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23:14: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应用化工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未来的5~10年,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造纸、造纸、冶金、轻工等产业。据人事部门统计,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人才总量约为24000~26000人。其需求方向主要有:化学工程、石油化工专业的石油仓储、运输管理人才;具有化学工程、化学机械、高分子化工等专业背景的石油冶炼工程人才。到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林浆纸产业人才总量约为2500人;到2015年约为3900人。化学工程以及具有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有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冶金行业也需要专业人才51500人。由此可见,未来北部湾经济发展对化工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
2区域产业知识技能要求
通过调研总结发现,区域行业对化学化工类人才技能需求如下: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理论知识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等综合素养,能在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及石油化工等化工领域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冶金、能源、轻工、生化、材料、环保等领域从事工业生产、生产技术改进、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下面就结合各行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知识技能需求的分析。
2.1能源运输行业
中燃燃气发展公司是最大的城市燃气公司,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培养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可以满足该公司很多岗位的工作需求,为了更好的使我们培养的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本科人才满足岗位需求,双方达成共识,将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开设燃气运输、天然气加工等相关的选修课课程,加强学生对天然气储运加工基础知识的学习。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在钦州港共投资建设9个码头泊位,其中已建成油汽专用码头1个(5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3个(10万吨级、7万吨级、2000吨级各1个),散货码头5个(10万吨级1个、1万吨级4个);自备铁路已经开通。该公司对于高层次、复合技术型的本地化员工是非常急需的。对方建议在未来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适当的选修课,加强学生对港务中油气和煤炭应用知识的学习。
2.2新材料行业
广西新合力冶金有限公司从事高炉锰铁、镍铬铁合金、不锈钢及不锈钢型材等冶金产品的生产加工的人才非常紧缺,该公司将具备年产10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上缴税收10亿元,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极大的带动地区物流、进出口贸易、服务等相关行业迅猛发展。该单位建议应该加强学生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认识。此外,对广西明利磷化工有限公司调研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该单位同样要求对磷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各个生产车间、废水处理池及产品分析等相关基础知识要牢固掌握。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需要学生听从工程技术人员安排,因此,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格律己的学习工作习惯同等重要。广西红墙新材料有限公司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化工知识外,还对学生的涂料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高分子专业基础知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3分析检测行业
钦州市环境保护与监测中心与化学化工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达成了共识:我们应该抓住区域经济迅速腾飞和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双重机遇,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打造特色实践平台和实训场所,为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提供坚实的实践教学条件,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提高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结合该公司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需求,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着重培养包括监测点样品的采集、样品的保存与运送、样品实验室处理和分析流程、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记录与上报等环境监测的实践能力。
2.4粮油造纸行业
中粮油脂(钦州)有限公司位于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348亩。主要生产“福临门”牌小包装食用油,“福掌柜”、“福之泉”、“可味”等中包装烹饪调和油及“四海”牌豆粕等。该单位希望以后在人才培养、实习、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系统,同时可以增加实习的系统性,保障学生实习过程学习到较系统的实践技能。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建议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力与智力资源以及该公司先进的生产条件来搭建学生实训平台,联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实训模式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培养体系改革模式探讨
结合北部湾地区化学化工类产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调研总结和钦州学院现在的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为目标,拟在理论课程设置、实验课程内容修订、实践课程的设计、选修课的开设等方面进行如下对教学改革探索。
3.1理论课程
旧方案基础理论知识太多,工科课程体系理科化,尤其是基础化学知识占得学分和学时比例太高,可以压缩优化理论课时的结构和比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如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化工分离工程等课程的设置需进一步优化。
3.2实验课程
学生的实验课时和学分比例太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有机、无机、分析、物化等基础实验外,还需要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可以开设与地方产业结合密切的创新性实验,锻炼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技能,使学生的实践技能确实能够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得到全面的提升。
3.3实践课程
学生缺少基本的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工科学生这些能力是必备的,可以增加相关的实践课时;学生对区域化工产业普遍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可以结合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化工生产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意识、产业发展特点、自我发展的定位形成深层次的理解;此外,学生在化工文献检索、生产实训、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知识均比较欠缺,应该进一步加强文献检索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训平台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生产从业技能。
3.4选修课程
污水处理、涂料、新材料等领域相关诸多材料都是聚合物材料,与此相关的要加强学生高分子相关知识的学习;北部湾经济区对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人才非常急缺,应开设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选修课课程,拓展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利设计、热力学、材料力学及受力分析等方面知识在将来化工产业中的应用较多,应该增加或补充相关的课程;此外,与广西特色的农产品资源相关的拓展知识太少,可以增加天然产物加工等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方便将来在更大的产业领域灵活就业。
4展望
(一)教师
1.教师的课程改革观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课堂上的角色,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但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固有的工作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影响,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更新知识结构的勇气,对进行课程改革不积极、不主动。因此,教师课程改革观念跟不上课程改革的发展,并在短期内难以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阻力。
