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23:41: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推断题 解题策略 解题思路
一、从高考命题角度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当中,作为选修部分,通常只会出现一道有机化学推断题,且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固定,包括以下几点:①有机反应类型的名称;②有机物结构当中的官能团及官能团名称;③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定或者对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进行书写;④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述知识点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延伸,因此,要正确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从最基本的羟基、醛基和羧基等重点的官能团入手,掌握基本结构和性质关系,并从乙酸、乙醛、乙醇等典型代表物质引申出该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从性质入手,逐步掌握官能团的引入、保护和移除,以及碳链增减知识,等等,从而利用这些综合知识对有机合成进行合理分析和正确认识,达到理清解题思路的目的。
二、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分析
(一)推断题知识点总结
首先要把握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的各类烃,以及各类烃中碳碳键、碳氢键的主要性质和化学反应,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地结合类似原理对上述知识进行应用。其次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如乙醇、乙醛、苯酚)为例掌握化合物中官能团的运用,了解和把握主要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和属性。再次通过以上各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最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合物的不同属性,进行区分、鉴别、提炼和推理未知化学物质的结构,综合各种化合物的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相应化学结构简式的生成物。
(二)推断题考点透视
有机框图题是高考的常考题目,一般情况下占理科综合试卷的14-15分,判断反应类型的试题占3分;写出指定有机物中官能团及其名称占2分;按要求答出指定化学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占3分;答出起始反应化学物的分子或者结构简式占3分;答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占3-4分。有机化学物质的推断题通常有下面几种类型:①由分子结构推断化学有机物;②由化学性质推断化学有机物;③由化学实验推断化学有机物;④运用计算推断化学有机物。
(三)推断题解题策略分析
化学有机物推断的解题思路分为顺延推导法、逆向递推和论证猜测法。顺延推导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顺序或层次为解题突破口,运用正向思维层层递进式分析推导,逐步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将最后的化学物质作为突破口,向上逐步推导,最后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是化学有机合成推断题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论证猜测法是依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大胆做出假设,然后运用归纳、猜测、选择等方法,确定合理的假设区间,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得分,有必要将化学有机推断题中的热点和难点类型归纳总结出来。
以醇为例,类型一通常为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物是醛(或酮)和水,在这一类型的辨析过程中应注意如果B仍然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试剂反应,则说明B一定是醛,而A则为伯醇,否则,说明B一定是酮,而A为仲醇。类型二是消去反应,在生成物中引入不饱和碳碳双键或者三键,消去一个羟基可以引入一个不饱和碳碳双键,消去两个羟基可以引入两个碳碳双键或者引入一个碳碳三键。类型三是酯化反应,生成物常见为链酯、环酯、聚链酯和水。这种类型中应当注意αD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六元环酯(分子间酯)或三元环酯(分子内酯):βD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八元环酯(分子间酯)或四元环酯(分子内酯)。
三、推断题中常见的突破口
在解析有机推断题时,需准确把握解题着眼点,根据有机物性质对官能团进行推断,由于有机物的官能团通常具备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因此这些信息均能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例如发生银镜反应的通常都含有醛基,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则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就一定是卤代烃或者醇。在解题过程中,反应条件也常作为解题突破口,如“光照”则发生取代反应,“NaOH醇溶液,加热”则是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浓硫酸,加热”可以是物质之间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以是醇发生消去反应。还可根据相关数据对官能团的数量进行推断,例如:每1mol氢气的产生即对应2mol羟基,每2mol银的生成则对应1mol醛基,等等。此外,可利用化学产物对官能团的位置进行推断,例如在遇到能被氧化为羧酸或者醛的羟基一定处于链端,而能被氧化为酮的羟基则一定处于碳链中间,无法被氧化的羟基碳上一定没有氢原子存在,这些知识均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对理清解题思路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正确解有机推断题。
综上所述,在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过程当中,需重视审题环节和分析题意环节,以反应物定量变化、官能团变化结合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寻找“题眼”作为突破口,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关信息,理清解题思路,通过合理的推理演算实现解题突破。
参考文献:
