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13:3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防雷工作方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有效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我镇根据《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XX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内容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防雷安全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全省雷电灾害事故明显增加,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近五年全省累计发生雷电灾害事故70余起,因雷电灾害事故造成伤亡4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全。目前,我省已进入雷电灾害高发期,要充分认识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防范雷电灾害事故的严峻形势,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防雷安全工作作为安全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防雷安全责任制,层层压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二)精心组织,加大对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力度
要严格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在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确保防雷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源头上遏制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和完善本行业、领城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并开展雷电灾害患排查,特别是对辖区内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建筑、电设施、通讯设施以及旅游景点、学校、商场、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工作责任人,登记册排查结果。对于存在防雷安全隐患、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防雷装置检测的,或者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的单位,要立即进行整改,切实做到隐患排查整改无死角,坚决杜绝因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造成雷电安全事故发生。
(三)密切配合,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及时接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相关部门组织属地企业,单位建立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密切关注雷电预警信息,针对雷电发生时可能伴有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适时安排雷电灾害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当地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雷电灾害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预案,确保妥善处置灾情。
(四)加强宣传,提高防雷减灾意识
各部门要针对当前雷电灾害危害情况,广泛开展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充分发动村、社区走访群众,积极向公众宣传防雷安全政策法规、防雷安全知识、防雷安全技能等,使防雷科普知识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社区,提高全社会雷电灾害防御意识和公民自主避险、自教、互救能力。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县气象局在市气象局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县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监管对象主要是(一)易燃易爆场所(包括烟花爆竹、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及液化气站等);(二)重要公共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系统、移动、联通、网通、广播电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金融证券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主要设施);(三)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四)高层建筑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机关、工矿企业)。
二、监管内容
(一)防雷安全是否纳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议事日程;
(二)防雷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防雷安全工作是否有专人负责,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及联系电话是否报安检、气象部门备案;
(三)是否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安装防雷装置;
(四)已安装的防雷装置是否按规定经防雷技术部门进行年度检测检查;
(五)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设计审核、施工质量分阶段监测和竣工验收。
三、生产监管职责及工作流程
流程图附后
四、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中国气象局8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4、中国气象局11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5、《省气象条例》
五、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及监管重点
