的行政法规,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公安部、建设部的有关规章中有原则性的规定,例如《消防法》第20条“电器产品、点子产品和燃气用具的质量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安装、敷设线路、管路须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由于没有专门的法规制约,其针对性、完整性、系统性不强。因此,难以全面、严格的约束单位和个人的电气使用行为。
(二)建筑电气防火监督管理不力。
现行的有关电气安全方面的法规,多为国家各部委制定的,实际应用和验证不够,而且修订的周期较长,不适应电气科技发展和社会对电气安全的需要。建筑电气防火监管部门职责权限关系不明晰,电力部门负责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监督管理,供电企业一般只检查到用电单位的主配电装置,对单位内部电气防火不进行检查,建设部门不可能对所有备案的建设工程质量一一监管到位,公安消防部门受法律依据、技术能力限制,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消防监督检查中难以对建筑电气防火安全进行实质性的监管。因此,电气安全检查和质量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存在很多监管不力不到位问题。
(三)建筑电气防火安全体制建设滞后。
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电力工业、生产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崛起。然而,建筑电气防火安全体制却没有与其同步创新、完善。目前消防监督机构的业务水平、人员素质和消防设施建设、管理政策及制度皆跟不上电气、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四)建筑电气线路等故障及使用不当。
根据建筑电气火灾特点,线路、产品、设施故障居多。一是电气线路火灾比重大占一半左右,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是为减低成本,在电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大都选择小截面线路或容量不足,满足不了家用电器普及、用电量骤增的需要,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使用其寿命缩短,加之老式建筑变配电线路、设施老化没能及时更换,改造的电气工程电气附件不合格。二是电器、电子产品质量不过关。由于劣制插座和错误使用电源、电器所引起的民用火灾时有发生,便宜、不合格的产品充斥市场,给电力用户埋下了建筑电气火灾隐患。三是电器产品管理使用不当,麻痹大意,忘关电源和误操作也是建筑电气火灾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许多电炉子、电熨斗、电褥子火灾都是由于忘关电源引起的。
三、建筑电气火灾预防与控制之对策
(一)构建完善建筑电气防火法规体系。
从源头上预防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应根据建筑电气火灾居高不下的特点,尽快制定、充实和完善我国建筑电气方面的专门法律。在构建完善中,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要统筹兼顾,需要国家有关部委协调组织,广泛听取专家意见,集思广益。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最终形成我国统一的建筑电气防火安全规范,并作为强制性标准执行,为根本上提高我国建筑电气设计、安装、管理、使用的防火安全水平提供依据,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建筑电气安全管理体制。
预防与控制建筑电气火灾,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电力部门对用电安全实施监督检查,要抓好培训、考核发证、检查几个重要环节,加强对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质检、工商部门应强化电气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对不合格产品实施倒查制度;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检查力度,特别是出租房、高层建筑、古建筑和商业、娱乐场所等部位,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确保电气线路、电热设备和照明灯具始终处于安全状况。
(三)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多措并举,有效防止由于电气故障引起的建筑电气火灾。据使用场所的需要,按标准合理设计电线、电缆布线参数和容量。积极推广早期短路分断、配电装置接点过热报警、非接触红外检测、短路电流抑制、漏电保护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电气火灾的技术,特别是要在人员密集场所推广普及漏电火灾报警器,准确监控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及时报警,切实降低短路故障引起的火灾
(四)做好建筑电气防火检测工作。
防火检测是预防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建筑电气系统及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因此必须对建筑电气系统实施科学规范的综合检测,以确定建筑电气火灾隐患的类型、性质、部位和危害程度,并采取积极防范措施。要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范》标准,尤其借助于红外、激光、超声等现代检测手段,对电气系统设备进行科学、系统地安全检测,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与效率。
火灾是古建筑最严重的“破坏者”,只有立足于防控,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起火因素,才能使古建筑远离火灾的危害。
1.1完善消防设施要按照建筑工程防火要求,在古建筑内设置消防给水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移动灭火设施等。城市中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安装消火栓,配置灭火器,必要时设立消防泵站,以便补水加压;山区中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水塔、消防水池,储水量至少应满足扑灭一次火灾的用水量;天然水源旁的古建筑还应修建消防码头,供消防车停靠吸水;地处偏远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蓄水池,配备水缸、水桶、沙土以备灭火。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要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可配备背负式超细水雾灭火系统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1.2严格日常管理加强炊事、照明、取暖、香火和可燃、易燃物管理,做到指定专人看管,人离火熄。加强电源管理,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程,安装线路不能直接敷设在梁、柱等可燃构件上,增加断路器、漏电保护器等安全保护装置,避免使用大功率的照明灯具和用电器具。2.3强化消防监督公安消防部门应定期向本级政府提交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评估报告,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和“网格化”消防管理,推广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要求。严格控制古建筑使用性质的随意改变,特别是用于旅馆、饭店、酒吧等公众聚集场所,一定要按现行规范严格把关。根据文物古建筑的性质、种类、保护等级等条件,组建专(兼)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伍,全面熟悉情况,制定“1,3,5,10”min火灾扑救预案,确保火情发生能迅速扑灭、控制。
