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生产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0 15:36: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生产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业生产论文

第1篇

1.1填装生产工艺现状

许多工业雷管生产厂家依然沿用较为落后的装填药技术,包括人工加药、人工操作、各个环节之间人工传送等。在该类生产工艺中,主要是以由人员手动完成,个人素质对于操作的规范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包括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操作技术不过硬、注意力不集中等,留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

1.2自动填装生产工艺

现在的工艺中,雷管制造的填装工艺基本上可以实现自动化,严格遵循着三少三隔开的基本原则,采用自动填装工艺。自动装填的生产工艺包含的环节较为丰富,包括装填药环节实现人机隔离、自动装药、自动动态监测、自动排除废弃物、自动安全报警、自动化安全联锁等。该技术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在许多工业雷管生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3生产工艺优势及不足之处

在进行工业雷管的生产过程中,引用自动装填制造工艺,其优势十分明显。其在填装的各个环节均运用到了不同的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最大幅度地减少人员操作环节,降低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人员接触到危险品,排除人为的安全隐患因素,还能够自动检测填装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安全性良好。自动装量时,其计量较为准确,且自动将其中的废品排除掉,提高了工业雷管产品的质量,减少了成本投入。其生产效率也较高,可以达到12000发/h,另外设备不易出现故障情况。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需要对设备进行专业的保养,对于该项保养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才能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延期药的制作生产工艺

2.1延期药制作环节的危险性分析

延期药的主要构成成分包括氧化剂、燃速调节剂、可燃剂、黏合剂等化学品,将其全部粉碎达到一定的粒径后,充分混合制作成延期药,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制作的过程中很难保障其能够充分均匀地混合,且极易出现火灾。如果采用干混的生产方式,在进行干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设备的运行,强化生产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严禁出现明火,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管理上也存在较多的困难。如果是利用酒精作为溶剂,采用的湿混生产方式,而酒精具有可燃性、挥发性,也容易发生火灾,情况严重的甚至引发爆炸事故。

2.2水混生产工艺

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可以采用现代较为先进的水混生产工艺,即利用水作为溶剂,在其中加入制作延期药的原料,再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制作出各种粒径的延期药,包括材料混合、预干燥、制作成颗粒、最终干燥、筛分分级等。各类材料在水中的分散性良好,能够充分融合,混合的均匀性较高,使得延期药的质量有保障。水具有不可燃性、无毒性、环保性等特点,在其中进行化学材料的混合,各个材料的可燃性也被有效的抑制,因此不会出现火灾或者爆炸的情况,生产过程更加安全、稳定。

2.3运用先进的设备

在进行水混生产工艺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械设备,包括混药机、造粒机、筛分机等,其机械性能良好,混合的均匀性高,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人机隔离,十分安全。在造粒方面,传统的生产工艺中是利用手工造粒,不仅效率不理想,也容易出现危险情况,而造粒机则能够实现人机隔离,机器可以放置于防爆间,进行淋水处理,不仅能够避免操作时形成大量的粉尘,也能够排除人为的因素,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

3刚性引火材料制作生产工艺

3.1工艺现状

传统的工业雷管生产的过程中,刚性引火材料的制作,一般是运用人工裸眼焊桥丝、手工抹药头等人员操作,其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会使得操作人员的身体受到较大的损伤,不仅工作效率不佳,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属于风险较大的工作。

3.2刚性引火材料制作工艺

传统刚性引火材料的制作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新型的工艺予以解决。可以使用钢带冲梳齿,梳齿钢带上塑除油,桥丝焊接,蘸引火药头,并利用远红外技术对药头进行干燥,将药球头干燥完毕后,再在焊机上将其与脚线焊连在一起。其主要的制作流程为:

(1)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钢带冲梳齿,梳齿钢带上塑除油,桥丝焊接,并进行运输材料,混合引火药、配置胶液等工作,才能进行蘸引火药头及药头红外烘干的工作;

(2)上述工作做好后,需要进行、分线、配线并拧紧、注塑并把、装夹子剪线等工作,再将引火药头的脚线焊接在一起;

(3)焊接完毕后还需要将废弃的线进行返修,如果合格后,可以继续使用;