措施:日常监督检查、下发防雷安全监察指令书,防雷行业安全监察复查意见书。监管重点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销售,使用易燃易爆的单位和场所、煤炭、电力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如车站、旅游景区、收费厅、宾馆、教育场所、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筑物、各类高层建(构)筑物及重点工程的防雷设施,每年分两次集中安全大检查。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低度、营养、健康为方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龙头带动,立足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酒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xx年,白酒产量达到4500千升、果酒产量达到5000千升、啤酒产量达到23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 4 亿元,税金达到1亿元;引进产值超千万的果酒生产企业1家,重振“三梅”品牌;引进产值超千万的白酒生产企业1家,打造我市的白酒当家品牌。
三、推进措施
(一)扶强大企业。支持华润啤酒、宏达酒业、蜜蜂酒业、龙泉酒业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逐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提高华润雪花“勇闯天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并扩大其销售范围;推进宏达酒业、龙泉酒业等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加大对蜜蜂酒业扶持力度,促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果酒口感、品质、档次,进一步扩大其出口能力。(三)开展大宣传。录制一部尚志酒类生产企业的宣()传片,印制一个酒类生产企业的宣传册,在市电台、电视台开辟一个专门介绍酒类生产情况的专栏,全面、系统地介绍尚志地产的啤酒、白酒和果酒,让尚志人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认识企业对尚志发展的贡献,树立“尚志人喝家乡酒”的理念。组织规模企业和乡镇参加春秋两季的全国糖酒选货会,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哈洽会、深交会、广交会和区域性的品酒节,扩大产品的外在影响,寻求合资合作。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为期1周的品尝地方酒的广场活动,让广大群众现场品尝,活跃酒类消费市场。
(四)打造大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树立名牌意识,加快技术进步,加强质量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国家名牌产品和省名牌产品、商标。重点巩固华润啤酒(哈尔滨)有限公司在我省的地位,做好“雪花”、“新三星”、“三梅”、“梅酒”、“尚晓春”、“山川”、“雪都”等品牌的宣传工作,继续发挥品牌的优势,扩大影响。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低度、营养、健康为方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龙头带动,立足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酒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xx年,白酒产量达到4500千升、果酒产量达到5000千升、啤酒产量达到23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 4 亿元,税金达到1亿元;引进产值超千万的果酒生产企业1家,重振“三梅”品牌;引进产值超千万的白酒生产企业1家,打造我市的白酒当家品牌。
三、推进措施
(一)扶强大企业。支持华润啤酒、宏达酒业、蜜蜂酒业、龙泉酒业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逐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提高华润雪花“勇闯天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并扩大其销售范围;推进宏达酒业、龙泉酒业等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加大对蜜蜂酒业扶持力度,促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果酒口感、品质、档次,进一步扩大其出口能力。(三)开展大宣传。录制一部尚志酒类生产企业的宣()传片,印制一个酒类生产企业的宣传册,在市电台、电视台开辟一个专门介绍酒类生产情况的专栏,全面、系统地介绍尚志地产的啤酒、白酒和果酒,让尚志人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认识企业对尚志发展的贡献,树立“尚志人喝家乡酒”的理念。组织规模企业和乡镇参加春秋两季的全国糖酒选货会,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哈洽会、深交会、广交会和区域性的品酒节,扩大产品的外在影响,寻求合资合作。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为期1周的品尝地方酒的广场活动,让广大群众现场品尝,活跃酒类消费市场。
(四)打造大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树立名牌意识,加快技术进步,加强质量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国家名牌产品和省名牌产品、商标。重点巩固华润啤酒(哈尔滨)有限公司在我省的地位,做好“雪花”、“新三星”、“三梅”、“梅酒”、“尚晓春”、“山川”、“雪都”等品牌的宣传工作,继续发挥品牌的优势,扩大影响。
【关键词】防雷工程;安全施工;操作
0 前言
建设单位要重视防雷工程的安全施工,规范防雷装置的施工,及时发现并解决防雷工程中的问题。在防雷工程施工中,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和操作,提高建筑物的防雷系数。防雷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进行综合考虑,好防雷措施,做好防雷工作。
1 强化防雷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操作能力
工程建设中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防雷意识,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因此,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都要重视工程的防雷减灾。比如气象部门就可以与施工单位配合,宣传防雷减灾知识,提高施工人员的防雷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雷减灾知识。因为防雷减灾工作的特殊性,是一项安全防护类的工程,在具体施工中就要求施工人员要有更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在涉及到用电、高处作业等特殊操作时要具备一定的资质[1]。在防雷工程的施工中,要有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案,安全操作监督管理员进行统筹管理,保证在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运用了安全施工理念,强化施工的安全作业。