2古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2.1调集优势兵力要从火灾最大面积,最大难度和最不利的情况出发,一次性调动足够的兵力和灭火装备,及时赶赴火场。尤其是重点调集“一七式”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充分利用A类泡沫附着力强、出水水带较轻,战斗员拖动方便等特点,追击火势,打内攻近战。对于远离城镇、建在山上的古建筑发生火灾,一定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情况。如消防车不能到达现场,应迅速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启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迅速调集古建筑附近的居民或驻军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
2.2正确运用战术扑救古建筑火灾,要针对其建筑结构形式,以及火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战术措施,树立“下风堵截、内攻外堵、重点设防、分割灭火”的战术思想,根据火情变化,机动灵活地使用或变换战术。消防车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驶向火场,形成一种前后夹击之势。(1)火灾初起阶段,要运用“小火灭得早,快攻近战强”的原则。当古建筑小面积着火,火势还处于初起阶段时,应树立“内攻外堵,上下合击”的战术思想,第一到场力量要立即组织攻坚组,集中优势兵力猛打猛冲,利用内部楼梯深入内部,实施快攻近战直逼火点,内攻灭火,及时开窗排烟散热,切断火势向顶部和四周蔓延的途径,并组织力量外攻,架设消防梯,从打击火势,也可登高至着火层直接灭火,同时在着火层的上层和下层部署一定的力量进行设防,如果燃烧仅局限在下部,可用水浇湿周围的木结构和易燃物件,阻止火势向上蔓延。(2)猛烈燃烧阶段,要贯彻“大火堵得巧,分区拦截快”的原则。当古建筑猛烈燃烧时,应树立“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战术思想,集中主要力量于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或重点部位,及时堵截火势,对于已蔓延到梁、柱等构件上的火焰先扑灭,以防火场面积不断扩大,内攻要选择障碍少、烟雾小、视线好、能充分发挥有限力量及水枪射流作用的安全阵地,堵截火势蔓延,保护好重点部位,防止水渍损失,必要时要积极组织群众,破拆与着火建筑毗邻建筑物,开辟防火通道以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3)全面燃烧阶段,要落实“全面设防细,分割围歼准”的原则。当古建筑全面着火时,应树立“先控制、后消灭、穿插分割、逐片消灭”的战术思想,把主要力量部署在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上,多以外攻为主,利用移动水炮,高喷消防车等集中射流从外部打击火势,堵截火势向毗邻建筑的进一步蔓延。当灭火力量充足,火势得到控制时,要集中优势兵力,利用隔热服、避火服等特种防护装备内攻近战,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几个燃烧较弱或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实施强攻,采取分割战术,把燃烧区分割成几片,然后对准火源内外夹攻,逐片消灭,分片灭火,并关闭毗邻建筑门窗,对其射水降温进行保护。
2.3合理战斗编成根据古建筑所在区域地形特点,一般以小型车为主战车,中(重)型车为供水车。(1)占据蓄水池或河流时。当火场周边有储水池或河流、且与火场的距离在300m内时,根据火场面积大小,可采用三车一枪式、三车两枪式、三车三枪式、三车四枪式等,供水车在水源处串联给主战车供水。当储水池与火场的距离超过300m时,宜采用三车两枪式,供水方式应当优先考虑运水供水。(2)占据消火栓时。当火场附近有消火栓时,且距离在120m内时,可按照三车四枪式(并联)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4支水枪,两台中(重)型车分别各自在消火栓处并联给主战车供水。当消火栓与火场的距离在300m左右时,可按照三车二枪式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2支水枪,两台中(重)型车分别在消火栓和150m处串联给主战车供水。(3)无水源时。一是多车三枪式。按照10min控火要求,当到场车辆的总载水量不小于20t时,可按多车三枪式来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3支水枪,其它车在后面并联给主战车供水,同时出3支水枪。二是多车四枪式。当到场车辆的总载水量不小于40t时,可按多车四枪式来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4支水枪,其它车在后面并联给主战车供水。
2.4疏散人员物资开辟多种途径救人,可在水枪的掩护下内攻深入火场,利用他救面罩、淋湿的被褥床单疏散被困人员,或利用6m拉梯、挂钩梯、单杠梯从窗口救人。积极运用“灭疏结合、重点保护”的战术,及时疏散和抢救受火势威胁的重要文物,并登记造册。尽最大努力保护未着火的文物和局部着火仍可保护的文物,难以疏散的要采取覆盖法、包裹法和遮挡法,利用石棉毯等不燃物品将其严密遮盖,并向覆盖物上喷射雾状水加以保护,阻止火势的威胁。
2.5视情破拆控火当古建筑连片成营,灭火力量严重不足,火势无法控制和失控时,视情拆除与着火古建筑毗连的门道、走廊和回廊等建筑物,在拆除后,及时设立防火阵地,阻止火势蔓延,确保火势不会越过防护带再次蔓延,掌火场主动权。若火源隐蔽,严重阻碍灭火侦察,妨碍灭火剂功能或建筑存在倒塌危险、威胁灭火救援行动时,可适当拆除部分建筑结构,拆除部分尽可能的小,最大限度保护建筑。
2.6保障火场供水加强第一出动力量,调集大型水罐消防车到场直接出水灭火,当火场供水不足的时候,可组织大功率水罐车接力供水或运水供水;当消防车不能直接靠近古建筑时,可停靠市政消火栓或江、河、池塘等天然水源,利用手抬机动泵满足灭火用水的需要,必要时在火场低洼处挖建临时水池,对废水进行回收,用手抬机动泵进行二次或多次循环利用,增加火场用水的利用率。
3古建筑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古建筑火灾,燃烧强度大,火势发展蔓延快,因此,灭火战斗行动的全过程必须体现迅速、安全、彻底。
3.1突出个人防护在火灾现场必须设立经验丰富的现场安全员,依托制高点设立观察哨,全面监控灭火过程,监视火情变化。消防员要根据着火古建筑木质构件的截面积大小或火灾的燃烧程度,掌控好内攻灭火的时机。内攻近战时,水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沿建筑承重部件前虚后实探步前行,要组织水枪掩护,以防止高温烟气伤人,要防止室内悬挂物构件或屋顶塌落伤人,尽量不在屋顶行走,防止踏空和滑落伤人,尽量远离可能跌倒的大佛或较大物体。现场安全员一旦发现建筑出现倒塌征兆或火灾现场发生突变等潜在危险,对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时,要及时报告指挥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出撤退命令,立即撤退。