(4)制作防潮漆,将焊接后的脚线喷涂防潮漆并烘干。

3.3设备要求

刚性引火元件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较多,如梳齿冲床、整形冲床、桥丝焊接机、刚性药头塑料上梳机、自动蘸药头机、分线机、月牙板式回转烘干机、注塑机、台式电焊机等,其自动化程度高,焊接质量能够达到国家及行业的标准,产品的质量较为可靠,各个环节都有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了操作人员与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药剂的隔离操作,混药头药、沾药等操作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避免了人体与有害气体的接触,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并优化了运作效率。

4结语

第2篇

员工作为化工企业的最小生产单元,承担着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责任,也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高低决定着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影响着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在化工企业中,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明确每位员工的安全责任,履行员工安全职责,以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安全生产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化工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在生产管理中应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实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在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健全的生产设备,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结合化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在安全生产现场中强化管理效果,做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针对安全生产问题认真排查,详细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改进影响安全生产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将防范和治理当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重心,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化工企业的发展,意味着企业业务扩展,企业人员队伍扩大,化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明确员工安全生产职责。化工企业员工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化工企业的第一位,真正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在化工企业日常工作。确保化工企业在工作中,营造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企业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工作人员权责利,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考核奖惩,在工作中做到逐级管理,定期考核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结合各级工作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在各级管理中实施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三、加强生产设备维护

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使得生产设备受到腐蚀损坏,非常容易引起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尤其在化学气体环境下,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复杂的工艺流程中,极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在长期的生产运行状态下,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装置以及生产设备的零部件遭受腐蚀磨损,并且老化的生产设备也会发生不确定性失效故障。所以,化工企业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针对不同的生产设备配置相应的维护方案,确保生产设备的有效运行。不同的化工企业生产设备制定不同的检修方案、检修周期,技术人员及时检查记录生产设备状况,确保化工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另外,技术人员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对生产设备巡视检修,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最快速度响应生产设备安全问题,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频率。

四、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第3篇

1.1生态位理论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生物单位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总和。生态位理论认为竞争的产生是由于某个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的特征相似性,使得这两个物种产生了对相同资源的争夺,形成了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产生了竞争。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竞争不仅会影响参与竞争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壮大。因此,要维护一个生态系统稳定和发展,就必须避免系统中各物种及种群间的直接竞争,使各物种及种群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生态位的相关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商业生态系统,如果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组织或个体运用同一种资源,生产同类产品,势必会去争夺同一个市场,这种共同性越强,竞争就越激烈。而这种竞争不仅会使竞争双方两败俱伤,也会削弱它们所在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这些组织和个体必须努力发展各自不同的生存能力和技巧,找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实现生态位的分离,才能减少竞争,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也为其所在的商业生态系统实现优势互补的功能耦合的良性超循环创造条件。