2.教师的素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需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并具备精湛的化工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课程开发设计能力、项目课程的教学能力、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专业工作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设计等工作,但兼职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学校上课时间限制等原因其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即使进入了课堂,部分兼职教师没经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课程的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偏差,导致兼职教师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另外,专任教师中30—35岁年龄段5人,工作经历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更谈不上具备精湛的化工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对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不清楚,以致出现项目载体设计不合理、工作任务设计过难和学生完成起来吃力等现象,使课程改革成效受到限制。
3.教师的精力通过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座谈,教师普遍反映:教师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够。因为课程改革涉及化工专业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学习情境及项目设计、工作任务设计、参与教学评价等,每一环节都需付出大量劳动;另外,我院专业教师还有河南省示范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等建设任务。因此,对于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很难深入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教师精力不够及缺少时间反思势必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
(二)校企合作的作用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是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化工企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课程改革要在满足企业真实需求并有企业充分参与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机会、使专任教师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历练、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真正进入课堂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等)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校企合作作用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成效的影响因素。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人情和互赢的关系上,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人员只参与课程调研及课程开发设计、定期开展讲座及最终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企业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专任教师无法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历练,学生无法进入企业进行现场上课。校企合作不充分、不到位,制约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发展。
(三)教学管理部门
目前,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安排各教师的课程表及教学场所,监督教师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进行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倡导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原来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进行。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进行“理论、仿真、实训有机结合,教学做同步”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对教学场所及教学时间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四节连上的课程完成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有可能前两节在仿真室后两节就要到实训室,需要中途更换教学场所。但教学管理部门明确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途更换场所需要提出调课申请,需三级领导签字,手续繁杂,这无疑挫伤了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使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无法落到实处,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学管理部门在担当好“管理者”、监控者”角色的同时更应发挥好“服务者”的功能。而且,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是新事物,教师都有畏惧心理,极需管理部门的耐心指导与多方支持,当教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而有畏难情绪或改革实践成效不如意时,管理部门应发挥好课程改革实践中“指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学管理部门“服务者”及“指导者”角色的发挥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上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继续走访、调研、座谈讨论,认为这需要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企业、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共同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一)教师
1.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目前,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在埋怨学生素质差、学习不积极努力的情绪中开展工作的,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是课程改革成效的检验者、受益者,课程改革就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我国,虽然高职学生是高考成绩处于中低段的学生,课程系统化学习的知识准备不足,但他们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还是比较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所以,应认清学生状况和特点,不是抱怨而是相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更新课程改革观念,提高自身“双师”素质进行高职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应该认识到:如果跟不上高职课程改革的步伐,势必将会被学校所淘汰,面临失业的危险。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危险有可能变成现实,就会积极努力地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要进行课程改革,就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计条件地主动申请下企业进行工作实践,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工人,使教学更加有目的性、实用性,提高自己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
3.坚持教学反思,深入课程改革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估、总结的活动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可指教师对自己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的教学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思考,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组织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的途径有课后与学生交流、进行课后小结,可以进行公开课、讲课比赛等同行的观摩与交流等。
(二)教学管理部门