3.2加强文物保护灭火救援战斗行动要围绕保护文物而展开,射水、破拆行动都必须服从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对泥塑、木雕等易受水侵蚀的文物,不能用水直接冲击;对受高温易碎的石刻、瓷器、石膏等铸造物品,应避免使用强直流水枪冷却,防止文物由于高温后骤冷而碎裂,大多可以采用喷雾水逐步降温;对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珍贵文化或重要部位,如经书、字画等,应选用干粉、干沙等进行灭火。即使能使用水灭火,也要尽可能少出水,防止水渍损失。当现场转移文物时,必须组织专人进行看护,做好登记,严防文物流失。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解决方案
一、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实际情况
1.在普及应用方面的差异
(1)南北差异。建筑节能工作在20年前从北方采暖居住建筑启动,是由于当时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而居住建筑相对又不很复杂。但是,时至今日,随着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热天空调、冷天取暖用能正在高速增长,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建筑制冷和采暖用能支出一开始就由居民负担,不存在北方早已形成的采暖“当然是公共福利”的习惯势力,因此,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效益可以从个人经济利益上反映出来,因此南强北弱的经济形势造成建筑节能推进的速度在南方要比北方快得多。
同时南北在节能建筑设计方面在采光、保暖、气候考虑、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建筑施工难度和投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2)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由于农村环境同城市的不同,加之经济实力和国家投入的差距,城市的节能手法比较多,但偏重于节能材料和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同时加入了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大力支持。而农村产业结构简单,人们的节能意识不高,只是采用多年来的经验减少浪费,而对于修建节能式建筑兴趣不大。由于用能密度低,输送成本高,常规商品能源的成本比城市高,因此农村能源应采取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建筑节能解决方案。鉴于农村优良的自然环境和较低的人口压力,绿色节能建筑更适宜在农村得以广泛推广。
2.我国节能建筑使用普及的总体形势
1999年,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2001年底出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由于标准偏低,特别是缺少技术细节以及可操作的标准,各地执行不力,建筑节能大多在做“表面文章”。
2005年8月,建立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国建筑节能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至2004年,全国各气候区按节能标准设计的项目为58.53%,{HotTag}按节能标准建造的项目为23.25%,不按设计施工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需要修建的建筑很多,但是据初步统计来看90%以上都是高耗能建筑。据统计我国的总耗能量在减少但是建筑耗能在增多。这也就放映了节能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那些节能建筑以官方的居多,也就是官方单靠国家资金来节能减排,起到了带头作用,但是并没有得到响应。这对于绿色节能建筑的普及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二、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瓶颈
1.建设及推广节能建筑的手段匮乏
仅靠官方建筑来表率,宣传也仅限于那些公用建筑,而对于农村和民用建筑的关注较少。也有相当一部分官员,特别是某些地方官虽和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出发,抱消极拖延态度。由于前者是主导的、占优势的,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将在克服诸多困难中逐步前进。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建筑节能的进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强制推动,依靠立法和执法。如果放弃行政强制,放任自流,建筑节能工作必将前功尽弃。
2.经济方面的限制
节能建筑应用了节能材料和高新科技,其的花费都很高,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很奢侈的。在孩子教育、家庭花费、以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已经消费了收入的大部分,拿什么去进行节能建筑的投入?因此建筑节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经济利益驱动,这样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3.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
一方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应的节能工作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单位,导致建筑节能进行缓慢。另一方面,节能的相关法规和规范配套不全,具体表现在缺乏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和农村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设计标准),缺乏《民用建筑合理用能标准》,对建筑的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运行节能标准,因此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
三、关于绿色节能减排建筑的建议
1.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机制。依托建筑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发展中心、勘察设计协会、土木协会、大专院校等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校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这样结合各方面的努力是节能建筑更加实用和实惠,才能激起更多人的兴趣。