1.2共生理论自然界中的共生是指生命单元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强调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依存状态是互惠互利、稳定平衡的,而不是一方依赖另一方的关系,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使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20世纪中期,许多学者将自然界的生物共生理论运用于社会特别是经济领域。我国学者袁纯清运用共生理论在对小型经济的研究中就提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共生不仅是自然产生的现象,也是一种可以塑造的状态;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识别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社会、经济领域的共生关系也可以使共生单元之间实现资源互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创新能力,分散生存降低风险,提高生存能力。许多学者还提出,协同共生是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并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2生态学视角下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2.1改变观念,扩大视野目前我国许多产业集群虽然完成企业在地理空间的集聚,但有些企业的集聚并不是出自于相互依赖及合作的需要而产生的自觉行为,而是由于地方政府规划促进产生的。同时,由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多为同类企业,而集群内部还有许多企业抱有传统的零和竞争的观念,认为同行是冤家,从不考虑互利或共生关系,这些企业更加关注怎样运用各种手段打败对手,而新型企业总是寻求双赢的共生关系,既在合作中竞争,又在竞争中合作,他们的注意力早已转移到关注他们所参与的商业网络的整体特性上。因为今后的商业世界发展趋势势必会变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为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因此,产业集群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对内促进聚合效应,使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聚合体,对外寻找一个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的更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凭借自己的差异优势加入进去,这样产业集群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不仅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也可以在所在的商业生态系统中获取超出它边界之自由外资源来支持自身的发展。因此,产业集群的管理者、引导者以及产业集群及其企业都必须改变观念、扩大视野,对内努力建立集群企业间合作共赢的共生关系,对外积极寻求更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并努力成这些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生态种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2寻找生态位,明确发展方向无论是产业集群自身还是集群内部的企业,确定一个生态位都是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当今我国产业集群中一些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集群,一方面还存在盲目跟风,低级模仿的现象,另一方面还持有传统的竞争观念,视同行为冤家,并患有营销近视症。这些产业集群及其企业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还放在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及对资源的争夺上。因此,产业集群管理者应引导集群及其企业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谋划产业集群及其企业的发展方向,充分研究自身在某个商业系统中的优劣势,在其战略定位时尽力避免与其它产业集群或企业产生生态重叠现象,集中力量发展不同于其它集群和企业的技术和能力,努力争取在更大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发挥其功能,并占有一席之地。产业集群及其企业的生态定位的思路可以有以下两种,一是基于专业化分工优势的生态定位,既是产业集群及其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专业化优势为某个产业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发挥作用,从而立足于该生态系统,并与系统中其它集群及企业分工合作,共同促进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基于地理集聚优势的生态定位,产业集群及其企业可以利用其所在的地理区域经济优势,在某区域经济圈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2.3优化群落内共生环境,促进合作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从根本上讲不是来自于区域产业政策、地方政府扶持引导等外部力量。而是来自于产业集群内部由于集聚效应而产生的协同机制。产业集群的管理者、参与者都应该积极促进集群内部的共生关系,并逐步形成规则,使不同种类的、自我管理的企业相互作用,以推动集群向高层次有序进化。产业集群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鼓励合作的产业政策,组织产业集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开设讲座和沙龙等多种形式增进企业之间的交流,让企业都充分认识到共生可以大大提高单个企业的生存能力,产业集群中的每一家企业最终都要与整个产业集群共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业集群任何一家企业的利益被损害,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集群的稳定和发展,并最终损害集群中的每一个企业。从而帮助企业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之间互相建立信任和合作,实现整个产业集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整体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企业的多样性对产业集群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产业集群内部生态系统中,应该注意引进提供各种生产的企业,以完善共生环境,优化集群结构。

2.4培养龙头骨干企业,强化集群优势我们将产业集群类比成一个生态群落,这个生态群落要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优势。众多基于商业生态理论的生态系统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某个生态群落要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发挥其特定功能,就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具备该功能的核心企业发挥作用。同时,生态群落中其他成员的效率、创新性和生命力,也与这类核心企业息息相关。优秀的集群核心企业能够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强化品牌效应,还可以改进生产率、增强集群稳定性,并有效地激发创新。产业集群管理者可以从集群在更大的生态系统战略定位的角度出发,在产业集群中挑选并培养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在集群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整个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生命力。

第4篇

1.1煤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是煤化工企业生产活动中一项常规性检查指导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煤化工企业建立全面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至关重要,煤化工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对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大力开展化工生产管理工作,有效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欠缺,会导致煤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会造成伤亡事故,导致职业病,可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导致生产遭受很大损失。为维护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开展煤化工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工作。

1.2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

1.2.1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我国煤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足,部分煤化工行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将安全生产当作口号,并未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范缺乏执行,思想轻忽,安全事故频发。

1.2.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但部分化工单位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些单位虽有安全管理制度但相关条目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并且没有相关负责人,执行偏差较大。

1.3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

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与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活动既有相同点,又存在一定差异,有煤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有要求。首先,必须遵循生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在超温、超压、超负荷的工矿下进行生产,不能擅自更改工艺指标,不能在生产系统上进行实验性操作,生产厂区内严禁吸烟喝酒、严禁将烟火带进生产区内。生产区内不能设置吸烟室,要进一步加强生产车间烟火管控力度,不能使用有明火、不防爆电热源,建设完善、安全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安全指挥系统,车间生产人员在工作期间采用岗位责任制度,建立检查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明确指挥人员权责,保证其能够进行正确决策,要求指挥正确有效,不能出现违章指挥和盲目智慧。生产一线人员要坚守岗位,服从统一调度安排,禁止脱岗、串岗、睡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配置,组织安全生产专项培训,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生产经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煤化工生产企业监督管理

2.1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

煤化工生产基地生产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时刻注重安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煤化工生产过程严禁“三违”工作,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身穿紧扣工作服,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确保各项安全措施执行到位。注意恶劣环境条件对施工的影响,遇到大风、大雨、大雾、大雪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安全。要保持工作和施工范围内的清洁有序,要注意保管随身携带的各项工具。