2 防雷工程中安全施工与操作的具体措施
2.1 严格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
防雷工程中的防护对象和电有着密切的关系,电气设备是其主要的防雷设置。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出现防护设备系统的损坏,更严重会出现人身伤亡,并引发次生灾害,因此,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安全用电工作,关注临时用电设施和线路的安装、拆除,具体施工必须由专业的电工进行操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运用系统一般是三相五线制,用电功率大、时间长的工程的防护都运用三级配电和两级漏电对策保护,保证在用电设备和控制开关箱间的距离小于3m,与二级配电柜的距离小于30m,匹配漏电保护器和控制设备容量。临时用电线路的设置需要注意,对路面塔吊等水平和垂直运动物体的场所要避开,要进行整齐合理的布线。在架设好引线后,标注"禁止断电"等警示语在配电室外或配电箱处,也可以实行专人守护,避免意外事故的出现[2]。结合施工场所及其环境,施工人员要安装规定进行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品的装置,及时检查电气装置和防护设施,保证设备使用达标。因为多次改动线路,有些配电箱的线路就会出现紊乱复杂的情形,使得线路不规范不合理,此时施工人员就要理清线路的走向,逐个测试安装线路,确定具体断电线路,再进行防雷工程的安全施工。在安装的整个过程中,要有专人进行监督操作,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监督,及时准确的进行意外事故的处理。在带电作业中,电工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操作,保证地线、零线和相线接线的正确性,再理顺线路,拆相线、零线和地线,在检查合格后才可以送电,保证保护器火线、零线和地线的电压都正常且不带电,在工程全部结束后施工现场要彻底清理,防止有用电隐患的情形。
2.2 做好施工现场噶出作业的安全防护
防雷工程的施工中一般都是高处作业,在屋顶上进行避雷针和避雷带的安装、布设改造工程监控系统、安装信号避雷器等。如果施工中天气比较恶劣,出现了4级以上的大风或雷电、雨雪、浓雾时,就要停止高处作业。在防雷工程的高处施工作业中,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高处作业的安全操作规范,保障自身的安全。防雷人员如果经常进行高处作业,就要定期体检,对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施工人员一律不准进行高处施工。高处作业要借用安全带、脚手板、索具、吊篮和平台等高处施工的必要设备进行,并且要先进行技术鉴定。高处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标志,劳动保障用品也要配置,施工前期检查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等设备,保证设备的安全齐全就可以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合理放置工具,不能随便放置,对余料和废料要及时处理,高处作业中不能抛掷工具物件。如果需要悬空作业,要固定悬挂和立足点,可以配置护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人员的操作不能在门窗外墙樘子和阳台栏板上展开,这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要保证在作业区两侧的间距大于2m,可以进行上下间的立体交叉和上下方向的作业,对于2m的间距可以设置挡板来弥补,避免上方物体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在高处作业的材料垂直运输中,要禁固绑靠,注意材料运行中的滑落,在确定高处下方及其附近没有施工人员进行活动和逗留后,就可以运输材料。
2.3 加强危险防雷场所的安全施工
防雷工程中的化工和易燃易爆场所不仅特殊,而且危险性比较大,是防雷工作的重点对象,但在施工操作中严重阻碍了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中要了解施工场所的环境特点和管理要求,了解危险场所的安全防护知识,对施工的安全防范和管理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要配备消防通信报警等设备,并依法办理施工需要的安全作业证,保证防雷施工操作的安全性。对在易燃易爆场所工作的施工人员必须有防火鞋、防火面罩的配戴,保证焊接、切割、磨光操作的连接方式是螺栓压连接等非动火连接方式,浪涌保护器可以选用防暴型的。
2.4 做好施工现场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建筑物、系统及其设备都要采取防雷措施,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场所或设施原状就会受到破坏和影响,因此,在进行防雷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防护对象的完整性,减少对防护对象的影响破坏。在施工中,安装完避雷针和避雷带后,如果建筑物顶面的钢筋混凝土和防水隔热层受到了破坏,要及时处理受损部位,修复防水隔岵恪T谑┕ぶ校要避开人行通道,保证安全防护距离在3-5m,并安装明敷引下线,对接地体的施工要注意对埋地高、低压电缆和通信光缆等的保护,在完工后修复被破坏的路面、绿化带和草坪[3]。在进行浪涌保护器的信息安装和系统监控时,技术人员要协助防护对象,备份重要防护对象的信息和数据,然后才能够断开线路或实行系统停电实施安装,减少数据丢失的损失。要正确的进行移动设备、插拔接口等接线,如果施工安装中出现了信号干扰、系统不稳定、无信号等情形要及时排查并解决,保证其可以正常运行,尤其是在学校、金融、科研等社会重要的行业和敏感部门,最好可以在休息日和夜间施工,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
3 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建筑防雷市场的发育还需要继续健全完善,企业中的自律性比较差,违法分包和转包的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相关制度提高防雷工程的效率。施工过程中,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工程的现场管理,注重施工中的安全用电、安全防护和安全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最终提高建筑工程防雷施工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梁宏文,温耀美,苏志聪.浅谈防雷工程的安全施工与操作[J].科技风,2012,(01):143.
