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谦虚格言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2 18:44: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谦虚格言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谦虚格言

第1篇

湖中之山兮波上青,桂飒飒兮雨冥冥。君归兮春早,

满山兮碧草。晨舂暮汲兮心何求,涧户岩扉兮身自老。

东岭西峰兮同白云,鸡鸣犬吠兮时相闻。

幽芳媚景兮当嘉月,践石扪萝兮恣超忽。

空山寂寂兮颍阳人,旦夕孤云随一身。

第2篇

2012年9月19日,来自法属留尼汪岛的爵士乐大师麦迪·戈维拉(Meddy Gerville)携其乐队于上海为爵士乐爱好者带来混合了方言“克里奥尔语”歌曲的爵士乐。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这位身体力行用音乐来保护方言和本土文化的音乐家透露,用自己的方言公开表演在很长的时间里曾经是违法行为,直到1981年,“艺术家有责任让这种地方文化以特殊的形式保存下来”,他说。

用玛洛亚影响留尼汪岛

1974年生于留尼汪岛圣皮埃尔的钢琴家、作曲家及演奏家麦迪·戈维拉用玛洛亚(Maloya)爵士乐影响着整个留尼汪岛。他的音乐灵感主要来源于留尼汪传统音乐玛洛亚,他将其与爵士乐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节奏感很强烈的混合音乐。

此次在上海的音乐会上,麦迪·戈维拉带给中国观众的便是其最新的音乐创作。这位音乐奇才将留尼汪岛当地著名音乐家都揽入麾下。更令人惊喜的也许是他与拥有加勒比地区音色的歌手Tom Frager之间特别的合作,这足够让中国的牙买加音乐迷为之疯狂。音乐会的选曲也完美地展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即将爵士乐讲究的和弦、创作的自由性以及玛洛亚摆动复杂的节奏结为一体的留尼汪风格的蓝调音乐。

作为留尼汪岛地区文化推广大使,麦迪·戈维拉带来的不仅是他极具个人风情的音乐,同时也让观众领略到留尼汪岛丰富多元的文化。同时,Meddy本人对中国文化了解颇深,曾与中国著名留法二胡大师果敢合作演出。而此次麦迪·戈维拉来华,则期待与中国音乐人合作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留尼汪岛上有许多从中国广东过去的移民,我的亲属中也有许多与华人结婚生子的,所以我对中国的文化比较熟悉。这次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中国的音乐我却已经听到很多。希望这一次能够在中国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麦迪·戈维拉虽然还没来得及了解中国大陆,不过满怀期待。

用方言表演曾属违法

在小型媒体见面会上,麦迪·戈维拉使用“克里奥尔语”演唱的方式受到了关注。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的语言,美国南部、加勒比地区以及西非的一些地方所说的语言也都统称为克里奥尔语。尽管各地的克里奥尔语的单词不尽相同。但是彼此之间的语法往往有相似之处。

麦迪·戈维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使用“克里奥尔语”演唱的方式作公开表演在1981年前的留尼汪岛属于“违法”行为。“因为那时候的法国希望全国统一语言,而留尼汪岛作为法国的海外省也不能例外,直到现在留尼汪岛的学校教授的内容还是与法国国内一样。”

第3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改革;实践

Abstract: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as a public non-professional computer-based lessons, theory and practice strong, and teaching difficult. The article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in a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explore reforms were made.

Key words: VB; programming; reform; practice

1 引言

Visual Basic(下面简称VB) 程序设计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然而VB语言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有恐惧心理,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掌握一门技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与实施

2.1 对课本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再讲VB中对象的使用。但在讲授时不宜将两者分开,要把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界面,而具体程序功能的实现则要编写代码行,因此任何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都不可能只用对象或只用语法。这两块内容可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难懂的概念,挫伤他们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改用从简单的实例人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讲到循环结构中DO——LOOP语句和FOR——NEXT语句的用法时,我用DO——LOOP语句的4种形式和FOR——NEXT语句实现求解N!的过程,让学生去观察、领悟它们的异同。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外,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错例分析法

学生对变量、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基本概念和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中,能听懂老师授课的内容,但自己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课堂上,我经常将容易出错的概念以反例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找错误,通过运行。比如错误使用逻辑运算符。

假设a、b和c是三个变量。如果已知a

不能写成:a < b < c 。

很多学生会错误延用数学上的概念,写成后一种形式。

例 Option Explicit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b As Integer,c As Integer

a = -3: b = -2: c = -1

Print a < b And b < c

’显示True

Print a < b < c

’显示False

End Sub

为什么 a < b < c会得False?因为,VB在计算这个表达式时,先计算“a < b”部分,得True;再计算“True

通过诸如此类的反例教学,使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2)零散实例和核心实例结合

零散实例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对前后知识的贯穿缺乏说服力。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除经典的零散实例外,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非常帮助。所谓核心实例是指,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比如引入一个贯串全书的问题: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首先,用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简单的结构,给出该系统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版本,以后的每一次课,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本次课介绍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次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为达到设计目标,学生随着教学的进程,可以积极投入到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编程能力。

2.3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VB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 程序开发的。实践教学主要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模仿阶段,对课堂核心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核心实例的每次增强版是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拓编程思路。

(2)分层次阶段,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开始,和核心实例同步,我就给出了几个类似核心实例的课程设计内容,供学生选择。对核心实例的调试比较成功的,可以同步实施自己所学的课程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核心实例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重新布置实验,强化知识巩固。课程设计内容课后上机完成。

要掌握上面两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教师应亲自指导,与学生一起上机实验,随时监控学生实验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而发现学生常犯的共性错误,可在理论课上进行点评。