2.2严格安全规范,加强监督检查

制定作业安全防护规范,实现管理流程的进一步细化,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煤化工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监督检查工作,在化工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安全防护工作,保证煤化工工作人员清晰认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将安全防护工作作为煤化工生产的常规工作,专职人员每天按时到现场监督检查、不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把安全问题消除源头上,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作业安全。作业人员上下脚手架应走专用通道,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翻跃,确保人员安全。

2.3建立科学高效安全管理机制

第5篇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就是项目部,依据安全生产的要求,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网络体系以及安全监督体系,利用这两个体系来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优化项目团队,项目经理需要能够独立的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从而生产出精品工程,以满足文明施工的需求。只有做到了如上几点,才能够使得企业可以真正的实现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对水利施工企业的影响

人类的基本需求就是安全,安全是人们获得健康的最主要的保障,而生产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依据生命来延续和开展。没有了生命那么就会没有生存可言,没有了生命,生活将不复存在。安全事故是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会对企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而且还会使得企业相关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从而会对企业的信誉度以及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冲击,最终可能会使得企业出现倒闭的现象。因此,可以说明,安全生产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点。

3如何搞好水利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要想能够有效的保障生产的安全,就需要对水利施工企业的生产实施标准化的管理,依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降低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保障生产的安全进行。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相关的管理流程对水利施工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隐含进行有效的排除,针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相关预防机制的建立,从而使得相关的生产行为更加的规范和合理,从而保障各生产环节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水利施工企业生产的需求,保障工作人员、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在最佳的状态,并且要不断的对水利施工企业制定的生产规范进行有效的改进,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行提升,以实现水利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具体的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3.1狠抓制度建设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安全生产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一个基本项目,是水利施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环节。要想能够使得企业可以做到安全生产,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通过制度对安全生产进行把关,而应该建立的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等。而在这些制度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其中的重点,就相关的实践分析可以了解到,安全状况受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影响,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可以对安全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则安全状况就会相应的变差。要想使得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就需要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彻底的落实,对各个部门的职权进行有效的划分和制定,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每个部门都需要签署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每个部门的各类人员也需要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

3.2狠抓教育培训

第6篇

1.1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越发严峻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资源需求的越来越大,很多煤化工企业都进行了大型煤化工装置的购进,从而加快企业的生产速度。但是,伴随着更多的经济效益而来的是更大的危险性。煤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发展,为煤化工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性。而一旦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进而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此外,面对着不断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材料,煤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显然还不能适应。所以近年来,煤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使得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越发严峻。因此,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有必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

1.2国家、社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提高

在煤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在2010年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另一方面,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与媒体都关注起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问题,进而使煤化工企业不得不面临着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随着国家、社会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提高,企业也应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

1.3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

在煤化工企业生产煤化工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高压、负压深冷等多种严酷且复杂的工艺工程的运用。所以,在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煤化工企业需要加工、处理和运输一些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另一方面,煤化工企业使用的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再者,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将产生一些废物,所以有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加强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使这些安全生产问题得到控制,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化工企业有必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

2煤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就目前来看,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显然是造成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一些煤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是一味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表面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直接导致了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漠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员工违规操作、加班加点的现象长期存在,进而导致了煤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管理责任未能落实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需要人员去落实,进而使安全生产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想要使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就要使管理的责任得到落实。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很多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显然没有落实。一方面,一些企业只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却没有安排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成为了一种口号,并没有具体的人员去展开具体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之后,一些企业并没有去追求事故产生的责任人,也没有进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的调查,而是一味急于恢复生产工作,进而为企业的生产管理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3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显然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落后的管理水平无法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无法胜任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则流动在各个大型企业之间,无法真正的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一些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设备和设施比较落后,无法进行新型的生产设备的管理。再者,一些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和规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更新,所以无法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指导。

2.4资金投入不足

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相比,煤化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只有少量的资金投入。而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不仅不能进行人才的培训,也无法进行新的安全设施的购买,从而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树立安全文化