2.必须加强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建筑节能监管。重视将建筑节能从立项、规划、设计、图审、监理、质监、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管,可以对建筑节能全过程实行闭合跟踪管理,注重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的全过程控制。各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为节能建筑的普及负责。
3.要加快建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材料的新方法新技能的推广,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4.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到因地制宜。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节能建筑性能的发挥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结合不同地点的环境特点进行技术创新。
四、总结
大力发展和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节能住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仍然欣慰地看到,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已经开始了探索、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顺利推进建筑节能要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完善建筑节能市场。提高公众节能意识、认同度和社会化程度。从而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委员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2.
论文关键词:消防系统,设计实例
1、前言
云南某千年古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两度遭遇火毁。2009年的地震导致古寺大部分建筑受损,现正进行统一修复,而消防系统设计与实施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2、火灾危险性分析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寺院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形式,火灾危险性极大,而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很低,并且由于寺院是建在山上,发生火灾后火势能够迅速蔓延,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建筑之间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寺院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消防系统设计
由于寺院存在上述火灾隐患,而对其实施保护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对策。古建筑消防安全不仅要以扑灭火灾为第一目标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论文,而且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形式。因此,火灾探测技术及消防安全措施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能够因地制宜的达到早期探测和早期灭火。整个工程中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电气系统及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电气系统设计
消防电气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1]。
(1)根据本工程对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要求,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论证,为该工程提供以下配置方案如下表1所示论文格式范文。
(2)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2],并参照故宫等国内古建筑领域的常用探测保护方式,在本次设计中采用了点型感烟探测、点型感温探测、极早期吸气式探测以及视频火灾探测。
其中,视频火灾探测系统是现代消防的最先进技术。本工程在大雄宝殿设置一套8路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大雄宝殿空间高大,点式探测器不能满足规范的设置要求,其他探测方式对古建筑的美观及使用会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设置了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它的特点是:
l系统不仅能够探测烟雾,还能够探测火焰
l能够起到视频监控的作用
l现场设备只有摄像机,安装方便
l管线少,不破坏建筑结构
l能够夜间探测
l能够适用于如大雄宝殿这类大空间古建筑
表1消防电气系统设置一览表
序号
保护区域名称
保护措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广播系统
消防电话系统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
鼓楼
2
钟楼
3
藏经阁
4
禅房
5
客堂
6
大雄宝殿
7
地藏殿
8
方丈室
9
圆通殿
10
后轩北院
11
斋堂
12
消防控制室
13
消防泵房
关键词:消防水池,火灾延续时间,补水量,吸水管,供水安全,检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进入到城市建筑群中,为人口密集的城市减少占地面积,也为城市的景观增色不少,可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立足于自防自救, 建筑内的消防给水就显得尤为重要。消防水池是消防给水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占地面积大、布置困难,并且在消防水池总容积超过500m3时要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消防水池必须保证消防用水的安全性。论文参考,供水安全。
一、火灾连接时间内的补水量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7.3.2 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高层建筑应设消防水池:7.3.2.1 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7.3.2.2 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二类居住建筑除外)。