2.4 培养学生使用标准编码,养成良好编程习惯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使用标准编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笔者在授课过程当中使用标准编码的实例,在讲解实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

程序书写规范是非常重要问题,不仅书写格式应该结构层次分明,而且程序里面应添加起码的注释。不按照标准书写程序会增加别人查看程序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以后上机调试修改。强调学生避免使用Visual Basic 中的隐式操作,养成显式编码的习惯。比如永远使用Option Explicit,严格执行变量先定义后使用的原则。避免使用缺省属性,明确指出是在引用对象还是在引用对象属性。

3 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将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第4篇

关键词:原初;规定性;差异;演绎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02-01

一、作为“变易”之准备的“存在”(Sein)和“虚无”(Nichts)

黑格尔认为作为逻辑学的开端,存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必须是思维,因为逻辑学是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而且是一种形式的思维;必须是无规定性的直接性,因为最初的开端只能是直接的并且是源初的无规定性(无规定性与直接性是等价的两个描述,同指没有经过中介和反思的源初概念)。这种无规定性是“抽象”的,是源初意义上的贫乏,而非对已有材料的排除,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抽象不同。总之,黑格尔认为存在是不可感觉、不可直观、不可表象的纯思维,是抽象的“物自身”、“绝对”和“神”。

他还认为存在之为存在并非固定之物,也非终极之物,它具有辩证法的性质,必然要过渡到它的对立面,即虚无那里:“纯存在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这种否定,直接地说就是虚无”。他把纯粹抽象和绝对的否定联系起来,即这种抽象不是经过否定而得到的,而是一种源初的直接的否定,就是虚无。那它与存在何异?虚无、绝对或物自身同是无规定性的东西,没有形式,也就毫无内容(在逻辑学中,形式才是思维的内容),故而存在与虚无的差异不是内容上的差异,而是指谓上的差异。差异只能建立在规定性上,源初的存在和虚无虽是两个对立的极,但它们的差异还隐而未现,未被规定,所以这种差异只是指谓上的差异。

那二者的相互推演是如何完成的呢?黑格尔认为必须对思维的内容指出其必然性,对思维的对象及其规定予以证明,才能满足对思维考察的要求。存在作为直接性和源初的无规定性,它是绝对无差别性或同一性。但这种无规定性辩证的直接就是虚无,也就是说就其自身是虚无,于是存在就超出其自身变成了虚无,同时虚无也是直接地自身等同的东西,于是存在实际上又回到其自身。它超出其自身是因为它过渡到虚无,它回到其自身是因为它回到直接性。因此二者的演绎是一种指谓上的转换。二者的差异是抽象的,仅仅是规定性上的:存在不是虚无。

二、作为第一个思想的变易(Werden)

“如果存在和虚无都是自身等同的直接性,那么存在和虚无的真理,即两者的统一就是变易。”存在与虚无就其直接性来看是完全对立的,但因二者有一个共同的规定“无规定性”,这种统一性可从分析性推演得来。黑格尔认为,一般哲学推演的过程,如果要有必然性的话,就必然是把蕴含在概念里的道理发挥出来,也就是哲学推演必须是分析的。存在虚无的统一就是这种指谓上的抽象差异的自身实现,亦即在自身当下的统一中同时包含存在与虚无之规定。由于变易包含存在和虚无于自身,因此变易不仅是存在与虚无的统一,也是内在的不安息。也就是说它是以指谓上的差异之自身推演为其规定性,换言之变易是自身差异的设定存在(Gesetztsein)。

黑格尔认为变易是第一个具体的、真正的思想范畴。黑格尔通常把经过中介并且有规定性的东西称为具体的,变易为第一个;存在和虚无虽是思想范畴,但都只是只是思想反思的产物,是不具有实在性最空洞的抽象(不过是使变异得以可能的作为开端的前提,而变易是二者之差异的实现或或差异化),故而变异为真正的第一个。当然变易自身仍是一高度贫乏的范畴,需要深化充实自身。

三、变易之结果此在(Dasein)

变易是有结果的:“在变易中,与虚无同一的存在和与存在同一的虚无都是消逝着的东西。变易由于自身的矛盾过渡到存在与虚无都被扬弃于其中的统一。由此得出的结果就是此在。”存在和虚无在变易中是自身消逝着的东西。它们作为矛盾双方被扬弃的结果是二者的统一,即此在。在这个统一中,二者不是抽象的彼此过渡,而是相互中介,并再次回到存在,于是通过变易二者的差异就有了其存在。故而此在是种回返自身的具有其自身存在规定性的变易。

变易和此在虽都是存在和虚无的统一,但变易是二者差异的实现,此在却是二者差异的消融。差异性回返自身成为此在的规定性,正是这种规定性使得变易和此在有了区别,源初抽象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充实,变为了有规定性的存在。

参考文献:

第5篇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有它独自的特色。《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广部古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库的瑰宝。鲁迅先生蛾: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①那么,在写法上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时.《红楼梦》,在读法上也应与传统的一般读法不一样。《红楼梦》:出则”劈头的第一句话:“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②“出则”结束时,又“题一绝云”:“满纸荒唐畜,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一再强调,读值此书,要.“细按”,“认真玩味”,不能一览而过。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就是仑蓄,即“言在此而意在核”分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味”;因为其“味”含蓄于中,所以才须要“细按”、“熟思”,才能获得。

一、《红楼梦》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种风格的形成,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阶级、时代、传统文化的哺育、作家个人时身世经历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首先,《红楼梦》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