为了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首先要进行安全文化的树立。因为,安全文化的树立,可以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进而使企业全体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的力度。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努力做到使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企业要将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落实,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进而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3.2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想要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加强,还需要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责任人身上。因为,在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之后,就能够更好的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安全生产制度的完善,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责任制度层层落实下来。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从而保证责任人的责任能够在监督管理之下得到落实。再者,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生产管理。而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责任的判断,并追究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因为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能吸取工作中的教训,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3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了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加强,企业要积极的寻求方法进行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企业要进行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来进行优秀的管理人才的吸纳,从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使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再者,企业还要进行专业援救人员的培养,进而使安全生产事故得以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更新,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预防工作,进而使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4结语

第7篇

当前,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原材料主要有:钢材、建筑五金、金属材料、橡胶及制品、劳保用品、通用机械设备、电力电工设备、电工材料、电工元器件、日用电器、通用仪器仪表、工具量具刃具磨具、紧固件、轴承、阀门等。现阶段,A生产加工企业在原材料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A生产加工企业仓库储存空间情况如下:物资库存仓库总面积750平方米,长50米,宽15米,高30米;托盘长1.5米,宽1.5米。A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仓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1)产品完工后,各生产单位核算员凭主卡、产品附件清单,在生产技术部成品保管员处办理入库手续,并填写《公司成品入库单》,简称成品入库单。生产单位根据成品入库单编制本单位《产品完工产值情况统计表》,生产技术部凭成品入库单编制《产成品收入明细表》。(2)生产单位凭主卡、成品入库单、领料单,到经营计划部销卡,凡超出定额费用部分一律无效,可直接从收入总额中予以扣除。(3)市场开发部负责依据《产成品收入明细表》编制《产品完工汇总表》,向企业主管领导、财务资产部报送。(4)工程竣工后,各分公司及时报请工程项目部、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数量、工期、施工资料等进行验收。

二、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A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原材料存量大,大量的产成品仓储库存积压、大量的生产在制品、市场供应商家原材料一次性来货太多等因素,造成了企业仓储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

1、储存结构设计不合理企业储存空间应包括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和无用空间,即储存空间=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而A生产加工企业的仓库设计,将重点放在物理空间上,仅物理空间就占75%以上,其余空间共占25%不到。由此可见,企业的仓库整体空间利用率并不高,物资库存中存在拥挤、堆积现象,一旦到了企业产品销售旺季时,仓库就会变得更加拥挤、混乱,仓储产品卸货、入库、分类及管理效率极其低下,而空间拥挤还会造成产品脱落、碰撞以及破损。

2、仓储管理制度不健全A生产加工企业当前的仓储管理模式还是采用了原始的仓库储存管理模式,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物资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要求。受到传统仓储管理模式的影响,A生产加工企业在仓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的不到位,未精确考虑各种物料项目之间的联系,公司成品规格种类多、物资管理混乱、编码不统一,造成货位摆放混乱,影响仓储效率。此外,在库存的物料分类方面也没有按照精细要求划分,常常从价格方面进行归类,忽略了不同物料的体积、流量、订货周期、保存要素等情况,很多仓库储存区域没有得到明确划分,由于区域划分混乱,一些金属制材、电器零件、变压器、导线、开工部件等只能在室外摆放,长此以往企业仓储材料、物料损耗较多。

3、仓储管理人才管理不善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在岗的仓储部门库存管理人员都是些老员工,常常在没有专业库存技术和理论支撑下进行管理,依靠的是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理论和数据依据。仓储管理人员的缺失,导致一些区域仓库没有人负责,仓库里的物料、材料混乱堆放,影响了库存管理秩序,导致A生产加工企业一些重要材料存放不规范化。此外,由于A生产加工企业目前仓储管理人员不足,无法根据公司材料、物料库存管理要求进行有系统的存货盘点,造成企业的仓储账目、物混杂现象日趋严重。

4、仓储管理技术落后A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之所以混乱、仓储区域之所以不能明确划分、仓储物资管理之所以出现较大误差,与落后的仓库管理技术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很多仓库现如今还延续着十年前的人工记录、人工测量、人工统计方式,仓储管理方式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仓储管理的时效性和仓储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少数的仓库采用了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大部分仓库即使装有仓储管理系统,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通常情况下只做账目统计利用,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化仓库管理需求,导致公司仓储物资账目出现偏差,账、物不符现象百出。

三、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优化途径

单一的物料仓储管理策略、笼统的仓储控制规划,以及混乱的仓储物料分类是导致A生产加工企业当前仓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针对A生产加工企业不同物料仓储要求,通过采用ABC分类法及现代化的仓储技术等实现仓储管理优化。