教学管理部门应认清目前课程改革现状,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充分做好课程改革的“管理者”和“监控者”同时,也要发挥好其课程改革“服务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消除畏惧情绪教学管理者应放低姿态,多深入教师队伍当中与教师谈心,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只有课程改革了且改革有效、到位,学生才能发展,专业、学校才能生存,教师才能生存,否则教师将被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所淘汰;营造课程改革浓厚氛围,组织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技能培训,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步骤;监督检查教师实践效果,使培训落到实处,使教师感觉培训有效果,课程改革有望,增强老师的成功感,从根本上消除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畏惧情绪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课改积极性教学管理部门在保证其管理者功能发挥的前提下,要做好其服务者的功能,尽量为教师建立宽松的、支持课程改革的环境,尽可能地为课程改革提供便利,缓解其工作压力。如允许改革课程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的灵活性,不要把教师拘泥于“教学事故”的条条框框中;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教师年度考核、工作量计算、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对参与课程改革者进行倾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对于承担课程改革实践的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考虑减少其其他任务的工作量,使其将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程改革上。
3.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兼顾教师实践和企业利益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发挥其“管理者”和“监控者”的职能,制定“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尤其是教师下厂实践的量化考核制度,与教师年度考核、工作量计算、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挂钩;明确教师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时间、实习的内容,并对实践过程实时跟踪检查。另外,从企业角度讲,与学校合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能从学校赢得利益,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吸引企业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如在科研方面建立制度,不断增强教师技术研发力,将解决企业问题和难点的课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在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建立制度,倾向于能够定期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建立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兼职教师的权利、义务以及薪资报酬等;在签订校企双方合作协议时,要考虑企业的人动、盈利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对校企合作协议执行影响,写进校企合作协议中。
(三)政府政策倾斜
关键字:常绿树哈尔滨植物应用
哈尔滨是一座景色秀丽、别具风韵的东北城市,由于地理条件所致,城市绿地中常绿树种较少。为了使哈尔滨市冬季亦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增加常绿树种及绿化栽植树的数量显得尤为重要。但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对东北地区常绿树木的应用现状还缺少系统的研究调查。因此本论文从哈尔滨市自然条件出发,选择一批能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城市面貌,并能满足各种功能需要的常绿树木,并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来充分发挥和利用哈尔滨市常绿树木的优化配置,提高园林绿地的观赏效果和使用价值,使哈尔滨市的常绿树木真正发挥其在绿地中的生态、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多种效益。希望本论文的完成,能为哈尔滨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实现有所贡献,同时也相信哈尔滨市的常绿树木以其苍劲的雄魂、常青的风格、抗逆的气质在未来的绿化建设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1、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在哈尔滨市区,对公共绿地形式分别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包括街道绿地、休闲绿地、等。地点的选择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常绿树的名称、数量、所占比例等,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注意绿化树种不同层次、不同的季相变化,掌握调查地绿化树种的配置方式,常绿树种在整个绿地景观效果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并用数码相机进行实地拍摄。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街道绿化调查
近年来,哈尔滨市的街区绿化打破了原有的模式,随着道路的拓宽,分车道的增加,街道的绿化呈现出多种绿化形式。哈尔滨市的多条主要干道,都摒弃了单一的绿化模式,而是采用了落叶树与常绿树结合,乔、灌木与绿篱的层次搭配。常绿树种在街区的绿化的调查结果如表4-1:
表2-1街区绿化中常绿树的调查结果(棵)
调查地点
和兴路分车带绿化
和平路分车带绿化
和兴路街头绿地(动力区政府门前)
文昌街街头绿地(省图书馆路段)
红皮云杉
223
3
5
黑皮油松
7
4
樟子松
96
丹东桧
339
4
14
常绿树总数
562
96
14
23
落叶树总数
1817
196
91
42
常绿树比例%
23.6
32.8
13.3
35.3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常绿树在街区绿化中的比例约为26.25%,主要是红皮云杉和丹东桧,在数种的选择上显得单一,未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
2.1.1街道绿化造景特点
和兴路在九九年改造后,变为四板五带式街道,成为哈市的一级街道,快车道的分车带内主要以丹东桧为主要绿化树种,其平均高度为2.5m。丹东桧采用分段栽植的形式,每隔约30—40米,便有5—7棵丹东桧栽于分车带内,株距大约为1.5米,同时分车带四周以80cm高的榆树篱围合。在街道两侧的分车带内,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绿化形式既可体现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同时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分车带内的云杉球栽种于垂枝榆、丁香树下,形式灵活,富于变化。
和平路也是近几年哈尔滨市重点改造街道之一,是三板四带式街道。以樟子松为主要绿化树种,并辅以高约2.8米剪形榆树球、丁香等进行间种配置,水腊矮篱约40cm进行绿化带四周绿化。将樟子松作为分车带内的绿化树种在哈市街道绿化中应用较少,但所形成的景观效果却颇为壮观。特别是哈尔滨市较有名的亚麻厂、量具刃具厂等一些历史悠久的工厂都位于和平路上,这样的配置更能衬托出这条街道的历史文化气息。
作为街头绿地的一种形式,动力区政府门前的两块绿地,在配合改善交通环境的同时,其中的一块建成用来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小广场形式,其四周的绿化只是简单的小旱垂柳和水腊篱的结合,小广场的西侧背景为动力区人民政府办公楼,若是在此能栽植一些常绿树,会更加符合周围的环境氛围,突出建筑物的性质特点。另一块绿化区距区政府大楼较远处,该绿地的设计更适合附近居民进行休闲娱乐,绿地的树种以常绿树、小乔木为主,乔灌结合。配置形式主要以常绿树为中心树种,四周是剪形的水腊篱或水腊球,并配置一些京桃、垂枝榆,白桦等小乔木,灌木层主要为榆叶梅、丁香等。春季开花的树木,次第开放,与常绿树构成一幅美景;夏季草坪以常绿树为中心,进而点缀一些草花,更显出常绿树的高大魁梧;秋季的白桦与常绿树更映射出绿地的别具风韵;冬季傲然挺立的常青树,不惧严寒为城市添绿。但在调查中,绿地中唯一的大树为近12米高的黑皮油松,栽植于绿地边缘或树池内,并未能起到在炎热夏季为人们提供绿荫的作用。
常绿树在文昌街的绿化中主要应用于街旁绿地,且较有特色。在宣化街图书馆路段圆锥形的丹东桧与高低错落的水腊球围合成一个小空间,小空间内设置一些石凳供路人休息。在另一块绿地上,丹东桧和修剪成不同形态的榆树球作为背景,再配以组成波浪形绿带、高约30cm的水腊篱,整个绿地无论在层次还是颜色的搭配上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2休闲绿地调查
休闲绿地被誉为城市的会客厅,在代表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精神面貌的同时,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休闲绿地应尽量实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原则,在哈尔滨市调查的几处休闲绿地得到的数据情况如下:
表2-2公共绿地中常绿树的调查结果(棵)
调查地点
金桂园景观广场
道里文化广场
斯大林公园
红皮云杉
8
189
黑皮油松
5
34
桧柏
25
26
25
樟子松
108
红松
8
14
杜松
28
铺地柏
15
常绿树总数
61
26
398
落叶树总数
171
170
421
常绿树比例%
26.29
13.26
48.6
从表中可以得出哈市休闲绿地中的常绿树平均比例为29.4%,树种的选择也相对较丰富,其中桧柏、红皮云杉、黑皮油松、杜松等在绿地中都有很好的应用,但休闲绿地中也缺乏体形高大、树龄较大的树种,以用来配景和夏季遮荫。
2.2.1休闲绿地造景特点
金桂园景观广场的绿化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尤以常绿树的应用独具特色。以龙塔为背景的一块约320㎡的绿地,三株桧柏以三角植的方式作为绿地主景,背景为白桦、山里红、梓树等秋季颇具特色的乔木,春季开花的连翘、丁香等灌木穿插在乔木间,常绿树的前方有修剪成球或波浪状的水腊装点,草坪上装点着彩叶草,鸢尾等花卉,整块绿地的配植都围绕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原则。几棵形状规整的桧柏栽植于剪成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榆树和水腊树之间,再配植几棵小乔木,显得若隐若现,在白草和大叶红的色彩搭配下,整个绿地被衬托的高雅,精致。在绿地的一处出入口,两棵姿态优美的红松在置石和草花的装点下显得更加婀娜多姿。广场中的常绿树下群植一些不同时节开花的花灌木,同时选种一些耐荫的花卉,例如玉簪、日本凤仙等,使整个绿地树种高低错落,色彩丰富。