[1]杨庆涛,徐以杰.有机推断题专项突破[J].新高考:理化生,2012,(4):26-29.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考 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 与CH3CH(CH3)Cl (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遗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 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烃的衍生物 分子式 结构式
在中学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有机化学的《烃的衍生物》中的内容,主要介绍的是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教材中把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与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编在一起,从有机物研究方法的角度来介绍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和结构式的确定。这样处理,使这两部分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教材体系上讲,结构合理,也显得更紧凑;从教育作用上讲,从有机物研究方法这一较高的角度来介绍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和结构式的确定,实际上是向学生展示了一种科学研究的途径或思维方式,这将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子式确定计算和确定结构式的意义的理解。
为了清晰有机物分子式确定学习的地位,在这里对于分子式的确定的途径进行了下列总结:
其中有机物燃烧通式及其应用则是本知识点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综合上述分析,循序渐进,对有机分子式确定进行分步教学,分解重难点是我们常用的策略。其中,先进行有机物燃烧通式及应用的教学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有机物燃烧通式确定分子式的教学实施: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
基于前述分析,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是通过主体和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知识的方法。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如下:阐明“个”的阶段(利用典型个例)阐明“类”的阶段(迁移到类)范例性的掌握规律的阶段(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提高到规律性的认识)范例性获得经验的阶段(习得性知识、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其中要重点把握的教学原则有以下几个:基本性原则(基本科学规律)、基础性原则(以学生经验为基础,使其获得深化的新经验,建立新的思维结构)、范例性原则(精选范例)。
(二)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
本着上述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的要求,以有机物燃烧通式来确定分子式的教学实施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环节:选好时机、做好铺垫、用好典例、由易至难,巩固内化、正向迁移、拓展储备。
1.选好时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在《烃》的内容烯烃的教学中安排此知识点的学习。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因为学习完烷烃和烯烃的知识后,对于典型的两类烃类有机物有了一定知识积累。而确定简单有机混合物的分子式则可以从这两类烃的学习后开始介入。在后期教学中,利用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的教学机会加以强化。
2.做好铺垫
指导学生对以下知识加以复习:平均值规律即十字交叉法、体积差量法、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3.用好典例
课前布置一道同步教辅中的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做主动性思考练习:
例题:常温下一种烷 烃A和一种单烯B组成混合气体,A或B分子最多只含有4个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多。
(1)将1L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2.5L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合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组合及其体积比,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2)120°C时取1L该混合气体与9LO2混合充分燃烧后,当恢复到120°C和燃烧前的压强时,体积增大6.25%。试通过计算确定A和B的分子式。
学生在自己做练习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使用多种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法如下:通式假设法、极端考虑法、有机物燃烧通式规律法。
4.由易至难,注重引导,巩固内化
在学生的练习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引导掌握下面的规律性解题方法。
规律法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重点以有机物燃烧通式的规律法解析此题的解法。
解析:(1)因1L混烃燃烧后生成2.5LCO2,则混烃的平均组成为C2.5Hx,即必有一种烃的C原子数大于2.5,另一种烃的C原子数小于2.5。题给碳原子数B>A。所以烯烃B的分子式可能为C3H6或C4H8,烷烃A的分子式可能为CH4或C2H6。则A、B的组合有四种,其体积比用十字交叉法表示如下:
由平均值原则,由于平均每分子内含6.5个氢原子,所以(1)的四种组合中,只有CH4、C4H8和C2H6、C4H8两种组合可能成立。再用十字交叉法验证,若由C交叉所得体积比与用H交叉所得体积比相吻合,则该组合符合题意。
故A为C2H6,B为C4H8
5.正向迁移
由此题的学习迁移得到烃的燃烧通式:
4CxHy+(4x+y)O2 = 4xCO2+2yH2O
或CxHy+(x+y/4)O2 =xCO2+y/2H2O
可得到烃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大小变化的规律:
气态烃或烃的混合物(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4CxHy+(4x+y)O2 = 4xCO2+2yH2O
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变化为y=y/4-1.