1、采用ABC分类法进行管理ABC分类控制法是库存控制的方法之一,采用ABC分类仓储管理方法进行旧有仓储管理优化升级,从生产加工企业运营特点出发,对现有的仓储物资展开合理的主要、次要划分,充分利用三类物资的仓储空间,展开合理高效的仓储物资的区域管理。采用ABC分类控制法进行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合理进行物资划分,对仓库中的多种产品进行划分、归类,针对ABC三类物资可以采用相应措施制定仓储管理计划、订货方式、配置要点、记录方式、保存要求等,对仓储进行ABC分类之后,还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对不同级别的仓储物资进行不同的管理和控制,促使企业仓储管理日趋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

2、应用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为保证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管理优化方案实施时,保证各部门成员之间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需要根据企业仓储管理需求,采用先进化的ERP系统、CRM系统等,还要根据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构建能够分析需求因素指数的整合系统,切实保证公司仓储信息的安全、库存数据的精确、库存交易记录的保密等。此外,还需要借助B/S程序构架,基于IT信息技术之上,对企业仓储物资的现金流、物流等展开适时追踪,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第8篇

人、生产、环境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要素。人通过生产与环境产生能量交换并相互影响,而生产始于设计,也决定于设计,设计不仅提供生产的理念,也提供生产的方案。如果说生产是人与环境能量交换的中介,那么,这个中介的灵魂就是设计,设计对于人与环境的互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平衡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环境污染也从最初的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风险概念应该被确立,这一概念即是:由于工业产品设计所导致的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可能性。其逻辑关系是:工业产品设计定义产品要素、决定生产工艺、指导销售策略、引导消费行为、影响生活方式,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得出其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风险,这将有利于调整设计策略或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其生态环境损害消除或降至最低。这一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产品的选材阶段、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阶段、产品的使用与维护阶段以及废弃物阶段。

二、产品选材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是构成物质产品的基础,选材是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内容。选材,不仅关系到产品的物理性能、视觉感观、触觉感受,还直接关系到产品材料的获取及其加工工艺,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构成产品的材料来看,可大致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目前,在工业产品的用材中,天然材料主要是木材、皮革和稀有石材。天然材料在色泽、质地与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天然材料直接取材于自然环境之中,“来于尘土,归于尘土”,因此并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当某一天然材料的数量与质量发生变化时,对整体生态平衡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树木被大量砍伐,会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链条断裂等恶果。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稀缺性能够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商家对其趋之若鹜,因而,某些优质的天然材料就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从生态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损失将比前者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如果说,对天然材料的过度攫取其危害是显著的,那么人工材料,尤其是不可降解的人工材料的泛滥,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则是触目惊心的。人工材料建立在化学工业的基础上,人工材料之所以诞生,即是为了弥补天然材料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能、原料获取及加工成本等方面的劣势,然而,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人造材料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人工材料泛滥所带来的环境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其获取需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并产生废气和废水;2.难于或不能被自然降解,所形成的固体废弃物会对土壤、水体、生物造成直接或潜在威胁;3.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昂,焚烧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对于产品设计中的选材要十分慎重,既要考虑成本因素,更要时刻以生态利益和环境安全为准绳,着眼于材料科学的进步,依照不同产品的性质和用途,选择最为适宜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应尽量减少构成产品的材料种类,降低其回收、利用的难度,将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至最低。

三、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确立工业产品的各项效果和技术指标,并通过选择和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将其实现。具体来看,工业产品设计需要对产品的外观尺寸、造型、结构、材料、色彩、表面肌理等进行定义,生产和制造则是依照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内容而展开的。众所周知,简化生产工艺能有效提升效率、压缩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减轻环境压力。一方面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如设备的创新,多轴联动机床、激光雕刻机、大型3D打印机的面世,使得以往复杂的工序得以简化并能够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再如材料的创新,记忆合金、纳米陶瓷、石墨烯等新材料相继出现,除具备优异的物理性能之外更能够简化产品结构和制造工序;但无论是新设备、新材料还是新工艺,都需要长期的研发和巨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工业产品设计的优化,相较于技术创新,通过设计手段简化生产工艺将更加直接和高效。如在“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开展的简约设计(Minimalismdesign)、可调节设计、模块化设计、工艺简单化设计等,都能够极大地降低产品复杂程度,提升模具利用率并简化装配工序;此外,采用简洁的造型、单纯的材质、简单的结构,利用料本色、材料本身质地、暗线装饰等具体的设计手法也能够有效地简化生产工艺。诚然,复杂的生产工艺,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然而,以此为标榜并刻意为之,反映在设计上,即是复杂的造型和结构,繁复的装饰和材质的堆砌,虽能够造就一时的感官刺激,然而从长远来看却是难以持续的,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取的。研究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工业产品设计向着“结构最简单、材料最俭省、造型最简练、表面最纯净”的方向发展,从而简化生产工艺,将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