《红楼梦》明确强调以“我半世亲睹亲闻”的“一段陈迹故事”:为创作家材,开卷即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又云:“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挎之时,袄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

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因此,《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强烈真实牲的作品。

曹雪芹的先人曹空、曹寅、、曹颓祖孙三代;出身包衣,由于深得康熙皇帝宠信,历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曹寅父子三人还曾兼往两淮巡盐监察御史等钦差。雍正即位后,因曹家与雍正的政敌有牵连而被革职抄家,从此衰败下来;当年“锦衣纨褥”“饫甘餍肥”的贵族公子曹雪芹,晚年顿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境地;:他以一个罪人之孥,写一部具有强烈真实性的作品《红楼梦》,因此,他只能运用含蓄手法。

《红楼梦》写作于清乾隆年间,正是大兴文字狱之时,“一字相牵,百口莫辩,一人获罪,九族株连”。乾嘉以后考据学之大盛i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整个学术界的一种沉默,一些进步的政治、学术思想,竞也要借助别的形式来表现。如戴震通过《孟子字义疏证》:来阐发,《聊斋志异》借助神仙鬼狐来抒发蒲松龄的胸中块垒;在此背景下;曹雪芹要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要批判君权,要表达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憎恨,就只能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曹雪芹描写了石头神话、“还泪”神话、太虚幻境,为《红楼梦》抹上一层神话的和迷信的色彩。《红楼梦》以梦幻手法写出作家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番梦幻般的经历”,含蓄地表达了“伤时骂世之旨:,从而使之不致天折,并流传千古。

其次,《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与曹雪芹深受传统文化的哺育是分不开的。

含蓄,本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古人写作诗文就很注重含蓄。刘勰说过:“立之英蕤,有秀有隐。隐者,文外之重旨也。”③这“隐”字,就是含蓄之意,“文外之重旨”,就是意在言外。对此,清代沈祥龙说得更具体、明白:“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④钟

嵘的《诗品》提倡“滋味”说,反对诗歌内容的“淡乎寡味”,司空图《诗品》: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都是主张要含蓄。含’—。强将津窝的赛紫功思想感情深含于文辞之中。读者读到含蓄之处,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回味,口中余味无穷。受传统文化哺育曹雪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个小说家,而且工于诗画。”他熟练掌握了含蓄的手法,并将含蓄的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采,使之别具特色。《红楼梦》作为小说,含蓄手法运用得如此成功,这正是曹雪芹的伟大艺术力量的表现。

转贴于 二、《红楼梦》含蓄风格的表现

据有人研究,含蓄有三重意思:一是从思想内容说的,作品的含意深隐。“意在言外”。“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二是从情节上说的,即情节暗示;三是从手法上说的,采用含蓄手法,指文艺创作不用语句直言,而寄托于形象。《红楼梦》含蓄风格的表现,也不外乎这三种,现具体阐述如下:

一是从内容上说的,含意深隐,“意在言外”。

《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历来看法分歧最大。鲁迅说过;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事…….。⑤古余年来,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们争论不休,意见不一。这就是《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反映。

尤其是《红楼梦》写了不少有关婚姻爱情的故事,特别是在宝、黛、钗三人的婚姻爱情纠葛上写得特别细腻、生动。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其实,《红楼梦》作为封建社会伪百科全书,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意义。有脂批为证。还在第一回,“甲戍本”就批日:“看他所写齐卷之第一个女子使

用此之语以订终身;则知托吉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仍在第一回,在作者写到“亦非伤时驾世之旨”,“又非假拟妄称”和“因毫本干涉时世”三语时,劳边都有批语:“要紧句!”“脂评”这样点明,正是说明《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尖锐的“伤时骂世”、“干涉时世”,具有强烈政治内容的作品。

所以,概括地说,《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描写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写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贵族之家由兴盛到衰亡的必然过程,其中着力写了三种矛盾: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叛逆者与封建卫道者之间的矛盾。许多人认识不清,是因为<红楼梦)的许多思想内容都是含蓄表达的。

如《红楼梦》对君权的批判。十八回“元妃省亲”一节,集中表现了这种思想。虽然作者曾借贾斑i2熙风二人之口,说省亲一事是“隆恩”,是”当今助体万人之心”、“大开方便之恩”使宫里妃嫔才人回到家中,“庶可赂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表面看来,是歌功颂德,铭戴皇帝之隆恩,是“颂圣”之笔、可是到“省亲”具体情节时,却是另;番景象:“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所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风、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贸母、主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此们;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理咽起来。”省亲的目的,本是为了畅叙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的,可是至亲数人见面后却十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流泊。是先话可说么?’不是,‘‘三个人满心望皆有许多话”!因此,不是无话可说,商是有话说不得;‘即使是在私室里骨肉亲人前,肚里的话仍是说不得的。只有元春透了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话只;句,却是高度凝缩,包含了无数酸苦的一句话!原来那被一般人视为至上神圣、无比尊荣的皇宫,在一个把子的感受里,却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是何等大的讽刺。元妃没有具体说到她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情形(这是不能说的),但是读者可以从她的诉苦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她那“终无意越”的宫中生活。

“省亲”活动中的这种悲楚场面,是一直贯穿始终的,到结束之时:“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主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流下泪来。贾母等已哭得哽噎难言了。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盗得忍心上舆去了。”这太’监一声察报;犹如狱卒宣布探监时间已到一样。贾妃尽管有骨肉