若y=4,V总不变( 无压强差,反应前后无体积变化);(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反应后体积小于反应前体积(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反应后体积大于反应前体积)
同理可推得100℃以下的燃烧后体积变化规律及相关问题。
6.拓展储备
下述的知识点都需要在后面的相关教学中涉及到,应做相应的拓展。
(1)规律: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①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y/x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③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y/4-z/2,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2)烃的含氧衍生物:4CxHyOz+(4x+y-2z)O2 = 4xCO2+2yH2O
或CxHyOz+(x+y/4-z/2)O2 = xCO2+y/2H2O
为下一章的相关内容做迁移学习准备。
参考文献:
[1]阎立泽等.化学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机推断特点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难以把握住其中的重点。而在化学考试之中,推断题又分为实验推断题,有机推断题和无机推断题三大方面。而且这三部分的考察内容和方式又截然不同。有机推断题经常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葡萄糖的性质来考察。但无机推断题的考察范围是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要注意到三者之间的不同,选出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这些考题对学生的综合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的化学基础好,能够构建出合理清晰的知识网络,熟练的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接下来,本文将会从具体的实例方面入手,指出有机推断的特点,并分析解题的方法。
一、高中化学有机推断的特点和解题误区
(一)高中化学有机推断的特点。有机推断题一般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给出有机物的性质和相关的数据。第二种是给出一部分的物质性质,让考生进行化学计算。这两种条件所对应的解题要求也不大相同。第一种是要推断物质的名称与其结构简式。第二种是进行分子质量的计算,求相应的分子式,之后在明确物质名称和性质。真是因为这种出题方法,有机推断才以综合性强而为广大学生知晓。高中化学中的有机推断并不是一种学习一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进行解答的题目。它需要的是学生掌握大量的分子结构,物质名称及其特性和快速的化学计算方法。而且因为有机推断题分值大的原因,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对其视之不见,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联系来掌握解答有机推断题的方法。
(二)学生进行有机推断学习时的误区。很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学习的时候都存在误区。不少学生只是不停的再进行高考真题的联系,但其实有机推断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泛。而高考真题因为篇幅的限制所能进行考察的范围很小。只是以高考真题为对象进行的练习,势必会发生学习的不全面的现象。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重点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但其实面对这种可以进行大范围考察的题目,只进行重点方面的学习很有可以发生遗漏的情况,造成考的物质或化学方程式考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情况。
(三)学生进行有机推断解答时的误区。高考是理综是三门科目同时进行考试,共用时间。如何合理的进行时间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很多人会选择先把最难的物理进行解答,之后在进行化学和生物的解答。但是在做完专业性较强的物理之后,很多人都会陷入紧张的情绪之中,之后在进行化学的解答就会比较浮躁。而在进行阅卷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而造成的失分现象也比较严重。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学生因为对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而造成答题时的漏洞。化学是一项要求较高的学科,如果因为时间的紧张,而出现了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错误而造成的失分情况就得不偿失了。
二、高中化学有机推断的解题方法
(一)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归纳。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多要在平时之中进行积累的。尤其是像有机推断这种考察的知识面广,运用灵活的题目。就更需要在平时化学的课程上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对那些基础性的知识,例如有机物的分类、物质的名称、物理性质、不同有机物的反应特点等。而且在学习的时候,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将一些有规律可循的进行归纳,这样不仅便于记忆,在进行做题的时候还可以合理的进行对比,快速找出最后合适的物质。同时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也要对检查出来的自己掌握不太熟练的知识和出错的部分进行积累,可以利用错题本等进行总结,经常翻阅,做到同样的错误不再犯。
(二)培養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不相同,很多学生只是盲目照搬别人的学习经验,但却收效甚微。其实每个学生都应该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找出自己在有机推断题方面的弱项和强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如果在审题方面存在误区的话,就要大量的做题,找出题干方面隐藏的信息。如果解题速度不够快的话,就要长时间有针对性的做题,提供思维的敏捷程度。同样的,解题的思路,答题的规范性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学生们需要的只是要能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训练,不能盲目的进行跟风学习。
(三)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高考中的有机推断题,每年的试题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考察的范围都是高中三年所能接触到的知识点。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能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这样在题型差不多相同的时候,看到同一道题时,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答题速度就会相差很多。同时,构建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也能让学生合理的排除一些干扰项,正确的做出推断。而且因为题型的不同,可选择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像顺推法、逆推法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构建了良好的思维模式之后,也能很快的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总结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影响人生的大事。而且在高中三年的辛苦学习之后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让人满意的成绩。但同时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尤其是面对像高中化学有机推断这种专业性强、知识面广、分值高的题目的时候,怎样进行合理的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是对有机推断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初探,分析了其中的特点、误区和解题思路。希望能够为广大学生所用,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合理的进行改正,度过一个无悔的高中。
参考文献:
[1]韩精德.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的共性分析.《高中数理化》.2013年1期.