根据以上的两条,大多数高层建筑要设消防水池,不论从水量还是水压以及供水安全上市政给水都不太可能满足高层建筑用水的水量和水压。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和室外消防用水总量扣除连续补充的水量。对于市政给水在火灾延续时间内连续补充的水量往往会被设计人员忽略, 并且有些地方消防审核部门并不认可这种做法, 使得设计人员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可以减小消防水池容积的方法。
要保证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就得保证补水的安全性,所以消防水池的进水管应连成环状并且应有两路进水, 当检修其中的一路进水管时,另一路进水管仍能够满足保证消防水池的进水,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这个补水量是可观的。举例来说,假设进水管的设计流速为1.50m/s 设计管径为DN150(管材为焊接钢管),由管道水利计算表查得水量为81.0m3/h,消火栓火灾延续时间为3 小时,自动喷洒火灾延续时间为1 小时,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连续补充水量为102.6X3+102.6=410.4m3。
对于一类高层综合楼(建筑高度超过50m),室外消防用水量(消火栓用水量30L/S, 火灾延续时间3h) 其中贮存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3243;室内消防用水量(消火栓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3h),其中贮存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323;自动喷洒灭火系统用水量为100.8m3,扣除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410.4m3,消防水池的容积就为(324+432+100.8-410.4=446.4m3)小于500m3。消防水池就无须分格了。在进水水压充足时,水池进水管流速还可以设计大一些。由此可见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是相当可观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少消防水池的容积, 使水池容积小于500m3也就能避免水池分格给设计上带来的诸多麻烦。
如若扣除了补水量后水池的有效容积还超过500m3时,水池就应分成两格。水池分格后检修其中的一个水池时,就引发了消防水池的供水安全性问题。论文参考,供水安全。以下介绍消防水池分格后的几种消防水泵吸水做法。
二、消防水池分格后的三种消防水泵吸水做法
第一种做法, 所有的消防水泵都从吸水管环网上吸水,当水池A 需要检修清洗时,可以关闭的阀门1、阀门2.需要检修水池B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在检查其中一个水池时。若一套消防泵里的其中一台水泵坏了,另一台水泵仍能通过吸水环网吸水。但是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过于依赖吸水管环网上的管件和阀门的安全性。例如阀门1 或2 坏了,检修阀门1 或2 就必须关闭阀门3 和阀门4,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消防水泵都不能从消防水池中吸水;所有阀门若损坏都无法更换,管件及阀门的损坏会造成整个消防系统瘫痪; 实际工程中由于泵房高度及水池有效水位受限,且吸水管道容易集气,故此做法实现起来受一定限制。
第二种做法, 这种做法是在两个水池之间设置公共吸水井,所有的消防水泵独立设吸水管,从公共吸水井中吸水。当检修水A时,关闭阀门1,水池B 的水仍能进入到公共吸水井并供消防系统吸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每台消防水泵都有独立的吸水管;在检修其中一个水池时;若一套消防系统里的其中一台水泵坏了,其备用水泵仍能够从公共吸水,保证供水安全。他的缺点是阀门1.2 损坏无法更换并且吸水井无法检修和清洗,一旦公共吸水井无法工作,整个消防给水系统就瘫痪了。论文参考,供水安全。论文参考,供水安全。另增大了消防泵房的面积。
第三种做法,这种做法是将所有的消防泵分成两组,分别从水池A 和水池B 吸水,两组水泵互为备用,每台水泵都设有单独的吸水管。当检修清洗水池A 时,将水池的连通管关闭,水池B 仍可以提供消防用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每台水泵都设有单独的吸水管,检修任何一个消防水池另一套消防泵仍能够从消防水池吸水保证供水的安全。这种做法的缺陷是检修A 时,如果在水池B 吸水的消防泵也同时坏了,在火灾时就十分危险了。有些同行建议在同种水泵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起来,这样当上述情况发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另一组水泵来解决上述问题。
三、结论
第一种做法和第二种做法都有致命的弱点, 第一种做法吸水环网上的阀门损坏, 第二种做法的阀门1、2 的损坏及公共水池的清洗和检修,这两种做法的弱点是无法克服的。第一种方法的吸水管环网由于管径大占用面积大水泵房布置困难, 第二种方法的公共吸水井也占用水泵房的面积增加水泵房布置的难度。而第三种做法只要在检修其中的一个水池时巡检在另一个水池吸水的一组消防泵, 在水泵都能正常的工作的情况下才进行水池的检修, 就能保证消防水池供水的安全。论文参考,供水安全。并且这种做法没有吸水环网及公共吸水井,水泵房布置比其他两种做法简单、可靠。论文参考,供水安全。所以笔者认为第三种做法更为安全可靠,而且水泵房布置更为简单,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措施》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关键词:地下公共建筑;电气;消防设计;火灾;特点;现状
一、地下公共建筑
(一)地下公共建筑的概述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资源匾乏等问题愈演愈烈。而在考虑到美观、采光等因素以后,在很多已经密集开发的地区很难有向高空发展的机会,而只能向地下发展,这已成为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手段。建设地铁已成为许多国家缓解城市交通矛盾的重要手段;城市中心区的立体化开发已成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空间拥挤、地面环境恶化的重要方法;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成为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过程中,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地下公共建筑在改善城市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现出来。
(二)地下公共建筑的现状
1、使用功能复杂
目前, 许多地下公共建筑集中了商场、超市、餐厅、办公、娱乐、交通于一体, 形成人流、车流纵横交错, 如西安骡马市地下商业街。
2、建筑规模大
近年来, 在我国不少城市都建有数万至几十万平方米的地下公共建筑, 如北京中关村广场, 地下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3、人员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 慢摇吧! 在高峰期, 人员拥挤, 人员密度远远超过有关规定。
二、地下公共建筑火灾