哈尔滨市道里文化广场的绿化树种主要有桧柏、红皮云杉、京桃、丁香、水腊等。广场的布局成对称式,利用绿地将广场分为主要空间与次要空间,中间的空间较大,设有音乐喷泉,可用于商业活动和大型的文娱活动。广场正入口右侧的次要空间,一块刻有“李兆麟烈士牺牲地”的石碑已经体现了此空间的绿化主题,石碑四周栽植着云杉球,两侧的绿地边缘各列植5棵圆柏,圆柏高约为3.5m,株距约为4.5m,这种配植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圆柏后侧为两排成行栽植的丁香,高约1.2m,最后一排为密植的京桃,将此空间围合的相对私密,同时圆柏的深绿色与丁香、京桃的叶色差异,增添了绿地的色彩变化,进一步突出了此处空间的静谧、庄重。整个广场大的背景绿化也是以圆柏为主,密植的京桃位于绿地的最,形成广场与道路分隔的屏障,圆柏位于高度分别为0.7m和1m的圆柏篱中间,绿地的最前方是品字形栽植的两排水腊球,黄色的花带穿插其中。整个绿地的常绿树起到绿化的骨架支撑作用,承上启下,同时乔灌结合,层次丰富,色彩和谐与周围的建筑群景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2.3公共绿地存在的问题
⑴公共绿地中常绿树普遍有病害,叶色发黄变枯,严重影响了造景效果;常绿树缺乏管理养护,有些地段出现了绿化断带,导致街道绿地景观不连贯。
⑵公共绿地中的常绿树木应更充分的利用树木本身的特性,修剪成绿篱、模纹图案等,增加更多形式的绿化效果,同时也是为我市的冬季储备绿色。
⑶哈尔滨市街道却缺乏常绿树的装点;旧城区不少街道,路面太狭窄,基本看不到常绿树的踪影,使冬季的街道景观难觅绿色。
3、结论和建议
3.1常绿树木选择及设计应用上的一点建议
[1]以乡土常绿树种为骨架,适地适树
[2]利用常绿树木不同的造景特点,使其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3]在突出主要常绿树木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突出城市特点
[4]常绿树的经济适用与美观相结合
[5]在实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配置原则同时,掌握常绿树的合适比例
3.2常绿树在考虑植物习性及养护管理方面的建议
[1]在植物设计初期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特性
[2]加强常绿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倡科学的养护方法
[3]大力普及园林生态知识,做到全民绿化
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我们得出了有关哈尔滨城市公共绿化建设中常绿树的应用的一些情况,不难发现使用常绿树来增加北方城市景观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的采纳。在哈尔滨合理正确的应用常绿树来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相信随着城市化进展的脚步不断加快,通过一系列切实的努力,北方城市一定会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卓丽环.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指南(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何小弟.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实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用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项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目标是把文化信息传送到城乡基层服务网点和群众身边。它消除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众在获取文化文化信息上的不平等。可以说文化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文化传播渠道。依托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不断拓展共享工程的服务内涵和方式,使共享工程资源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相结合,尝试一条借助共享工程资源,做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文化信息真正普及于民,受之于民,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的课行之路。
1.文化共享工程的特点
文化和网络相结合,突破图书馆发展的瓶颈。20多年的大发展,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比例。截止20()05年,每40000人只有一所图书馆,尚有200多个县未建图书馆,全国目前人均藏书不足0.3册。
1.1整合文献资源,打开收藏新局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信息与日剧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每一个图书馆的信息容量相对低下使得“藏”与“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图书馆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整合各类文献资碱,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以信息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共享工程”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具有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在资源的建设上充分体现了面向普通百姓、面向基层的原则。文化共享工程是一个大型巨量的资源库,内容丰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粮食和种植、务工、经营等知识信息;提供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影视曲艺和相关人文知识信息;提供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科学普及、法规政务、医药卫生等知识信息。1)数量规模庞大,让百姓有广泛的选择余地,能满足各种层次用户的需要,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2)内容丰富实用,能满足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拓展文化事业、提高知识技能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3)信息形式活泼多样,除文字外,还有图像、影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同时,信息新颖及时,网站上的信息每天更新,满足了群众求异求新的需要。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图书馆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优势
2.1阵地设施化势。截止2004年已有大概2700所图书馆,其中独立的少儿图书馆70多所。另外还有一批正在建设中的图书馆的普及,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2文献信息知识优势。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文化共享工程的基本文献资源。近年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已在许多公共图书馆实施,形成了丰富的网上资源。
2.3专业技术优势。文化共享工程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技术含量高。它的实施涉及到各级各类文化单位,覆盖地域广。图书馆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可以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遵循国家中心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
3文化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政府向公众提供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重大公益性文化项目,它的全面实施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各级图书馆要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依托,利用现有的条件,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为基层民众提供文献资源服务、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科学知识、开展社会教育和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职能。尤其要转变观念,努力在服务上下工夫,在创新上作文章,立足阵地服务,大胆走向社会,构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脂肪酸特别是硬脂酸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有机工原料,是基础油脂化学品中总产量最高的。其应用涉及到橡胶工业、塑料工业、涂料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表面活性剂工业、日化工业和医药工业等。原料主要是MVO和Tallow,MVO分为MVO(ST),即ST:PKO=9:1,MVO(BST),即BST:PKO=9:1,其中BST为70%PO与30%ST的混合。Tallow即为牛羊油(OL),大豆油(SBO),椰子油(CNO),非KOCI的主要原料,但有时客户会有需求。油脂按熔点不同冷冻结晶分离,不同熔点产品分为固体脂、液体油,棕榈油(PO)--从棕榈果肉中制取出49%,棕榈仁油(PKO)—从棕榈仁中制取出50%,棕榈油(PO)的熔点37℃分提后制得固体棕榈油(ST)熔点52℃,液体棕榈油(OL),熔点20℃。
2常见脂肪酸结构及性质
C12-0月桂酸,CH3(CH2)10COOH,IV-0;m.p44℃C16-0软脂酸、棕榈酸,CH3(CH2)14COOH,IV-0;m.p63℃C18-0硬脂酸,碳十八酸,CH3(CH2)16COOH,IV-0;m.p70℃C18-1油酸,c-9十八碳烯酸CH3(CH2)7CH=CH(CH2)7COOHIV-90;m.p16℃C18-2亚油酸,c-9,c-12十八碳二烯酸,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IV-181;m.p-5℃C18-3亚麻酸,c-9,c-12,c-15十八碳三烯酸,IV-273;m.p-11℃CH3CH2CH=CHCH2CH=CHCH2CH=CH(CH2)7COOH