[2]郑晓华,衷明华.浅析广东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特点及解题技巧.《江西化工》.2014年2期.
[3]吴相林,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综试卷化学有机推断题比较分析.2012.第九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
关键词:有机化学;热点考查;复习策略
我校跟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比较重视化学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掌握牢固的化学知识。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化学知识比较难学,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重视化学的学习,需要学好有机化学,认真分析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重视热点考查方式和有效的复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一、有机化学热点考查方式
第一,了解中学有机化学的知识框架,了解热点知识的考查方式,认真分析化学组成元素和结构式,了解它的大概内容。学习化学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以前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化学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学习的基础,很多有机化学的知识都是根据结构式推导出来的,需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需要学会分析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题目中描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会精简内容,弄懂题目的大概意思。还需要根据考查知识掌握考试的重点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掌握人教版课程中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的元素反应,根据这些基础知识推导出更深层次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各种有机元素时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化学反应。
1.热点知识的考查:
题目给出一连串的有机化学结构式,主要是分析油脂的情况,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显示。
图 1 油脂的结构简式
当拿到题目时需要分析题目的意思,在分析油脂的情况。把主要化学因素的结构式写出来,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把一些不是正确的答案进行排除,可供选择的答案就会减少。油脂在一些环境下会发生反应,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跟水会发生化学反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2.分析有机物的知识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需要学习有机物的概念和基础知识,需要根据它的重点内容分析。在学习有机物时需要熟练的列出各种化学反应结构简式,清楚地知道题目要考查的主要内容。在分析时需要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出发点。例如:在分析有机物a时发现它的成分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元素,假设它们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元素的蒸气密度是氢的60多倍,通过和苯混合成a这种原料,最后有得出一种新的有机物。
图 2 有机物反应
拿到题目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公式中的意思。根据题目中具有的信息填写答案,需要分析题目化学式的具体考查的重点知识。在做化学题目时需要运用到学习的知识,把知识和实际题目结合在一起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答题目。很多学生在拿到题目时看到大串的关系式觉得比较困难,可能会放弃做题目。其实只要认真的分析,可以把题目做出来。通过平时的训练和学习,掌握牢固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教师在平时需要多教学生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思路,训练学生的做题感觉,慢慢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有效的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1.根据学习的内容编制合适的复习计划
学习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复杂,知识点之间具有联系,需要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把知识联系起来。在做化学题目时需要先熟悉课程上的知识,做题目是对知识的一个考查和巩固,灵活运用知识需要对知识非常熟悉。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复习计划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复习的计划,还可以在学习方式给予他们帮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快速的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学好有机化学。
2.熟记各种物质的结构式和反应
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到各种结构式,很多知识都是在结构式的基础上开展的,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结构式。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记不清各种结构特点,在做题目时会比较困难。要想学好化学需要熟记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上完课后需要及时复习和巩固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不是死记硬背,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在理解结构特点时也可以把各种物质进行分类,按照类别学习,不容易把各种有机物弄混淆。
3.掌握做题的方法
做题时需要运用到学到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没有掌握合适的做题方法,学生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做题,效率非常低,在考试时时间非常有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把题目做出来,成绩可能会不理想。拿到题目需要先分析题目要表达的意思,找到题目要考查的重点,从这个角度分析,很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要经常归纳和总结,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做好标记,教师讲解时需要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
参考文献:
[1]罗功举.谈有机化学热点考查方式及复习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2011,(4).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4-01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之一,已经与生物、信息、材料、物理,甚至是环境和新能源交叉渗透到一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学好化学学科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生受用的。但就目前的学生的学习现状而言,普遍存在着学生对有机部门规律掌握不清,不能清晰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特点等现象。所以,如何有效的提高当前有机化学部门教学是摆在所有高一化学任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高一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主要障碍分析
1.1 缺乏有关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
由于在内容设置上,化学有机部分是紧跟在无机部分之后,因而在开始进入有机部分学习时,缺乏对有机化学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学生们习惯于照搬以前的无机化学部分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并按照无机部分的学习思路进行学习,不能很好的适应有机部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们没有准确把握学习有机部分的基本规律,如有机化合物通常用结构简式来表示,其性质通常与其结构联系密切等。由于多方面的缺乏,如果长时间下去,学生就后续学习就会觉得越来越困难,以至于失去学习的自信。