(一)地下公共建筑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低2 m以上的用于商业目的的建筑。就其建筑形式而言, 可分为附建式和单建式两大类。附建的地下建筑都是附建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的地下, 其层数有1 层、2 层、3 层甚至更多层。
1 、照明不足, 发烟量大, 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完全靠人工照明,地下人工照明比地上建筑的自然采光差, 加之火灾时, 普通照明电源切断, 仅依靠应急照明, 人的视觉完全靠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由于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和供气程度有关, 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气不足, 因此阴燃时间较长, 故发烟量较大。如果没有应急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 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灾现场。再加上烟雾,人员疏散更为困难。
2 、火灾燃烧状态受出入口的供气状态影响大
当火灾时就进只有一个出口, 在火灾初期, 与地面唯一的连通口就成为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内部烟气的排烟口, 随着火灾的扩大,烟与空气的中性面逐渐降低, 最后成为烟筒。当附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口时, 自然排烟与空气的进入口是分开的, 火灾时一个出口可能是进气口,另一个可能是排烟口, 依风向而定。
3 、火场温度高
地下商业建筑发生火灾时热烟气很难排出, 散热缓慢, 内部可燃物多, 空间温度上升快。多次研究比较表明, 地下商业建筑火灾会较早地出现“ 爆燃” 现象。火灾房间空气的体积急剧膨胀,CO、CO2等气体浓度迅速增加,温度也会急剧升高。
4 、较易出现“ 轰燃” 现象, 且出现时间较早, 泄爆能力差
因为地下商业建筑的排热性差, 热量积累较快, 地下商业建筑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更易发生“ 轰燃” , 且出现的时间更早。由于地下商业建筑基本上是个封闭体,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时, 泄爆能力很差。
5 、可燃物量大、火灾危险性高
由于地下商业建筑可燃物多、量大, 因此很容易发生火灾, 并且一旦火灾发生, 燃烧猛烈且燃烧持续时间长。
6 、扑救困难
地下商业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 由于地下商业建筑构造复杂, 烟多温高, 视线差, 导致火情侦察、指挥员决策、火场通讯指挥都很困难。
(二)火灾及其危害
火灾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其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直接财产损失。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损失、消防扑救费用、保险管理费用以及投入的火灾防护统称火灾代价。根据世界火灾统计中心以及欧洲共同体研究的结果,大多数发达国家每年火灾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2%左右,而整个火灾代价约占1%。根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发生的火灾就有600一700万起,有65000一75000人死于火灾。由此可见,火灾防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正处于火灾形势比较严峻的时期,火灾的次数和损失均居高不下,尤其是发生了多起特大和重大火灾,有的还造成了严重的群死群伤事件。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河南东都商厦火灾中的死亡人数均超过300人,衡阳特大火灾死亡消防队员20人,其影响震惊中外。
三、地下建筑消防电气设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建筑也向着功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着。在地下建筑中, 固定消防设施的安装也提升了建筑本身的安全系数。完善的消防电气系统是保障建筑物内各种消防用电设备及时可靠运行, 有效地进行人员疏散、物资保护和控制火势的蔓延。
(一)确定消防用电负荷
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下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分为一级、二级。在对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来确定,地下公共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确定后方可进行后面的电气设计。
(二)、充分保证消防供电、配电系统的自主性
消防供电及其他防灾系统用电, 当建筑物为高压受电时, 宜从变压器低压母线处分回路自成供电体系, 即独立形成消防供电系统。消防系统电源的供电负荷等级, 在建筑工程供电系统中应处于最高供电等级, 自成供电体系是为了保证消防供电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 常会出现一些手动与自动的问题, 例如在一级负荷的供电系统中, 双重电源供电的高压单元回路在任一回路故障时,其高压侧母联开关不能联锁投入工作; 一路高压供电而另一路为自备发电机供电的一级负荷系统, 高压故障而发电机不能自动投入到低压侧母线上供电。这些情况的出现, 为消防供电系统的安全造成了隐患, 因此对于应自动联动的一定要保证其工作状态的可靠性。消防配电线路与一般配电线路应严格分开, 但在有的设计中, 往往是注意从配电室引至消防控制室配电箱这一段的供电可靠性, 而忽视了各层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可靠性, 如电动防火门、防排烟风机等, 并没有形成消防专用供配电系统。
(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有足够的安全性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 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暗敷时, 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 明敷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时, 敷设在电缆井、电缆沟内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 可直接敷设; 宜与其它配电线路分开敷设; 当敷设在同一井沟内时, 宜分别而置在井沟的两侧。”消防电气线路在施工中属于隐蔽工程, 因此在设计时, 线路的安全性是应该从重考虑的, 只有这样方能使消防用电设施在火灾时能够正常进行工作。在消防验收时, 建计单位应将消防电气的隐蔽工程材料进行送审, 这是验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下建筑防火要求很高,发生火灾时,应自动启动相应区域的应急照明,强行关闭一般照明回路。应急照明可选择仅用消防中心的计算机控制而禁止用监控计算机或现场控制,也可选择都有控制权。