分离之痛,也不敢耽延片刻,原因是“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可见这体现了至高无上君权的“皇家规范“是如何的严酷和残忍。这样,皇帝的御容尽管没有露面,但他的专制可怕已赫然在目了。正如黄宗羲所说“离散天卞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乐”,这在《红楼梦》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尤其是“省亲”过

程中,.、表面气氛、环境布置写得极其热烈和华丽,而内里却包藏了无比的辛酸、而从头至尾的悲伤痛苦的情调又与贾政所说的“今上层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典”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描写这种.“今上”的“旷思”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另外,十六回中,作者还借赵嬷嬷之口,把江南甄家几次大规模的接驾讥之为“虚热闹”,也含蓄地体现了对君权的批判。《红楼梦》还含蓄地反映了对封建道德礼教的批判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李纨,由于是个寡妇,就要抛弃一切欲望,连涂脂搽粉的权利也没有了,长年过着冷寂灰暗的时光。但她没有一句怨言,甚至没有一声轻微的叹息。她清静寡欲,洁身自好,对事不问是非,对人不褒贬,总是谨小慎微。她像“槁木死灰”一般,心完全死了,是被封建礼教室息死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封建礼教仍然禁铟不了人的本能,禁铜不了人的天性。第五十回,众人在芦雪庵联句时,宝玉自认不佳,李纨要罚他,说:“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原来“对人不作褒贬”的李纨也有讨厌别人到“不理他:的时候。这一点,说明李纨不是一个真正没有血性、好恶的人。既然她也有讨厌别人的时候,为何从不见她褒贬他人呢?皆因为贾府是个是非之地,她不愿显露出来。而妙玉是个方外之人,对她表示一点什么是不会有什么干系的;有意思的是,李纨讨厌妙玉为人,却喜欢她庵里的梅花。份恰此前,宝玉从拢翠庵门前经过,因“闻得一股寒香扑鼻”,于是回头一看,只见:“妙玉门前栈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一个寡妇,平时连脂粉都不搽抹,却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如胭脂一般”的红梅,真是“好不有趣”。这使人看到,被封建礼教禁锢的心灵也有显露人性船的时刻。这些事例深刻反映了《红楼梦》是含蓄地表达其思想内容的。

二是从细节上说的,暗示情节,充满蕴意。

细节本是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都意图明确,紧扣写作目的。而“暗示性细节”的意图却深藏于表象之下,需要经读者用心体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

如《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风协理宁国府“,写秦中卿死后消息传出来,“被时合家皆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而“贾珍哭得像泪人一般”并“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2”’于是置买棺材,’捐龙荣尉,请风姐料理丧事,‘可贾珍的父亲贾敬在城外庙中不肯回来,贸珍的妻子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诸事不理,最出奇的是中间只字未提死者的丈夫贾蓉。而且在贾珍为秦氏觅得棺木时补上一句:“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参照能面焦大所骂,个中奥妙已是十分韶显的了。作者不用文字直接描绘,而是用细节暗示,含蓄有致地反映了“秦可卿丧天香楼”的事实;耐人寻味。

十八回元纪省亲时特意将宝玉起名的“红香绿玉”改名为“怡红快绿”,接着宝玉作诗时,薛宝钗又特意点醒他说贵纪不喜欢“香玉”二字,而紧接着的十九回;贾宝玉在对黛玉讲耗子的故事时点出“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这些细节含蓄地表明元妃不喜欢黛玉,而后端午节元妃赐给贸府众人的节礼中,惟有薛宝钗同贾宝玉是同一等次的,而黛玉与另外三姐妹是同等次,这就更加清楚了。况且在抄捡大观园前,王夫人在对风姐提到晴空时竞说“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是一种“狂样子”,而且“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可见,在这里表现了王夫人很不喜欢黛玉,而且很嫌她。由于王氏姐妹的意旨和元春的特殊地位,我们可以从此细节中推断宝、黛爱情必为悲剧了。只是这些细节要用心体味;以上例子都反映了《红楼梦》以细节暗示情节的含蓄风格。

三是从手法上说的,采用含蓄手法,不用语句直言,而寄托

于形象,“弦外音味外味”。

在《红楼梦》中,这种手法十分广泛地运用于诗、词、曲、赋、诔文、骈文等诸文体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

如第七十八回中贾宝玉应贾政之命,吊林四娘而作的《妮蛔词》,借歌颂林四娘的英勇“来讥斥满朝的君臣。“天子惊谎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他歌颂林四娘,突出表现了林四娘的勇武英豪,反衬天子、朝臣的腐败无能,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酌封建王朝。《芙蓉女儿诔》是宝玉为掉念晴雯而作的长篇祭文。实际上它是表达宝玉真情实意的“洒泪泣血”之作,因此它也是“多有微词”另有寄托之作。这篇诔文,·.以炽热的感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歌颂了大观园中这位具有反抗精神和高洁品格的女奴,对她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残害她的鬼蜮波奴,’也给予了愤怒的谴责和无情的诅咒,对黑暗的现实和昏暗的政治发出了悲愤的控诉,进行了有力抨击。i表现了作者蔑视封建尊卑观念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脱离封建道德规范的渴求;“体现了较强的政治倾向性,尤其是借用贾谊遭谗及绍死羽野的典故;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不平,宣泄胸中不满,委婉表达了对君权的批判。

又如(临江仙);这是薛宝钗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积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通过抒写柳毅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表现了她的充分自信以及与这个世界的融洽协调。

三、《红楼梦》含蓄风格带来的艺术效果

由于《红楼梦》具有含蓄的艺术风格,因此“脂评”一再强调:“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看官闭目熟思,方可趣味。