1.2官能团结构、特征认识缺失
作为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必须熟悉而准确的掌握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但目前高一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对官能团结构、特征认识的缺失是学生们学习有机化学部分的另一主要学习障碍。具体来说,一方面是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缺乏立体思维,想象不出其结构和特征。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对官能团的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在具体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辨别相关官能团,导致成为学习有机化学的学习障碍。
1.3思维灵活性差,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
另外,高一学生学习有机化学部分的另一主要障碍是思维灵活性差,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思维定势,缺乏逆向思维。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受任课教师布置练习呆板及侧重对正向思维的锻炼,因而,逆向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学生们普遍缺乏逆向思维。一是对知识点的掌握缺乏系统性。这主要表现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有机部分的题目都不是对单一知识的考查,而是对多个相互联系知识点的考查,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对某些知识点的缺失而不能正确作答,而只能解其中的一部分。
2.如何提高高一有机化学部分教学的有效性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实现过渡
要提高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有效性,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们实现不管是从心理还是知识上的平稳过渡。具体的做法是:上课前,各任课教师应当反复认真研究,精心的准备,合理的科学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环节,并努力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经常思考如何教学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则应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及学习有障碍的知识点等进行全面的摸底,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各个击破。课后,各任课教师还做好及时的教学反思,看看还有哪些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实现学生们对有机部分学习的平稳过渡。
2.2注重知识点的总结与联系,引导学生掌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规律
虽然有机化学存在多、乱、杂等显著的学科特点,且与无机化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思路,但有机化学中有很多基础性的知识和基本的规律确实可以总结归纳出来的。因而,这就要求各任课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的联系,并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们掌握有机物与性质之间的规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识结构与框架,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如,总结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从结构到性质,接下来是用途、制法,最终寻找同类物质,使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能从结构入手,抓住官能团的性质进行一步步深入。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学习感受不断总结心得、规律,总结自己的一套学习有机化学的规律和方法。
2.3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一门艺术,不同之处就在于各个学科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大相径庭。但总体来说,各学科的任课教师要提高本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都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化学有机部分的教学亦是如此。具体来说,一方面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水平。任课教师应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高考、教学大纲等展开研究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4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虽然目前随着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单一的讲授式、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要提高学生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应该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仍有待完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充分运用设疑,引导学生观察与感知主动发现疑惑,最终通过自身思考和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结论,灵活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有机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学生对有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初步接触了有机物的种类,而对众多的有机物应该怎么命名,是学生有兴趣探究的一个话题,因此让学生通过讨论、练习,归纳出一定的命名方法。
【案例主题】
根据课标内容: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中第5点: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烃类化合物进行命名。通过学生预习,阅读教材,掌握有机物的简单命名方法,再组织学生利用练习对在有机物命名中遇到的问题产生思想的碰撞,如选错主链等,并根据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设想和思路,再加以求证,总结出系统命名法的方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环节一:独立自学,预习自测
在进入课堂前,先请同学们利用自习时间认真阅读教材13-15页,标记重要知识,查阅资料,根据学案规范完成课前预习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再利用预习自测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测,此内容课前独立完成。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内探究案结合所学知识,先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再小组讨论较难的问题,对全组的问题小组长做好记录;可以选择性完成,但一定要动笔动脑,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讨论。
课前预习案(限时30分钟,所有同学全部掌握)
1.复习:请写出C5H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并用习惯命名法命名。
2.认真阅读教材13页,什么是烃基?什么是烷基?并举例说明。
3.以■为例,说明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基本步骤。
4.认真阅读教材14-15页,比较烯烃、炔烃的命名与烷烃命名,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预习自测】
1.用习惯命名法给下列物质命名:(1)C6H14 (2)C22H46
2.在系统命名法中下列碳原子主链名称是丁烷的是( )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我的疑问】