另外,控制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电磁兼容性。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地下汽车库的火灾探测器选择感温探测器,其他场所选择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封闭的楼梯间单独划分一个探测区域,并每隔 3 层设置一个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由于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火灾时烟气容易聚集,故在电梯前室设置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备用柴油发电机房采用气体灭火装置配套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及气体灭火控制盘。气体灭火控制系统的报警、放气、故障等信号要反馈给大厦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与消火栓按钮的设置
手动报警按钮选用智能型报警按钮 ( 带地址编码 ),含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主要设置在电梯前室、楼梯前室及公共走廊等公共出口部位。设置的手动报警按钮要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 30m”的规范要求。消火栓按钮既能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同时能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启动后点亮消火栓启动指示灯。每个消火栓箱处设置一个消火栓启泵按钮。
3、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
在合用的电梯前室和公共走廊、大会议室、地下汽车库、大厅等部位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并遵守规范“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 25m”及“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 12.5m”的规定,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以利于火灾应急播放疏散指令。
4、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在消防水泵房、备用柴油发电机房、计算机房、高低压配电房、主要通风与空调机房、排烟风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部位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五)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消防水泵的控制
其控制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火灾现场的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防泵;二是在消防控制中心通过手动按钮直接启停消防泵;三是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过总线编码输出模块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消防泵的启动信号的反馈通过一个输入模块进行监测。消防泵的主、备用状况可通过输入模块监控。消防稳压泵的运行、停止、故障状况的监测通过输入模块来进行。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
当火灾发生时,玻璃球喷头熔破,水流通过破裂的喷头向外洒水,随着水的流动及管网压力的降低使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相继动作,延时 20s 后,通过输入模块将报警信号传至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逻辑判断,确认火警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启动喷淋水泵等消防设备。喷淋泵的联动控制,除无现场报警按钮控制外,其他基本上与消防水泵的控制相同。
3、防排烟控制
当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建筑物内某层发生火灾后,由消防控制中心的联动控制系统中装于现场的智能输入输出模块输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继电器接通火灾层及相邻上、下两层的排烟阀、送风阀,并启动相应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送风机,停止相应防火分区内的空调风机并切断非消防电源,关闭相应区域内的空调通风防火阀,同时将停止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在消防控制中心内可设置手动启动停止按扭,以便对机械防烟、排烟风机进行应急控制。
4、应急照明控制
应急照明由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箱供电,两路市电互为备用,当发生火灾时,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应自动点亮。如果两路市电电源完全中断,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依靠自带的蓄电池组供电,连续供电照明时间不小于30min。
5、气体灭火系统控制
当气体灭火控制盘监测到任一探测器报警时,启动声光报警器。当感温、感烟探测器同时报警,通过体灭火控制盘延时 30s 后,启动放气阀喷放灭火剂灭火。当控制盘接到喷洒信号后,启动放气门灯,提示柴油发电机房正在自动灭火,切勿入内。同时,通过控制装置的接口,将有关信息传送至消防控制中心。
四、结束语
本文从地下公共的特点着手,具体的分析了地下公共建筑物火灾的特点及现状,结合现实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地下建筑物火灾消防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大的方面,同时仔细的阐述了地下公共建筑防火应对措施。
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事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老师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有关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仁批评和指正!
五、参考文献
[1] 《中国防火业务全书》
[2]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J16- 87( 2001版)
[3] 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 98( 2001版)
[4] 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版
[5] 李耀明,郝震.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 武警学院学报,2003 ,12 , 第19 卷第6 期.