”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这个接受过程又是个主动过程,读者不仅调动自己的视、听器官进行感性的直观活动,而且调动整个心灵去探求与把据作品的内在精神、深邃意蕴;并结合自身对作品进行品读。含蔷的手法,能造成一种深厚的意蕴,让读者发挥想像力参与再创作,纫致地体味作品,把握其内在意蕴;含蓄还能进一步激活族者的接受活动,给读者留下进行艺术想象和创造的无限空间。掌握了方法之后,读者是越读越有味,读了还想读。因为诱导读者去体味出来的意蕴要比作者直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要丰富、有效得多。“细按”、“熟思”的读者,每读一次都可在心领神会之际获得新的东西,它就像一

个浩瀚的海洋;可以取之不尽,因而屡读不厌。《红楼梦》以外的小说,恐伯就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例子来。

况且,“就‘言在此而意在彼’:来说,、即使读者未能理解出‘在彼’之‘意’,也未尝不可以仅就‘在此’之‘言”去读它的故事,尽管这里有深浅,表里的不同,但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获得自己的理解趣味。”⑥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的读者这么多,不管读不读得懂,大家都叫好,大家都爱读的原因吧。

注释:

①各申画小蝉的历史的变迁),见6爵蚂肋入::水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凡引《红楼梦》原著的文字均出自岳麓书社1987年4月版的《红楼梦》

③《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I年版。

④《论词随笔》,见《中国历文论选(四)》,上海出版社1980年版。

第6篇

关键字:机遇挑战;公路职工教育;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Highway system staff education to get rid of traditional concept,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mode of education, to maximize the function that improves worker quality, for the unit to cre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 we must combine actual, creativity ground road industry workers education.

Key word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ighway staff education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影响和作用也不断增强。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交通运输是经济运行的命脉,是对外联系的纽带,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条件。自改革开放初期以来,面对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我区公路交通行业在管理体制上也进行过几次重大改革,从1988年将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直接领导的八个公路总段下放给所在地区行署领导,到1997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逐步开始对各市公路管理机构进行上收;从全面贯彻落实《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到2010年广西路政执法监督局的成立。如今,新型的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路交通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要求,向着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模式迈进,对公路职工未来能否更好的适应工作,挖掘工作潜力,加速单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公路交通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已进入一个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公路职工发展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公路职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都积极的促进着我区交通事业的发展,“中国—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定位,使交通行业的社会地位相对趋前,备受社会关注,各种媒体广泛的宣传当代成功者的足迹随时激励着公路职工,使在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思索,认识到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性。

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给广大职工带来的压力与动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已经确立,也促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实意义,明晰自身综合能力是竞争取胜的实质性因素。据调查显示,80%的青年表示非常赞同竞争上岗选干部的做法,其中30%表示“只要条件符合自己也要参加”。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看见,改革给职工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机遇,竞争氛围的形成,迫使知识更新或接受继续教育、逐渐完善知识结构。动机属于愿望,它是一种驱动力,使人确立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途径和方向采取行动,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动机就是一种催人前进的动力。公路职工应该有不甘落后的自主意识,把自己看成为公路行业将来的主力军,要有使命感,怀着远大理想促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有了迫切愿望,才能避免“无所谓”或“冷淡”的念头,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在学习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有目的的选择,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

2、通过人力资源的不断投资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许多国家和企业的经验表明,通过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协调人才资源的供给,增加专业人力的资本,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功力性、短期性等行为特征会给继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为教育从投入到产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有滞后性,不一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方面的负面因素在公路行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公路职工的继续教育,周期往往需要数周、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而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又常常会受到如:地质结构、季节因素、设备老旧等实际情况影响无法开展,就错误的认为继续教育是赔本生意,即使不搞继续教育,工作不是照样开展,日子照样过吗?这些同志只满足于眼前小富即安,忽视了只有通过不断教育,才能永葆活力的必要性,也许继续教育的投资不像某项实体投资那样见效快,但是它所取得的经济效果相对于物质效果来讲意义更深远,更有助于提高好路率,这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果的投入,是开发专业技术潜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投入。因此在开展继续教育的投入过程中,尤其是在继续教育的培育过程中,我们做为主管部门要坚定不移的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开发“活的资源”,使之成为国家兴盛、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源泉。

3、继续教育对职工各个阶段发展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职工绩效考核的深入开展,单位用人机制的不断成熟,人们更为看重的是真才实学,文凭、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新知识、新技能的动态补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知识和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知识经济正在形成。知识使人的视野开阔,思想上进,同时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知识的支配使之发生变化。职工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创造文明文化,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由此不难看出,大力发展职工继续教育符合社会、单位、个人的利益,建立公路交通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才能为公路交通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人力资源和创新人才,才能为实现交通事业发展提供基本保证,是公路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合理规划职教机构,建立有效学习培训机制

公路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当前我区公路机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职工继续教育大环境,离不开制度的保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职教机构,加强组织保障,把继续教育作为职工教育乃至平时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才能让广大职工抛开杂念,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继续教育当中。

1、分析公路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面对公路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我区公路职工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广大职工的思想动态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因渡口、收费站的逐步撤销而处在“半退休”状态;有些人因各地路政执法机构的成立,找到并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欣喜与失望的改革浪潮中,有许多的职工因此而茫然失措。政治意识淡化、道德标准模糊化、价值取向利益化、工作心态复杂化、生活目标务实化,这些存在于职工当中的思想变化直接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规划职工继续教育机构,建立有效培训机制的同时,必须掌握当前职工的思想动态,引导职工确立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至上而下,统筹规划,制定良好的学习制度