3主要生产工艺--水解
脂肪与水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酸或碱或酶的催化下,一定温度)可以生成脂肪酸和甘油,部分水解还可生成单甘酯和二甘酯。脂肪酸生产过程由油预处理,水解,脂肪酸分馏,蒸馏和加氢等部分组成。油压水解过程中常用的是常压催化水解法,催化和非催化中压水解,非催化高压连续逆流水解三种形式。最先进的是酶催化水解,因为有些方面还不完善,例如费时,没有被广泛使用,且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常压水解法具有设备简单,所需的压力,投资少的优点,缺点是生产周期长,占地面积大,蒸汽消耗大面积,水解率低,回收成本高和废物中甘油低。催化压力或催化水解是常用的脂肪酸的生产技术,优点是生产周期短,蒸汽消耗少,工艺用水少,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可生产浅色脂肪酸等,但设备投资和消费相对较大。连续非催化高压回流酸水解是当代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其显着优点是实现了连续化工业生产,生产周期短,热效率高,蒸汽消耗,低生产成本较低,但原料水解适应的经营范围,并且困难包括昂贵的设备的投资。在脂肪酸加氢技术,国外已经引起对环管反应器技术的积极实施,增加了气体,固体和液体相反应的质量,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了产品产量的收益。氢化是指在催化剂(如镍)存在下,高压下,氢气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加成),氢加到双键上,使饱和度提高。蒸馏是指除去高沸点和低沸点杂质以及有气味的物质。分馏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99%的纯度特制馏分,得到单离脂肪酸。蒸馏与分馏的方法都是在高真空,较低温度条件下,最短滞留时间内进行。脂肪醇是基础油脂化学的品种的基础上第二大产品,化工行业也推动油脂的主要品种生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已看到脂肪醇对发展合成洗涤剂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脂肪醇未充分发挥装置能力。到目前为止,在洗涤产品中使用的仍然主要是天然脂肪醇脂肪醇。天然脂肪醇生产方法有:油脂直接加氢,脂肪醇加氢和脂肪酸甲酯的高压加氢制醇。油脂直接加氢是将经过脱胶,脱酸的油脂,并在310-325℃,24•5兆帕条件下加氢。期间,由于其易于脱水反应,甘油,以及聚集和对困难的缺点过滤现象,使脂肪醇生产企业目前不使用此方法。脂肪酸甲酯高压制天然脂肪醇工艺在德国Henkel公司具有的更先进的技术,它使用26兆帕,260℃-300℃制脂肪醇。宝洁公司在催化剂悬浮床加氢工艺是典型的公司,因为传统工艺仍是脂肪醇生产厂世界的主宰。甲基配合高压(25-30兆帕)和甲醇毒性问题不可避免,所以出现了国外脂肪酸直接高压加氢和低压加氢制备脂肪醇的技术。
4产品用途
4.1硬脂酸
用途:在橡胶行业主要以硬脂酸、硬脂酸盐、硬脂酸酯的形式应用,日化行业以硬脂酸、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酯的形式应用,塑料工业以硬脂酸盐、酯、酰胺等形式在塑料产品中应用,抛光材料是以硬脂酸酯、硬脂酸盐及多种级别的硬脂酸形式应用,纺织、印染行业通常以钾盐/钠盐、酯类、胺类、形式广泛应用在柔软剂、抗静电剂、消泡剂、印染助剂中,造纸与文教用品以酯类、酰胺、AKD(烷基烯酮二聚体)的形式作为消泡剂、表面施胶剂使用,蜡烛工业起硬化、收缩作用,防止蜡烛在燃烧过程的滴泪及变软,另外一个作用是达到某些国家对蜡烛中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要求,而在医药及食品工业主要以酯类的形式作为医药工业赋型剂,做膏、乳、栓剂的基质,以酯类的形式作为食品乳化剂使用,对于其他工业,硬脂酸在活性碳酸钙、铸造行业、蜡烛、防水剂、胶粘剂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广义的公用事业是指所有为公众或公众的一部分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产业及活动,包括电信、邮政、电力、铁路、航空、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在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一般是为城市生产、流通和居民生活服务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即城市建设部门分工进行行业管理的范围。本文所谈及的公用事业主要是指此范围。城市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可以理解为更多依靠民间机构,而更少依靠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它针对的是“城市公用事业只能由政府统包”的传统观念,强调民间资本的进入是超越社会政治制度的世界性浪潮。
二、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公用事业由政府部门垄断性经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对民营化提出了要求。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是改革二十多年来触及较少的一个领域,传统体制所带来的弊端不仅没有消除,反而随着其他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而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垂直垄断的经营模式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城市公用事业中,多数行业长期以来采取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如供水、供气、供热等行业。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机构所属企业垄断了这些行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输送和分销等所有环节,垄断企业利用垄断优势强行交易、限制竞争行为屡有发生。
2.低效率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缺少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激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价格改革主要集中在私人产品价格领域,而对传统的公用产品价格体制触动较少。因此,目前我国公用事业的价格形成机制仍然延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价格的制定主要依据企业的自报成本,企业增加的成本可以轻易转嫁出去。在这样的机制下,企业很难形成降低成本的激励,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亏损--涨价--再亏损”的怪圈。同时,由于缺少竞争,公用事业企业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
3.投资主体的单一化,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对城市公用事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难以弥补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建设资金的缺口。城市公用事业建设资金的来源单一,吸引民间资本成为当务之急。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扩大,缩小了原有自然垄断的范围,创造了新的竞争领域,使公用事业民营化成为可能。传统理论认为,诸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网络性特征,更适合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而由于其同时叉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加之投资大、网收期长等特点,垄断权理所当然地落入政府手中。但现实的情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对传统自然垄断行业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在2O世纪7O年代,电力、电信等传统自然垄断行业的纵向拆分就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其中也涉及到一定数量的城市公用事业。拆分之后,除网络部分仍保持垄断经营以外,其他部分均以引入竞争,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公用事业民营化使多方受益,是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趋势对民营投资者来说,涉足公用事业风险低、现金回报稳定,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从政府角度来讲,民间资本的介入,对于减轻财政压力,及时筹集资金加速城市建设,提高地方政府政绩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实施民营化以后,公用事业的竞争性加强,可以向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公供服务的质量也相应得以提高,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三、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现状及其障碍
(一)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等城市公共服务由事业单位提供,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是政府权力的衍生物。因而我国的事业单位具有十分明显的政府特征: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活动与服务依赖政府,机构设置有行政级别,事业单位人事有行政编制,高度封闭而自成一体,事业单位由官办、官管、管养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过分依赖于政府的公共事业愈来愈多地表现出矛盾和问题:政事责任不分,管理方式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事业单位也存在兴办主体结构单一、内部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增长过快、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财政负担沉重等弊端。为了改革上述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以公共事业组织自由化、公共事业服务社会化、事业人才流动市场化、公共事业经营多元化和公共事业管理法制化为特征的事业单位和事业体制的改革。在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些民营化的项目,如今,我们探索出或引进了BOT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和合资、股权出让等模式,以投资和生产主体多元化,政府与生产者角色分离,政府管制与市场竞争有机结合,契约约束取代行政管理,投资的风险、责任、回报分散等方式,实现了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渠道、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并且引进了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减轻了财政补贴压力,分担了政府投资公用设施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存在的障碍