【关键词】现代建筑,电气设计,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对建筑整体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建筑的电气设计是整个建筑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近些年来,由于建筑电气设计所引发的电气火灾越来越多,造成了很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电气设计的不合理,也使得建筑电气能耗日渐增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整体运行成本,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实施现代智能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不合理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电气消防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建筑火灾原因的统计,由电气问题引发的火灾成为主要因素,这些电气问题主要有:电气设计有缺陷、不完善,施工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来进行。具体来说:首先是电气设备长时间使用,年久失修,超负荷运行,很容易导致事故。比如说电弧接地短路故障或电气设备线路短路、断路等。其次是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电气的设计和安装。比如说,在进行电气安装的过程中,采用易燃塑料或者在进行穿管的时候保护不到位遗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电气线路在进行铺设的时候直接敷设在可燃、易燃的材料内同时不进行适当的穿管保护;在建筑物内部的电气安装过程中,不严格的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铺设不符合消防要求的配电装置或者是电气线路,给建筑电气的安全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二)解决措施
为了有效防止建筑的电气火灾,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电气设计的时候遵守规范和规定的要求,重视细节的设计 。所有的建筑在进行电气设计的时候都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不允许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发生,同时要格外重视电气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具体来说,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因为接地电弧的短路而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可以采用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因为这种断路器对于电弧短路电流有着很高的动作灵敏性,可以在电弧发生短路后及时的做出反应,迅速切断电源,从而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架空进线进户时必须要使用合适的、符合国家安全规范的电涌保护器,这种保护器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有效的防治高电位的侵入,从而避免因为高电位侵入导致的电器毁坏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其次,在进行电气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电气负荷的问题。我们前面已经知道,电气线路如果长时间的负荷运行,很容易出现电气问题,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电气负荷的问题。具体来说,在进行电缆的选择时,要充分的考虑所要使用的电器设备,在使用范围内进行适当放大,留下一些空间。当然这个范围应该适度,不能过大,过大是资源的浪费,当然也不能过小,过小就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开关的选择可以根据近期负荷的需要设定整定电流,以满足当下和以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电气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具体的回路分配,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从而有效的避免电气线路的过负荷运行,降低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再次,使用耐火耐热的电气配线。耐火耐热的电气配线可以减少因为线路问题而导致的火灾事故,同时一旦火灾事故发生,耐火耐热的电气配线也可以有效的阻止火势的蔓延,并且耐火耐热的配线可以在离开火源之后自行熄灭,从而防止电气线路因烧断而发生短路、接地故障等事故,这样就可以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和安全的运行,使火灾事故救援能够及时的、安全的、顺利的进行。
最后,注意建筑消防设备配电线路的防火性。建筑内部的消防设备按照其功能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人员疏导及物资疏散装置系统、固定灭火装置系统、控制及通讯设施系统、防排烟设施系统等等几类。因此我们在进行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的防火性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消防设备的不同功能以及设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确保各种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能够达到防火要求,在火灾救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建筑电气中的能耗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集中建设供热系统,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以及夏季空调的大量使用等等,同时建筑物及其相应配套设备的大量兴建,使得建筑物的能耗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这将带来极为沉重的能源负担,加剧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的状况。及时的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二)解决措施
为了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要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第一,设计时要合理的计算用电的负荷,从而合理选材,达到节能目的。建筑内用电负荷的计算方法是很多的,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下面的原则进行选取:在电气设计进入到方案设计阶段时我们可以使用单位指标法;在电气设计进入到施工图设计的阶段或者是初步设计的阶段时可以采用需要系数法等等。
第二,电气设计过程中对计量装置也要设计合理。如住宅中,单元总配电箱设置在首层,内设总计量表。各层配电箱内设置分户电表。由总配电箱到各层的配电箱采用树干式配电,各层的配电箱到的分户配电箱采用放射式配电。
三、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智能技术
1.建筑设备监控技术
二十世纪8O年代主要采用计算机集中监控的方式,由于可靠性较差,运行速度较慢,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集散式控制方式。在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2.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防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警、通道控制(门禁)、巡更、对讲、周界防越等子系统。安防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发展到如今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的严密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3.综合布线技术
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中数据、语音以及多媒体通信的基础平台, 自该项技术进入我国市场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给国内的智能建筑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理念、新技术,并立即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各类智能建筑所广泛采用。为了适应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的发展,综合布线新产品相继问世,从最初的3类线、5类线到6类线,甚至出现了超前于标准的7类布线系统产品,以满足千兆网的需求。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为适应其发展的万兆光纤网也已投入市场,新型的多模和单模光纤将作为良好的传输介质得到广泛的应用。铜缆从三类到五类、超五类、六类甚至更高类别,从铜缆发展到光缆,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充分体现了通讯技术发展的迅速以及智能建筑应用新技术的广阔前景。
四.结束语
电气设计成功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现代建筑的电气设计问题不可小视。我们在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已有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积极创新,构建安全可靠的供电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元丽,刘兴顺,倪冰,杜群,试论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方式[会议论文] 2009全国建筑电气设计情报网年会
[2]林士玉,郭英伟,综合布线系统的电气保护[会议论文] 2010 - 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
[3]王薇,现代建筑工程电磁干扰(EMI)与防护设计[会议论文] 2009 - 2009年全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协作及情报交流网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