一、健全食品经营进销货台帐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源头追溯体系
1、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继续大力推进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市局《层转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不断完善台帐内容和建帐方式,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强化分类指导,方便经营者建帐。
2、食品销售者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进销货台账制度,根据经营者自身条件和意愿,宜建书式台账的建书式台账,宜建电子台账的建电子台账,宜建活页台帐的建活页台账。
为帮助解决一部分食品经营者记书式台账存在的困难,可组织食品经营户使用符合国家关于食品进销台账内容要求的进销货活页,实现账票合一。县、区分局可以会同糖酒食品商会或其他食品(商品)行业协会,共同编印由工商部门监制的《省流通领域商品进销货台帐凭证》(台式凭证为发票式三联单,第一联为食品零售经营户进货台帐联,第二联为食品批发户或供货商销货台账联,第三联为食品批发户或供货商财务做账联,三联单使用同一个编号),每份进销货台账活页上都应载明购买方名称、电话和地址、供货商名称、电话和地址,以及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商标、生产日期(生产批次)、数量、单价、金额、进销货日期等记账内容。各单位要在全面调查、摸清辖区内食品批发户和物流配送单位底数的基础上,指导辖区内食品批发户和物流配送单位统一使用进销货活页台帐。食品零售经营户只需将供货商提交的第一联凭证按时间顺序或者按供货商、商品分类放置和保存,可不再记书式进货台帐。活页台账按规定必须保存两年以上,接受工商部门监督检查。
3、食品零售经营户在进货中索取的进货凭证记载内容不符合上述活页台帐要求的,仍应按原规定记符合的规定的书式进货台账,并将进货凭证粘贴在台帐记录页背面。
4、鼓励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建符合规定的电子台账。电子台账内容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台账内容,不得少记、漏记和缺页。鼓励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利用省诚信能重要商品电子监管备案查询系统建电子台账。电子台账必须按规定保存两年以上,接受工商部门监督检查。
二、健全食品经营索证制度,构筑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1、食品销售者购进食品的,必须建立索证制度。初次购入新品种食品的,食品销售者必须索取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以下简称“二证”“一照”“一报告”)以及供货商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合法有效证明的复印件,并由供货商签名或盖章。以后每半年索取一次食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有关证照和有效证明的复印件应分类保存,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督检查。
2、要充分发挥“诚信通”重要商品电子监管查询系统的作用,积极鼓励食品经营者通过该系统建立食品进货电子索证系统。凡食品经营者已安装和使用“诚信通”系统,并能够查询到所销售食品“二证”“一照”“一报告”电子信息的,视为符合索证要求。
三、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小作坊食品的销售管理
乡镇食品销售者销售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必须标识齐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制度,索取小作坊食品生产者的食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质量安全承诺书的复印件,手续齐全的方能上柜销售,做到承诺内容、进货台帐和产品标识相一致。
四、加强散装食品的管理,统一规范散装食品的销售行为
食品销售者购进大袋装食品需要分包装成多个小袋食品的,应在销售台账上如实记录。各单位要注意统一规范散装食品和地产小作坊食品标识标贴,标贴上必须包括商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家、价格、生产日期、保质期、分装单位等必要内容,由经营者按标签中设定的项目如实填写清楚后,粘贴在散装食品袋或容器上,便于消费者和执法检查人员辨认和检查。辖区基层工商所要加强对散装食品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及时查处“三无”食品。
五、加强对流动商贩和小摊点的监管,全面实行食品安全承诺经营制
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市局《转发省局关于加强乡镇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流动商贩、小摊点食品安全监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按照地方政府确定的责任分工,对乡镇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经销食品的流动商贩、小摊点实行挂牌承诺经营,规范其经营行为。
六、加强协调和监督,着力解决食品无照生产经营问题
各单位要严格执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的,要及时抄告有关主管部门治理和查处取缔。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合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食品无照生产经营问题。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面提高企业安全信用水平为目的,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争取在两年内,建立起符合我区实际的药械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药械经营企业安全信用体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任务和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推进我区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成立“市区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信息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结合“药品安全用药月”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调动社会力量对我区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宣传活动要突出主题,注重实效,切实提高企业对信用知识的认知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抓好结合稳步推进
实施和推进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要注意抓好“四个结合”。一是要与打造“六型药监”相结合;二是要与开展GSP跟踪检查相结合;三是要与全国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相结合;四是要与药品“三统一”和“三网”建设相结合。
建立健全经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及守信褒奖、失信惩戒机制等一系列安全信用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我区药械经营企业的安全信用意识。