首先要完善职工教育的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政治处或工会等部门主要负责,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或是依托公路技校作为实施职工教育的主要基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的合作,把继续教育作为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公路局职教机构的统一部署下,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合理安排职工教育活动,教育对象范围应包括全体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明确各组织各个层面人员学习的责任和职责,明确各个层面人员在职工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要求,明确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与各个层面人员的考核、奖励、晋级和处罚相结合。另外,职教机构还应要求对各个所辖单位和部门的职工教育工作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将职工教育的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单位总体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使职工教育活动长久有保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以实现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实践和经验证明,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职工教育机构,对职工的培训很容易造成职教工作和人才培养规划空洞无力,使职工教育工作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甚至使职工教育成为单位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影响单位的长远发展。

3、调查摸底职工受教育现状,规划良好的学习计划

在开展职工教育之前,职教机构对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要做到三清,即文化基础清、受培训情况清、岗位变动情况清,并分析好本单位职工教育现状,根据现有职工文化水平及专业能力现状、公路发展前景等,做好公路行业各类人才需求预测,以公路养、建、管、征各类人才需求为导向,确定重点,明确任务目标,加以分析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内容到形式、从目标到步骤统筹规划,理清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长期教育计划。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路交通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职工是非公路养建专业性人员,职教机构在制定教育计划中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培养,如公文写作、摄影摄像、机械使用与维护、电脑软硬件管理等技能。培养广大职工做到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强化职工多工种、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职工教育方式,扭转目前公路行业人才单一、甚至人才短缺、人才结构断链的现状,使职工能胜任多个岗位,以适应当前公路改革形势下的新需求。

4、加强基础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保障

职工教育机构要有建立与职工继续教育职能相适应的硬件环境,要适应培训规划中常规培训及学历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硬件设施要求,建立健全公路局,职教机构等部门多层次、多渠道的职工教育投入机制,努力营造“以教养教”的良心循环,保证常规培训及学历教育的硬件环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兼职为主、兼专结合的原则,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职工教育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优良传统与先进理念相结合,积极探索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在当前公路改革形势下,职工继续教育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不断变化、改革、创新的同时,过去老旧、落后但是实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应该全盘丢弃,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1、立足“传帮带”向“阶梯式”的转变

公路行业是个传统行业,“拜师学艺”传统明显,这从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养护生产优秀技能、工艺的传承,但另一方面造成了技术交流壁垒,不利于公路行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大规模、多批次、多层次、多工种举办各类培训班是当务之急,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职工的特点,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技术考察、咨询服务等多种教育形式、做好年度培训及学历教育计划,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为各类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培训及学历教育服务,也为将来公路事业不断发展打造人才资源储备库做好准备工作。

2、立足“学历教育”向“技能提升”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区公路职工教育尤其是学历教育已取得巨大成就,职工学历、文化基础大幅度提升,高学历人才不断涌现。但伴随而来出现的“高学历、低技能”现象逐渐开始显现,职工技能素质出现结构断链。职工工种出现单一化、片面化,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下降。“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必须更加注重职业技能教育,不能理想化、书本化,强调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采取委托大专院校培养人才、联合院校进行科研、技术、课题和研究项目攻关,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合作等方式进行阶梯化、立体化提升干部职工技能素质。重点培养“机械操作工”、“公路试验检测员”等稀缺人才,以适应“十二五”公路行业向“机械化”、“专业化”发展之路转型。

3、立足“突出重点”向“岗位培训”的转变。

要紧紧围绕养护生产的突出问题开展岗位培训,将岗位培训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近年来,我区各级公路机关利用空闲时间,针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将公路养护技术人员、 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统计业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文职人员以及党务干部集中起来进行过多次专项的、应急的、短期的适应性培训。每年还组织开展各种技术革新项目,结合养护生产开展技术比武,并选派队伍参加上级组织的技术比武大赛,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地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和新管理方法。这类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殊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业务水平,提高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科技含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未来的培训计划中要继续实行下去。

4、利用网络环境,推广远程教育

第7篇

一、改革课程内容,突出精讲多练

(1)对知识点进行分类

课程内容的合理调整是C语言课程改革的核心,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和“精讲多练”为原则,在课程内容上放弃过度追求C语言知识点本身的系统化和细节化,集中精力于本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对于一些不重要、不常用的知识点略讲或让学生课下自学。

具体地说,将C语言的知识点划分为A、B、C三类。A类为“应会”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点,教学中要求重点打透,反复练习;B类知识点为“应知”知识点,要求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讲解,进行练习;C类知识点为“自学”知识点,有兴趣的学生可在课后自学,教师可根据情况给以个别指导。

(2)内容模块化

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四大能力模块,每个模块都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基础能力模块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接触程序基本结构、数据类型、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函数等编程基本概念,而不去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和细节化。

初级应用能力模块引入数组和字符串的知识,重点讲解如何使用数组和字符串,强调知识的应用,并巩固练习第一阶段的分支和循环等知识。

高级应用能力模块引入更复杂的构造类型D结构体,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结构体数组来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其他相近的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能力模块引入指针和链表,通过链表的操作,让学生掌握指针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如何利用指针来进行复杂操作的思想。最后将指针和数组做函数参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中参数传递的问题。

(3)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针对该课程的工程性和应用性,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实践性,在内容的设计上突出可操作性、技能性和探索性,使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能够有机结合。C语言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随堂实训/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