对预习自学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课内探究案:
课题一:烷烃的命名
1.主链的选择:请找出下列有机物的主链碳原子数目。
(2)编号的确定:根据1中你所选择的主链,对碳原子进行编号。
(3)名称的写法:根据2中的编号,写出以上两种有机物的名称。
2.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有机物:
课题二:根据有机物的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1.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2.3,5―二甲基―3―庚烯
环节二:教师批改,分析记录
完成预习后,教师将学案收齐检查,认真批改,并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错误特别多的知识内容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提出。这个环节重点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感受到成功。
环节三:课堂导入,由浅入深
课堂0~10分钟:根据学案重点分析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误区,如课前预习案中第二题:对烃基和烷基概念的理解,强调乙基作为基团是一个整体;同时根据第3、4题,帮助学生梳理烷烃的命名方法和烯烃、炔烃的命名方法与烷烃的不同;利用第5题复习同分异构的书写,并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方法。再次,公布自测题的答案,讲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环节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课堂11~15分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地讨论课题,引导他们在本组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批改,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内探究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旁边进行指导与提示,并提醒他们对在讨论中形成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点评时提出。
设计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环节五:展示与点评
课堂16~20分钟:由展示任务小组根据讨论,派代表将本小组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余同学继续讨论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课堂21~30分钟:在点评环节中,点评同学应根据本小组的任务完成点评。点评同学要求面向同学,大方自然。在点评完后要问“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没有什么问题”。点评完后全体同学给予参与的同学掌声鼓励。
设计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环节六:教师点拨,归纳小结
课堂最后5~10分钟:老师根据情况加以总结和点拨。
系统命名原则: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环节七:学习反思,巩固提升
【巩固练习】
A.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B.3―异丙基―4―甲基已烷
C.2―甲基―3,4―二乙基戊烷
D.3―甲基―4―异丙基已烷
2.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 ( )
A.3―甲基―4―乙基戊烷 B.3,3,4―三甲基己烷
C.3,4,4―三甲基己烷 D.3,5―二甲基己烷
【案例评析】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尝试的学习态度,并运用改错的形式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并能灵活运用。在交往互动中,学生不断转换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本节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很自然,环环相扣,整个进程很流畅。
关键词:计算化学软件;有机化学;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19
近几年来,计算化学软件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它能够通过传统的平面符号将深奥的化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加强他们对化学结构的理解。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只有结合现代化的辅助工具,才可以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1 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计算化学软件在立体模型方面的分析方式。从本质上来讲,分子立体结构的教学在有机化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方式中,教师仅仅用单一的构图法对知识点进行规划,来将其中的规律呈现在他们面前。这种方法不仅复杂,增加了教师的任务量,也无法使学生彻底的理解知识,并产生了负担。同时,一些想象空间缺失的学生更无法将立体结构展开,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合理性。可见在有机化学中计算软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大学化学中的重点就是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析。它能够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物质之间的基本联系,并体现其中的演变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子结构的剖析,利用计算软件将排列方式呈现出来,并在多媒体中进行模拟教学,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例如:在甲烷分子的构想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利用office中的3D处理功能,构建一个立体结构的演示过程,并将分子模型进行优化。同时,为了能够将动态过程体现出来,教师也可以通过“Flash”动画模型的建立做出C-C的360度旋转过程,改变分子形态中的二苗角,来完成计算软件中的曲线剖析动作。最后,教师要利用Gaussian03软件实现分子关联性讲解。将每一分子作为一个数据节点,利用扫描功能对每一部分进行分析,并将对应的势能曲线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学生从全方位看出分子的构象规律,并实现曲线的交叉变换,令他们掌握乙烷的稳定排列形态。
(2)计算化学软件对分子光学模拟的分析。有机化学的学习目的是令学生能够用更加全面、灵活的眼光来分析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为了体现内容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将光谱理念引入到其中。首先,传统的有机化学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引入仪器的方法来完成,但这些化学辅助工具却无法将有机物分子展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知识解析。首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以Gaussian03软件为主,以功能的设定为具体方向,对分子光谱进行预测及模拟。例如:在有机分子红外光谱的学习中,教师利用互动模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将他们两两分为一组,并在建立好的模型上进行演示。而学生要根据模型中的振动频率将关键词Freq输入进去,在文件的处理界面中选择“演示”字样,系统则会选定一个基本频率,以分子振动节点为中心,制定相应的光谱。学生只要点击系统中的“开始”选项,多媒体就会将化合物分子中的伸缩振动过程、光谱曲线、结构对应方向逐一体现出来,实现了教学的动态化。
再如:在双分子亲和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建立好相应的计算模型。系统会依照分子之间的运动频率确立核定方式,并将分析中所呈现出的关键词运用到其中。最后,计算软件能够进行分子常态的设定,学生可以从中看出离子的分散过程以及试剂的投入顺序。同时,教师要结合其中的重点内容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进去,使学生根据总结出反应中呈现的状态,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整理好双分子亲和中的关键点。最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逐一评定,选取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组进行奖励。