(四)认真评定,分类管理
药械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实行评分制(市区药械经营企业诚信管理考核情况说明;市区药械经营企业诚信等级评定考核标准),采取企业自查评分申请等级(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安全信用等级审评表)和现场检查综合评审。确定药械安全信用等级的原则为:以是否有因违反“三品一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而被处以刑事或者行政处罚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以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主观过错的大小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辅助标准。具体操作如下:
1、诚信管理考核得分在380分以上。一年内无严重不良行为记录,评定为A级守信企业;连续两年被评定为A级守信企业的,评定为AA级守信企业;连续两年被评定为AA级守信企业的,评定为AAA级守信企业。
2、诚信管理考核得分在380分以下。一年内无严重不良行为记录,评定为警示企业;一年内有1项严重不良行为记录,评定为失信企业;一年内具有2项以上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评定为严重失信企业。
(五)分类建档奖惩并重
我局将建立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的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定期向媒体公开褒扬守信企业和曝光失信、严重失信企业,形成社会联防,推进形成正常有序的经营秩序,切实提高药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安全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3—4月,制定《市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方案》,启动全区药械经营企业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组织宣传动员,进行工作部署。
第二阶段:2012年5—12月,建立药械经营企业安全信用信息档案,开展药械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第三阶段:2013年1—3月,总结经验,基本完成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一、实施税源分行业类管理的背景
为了解决税收管理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区地税局于*年10月起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制度实施后虽然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对增加税收收入也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管理人员少、管户多、职责多的条件限制,辖区范围内的税源管理要想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面临不少困难。从以下几方面管理现状就可见税源管理不到位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人手少、管户多,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区地税务局是南宁市地方税务局下属管户最多、税收收入最多的一个城区局,全局管辖纳税户19918户,其中各类企、事业单位14097户,个体工商户5821户,划分为税源一、二、三个管理股,税收管理员有45人,人均管户将近500户。目前,除税源管理一股按自治区地税局重点税源“扁平化”管理的要求人均管理重点税源户30户以下外,其余两个税源管理股人均管户均过百户,甚至过千户,其中:税源管理二股有干部职工22人,管理非重点企业11943户,人均管户近600户,最高人均管户达到一千多。由于人少、户多、事杂,税收管理员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日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和上级安排的临时性工作,管事不管户,工作中多以被动应付,难以对税源实施有效控管。
(二)实行税收管理员划片管理,管辖片区内各行业统管,纳税人类型不同,管理上的差异很大,要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就必须成为全能型人才,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要求高,加上税收管理员对各行业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不利于落实各项管理要求,规范行业税收管理。
(三)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对重点税源实施单一重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非重点户、重点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造成对重点税源户以外的税源管理理念和方式仍然十分粗放,管理不到位。
(四)信息支撑不够,缺少管理员工作平台。尽管近年来各级地税机关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的信息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没有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有效的税源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和引导机制也没有完全确立起来。
(五)行业间的税负不公平。实行纳纳税人按片管户管理以来,由于每个税收管理员都或多或少地管理不同行业的纳税户,管理员素质高低不齐,造成相同范围内同等经营条件下同行业纳税人的税负难以体现税负公平。
(六)难以对管理对象开展有针性的纳税服务及税收管理。对各行业实施分散管理不利于统一对纳税人的纳税辅导,统一政策咨询口径,也不利于区别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方式实施纳税服务。同时,由于实施分片管理,会只注重片区内的普遍性管理,造成管理没有针对性,管理效果不突出。
二、实施税源分行业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积极探索,做好行业分类管理准备工作。为推动分行业税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区地税局广泛开展工作调研、借鉴取经和集思广益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辖区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确定实施税源分类管理的工作思路是:力求先从部分行业突破,积累行业管理经验,找出行业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逐步规范行业管理,为全面推行行业分类管理奠定基础。明确分行业先进行分类管理的原则为:按部分行业分类和按片分户管理相结合,以按行业为主,分片(户)为辅,分户到人,分组管理,突出重点,规范行业,抓大控中管小。
(二)科学分类,实施按行业税源管理模式。因地制宜,选择辖区相同或相近有代表性的行业,分析行业特点,研究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对管辖区内地方税税源实行按行业类和按户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行业确定不同的管理重点。结合税源管理结构和现状,将各税源管理股所分管的纳税人分为A、B、C三个类别,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目前初步形成的分行业类管理基本格局是:
1、税源管理一股:将管辖的826户纳税人进行归并分类,实行按组分行业进行管理,具体划分为:房地产行业499户,建筑安装及重点工程项目行业54户,饮食娱乐行业57户,商业117户,服务业99户。
2、税源管理二股:由于人员缺乏和管理员素质以及行业规模小,户数多等原因,我们的行业分类基本按大类或相近归属进行,没有做到更细。具体为:饮食、娱乐、宾馆行业501户;建筑安装(包括外来报验建安168户)1678户;货物运输、进出口40户;物业管理部门214户;广告、、租赁业840户。各管理组根据自己的管理对象具体再划分行业小类,建立分户台帐。主要是根据行业分类来进行,这样既便于税收管理员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管理侧重点的差异有效地开展工作,也方便对同行业同等类型纳税人相关信息的横向比较。除上述行业外,其余的纳税户按片分户管理。
3、税源管理三股,由于管理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并实施委托城区代征,主要是采取划片管理方式,同时突出对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饮食娱乐行业、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加强行业分类管理。
(三)对税源管理各股的管理员管户及分组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结合本辖区税源变化特点,根据纳税人登记类型和管理方面要求的不同,按照人员数量、管户多少、地域大小,在各股设置了行业管理组13个,并按照干部的能力、专长、工作经验等,合理调配征管人员;在“按行业分户”管理税源的基础上,还实行了“按行业分组”管理,每个专业组还确定了管理小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开展税源管理工作。
(四)建立适合分类管理的岗责管理体系,明确行业分类管理的职责和要求。为确保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组织人员制定了《*区地方税务局税源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配合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明确税源分类管理对各税源管理股及税源岗位的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步骤等基本职责,分别根据三个税源管理股所管税源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税源分类管理考核指标》与分类管理办法进行配套运行,为分类管理顺利实施打下制度基础。
(五)创新管理手段,分步推进分类管理工作。在分行业管理实施的初级阶段,考虑新办法不断完善需要,针对税源管理基础需要一个逐步提升过程的现实问题,在实施办法中明确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工作与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各类考核指标分阶段进行考核,按年分类划分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及标准组织修订,逐步补充和完善考核指标及标准。注重结合重点税源管理,创新管理手段,抓住占全局收入总额71.5%重点纳税户的管理主动权,对重点纳税人分行业实施管理并采取了全程服务、跟踪管理、多级监控、“一户式”档案管理的办法,在申报率、税款入库率、催报催缴、欠税管理、税源分析等方面量化考核指标,加强税负监控,同时要求税收管理员对重点税源户提供纳税申报、纳税辅导等全程优质高效的服务,将被动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服务。针对中小税源类纳税人面广、户多、税源小、财务核算不规范等特点,分行业实施精评细管,异常申报挤水分,在税源管理上侧重于对纳税人税款申报缴纳、发票使用、户籍税源变动等情况监控,通过勤下户、细调查解决纳税人低税申报、无税申报、虚假申报等问题,有选择地量化对纳税人的申报率、入库率、欠税管理、发票检查、票税比对、户籍管理的考核,通过分步增加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标准的方式,逐步提高征管质量。
三、实施税源分行业类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税源监控能力提高显著,收入增长明显。实施按行业分类管理模式以来,能更好地掌握税源分布和变化情况,通过管理员有针对性地管理,大大提高了税源管理质量,为组织收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为组织收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税源,二是对收入任务的预测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对年度收入任务的分配更加切合税源实际。行业分类管理实施以来,特别是*年9—10月,分行业管理的税收收入增长加快,其中:房地产行业实现地方税收10036.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57.34万元,同比增长105.7%;饮食娱乐行业实现地方税税收281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8.29万元,同比增长14.13%;建筑安装行业实现地方税收917.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22万元,同比增长53.4%,其他行业收入较*年同期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做好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人手不足是各基层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按行业分类管理税源模式,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行业,大大优化了人员配置。尤其是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安排业务熟、素质好的管理员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深度和质量。
(三)管理趋于精细,征管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对重点税源户实行分行业管理,便于更准确地掌握税源分布和变化情况。现在各行业税源业户征管底册清楚;各行业重点税源户和监控户情况清楚;税收对比增减原因清楚;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利润水平、税负水平清楚。分行业管理后,由于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变得较为单一,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使管理员有较多的时间下户调查,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从而对该行业的税收前景分析及收入的预测更加准确。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款按期入库率达100%,基本实现当期无欠税,申报准确率100%,零(低)申报率较*年同期明显下降,企业财务管理规范程度大大提高。
(四)促进纳税服务渠道延伸和拓展。通过分行业实施税源管理,让税务机关更易了解和掌握同行业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对纳税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个性化的服务,便于统一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尤其是结合开展行业纳税评估,从评估单个企业中发现行业存在的共性管理问题,以便及时对整个行业纳税人进行自查完善,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按行业开展的纳税服务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税源管理水平。