四、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输与销售是产品转化为商品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不论是商家还是设计从业者,都对其高度重视。从设计角度来看,要保证运输与储存的便利、高效,以及促进销售,重点在于产品的包装,可以说,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产品的包装形式。首先来看运输阶段。从规模上来看,产品的运输无外乎两种,一是大批量的运输,如从工厂将产品运送至销售地,二是小批量或单品的运输,如从销售地运送至客户手中。无论是哪种形式,在运输过程中,对包装的核心要求是保证产品安全,即是保证产品免于因震动、撞击、挤压、受潮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产品损坏或失效。为了保证产品安全,就必须采用更坚固的材料、更大的缓冲空间、更好的密封效果等,随之产品包装的质量更重、体积更大、耗材更多,但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包装本身物料的浪费;二是运输效率的降低,而这也是运输阶段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部分。产品包装除保障产品安全之外,另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增强展示效果,展示效果对产品的销售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产品在包装上煞费苦心。产品包装设计,为了增强展示效果,促进产品销售本无可厚非,在此要批判的是“过度包装”。所谓“过度”,即是包装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畴,如运用高档材质、复杂工艺、夸张的体量等,甚至在部分行业,包装的成本已经高过产品本身!其目的,无非是通过“过度”来追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如果说,过度包装的首要问题是对资源的浪费,那么更大的负面效应是对社会生态的破坏,因为这种包装形式营造奢侈消费,助长奢靡之风。研究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产品包装向着轻量化、小型化、集约化、便于利用、易于再生的方向发展,这既是还原产品包装的本真,亦是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五、使用与维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业产品设计将定义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方式,是使产品具备物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关键。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施动者是人,受动者是生态环境,连接两者的介质是产品,因此产品需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人的需求,二是环境的制约。满足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Usability)。产品的安全是基础,要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确保用户的使用安全;易用是更高的要求,即是方便人们更好地去使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以下要素:可学习性、可记忆性、减少误操作、具备效率、令人满意。这既是工业产品设计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亦体现出目前产品设计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将会导致人在使用与维护产品时遇到诸多不便,甚至是危险,以至于对人身财产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要适应环境的制约,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产品的质量,二是产品的能耗。在这里,产品质量是指能否长期、稳定、高效地工作;而产品能耗是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能环保。要满足上述要求,首先,需要通过设计为产品设定适当的功能范围,功能范围过窄,会使得产品功能单一,适应性不足;功能范围过大,会造成功能浪费、结构复杂、维护困难。其次,需要通过设计使产品具备优良的工作性能,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应用,材料运用、结构和工艺设计上。再次,需要通过设计使产品具备科学的使用功能,主要体现在高度协调的人机关系。研究产品的使用与维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易用性,实现产品使用和维护的绿色高效。

六、废弃物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产品丧失物质功能和使用价值后成为废弃物,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最为明显。现代设计强调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Design)的理念,提出设计应当使产品具备“从摇篮到摇篮”(CradletoCradle)的可持续性,即是希望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但要使产品具备这一属性,需要摆脱两方面的困境:一是材料的限制,二是观念的束缚。工业产品的用材绝大部分是人工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的共同特征是制造容易、回收困难,因而其成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尽管所谓“绿色材料”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现实是这种材料并未成为目前工业产品的主要用材,这里既有技术的因素、经济的因素,也有人们观念的因素。相对于突破材料的限制,观念的转变显得更加困难。首先,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普遍是“喜新厌旧”。产品生命周期的完结和产品代差的出现,是造成这一观念的客观因素,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产品推陈出新的频率越来高、间隔越来越短,刺激着人们的视听、调动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许多产品被提前“终结生命”。其次,人作为视觉动物,总是被精美、华丽的事物所吸引,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事物拥有更夺目的特征,而更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物质的迷恋和财富的炫耀,反之,质朴、简单的事物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实际上,这是植根于封建时代、发展于工业时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当今的投射。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缺乏主动延续产品生命和参与废弃物再利用的动机,人们已经习惯于购买和抛弃,而非维护和再造,因为前者意味着喜悦和简单,而后者意味着乏味和挑战。研究产品废弃物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是对可持续这一命题的思考。可持续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可持续,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以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并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是达成可持续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七、结语