1.立法比较滞后
我国一直没有一个大的法律方面的规定为民营化提供制度保障,具体表现在:(1)制度安排的层次低,法律效力不高。(2)政出多门。相关规定从多个部门出台,如建设部国家计委、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有些地方都对之做出一些规定。(3)内容陈旧。以往建立在计划经济模式基础上法规体系远远赶不上实践的需要,一方面许多旧有条款已明显不适应甚至背离改革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还有许多新的市场行为亟待法规的调整和规范。
2.公共责任缺失
无论是承包还是特许经营,民营化之后政府都不应该把公共服务当成包袱甩掉,它仍然需要政府承担相应责任。毕竟,公共服务可以民营化,但公共责任不能民营化。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一种委托机构,它必须对其委托人即公众负责,确保公众利益得到维护是政府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文.E.休斯指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责任机制。与此同时,市场行为只有在满足利润的前提下才会对消费者负责,如果没有利润,即使是公众不可缺少的服务,市场也可能不会完善供给。由于管理主义的责任机制来源本身就存在责任问题,所以就无法期望公共机构在确立一种新的责任制时不忽略或削弱另外的一些责任,其结果可能如欧文.E.休斯所言:“管理主义的责任机制确实需要适当的确立并被公民广泛接受,如果责任机制含糊不清、或很容易被回避,那些潜在的问题必将形成对整个管理主义模式的挑战。”
3.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对行业的监管没有跟上,现在的监管还是完全用计划经济的思路。监管的构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准人的监管上不够,还表现在对价格监管、质量监管上的不够。如:沈阳市政府在将沈阳第八水厂民营化过程中准人监管不够,没有引进竞争,只将中法水务公司作为惟一的候选伙伴,致使政府处于被动地位。
4.政府的诚信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项目合同对政府的约束力不强,政府容易产生意向变更,破坏投资规则,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者处于劣势地位,挫伤民营投资者的积极性,也给外国投资者造成了不稳定的预期。
四、化解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主要对策
(一)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由于公用事业的公共性,在保证民营化高效运作的同时,政府应保证公众的利益不因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趋利性而受到侵害,具体应做到:
1.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既保持适度竞争,又要维护各时期各类竞制者的公平权益。
2.立法规定控制权。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在某些特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领域保持绝对控股地位或相对控股地位以及必要的决策权或否决权。
3.建立公共服务定价机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公众可承受能力,通过专家论证、召开价格听证会等形式,吸引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对公共服务的合理定价,并进行严格监督执行。
4.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绩效评估制度。通过设立公共服务质量投诉机构和利用社会中介组织定期对民营化所表现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并公布于众,采取奖优罚劣的形式对民营化中出现的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低劣、漫天要价等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整改。
(二)建立腐败防范机制,规范政府行为
通过减少政府控制的资源,民营化可减少腐败。采取以下措施可使腐败机会最小化:(1)加速民营化进程,不给腐败交易留更长的时间;(2)按照标准程序操作,减少推行过程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即小要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改变规则);(3)确保透明度,做到民营化进程、企业价值、最终结果等方面的信息公开;(4)对进程拥有独立控制权,避免由企业原来隶属的政府部门控制一切,因为这可能导致利用原有关系搞幕后交易。
(三)加强监督,建立独立规制机构
规制机构一定要与规制对象分离,保持独立性。借鉴国外的规制经验,笔者认为确立可以成立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作为规制的主要机构。这可以:
1.在结构上使其与政府政策部门分开,可以独立地执行监管政策而不受利益相关方的干扰,特别是作为现有公司股东的政府政策部门的不必要干涉。
2.监管委员会由一个合议机构来集体领导,从人员构成来看,该机构应当由行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组成,这些委员具有固定的、得到保证的、任命时间与政府的行政领导错开的任职年限,这种安排既可以保证监管的专业性也可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3.监管委员会要有足够的经费与人事支配权。建立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后,要在政府与公用企业之间形成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并存的法律关系。同时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使公用事业得以真正体现其公共性。
(四)加强政府对民营资本的支持力度
某些行业本身微利,在没有政府支持或支持不力的情况下,私人获取利润的空间不大,必须直接给予一定的支持才具有投资获利的吸引力。另一些行业,由于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私人进入最初成本较高,这时应给予一定的补贴、税收优惠或其他支持,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成本下降了,则可减少支持,实现其正常发展。
1.1电气工程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更新,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变化对我国电力系统提出了新要求:电力系统的调节形式有所变化。在先前着重强调安全高效、安全保护和自动化调节过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电力系统容量的高要求,即在实现综合化管理工作和加强经济调节稳定性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的容量提出新要求,其单机容量至少要达到20万千瓦。
1.2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大多运用于工业生产控制系统之中,是指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的情形下,利用机器设备的自动化完成加工生产,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完成产品质量检测、自动处理产品信息、对实际情况分析判断等。所有这些程序都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全部采用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完成。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即指利用电气设备控制生产顺序、控制时间的技术,是与电气工程和机械设备息息相关的内容。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调试、应用、维护与产品研发和电力技术的管理与应用对电气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2电气自动化设计理念
2.1远程监控式理念
远程监控系统是一项高技术、高难度的新技术,是指利用电脑终端对其他各个地方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运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电缆使用量,节省安装支出和材料使用的成本,还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组态灵活性和可靠性,获取更高效益。但监控式对传输信号强度依赖性较高,电气工程的通讯量通常较大,加之现场通讯速度较低,在信号较差时远程监控式便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更适合于系统控制范围较小的情况,在全自动化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并不适用。
2.2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
所谓集中化即指将所有的系统运行项目控制在一个系统中集中管理、运行,这种设计理念操作简单、对控制站的要求较低、在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较为简洁。单一分散的监控不管是在处理器安装方面还是在电缆铺设连接方面,都十分繁琐,而且大量的单一电缆搅合在一起,处理器增多就会影响处理速度,使处理速度大为降低,这将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除此以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也会受到影响。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投资成本支出,还可以进行统一管理、方便快捷,促进电气工程的高效有序运行,满足工作新要求,因此,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2.3现场总线监控式设计理念