1) 随堂实训/实验。随堂实训是学生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课堂实施的,随堂实训根据教学案例实施的阶段,设计了多个小型案例,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用C语言。实验则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到开放实验室自己完成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在实验的设计上,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八个系列实验,每个系列实验由若干个小实验组成,覆盖了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2)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开发完成一个小项目。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初步的软件工程思想,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及所要完成的工作,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对给定的课程设计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直至测试。学生完成全部工作后,要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多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所学的C语言理论知识转化为从事与C语言相关的软件开发所必需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训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学得很认真,对语法、语句等细节也很熟悉,但碰到稍微复杂的编程则无从下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加强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训练,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能单纯地讲授语言的语法、语义、语用,应该将复杂枯燥的语法知识分解到一个个生动实用的程序实例中。对于从未受过设计训练的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对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讲授一些常用算法、典型算法,如记数、累加、连乘、两数交换、求最大(小)值、迭代、排序、分类等为以后编写程序、软件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典型算法熟练的掌握,也可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改进考核方式

C语言课程所有考试均实行考教分离,在考核方法上,考虑到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性实用型人才的这一特点,该课程除采用传统的笔试外,大胆采用更能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上机考试,这一考试形式非常受学生欢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考核学生,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综合考核法,将平时同学之间的合作、参与问题讨论的效果、书面作业、实验作业等与期末卷面成绩进行综合,得出本课程综合评分。这种方法不但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摘要: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很关注的问题,而怎么提高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教学思路。

一、引言

现在公认的教学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突出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思想和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缚,学习的主动性也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进入到大学接受大学教育时还是被动接受,与教学改革思路和社会、国家对大学生的期待相差甚远。大学教育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如何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如何让学习者学习到系统的知识,会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现在笔者将自己在《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当中的改革方案拿出来,供广大的教育同行指导与批评。

二、实验对象分析

本次试验对象为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0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开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本专业的很多理论课,对于传统理论课的讲授法已经有所厌烦。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与同学协作学习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平时的小组学部分是敷衍了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同时,此阶段的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工具,但是不能有效应用,还不会用系统的方法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三、课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为紧密的课程。在讲解过程中选用大量的不同模式的优秀课例来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设计出不同模式下的教学课例是以往的教学要求。尽管学生学了一学期,能够按照模版设计出不同模式的课例来,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对模版机械、简单地套用和模仿,没有创新,对教学系统的设计过程还是稀里糊涂。

四、具体改革环节的叙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针对这几个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过程和设计思路,并且能将所学到的设计思路应用到各行各业去,学习主题就定位为:面向行业的《教学系统设计》的运用。

在第一节课上,笔者就明确告诉学生本门课程的任务和预期达到的整体目标,告知学生本门课程和其他理论课程的上课模式有所区别,整个学习过程由电子学档记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学习内容主要通过学生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和作品。任务有以下几种: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设计出一个面向行业的培训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多媒体资源开发的方案,并在学期末根据设计方案做出作品;3.以个人为单位,自选一节课的内容,设计出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课例。具体讲到不同的部分,对这三大任务下面细化的内容进行填充。如:讲完学习者特征分析后,就要求学生分别作出面向行业的对象分析报告和开发的多媒体资源的适用对象分析,以及自己所选教学内容的学习者分析。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就会认真听讲,下课也知道该去找哪些方面的资料,该怎样用所学的知识充实哪个部分的内容。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觉得很充实、很忙碌。

由于各小组的设计主题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按照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确定,因此涉及很多领域,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面向行业的培训方案和多媒体资源的开发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移动收费员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果农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面向育婴师的培训,有的小组涉及的是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的培训方案,有的小组涉及的是酒店管理和消防员的培训。而且在设计这些文案的同时有些组还开发出了相关的电子作品。如面向果农的培训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设计并制作出果农专题网站。每个学生都在尽力为自己的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每个学生电子学档中的内容都很丰富。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按时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既有过程的设计又有整体的设计还有相关的作品。还有些学生利用我们所学的学习工具完善内容,如有学生用思维导图作出结构图。

学期的最后,笔者结合设计的最终作品和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选了两个组的设计方案做模拟演练,一个组是笔者认为表现最好的组,另一个组是相对不太好的,要求全班学生根据这两组设计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整体效果较好。其他没有被选中的小组都觉得有些遗憾,每个组都非常想现场模拟培训。

五、教学总结

和以往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相比较,改革效果很显著。改革后学生不论是在哪种形式的课堂上,表现得都很积极,听课都很认真,课后也愿意和笔者交流课上存在的问题。讨论课也很投入,并且在课下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方案,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六、存在不足

尽管笔者认为改革非常成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改革初期学生多多少少都呈现出了不适应性,不习惯独立探索学习,也不习惯协作学习。

2.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分组并不是按照异质分组原则来分的,所以有个别小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3.笔者在任务的设计与分配上没有和学生进行较好的沟通,造成有些小组没有理解任务,完成的程度差异性较大。

4.最后的模拟培训时间过于紧张,很多小组觉得意犹未尽,觉得没能演示很遗憾。

5.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没有利用Model平台或者其他的教学平台,可以和学生及时的就各项内容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较少。

但是从整体上看,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成功,也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些技能。笔者希望能在未来的其他课中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希望广大的专家和同行能给笔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改进。

参考文献:

[1]/view/333105.htm?fr=ala0.