(五)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管理成本下降。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对同行业纳税人采取相同或相近的管理办法,提高了管理经验的应用价值,也减少了重复劳动,有效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如通过对饮食娱乐行业实行行业税源管理,*区地方税务局管辖的饮食娱乐行业企业纳税人有416户,管理人员5人,相对实施分行业管理前减少管理人员23名,但对饮食娱乐行业的管理质量没有下降,饮食娱乐行业纳税户税款按期入库率达98%,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申报情况以*年9、10月为例,餐饮业申报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31.18%和18.32%,娱乐业申报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9.39%和18.24%,零(低)申报率也较*年同期明显下降,饮食娱乐业纳税户的纳税遵从度得到逐步规范和提高。
(六)提高税收执法的公正性、透明度。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把个案分析拓展为行业性分析调查,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了行业性税收管理办法。发挥了以控促管、以评促管的作用。行业性分类管理的实施,不仅堵塞税收漏洞,增加了税收收入,把握了同行业间的真实情况,增强了税收信息的可比性,为行业管理平衡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执法环境。
(七)税收管理员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素质得以锻炼和提高。实施税源分类管理以来,*区地方税务局重点税源管理股的税收管理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在*年的纳税评估工作中,各行业管理小组均能对所管行业提出符合实际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和实施行业纳税户纳税评估,其报送参评的纳税评估案例分别获得了南宁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名的好成绩。
四、进一步深化税源分行业类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科学符合实际的分行业类标准和体系。一是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分别确定大行业、子行业标准,并分A、B、C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二是对分类管理中确定的重点行业,分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组,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门管理,探索建立条块结合的税源管理体制。
(二)结合纳税评估管理手段,建立并实施分行业的纳税评估管理工作标准和机制。一是按行业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不同行业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进行专业评估;二是设置专业纳税评估岗,增加专业评估人员,专职负责行业评估模型和行业管理办法的建立和完善行业信息的采集,并定期对行业评估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三是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和规范,分行业制定评估计划和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三)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以分行业类税源管理为导向的税收管理员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对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重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工作流程,最终实现重点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要探索建立行业税源管理电子档案,形成信息化加专业化有机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县安委会〔〕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做好年全县各单位防雷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新建建(构)筑物或专项防雷工程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主动到县气象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行政审批手续。没有通过县气象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不得开工;工程施工时必须选择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开展防雷跟踪检测工作,其检测报告将作为县气象局“防雷竣工验收”行政审批的技术依据,未经气象主管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构)筑物或防雷工程不得投入使用。对于具体落实情况,县气象局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以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切实落实雷电防护措施。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物资仓储、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和其他需要防雷的建(构)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
三、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依法必须安装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其中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
四、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应主动向县气象局申报检测事宜,委托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检测资质的土家族自治县避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站,对防雷装置进行年度检测。
五、防雷检测机构在对防雷装置进行年度检测时必须依法出具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报告负责。在检测中发现雷电灾害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并向县气象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