现场总线监控式技术在当前的电气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究其原因不外乎其高效性的特征。这项技术具有实践性特点,是在大量应用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不同间隔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是这项技术能够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主要的工作方式是现场安装,同时不断优化电缆连接技术,以能够有效降低电气工程中设备的投入成本。在优化电缆连接技术、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设备的隔离和端子柜的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运行,还可以增加运营效益。
3电气自动化实现方式
3.1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操作的实现方式
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设备的操作,是在遵循调度方案的前提下,对能够使电缆关闭的设备进行调节与控制,电力系统不仅能够自主的、合理的利用现场控制命令,还能够转换和设置相关设备的运行方式,如电网的开和关,限制修改操作命令,各种整定值,报警信号复归等。
3.2人机联系的实现方式
人机联系的实现方式是指电气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等,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允许以后,为达到实时监控、调节与打印数据的目的而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电气设备来运行画面并对定值不断修改的方式。此外,这种实现方式是开发新的应用程序的绝佳方式,极其方便。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操作人员只能通过操作成控制调节、监控电气设备、设置参数值等简单操作。
4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4.1在电气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领域实现电气自动化是高新技术走入各行各业的显著表现,是高科技发展的代表,这一应用过程注重编程调试。在应用时采集相关流量、温度、压力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分析检测,发挥电气自动化的输出控制功能、技术处理功能,使设备的使用量和投资额大大降低,有效实现了设备控制的精度。对于电气工程来说,在施工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遏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
4.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来说,其技术主要表现在应用性领域的界定,即指实现电气系统局域网中电厂、变电站终端和下级调度中心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在应用领域中,由网络实现连接中心服务器、电网调度、打印设备、大屏显示器等设备。在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实时性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可以对以电力负荷为基础的预测采取及时调度策略。不仅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还可以对数据及时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监控,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的营销需求。
4.3在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以分层的结构实现,包括太网、工作站、数据通讯网和过程控制单元等四部分组成。工作站主要包括两类,分别是工程师和运行员,是人机接口的主要负责人。过程控制单元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其运行状态主要通过设备的检测实现,并能够有效控制设备,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过程的检测、保护和控制。过程控制单元和工作站输出的所有信息,发出的所有指令,都必须经由工作站运行员接受。工程师工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实行必要的诊断与维护工作。
4.4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1.1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不足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不足分为以下2点:①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越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对企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认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投资会超过人工成本,而在同样的成本下,人工的生产效率会高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②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存在疑问,主要是对成本高、实际运行、后期维修、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疑惑,认为其技术含量非常高,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不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
1.2选择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引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企业中,由于企业中各部门的生产方向不同,导致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平台开发系统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此外,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进一步加深了开发系统的细节设计、开机测试、运行调整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复杂性,这增加了开发系统设计研发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成本。
1.3网络架构标准不统一电气工程自动化在企业中应用时,由于不同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网络结构建设过程中各行其是,只按照自身的需求建设,没有统一的网络结构建设标准。具体而言,不同企业的网络结构在各技术指标上存在很大差别,这不仅提高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成本,还阻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1.4数据传输中存在安全隐患数据信息的快速交换是充分发挥电气工程自动化作用的重要保证。但因不同企业开发程序的接入方式存在差异,给企业之间的产品信息数据传输和接收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信息交换的流畅性,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同时,随着数据信息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传递中不断遇到各种问题,数据传输安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无形中给企业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增添了难度。
2解决策略
2.1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企业应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具体可从以下2方面入手:①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重要性的宣传。由相关部门组织各个企业学习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电气工程自动化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从而加大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引入力度。②改变企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认识。电气工程自动化是提高企业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从长远看,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必要保障。
2.2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员工素质在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员工素质时,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根据需求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技术优化,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开发理念,从系统的整体设计、开机测试和运行维护等方面总体考虑和规划,并建立技术标准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共同需求,有效降低系统平台的研发成本;②根据不同企业的个体需求,在系统开发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具有针对性操作功能的系统,从而使企业之间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具有共通性和差异性,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企业各自的需求;③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专门的系统操作平台知识培训,使员工快速适应系统操作,改变以往的习惯,加强对系统操作的熟悉程度,从而充分发挥系统的真正作用。