第9篇

    一、胜诉者的困惑

    ——诉讼中的效益与效率问题

    强调效益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并重,究其实际还是出于对当事人诉权保障的需要。否则,即使我们在立案时能够保障当事人的诉讼发动权,在诉讼过程中能够赋予当事人更多的诉讼权利,但出于诉讼成本的考虑,当事人也畏于发动诉讼,这实际上是对于诉权的侵害。实践中这一问题对于弱势群体的诉权保护更具有重要意义。该群体即使能够通过诉讼实现诉讼要求,但限于对生存需要、诉讼投入等各方面问题的考虑而不得不息讼。因此,简易程序似乎是对这一问题最佳的解决选择。当然过分的强调适用简易程序,面对确实复杂的案件时,反而会引起诉讼成本的提高。如将部分案件从简易审向普通审转换,无疑会提高法院成本。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要把握具体的“度”,不能因为简易程序的简捷就过分强调其适用。从当事人角度考虑,诉讼成本主要是诉讼费与参与诉讼过程中耗费的钱财与精力。案件审理的时间拖的太长,多次开庭无疑会增加成本。而且就简易程序而言,由于其在审理方面的简捷性,与普通程序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耗费的司法资源确实低。司法资源的损耗最终会从诉讼费中获得弥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简易审案件仍然向当事人征收等同于适用普通程序所需诉讼费用,是不恰当的。因此必须考虑在审判实践中降低对于适用简易审案件的收费标准,实际上这也是吸引当事人合意选择简易审的重要因素。

    二、立法者的美好愿望

    ——程序选择权功能的有限性

    程序的非选择性会极大地损害程序主体的积极性和程序运行的灵活性。因此,现代诉讼契约中的程序选择权一直被学者所看好,并予以推广。程序选择权的设定实际上体现了对于当事人诉权处分权的尊重,承认程序选择权这种诉讼上的意思自治,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诉讼领域获得了扩张,这对于诉讼模式从现行的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审判实践看,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程序选择权功能却是有限的。1.当事人厌讼的情绪仍然存在,即使是买卖的双方,也是因被逼于无奈,双方矛盾已到了白热化程度才选择诉讼,一对激烈的矛盾体出现在法庭上,程序选择达成一致合意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2.由于诚信体系在我国存在危机,拖诉、滥诉、假诉现象甚为严重,败诉的一方一般不会提前主动履行义务,能拖一天算一天。经调查,在调解结案的案件当中,当事人自动履行的仅占调解案件的很小一部分,并非乐观。因此我们认为,若要让程序选择权真正具有实质意义,就必须丰富其存在的社会土壤,使民众产生对于该权利的基本认同而加以行使。这可以从倡导诉讼中的诚信原则与降低诉讼收费的标准问题入手。

    三、实务中法官的不解

    ——简易程序简在何处

    适用简易程序规定的出台是本着方便当事人诉讼、快捷解决矛盾纠纷的目的,立法的本意应当充分体现为民、便民、利民的价值取向。在理论界,简易程序也可谓让学者研究的颇为充分,但实务法官不禁要问,简易程序简在何处,只不过由6个月减为3个月,除了送达、保全、独任审判之外,其他环节可谓与普通程序并无二致,这实际上仅能加重法官的负担,却无法确保案件的质量。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我国现行民诉法关于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相比,其简易之处主要体现在起诉方式简便、受理案件程序简便、传唤方式简便、独任审判、开庭审理程序简便及审理期限较短六个方面。但从目前简易程序的实施适用状况来看,这种优势没有得到彻底体现。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和严格的执法精神,使得原本粗糙的简易程序的实践效果和立法原意相距甚远。现实中的实际状况是由于立法过于简单,简单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区分并没有那么严格,实际上造成了“该简的不简,不该简的却简了”。尤其是由于案件复杂,案件并不能在三个月内审结,结果往往是又被转入普通审程序,这实际上成为某些法院规避简易程序审限的一项措施,更何况,程序的反复与不确定性无疑会严重影响审判的效率。我们认为,作为简易程序的最大特点应体现在诉讼参加当事人、开庭审理、裁判文书的制作上有一套可行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程序制定出来,不妨在民诉法中设计单独的简易程序篇,这些有待于学者予以探讨和将来立法修改。

    四、级别管辖的突破

    ——简易程序是否仅适用于基层法院

    从立法角度讲,能够以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限于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然而,司法实践中,往往有一些案件尽管标的额较大,属于中级法院管辖,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适用简易程序完全可以审结,但囿于法律规定,只能以普通程序审理,这种情况下的合议庭往往流于形式,以“合议”之名行“独任”审判之实,增加了当事人和法官的讼累,提高了诉讼成本,浪费了审判资源。基于此种认识,笔者建议应当扩大简易程序适用的审级范围。

    五、何为审判的终极目的

    ——小额诉讼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简易程序的司法解释虽然没有提到这一程序,但笔者认为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立是民事诉讼改革与司法实践的必然要求,在简易程序之外,分化出一种更为简易、快捷的诉讼程序也是目前国际上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小额金钱纠纷案件的最大障碍是诉讼费用问题,这类案件如果适用正式的法庭程序解决,其参与诉讼的花费甚至会超过争议的金额,从而使诉讼变得徒劳无功。如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消费者纠纷案件,尽管是成批出现,但是由于联系不紧密,不可能利用集团诉讼模式,如运用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成本又太高,这实际上是打击了消费者的诉讼积极性。但如果采用小额诉讼模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也能更好的体现“司法便民”的精神,因此小额诉讼程序对于弱小群体诉讼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小额诉讼程序的价值除了降低诉讼的高成本,提高诉讼效益和诉讼效率外,更重要的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减少了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对抗性、适用法律的专门性和技术性,有利于当事人诉讼目标的实现。

    对于小额诉讼的具体制度设定,学者多有论及,但主要还是应该从简化入手,如起诉程序的简化,法官调查证据程序的简化,适应当事人需要的开始时间的放宽及判决书的简化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