2 计算化学软件在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机物特性分子在化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中的难点,如何将化学知识与其物理特征联系在一起,并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是教育的关键。例如:以HOMO化学概念的学习为主,教师只有将分子组合或分裂的排序过程中展现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依照其运行轨迹进行知识学习。而以计算软件为主的教学方式则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在建立基本模型的前提下选择一条分子排列轨道,将演示内容直观、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于有机化学的难度逐渐加深,单一的绘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结果。计算软件能够将分子的构成式逐一展现出来,并将平面图像变为立体形状。因此,如果教师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学习计算化学软件,并令其在课堂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同时,这种方式也减轻了教师的课业任务,节省了绘图与版面制作的时间。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为他们带来新鲜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以计算软件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对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第二,探究了计算软件在化学课程中的意义。从而得出: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其中,以达到教育创新的目的。同时,计算化学软件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可以实现知识的深化,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娇,钟儒刚,甄岩.计算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08).
[2]王亮,张玉敏,彭望明,胡思前.微课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2).
[3]郑燕,孙文新.计算机化学软件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03).
关键词: 有机化学 高效性 有效途径
有机化学的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变化多样的有机化学反应,多数学生反馈的情况是:听懂不难,但记住较难,运用更难,即使花了不少时间,也掌握不好。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考试成绩远远超过同一层次的非试验班,体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该教学策略在课题组中不断推广与完善,效果不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必修、选修内容的深、广度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必修模块的知识难度不大,主要介绍几种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反应类型和一些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拓展太多,只能初步上升到官能团的角度分析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并初步从有机物的结构分析简单的有机反应类型等,不要一步到高考的要求,难度太大,学生会丧失信心、兴趣,得不偿失。选修模块则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学习时可从结构决定性质的高度,对各类有机物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反应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处理好必修、选修内容的深广度的关系,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初,学生认为有机化学难学、无机化学简单的想法,这很可能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丧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利用有颜色变化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演示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含有醛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产生红色沉淀的实验;也可以分组或设计实验探究,如制取银镜、乙酸乙酯;毛和纤维织品的鉴别;用油脂制取肥皂等。实验时学生的兴致浓厚,同时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提高教学效率。
2.联系生产、生活、社会。有机化学和社会、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学中应经常注意联系。如乙烯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花、水果香味、炒菜提香用白酒和白醋,以引出酯的概念;食品袋和快餐盒是由什么制成的等,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及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成绩自然提高。
3.引入科学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如乙醇一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杜康酒、凯库勒在梦中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这些科学事迹创设问题情境,既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曲折与艰苦,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及质量提高。
三、抓好化学用语的教学
要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过好化学用语这一关。学生写化学用语是一个难点。化学用语,教师首先要示范好,把方法和要点讲清楚,然后举一反三针对性地训练到位。每类物质的化学用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为了让学生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在教学中每讲到新的反应类型的时候都可以用结构式的形式把有机化合物的断键和成键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就记住这个类型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如在酯化反应中,通过动画演示酸脱羟基,醇脱氢的过程。把结构式和口诀放在一起,学生就记得更深,化学用语的掌握,还要通过课堂练习、小测、学习小组比赛、抽查等方法加深巩固。学生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保障。
四、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重要的有效途径。
1.抓主线: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结构决定性质是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例如: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二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决定于官能团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学生找到了规律,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要抓住一条主线,就可以掌握全局,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材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比较分散、零碎,部分学生感觉到“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有机化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对比、归纳、总结,如将烃和烃的衍生物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化、网络化:
3.引导学生总结官能团的性质、颜色变化的反应、反应类型与物质类别的关系、溶解性等。
对复杂的有机物系统化,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应用,轻松自如地学好这门功课。
五、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