2.3建立统一标准的网络结构通用的网络结构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不同企业的网络结构建设中,应该根据同一标准建立,保证企业生产中的设备管理、日常管理和企业决策等系统间的数据可高效、快速共享;中心控制系统应与其他子系统良好配合,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企业工作从整体出发,优化配置企业管理和生产,保证数据传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并降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成本。
2.4建立标准、安全的数据对接数据传输速度决定了企业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建立标准、安全的程序接口,是企业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快速、高效交换数据和自身流程高效运行的保障。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2010、ActiveX系列等,虽然应用这些软件可保持企业办公系统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同步、协调工作,实现数据的流畅交换,降低企业的生产时间和成本,但是,在与其他企业交换数据时,仍然存在一定的效率和安全问题。通过采用国际统一的TCP/IP协议标准,不仅能使企业内部自动控制和数据交换更加快捷、有序,还可为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3结束语
1 简述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性技术,因此其又包括多种多样的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又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所以,自动化技术又被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1)ATM技术。ATM,中文名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它是指把相应的感应转换器植入特定的系统中后,可以实现中远距离传导和传输的一种新型高科技技术。它的产生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大家广泛地认可和赞同,也同时在国外的学术界掀起了一丝波澜。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无线电技术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同时也为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点燃了几丝曙光。
2)SDH技术。SDH,中文名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它是一套信息结构,其能把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整合在一起并进项传输,而且能区分不同的等级。它又被划分为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SDH技术的诞生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随着现代通信的发展,传输的内容从简单的语音发展到文字、数据、图像甚至视频。SDH的诞生不仅解决了由于带宽限制而使用户连不上骨干网从而影响了业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传输网上大量带宽的利用率。
3)PTN技术。PTN,中文名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它是为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量身定制的一个层面。PTN是采用DWDM技术,主要用于传输IP包,以太网帧,此外采用MPLS-TP技术来实现PWE3伪线,用于传输SDH,这样电信运营商,移动运营商只需要维护一张IP网,物理介质也为光纤。
4)OTN技术。OTN,中文名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它是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进行传送的一种网络。OTN是目前主流的光传送技术,提供ODU0、ODU1、ODU2、ODU2e等类似于SDH一样的容器去封装不同颗粒度的业务。同时还有ODUflex容器去直接封装分组数据,提供光层直达的高可靠性的灵活传送服务并能极大的提升波分设备的可维护性和组网的灵活性。
2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有两大分支系统:处理信息和建立信息。其在实际过程中的表现是对信息加工并处理以将其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不仅能给人们带更多现代化的产物,更能在精神层面丰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为人们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而自动化技术又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全方位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准,更能在效率上优化电子工程设计的效果。尤其随时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发凸显,为了使我国未来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更加快速地发展,将两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显得愈加重要。
3 自動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信息资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高效化、程序化、创新化地去利用,自动化技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能科学性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可以为工作人员更加优化计算机网络等的市场及设备信息,从而在整体水平上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2)健全通讯系统。通讯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条纽带,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为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做好支撑。比如: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动化技术和UNIX系统并以此作为平台,将计算机网络和电子信息工作之间有效地衔接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技术成本和经济成本,还能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的转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企事业单位已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列为其管理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不但在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更能在其他各个方面感受到电子信息专业的价值。其中计算机的运用又是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动化技术的人工成本并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质量,还可以在技术环节提升精准性和科技性,将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完美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并使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上有显著的转变。
4)实现一体化和机械化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让智能技术替代人力是自动化技术的最大特色。细化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人员,其不仅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电子设计原理,而且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也必须掌握。另外,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自身特点,它是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所以如果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可以在如下两方面起到显著作用:第一,把机电一体化完美植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以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第二,由于自动化技术的特殊性,可以有效地反映工程设计的多元化和其设计功能的标准化。
5)提高智能控制水平。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并基于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去完成相应的研发。由此可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且更是完成设计工作的重要线索。正因如此,如果把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能在信息处理,开发形式,开发内容以及集成等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如果将自动化技术和信息,计算机网络等融合起来,这就能为智能控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且这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