第9篇

安监和教育培训部门要形成活力,对照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认真编制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细化各级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要求。系统梳理、整合安全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少而精、面向需求、系统和专项相结合的思路,完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教材等基础保障措施。按照“分层、分级、分专业、分岗位”的原则,提升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对各级安全生产人员认真开展“安规”、“两票三制”、“三种人”、安全技能等级认证、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等的培训、考试、考核、认定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新入场的员工和转岗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训培训。重点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引导员工主动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

2严格执行“安规”、“两票三制”制度

督促各级人员对“安规”、“两票三制”的学习与刚性执行,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控,突出关键“节点”控制,确保安全生产,每年组织进行“安规”考试,并对“三种人”进行考试、考核、认定把关,对考试合格人员进行行文公布。凡脱离岗位三个月及以上者,应重新组织考试、考核、认定工作,履行批准手续。对违法“安规”、“两票”及“安全生产禁令”的人员,要严格进行继续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针对“两票”执行中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分析,并做到实时跟踪闭环管理。

3完善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督促各个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重点加强实战演练,要做到无脚本推演或盲演,对应急管理和演练情况进行抽查。开展的应急演练,要注重演练实效,形成演练评估及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总结、分析应急工作经验,全面开展应急预案的滚动修编工作。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突发事件,完善有关应急预案,邀请专家或第三方进行评审。通过演练校验事故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之间的衔接水平,各子预案的正确性、可操作性,查找应急处理和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一线员工应急准备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促进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加强事故/事件管理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事故事件调查及整改工作,对事故事件调查质量进行评价,对事故事件整改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台账,分层分级对事故事件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安全生产预警。加大对责任事件与重复性事故事件的责任追究,严防同一原因或类似事故事件重复发生。充分运用典型事故事件案例,强化安全警示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5落实主体责任,狠抓作业风险闭环管控

公司通过“五个步骤”,持续不断实施作业、电网、设备、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等风险管控,实现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全面评估电网、设备、作业、职业健康、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风险,编制年度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抓好防控措施的落实。按照风险管控计划、设备停电计划和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按月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计划,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思路,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四分”管控,强化正常与抢修作业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监督、事后绩效评价整改。

6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完善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和机制,把“四不两直”制度化、常态化。编制安全检查工作表单,实现安全检查流程化、模块化、表单化,提升安全检查规范性。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春秋季、迎峰度夏及各项专项安全大检查。对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按照“三定”原则,认真制定整改计划,督促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整改,有效形成PDCA闭环管理。

7建立习惯性违章档案

建立并严格执行《反习惯性违章考核制度》,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编制《常见典型习惯性违章示例》手册,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开展查“三违”专项行动,以反违章倡议、反违章签名、现场反违章大检查等形式,大力整治习惯性违章。同时将习惯性违章人员作为部门目标过程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并中断“个人安全信息记录”。

8充分发挥安全监督效力

安监部门有效利用监督手段,对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整改的要求现场整改,不能整改的要求限期整改,并且充分利用每周一生产调度早会和每月安全生产分析会对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根据安全隐患及违章性质严重程度充分利用《安全生产预警通知单》、《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等手段认真督促整改,确保现场作业过程中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限期整改。

9严格执行目标过程考核制度

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按期完成季度和年度目标过程考核工作,安监领导要亲自深入各相关基层队所,不断与基层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班组深入沟通与交流,减少安监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协调阻力,增强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之间的有效协作。同时根据目标过程考核,要求基层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现场认可考核结果,并按时下发各单位考核情况,以提高各单位所存在不足方面相互借鉴学习和提高,确保责任事故/事件逐步降低,针对各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要求认真整改和落实,并根据考核暴露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三不一鼓励”管理机制,打造“知责尽责、重视风险、信息畅通、分享互助”的安全文化氛围,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化“理念引领制度、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文化”进程,建立安全行为准则,引导员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10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